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甚至“无理取闹”?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的无理取闹往往是有理由的,可这些理由有时被大人认为不正当,或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孩子的感受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限。其实,在父母眼中孩子们所表现的各种问题,多是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致,所以,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或许,你从来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还没有完整地学会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时,他内心的许多情绪已经像小火山般积累起来。对此马来西亚萨提亚亲子关系导师林文采博士传授了如下经验:“有的孩子,从来没有人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孩子哭时,父母有时会说,哭什么哭;当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同样会说,不许生气。这样一来,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坏情绪的后遗症就是小孩子不会在交往中学会社会功能,因为他们一直在处理自己内在的情绪,一直在把它压下去,这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一些交往中的规则,这些孩子无法和其他孩子融合,无法很好地发展人际关系。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宣泄情绪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学会把内心的感受告诉别人。例如,让孩子学习表达“我现在很生气”“我有点难过”“我很高兴”等等。
当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时,父母让他不要叫,这时通常是没用的。家长需要用心倾听,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气,现在很痛苦。”当大人们了解了小孩子的情绪,并正确的引导,孩子便不会莫名地通过摔东西、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愤怒。然而,小孩子通常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感受的,于是父母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管理孩子的情绪。
1、画画
你可以框定出一个大致的人形,给孩子不同的颜色让他自由发挥。可能他会用红色涂在脚上,用绿色涂在手上。然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重点不是孩子画了些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把画中的感受表达出来。
2、感觉轮和感受词汇
感觉轮是一个被分成不同等分的圆圈,在每个被切割的部分里,放上感觉的词汇,例如:害怕的,生气的、紧张的、沮丧的、孤单的。让孩子学习不同词汇的含义,哪些是愉快的,哪些是不愉快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多的学习更多表达感受的词汇,如失望的、泄气的、焦虑的、疲倦的。最好的方法是几个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重点是让他们知道一切感受没有对错,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3、四种面孔
让孩子学习表达快乐、伤心、生气、害怕时的四种面孔,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他画面孔。帮助孩子了解引发四种重要感觉的重要事件,将一个星期引发这四种感觉的事件记下来,画出面孔。孩子的想象力通常很丰富,甚至可以让他用更加丰富的表情图来表达,而这些在游戏时都应该是没有局限的。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
案例描述:
10月9日 早晨,小朋友们陆续来园。涵涵穿着一双拖鞋,奶奶手里拿着一双皮鞋。“杨老师,涵涵在家不肯穿鞋子,怎么办?”“涵涵,小朋友都要穿好鞋子来幼儿园的,怎么会穿拖鞋呢?穿拖鞋怎么进行活动?”老师见状,说道。“那我们进教室换鞋子吧。”奶奶边说边牵着她的手走进教室。
过了一会,老师走进教室一看,涵涵已经换好鞋子在进行晨间建构活动。吴老师说,她换鞋子的时候很乖呀,没有任何反抗的情绪。
10月12日 周五早操比赛,孩子们都按照要求,穿着牛仔裤来到幼儿园。涵涵的奶奶拎着一个袋子,走到老师面前说:“杨老师,涵涵不肯穿这个牛仔裤喽,你帮她穿吧。”
到了教室里,老师问“涵涵,为什么不穿牛仔裤?”涵涵低着头,不说话。“那我们现在把裤子换上吧。”“好的。”
早操比赛结束后,老师又问:“涵涵,为什么在家不穿牛仔裤?”低着头想了一会说:“妈妈不让我穿。”“妈妈不让穿?为什么?”“我不知道。”“我要和妈妈打电话了,问问她为什么不让你穿。”“嗯,好的!”
下午,妈妈来接涵涵,我向妈妈了解情况,并把和涵涵的对话原封不动的转述给她。妈妈听了以后,很气愤的说:“这个孩子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撒谎。明明在家是让她穿的,她自己不肯穿。在家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每天晚上都要无理取闹,我们真是对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她在家都是因为什么而无理取闹呢?”我问。“有时候是吃药,有时候就是事情不合心意了就闹开了。”妈妈回答。
观察分析:
通过将近两个月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发现涵涵在班级里表现很好。活动时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吃饭睡觉都很独立,基本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照顾。而且对于老师的一些建议也是能够采纳的。
但是,通过与妈妈沟通后了解,涵涵在家的表现和在园是截然相反的。在家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而且很强势,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其自己的意愿进行,稍有不如意就大声哭闹,而且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妈妈对于其的表现很是无奈,最后不管是动用武力还是劝解,总归都要屈服。
再次沟通后了解到,涵涵从小是和外婆住在一起的,老人对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顺从。等到孩子要入园的暑假里,妈妈才把其接到自己的身边,想调整其午睡习惯,结果发现孩子的脾气很大,主意也很大,根本不接受家长的任何意见。妈妈对其的行为没有任何有效措施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常常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表情。再加上涵涵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很懂得察言观色。所以就会出现开头的一幕。
指导策略:
1.推荐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给妈妈和孩子。给妈妈的是《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推荐给孩子的是《生气的亚瑟》
2.建议家长平静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左右自己。
3.对于涵涵的无理取闹视而不见,冷处理。
以上三点是这个月给家长的建议,让其先实行。并把实行后的效果与老师交流,再做进一步的调整。
出门在外,碰上小孩不受控制、无理取闹,往往让爸爸妈妈伤透脑筋。在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1.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
2.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
对小孩说明你的计划,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时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并示范给孩子看。
3.请孩子“帮忙”
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样“帮忙”。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可以问孩子:“那些服务生端著盘子跑来跑去,他们怎洋才不会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间。
4.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5.让孩子有参与感
小孩的天职就是要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干嘛?”
6.不要忽视躁动的孩子
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安抚孩子的情绪。
7.疏导孩子的精力
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
8.听孩子的解释,不急于解决问题
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9.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坚守规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买其他你认为合适的点心来代替糖果。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
10.将孩子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溃大哭,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买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带离现场,也许回到车上,也许是超市里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
11.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
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闹,父母不必觉得难堪。
12.想好说词应付围观指点的人群
或者干脆忽视他们,直接把孩子带离现场。
13.先关心孩子
当小孩的尖叫招来路人的目光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
14.假设“观众”都是支持你的
周围的人都是想帮忙,而不是指责你。这样想,能帮助你漂亮地解决危机!
周五晚上本是孩子自由活动,没有应用电脑游戏的时间。家庭规则上我和孩子共同商量后形成文字的。可是孩子洗完碗后,却提出了无理要求。儿子对我说:“妈妈,今天我玩一次电脑哟?”我说:“今天你没有应用电脑的时间呀。”儿说:“我今天就想玩。”“家庭规则上我们约定好的,就要去遵守。”儿又说:“我今天就要玩,明天我少玩一次都可以。”我说:“妈妈今天要上课,我正在准备。”儿子看我不同意,就开始哭了,边哭边说:“我就要玩就要玩。我要把这个电脑游戏时间改为一、三、五、日玩。”我说:“你不要这样,不要惹我对你发火。你想改就改,怎么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能随随便便就改了。也要我们全家坐下来商量才行。”儿又说:“这是家里。你对我发火都行,今天我就要玩。”我说:“我们共同制定的这些规则,就像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让我们自律的。我不会对你发火,我说过我要改。看来你对这个电脑游戏还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儿子说:“今天游戏换英雄了,我想玩。”我接着说:“如果今天你非要应用电脑游戏,违背规则,那我同意,但是我要告诉你,今天你应用完这次后,从明天起你就不可以再应用电脑了。我们的约定取消。从明天起你也看不到电脑了。”孩子还是在那哭着说:“我不。”我也不理他。过一会儿他说:“我不玩,我就在这儿看你准备。”我说:“你在旁边,我觉得你影响我,你到客厅去,或者出去玩一会儿。”儿子又说:“在这儿看都不行。”我说:“如果你在做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哭闹,你能写好作业吗,你换位思考一下。”儿子不说话,我说:“你最好还是不要在这儿。”儿子气乎乎地到客厅。过了不多一会儿,我听到儿子到自己的屋子里,去玩他的玩具,又来说:“妈妈,自行车钥匙在哪儿?”我回头看他,两只手上各拿了个陀螺。儿子又说:“我今天还是不玩电脑了。我去玩陀螺还骑会儿自行车。这个陀螺借给xx玩。”我说:“你这个安排很好。记得回来的时间。”儿子说:“知道了,再见,妈妈。”
儿子走后,我就在想,当面对孩子多次的无理要求后,坚持自己的原则,孩子知道没有办法改变,他也会去遵守。如果是换成以前,我又会经不住他的哀求,而去妥协,今天我是有意这样,看究竟会是怎么一个结果,当家长坚持原则,该给他自由时给他,该坚持原则时一定要坚持,我想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自律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是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会呈现在他们的脸上,所有的心事都会在他的眼里流露。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用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眼中的渴望。下面,我们不妨来选取几组镜头,读一读孩子眼中的渴望。
一、渴望帮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望向你的眼中盛满着渴望,它在发出这样的信号:“老师,你来帮帮我吧。”这时,你可以走近他,给他答疑解惑,帮助他想办法解决问题,直到他们的眼中又出现自信的光彩。
二、渴望肯定。
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拿不定主意,将信将疑时,如果你与他们的眼光接触,那里面必定装满着困惑,它在向你询问:“老师,这样做对不对?”
这时,你只要付出一个赞许的微笑,孩子就会在这个微笑里获得肯定,获得鼓舞,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直到取得成功。
三、渴望平等。
当你在与某一个孩子亲热时,当你热切地表扬着某一个孩子时,你是否看见一双双渴望着同样的爱抚与赞扬的眼睛?它在向你询问:“老师,能不能抱抱我?”“老师,我也和他一样棒,你也表扬我吧!”这时,你只要轻轻地摸一下他的头,他就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意,变得与你更亲密。这时,你只要轻轻地叫出他的名字,他就会知道:老师眼中不仅有别人,也有我,只要我付出努力,一样能得到老师的认可。
四、渴望理解。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时,当你为此而愤怒时,如果你仔细审视一下他的眼神,就会看见那里面不光有着愧疚,更渴望着大人的理解与宽容。这时,如果你喋喋不休地抱怨个没完,也许,这种渴望就会变成厌烦。不如抛开你的愤怒,轻轻地告诉他:“老师很生气,但是相信你会改正,对吗?”这时,孩子的眼中会有如释重负的轻松,笑意盈盈中仿佛在说:“老师,我会做得更好!”
五、渴望交流。
或许这是一个胆怯的孩子,或许他有很多的心事想要告诉你,或许她有很多开心的事情要与你分享,但是慑于老师的权威,局限于孩子交往能力的不足,他们往往无法做到主动与老师交流。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老师,一定能捕捉到孩子那闪烁不定的眼神,那眼神在诉说着他需要交流的愿望。这时,只要你走向他,摸着他的头,关心地问他:“你有什么事情吗?”他一定会向你敞开心扉,把你当作最好的朋友,与你分享他所有的快乐与忧愁。
六、渴望自由。
当孩子们因为高兴而叽叽喳喳地讲得正欢,当孩子们还在像小鸟一样尽情地奔跑,作为老师的你,却要将他们的嘴巴、手脚禁锢于安静的要求,这时,孩子们就会向你投来一个遗憾的眼神,表露着他们意犹未尽的心情。这时,如果你能以一颗童稚的心与他们一起将话题讲完,或者将玩耍的时间延长5分钟,给孩子一个心理的准备,你一定会发现,其实,让孩子遵守规则也没有那么难。
眼神与眼神的交汇,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老师们,如果你们都能以爱心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就一定能读懂孩子的眼神,读懂孩子的心灵。而有了心灵互通的交流,你也就更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爱戴,有了这份爱戴,你的教育效果将更上一层楼。
育儿心得:读懂“慢孩子”
常常看到一些“慢孩子”和听到一些家长关于“慢孩子”的个案咨询。所谓的“慢孩子”,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火烧眉毛不着急”,“泰山崩于前与我无关”。他们起床慢、吃饭慢、做作业慢。家长的心急得火烧火燎,原地直跺脚,可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慢吞吞地起床、慢吞吞地穿衣、慢吞吞地吃饭、整理书包、系鞋带,再慢吞吞地下楼……好多前来咨询的家长说:“那一刻,看到他慢吞吞的样子,真恨不得一巴掌拍死算了。”而据我所知,因为慢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还真不算少。
许许今年六岁,就是我遇到的一个“慢”孩子之一。如若不及时提醒,他一节课也画不出一幅画,图不好一幅图。一幅简单的小图要看N遍才能画出来,其实他并不是笨而是慢。因为“慢”,这孩子在家中没少挨揍。在咨询过程中,他的妈妈抢着说,这孩子天生就慢。问及孩子,孩子也告诉我:他天生就慢。在那一刻我就明白了,这孩子的“慢”,主要是周围人(尤其妈妈)评价的结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周围人总是说这个孩子“如何如何”,那么这个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慢慢的就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周围人对一个个体的看法在心理学上就叫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具有强烈的渲染效果,对评价个体会产生“质的变革”。
在交流中,妈妈多次说到孩子的“慢”是天生的。对一般人来讲,孩子的慢是气质类型所致,属于性格问题。但我相信,这种“慢”是一种人为的“心理疾病”。
许许的妈妈问:“孩子为什么慢?难道他喜欢慢?有没有办法让他快起来?”我告诉她,对于一个孩子的“慢”有这么几种状况:第一种慢人是有意识的慢的人,他们清楚急躁的害处而有意慢下来,知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应该说这类人头脑清醒,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心,不会随波逐流。第二种慢人是缺少生命动力的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想改变的人。他们内在的生命里缺少奋进的意识,生命的前方缺少吸引他的灯塔,他们只能慢下来。第三种人是想快却快不起来的人,他极可能是处于焦虑状态或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孩子身上最常表现的是“感觉综合失调症”。妈妈很肯定地告诉我,张许就是第三种。因为孩子的种种表现比较符合第三种,例如看书画画,常常是眼睛看到的,经过大脑后,用手画出来的时候,要么错了,要么变了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家长或老师再在一旁一个劲的催促、批评、挖苦,很容易使孩子处于焦虑状态,大脑麻木或一片空白想快更快不起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到了孩子的其它功能的发展,慢也就是理当所言的了。
如何改变孩子的“慢”,我告诉家长:首先,家长要调整心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在孩子慢时告诉他:“慢点不要紧,能做多快就多快”。让孩子不再处于由于“慢”让妈妈催促的恐惧状态,从而逐步降低焦虑指数;其次,孩子的手眼不协调是由于小时候缺少运动的结果,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如打球、做操、做动手动脚动嘴的游戏等,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改变孩子的现状;最后,教会孩子做事之前列计划和安排时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加强联系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现状,请求老师的帮助,使家校形成合力。
一年后,许许这孩子“慢”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变。
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一样”,孩子的慢一定是有原因的,关键是找到它,对症下药,才会有效果。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每当临近放学,或者点点家长送孩子到活动室门口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正巧碰到我在组织点点们做一些游戏,因为今年我担任艺术课程,所组织的的活动以音乐游戏居多。家长们会有一些好奇心,更不会错过监督或者欣赏的机会,他们会站在门口或者躲在窗口看看自己家的点点在班级里表现怎么样,“学得”怎么样。三岁左右的小班点点们,很多游戏还是需要我在前面表演示范,他们跟在后面模仿的。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点点们来说,伴着生动活泼、欢快情绪的音乐,辅以老师在前面声色并茂地表演,他们也会受感染,会身临其境中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手舞足蹈起来,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点点,有时他们会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有时会坐在小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们表演,而这时,在外面偷偷观察的家长就忍不住批评埋怨了:“宝宝,你怎么不做呀?”“宝宝,你也跟着老师后面做呀!”“宝宝,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好,你看你,怎么就不动呢!”……而被批评被要求的小点点们,要么斜着眼睛看一眼家长,勉强动几下,要么就装没听到,继续我行我素。在跟这类宝宝家长的聊天中,我知道他们很为宝宝这样的表现着急,在这里分享一个宝宝妈妈跟我聊天时的焦虑:“我家的宝宝淘气,请老师多严厉教导,不要对他太好了,上课时你要求他动起来,他不是不会做的,他没有学习的概念。”宝宝妈妈言辞中透露着对孩子在班级活动表现的万分忧心和焦急。我给宝宝家长回复:“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质,淘气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宝宝有脾气,耍性子时光严厉是不行的,还必须给他讲清道理,否则他表面上服了心里不服,会更逆反。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得慢慢来……音乐游戏中我不可以去强制宝宝,有些曲子他可能愿意欣赏(听),有些曲子他愿意动作表达,我观察过在音乐游戏中宝宝并不是一直坐在那里不动的,他也有动作表达的时候,尊重他的意愿和情感表达,只要他在课堂上没有做一些过于出格的事,我觉得没有必要硬逼着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去做……”在与宝宝妈妈更深层次的沟通中,这位宝宝的妈妈最后也认同自己的宝宝在家也喜欢音乐,尤其钟爱听音乐这一事实,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理解了孩子,学着读懂身边的孩子并达成初步的共识:孩子的学习并不仅仅表现为遵循老师或家长的模式按部就班地模仿,他也需要拥有自己独特学习方式的空间。动是种学习,听也是种学习,我们老师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要保护和呵护好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尊重他们主动学习的各种方式。倘若为了迎合我们成人的标准,迫使孩子们做一些他们能力不能及或者无法认可的事情,既有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过早收获内疚、自责、羞愧的负面情感,又有可能疏远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依恋关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为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而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又会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了一些伤害孩子自信和自尊的事情。比方说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在发展大肌肉的运动能力,而且这种运动正处在开始发展阶段,精细动作控制的能力还处在发展的萌芽阶段,他们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灵动有生命力的……,当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埋怨孩子画的小雨点怎么是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怎么上了幼儿园小班还不会写数字……。也许我们潜意识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能干一些,能够更早一些掌握成人世界的高级价值、高级情感、高级技能,可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又和我们的生物学知识非常一致:人为催熟的任何生物,都是存在严重发育和发展缺陷的!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需要蹲下身来,在尊重他们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多问孩子一个为什么,多一些耐心和倾听,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世界不仅天真浪漫、生动有趣而且内涵丰富,有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独有的且不可复制的精彩。请让我们,这群孩子身边最亲近的教育人——对他们的引领和支持尽量不要超于他们实际成长的需要,学着一起跟随点点们成长的脚步完善、成长、进步吧!
我问:“琪画得真好,能告诉我你画里有什么吗?”琪说:“我的画里有小动物。”我问:“有什么小动物呢?”“有只小鸡,还有白雪公主。”琪回答。我指着酷似小鸡的一块红色问道:“这是小鸡,对吗?”“嗯”“我也看出来了,这是小鸡的嘴巴和眼睛。”我试着用笔帮着添画细节,琪的眼神里透露着欢喜。“那这是什么呢?”我指着更大块的红色问道:“这是白雪公主和怪兽战斗,白雪公主打不过怪兽,孙悟空过来帮她打怪兽。”三岁的琪竟滔滔不绝起来。倘若没有蹲下身来,看似不经意间和点点聊起画面的内容,我也许永远也看不到孩子看似平常的一幅画后面深藏着的如此丰富的内容。琪宝贝一样的小点点们,真的很了不起!
相信《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