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里,川子是个非常出色的青年。今年28岁的他毕业于国内一所着名高校,但对于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他有许多话要说。很难用一个词汇定性我所受的家庭教育。我自小好奇心很强,
凡事喜欢究其根底,父亲发现了这一点,从并不宽裕的家庭预算中为我买了很多的书籍。那时候还没有许多的娱乐项目,读书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大约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父亲开始了他的育才计划--英语、日语、书法、小提琴……我的童年从此开始改变。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那时,各种学习班还没有那么多,所有的讲授均由我父亲完成。其实,有些他也不懂,只是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他跟大多数家长一样,都是那么自以为是。
记得那时我每天早上5点就被揪起来,开始跟他读两个小时的外语,然后才是跟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如果说外语、书法仅仅算是“加 码”的话,所谓的业余爱好--小提琴,对我来说则不啻于一场噩梦。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我的爱好,完全是他自己的爱好,和很多家长一样,把自己 的爱好与梦想强加给孩子,夺走了我童年的欢乐。也是从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开始,我的生活中多了一项重要的内容--练琴,教师当然也是他自己。条件所限,那时的我甚至没有一把适合自己的儿童琴,直接用成年人的琴练,这对我的臂力以及下颌是个严峻的考验。记得那年暑假,我每天要练8小时的琴,开学后也是同样,挤掉了我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
在父亲看来,若是看到我放学后不做点儿什么就是浪费时间。那时,父亲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不能荒废了时间”。随后是参加各 种各样的演出,获得这样那样的荣誉,父亲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拉琴的要求当然是变本加厉,稍有懈怠,随之而来的就是拳脚暴力。与别的孩子相反,那 时的我最害怕放学和寒暑假,至少在学校里,我还可以轻松应对,但回到了家,我却要为那个不属于我的“业余爱好”付出我的汗水和眼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6 年,直到我进了高中,住了校,才暂时摆脱了家庭。
牺牲了我宝贵的童年,收获又是什么呢?上大学以后,我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因为一看到它就会让我回忆起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大学时放假回到家,发现想找点话题都很难。平常给家里打电话,成了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亲情的需要。最为糟糕的是,长久的暴力和反抗,甚至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在大学以及工作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其实我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绝不是个案,每当看到寒暑假里父母带着孩子背着电子琴、小提琴等赶场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感到深深的悲哀。很多人说父母之爱是无 私的,我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点儿不同看法,有多少孩子学这学那是因为自己真正爱好的呢?又有多少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呢?
我想对天下的父母说,孩子不是你们的私有物,让孩子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
消费习惯培养:5"W"模式,家长要熟知
小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经常买回一些自己喜欢但没有实用价值的小玩意儿,没几天就扔掉了。这是很多家长深感头痛的一件事。在这个问题上,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关键,即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国外学者将其归纳为五个“w”,建议告诉孩子怎样在行动中遵循这五个“w”。
why—为什么要买?如果孩子说不出理由,一定要加以限制,必要时可给予惩罚。但这里说的惩罚不是训斥或责骂,而是减少零花钱的数额,孩子大多会心疼自己的钱,不妨一试。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态度要始终如一,否则会前功尽弃。
what—买什么?因为孩子年龄小,要限制她自己做主购买物品的范围,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
when—什么时间去买?应向孩子说明,要按活动的重要性来安排购物时间,即使是周末的补习班也不能因为购物而耽误。如果孩子需和家长一起去购物要等到家长有空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不能一切以孩子为主,要让孩子学会等待。
where—到什么地方去买?一般来说,消耗性的小物品如铅笔、作业本、小贴画等等可以到小市场去买。对于孩子来说,名牌商品和普通商品没有什么区别,孩子之间不应为此互相攀比。但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能贪便宜到小商小贩的摊上去买食品,尤其是不要在校门口的小商贩处买吃的东西,以保证饮食安全。
who—什么人去买?家长要跟孩子讲明,因为年龄小的原因,暂时不能单独到离家远的地方去购物,最好由家长或其他熟悉的大人陪同前往。当然,如果是住家附近的商场、超市,则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另外,给孩子多少零花钱,多长时间给一次,违反原则怎样惩罚等,都要事先向孩子交代清楚。如果孩子能学着记账,详细记录支出的内容最好,若花钱得当还可以考虑酌情给予奖励。
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有的活泼机灵,热情好动,善于学习和模仿;有的羞怯胆小,缺乏探索精神,接受和掌握新事物、新技能较慢。产生这些差别的关键在于你是否给宝宝进行了计划周密、方法得当的早期智力开发教育。
我们有幸邀请到有着二十余年幼教经验的张园长,给父母们介绍婴儿智力开发的五个基本要素。
一、妈妈摸一摸,宝宝笑一笑
抚触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成年人也需要握手、拥抱,对婴幼儿来说更为必要。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触觉能力,促进他们成长,还传递着父母的爱心,让孩子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心态,是亲子交流的绝佳手段。(抚触应在孩子清醒时进行,父母一定要洗净手,除去戒指、手链、腕表之类的饰物,以免划伤孩子。抚触时用力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五六次,每次三四分钟即可。
二、美妙的声音让宝宝更聪明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耳聪目明,口齿伶俐,尽早地训练与培养孩子良好的听觉,非常有益于孩子语言水平的发展与智力的提高。正常的婴幼儿一出生就有听觉能力,听声辩源是主要的训练方法。要坚持轻柔亲切地反复地对孩子讲话,这能在宝宝头脑中储存大量语言信息。孩子特别喜欢短小欢快、节奏鲜明的儿歌,可以多念给他听。但要注意,听觉训练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三、饱览大千世界宝宝见多识广
刚出生的婴幼儿视力较弱,只能近距离看物,随着月龄增加,三个月时能看清五六米外的东西,六个月即可远距离视物。所以视觉训练应该循序渐进,孩子对鲜明的颜色较为敏感(尤其是红色),缤纷鲜艳的色彩,丰富多变的物品最能激发宝宝的兴趣。
四、运动宝宝身体好
运动不仅让孩子变得健康结实,更有助于孩子多种感觉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他良好的方向感和平衡能力,使孩子聪颖活泼。但做运动时要结合孩子的本身体质,运动量、力度、难度要适中,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
五、宝宝爱模仿进步可不小
婴幼儿有着惊人的学习能力,求知欲极强,如海绵吸水般“贪婪”地探求着。父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宝宝认识周围事物。要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需要与兴趣,更要耐心教导,不厌其烦,决不能生硬急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应注重“身教”,以和蔼的态度,体贴地照料,耐心的重复和不断的鼓励为孩子营造温暖的氛围,培养愉悦的心境,这样,孩子会形成健康的心态,热情自信的性格,乐观向上的品质,让孩子收益终生。
在对宝宝进行早教过程中,训练宝宝识别方向有妙招,不妨一试哦!
1、整理物品
应该让宝宝自己玩玩具并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爸爸妈妈用正确的语言提示,比如“记住动物园里小动物的‘家’在门边衣橱最下边的一层”。只有当宝宝听到规范的、细致的描述时,他们才能学会这些词汇。
可以和宝宝玩一个游戏,叫做“我是一个侦察兵”,这个游戏要宝宝熟悉周围物体的位置和名称。
2、藏猫猫
有意识地创设一下可以让孩子藏身的“设备”,比如孩子可以钻进去的大盒子等等。
当你四处走着打他们时,要对你走过的地方有一个“实况报道”,当然也包括你找到他们的地方。
3、修建“公路”
找一块空地,和宝宝一起在几个点之间修建公路,比如为一个小木偶的房子,车房和超级市场之间修公路。它们可以用木块或塑料来作为铺路的材料。
要宝宝描述小木偶从一处到另一处时所需走的路线。
增加一些停止地点,比如说红绿灯或斑马线,以增加宝宝的词汇量并使任务更复杂些。使用一些短句,比如“走斑马线穿过马路”和“在红绿灯处向左拐”等。要使任务多样化,可以要求宝宝描述在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时的不同路线。
4、描述房间布置
通过画地图宝宝可以学会大量的方位知识。
在一张大纸上,让宝宝画出房间的墙,并标出窗和门的位置。
让宝宝剪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粘贴纸片,代表房间的不同区域,比如读书角架,并把这些小纸片贴到大纸上。
鼓励他做一张比较精确的室内地图。这将是宝宝理解绘制一个区域的过程的良好开端。
然后宝宝就能用相似的方法来介绍他自己小卧室的内部陈设了。
5、绘制地图
用讲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宝宝绘制地图,读一个故事,如“一个小姜饼人”。他的生命开始于一个老婆婆阁楼上的煎锅里。他从煎锅上跳到地板上,溜出厨房,跑出门去,然后沿着小路逃跑。他穿过花园,看见一个园丁正在干活。之后他跑到田野里,看到一头牛和一匹马。因为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在追他,他就跳进了一条很深的河,一只狐狸救起了他。
当你讲故事时,鼓励宝宝参与到你的讲述中,可以不断地重复这句很有名的对白:“跑啊,跑啊,你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但你追不到我,我就是小姜饼人。”
让宝宝画一幅图来表现事件的顺序。当他描述每个事件发生的地点时,你要强调正确的词汇的说法。
成长危机——是指孩子从一个成长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时候的异常表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心智的日趋成熟,会在心理上出现“从平静→骚动,又从骚动→平静”的周而往复的过程。这是孩子在面对不断扩大的世界和不断增多的接触人群时,心理进行调试的过程。
俄罗斯心理学家、教育家叶夫根尼娅?佩列古多娃划分了5个危机年龄段,阐述了“成长危机”的所在、告诉妈妈们:如何在这个时候,跟我们的宝贝交流呢?
①新生儿危机
危机表现:一个哭宝宝的诞生
新生儿危机把胚胎发育时期和婴儿时期分开。这个时期完全不同于其他时期,因为最重要和独一无二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次呼吸,第一个眼神,第一个不确定的微笑。是宝贝们进行着对外界生活的适应,这时候的宝贝最爱哭了,因为面对那么多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好害怕呀!
妈妈应对:有妈妈为你加油
在这个阶段,妈妈的陪伴和无私关爱是必须给到宝贝的,这样他才会更加大胆地去面对这个新鲜的世界。
②1岁危机
危机表现:宝宝爱说“就是不”
1岁危机是婴儿向童年早期的过渡。这个时期的危机也被称作走路、语言和意识的危机。宝宝在1岁的时候出现第一次反抗,开始对比自己与别人的能力。他的反应会非常强烈,特别是在承受不愿意接受的事物时。通常,孩子拒绝他人或者不明白他人意图时,他开始大叫,拒绝走路或者躺下,用脚踹地板。这些是反对、禁止和拒绝的意识,从1岁开始,到两岁结束。
妈妈应对:给宝宝讲清道理
同样,在这个阶段妈妈的爱很重要,你需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在帮助他。遇到孩子不愿意接受的食物,你需要和这个小家伙商量一下,并且耐心地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之所在。不要以为孩子听不懂你的话,这就是你教会孩子学习听话和遇到问题与人商量的过程。比如,如果孩子不喜欢吃苹果,你就要告诉这个小姑娘,宝贝,你只有吃个苹果才会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呀!
③3岁危机
危机表现:我是独立的小人
佩列古多娃认为,3岁危机在所有成长危机中最重要,也最复杂的阶段。这时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时期。这个危机会在少年时期重复。3岁前,宝宝把自己和妈妈混同一体——怀孕和哺乳期建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孩子的身体虽然已经和妈妈分离了,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和妈妈分开。但是,在3岁的时候,宝宝突然明白:妈妈是一个人,而他自己——是完全另一个人。他开始试图独立。在这个年龄你听得最多的就是宝宝说:“我自己来,放开我”等。
妈妈应对:给与孩子教训和关注
这个时候,一定要给予“小不点儿”争取的独立。当然,要在严密的监视下!在这个时期,成长危机的特征就是——不听话。表现在孩子偏偏不做那些要求他做的事。美美就是这样的孩子。外婆刚刚烙了馅饼,告诉美美“不要动馅饼”,美美马上就用手去拿。这时候的父母一定要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因为这是他们在使性子,告诉你他们独立的存在。而这样的使性子的做法,有的时候是会妨碍到别人的。所以你需要给美美解释“不要动烫烫的馅饼”这一禁令的原因,给他形容一下后果有多严重!让孩子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训的同时,感受到来自妈妈对于他这个独立小人的关注。
④6~7岁的危机
危机表现:根本不理睬妈妈
孩子快上学和刚刚上学的时候,这个年龄段被称作换牙和长个儿期。这时孩子的行为会大大改变:用争论、耍滑头、固执来回应父母习以为常的要求和命令。他们会被父母们认为,这孩子真是太有主意了!我简直管不住了!还学会和我犟嘴了!先是孩子的反应会出现停顿,也就是根本就不理睬妈妈的话,妈妈的要求,然后呢,就可能是公开地争论喽!
妈妈应对:倾听孩子的感受
其实,孩子也经受着“缺乏交流”的苦恼。因为孩子突然面对了更多新鲜的事物,不同的人群,连自己的小伙伴都是那么千差万别呢。在这时期他会突然出现——对要求准确性的怀疑?他更需要理由。比如为什么小强的妈妈会给他那么多零食吃,而自己的妈妈却不允许自己多吃零食?他会提出“干吗”“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孩子的行为带有精神因素——孩子开始明白什么是“我高兴”,“我生气”,“我伤心”,他开始有意识地对自身的感受定位。因此,妈妈要多和孩子交流,并以倾听的方式,让他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不要以全盘否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心中的愿望。有的时候,孩子说得未必不对,他已经是和你平起平坐的小大人啦!
⑤13岁危机
危机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
这个时期是孩子成为少年的过渡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为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甚至非常希望“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所以你会发现他会有一个自己秘藏的日记本、自己挚爱的明星和名人、自己倾心的服装服饰的风格……孩子的世界观在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形成,但是他强烈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并且希望生活得快乐和幸福。但是同时,他们开始感受到烦恼:比如成绩不及格、没有漂亮的长相、想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等。
妈妈应对:但爸爸妈妈的爱从未改变
这个时候,你需要在身体上和孩子保持距离,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认识自我,但同时,在心理上要和孩子保持密切的关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童年对于每个人一生的影响表现得非常关键。但无论你是不是一个擅长教育孩子的父母,你对孩子的关注都是最重要的,每个孩子都都需要父母的悉心呵护。这样他们至少感到自己是被爱的对象,所以,对这个社会总是怀有很多的热忱和自信。在孩子表现不好时,比如,对学习没有兴趣、过分追星、脾气太犟,有时候是他自控能力不成熟的表现,你需要陪伴他一起走过这样的时期,监督他的学习,和问清楚他的意图。而不要一味地指责和呵斥。因为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中,开始存下了自己的小心愿,只要孩子是正常的愿望,不妨让他们敞开心扉说一说。如果不能满足,或者认为孩子的想法存在问题,也可以悄悄关注到,给与孩子真诚、合理的解释。
如何练就一个巧嘴好宝宝?有5个要点你要记住。
1.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已经明白成人的话还不会从口中说出,若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瓶,他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2.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
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3.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了解这一规律,但又不能迁就他,而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
1岁左右的宝宝,语言处于单词句阶段,宝宝经常发出一些重叠的音,如“抱抱”、“饭饭”、“打打”,结合身体动作、表情来表达他的愿望。如说抱抱时,就张开双臂面向妈妈,表示要妈妈抱。
到了1岁6个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意思,这就进入了多词句时期。开始时能把两个词重叠在一起,如“吃饭饭”、“妈妈抱”。快到2岁时,出现简单句,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说出“妈妈抱宝宝”,“宝宝吃饭饭”等。在这些发展阶段中,孩子用小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父母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4.语言环境复杂
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说话晚。
5.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
刚学会说话的宝宝虽然基本上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宝宝还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这是因为小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把舌头放平了,于是错音就出来了。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喜欢《宝宝学小提琴5个W》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宝宝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