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陪读经验,家长的陪读改变孩子一生!

值日生的教育笔记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12-21

陪读。。在论坛里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陪孩子一起读书学习能非常好提高孩子的阅读与学习兴趣,下面介绍一些陪读的技巧与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希望各位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一下!看哪些方法和注意事项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很多初中生家长和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小学不抓紧,初中徒伤悲!”小学1-6年级实在太重要了!家长一定要重视!家有小学生,家长该如何“陪读”呢?

小学一二年级

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正是建立小学学习习惯的黄金期,这个时候狠抓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什么都未知,你给孩子灌输的理念、形成的认知、养成的习惯都至关重要,这是也是他对一生学习的“第一印象”。

写字工整

如果不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去纠正他,会让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就直线下降,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书写美观的习惯,最好从小开始让孩子练字。给孩子选择练字的书法帖时,建议选择楷体字帖,因为写好楷体是练好其他字体的基础。让孩子坚持练习书法,写的一手好字,不仅可以在考试时赢得更多的卷面分,而且会让孩子终生受益。

小学三四年级

小学三年级的学习习惯直接决定高考的学习成绩,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这个阶段是孩子学习逐渐定型的重要阶段,这时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加强不能放松。三年级以后,家长不用再跟孩子一二年级一样,坐在旁边陪伴孩子做作业了。孩子开始主动积极的接受新知识,但你要教会孩子做计划表、整理错题、做笔记。

小学五六年级

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后,家长不用再过问课业细节了,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是不是很轻松?这时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学习能力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很感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古话?以后孩子上初中、高中了,你也会同样省心的。

勤奋+好的学习方法=优秀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子,进入初中,在知识量变大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成绩基本能保持不变。学习习惯是长期养成的结果,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习惯一旦形成不易改变,所以小学生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认为孩子成绩落后去上补习班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补课不可能补出好的习惯,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是什么?台湾作家梁旅珠培养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被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等7所世界名校争相录取。梁旅珠非常重视女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她认为:培养孩子学习习惯,要把写字作为第一重要的事。写字是一个孩子上学之后面对的第一项功课,尤其在小学一年级时,占用时间最多,压力也最大。小学一年极的孩子,除了学校老师,主要的影响力来自父母,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要把握这个一开始的机会,让孩子习惯于面对每天的功课时,要仔细、认真、负责、不逃避,借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读书家长要不要陪读


如今,在很多学生家里,特别是在一些小学生的家里,我们会经常看到一种情形——家长陪读。

每天陪孩子写作业,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给孩子听写生字、陪着孩子预习课文;周末,孩子上辅导课,家长们不但风雨无阻地接送,还要“候”上大半天。还有的家长甚至放弃工作,举家搬迁,专职陪读……“陪读潮”波涛汹涌,令家长们疲惫万分。

现象

陪读累坏家长

自从孩子读了一年级以后,在事业单位业务部门上班的黄先生每天都要查看自己的手机短信,看看女儿的班主任都布置了哪些作业,最近几天有没有测试。每天晚上,黄先生和妻子不仅要督促孩子完成作业,还要完成老师布置给家长的“家庭作业”。

“一年级的孩子,语文老师不仅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并签字,而且要求助孩子预习、复习课文,其中包括学习生字、念熟课文、默写生字、背诵课文等;数学老师要求检查计算题后签字……”黄先生说,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以后,黄先生的妻子每天吃完晚饭,都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晚上10时以后才有空忙自己的事情。“孩子刚上学时,不仅孩子不适应,我们大人更不适应。幸好我太太不用上班,要不然在单位忙了一天累得够呛,回到家还不能休息。”黄先生叹气道。

“家长不仅要签字,还要检查对错。”女儿读小学五年级的发廊老板张女士说,“有时教孩子认生字,教好几遍孩子都记不住,我就把字拆解让他认,还得编点顺口溜什么的,真是很头疼。”除了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外,一些家长常常要完成老师分配给孩子的其他作业,比如各种手工作业、小报制作等。

到了周末,家长们同样不得清闲。“我们周末还要送孩子上兴趣班,唉,比上班还累!”黄先生说,“星期六早上8点半就要出门,送女儿去青少年宫学习两个半小时的绘画;中午吃完饭,还要送女儿到一所小学学习两个半小时的拉丁舞。星期天上午安排了女儿去英语培训中心学习英语;下午是学习钢琴。因为孩子年纪小,都必须接送,有的时候还在教室外面等,这样周末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陪读上面。”

态度

赞同:愿意陪读

与孩子一起成长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家长热衷陪读,说是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去辅导班学习,因为不知道老师教得怎么样,也不知道孩子学得好不好,所以,我就跟孩子一起进去听课。”星星的妈妈告诉笔者,“孩子太小,老师讲的内容,我担心孩子一时‘消化’不完。我和孩子一起听课,回家后也好给孩子辅导老师讲的内容。”

小影的爸爸也谈到:“不知道陪读是不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我知道陪读有利于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有利于督促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有利于自己和孩子多沟通,增强感情,还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想到这些好处,我就更愿意挤出时间陪读,陪孩子一起学习。”

幼儿园家长必读《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幼儿园家长必读《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看完之后,发现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是家中有读幼儿园小朋友或即将有小朋友上幼儿园的爸爸妈妈必读的好书之一。

说说作者付小平,复旦大学博士,知名亲子教育专家,新浪育儿名博博主。他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成长,毅然辞去大型上市公司高管职位。而这本书不是空洞的理论知识,而是他三年陪伴女儿读幼儿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说这本书是他的亲身经历。

再看看目录吧,从每一个章节的题目就可看出这些都是很多家长,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很有广泛性。

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第一堂社会课

这一章节中我印象深刻的是197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其中一位回答记者的问题“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的东西呢?”让人意外的回答是“是在幼儿园”,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耐心地分享了他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氢自己的东西分一半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可见,幼儿园的一段时光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啊。

选对老师,比挑选幼儿园更重要

之前我不止一次抱怨给xx选幼儿园的难处。我们这附近的公立幼儿园条件好,环境好,口碑好,但是名额有限,没我们的份,我和xx爸甚至想通过给钱也想让xx上这所好园,可惜还是没有办法。看完这章,我有了小小安慰。好的老师比幼儿园更重要,我们周围的私立园,一定可以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好老师。

有管教才是真爱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多也不过两个,并且大部分都是隔代照顾,这样对孩子更加溺爱了。孩子想干什么想什么,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这样养成了孩子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脾气很坏等性格。所以,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们应该改变爱的观念,不是顺着孩子让孩子不哭就是爱他们,要管教并且有智慧的管教是真爱。

放手,孩子才能独立

我们总以为孩子还小,总想为他们把一切都做好。舒不知孩子能力是一步一步锻炼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有依赖,有靠山,才会偷懒,才会一切都靠别人。久而久之,对他们的能力进步是没有好处的。只有放手,让他们做能力范围以内的自己的事情,才会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

学会和老师有效沟通,父母才能走出焦虑

用心记录也是一种爱

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长不可能十分清楚,而清楚的只有老师和孩子自己。而家长要学会和老师有效沟通,才有可能避免一些误会,也让自己更清楚的知道孩子的情况。这一章老师与家长对孩子定期小总结的方式,个人觉得所有的幼儿园都可以效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做父母的是怎样做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好品质,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使用暴力?严格惩罚?怎样让孩子愿意向我们坦露心声?看看这里吧。

总之,这本《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是我最近所看的育儿书籍中最好最接近我们生活的一本好书,很值得爸爸妈妈们用心细读。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

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