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孩子学习防骗知识很重要

12-04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调孩子学习防骗知识很重要”,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强调孩子学习防骗知识很重要要过节了,这些天,朋友间聚得也多了,于是关于孩子受侵受伤受害一些事情与一些新闻越听越多,除了感叹某些自已无能力的事情外,想想,家长们可做的其实除了细心看管外,提高孩子自身防骗防害意思也非常重要。几个妈妈聚到一起聊天,想法亦是如此。

我们与孩子说得最多的,便是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这些孩子往往都能做得到,而骗术往往层出不穷,前段时间南方台便有过这样的新闻,孩子被老乡抱走。这也就是常说的熟人诱惑法。所谓熟人诱惑法,便是骗子能叫出孩子的名字或小名,孩子有可能也认识该人,骗子可能会与孩子说,自已是受孩子家人委托来带孩子回家或去其它地方。

还有的便是鼓励夸奖法。骗子利用孩子单纯、善良、乐于助人的心态,引诱孩子帮忙指路。比如,“小朋友你好,请问肯德基在哪个地方?”孩子若指引说,“不远的,就在前面过去。”这时骗子便说了,“小朋友你好热情喔,谢谢你的帮助。只是,叔叔刚来这边,不熟悉,你可以带叔叔去肯德基么?”如此一来,有些孩子恐怕是指引着路跟着走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记得告诉孩子,要记得爸爸妈妈电话,有时可以找警察叔叔,却忘了再多提醒孩子,还要做多一点,凡有事时第一时间要先与家人和老师确认,打电话或说我要去问问老师等。如碰到有人问路,我们可以帮忙指路,但不帮忙带路。或许孩子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带路,我们不是该乐于助人么。那么可以换个方法告诉孩子,在乐于助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已,还有叔叔阿姨也可以在我们的指引下往目的地走一点然后再继续问路。

还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小女生在超市一角被老年男人强吻强抱却不出声,更别说尖叫。因此,我们一定要记得提醒孩子,遇到此类事情一定要大声呼救。我们周围总有热心人。

有时,或许孩子小,对这些事情的单纯说教不容易接受。我们可以给孩子选读类似绘本,我家就有《汤姆走丢了》。这类绘本就不单止告诉孩子在商场时不可以一个人乱跑等,还可以积极引导孩子若有问题时该找谁,应该积极面对。还也可以在看到这类新闻时叫上孩子一起看、一起讨论,还可与孩子一起玩这类模拟场景游戏,比如,“我们在肯德基了,叔叔说不知道厕所在哪,想让你带他去呢?”等等。有些时候,孩子的思维能力可能有限,那我们能做的便是预防性与孩子一起想办法,给孩子灌输应对方式。yJS21.Com

人心总有缺失,或许现实的社会有些事情不符合自已的想像,只是,我仍然愿意,带着努力去相信,明天一切美好。

这一路,只愿都吉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学习英语,视听环境很重要


邻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妈妈是个老师,相对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从小认字还教孩子说英语。不时听见她们“脸face鱼fish”那样演练,感觉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们从小学英语的那套模式里——一个一个的单词,从汉语到英语。

虽然孩子从很小就接触,相对而言会及早成绩斐然,可是到底是多绕了很迂回的一条道路不是?记得看过一些关于学外语的篇章,都并不赞成这样的翻译式教学。尤其是小孩子,说汉语就是汉语,英语就是英语,因为汉语是中式思维,英语是英式思维。

所以建议想让孩子从小学英语的爸爸妈妈不妨给孩子提供一些英文儿歌和动画的视听环境,让他除了有一个天然的汉语环境,还可以有一个人为的英语环境。

《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里提到刘亦婷的学英语令我印象很深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没有今天丰富的英语教学环境。妈妈也没有刻意为之,只是刘亦婷从1岁八个月住在姥姥家开始收看央视每天18:30的学英语节目。小亦婷很喜欢看那个节目,坚持了下来,从一岁八个月到三岁。三岁以后跟着妈妈,没有电视,就中断了。

这个当时不可见的成果或说效应在刘亦婷入学后的学英语中终于显现出来,因为在别的一些孩子面对英语头疼不已的时候,刘亦婷却对英语表示出了非常的兴趣,并兴致勃勃地对她妈妈说:妈妈,我一点不觉得学英语很难,我很喜欢学英语,我觉得它就像我的另一个母语一般。

这个从小看过一年多英语节目的孩子把英语当成了她的第二母语。

再说另外一个例子,央视十套的希望英语栏目有一期探讨怎样学英语效率高。嘉宾除了货真价实的海归洪晃还有两个英语说得和母语一样溜儿的女孩。我只记得其中一个女孩(她是一个高中二年级生,不是大学生哦)因为用英语与洪晃可以有很好的交流而成了忘年交。大家包括洪晃最初都以为她要么是ABC,要么是在国外待过,可是女孩说她从没去过国外。

她的英语就是看纯粹的英文电影、VCD学来的。有时一天可以连看八部外语片子。

这充分证明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的视听环境对孩子学好英语有多么重要。

孩子的感觉很重要


孩子的感觉“天很冷,你要多穿件衣服!”

“我不冷..."

"胡说!这么冷还说不冷,我都冻得直哆嗦,你一定要再穿件毛衣!”

......

“宝贝,再多吃一点!”

“我饱了。”

“不行!才吃了这么点儿,怎么可能就饱了?你一定还没有饱,再吃点儿!”

......

“爸爸,我怕......"

"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一点儿都不可怕!你怎么那么胆小,没出息..."

......

"这水太凉了,不要再游泳了,赶紧上来!”

“我不觉得凉啊,挺舒服的。”

“我说凉就是凉!你赶紧起来,要感冒了..."

......

“明明是你不对你还生气!你有什么理由生气?!”

不知道这样的对话在大家做父母的和孩子之间有没有出现过。我回想自己的童年,发现这样的对话几乎天天都有,而且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一直到前两年我和我先生去参加了一个关于婚姻和家庭的营会,其中的一个讲题叫做“感觉就是感觉,感觉没有对错”时,我才醒悟到,原来感觉是自己的,是真实的。虽然这个讲题是针对夫妻关系的,可是我觉得在我们的亲子关系当中不也应该带入这种概念吗?对同一个东西或是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这是多么正常啊。

可为什么作为夫妻一方,作为父母,我们那么不能理解和接受配偶或是孩子的不一样的感觉呢?做父母亲的,因为觉得自己是大人了,觉得孩子年龄小,不懂得正确判断,就一直否定孩子的感觉。孩子觉得“不冷”,父母觉得“冷”,父母就立刻判断孩子的感觉是错的并纠正。孩子对很小的事情感觉害怕,父母作为大人无法体会无法理解,只能强加否定,更甚者还带上嘲讽。想想看,作为孩子,虽然年纪小,有自己的感觉也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却一再地不被接纳,不被认同,他们是多么迷惘,多么无奈,甚至严重的会不相信自己,会否定自己,压抑自己,变得无法正确认知和判断自己的感觉。

自从学习了这个功课都,我和先生都讨论并下了决心,一定要时时提醒自己在面对孩子有和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和看法时,我们的态度和做法。之前,我们也是和我们的父母辈一样,类似上面的对话也时时都出现在我们和孩子之间。现在我们改变了,比如,如果我们觉得天气冷,而孩子不觉得,我们会先接纳她的感觉,会说“你不觉得冷,是吗?”然后说出我们的感觉“可是爸爸妈妈觉得好冷呢!”这样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但是没有谁是对谁是错。如果孩子因为不觉得冷而不愿意多穿衣服而大人却担心着凉的话,我就会把衣服带着,她如果一直不觉得需要穿,就不要穿。比如孩子害怕什么,我们也会先说“你害怕它,对吗?爸爸(妈妈)知道了。”然后再想办法解释和引导她。如果孩子还是怕,那就接受,我们的孩子何必要如此无畏呢?很多事情等他们慢慢长大了,对这个世界有更多了解了,也就不再害怕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在我做晚饭的时候跟我说她肚子饿了,而明明在一个小时前她才吃了她的下午茶点。这个时候,我会问她“你是真的肚子饿,还是只是嘴馋了想吃零食呢?”(因为我们家的规矩是吃正餐前不可以吃零食或是别的东西)如果她还是坚持说是“肚子饿了”,我就会说“我知道你的肚子饿了,但是现在快要吃饭了,你不可以再吃其他的东西。再忍耐一下,晚饭很快就好了。”认同孩子的感觉并不意味着顺从他们的要求。认同了孩子的感觉,之后再加以引导和教育。这样,同时也在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是否只有“坏”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孩子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袒露出来,他们不想因此破坏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他们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两面派,表面上乐观快乐,内心深处却悲观孤独。

然而,上述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了。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总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一个高中生曾在来信中说道: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家庭就给了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她转入一所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家庭给她的压力,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惧达到了极点,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幸运的是,这个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一直认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图报。

天下哪有生来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师,更需要好的父母!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个父母重视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陶言)

家庭教育对孩子很重要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中,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 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第三: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

总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能够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对孩子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孩子的成长,不是只靠学校制度的约束、老师教学的管理来完成的,还有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当务之需。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情感的内化及熏陶。家长应该在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更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思想观念,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同时,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孩子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家园共育《强调孩子学习防骗知识很重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学习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