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你多么不容易!

12-14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孩子,养你多么不容易!》,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很多如今已经当了爸爸妈妈的人或许还记得在很早以前,可能是自己想要买一个价格不菲的玩具的时候,又可能是自己一不小心花光了所有零用钱的时候,爸爸妈妈这就开始喋喋不休了“挣钱不容易,这可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挣来的……”“我们养你有多么不容易你知道吗……”

小时候有过类似经历的宝爸宝妈们可能已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故技重施”了。停止吧,不要再给孩子灌输“养你多么不容易“了,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匮乏感和愧疚感,造成孩子同金钱的关系沉重艰难,对孩子的成长弊远大于利。

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生活质量并非由物质决定,而是由心灵决定。即使家庭物质的确贫乏,也不要对孩子传递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这样的沉重感教育,因为这并不妨碍保持生活中的美感。爸爸妈妈可以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小玩意,让孩子们感到内心的富足流动,这样才会使他们有精神追求,并且有一天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好的物质生活。

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转变

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未来能否丰盛。很多家长不愿意痛痛快快给孩子买东西,给孩子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多么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等。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员,童年父母给孩子潜意识写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未来怎能丰盛流动?

带着匮乏感来到社会上,潜意识指挥着自己,也容易处处体验匮乏与沉重。例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容易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浪费。

一位妈妈观察发现,给女儿买的玩具或手工材料,若教育说要爱惜,不要弄坏或浪费,基本上这玩具或材料就被女儿闲置,时间长了不是放坏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违背当初买它们的初衷,造成更大浪费。还有妈妈反馈说,给儿子买了颜料和画笔,教育儿子不要浪费颜料,结果儿子只用画笔画画,不用颜料。

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大人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大人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以正确为理由强加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也就变得如大人一般,活得沉重压抑,制约在所谓的“正确人生道理”中。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心穷之人一旦拥有权力便容易穷奢极欲,这常常成为人们“思想走偏”的原因之一。所以爸爸妈妈们,停止吧,千万别在不停地给孩子灌输养孩子多不容易,挣钱多辛苦,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观念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宝贝,想说爱你不容易


育儿心得:宝贝,想说爱你不容易

再过半个月子炎就满五周岁了,有时候抱着他温暖的小身体我都恍恍忽忽,恍若梦中,曾经以为会刻骨铭心的一幕一幕,现在回想起来,也平淡了许多。我最亲爱的子炎,曾给了我多少的泪水心痛顽强勇敢力量和幸福!有些事情是我一生永不可忘怀的,有些回忆是我一生永不可磨灭的。那些日子,我经历过生命的无常和生命的顽强,我想用一支笔的力量支起他的人生旅途,用一支笔的繁华记载他的美丽生活。

2008年的10月,我怀孕了,一个小生命正在我的肚子里孕育着,虽然孕期的反应及为剧烈和不适,但是即为人母的喜悦还是充斥着我的内心。我积极备战着,按时去做产检。我的预产期是2009年7月5日,加之5月份要准备一场考试,4月11日手头上工作移交完毕后,我就开始在家休息备考。那些日子子炎在肚子里陪着我看书看的天昏地暗,偶而也会踢踢我提醒他的存在。那会儿由于反应太历害,我总是报怨说为什么他不早点儿出来(所以说有时候好话不灵坏话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为这句话后悔),6月4日下午我和平时一样去二院产检,此前由于我肚子一直不显,所以每次产检都是我独自前往,或许那天就预感不好,硬让老公请假陪我一同前去。

到了妇产科,看周医生门诊的人很多,候诊时碰到个孕妇在和朋友商量哪天剖宫产好,我也就随便听着,由于离我的预产期还早也就不以为然,直到四点多钟才轮到我,一开始我和周医生都很轻松,以为还会像以前一样一切正常,可是听着听着胎心周医生的脸色紧张起来,说胎心很不规则,即刻去查B超。那时已经快到医院下班时间了,交钱的时候我赶紧和最前面的人商量让我先交,等我赶到B超室的时候,医生已经准备关门了,B超显示宝宝脐带绕颈两周,胎心减慢不规则。忐忑不安的把报告单交给周医生,心里七上八下。周医生也是言简意骇胎儿宫内窘迫马上住院吸氧观察并让我做好剖宫产准备。当时我的脑子里嗡嗡直响,诊室里其他人也很同情的看着我,我说我不会现在生的,胎儿才35周不到,生下来的后果我能承担的起吗?我和老公商量了下,决定住院,心想可能是一时的情况,观察一晚就能回家了。由于事发突然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老公回家拿住院用的东西,我就一个人坐在医院的椅子上,心里木木的。

我们很快办好了住院的手续,护士安排我住进了待产的产房,随后让我上产床吸氧作监测。在我旁边的产床上一位产妇呻吟着,后来才得知她也是35周羊水早破早产了。由于一下午没吃东西加之慌乱紧张,我当时头疼的历害,只觉的胸闷喘不过来气,即使插着氧气管我还是会有休克的感觉。监测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切都很正常,周医生也来了告诉我结果我又乐观起来,下了产床后,打电话给肖琴让她来医院帮我咨询下医生,好几个朋友也打来电话询问。我当时也以为没事情了,一口气还吃了半个西瓜。产房里另外还有一个产妇,准备第二天生产,我还很高兴的给了她些建议,她和她妈妈也安慰我说肯定没事情的,说医生都是小题大做的。一夜无眠值班护士每隔两小时听一次胎心,我听着胎心仪咚咚的声音心里也是有如小鹿在跳,害怕至及,之前肖琴说有个同事也曾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只差两小时宝宝就没保住,我无法想像如果在这深更半夜情况不好我要怎么办。好不容易熬到早上六点钟我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来了,胎心又不规则,护士叫来住院医生我又上了产床做监测,这次没有昨晚那么幸运了,胎心时有时无,宝宝仿佛也很难受好久才动一下。护士见此情况关掉了仪器,周围一下子静了下来,只有我无助的躺在那儿。一群医生护士来到了我床前,围了我一圈,我瞬间感觉自己就像动物园的动物任人观看。一群人根据我的情况讨论了一下,让我自己做决定是继续观察还是立刻生产。我的泪水一下子就流下来了,我又饿又怕,极度难受,说实话那时我已经不再重要了,我无视于自己身体上的痛苦,想着在我肚子里已经35周的宝宝,让我有一种要保护他的感觉。我可怜兮兮的对医生说“我想再保保我的宝宝,他才35周,我害怕……也舍不得”他们让我考虑考虑并让我在意见书上签了字,我拿起柜子上一个桃子,机械的咬着,这时三姐打来电话让我和周医生说话,周医生说“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如果不手术,依目前的情况,情况会更糟,其实过了28周,宝宝一样会存活,所以我建议你立刻手术,终止妊娠。你别担心,早产的很多孩子也是很能够健康的“我当时就哭了,对周医生说,好吧,那我听你的。我把电话还给住院医生张岚,周医生让她赶紧联系手术台怕没有空下来的手术台,我也算是明白了什么叫时间就是生命,所幸正好空出来一台手术台。

这时已经是09年的6月5日了,七点多钟,护士给我换上了手术服,推我去另一个房间备皮插尿管,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也不紧张也不害怕,想想之前,原本胆小的我总是考虑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以为我会因为害怕手术的痛而吓得战战兢兢,可是没有,当时我就想豁出来了怎么都得挨一刀,只要我的宝宝平安就好,护士和我说了很多话缓解我的担心与不适。推进手术室时我模糊的看见了三姐的脸,也不知道为什么泪水就涌出来,姐姐跟在手术车后面说潘婷你不要担心,周医生说了宝宝生下来至少有5斤。我听了泪眼更加婆娑一片。八点左右,我被推进了手术室,在进手术室的时候,我看看守候在门外的家人,望着长长的走廊,有一种要上战场的感觉。6月初的天气还不是很炎热,手术室里又开足了冷气,我一进去浑身都凉嗖嗖的,曾经在电视里看过太多的手术室的样子今天总算真实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第一次看见了那盏让人望而生畏的手术灯和灯下发白的手术床。麻醉师很温和,温和的跟我说着话,温和让我弯成一个虾米,温和的将针管插进了我的后背,以为打麻药很痛的我竟然觉得一点也不难过。不久我的下半身就麻痹了,我试着用手去摸我的大腿,就好像塑胶一样木木的,我整个人好像也有些神智不清醒,模糊中听护士对我说:潘婷啊,你不要紧张,你的宝宝已经35周了,虽说是早产,但是早的不多,你要放下心来。医生让我躺平后,护士给我戴上了氧气罩,我的手术也拉开了序幕。我清楚的感觉到手术刀在我的肚子上划开,清楚的听到周医生和张岗的对话:脐带太短且绕胫两周,难怪胎心减慢。接着医生用力的压着我的肚子,我听见周医生说了一句:是个小儿子。仿佛过了很久,我听到了一声啼哭,我的孩子出生了。2009年6月5日8点45分,我的孩子终于来到了人间,虽然这过程伴随着我的难过家人的担心但也是极其欣喜。周医生告诉我是个男孩子,可是宝宝只有5斤1两,好小啊。那一刻我的眼泪顺着眼角流了下来,妈妈的宝宝,虽然你很小,可妈妈终于看见你了,你会和妈妈一起努力的不是吗?很开心宝宝的生命体征很好,出生评分满分。医生继续压着我的肚子,要挤出羊水并清理子宫,这时候我一下子胸闷起来,喘不上气,感觉就要死去一样。我拼命挣扎着告诉医生自己的感受,医生安慰着我,一会儿我渐渐平静了下来,不再那么难受了。这时候医生开始给我缝针,一针一线的穿过我的宝宝曾经待过的地方,那里还有宝宝的体温,宝宝的味道,只是分开了一会儿,妈妈就开始思念着宝宝。手术终于完成了,我被推出了手术室住进了产科病房,宝宝就睡在我旁边的一个小摇床里,可能是由于麻药的原因,虽然我心里很明白,但是我的眼睛很模糊,话也说不出来,我听见姐姐看着他,心疼的说才生下来就在吃手啊,神态太像潘婷了,我努力想睁开眼睛看看他可就是看不见。这时我看见了很多朋友同事的脸,我迷迷糊糊中想他们怎么都知道了,怎么这快就来了呢!我太累了,从昨天到现在担心受怕恐慌充斥着我,现在我要好好休息。。。。。。。。

麻药的作用已经过去,我在疼痛中终于醒来,睁开眼睛看到陌生的天花板,我居然第一句话就是问老公怎么把卧室的天花板更换了,老公说你说什么呀,这是在医院啊,我慢慢清醒过来,想起了一切。现在已经是晚上了,老公说我昏睡了很长时间,其间不停的说胡话,是的,我记起来了,我好像是睡梦中老让护士给我听胎心,原来是真的,老公很难过的对我说,现在宝宝已经不需要听胎心了,看,他现在睡在你旁边呢。可我的眼睛直到现在还是看不清,夜里姐姐喂宝宝喝了点奶,她离开以后,我的伤口加上子宫的收缩我的身体开始剧烈的疼痛,可更令我揪心的是宝宝也开始不停的哼哼,他是那么的小,和同病房那个足月出生的小女孩比他的哭太微小了,可我还是从中听出了宝宝的不适,我让老公把他抱到我的怀里,握着他的手希望他能舒服一些,但无济于事,老公叫来了值班护士,护士又叫来了儿科医生,医生赶紧把他从我的身边抱走转到了六楼的新生儿病房。我泪水横流,心中默默的想着我的宝宝,妈妈连你长的什么样子都没有看清楚,你就要一个人孤零零的去面对你人生中的第一个难关,妈妈知道你一定会很健康很平安,从此我的思念开始生芽,枝枝蔓蔓的缠绕在我的宝宝身上。

第二天第三天,我在泪水中度过,面对着诸多来探视我的人,我想坚强一些,可往往哽咽不能言,宝宝在新生儿病房里,医生暂时给不出确诊的答案,主要症状是呕吐比较历害,老公事后曾对我说那时候他很难受,特别是有一次我抑至不住哭着对他说我们把宝宝转到大医院去看吧。所幸周医生来看我时候说,她心里有数宝宝出生时情况很好,不会有问题,现在主要是早产所以引发了新生儿咽下综合症,过些日子就好了,新生儿科那边每天情况也很平稳,宝宝喝奶和睡觉都很好,渐渐的我也就放下心来,第四天我已经能下地活动了,老公领着我去了新生儿病房,隔着窗户我总算第一次清楚的看见了我的孩子,他睡在那儿眉目完全舒展开来,还有那老公家人特有的光光的额头。

6月11日,我要出院了,大姐终于把宝宝从新生儿病房抱了出来,揭开小被子,原本睡觉的他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看着他那双与我一样的眼睛我喜及而泣,太多太多的思念和泪水也随着宝宝的回家而变为疼惜爱恋和温暖。

亲爱的子炎,现在的你已经长成了一个壮壮的小小男子汉,你是那么顽强和勇敢,是你给了妈妈力量,可以让妈妈坚强的挺过你不在身边的日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姑姑会给你最大的关怀和疼爱,妈妈要永远牵你的手,用一生中的所有来庇佑你的健快乐成长。

育儿家长心得:子炎妈妈《宝贝,想说爱你不容易!》

后记:

我的孩子终究是幸运的,张岚医生也曾经说过,如果那天我没有去产检,如果那位排在前面的大叔没有让我先交钱,如果那天早上姐姐不去找周医生,如果周医生没有替我下决心,如果那天恰好没有空余的手术台……

所以现在想起当时的一幕幕,我除了庆幸还是庆幸,亲爱的孩子你现在太小不明白妈妈的心情,希望你长大后能明白这个世上没有人会比妈妈更爱你了,但愿你早日懂得……

换位思考,体谅一下老师的不容易


换位思考,体谅一下老师的不容易现在,我们经常能够在媒体上和电视上看到各种关于幼儿园的负面新闻,不是老师体罚孩子,就是老师给孩子吃药等等,让家长们颇为不安。如此种种种种的报道让家长们心慌了,心寒了,也心累了,总是觉得把孩子放在幼儿园,交给老师不是那么的踏实,怕孩子受到伤害,甚至想过要不要让孩子不再上幼儿园了。

这种心态对孩子,对家长和对老师来说都是一种伤害,虽然这个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面对着这种情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任何事情,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要辨证的一分为二的来看。在这件事情上,我的观点有两方面:

第一、请问,你的孩子能不再上幼儿园吗?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定要过集体生活的,集体生活能够让他们学会体谅别人,学会协同合作,能够让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歌谣舞蹈,养成定时作息的良好习惯,也能交到一些好朋友,开始建立起属于孩子的小小社交圈。应该说,幼儿园生活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要环节,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因此,我想问一下各种家长,你们能让你们的孩子从此不再上幼儿园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那么,既然我们的孩子不能绕过幼儿园这个环节,那么,就请家长们一定放宽心,安安心心的,与其整天提心吊胆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不如多给老师一份信任,给孩子一份放心。

是这个道理吗?

第二、请问,如果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办?

作为家长,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最好的照顾,吃的好,玩的好,睡的好,不会有哭闹,不会有打架,不会受伤害。这些愿望都是正常的,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反过来做一下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幼儿园的老师,一个人要照顾十个孩子,从早到晚管他们衣事住行,还要带他们出去玩,付出的辛苦和劳累不被理解,还经常的被一些家长指责和抱怨,那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周末两天休息,我自己带着xx从早到晚的,就算是不用和他一起跑,一起做游戏,到了晚上还累的一塌糊涂的,而且在xx睡了之后,还要给他洗衣服,一直要忙到很晚才能休息,而第二天又是如此。两天就感觉如此的辛苦,那么老师呢?他们每年每月每天都是做着同样的事情,付出同样的辛苦,为什么不能被我们所理解呢?

因此,请多给老师一些理解和包容,或许我们大家都会感觉舒服一些。

最后,我想切实说一下我的亲身感受。xx现在在幼儿园上小班,从他上托班开始,已经在这个幼儿园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两年里,我从未抱怨过老师,也从未指责过老师,我总是觉得,既然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交给老师,就一定要相信他们,他们都是专业幼师毕业的,在幼儿教育方面都比我们更专业。而且另一方面,孩子教育的责任在家长而不在老师,所以,不能太指望老师能够教给他们太多的东西,我所奢求的,就是xx在幼儿园的平安和开心。每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能够看到xx的笑容,就已经觉得非常的满足了。

有了信任,才有安心,有了安心,才有开心。

育儿心得:当一个好孩子也一样不容易


朋友把孩子带来我家玩,也是个男孩子,跟森森上一个年级。在我的记忆里,她的孩子一直比森森个子高,大约高出半个头的样子。可是站在一起一比,小哥儿俩居然一般高了,老公让他们两个脱去鞋子一量,都是1米21点5。我很诧异,我的森森居然在不知不觉间长高了这么多。这也让我对他的教育进行了反思:不要总觉得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好,其实教育和长个子一样,都是潜移默化的,不为人一眼就明了的,所以不要鼠目寸光地盯着孩子的眼前,反复地纠缠孩子目前的不足,只要你是真心爱孩子的,并且是个有心的妈妈、细致地妈妈,孩子会在不远的未来给你满意地答案。

朋友儿子走后,我对森森说:“你看,你有你的长处,他有他的长处,你们之间要相互学习!”

1、玩指数字游戏,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居然得到5朵花,真棒!

2、半小时穿针游戏,居然穿进去10根针。要知道第一天是什么也没穿进去,而且还在不断地抱怨。就是以后做一件事时还要再专心一点,不要随便讲话。

3、把早上的碗都洗了,教他怎么整理碗和抹灶台。

4、晚上吃过晚饭,和瑶瑶在楼下玩泼水的游戏。

5、由于中午没睡觉,8点钟就上床,看看书,8点半睡觉。

感想:家庭教育是一件很费心、很用心的事,不责骂、不埋怨、不批评,要知道,当一个好妈妈不容易,当一个好孩子也一样不容易啊!

做好两个男孩的父母确实不容易,必须得上点心


男孩子在小时候就会显露出性别上的天性。好动,好奇,好斗,胆子大,敢冒险。一不留神就会给你上演家庭版有惊有险,汗毛倒立的惊恐剧。请听我说:“家有俩男孩,事事挂心怀。”

家有俩男孩必须从启蒙教育入手。家长要全神贯注的陪伴孩子,同孩子一起寓教于乐。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只有知识才会让孩子懂得更多的道理。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如自己洗手洗脸洗手巾。每完成一件事都要给孩子鼓掌和夸赞。培养孩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谦让,爱学习,爱劳动的优秀品德。

每次吃东西或分东西的时候,都要均衡分配,不要养成大的少分点,小的多得点,潜移默化的给小的养成一种他多得是理所应当的,哥哥就应该让着他,长大后就会变成天经地义的了。哥哥如果主动让着弟弟,就要表扬哥哥做得好。同时,也要让弟弟去谢谢哥哥。不但要让孩子学会关爱,更要懂得感恩。兄弟情深必须从小扎根。

平时要让男孩子懂得那些是不能自己做的,比如电插座不能用手指扣孔眼,自己不能用火机点火玩,刀子剪子不能当玩具,不能把脑袋从栏杆伸出去,玻璃瓶不能满地乱摔……一定要不厌其烦的给孩子们多讲,并时时可以拿起一个物件向孩子们提问?回答对的要奖励。不是你替孩子规避风险,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本能的躲避风险。

篇幅有限或启发不足,扼要阐明或触类旁通。仅仅是提供一种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方式而已。如能让家长们灵台透亮,豁然开朗就算是明事有理了。请记住“家有俩男孩,事事挂心怀”。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好像是专门出给我来回答的。既然是这么认为的那我就说说。我现在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我也像其他家长一样,也打过也骂过。但我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关键是父母要身体力行做表率!因为我的父母对我的影响就是他们言行举止。因此有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点没错!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孩子!所以父母不要去责怪管教孩子,而是要管教自己!父母行得正走得直,你的孩子一定差不了!

21个爸妈养孩子最容易犯的错误


1)用否定的句式,与孩子沟通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比如你对宝宝说"不要往墙上画画",那么十有八九他会继续往墙上画,如果你觉得是宝宝在故意气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为小宝宝是不能准确的理解否定句式,但是他理解往墙上画这几个字.....所以后果可想而知。正确的方法就是对他们说"宝宝,小鸟应该在纸上画才好看,来妈妈和你一起画",然后演示给他们看。

2)所有事都盲目征求孩子的意见

妈妈都想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这本身是没错,但是也要分年龄分场合,什么事情都盲目的征求孩子意见是错误的。

1.不需要询问的事情,就直接给出答案

比如饭做好了,很多妈妈会说"宝宝饭已经做好了,想不想吃饭",这时候宝宝很可能说不吃....这时候你说该怎么办?真不让孩子吃饭,或者强迫他吃饭肯定都不是合适吧。其实直接说"宝宝饭做好了,来吃饭吧",就这么痛快,这么明了,如果孩子不想吃,你也可以进一步的和小家伙斗智斗勇,基本立于不败之地。

2.如果需要选择,可以给出两个都正确的选择

比如出门时和宝宝说"咱们穿上大衣赶紧走吧,快晚了",宝宝很可能耍赖不穿,正确的说法是"宝宝咱们要出发了,你穿米奇的外套,还是小熊的衣服?"给宝宝两个明确的选项让他们选择,既可以满足他们当小大人的欲望,又可以达成目的,一举两得。理论普及:宝宝2到3岁这个阶段,是很难做出明确的选择的,他们会认为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妈妈们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经常一时一变,明明说吃苹果,拿来又说要吃橘子,这是很正常的,并非故意捣乱,妈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给出明确的选项,然后尽量保持耐心。

3)什么事情都阻止,扼杀宝宝的好奇心

想保护宝宝没错,但是也要区分场合,比如宝宝要玩泥土,姥姥会说太脏了不能玩,宝宝想在马路牙子上行走,姥姥说太危险不行,宝宝学大人尝试用杯子喝水,结果撒了一地,下次宝宝刚拿起杯子,姥姥可能就会马上阻止....(不好意思让姥姥频繁出境,下回换奶奶)

孩子勇于尝试新事物,这是一种天性,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孩子对世界求知探索的欲望,满足宝宝的好奇心,这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什么事情都加以阻止孩子最终会变得没有自信,缩手缩脚。

4)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对比

比如小明8个月就会走了,我家娃10个月还不行,比如阳阳2岁就可以控制小便,我家娃2岁半了咋还不行....很多妈妈为了这些事苦恼。其实亲爱的你养的是孩子,他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生产线上出来的产品,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这种对比没有意义,没有一个正常人不会走路,不会尿尿,早几个月晚几个月这都不是事,另外孩子长大了更不能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较,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说"看看人家小明,每次都100分,你怎么就不行呢",我想反问一句"看看人家李嘉诚是亿万富翁,你咋就不行呢",你心里咋想,堵得慌吗:P,任何对比都是没有意义的,定个靠谱的目标,努力就好。

5)受到挫折不进行安抚

很多妈妈想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玩拼图的时候孩子找不到合适的卡片急得哇哇大哭,妈妈不帮忙反而想以此锻炼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大错特错的,2到3岁的宝宝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他找不到合适的拼图,即使再努力十分钟也依旧找不到,如果妈妈在不闻不问,孩子的心里会形成非常大的挫败感,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易怒,没有自信,害处多多!

妈妈可以引导宝宝自己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仔细观察,如果宝宝无法搞定一定要在他情绪失控前和他一起解决问题,或者暂时转移他的注意力。

万一宝宝由于没有完成一件事产生了挫败感,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安抚,告诉他不用着急慢慢来,另外最好等宝宝情绪稳定之后和他一起解决之前的问题,比如和他一起把拼图完成,或者把积木搭好,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明白失败不可怕,也不必因为失败而愤怒或者悲伤,最重要的是战胜困难的过程会给宝贝很大的信心,让他可以正确的面对以后的失败。

6)总问孩子为什么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儿园了,妈妈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想去呀?孩子不吃饭,奶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吃呀?

对于小宝宝来说(如果宝宝已经大到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请忽略本条),他们是没有足够的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其实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随口一说,过2分钟再问同样的问题,就变成了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家长不用问为什么,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家长就可以说,"今天是周一,爸爸妈妈要上班,小朋友就要去幼儿园呀",或者说"幼儿园的nina老师在等你呢,她还想和你一起玩恐龙呢",等等,通过引导让宝宝明白上幼儿园的必要性,还有上幼儿园能获得各种乐趣就ok了。不停地问孩子为什么不去幼儿园,结果就是换来孩子大哭,因为他根本没有能力回答如此复杂的问题。

7)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够简明准确,高估他们的理解能力

之前有一次小小包自己剥橘子皮,然后剥一块就往地上扔一块,我当时说"你不知道往哪放呀"(之前包子同学是知道垃圾放到垃圾箱的),结果说了好几次小家伙依旧执迷不悟,当时真把我气得够呛,马上就要发飙了。这时包子爸爸也拿起一个橘子,边剥皮,边扔到垃圾桶,嘴里还同时说"橘子皮是垃圾,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发射!",这时小小包马上开始模仿爸爸的动作。我当时对包子爸爸的敬仰呀,简直如滔滔江水.....

回想起来,在这个例子里我犯的错误是非常明显的,"你不知道往哪放呀"这句话对一个不到3岁的小家伙来说,太难理解了,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发现每次扔橘子皮,妈妈都有反应,他很可能以为我在和他互动,玩耍,他自然就会变本加厉了。所以妞们要记住,孩子就是孩子,用最直接的语言,甚至是身体语言,与他们沟通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8)强迫小宝宝分享自己的物品

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别想培养孩子爱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在2岁左右,会开始萌发自我意识,这是人类都会经历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宝宝会把身边所有的一切都认为是自己的,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别人的玩具依旧是自己的(这个想法酷吧),而且不能容忍玩具离开手哪怕1秒钟,因为他们觉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着他们永远失去了那件玩具。

这种行为一般到3岁左右就会结束了,表面上看宝宝什么东西都不分享,但这种行为与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两个概念。

在这个阶段,妈妈可以耐心的告诉宝宝,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让他们逐步接受分享这个概念,另外还可以给他们演示通过交换,获得更多的玩具,但是只要宝宝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强迫,这是最最重要的。

9)夸奖的时候不具体,导致孩子注重结果怕失败

对孩子多鼓励,多表扬,可以让他们知对错,明事理,还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对以后的成长利,但很多家长不知道表扬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最常见的你真棒,你真漂亮,这种夸奖其实是不妥的。

10)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或者说孩子的短处

有不少家长会犯这种错误,比如两个妈妈一起聊天,明明妈说"我家小明每天都不好好吃饭,现在班里他最瘦真没办法",壮壮妈说"我们壮壮也一样,不正经吃饭,而且还老看电视,眼睛都有点近视了"

亲爱的不炫耀是咱们中华的美德,但是也没人要求你通过揭露孩子的缺点,换来所谓谦虚的美名,既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就直接帮他改正呗,这不是你和外人的谈资,如果你妈妈老和别人说"我家闺女30多了,也没个好工作,老公也不行,孙子大了只能靠我养了",你受得了吗?

对孩子来说你就是他的唯一后盾,是他最最信任的人,亲手打破这种信任关系是极其愚蠢的!

11)没有对孩子进行咀嚼演示

很多妈妈都问我这个问题,我家宝宝都1岁了,牙都长了很多,为啥食物不咀嚼每次都直接吞下去呢?

这点很多妈妈可能都不知道,虽然尿尿,拉屎不用刻意培训,但是咀嚼这个动作最好明确的演示给宝宝,这样他们才能更快的学会。

12)强迫宝宝叫人

为了把宝宝培养成有礼貌的宝宝,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刚会说话的时候,就让孩子叫人,但是是这样的,大多数时候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可能是不会叫人的(尤其是对方是男性的情况),大人发出叫爷爷之类的指令之后,他们很可能会把头扭到一边,家长不断命令的时候宝宝甚至会嚎啕大哭,弄得大人十分尴尬。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看到亲戚或朋友的时候,自己主动打招呼,让宝宝耳濡目染,了解问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孩子自然就会开始模仿,到时候稍加引导就可以了,妞们一定要记住,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大部分事情都不用靠说,直接演示给孩子就ok了!

13)给孩子穿太多的衣服

很多妈妈都问我应该给宝宝穿多少合适呢,他们觉得老人给孩子穿的太多,但是又不知道具体应该穿多少合适....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爸爸穿几件宝宝就穿几件。

14)通过摸手来判断孩子是否寒冷

孩子的末梢循环是比较差的,很多时候他们即使一点都不冷,但是手脚还会是凉的,正确判断温度的方式,是摸宝宝后脖子,如果出汗了就减衣服,反之就加衣服。

15)没有把孩子真正当孩子看待

这句话读上去有点拗口,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能真正的把孩子当孩子看待,我们会不自觉的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比如孩子因为恐惧而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耐心的安抚。比如回家看到孩子用彩笔在墙上涂鸦,我们是否可以一笑置之?比如刚才还玩的好好的,宝贝突然生气了不理人,你能否做到不问原因先给他一个大大拥抱?

孩子的想法与大人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原因,没有一个宝宝会故意气你,给你捣乱!用你最大的耐心去接纳他们,感受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16)对孩子的行为大呼小叫反应强烈

杯子里接满热水,宝宝仅仅走到杯子旁边,奶奶马上大叫"别碰"然后冲过去抱起孩子,还比如宝宝想尝试从一层台阶上跳下来,结果奶奶看到了马上冲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然后大喊"吓死我了,太危险了"

这种行为有下面几个负面影响

1.孩子本身可能会受到惊吓这点是最直接的,宝宝可能都不明白怎么回事,直接就被这种行为吓哭了

2.孩子的好奇心没有得到释放,反而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我家孩子对暖气很感兴趣,很想摸摸看,我告诉他很热,但是他一脸不信的样子,我就和他说,"你轻轻试试,真的很烫哦",结果小家伙非常非常小心的轻轻摸了一下,然后发现确实是热的,就再也不碰暖气了。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比如上面说到的热水,妈妈完全可以先到半杯凉水,然后在到一些热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满足宝宝尝试的欲望,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真的很热,不能碰,比单纯的阻止好的多,因为你不可能一直盯着宝宝,吃一堑长一智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

3.宝宝可能会以为你在和他游戏

比如我手上有个黑痣,小小包很好奇经常过来抠一下,或者掐一下,开始我做出了明显的反应---大叫,因为真的很痛,没想到小家伙对此乐此不疲,越来越上瘾,后来不管他怎么折腾,我就不做反馈,有时反而拿出书来,给他讲书,这样一两次之后他就对黑痣没有任何兴趣了,妞们要明白,宝宝对黑痣并没有什么兴趣,真正让他们抠黑痣的动力是你的叫声。

17)不会转移注意力,和孩子硬碰硬

宝宝2,3岁的时候,妈妈们会发现,孩子的脾气就像6月的天,说变就变。这时妈妈要掌握一个秘籍,那就是转移注意力!

比如宝宝赖在电视机前不走,直接关电视肯定是一场灾难,咱们换种方法呗,对宝宝说,咱们去玩捉迷藏吧,或者其它他感兴趣的活动,小家伙十有八九会离开电视。再比如宝宝吵着要吃糖,你可以说,我这里没有糖果,但是我带了大橘子,咱们一起剥吧,这样很可能暂时度过吃糖危机,然后在安排一些其他的项目,持续的转移注意力,过几十分钟孩子可能就不要求吃糖了。

转移注意力这招在和低龄宝宝互动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让他们保持愉悦的心情,又可以达到家长的目的,所以属于居家旅游必备秘技。

18)不能坚持自己的底线,不能说到做到

比如孩子吵得要吃糖,开始妈妈说没有,然后孩子还要,妈妈继续说没有,最后孩子开始大哭大闹,妈妈没办法,把糖拿出来了....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认为,只要自己一哭那么要求就能达到满足,以后只要需求不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家长绝对崩溃,所以如果开始说了没有,那就不要给,如果孩子哭闹就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化解,让孩子明白事情的底线是什么,这样他们也就不会把哭闹当做杀手锏了。

19)家长可以用伪装游戏的方法达成目的

比如我家孩子很喜欢让爸爸抱着,爸爸的应对方法就是,和他赛跑!在外面孩子一说"抱抱吧",爸爸就会说,咱们先比赛跑步,你要是赢了就抱一会,然后爷儿俩就跑出去....

还有刷牙的时候我会和孩子说,咱们一起玩刷虫子的游戏吧....

20)在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手机的时候粗鲁的阻止

这是很多妈妈头痛的问题,很多妈妈不知道如何解决,但事实上于其粗鲁制止不如和孩子约定时间。

21)孩子发音不准确的时候,大人觉得好玩,进行模仿

这是不对的,大人一定要用正确的发音纠正孩子,另外不要用"吃饭饭","喝水水"这类儿语,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没有益处。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想要生孩子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对于比较贫困的家庭来说,并不能给孩子好的教育,而且也不能很好的人他们成长,既然不能给孩子好的教育,为什么要还要生孩子,现在寒门出将子越来越难。

生孩子不容易啊!古人形容生产为九死一生!即使现代医学也不保证每个妈妈都能平安无事的从产房推出来!那即便如此为啥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的想去生孩子呢!我自己就是一个二岁孩子的妈妈!这个问题还真想回答一下。在和老公结婚之初我们一直怀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如果有了我们就生出来!当生出来之后无数次夜奶、痱子、湿疹、红屁股、感冒、发烧、出牙、咬人,也曾将埋怨侵吞我的大脑,可是一切都一切只要看到他熟睡的小脸,灿烂的笑容就没了怨言!我和孩子他爸说想想我们在人生的一个阶段(),伴随一个生命逐渐成长!我们伴其左右,尽量可以给他一个无虑的童年,尽量不打扰他自然成长的轨迹!这不仅仅是因为血缘,更是人生的一种历程!当你参与了这种历程再回看父母曾经的种种,就觉得很多无法释怀的事情都好理解,很多不能张口的爱都能脱出而出,很多张口就来的恨也再也说不出来!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家庭经济优势可以转变为成长优势,富裕家庭可能占据更多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让孩子受益。“住在贫困社区的儿童是否与那些生活富足的儿童一样达到发展里程碑?”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话题。

但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同样家庭的不同孩子,会面临个人发展和成就的差异,所以经济条件并不能独自决定一个孩子在后来的成就。

其次,经济上的贫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满了变化和波动。即眼前的民困家庭可能后来变富裕,目前的富裕家庭也可能会遭遇变故。

再次,生育是基本权利,生命是平等的。无论贫富贵贱,都有生育的权利。而每个生命在后天获得的成就,是很多因素的综合结果,并不由出生时的家庭经济状况一项因素决定。劣势和优势之间的关系,符合哲学上的矛盾原理。

最后,如果按照经济或其他优势来决定生育权利,会陷入希特勒式的优等民族论调,从而发生人为的灾难。

题主这样的问题,有点问的奇葩,其实这是一个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社会问题,孩子的教育孩子的照顾,都需要我们投入太多的经历,而且想题主所说的贫困的家庭为什么还要生孩子?难道就不负责吗?

其实对于这点,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哈佛的两位教授,他们很奇怪,为什么越是穷的人,生的孩子就越多,最终他们走访了很多贫困的国家,最终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那就是穷人都希望多生孩子来脱贫致富!

但是孩子生的多了,给孩子教育方面的经费也没那么多了,孩子就得不到好的教育,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因为没钱,也会打很多份工,结果造成他们无法在一个领域内取得到顶尖的成果,也就赚不到那么多的钱!

然后因为没钱又继续生孩子,造成了继续穷下去,当然了这个故事不能完全的回答题主的问题,在中国很多人并不是为了钱而生的孩子,我觉得要孩子,很多人的心态就是养儿防老,还有就是寄托!

养儿防老很好理解,现在很多老人还是这样的心跳,没有孩子谁给你养老送终,晚年生活没有人照顾,自己生病了都没人给你买药,这是很大的原因,还有就是精神寄托,家里有孩子的一定能理解!

生下孩子后,好像就有了动力,一切都会为了孩子去考虑,老人也是一样,一下就变了高兴起来,一个小生命好像让整个家庭都有了寄托,不知道这样说题主明白吗?不明白可以继续找我!

养男孩最容易犯的3个错误


都说男孩比女孩好养,女儿要操心,还得富养。其实,养男孩更应该小心翼翼,因为很多时候,男孩在童年期间比女孩的内心更脆弱。心理学家指出,在孩提时代,男孩子比女孩更容易抑郁。因为很多男孩的情绪不被看到,只被要求做得好,或者是要更好

父母在养育男孩过程中容易陷进的误区:

01、坚强不许哭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似乎不能接受男孩子的哭,觉得一个坚强的男孩,就不应该有眼泪。其实,这样显然是不对的。一些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发泄出来,而被压抑在心里,对身体是不好的。

男孩也有哭的权利,通过泪液把这种负面情绪流淌出来,是很正常的一个反应。这种应激反应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我们教孩子抑制这个过程,那就意味着,我们限制了男孩的一个自然情绪的流?。

男孩的哭不丢人,只是情绪的发泄,抑制男孩的哭,盲目地要求他们坚强,只会让男孩羞于表达,甚至关上心门。

看《爸爸去哪儿》,对嗯哼的印象很深刻,因为这是一个哭起来特别“豪放”的孩子,比赛输了哭,被东西扎了脚哭……对于嗯哼来说,没有什么是一场哭能“解决”的问题,而霍思燕和杜江从来不会要求嗯哼不要哭。但是,嗯哼也没有因为被纵容哭,而变成胆小和懦弱的孩子,反而情商很高,善于表达,是大家都喜欢的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02、不能捣乱

男孩要比女孩调皮很多,绝对是属于“充电两分钟,玩两个小时”的精力超级旺盛型的,男孩捣乱也成了最让父母头疼的事儿。

儿童心理学家表示,男孩捣乱并不是坏事,这是他们探索和感知世界的一个方式。他们不满看、听的方式,而是要亲自去感受一下而已。只是,因为认知能力没有达到,所以最后“探索”搞砸了,变成了捣乱。

每一个孩子的“捣蛋”背后,都有一个非常正向的动机在里面,他们不一定就是为了破坏——他做这件事,其实要看他背后的结果是什么;之所以成为了捣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小心给搞砸了。

男孩喜欢玩打架游戏,拿着不同的“武器”进行“比赛”和“战斗”,其实是在寻找自己的力量,在看自己的力量有多大,也在看自己在同伴当中的一个位置。这些,对男孩今后在男性世界中确定自己的角色,以及在男性群体中具有凝聚力,都有很大关系。

如果父母限制男孩去捣乱,就意味着限制了男性自然成长的过程,这对男孩的成长是不利的。

03、不跟女孩玩

我的一个朋友就会刻意地引导孩子,不和女孩玩,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变成“娘娘腔”,或者是玩一些女孩喜欢的布娃娃之类的。其实,玩具是不分性别的,只看孩子们喜欢哪一种即可。

男孩跟女孩在一起玩,对男孩的性格培养非常好,因为他会知道尊重和照顾女孩。其实,对女生也是有好处的,她们会因此知道,不是所有小地方,都要去抠那个细节。

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如果我们限制孩子接触某一个方面,或不接触某一方面,其实就相当于限制了男孩。

我们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是有敏感期的,即某一个方面发展的一个窗口期,那么具体讲到男孩女孩,就很有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和异性的交往,以及和异性沟通的能力。

什么才是养育男孩的准确方法呢?

01、带男孩去运动

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

在孩子整个未成年阶段,运动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父母需要多带孩子去运动,尤其是儿童期要多让孩子通过参加游戏来运动,跑跳能让孩子在运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体能也会增加。

男孩子天生好动、精力充沛,这就是需要父母每天陪着男孩去做些大运动,把旺盛的精力释放掉一些。多陪男孩去运动,不仅让男孩变得开朗活泼、善于与人交往,而且有利于发展高级神经功能——如果高级神经功能发育得好,不仅能让男孩在该动的时候动起来,也能让男孩在该安静的时候静下来。

关于每晚睡觉前男孩的各种折腾,很让父母头疼,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精力没有释放完”。言宝两周岁以后,我就觉得带得力不从心。累了一天的我,已经困成狗,可是,他却依旧亢奋,即使关了灯,他还是一会想喝水,一会想尿尿,一会想去客厅拿一样东西,三番五次地折腾完才能入睡。后来,我发现只要晚上吃完饭,带他出去活动,晚上就会比较容易入睡。

02、相信和尊重男孩

面对男孩的诉求,父母需要做到的是,看见和相信男孩,而不是一味拿着“男孩”的理由去压制他们。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予做过一个实验:在某校随意从每班抽出3名学生共18人,并认真地告诉校长:“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半年后,这18名学生的成绩的确超过一般,再后来这18名学生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实验告诉我们:心理学家的权威让老师(家长)相信这批孩子智商很高,以后会成为人才,老师(家长)的这种期望,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们传递“你很优秀”的信息,因为老师(家长)的相信,孩子也因此产生了自信。

前面提到的水上乐园的小男孩,如果他的妈妈选择相信他——呛了水很不舒服,尊重他用浮板,说不定男孩在用了几次浮板之后,又会选择自己去游。

相信和尊重男孩,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这也是让男孩自由健康成长的一个方式。

03、让爸爸多陪伴

对于男孩来说,爸爸不仅是最好的榜样,也是最适合的陪伴者。

心理学家麦克闵尼发现:每天父亲陪伴大于两个小时的男孩,比一周内爸爸陪伴不到六个小时的男孩智商更高。4-6岁的男孩,受爸爸影响最大。此时,男孩会崇拜父亲,并试图模仿和学习爸爸,爸爸的肯定和鼓励是孩子最大的心理营养。

爸爸会带他们玩一些男孩的游戏,而且,爸爸的脑洞很能满足男孩们的探知欲。爸爸会带着他们一起去踢球,或者是跑步,这些大运动,对于释放男孩身上的精力都是很有帮助。而且,经常和爸爸在一起的男孩,性格会更好。

爸爸男性的特征,会影响着男孩,让他们明白一个男人该有的样子。男孩也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爱哭、和女孩一起玩、偶尔搞搞恶作剧,这些都是成长·上很正常的一些事儿,只要不过分,父母完全不必太在意,更没必要总是给他们贴上“男孩应该怎么样”的性别标签。

这样不仅对男孩成长不利,甚至会让他们质疑自己男孩的性别。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怒不可遏,这小子太淘气了,简直就是个破坏分子!三岁的儿子看爸爸到处找笤帚,已经吓得哇哇大哭了。这时妈妈冲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说:“你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

妈妈的一番话,在坚定地提醒着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个更重要?更何况在没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开打,是不是在说孩子的自尊和快乐,还远远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妈妈蹲下来帮孩子擦干了眼泪,轻声地问:“宝宝为什么要把汤倒在花盆里啊?”小男孩抽泣着说:“奶奶说……热热的菜汤有营养……我想让花长高高……”这下轮到妈妈流眼泪了,孩子爱花的一颗心啊,差点儿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

数不清的父母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愤怒:刚换的窗户玻璃再次被孩子的足球踢烂;没用多久的骨瓷餐具,被孩子摔碎了一半;卫生间的卷筒纸成了孩子身上的“飘带”,飘得屋子里哪儿都是;茶几上摆的东西,全被孩子当成玩具蹂躏得不成样子:烟灰缸、鲜花、报纸、指甲刀、水杯、书……无一幸免。

父母们请息怒吧,就像那株被热汤烫死的花一样,这些东西已经死了、破了、碎了、毁了,我们就不要再用棒子把孩子稚嫩纯净的心灵也搭上吧!如果说孩子有什么错,那就是他们缺乏生活的经验,同时身上又实在有无穷的活力!可“生活的经验”谁不是在一次次教训里学到的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次在餐厅里等朋友,邻桌有一个妈妈和她女儿在吃饭,那女孩儿看上去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小家伙对装果汁的半圆杯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停地看过去摸过来,直到“嘭”的一声,果汁连杯子一起摔碎在地上,小家伙的胳膊上也洒上了不少果汁。

“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儿?你就是手痒痒!跟你说没说过啊?吃饭的时候不要玩,你就是不听,告诉你啊,你再这样,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了!还不快跟我去洗手!”妈妈大声地斥责小女孩。

戏剧性的一幕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个妈妈起身的时候太急,没有注意到餐巾还搭在她腿上,她刚一转身,那块餐巾就扯着盘子、刀叉、杯子、水瓶“咣当”一声全摔在了地上!

声音之大,引来了所有人的张望,妈妈难堪极了,她怒视着女儿:“都怪你!这下你高兴了吧!盘子都摔碎了,还吃什么吃!”小家伙原本就撇着的嘴,终于顶不住了,“哇”地大哭起来!

一顿本来开心的晚餐就这样在孩子哭哭啼啼、妈妈怒气冲冲中变了味道。其实当孩子把玻璃杯打碎的时候,她自己也被吓到了——如果她知道她玩杯子的后果是连果汁也喝不成了,那她一定不会那么做的。可惜,这个孩子才五六岁,她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动作。

作为妈妈,这个时候如果是用轻柔的声音说:没关系,再要一杯果汁就好了,玻璃杯子是很脆的,很容易碎,最好不要拿来玩,知道了吗?

如果是这样,结果会怎样?孩子在心里会感激妈妈没有骂她,也会更珍惜下一个玻璃杯子;妈妈自己也不会生那么大的气,当然也就不会心急火燎的,那堆盘子和杯子也不会集体牺牲掉了。

等那个妈妈拉着小家伙从洗手间里出来,服务生已经给她们换了一套餐具,但看得出,妈妈和女儿的好心情也和玻璃杯、盘子一起摔碎了。去洗手间的时候,我特意绕到这个妈妈的面前,我笑着说:“别沮丧了,我也和你一样,经常打碎东西,这没什么大不了。”

这个妈妈愣愣地看着我,可能在想,这话什么意思?

我补充了一句:“一个杯子、一个盘子,和你们的好心情相比,没什么大不了,简直一文不值!”

孩子妈妈这才会心一笑,说了声谢谢。

有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在这里也很值得讲一下。这是一位在医学领域曾有过十分重要的发现和突破的科学家。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般的人更有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妙法能使他超乎凡人?他的回答很让人意外,他说:这和我两岁时,我母亲对我身上发生的事情的处理方法有关。

有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我没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简直就是牛奶的海洋!

我母亲看见了,但她并没有对我大叫大嚷,也没有惩罚我,她只是说:“哇!罗伯特,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摊牛奶呢!唉,反正奶瓶已经摔碎了,那么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我听母亲这样说,简直高兴极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来。

几分钟后,母亲对我说:“罗伯特,你知道,今后,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必须要把它打扫干净,并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那么你打算怎么收拾呢?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

我选择了海绵,我和妈妈一起把那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科学家说到这里,连记者都很羡慕他有一位如此宽容、可爱的母亲。

科学家接着说:“这还没完,等我们打扫完之后,我母亲说,罗伯特,刚才你所做的用你的两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试验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而不让它掉下去。我很快就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顶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我的手里滑掉了!”

“这真是一堂很棒的课!”记者感叹道。

“是啊,从那以后,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了。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我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这就是科学家罗伯特的故事。很多人都被这个故事所打动,因为它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花、养玻璃窗、养盘子、养牛奶瓶……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再为那些已经毁坏的、无关紧要的物品而迁怒于孩子了,哪怕你的孩子为了学习使用胶水,把自己的头发粘成了大饼;哪怕你的孩子为了学用剪刀,让你给他新买的牛仔裤千疮百孔——请都不要生气吧。如果你确实有浑身的劲儿使不出去,那就用来感谢这些曾经被孩子蹂躏过的物品吧,它们曾用“自我牺牲”的悲壮,为孩子的成长之路,铺设了一小块儿碎石。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养你多么不容易!》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