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问题”小子,慢慢等待吧!

11-30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面对“问题”小子,慢慢等待吧!”,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面对“问题”小子,慢慢等待吧!儿子最近“小毛病”挺多,遇不高兴事或解决不了的事时总是大哭,晚上不爱洗澡,不爱早早睡觉,出去玩不回家而且不听劝等等,对于儿子的这些所谓的“小毛病”,我起先都是一笑了之,耐心地说劝,孩子嘛,成长中必经过的,不算什么,但是时间一长,我这心态就有点那样了,尤其听到老师说他在幼儿园不高兴就哭的事,心里的天平都点斜了。

昨天下午我因为有事外出,顺路就去了儿子的幼儿园,刚到他们的教室,往里一看,儿子的小眼睛一下子就瞄上了我,蹦蹦跳跳地就跑了出来。老师说儿子表现很好,只是一遇到不高兴的事和困难时就会哭。我学给小爸听,小爸笑着说:“正常,要不然你想让他憋在心里无法发泄?他还是个孩子呢,心理成熟不到哪去!”想想小爸说得有道理。但是小男孩子还是应该让他学会自已解决问题才好,要不然老是哭哭涕涕,那可不好!

回来后儿子又在外面玩,他想骑自行车让我上楼去拿,我不放心他一个留在下面,儿子灵机一动,“我跟那个阿姨在一起!”我一看乐了,那个阿姨才见几次面,人家双胞胎小妹妹照顾起来都困难,还跟他们走?但儿子一脸地坚定:“没事儿!”那阿姨应声答应。我快步跑上楼去取下自行车,看见儿子已经和小洋洋一直玩了,洋洋奶奶说:儿子站在楼下喊他们了。小家伙现在已经会给自已找伙伴,为了达到自已的目的(骑上小自行车)也知道变通的解决方法,这些都让我稍稍放下心来,原来遇到不高兴的事和困难只要在他能力所及范围内他还是可以自已解决的呀!

晚上给他洗澡,他嚷着:“不洗!正忙着炒菜呢?”想想快到睡觉点了,小家伙运动量那么大,一身的汗,我就端来以儿子以前用过的大浴盆放到客厅,儿子一见就坐进去,他一进去我们就笑得不行,那个小澡盆太小了,坐在里面的儿子越发显得高大,一双腿根本伸不直呢,小儿长大了,我又感慨了一番。小家伙可不管这些乐呵呵地坐进去,还不忘记拿一个小锅进去继续炒菜。洗的差不多时怕他受凉,让他出来,他不干呢,没洗够,我和小爸抬起浴盆放到卫生间,儿子哈哈大笑起来,连连说:“好玩好玩!”我趁机洗完了儿子的一堆衣服,小家伙才出来。看来就连洗澡这样的事也得弄出花样才能让人家接受呢。

洗了澡该睡了,他又来了,蹦来跳去,死活不肯睡,后来竟和小爸一起将果丹皮剥出贴在脸上玩了起来。我哭笑不得,家有顽皮小儿,有时真是一点招都没有,我们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他面前智商低呢。看到熟睡中的儿子,我一下子就释然了,对于儿子的这些小问题,他其实表现挺好呢。原来所谓的这些“小毛病”都不算什么,只要儿子健康,只要儿子快乐就好。儿子一天天长大,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做为家长首先应该放平心态,给他机会,允许儿子慢慢长大,我坚信只要不是笨到极点,长大一切会好,做为家长慢慢等待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正确面对孩子的较真问题


到遇到这样的小朋友时不能使用强行的来解决问题,需要老师讲究一定的方法,才可以让孩子对于老师的这个决定不会有什么异议及反对的一面,这样也不会消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问题。

幼儿园里的老师怎样看待孩子的较真问题呢,遇到有较真的小朋友老师们又会用怎样的方式呢,只有老师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这样孩子的问题,才可以尽量减少孩子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小例子,来看下吧!

明明是一家幼儿园的宝宝,已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天,明明在他的课桌下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蓝色塑料物品,他很好奇也很喜欢,就一直拿在手里玩。这时,一个叫阿植的小朋友跑到明明面前,一边抢一边喊:“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明明坚决不松手,也不停地喊:“这是我捡到的。”阿植抢不过明明,就大哭起来。

幼儿入园老师先分别安慰了两个宝宝,然后问阿植:“你的这个瓶盖是哪里得来的?”阿植说:“这是我家里饮水机上的,爸爸给我的。”老师又问明明:“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明明说:“不知道,我是在课桌底下捡到的。”老师知道这确实是饮水桶上的瓶盖,阿植说的应该是真的,就对明明说:“这个瓶盖确实是阿植的,但是阿植没有保管好,弄丢了,被明明捡到了,那现在请明明把瓶盖还给阿植好不好?”明明坚决不同意,还反问老师:“你怎么知道这是阿植的东西,这是我捡到的。”老师想,如果强硬地解决这个问题,明明不会服气,还会伤害到孩子。就又转头对阿植说:“阿植,你可不可以把这个瓶盖先借给老师,老师照这个再找一个相同的瓶盖给明明,好不好?”阿植同意了。于是,老师领着明明来到幼儿园放饮水桶的地方,让明明自己看捡来的蓝色塑料是不是饮水桶的瓶盖,当明明眼见为实后,他才真心认可了老师的判断。老师帮明明找到了几个蓝色瓶盖,明明不仅主动把瓶盖还给了阿植,还又多给了。

明明不是固执,也不是贪心。孩子的认知是从真实的具体事物开始的,正常的孩子更愿意顺从真理,不会因为父母或者老师的权威而放弃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了解事物发生的真实过程是每一个做父母和老师的责任,也是孩子发展的必须、服从的开始。大人的话即使是正确的,也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健全的人格是不容强迫和践踏的。如果孩子在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中长大,将来他也会形成强加别人意志的习惯,同时也容易屈从别人的权威。让我们共同来帮助孩子成长为精神强大、信仰真理的人!

父母学堂:如何正确面对孩子撒谎的问题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当孩子在三岁左右时会出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说谎”,比如说会炫耀的跟他人说“奥巴马来我家做客了”、看到别人在玩飞机时会说“我家有一个比你更大的飞机,比你的好玩多了,还能在天上飞很长时间呢!”、再比如说“XXX老师打我了”而且形容的活灵活现,让人不禁引以为真等等。用我们成年人的认知,这叫“说谎”,可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又不是“说谎”,而是自我陶醉、自我麻痹、自我逃避的一种方式,为了便于统一,我们姑且暂时称之为“说谎”,不过“此说谎非彼说谎”。

3岁左右的孩子,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不能很好的分清,头脑中经常产生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现象。他喜欢夸大其词,有时还会用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或者用幻想的语言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掩饰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这种与想象、愿望、压力有关的说谎,具有自我陶醉、自我麻痹、自我逃避的特点,能使孩子获得象征性、代偿性的满足。

导致孩子说谎的原因也有很多,但有时孩子说谎不符实际,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因为此时的孩子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容易受成人的暗示影响

如有的家长问孩子:“你洗过手了吗”?孩子虽然没有洗,但因受到暗示,会说“洗过了”。特别是当孩子说老师打他了,这个时候的我们,不要为了让孩子说“真话”而一个劲的盘问,盘问来盘问去只想得到自己“想要”而又最不想要的那个答案,那样只会让孩子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

关于跟孩子的沟通大多家长缺乏技巧,就比如每天离园时,很多家长都会问“你今天学什么了”,让孩子无从说起一样,因为一日生活皆课程,而课程都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玩”跟“学”的界限是我们成年人的认知。

2、把想象当成现实

孩子总爱把想象的事当成真事讲给别人听。这是由于孩子认知能力差,分不清哪些是想象,哪些是事实。想象力丰富,并且带有夸张性。如在图片上看到飞船,他非常喜欢,现象自己能乘上飞船多好,就会对别人讲“我已经乘过飞船了”。

3、认为不现实许诺是可以的

由于这时期的孩子对许诺的概念不清楚,他不知道“不实现许诺”是说谎。

4、记忆力不清

这时期孩子的记忆是以具体形象为特点,而记忆的方法又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所以,往往因记忆模糊而讲出不符合事实的话,被误认为孩子说谎。

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案例:周日,一个平时难得见一次爸爸的男孩,见到爸爸后说老师打他了,爸爸听到后火冒三丈,详细用“引导式”询问打的过程,“打哪里了?打了几次?打的疼吗?”之后就怒气冲冲的在班级微信群里质问老师。

三岁前的孩子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最需要的是妈妈呵护;三岁后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则最需要最渴望的是爸爸的陪伴,那种新奇、刺激、强壮、豁达都是最吸引男孩的因素。一个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难得见一次的情况下自然会有亲近甚至是“献媚”的表现,希望以此赢得爸爸的关心和关注,有时只是需要爸爸倾听而已,有时也会希望爸爸帮助解决一些“难题”,比如“不喜欢吃青菜,老师非要吃”等。

作为家长我们去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生养了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多陪伴孩子,关心孩子每一个关键点的心理所需,看破孩子的每个“小心思”,巧妙而不漏痕迹的协助孩子解决,同时又要给孩子以自由,给孩子一个施展、锻炼、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学校和社会,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是终身的、很难改变的,特别是爸爸对儿子的影响,兴趣、性格、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听到孩子对自己的倾诉后,其实,我们可以把问题缓着来解决,既然孩子没有伤势,也不是当下伤害正在发生,那就先跟孩子玩玩游戏等玩的开心了,再兜着圈的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最喜欢哪个老师、最喜欢吃什么饭菜等;然后再后续观察孩子和老师的相处,是否亲密开心。再或者私下跟其他老师或园长沟通都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虽然当下出现了很多幼儿园虐童事件,但是我们还是要始终相信美好是盖过邪恶的。童年时期,我们给孩子心灵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埋下了冲动、暴躁、粗暴、怀疑的种子,就会让孩子远离平和、幸福、充实和信任。

幼儿教育是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跟学校和班级一起营造小的“氛围”,如果老师和家长之间失去了最根本的信任,如果老师失去了批评和表扬的教育权利,如果老师受到家长的干扰而失去了教育孩子的平常心,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将会空谈一场、一事无成,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孩子。

面对孩子的“怪问题”家长该如何应答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如童话一般,好多事情无法理解,此时,他们便开始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这让很多父母头疼不已,甚至有的问题家长们都不知道答案,例如~

这些“怪问题”孩子有没有问过你呢?

1、为什么下雨后蚂蚁会从地底下爬上来~

因为蚂蚁住在它的地下宫殿中。尽管科学家们不能确定,但他们还是认为,雨下得很大的时候,蚂蚁的地下宫殿里会积很多水,蚂蚁怕被淹死,所以就会爬到地面上来。

2、为什么长颈鹿有那么长的脖子~

因为长颈鹿爱吃长在大树顶上的新鲜叶子,但这些树非常高,为了吃到这些叶子,长颈鹿就一定要有很长的脖子才行。有些长颈鹿的脖子有2米多长呢!

长颈鹿的脖子虽然很长,但是它们脖子里的骨头却和我们人类的一样多,只是它们的每块骨头都很长而已。

3、我们为什么要住在房子里~

我们只有住在房子里才能抵御坏天气,抵御夏天炎热的太阳和冬天寒冷的北风。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房子,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居住的气候环境。比如那些居住的河畔的人,常常用竹子或木头将房子支在半空中,以抵御洪水的侵袭。

面对性问题:智慧地回答孩子的提问


在中国,性教育是一个千古难题,它常常让许多父母和教师陷入尴尬境地。

我曾多次呼吁,中国的性教育严重滞后,是一个重大失误。

我们曾对13位发生过性交关系的中学生的深度访谈,尤其是5个数据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在发生性关系的学生中,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声名显赫的学校;

他们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

他们有过性行为的事实,父母与老师100%不知道;

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我曾与著名作家毕淑敏谈过以上事实,她用四个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滴血之感”。我想,这是青春的生命在滴血!是父母与教师的爱心在滴血!

一、别做“鸵鸟”父母

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提出的令人尴尬的性问题,沉默或者打岔是最好的办法。一位母亲说:“我父母从来都没有直接给我讲过性知识,并不是因为保守,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水到渠成嘛,性知识并不是非‘启齿’不可。我不就这样过来了?我也不准备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

这样的态度,实际上就是一种“鸵鸟”式的教育。其实,亲子之间越是回避性话题的交流,孩子就越会觉得那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但是他们对“性”的兴趣却与日俱增。

一个男孩的母亲对此深有体会:

儿子刚升上小学五年级,很好问,提的问题经常涉及到性知识,令我和他爸都很难堪。我们曾密谋如何对付这难题,但我们两人分歧很大。他爸认为儿子年纪还小,能搪塞就搪塞过去,等他长大了自然会晓得。可儿子偏对其中的“疑点”发问不止,就连我洗澡,他也敲门想跑进来看个究竟。在儿子面前,我和他爸小心翼翼地生活着,真害怕露出“性”的蛛丝马迹。我们活得很累,担心尤甚,害怕因为我们的反常举动,让儿子对女性产生神秘感,这同样不是件好事情。

一次看电视时,儿子又发问了:“‘苏菲’派什么用?”我就胡扯一通:“这是女性的曲线,你看,这很美。”儿子听后哧哧地笑道:“这是女人的卫生巾,男孩有什么不知道的?”这时他爸把我叫到一旁,很紧张地说:“我们越遮掩,他越感兴趣,还不如趁早告诉他,免得他走入歧途。”

二、智慧地回答孩子的性提问

有一位父亲用理解的态度对儿子做了科学的解释。他的做法或许会对男孩的父母们有所启示。

这位父亲在儿子小健满14岁时,突然发现本来天真烂漫的孩子好像变样了:晚上上床时间越来越早,而早上迟迟不愿起床。后来,在为儿子叠被子时发现了秘密:儿子的床单上有几块“小地图”。他找孩子谈话,儿子很紧张。这位父亲告诉儿子,遗精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女孩大约在11岁~12岁开始,男孩在13岁~14岁开始青春发育。这时体内的性激素分泌增多,男人不仅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等性器官迅速生长发育,同时第二性征显现,如体格粗壮、肌肉发达、喉结突出、嗓音变得低调而浑厚,胡须、阴毛开始出现等;女孩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增多,促使输卵管、子宫、阴道、阴道腺、###等性器官生长发育,同时女性的第二性征出现:体态丰腴、乳房隆起、臀部浑圆、肩窄臀宽、嗓音尖细等。对于男孩,当睾丸及附属生殖腺发育成熟后,除分泌更多的性激素外,还会产生精子、分泌精液;激素、精液的积蓄,都会刺激生殖器兴奋而勃起,并产生一种欲望,喜欢用手去抚摸它。这种做法叫做“自慰”。自慰产生快乐的感觉,达到一定程度,阴茎就会射出黏性液体即精液。小健问,有时我并没拨弄它,在睡梦里,它自己就流出来了。父亲说,这就叫遗精,它也是人成熟的表现。并告诉孩子,人们一般对性本身有偏见,认为自慰、遗精卑鄙下流,如果以平常心对待这些自然的生理现象,甩掉心理包袱,就不会有负面作用了。小健听了以后,开心地笑了。

这位父亲很细心,而且科学地解答了孩子的关于“性”的疑问,是很值得学习的。如何正确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我的建议是:

1.尽快回答

当孩子提出性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坦率地回答,发现问题就解决,如果问题堆积在一起,就更难对付了。而且,还可能让孩子渐渐对父母失去信任,再有问题也不会再找父母。

2.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更重要。

多数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因此,父母往往爱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还总是喜欢把问题说得极其严重。实际上,父母的话反而给孩子一些刺激,让他觉得很神秘,或者感到很有趣,他们会更想去试一试。建议在给孩子讲解各类性提问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能做什么”,如可以和异性握手、与异性一起游玩等。当然有些原则是需要父母强调的,如恋爱不宜太早,对感情问题要有责任心。父母应该严肃地表达这些原则,让孩子知道在性问题的处理上,是有原则的,但是切忌不要过于唠叨。

催熟?还是等待?


曾看到某电视台举办的一次"神童"表演,数十个五六岁的孩子,在众人羡慕与赞许的目光下,用各种乐器演奏着音乐名篇,用画笔描绘着缤纷画卷,用流利的外语与老外交流,甚至男孩女孩双双拥抱在一起,非常有型地跳着拉丁、探戈……至于背诵几百首古诗、认上千个汉字、速算几位数的加减乘除这样对于成人来说都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对他们更是小菜一碟了。在千百观众面前,在频频的闪光灯照耀下,在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前,他们显得那么老道、熟练、成人化、有板有眼。看了不禁心生一种悲凉。因为,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些孩子,他们的童年幸福吗?这种过早的成熟真的能使他们发展得很好吗?

教育要遵循孩子年龄发展的规律,这是个耳熟能详的问题,称得上是儿童教育的ABC了。但从今天的实践来看,这个老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违反儿童年龄特征的种种行为经常在各种场合出现。许多家长常常无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孩子施加各种压力,实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他们幻想通过施加"添加剂"、"速成肥料"式的教育,把在他们看来有用的、现成的、可靠的知识和答案灌输给儿童,以图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儿童培养成"神童"、"天才"、"冠军",以显示他们教育的成功,或者实现他们"望子成龙"的一己私利,而彻头彻尾地忽视了儿童真正的兴趣、需要、接受能力、可承受的负荷……

正是这种种"催熟"措施,使一棵棵本可以平凡而健壮地生长的幼芽,过早地枯萎、夭折了。这样的例子实在数不胜数,在古代也早已有之。如宋代王安石笔下的神童方仲永,而在我们身边,目前有多少儿童,正在为这样的"催熟"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无数教育者,正是基于这样追求高效率的、标准化的培养目标,凌驾于儿童的主体性和权益之上,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幌子下,急功近利、自以为是、拔苗助长地给孩子制订种种教育措施,而把儿童的精神权利和自由剥夺殆尽。种种迹象表明,"催熟"不能使孩子早熟或者早成功,而只能导致花儿早谢。

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儿童成功、且相信儿童能成功,而偏偏要把社会和成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本可以天真烂漫地成长的儿童呢?给孩子一份期许,一份等待,一份信任,期盼孩子能够成功,一切慢慢来,这是孩子成长、成功路上最重要的心灵抚慰剂。

不要盲目地相信诸如"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煽动性的话。孩子就是孩子,他今天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杜威说过,人的成长是各种能力慢慢成长的结果。儿童天性的发挥、能力的成长,都是有一定的程序的,这好比农作物的生长、成熟也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阶段一样。父母们,就让我们耐心地期待着孩子的这些天性和能力慢慢成长而散发光芒吧。等待,并且坚信,孩子会成才的,孩子也会成才的。

让我们记住智利女诗人盖比艾拉·米斯特拉尔的话:

我们需要的东西很多都可以催熟,

但孩子不能催熟。

现在,他的骨骼正生长,

现在,他的血液正制造,

现在,他的心智正发展;

对他,我们不能说明天,

他的名字叫今天。

面对孩子的问题,一定要给个回复


孩子天生好奇心强,有时他们也没有途径去满足好奇心,便只好拿不明白的事去问父母。而父母们往往觉得他们只是在没事找事,问的问题实在多而无聊,甚至可笑。有时,大人又因为工作忙或者孩子的问题实在难以回答,便应付说“现在忙,过一会再说”或者“你自己想吧”。有时大人实在恼了,没好气地说:“你问我,我问谁去?”

做父母的可以想想这个问题:

如果在一个咨询台询问一件什么事,但是对方只是随便敷衍几句来搪塞你,你会是什么心情?如果每次都碰到这样的事呢?你又会怎么想?估计你除了气愤,多碰壁几次后,再也不会去咨询什么事了。那么,由己及人,也来想想孩子们吧。

这样的态度,首先,会严重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经常这样,孩子会逐渐变得对身边的事物失去兴趣,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大脑会趋向于迟钝。其次,会影响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因为孩子会觉得父母根本就不关心自己。

奉劝家长,要“孩子优先”。无论多忙,无论孩子的问题多么可笑,多么难以回答,都要认真地对待。这样,不仅使孩子的求知好奇心自然地得到发展,也能确立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协调关系的基础。

无论如何,要给孩子一个答复

孩子的心理没有那么复杂,有时提出一个问题来,却让父母难以回答。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有的家长正在烦心,孩子一问,便没好气地说:“小孩子问那么多干什么,玩你的去!”或者说:“这不是你要知道的事!”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态度。毕竟,大人之间的纠葛,跟孩子说了无益,何况还讲不明白。

但是,一定非要用这样的话来把孩子的问题顶回去不可吗?就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

有的孩子天性敏感,内心脆弱,好不容易有了兴趣问问父母,却碰了一鼻子灰,他的心里该是多么难受。而且很可能在潜意识中害怕再次受到伤害,而再也不问父母问题,甚至疏远父母。这样的次数多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会不断淡化,交流与沟通的和谐关系被破坏。长久下去,孩子的心只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接纳孩子以及他的问题。即便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要对其提问表示出关心,并明白地告诉他,“你等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或者“这个问题太复杂了,等明天妈妈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好吗?”当然了,你说到就要做到,不能敷衍孩子。

也许孩子提问并不一定就是要一个准确的答案。他们的快乐有时在提问这个过程,而不是答案本身。所以,父母对孩子提问有个交代,孩子心理上就获得了被接纳被重视的满足感,他的好奇心及对父母的信赖会慢慢地发展起来。

但是,父母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一个答案。尤其是一些涉及科学知识的问题,一定要自己弄清楚了再告诉孩子。

今日话题:面对孩子的“怪问题” 家长该如何回答?


在孩子眼中,这个世界如童话一般,好多事情无法理解,此时,他们便开始问爸爸妈妈“为什么”。这让很多父母头疼不已,甚至有的问题家长们都不知道答案,例如~

这些“怪问题”孩子有没有问过你呢?

1、为什么下雨后蚂蚁会从地底下爬上来~

因为蚂蚁住在它的地下宫殿中。尽管科学家们不能确定,但他们还是认为,雨下得很大的时候,蚂蚁的地下宫殿里会积很多水,蚂蚁怕被淹死,所以就会爬到地面上来。

2、为什么长颈鹿有那么长的脖子~

因为长颈鹿爱吃长在大树顶上的新鲜叶子,但这些树非常高,为了吃到这些叶子,长颈鹿就一定要有很长的脖子才行。有些长颈鹿的脖子有2米多长呢!

长颈鹿的脖子虽然很长,但是它们脖子里的骨头却和我们人类的一样多,只是它们的每块骨头都很长而已。

3、我们为什么要住在房子里~

我们只有住在房子里才能抵御坏天气,抵御夏天炎热的太阳和冬天寒冷的北风。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房子,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居住的气候环境。比如那些居住的河畔的人,常常用竹子或木头将房子支在半空中,以抵御洪水的侵袭。

各位亲爱的宝爸宝妈们,您家的孩子经常问您什么问题呢?您又是怎么回答的呢?你们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家长的感想吧!

@小草莓的妈妈:一个问题会引发很多问题,家长脑洞一定要大啊!

@甜甜妈妈啊:觉得孩子像一个十万个为什么……

@一个小星星:有时候在玩不想吃饭,就会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啊?为什么会饿啊?为什么会长高啊?……

@今天是晴天的:每次问我都要回答很长时间。

@浩浩妈2010:这个年纪是好奇心,我会看看十万个为什么书或者百度看下回答~

巧用暗示,调教淘气小子


儿子是个调皮捣蛋而有主见的孩子,入小学后,他的自我意识和对事情的分析认识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强,如果大人对这么大的孩子只是一味地进行管教,只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只要大人放弃传统的说教,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点暗示的艺术,并以心平气和的状态好好地与淘气的他玩玩“心理游戏”,就可使“良药”、“忠言”不“苦口”、不“逆耳”,还能使淘气孩子乖乖地“听教听话”。

用怕失败的心情挖个暗示“陷阱”

晚上睡觉时间到了,儿子却丝毫没刷牙的意思。我提议:“我们比赛吧,看我先洗完澡还是你先刷完牙。”儿子没兴致:“不想比!”强扭的瓜不甜,一切还得靠技巧:“我知道为什么你不比赛了。”我停下来,听到外面电视机的音量小了,我知道儿子在床上关注着我说话的内容,又缓慢地继续着话题:“你一定是怕输,其实我也怕输,只要你不来,我就一定会赢……”儿子拖着拖鞋的脚步声立刻在浴室门外响起,“说真的,我真怕你来和我比赛呢,我还在想,你千万不要来就好了……”话没完,儿子已经走进浴室站在小板凳上给自己挤牙膏刷牙。才一会,儿子就已经刷好牙唱着歌大踏步地走出去。

不过到此为止,戏还没演完。我在浴室里说:“你的动作这么快,我怎么可以和你比呀!记住啊,千万不要关灯睡觉先,不然的话,我可就全输了。”劈啪!灯灭了。

妈妈心得:好胜是孩子的天性,在竞赛中得到胜利喜悦的体验,对于小孩子而言非常重要。这时,如果大人能自谦地让让位,使孩子在略微付出后轻易地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在孩子欣然接受的同时,大人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巧用时间暗示,调整孩子作息秩序

尽管儿子深知睡眠充足的重要性,但到了睡觉时间,他还是会习惯性地拖延一会儿。可惜,儿子中午的快乐并没因此而一直延续下去,由于在学校没有睡觉,下午放学时他的眼睛已经困得不行了,精致清晰的双眼皮也变得重重叠叠和迷迷糊糊了,尽管如此,贪玩的儿子依旧固执地坚持:“老师说的,小学生晚上要9点才睡觉!”我没和他正面交锋,只利用儿子玩语文游戏光盘调整音量的一点空挡时间,偷偷地把他身后的闹钟拨快了半小时,然后按照“新”时间提醒孩子准确地作息:“8点30分了!洗澡去吧!”“9点了,关灯睡觉了。晚安……”因为这个做过手脚的闹钟,儿子成功地早睡了半小时。

为了提高孩子的作息节奏,有时闹钟会走得很“快”,为了提醒孩子做事情认真仔细,它又会“慢”下来,总之,我家的闹钟“会”按照大人对孩子要求的需要去自行调节快和慢,很神奇吧?

妈妈心得:对于一个有守时习惯的孩子来说,遵守时间的约定确实是家长可以钻的一个“空子”,只要把孩子这个特点稍加利用,在适当的时机里暗示孩子时间的存在,就可以使孩子顺从大人的意见而毫无抵触情绪了。

恰当比喻暗示,让孩子作业更规整

儿子的作业速度很高,但质量却不敢恭维,不协调的粗黑笔画总出现在他的本子上。通过观察,我了解到了他书写的问题——当儿子发现笔画写短了或字写小了时,就用铅笔直接把写短了的笔画加长,或在不规整的笔画上覆盖一下比较规整的笔画。

我没直接点出他的不是,而是与他玩起了暗示游戏:“吃饭时,如果发现嘴巴里的菜或饭里有骨头,你会怎么办?”儿子立刻回答:“我会吐掉!”我又问:“为什么要吐掉呢?再在嘴巴里加上一口好东西不就成了吗?”儿子惊异地望着我:“怎么可以呀?!一定要把原来有骨头的吐掉,如果不吐掉就再吃进去东西,一定会卡在喉咙里的!”“真懂道理,你看看这个字宝宝,它的嘴巴里有骨头,你没让它吐出来还喂它吃新的东西,你的字宝宝会不会卡住了呢?你看看……”

看着自己的作业本,儿子吐了吐舌头,把写错或不理想的字彻底擦干净,再写上笔画长短合适的端正的字。

妈妈心得:规则意识是在认识和接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让孩子理解复杂的道理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在孩子认知能力范围之内给予一点点暗示或强调,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形象暗示,让孩子懂得整洁的必要性

儿子做事情总喜欢留尾巴——拿衣服后,衣柜抽屉敞开着;翻书后,书柜门打开着;蜡笔颜料用过后,盖子与本体远远分离;无论是走进还是走出,家门总会在他的身后大大地敞着……说过多次后,儿子依旧屡教不改,有时还振振有辞地反驳我的教育:“敞开就敞开!可以随手拿随手放!方便啊!”

我没和他生气更没帮他整理,只叫他和我玩一个“游戏”:“你把嘴巴张开,没我的指令你千万不能要闭上,一闭上就输了,知道吗?”因为孩子喜欢做游戏,于是接受了这个为难的游戏规则。15秒过去了,儿子不耐烦地朝我看,我没理睬他,24秒时,儿子终于忍不住叫了起来:“妈妈!好了没有?!你叫我张嘴巴张到什么时候?!”我乐了:“你这话好象在哪里听过呢?对了!是你的书柜和衣服柜子!它们现在正这么说你呢!不信?你去看看!”一会,儿子不好意思地走出来:“衣柜和书柜的嘴巴,全部都‘闭’上了。”

妈妈心得: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很多时候和他生气讲大道理根本没作用,只有让他切身体会到错误的本性,才能使他意识到他自己的过失,这个做法能使孩子快速而直接了解到他的难受和事情之间的关联,这个暗示是对孩子不良行为作了含而不露的批评。

反面暗示,激起孩子的上进心

整理房间是儿子不喜欢做的事,几乎每次叫他收拾玩具书本就怄气。为了避免正面冲突,我用“激将法”对付他。我边整理自己的书柜边“冷嘲热讽”:“我整理书的速度是最快的,你看看吧,一会我就能全部搞定,你一定不敢和我比赛……”听到这样的话,原本在电视机前着迷了的儿子立刻给我回应:“谁说我不敢!我一定比你整理得更好更快!”

妈妈心得:儿子很好胜,凡事都要斗个胜负输赢,要激起孩子去完成某项任务的勇气、毅力,从反面去刺激他,同样可以达到激起孩子按大人所期待的去做的愿望和热情来。不过,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孩子要有强烈的进取心。

暗示法就这么有趣和有效,只需父母要运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施加教育影响,不仅符合孩子要求自尊、独立的心理特点,还不易使孩子与父母对立起来,尤其在公开场合,它比直接教育的效果更好。

暗示有时仅能解决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必须说服教育,使孩子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他才能主动积极地去做,所以,在运用暗示时应密切地与鼓励、说服教育等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学会等待 学会感恩


小闹在外,不论对小朋友还是对成人,都是个很懂得等待的孩子。

小朋友们在一起滑滑梯,他会排队等待;我带他去银行,他也会排队等待,有时他还会提醒那些试图插队的大人孩子们要排队,只要一看到大家聚在一起干什么的时候,他就会说“排队,排队,一个一个来。”

但是,小闹在我这里,却没有这样的意识,不论我正在干什么,只要他来找我,我就必须得放下手中的事情去陪他,他似乎觉得妈妈陪他是应该的。即使我告诉他,妈妈现在很忙,等忙完了再陪他玩,他也根本听不进去,缠着我非得要我陪他玩,不陪就大哭,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我决定改一改他的这个小毛病,让他知道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并不是时时刻刻必须陪着他的,让他知道,在妈妈这里,也是需要等待的。

昨天早晨,我接到单位电话,领导很体谅我,考虑到我的情况,这周可以允许我在家办公。本周的工作主要是完成一些文案的工作,家里有电脑就可以做。

中午,闹爷闹奶都要午睡,小闹早晨起得晚,就是不睡。我想不睡就算了,硬躺在那里也不舒服,于是找来纸和笔,让他做一些安静的工作,比如画画。

我跟他说:“儿子,妈妈在这里写东西,你在旁边画画,好吗?”他高兴地同意。接下来他几乎画一下,就要过来跟我解释一下他画的是什么,我也都很配合的看了他的“作品”,并鼓励了他。就在我快要完成的时候,他突然拿着纸和笔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你画个大货车吧。你画个大货车吧。”我说:“好的,等妈妈写完了,就给你画。”小闹好像一分钟都不能等,把我的手从键盘上移开,把纸放在我的脸前,非要我拿着笔,现在就给他画。我心里有些生气,耐着性子跟他说:“儿子,妈妈现在做的工作很重要,我马上就写完了,写完就给你画,好吗?”小闹根本就没有打算听我解释,小身子开始扭动,嘴里开始哼唧,还拽着我的手,反正就是不想让我写下去了。

见状,我严肃地转过身面对他,看着他的眼睛,说:“儿子,妈妈现在正在工作,还有一点就写完了,你要学会等待,就像你在外面排队等待滑滑梯一样,妈妈写完了,立刻就陪你,好吗?”小闹还是不同意,于是我指着他画画的地方说:“现在你到那里去,五分钟后妈妈过来找你。你必须学会等待,即使是在妈妈这里也要学会等待!”说完我转过身去,继续写我的结尾,因为我必须要赶在五分钟之内写完,然后陪他。

小闹不依不饶地,上来扒着我的左手臂,不停地叫:“妈妈。妈妈。……”我将他推开,说:“去等待。五分钟。”小闹从来都没有见我这样对过他,趴在床上委屈的大哭起来。闹奶听到动静,忍不住过来,要把他带走,我悄悄地跟闹奶说,你去睡觉吧,不用管他,我在培养他的等待意识。闹奶顿了一下,对闹儿说:”闹闹,妈妈一会儿就写完了,你等一会儿,啊。”然后转身回房。

我不理,继续写,小闹不罢休,再一次冲上来,扒着我的左臂,很委屈的叫我:“妈妈。妈妈。……”我继续推开他,说:“等待。五分钟。”他又一次受挫,趴在床上大哭。

没一会儿,他再起来,过来扒着我,似乎不相信我会这么“绝情”,但是我还是同样的动作把他推开了,“等待。五分钟。”……他一次一次地冲上来扒着我的胳膊,又一次一次的被我推开……

这个过程,我和小闹都在挑战自己……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细节,他的哭声似乎越来越短,越来越小,当电脑上的表显示还有两分钟的时候,也就是我推开他第N次的时候,他突然不哭了,上来轻轻地趴在我的肩膀上,说:“妈妈,你写完了吗?”我说:“好孩子,妈妈马上就写完了。”他转身走到床边,高兴地自言自语:“妈妈马上就写完喽!妈妈马上就写完喽!”说完,立刻又走到我这里,问:“妈妈,你马上就写完了吗?”我边写边说:“对呀,马上就写完了,写完就可以陪你画画了。”他很高兴,露出了笑脸。

还剩一分钟了,他站在旁边静静地等待,我抓紧时间写完最后几个字……

时间到!我转过身去面对他,微笑着说:“好了,儿子,五分钟到了!妈妈的工作完成了,现在可以给你画大货车了。”小闹非常非常高兴,赶紧拿来笔和纸,递到我手上,说:“妈妈,给我画一个货车吧。要长长的货车。”我说:“好的,妈妈现在就给你画。”

于是我画了一个像火车一样长的货车,一直画到纸的尽头,小闹看着货车,高兴的合不拢嘴。我抓住时机对他说:“儿子,妈妈刚才推你不是不喜欢你,而是让你知道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你在妈妈这里也要学会等待。你看,刚才你就做到了对吧,而且你做的很好!”小闹立刻伸出他的两个大拇哥,说:“我觉得自己很——棒——!”(源于我的感觉系列丛书之一《我觉得自己很棒》)我赶紧竖起大拇哥说:“对啦,你很——棒——!”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我们在教会他们尊重别人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自己,我们无条件的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妥协,妥协,再妥协,所以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就应该以自己为中心,根本没有意识父母还要有自己的空间。我一直很推崇感恩教育,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是体现在很多小细节的,包括小小的等待,小小的关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时候狠狠心做一些事情,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的!

家园共育《面对“问题”小子,慢慢等待吧!》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