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老公一直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

11-28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育儿心得:老公一直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育儿心得:老公一直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

我比他好一点,但是还是认为儿子有什么打不得的,实在不听就打,可想而知,儿子从小挨过多少打。

由此而来的结果是,儿子比别人家的同龄孩子皮,认错快,再犯也快,碰上执着的事,就出现了,你不是要打

我嘛,你先打嘛,打完了再让我干,最典型的一回就是,吃糖,爸爸说,你要是再吃一颗,我就打你手板一次

,小子直接把手板拿出来说,爸爸,你打二下,我再吃二颗。老公都哭笑不得。

3-4岁,是第一个逆反期,最典型的表现是,不管什么事,不管他懂不懂,通通说不,有二个例子,第一次,

要过年,准备回老家,我在车上跟老公商量,去买副防滑链,怕万一下雪路滑,我的话才落音,他在旁边立

马说,不买防滑链,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是不买,我再问他,你知道防滑链是什么东西不,他说不知道,气

都不知道从哪来的。第二次是,要去楼下小朋友家吃饭,我跟老公说的时候就说了大人我名字,他只知道小朋

友的名字,然后也是立马对我说,不去谁谁谁家吃饭,我就问他,你知道是谁家不,他说不知道,我就告诉他

,你自己不要去的哈,我们是那个小朋友家,谁谁谁是小朋友的爸爸。他后悔没法了,只有死犟到底,谁谁谁

不是小朋友的爸爸,我要去小朋友家。跟我和爸爸都是这个德性,更不用说到了婆婆家,反天了。

昨天去接家回家,问他,今天表现好不好,好,确实,我在是很好。再问,昨天好不好,不好,我没在的那天

,据说已经调皮得引起二家人的公愤了。其实,孩子很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我在想,原因,是不是因为我去了

之后,一直在夸他,应该批评的时候,也没有打他,只是让他到门外自己反省,门也开着。

昨天没打他,归功于,前天在家看了半天的书,关于怎么教育这么小的孩子,有些观点很赞同,但是,不打孩

子这点,我还是觉得非常有用。最好还是能不打,最好不打,斗智斗勇,让他自己明白他最在乎的后果。最典

型的是今天早上,送他上幼儿园,因为以为今天要升旗,就要他在车上复习一遍自我介绍,结果,他是说了,

声音很小,我都听不清,我就要求他,声音大点。他回答的是说,我就是要声音小点。我说声音小了,小朋友

听不到。他回答,我就是要小朋友听不到。也许平时我打人了,但是想起书上说的,要和小朋友斗智斗勇,不

要动手。就想了一下说,如果小朋友听不到你的自我介绍,他们就会不认识你哦,你想不想交更多的朋友。想

,儿子很喜欢小朋友,所以很快回答。我再说,小朋友都不认识你,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怎么和你交朋友呢。

都没等我再说,儿子立马自己重新复习一遍,而且很大声。要是在平时,他是不会重复的,让他复习第一遍的

时候,我都是跟他讲了很久,他才勉强答应的。

儿子自尊心很强,有时候的逆反,是因为他觉得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我问过他,妈妈打你,你有没有觉得不好

意思,丢人,他回我的,没有,你是妈妈。但是别人就不一样了,昨天下午,在教儿子轮滑,儿子是第三次穿

上鞋,能走,但是走得不快,其实进步很大的。旁边就有几个老太太,很热心,七嘴八舌的在说,应该这样,

应该那样,还有的说我的孙子第一次就学会了。还有一个直接过来牵儿子的手,说,来我来帮你拉一边,你自

己拉一边。结果儿子想都没想,就把那老太太的手甩了,而且跟我说,妈妈,我要回家。我意识到了问题,因

为昨天是儿子自己要下来学轮滑的。我问他,是不是不高兴,他点头。我跟他说,其实妈妈也点不高兴也。我

们家儿子很棒,但是婆婆们是想帮姚姚哦。这样,我们不听婆婆们的,我们自己滑好不好,你都会走了,肯定

能行,好不好?我们往那边滑好不好,就是老太太们相反的一个方向,儿子又答应了。

自尊心强的逆反,我第一次发现,是他婆婆教他吃东西,儿子喜欢吃绿豆糕,但是那个绿豆糕是分成很多小块

,然后包成一大块,第一回吃的时候,他一大块一起吃就掉了很多在地上。婆婆其实也没吵他,就说了,这么

大了,还不会吃这个,你看嘛,一地都是,过来,婆婆教你,他再拿一块的时候,婆婆把他拉到厨房,开始跟

他说,但是,婆婆说话一直是那种方式,明明教人,就像吵架一样,又点喜欢念,儿子应该是觉得婆婆觉得他

笨,还是怎么,抢过绿豆糕,一大口又吞了,跟原来的方法一模一样。完全的报复性的一样。我平时教他东西

,他又不是这样的。所以我就是觉得应该是他认为婆婆伤到他的自尊了,或者是不喜欢他,所以就要对着干。

儿子六一就是三岁半了,很多时候觉得教得很累,但也有很多时候,会很自豪,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都有自己

的闪光点,我希望我能更多的让他的闪光点发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小学成绩差,就一直差吗?


孩子一上小学,很多家长或多或少都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您可能不知道孩子早期的成绩,特别是小学的成绩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实在是不重要,家长千万不可过分的重视这个分数的高低。

从理论上讲:

0-6岁阶段,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90%以上:即“阅读能力”!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6-12岁阶段,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

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孩子本已经全天在学校跟着老师听课、做题,晚上还要加班完成大量的作业,这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同入海捞针,实在得不偿失。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读名著如同满山种树,最后收获的是一片森林!其效果远高于入海捞针,即便捞到了也只是一根针。

之所以说,小学阶段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是因为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高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进入社会后,当需要工作能力而并非成绩单来评定一个人的发展时,这种分化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了!

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很看重孩子的成绩,甚至有时候会被一些老师每天都在强调的分数所迷惑,不舍得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和玩,认为是浪费时间!可是,当孩子如同小苗一般营养不良而缺乏成长力量,到了中学阶段前进乏力时,家长只会抱怨孩子如何如何,却不知道正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孩子的“短命高分”和“智慧营养不良”。小学阶段的成绩一定要平静一些、含蓄一些,不要追求分数的高低,要更看重为孩子后面的成长做好充足的准备!

人生如同花朵:

小学阶段是植株成长刚打花苞(打基础)

初中是含苞待放(努力发展)

高中才是怒放的阶段(冲刺高考)

大学却是新的更高一轮回的成长过程:更多的博览群书和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打下进入社会的基础),20-30岁走向社会后,植株拔节成长、刚打花苞(做社会的学生),30-50岁是含苞怒放(经验丰富、精力旺盛、创造社会价值,把灿烂和芳香绽放出来!),50-70岁是结子阶段(人生的收获季节)!

所以,做父母的,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而是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习惯培养上,才真正事半功倍,并让孩子受益终生!

孩子,我一直爱你,但从不“欠”你!


这是前段时间比较火的一个帖子,说的是一个10岁的孩子,样样成绩都很棒,他认为这么优秀的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亏了!他坦言,父母不配拥有他这样的好儿子!

遭到孩子如此嫌弃,他的父母听到后定有心如刀割的疼痛。

当我把这个帖子分享给童忆成长编辑组的同事时,他们共同的反应是:愤怒!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白眼狼吗?养他干啥,长大了也不知道感恩,白养了!

几乎每一个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的爸爸妈妈听见孩子这么说,都会做出同样的反应吧:愤怒。愤怒的背后,还有深深的伤心与难过。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千辛万苦,却把孩子培养成了白眼狼。

悲哀的是,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真真的存在,而且不是少数。

你光鲜亮丽,父母低声下气

我身边的一位阿姨,近六十岁的人了,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操劳。

阿姨说,她在郊外的一家政公司上班,服务行业,工资不稳定,工作时间不稳定,所以,有时候晚上八九点,时常在小区门口碰到刚刚下班的她。

她说,她还要赶回家给儿子做饭,要不然那小子又要出去挥霍。

一个六十岁的老人,为什么还要起早贪黑的工作呢?

阿姨的儿子三十岁了,没有正儿八经的工作,女朋友倒是经常换,每次出门都给阿姨要零花钱,儿子还说,给一百块钱,都不好意思伸手接。

这让她非常寒心,辛苦拉扯大的孩子,到头来却成了讨债的“白眼狼”。

大都这样的人,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却把手潇洒地插进口袋里,专职“啃老”。稍不如意,父母还要挨尽埋怨。

这样的一群人,有的家庭条件很一般,却把日子过得很“高级”。

下馆子,吃人气很高、价格也很昂贵的餐厅。

向来都是潇洒地买买买,花钱如流水。明明手头不宽裕,却高喊着不亏待自己……

殊不知,自己的父母正弯着腰,用长满茧子的大手挣辛苦钱。

其实,心中无爱的人,即使物质条件再丰富,也难抵内心的冷漠。你含辛茹苦操碎了心,也换不来他一声“谢谢”!

富养?你得欠孩子多少钱?

中国父母在养育孩子时,总有一种“愧疚感”,什么都要给予孩子最好的!!!

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上最好的幼儿园……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国父母为孩子承担太多了。

童忆成长专家孙澜老师认为:不要把教育做的太过功利化,尽自己所能,否则,养出白眼狼的孩子也不足为奇了。

“全民富二代”不可取,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从小物质享受就被过分满足:要手机,要电脑,要房要车……

这种孩子只在乎自己的要求有没有被满足,而对父母的感受视而不见,等哪天父母没什么能给了,他还会觉得父母亏欠他很多。

这是所有白眼狼孩子的共同特点:无限制的提要求,要什么,就得给什么,不给就大呼小叫。

归根结底,是父母对孩子的愧疚感,滋养了孩子这种惰性,才让孩子理所当然的享受这父母的给予。

你什么都做了,孩子还能做什么?

“我爱孩子,我愿意为他做一切事情”,这听起来很合乎情理。

但,童忆专家建议:当孩子有能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帮他做了,这是一种对孩子行为能力的侵犯。

常见一些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不敢怠慢,事事代劳,就差替孩子吃饭了。

你有没有想过,什么事情你都能替孩子扛,你却不能替孩子成长!

孩子说“我饿了,我要吃饭”,然后你就赶紧捧着碗奉上。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受之无愧”,有这种倾向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如果给了,他觉得那是爸妈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如果没有给,他就认为爸爸妈妈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

这样的孩子,最终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如果可以,在孩子能力允许范围内,放手让孩子做,教育不可以越界,解放孩子的双手,自己的事情自己来:

孩子的小件衣物,可以让他洗一洗;

盛饭洗碗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来;

自己穿衣洗漱,收拾玩具。

……

这样做,孩子自然明白,这是分内的事情,如果爸爸妈妈帮忙,应该知道感恩。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某天当孩子离开你后可以自由飞翔,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谨记:

有能力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

没能力做的事,教给孩子自己做;

不干涉孩子笨拙的行为和不成熟的思想。

希望我们都能养出有爱的能力的孩子,享受把爸爸妈妈的爱,同时,也能把爱给予别人!

这种性格的孩子,一直被误解,却优秀得惊人!


前几天去朋友家拜访,她女儿涵儿叫了一声“阿姨好”,就马上躲回自己的房间了。

朋友说,“这孩子性格这么内向以后可怎么办啊”。随后就聊起了她上周带涵儿去同事家里的事情。

涵儿比同事家里的孩子还要大一岁,不过同事家的小姑娘就特别开朗外向。涵儿一进屋一声不吭的,还时不时的往朋友怀里躲。同事家的小姑娘就一个劲的往涵儿手里塞棒棒糖塞橘子,可涵儿就是表现得不高兴不说话。

后来小姑娘一直跟涵儿说,“小姐姐,你过来追我啊,来抓我好不好”,说完就自己开始在屋子里到处跑,不停的嘻嘻哈哈,逗涵儿说话。

到晚上吃过晚饭,涵儿才算放下负担的样子,开始跟同事家里的小姑娘一起玩游戏,小姐妹俩热闹的聊着各种想象出来的东西,十分投缘。

朋友特别羡慕她同事家里的女儿,同时也担心涵儿这种内向的性格以后会被孤立,所以总是想方设法想让女儿外向一些。

内向,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听到朋友说这些,想起我父母也在我小的时候说过一样的话。

我儿时也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喜欢自己安静的搭积木、看书,甚至就安静的坐着也能坐很久。不喜欢家里来客人,也不喜欢走亲访友,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只有一到两个知心朋友,极少参加多人的聚会和活动。

我的父母一方面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省事儿”的孩子,基本不用怎么管,肯定不会乱跑,也不会被陌生人拐走。

但一方面又觉得我特别“没出息”。有一次为了让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把我的书拿走,强推出门,跟我说;“不要天天在家里窝着,以后出去连个交往都不会,一群孩子在那边玩“老鹰捉小鸡”呢,你快去快去……”

还有一段时间,不知道父亲从哪里听说了一个锻炼孩子外向的办法,大学的时候经常带我去各种饭局,然后逼我说敬酒词。结果通常是我点头笑笑,然后一声不吭。

这么多年,一直试图改变我的父母始终没有成功。我依然内向,喜欢独处,却也并没有出现父母所忧虑的“受到排挤”,“找不到结婚对象”,“无法在社会上生存”这些情况。

哈佛大学神经科教授们就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表明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内向性格的孩子并不是自我封闭或者自卑、胆小、怯懦的。他们只是跟性格外向的孩子,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所不同。

性格外向的孩子是通过跟其他的人打交道来获取能量,而内向的孩子则是通过与自己的独处来获取能量。社交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消耗,所以这些宝贝们才会在热闹的、人多的场合感觉到不自在和疲惫。

这并不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在其他人玩耍和聊天时,内向的孩子们也在静静的吸取自己内心里面的能量。也许他们不是嘴甜的、闪闪发光的焦点人物,但是他们并不是缺少社交能力,也不是犯了什么错误,更不会阻碍他们成为一个友善的,阳光的大人。

内向的孩子,一样可以是人生赢家

美国有一项历时30多年,针对社会精英的研究。他们发现,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

而我们也听过很多性格内向、不擅长交往的成功人士,比如毕加索、卓别林、奥黛丽赫本、圣雄甘地、巴菲特、比尔盖茨等等等等。

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内向的孩子,有不少得天独厚的特质。

内向的孩子,往往更具有专注力

记得之前还有一位很知名的主持人,别人问他有没有害怕采访的对象,她说的是周星驰、周杰伦、梁朝伟等几位,这几位都是性格内向,稍不留神就可能冷场。

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著称的娱乐圈,这几位无疑都是靠实力在生存。性格不仅没有成为他们的拦路虎,反而是一种垫脚石。

因为内向的人往往更容易拒绝不必要的社交,和不必要的消耗,专注在自己的领域中,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以成功的几率也就更大。

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拥有知心朋友

很多父母最担心的就是自家内向的孩子会没朋友。从朋友的数量上来说,内向的孩子的确一般没有太多朋友,但是在朋友的质量上,内向的孩子却并不会输。

内向的人,通常是善于倾听的人,并对他人的情绪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聊天对象往往会感到很舒适。

另外,内向的孩子交朋友通常都是经过了很谨慎的判断和长时间的观察,他们的朋友都在某一方面非常优秀。对于内向的孩子给予友情,也更为珍视。

内向的孩子,内心可能更强大

内向的孩子倾向于在内部的世界里沉思,也喜欢自省。这些孩子会把自己对周围的人、事、物的观察,经过自己的判断而得出一个结论。

看似“闷葫芦”的孩子,往往也是“心里最有主意”的孩子,外界的说法往往不容易影响到他们。

越成长,内向的强大,孩子自身对问题的判断和主见就越发的重要。

家有内向娃,这么做他们会感激你

家里有个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坏事,完全没有必要嘲笑、指责孩子在社交上的“无能”。父母更需要的是全心的接纳。

当然,如果能做一些减少孩子对社交的焦虑感的事情,孩子也一定会感激你的。

提前预热,给孩子安全感

我一位很内向的朋友是一名蛮成功的培训讲师,我问他会不会在发言的时候感到害怕。他说会,每次开讲都很紧张。但是他有一个方法,就是会提前做好功课,把要讲解的内容认真的演练几遍,同时把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提前想好对策。

这个方法对于内向的孩子们也很实用。父母可以在家里要来客人之前,告诉孩子谁要来家里做客,并且友善的告诉孩子,应该怎么称呼这位客人,客人有哪些优点和特长,或者和客人之间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当孩子熟悉了这些,并在心里有所准备的时候,他就有了更多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也会更容易融入。

尊重孩子的爱好,鼓励他走出去

有些孩子的“不爱说话”,通常只是“不爱跟你说话”。遇到了他喜欢的熟悉的人,或者他感兴趣的话题和擅长的领域,他的话匣子会一下子被打开。

父母可以注意一下孩子在哪些方面有特长,通常内向性格的孩子在阅读、写作、绘画、下棋、摄影、乐器等不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或是像跑步、滑冰这些方面,会有比其他孩子更好的天赋。

爸爸妈妈们可以着重培养一下孩子的爱好,并且鼓励孩子与同样兴趣的小伙伴交流,渐渐的,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自信。

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带他体验快乐

内向的孩子往往被贴上“胆小”“怂”“成不了事”的标签,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最好的守护者,甚至是唯一的守护者,在这些时候,我们要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去弱化周围人对孩子的标签,并带孩子去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

就像最开始提到的朋友,她就完全可以多带孩子去跟同事家里那个活泼的小姑娘玩耍。人生本来就没有必要讨好所有人,孩子从小就知道跟谁在一起舒服,就跟谁交朋友,也无不可。

从低难度体验友谊的快乐,慢慢的教会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技能,让孩子顺其自然的生长,同样不失明智。

结语

很多人形容外向的人,像闪闪发光的太阳。那么内向的人,似乎也可以形容成广袤宁静的天空。

外向的孩子和内向的孩子,都是降临人间的小天使。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的性格,顺从他的本性,让孩子自信的活出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老公的育儿观念


老公的育儿观念从前年开始,我陆续的让女儿接触了舞蹈,画画,还有古筝。老公一直反对我这么做。理由是孩子就应该什么都不学,让她自己光玩就行。

我发觉老公的观点有点和常人不一样。比如说,在早的时候,女儿只有不到一岁的样子,老公的观点是“孩子无错,孩子都是对的”,真不知老公是怎么想的?近来我有时问老公,老公现在是说什么都不承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

对女儿的教育观点,我们两人一直有分歧。孩子大了。我的观点是在女儿的承受范围之内多多少少让她接触一些艺术熏陶,别像爸爸妈妈似的对艺术一问三不知。但是老公说了:“学什么,让她好好的玩就行。”在妈妈的坚持之下,女儿学了古筝,但老公一直反对。所以女儿只要一说‘我不想学古筝了’,老公就会对妈妈使脸色:“你看,她不想学,你非得叫她学。”实际上,女儿非常喜欢学些古筝,因为是在一个幼儿园里面,课间歇息的时候女儿可以到楼下玩滑梯。只不过女儿有时矫情,故意的。

上小学后,孩子英语成绩一直第一名,我只做了这些!


上小学以来,孩子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期末考试第一名也是常事,其实和很多家长一样,我也是哑巴英语的受害者,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并未提供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我坚持做了这些,也许是孩子英语成绩优秀的原因,现在和大家分享分享。

兴趣+习惯,缺一不可

我的孩子英语启蒙的并不早,也是到3、4岁的时候,看其他家长都在报班,我才开始有意识的考虑他是不是也要去学学。作为家长都知道,语言学习一定是以兴趣为先的,现在大部分的学前辅导班也都是这样的说法,孩子以应用为主,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十门学科,就是用英语去学习其他的科目。

因为孩子比较排斥,所以我放弃了辅导班这条路。我想告诉家长的是,孩子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强烈反对,那就没必要非让他坐在一个他不喜欢的环境。我开始给他听一些英语的小故事,买一些绘本,和他一起读,慢慢的他开始接受并愿意去听我讲英文的故事 ,如果哪天我忘记了他还会提醒我。

这里我想说的是,兴趣培养只是第一步,要养成习惯才是最终的目的。很多家长做着做着半途而废了,孩子怎么能学好呢?所以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一定要坚持。

阅读,是终生的财富

我是一个比较随性的家长,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一般都不勉强,但只有一件事,是他必须要做的,就是阅读。

英文绘本、分级读物,现在网上资源很多,稍微查一下就知道孩子可以看哪些书。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保证输出。分享部分书单:

科普逻辑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亲情主题绘本:《Does a kangaroo have amommy?》、《What daddies and mommies dobest》

季节主题绘本:《Let it snow》

品格教育绘本:《The doorbell rang》

运动智能绘本:《From head to toe》

只要他在读,一般读什么我不会太干预。除非他扔在一边总不读的,我会观察一下,是他不喜欢这个类型,还是这本书对他太难了。从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他很多爱好,现在他学习画画也是那个时候发现的他的兴趣。

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太孤单;如果你不会教孩子,请教他阅读,书会教他,只要拿起书,他就能与各路大师进行一次深度的免费对话;

有的时候他不喜欢读英文的,那就别勉强,中文也有很多好的绘本,随他翻去。

另外,哑巴英语也别怕,和孩子的英语交流没那么难。起初,我也担心自己的哑巴英语会误导孩子,尤其是在孩子语言刚刚形成时。但明显我多虑了,当他从电视和app中听到某些词和我说的不一样时,他会很骄傲的纠正我,所以别担心,一定要和孩子去说英语,哪怕是简单的交流也行。

合理利用网上的资源

孩子看ipad我一直不是很反对,所以当他用一些app去学英语的时候,我还是比较支持的,只要时间不是很长就可以。

但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作为家长,更应该学会利用网上的资源。现在很多社区,都有在分享育儿的经验,这会让你少走些弯路。

告诉孩子,学习英语不是一件必须的事儿

也许你要反驳我了,怎么能这么告诉孩子,可是我就是这样告诉他的呀!上了学以后,英语变成了像数学、语文一样的科目,要有一个固定标准去衡量他说的好不好,写的对不对,这和他以前接触的完全不同,他不只一次和我说:妈妈,我不喜欢英语了。

如果我告诉他,你必须学英语,他会怎么样?即使他勉强去学,也一定很排斥。而他不可能不学习,那何不减轻他的压力呢。

这就是我想分享的全部,也许你有更好的方法,这些只作为参考。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心得:老公一直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一年工作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