树的力量 (教育与爱)

11-16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树的力量 (教育与爱)”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早上刚起床,就被儿子拽到了门口的河滩边,看他精心培植地‘爱心树’。我俯身定睛一看,只叹生命确实是个奇迹。记得他捡回这棵幼苗的时候,已是失去大半个生命的迹象,没想到短短的十天日子就已恢复了应有的光泽。在晨光雨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地精神,格外地清秀。“谢谢你活过来!”只见儿子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用小手细心地培着土,清理着周围的杂草,检查叶面上是否有生虫的迹象。脸上挂满了笑容。这么富有爱心和细心的儿子,在他身上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温馨的画面。感触良多,对这棵小树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提起这棵“爱心树”得从我儿子说起。

儿子今年六岁有多,细说他这六年的成长历程可别有一番滋味。什么“皇上”“土匪”“七十五军”可都是他曾经用过的别名,作为妈妈的我,在谈到教育的这个问题上更是伤透了脑筋。三代单传得他,在家可谓是“地位显赫”,是爷爷奶奶的心肝气,整天一句一个宝贝地挂在嘴边,应验了那句“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老话。两岁以前的记忆还是乖巧、可爱得多。随着年龄增长调皮的势头就逐渐显现,近两年来可真是有苦说不出。如:吃饭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玩过的玩具撒满整个屋子也不见收拾。自己会做的事情也懒得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不满意,就拿什么摔什么,在地上翻转打滚,甚至小小年纪竟敢顶撞自己的妈妈,一切的一切,每当我张口训话,或抡起巴掌时,总是让爷爷抢先一步抱走孩子,或是无理由得护短,一次一次地至使我与他们大动肝火不下数次。m.yjS21.coM

今年初,我带他去给朋友家拜年,他把朋友的女儿弄得哇哇大哭,相处的很不愉快,我只好带他回家。在路过商店时,他向我要鞭炮玩,我拒绝了,这太危险了,我说:你不记得上次因为放鞭而炸伤了你的脸和眼睛吗?到现在都还没好呢。我不同意,只见他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转回身去返回我朋友家向我朋友要钱买鞭,我当时肺都快气炸了,“你太不像话了!”我抡起巴掌就是给他一耳光,顾不了在别人家的情面抓起他就往回跑,今天一定要好好修理他一顿,不顾他的反抗我把他捉到内屋,反锁上房门,不准任何人解围。我用竹条狠狠地抽打着他的屁股,他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变本加厉地撞着自己的头,用拳头捶打着自己的身体,那副咬牙切齿的样子让我惊呆了,茫然了····

还有一次,我们去县城,在人群密集的小区,他竟为了没满足他买一个已经有过的玩具而故意走失,在人来人往的闹市中让我寻找了几乎半个小时。我急匆匆的奔走在大街上

,只听见心在滴血地声音,心脏就快要跳出来了,差一点就要打110了。找到他的时候,只见他还若无其事的样子,我简直是无奈沮丧到了极点,无法用言语表达。我无语,打都懒的打他了。那一天简直比一年还要难过,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失败的母亲。3月12日,植树节。可以感动我一辈子的一天日子。在那一天的认知教育课中,非常感谢我们的张老师,不知怎样的一节课居然感化了一个看似顽固的心灵。那天下午他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了些这样的话:妈妈,我也要学会‘爱’,这是老师说的,不能一味的接受爱,也要懂得付出爱。就像小树它也需要我们的爱,我们今天还给它浇水了呢!但它也给了我们好多爱呢!老师还说,小树还为我们绿化环境,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呢。妈妈回家我也要栽树。看着他认真的神情,他好像领悟到了什么。。。

就在那个星期天,他在农田边捡到一棵看似没有一点生气的小树苗。并找来一把小锄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对孩子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细心地阅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事后,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前,可以说只是要于表面,现在可以由表及里了。

对孩子的教育,我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将会以身作则,对于孩子既要有紧迫感,又要让她充满信心。在学习方面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一些优良的品德:善良、慈爱、自信、乐观坚韧、勇敢不是简单通过学习就能获得的,而是要孩子融入生活,让其在生活中慢慢体会,慢慢地磨练,在经历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后,孩子的心才会全面,健康地成长起来。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出现矛盾时,要冷静面对,然后在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现矛盾的原因,先要找自身的原因,一定不要孩子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的生活中,孩子一定要有所担当,化解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不断进步和成长。对于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也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引导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播下爱的种子。我相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她的心灵会非常阳光,这也为她以后的生活道路打下了基础。

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技能培养,要求其身、心、智全方位地发展,其中心的教育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美好心灵具有关键作用,拥有良好的心态,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真心希望我的孩子在“历炼”的过程中,能懂得付出、宽容、自律,知道感恩。能成为一个乐观、积极、拥有阳光心态的孩子。因为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如果你每天心情好,你的生活也会很美好。【希望一定会成为现实!我们共同努力!】

育儿心得:爱与自由


育儿心得:爱与自由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里,人都说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后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来,以至于让别人都认为我太溺爱她了,不让她哭一声,事实上是:我想让她的内心富足一些,有时候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不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个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妈妈半步的婴儿,一个要吃奶都从来没有遭到过拒绝和拖延的婴儿,一个从来都没有被强行喂过一口饭的婴儿,她能不好带吗?

朵拉现在10个半月,不认生,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如果认识的人还会主动让别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见,打过招呼后会看着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说话,但就是不主动让人抱,记性非常好,今天认识的人,明天见了,离30米外就开始大声喊人家,别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围一圈人,你问她谁打她的,她会用手指出那个打她的人来,她不干好事了,你装作生气打她,她会给你扮个脸来取悦你。有意识自己给自己穿鞋,虽然鞋子都反了,但还是会拿起来往自己脚上放。

我一直觉得,孩子在不受家长控制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现在是满地爬,满家翻腾,没有一样东西能放过的,开柜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盖在自己脑袋上,推着板凳满家跑,除去睡觉,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只是保证她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就行,其余随她自己去吧。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影响可延续到人生终点,其广泛可涉及到一个人的心理、意志、情感、道德品质、性格能力、生活方式等诸方面,所以榜样的力量在一个人成长方面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对儿童来说,榜样的影响力就更明显有效。

儿童的特点是模仿性、崇拜性强,加之他们幼小的心灵是一片纯净圣洁的天空,更容易崇拜代表他们的心愿及认为值得尊敬的人物,进而模仿他们的言行。因此,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正确引导孩子,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是吸收性心智,在生活与学习中,模仿是他们最先开始学习的重要方式,榜样对孩子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想象。

一、电影人物、演员

孩子小时候喜欢卡通人物,长大一些痴迷电影人物,包括青春期的“偶像”,这些都不是需要紧急制止的行为,偶像和卡通人物一样,对孩子来说,是具备很大能力,神奇的人物,如果引导得法,建议孩子结合自己的天赋,多关注偶像的优良品质,不盲目模仿偶像的衣着和言行,就是很好的榜样教育。

同时,要用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正面加以引导教育。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是弃恶向善的,他们通常向往美好、崇尚正义,但这种天性也要加以引导。父母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优势,用典型的人物等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如带孩子看些英雄人物和革命家的故事影片,给孩子讲历史名人的传记故事。另外,带孩子走亲访友时,遇到有作为的人士可给孩子随时介绍。带孩子外出游览名胜古迹时,可以引用名人事迹和涛词典故来进行教育。总之,时机处处有,方式可多种多样,日子久了,孩子自然会从中受益,得到心灵的陶冶。

就拿《喜羊羊与灰太郎》为例子来说说吧。这是一个不错的动画片,甚至有些家长也挺喜欢看的。因为剧中聪明可爱又不失童趣的喜洋洋,还是娇憨可爱的懒洋洋?抑或是可爱美丽的美羊羊,忠厚又有见地的暖洋洋,可气又可爱的灰太狼,还是知识渊博又有趣的老村长?可能兼而有之吧。但是我觉得这部卡通片的最大亮点是寓教于乐,它让诸多观众在获得开心快乐的同时,又了解了很多常见的科普知识。实际上这部电视剧很像我小时候读过的一套科普图书《知识爷爷》,至今仍对里面的很多故事情节念念不忘。此外该剧还时时刻刻的提醒观众要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其实在很多集故事中喜洋洋之所以能带领大家打败灰太狼,就是因为他能把平日里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了对付灰太狼上。当然,可爱的小羊们只所以在每次和灰太狼的较量中都能大获全胜还离不开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在危险关头不丢下任何一个小伙伴,所以每次都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因此这里建议我们的家长除了每日想着让孩子好好学习的同时,不防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来看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最好能有意识的对孩子加以引导。如果引导得当的话,我们的孩子不仅会门门功课,还会长成一个个聪明、可爱、有爱心、勇敢、学以致用的孩子。我想这也是每位家长所希望的。

二、父母

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看,少年儿童的榜样中有8.3%选择了父母,这给家长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更多家长应该争取做孩子们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第一个榜样,要教育出有主见的孩子,爸爸妈妈得先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教育出有风骨、不攀比的孩子,爸爸妈妈得做到先有骨气、有底气;要教育出心态平和、积极向上的孩子,爸爸妈妈得先做到有目标、有激情地面对生活;这些归纳为一个原则,要教育出期望中的孩子,得先成为自己期望的父母。父母老师要为孩子处处做表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教师更是孩子心目中的圣人,他们的言行最易产生示范效应,被孩子模仿学习。因此,父母和老师在工作上要注意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学习上要注意努力进取;在待人接物、思想品德、衣着打扮方面注意为孩子做表率;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孩子。象那种“麻将”一战通霄,“升级”一打半夜,高兴了再和酒肉朋友“吆五喝六”,若为人父母,给孩子以怎样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孩子们心中的完美父母是什么样?也许父亲会被描述成坚强、大度、敢于承担责任、家中的主心骨。许多孩子将顶天立地的爸爸看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把博学多才又讲道理的爸爸视为榜样。而妈妈则被描绘成勤劳、贤惠、会管家、疼爱孩子的全能女性,把充满柔情、慈祥细致的妈妈看成是自己的榜样。

孩子们心中完美的爸爸妈妈形象,有多少父母做到了?一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感受到父母的行为令人生厌,那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每个育儿阶段,父母们都常常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按照以往的逻辑,教育的方向往往是“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是我们能立刻塑造出来的,因为孩子有他自己的选择。成长过程的许多环节,环环相扣,都会影响孩子的见解与选择,当“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无法掌控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做什么样的父母”则是我们能够掌握的,这是立刻可以变化的,当我们把成长方向放在自己身上,将会感觉到再次成长过程“尽在掌握”的美妙感觉,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比如想让孩子“听话”“讲道理”,我们得先做一个“我的话有道理,孩子会愿意听,认真听”的父母。那么,接下来才能达成“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想让孩子“诚实”“正直”,我们得先做一个“诚恳、正直,有正义感”的父母,那么,接下来才能达成“孩子展现出正直诚恳的品质”。想让孩子成为我们期望中的样子,我们得先成为自己期望做到的父母,如果父母们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达成呢,遗传除了外貌和血缘的美妙传递,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心理与习性带来的美妙传递,在言传身教之外,孩子很难成为想象、和期望的样子,切切实实让孩子看见父母的样子,就能带动孩子去成长。

三、小伙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近日发布“少年儿童的偶像与榜样”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榜样问题上,“身边的同学和同龄人”被选择的比例最高,明星作用则不明显。可见偶像的首要功能是娱乐,榜样的首要功能是激励。关于儿童的榜样,调查显示,身边的同学和同龄人(26.0%)所占比例最高,居第一位,远远超过各类明星和杰出人物。儿童选择的榜样往往是品学兼优的同学,也有不少认可老师树立的榜样,如优秀学生、班干部,这些榜样往往有其人格魅力,如心地善良、友爱同学、有进取心、有毅力、有正义感等。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亚文化圈子里,同龄人之间相互感染、鼓励,就是最好的榜样。身边的同龄榜样可亲、可信、可感、可学,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和模仿。

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讲述的是环境对孟子的影响,而生活中孩子们的环境,取决于小伙伴的质量,在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中,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判断孩子们之间交往是不是开心的、快乐的、平等的?如果答案为否,就要从小伙伴们之间的互动,小伙伴的父母的言行上寻找原因,教会孩子选择朋友的标准,真正的朋友是会有很多方法,让自己和对方开心地玩耍,而不会有要挟、威胁、被否定的危险。在平时的活动组织中,我们有意让那些适应能力强的小朋友做“小老师”让他们能够注意到自己的一举一动,表现得更好,这也使那些依赖心理较强的幼儿会更快更全面地获得经验,提高各方面能力。那些适应能力强的幼儿无疑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小孩子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不仅在情绪方面能够很快适应,更可以向适应能力强的幼儿学习遵守幼儿园常规,很快班上的孩子们便自发结成了好朋友,有了情感的依赖。这对幼儿适应一个新环境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好的班级良好氛围这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能否很快适应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

“老带新”活动也是让老师受益匪浅。如班上有老生他们在此行为方面可能需要老师的提醒。但是为了在新生面前做一个好的榜样,他们也是在平时的活动中有意的规范自已的行为,争取做一个好的榜样,并且行为本身也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做榜样的自豪感。另外也可以通过这一活动培养老生的责任心和关心他人的品质。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以“我”为中心,少有关心他人的态度。让他们带一个刚入园的幼儿,在老师的要求下,每个孩子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心,都希望照顾好自己伙伴,即使是很调皮的幼儿也在努力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取一个好的榜样。这时,孩子已超越了“自我中心”,心中有了关心他人的概念,现在幼儿独生子女居多,大多的都是享受别人的爱,都以自我为中心,而责任意识薄弱。这是摆脱“自我中心”的一个起点。老带新”活动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之一。懂得如何关心别人也对他们社交能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老带新”对幼儿技能也起着一个促进作用,如拍球,因为有老生的带动,则开始,新生只是拿球在旁边看,很兴奋的帮着别人数球,在后来自已开始学着拍球,慢慢的,喜欢上了拍球,到现在越拍越多。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如何能让幼儿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当然这与一个好的氛为和老生的带头作用是紧密相连的。“以老带新”对与幼儿全方面的提高是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同时,由于老带新的特殊性,不可能让每个班都能做到,建议还可以采用一种以“大”带“小”,就是在刚入学时让大班的孩子去带着刚入园的幼儿。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认为,儿童教育儿童有三个好处,一是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更深刻;二是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鼓励儿童所能获得的效果更为巨大;三是儿童教儿童能教学相长。“老带新”,“大带小”教育活动就是这种思想在新阶段的发展。

但是,幼儿园绝大部分是以年龄大小来分班,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这种分班形式有利于教学大纲的实施。如果经常性地打破年龄界限,让大小孩子一起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要根据本园、本班的特点和幼儿需要去设计各项有针对性的“大带小”活动。同时,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大带小”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作用。

通过刚才说的这些,相信大家都明白,这里说的小伙伴起得是一个带头作用,而不是拦在孩子成长路上,一座要超越的山。要注意的是,榜样教育不能陷入一个误区:刻意强调榜样的重要。榜样的力量来自孩子的默默观察,悄悄模仿,有“润物细无声”的特征,假如家长只是刻意强调“谁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你要学习谁谁”,但实际上的行为却让孩子看到反差。曾经在网络上“走红”的文章《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当中提到的。文章语言夸张诙谐,惹人发笑,但细细读来,这的确反映出了许多家长“心理偏盲”的现象。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考清华,望北大,长得还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是,爸爸妈妈们总认为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比自己家的孩子好,喜欢拿孩子作比较,却不知如此一来伤害了孩子。

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无形当中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长期下去不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培养,也容易让孩子形成攀比的心理,若家长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孩子,甚至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当然,有比较才会有进步,但至于怎么比,这是需要技巧的。专家建议,家长在比较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注意孩子自尊自信的培养,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1、尊重差异,让孩子和自己比

家长可以把孩子最近的表现和过去做一个比较,如果现在孩子比以前有了进步,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如果孩子没能达成目标,家长可以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攻克。当孩子达到某个目标时,对孩子加以肯定,让孩子体验到幸福和快乐,使孩子有勇气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当孩子获得一个个“成功”的时候,离优秀也就不远了。

2、客观公正地进行比较

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不是完全不可以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定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优缺点。不要拿别的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要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别忘了给孩子鼓励和赞扬;也要正视孩子的不足,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提高。

3、比较中别忘了鼓励

我们多一点鼓励的技巧,让孩子更好的顺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多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和他们沟通,您会发现孩子会很快乐,因为他们结果是不一样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了对孩子进行鼓励,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也不能让孩子失去奋进的信心。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于年幼的孩子,都应该蹲下来观察孩子,发现他独特的能力和特点,给予适宜的表扬和肯定,而且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和老师的赞美应该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

女孩更渴望父母的爱与关注


爸爸妈妈的小公主——女孩更渴望父母的爱与关注

当男孩正在思考自己怎样才能打败对手时,女孩已经开始思考她周围的一切关系了。当然,作为她接触最多的家庭关系,是她思考的重点,她常常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当渐渐接触一些童话后,她又会这样想:“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她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与关注。而这从女孩们经常玩的“过家家”的游戏中就可以看出。

细心的父母一定会发现,女孩扮演最多的是妈妈的角色,她们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奶声奶气地对洋娃娃说:“宝宝,该吃饭了,来,妈妈喂你吃饭。”

有时,她们还会为自己的娃娃组成一个家庭: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宝宝,然后一家人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游戏。

在女孩的这些“过家家”游戏中,虽然也有“宝宝”做错事受到“惩罚”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是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景。这是女孩把现实生活搬进了游戏中,同时,这也是她的梦想:她希望爸爸妈妈永远爱她。

女孩天性就倾向于关系式的生活方式。她需要父母的爱,但她又是如何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爱的呢?

我们都知道,男孩是靠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但女孩不同,她靠语言来表达自己,同时,她也是在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中来获取父母对她的爱。

其实,女孩还在摇篮里时,就强烈地希望父母与她交流,因此,当一个女婴感受不到父母对她的爱时,她就会哭闹不止,但当父母凑到她面前,跟她讲上几句话时,女婴便会停止哭泣,转而用笑声和挥动的手脚来向世界宣告:她因得到父母的爱而兴奋。

由此可见,女孩正是通过与父母交流获得了关心、理解、尊重、体贴和安慰。一般来说,交流对女孩意味着:

1.传达或收集信息:这常常是男孩交流的唯一理由。

2.探寻并发现想表达的内容:女孩往往通过交流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并理清思路。

3.释放情绪,改变心情:女孩最害怕没有倾诉的渠道,倾诉使女孩得到感情的依托和支持。

4.保持与对方的关系:女孩相信交流中的真情实感,她相信这种亲密的状态将提升与对方的关系。

给父母的建议

要想让女孩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父母的就要时刻让她感受到自己多么在乎她、多么爱她。当然,这种爱一定不是溺爱,而是理性的宠爱。

方法一:给女儿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

女性荷尔蒙决定了女孩生活在关系的世界里,因此,女孩对一切关系都特别敏感。尤其是家庭关系不和谐,会对女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曼曼来自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一次,曼曼的成绩大幅下降,回到家后,曼曼的父母先是把曼曼指责一番,接着又互相指责起来:

“都怪你,整天不着家,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才会考这么差。”

“孩子考不好怪我?我看是被你整天唠叨的没考好才对?”

“怪你!”

“怪你!”

……

最后,父母陷入冷战,将近一个星期谁都没理谁。

曼曼每天生活在这种冷冰冰的氛围中,开始怀疑一切人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她的性格也开始变得孤僻、内向……

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女孩的影响是复杂、重大的,它使女孩无法建立起对感情的信任和获得最基本的爱的需求。如果女孩从很小的时候就深陷矛盾重重的关系中,从小就对感情持怀疑态度,那么,她对爱的需求永远都不会得到满足;如果女孩从小就没有见过美好、宽容的感情,她往往也不会用正常的心态与人相处。

家庭关系不和谐,尤其是父母之间关系不和谐,会使女孩长期处于恐惧焦虑和无所适从的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女孩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发展,还将导致她无法完成必要的角色认同。例如上面事例中的曼曼,如果她一直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她便会产生这样一种思想:婚姻只会带来争吵和烦恼。这对她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

而与此相反,在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就大不相同了——

为了迎接女儿的出生,丹丹的父母早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们阅读了大量的家庭教育书籍,从中受益匪浅。在一本书上,他们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幸福取决于我们营造的环境,而不是所教授的技能。”

丹丹的父母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并决定照此去做。因此,他们夫妻约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女儿相信爱,并让她感受到自己的爱,要让光明、温暖、坚信、乐观这些幸福的字眼占据女儿最初最柔弱而单纯的心灵,这些将变成女儿一生的信念。

丹丹的父母果真做到了,他们用相互之间的体谅和关心向女儿证明了爱情有多伟大。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丹丹虽然没有特殊的才能,但她总能用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她所遇到的一切。

夫妇关系和谐、美好,女儿所看到的世界就是明亮的、健康的,同样,这些美好的感情也会反过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女孩。

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父母给予女儿爱的证明和保证,这是女孩最需要的安慰,也是女孩幸福感、安全感的源泉。对于女孩的健康成长来说,父母送她再珍贵的礼物,都不如为她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

方法二:让女儿感受到你的爱

女孩的成长是不能离开爱的,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她之间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误会。每当误会产生时,敏感的女孩就会认为父母不再爱她了,这时,父母一定要采取措施让女孩感受到你是爱着她的。

一位母亲这样介绍了她的育女经验:

我和女儿之间也会发生一些误会。每当这时,我知道女儿心里肯定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但是碍于面子,我也不好意思直接向女儿妥协,这时,我会用书信和便条的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话告诉女儿。

一次,女儿写作业时,头离作业本很近,我就批评了她两句,没想到第二天女儿竟然没理我就去上学了。于是,我写了便条放到女儿的书桌上。

亲爱的女儿:

也许我昨天批评你,让你伤心了。但你知道吗,妈妈之所以批评你恰恰是因为我爱你。你知道,离书桌太近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妈妈没有心平气和地指出你的错误,这是妈妈的错,妈妈向你道歉。但妈妈还是希望你能改掉那个坏毛病。

女儿,妈妈是爱你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妈妈都是爱你的!

爱你的妈妈

放学后,女儿看到我写的便条,哭着对我说:“妈妈,我好怕,我以为你不爱我了呢!”所以我总结出一个经验:女孩子在爱中才能健康成长,做女孩的父母就要时刻让她感受到你的爱!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女孩的父母应付出更多的爱与关注,只有沐浴在爱与关注中,女孩才能快乐地成长。

家长育儿随笔:爱与自由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里,人都说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后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来,以至于让别人都认为我太溺爱她了,不让她哭一声,事实上是:我想让她的内心富足一些,有时候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不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个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妈妈半步的婴儿,一个要吃奶都从来没有遭到过拒绝和拖延的婴儿,一个从来都没有被强行喂过一口饭的婴儿,她能不好带吗?

朵拉现在10个半月,不认生,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如果认识的人还会主动让别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见,打过招呼后会看着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说话,但就是不主动让人抱,记性非常好,今天认识的人,明天见了,离30米外就开始大声喊人家,别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围一圈人,你问她谁打她的,她会用手指出那个打她的人来,她不干好事了,你装作生气打她,她会给你扮个脸来取悦你。有意识自己给自己穿鞋,虽然鞋子都反了,但还是会拿起来往自己脚上放。

我一直觉得,孩子在不受家长控制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现在是满地爬,满家翻腾,没有一样东西能放过的,开柜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盖在自己脑袋上,推着板凳满家跑,除去睡觉,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只是保证她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就行,其余随她自己去吧。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爱的教育


晚餐桌上,儿子夹了一个鸡翅放在我碗里,说:“妈妈,这是你的。”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其实我不爱吃鸡翅,但我不想拒绝儿子的鸡翅,我这么做,只是想要给儿子一个爱的机会。

其实,儿子以前并没有这么懂事。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特别霸道自私,总是抢着要好的东西,还喜欢和家境好的小伙伴攀比玩具、衣着。我意识到我对儿子的教育出现了偏差,可是应该怎样纠正儿子的不良倾向呢?

就在我苦心寻找良策的时候,我得了重感冒,偏巧丈夫出差,家里只剩我和儿子。到了晚上,我的病情突然加重了。我仍然勉强坚持,监督儿子的作业。儿子一边做作业一边担心地偷偷瞅我。他忍不住又问:“妈妈生病了?”我没回答他。他就伸手来摸我额头,惊呼:“好烫啊!”他跳下凳子,说:“妈妈,我帮你找药。”我想对他笑,却只能摇头:“我吃过药了,没用。”儿子呆呆地看着我,忽然打开门,跑了出去。回来时,他的身后跟着楼下的邻居,原来他去找人帮忙了。

后来,这件事情在邻里间传开了,大家都夸我儿子聪明能干。儿子天真地说:“我长大了,当然要懂得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啦!”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回想起来,儿子平时想要帮我们做些事情,可我总觉得他还小,不让他做,他想给我倒杯开水,我都怕他累着了、烫着了。就像这次我生病了,我就不想让儿子知道,生怕影响他的学习。可是,我忘记了,学习并不是全部,真正的教育是对孩子的唤醒、激励和鼓舞,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当我下意识地剥夺了孩子爱的机会,孩子爱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减弱了———这就是根源所在。

我开始改变我的做法。适当的时候,我要求孩子给我洗脚和洗脸,不要在意他会把衣服和地板打湿,这是一种爱的融合和亲情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那份责任。我要求他帮我买早点,帮我记家庭流水账,帮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我会很乐意地让他帮我捶捶背然后笑着告诉他:“宝贝,你很棒!”我喜欢看我的赞扬点亮孩子的眼睛。

毋庸置疑,每个孩子都渴望在父母的接受、肯定和需要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给孩子爱的机会,用心去感受孩子对你的爱!

喜欢《树的力量 (教育与爱)》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