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时光飞逝,六六已经从嗷嗷待哺的婴儿长大成活泼可爱的小班小朋友。我们作为家长也因为有了孩子的陪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辛苦并幸福着。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育儿心得,现在我把我的一些心得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很庆幸在这3年里,选择阅读绘本作为和孩子的语言和心理的交流工具。直到现在,每晚阅读绘本,已经演变成一种习惯。绘本本身有巨大的魔力,不仅仅帮助了六六的成长,也解决了一些我的教育难题。第一次知道绘本还是在公司的母婴群里,我当时还只是孕妈,有一位家长在讨论小朋友不愿刷牙的问题,友好的同事推荐了几本有趣的绘本,我当即就想我应该买下这几本书,等六六长牙就读给她听,这样也许会少一些不愿意刷牙的烦恼.自此之后,我们的生活就有了绘本的陪伴。六六从啃书,撕书,到专注的听完一本,再到主动要求读,最后还有了自己喜爱的书。绘本中讲述了一些好习惯,排队等候,刷牙,洗手,洗澡……;绘本中告诉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高兴,伤心,想念…..;绘本中描述了友情,爱情,甚至死亡……;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也常常使用绘本中的角色来启发六六,也常常让自己换位思考到绘本中的角色,对孩子更加的宽容和理解。
另外我还认为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庭教育要求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作为父母,我们日常所做的努力是,以身作则,多陪伴,多鼓励,多学习,另外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学校教育,我们也尽自己的努力给六六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我们很庆幸能在XX幼儿园的混龄班接受学前教育,这也是我们一直期望的。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有坏毛病时,往往根源在于家长——没有及时培养孩子好习惯,结果孩子常跟大人唱反调。其实孩子的教育往往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试试把握这“黄金60秒”,也许你能控制自己的坏脾气。
当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
1-6秒:控制情绪
先把所有责骂的话语都吞进肚子,试着深呼吸,平稳自己的坏情绪。
6-10秒:判断事态
判断孩子做的事情是否安全,一定要保证孩子安全第一。如果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容易造成人身伤害,那家长一定要快速反应,马上制止。如果是非安全类的生活琐事,家长不妨冷静一下,观察下孩子的行为。
10-20秒:准备互动
当你调整情绪后,不妨像往常一样走到孩子身边,轻描淡写地问一句:“你在做什么?”尽可能用语气和眼神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停止刚才做的举动。不管你再怎么想发作,都一定要告诉自己:这是件小事,我不能太生气。
20-30秒:了解问题
可以在孩子沉默或者回答的时候,想清楚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一个孩子平时不爱收拾,可能是因为他太依赖父母,认为父母肯定会包办一切;如果一个孩子大半夜就想要吃零食而哭闹,那你就要反思是否平时会因为孩子哭闹而迁就对方,导致孩子变本加厉。只有了解问题,找到源头,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0-50秒:声明态度
告诉孩子做错了什么,同时补充怎么做才是对的,然后趁机阻止他的错误行为。比如当孩子看动画片看得着迷,家长可以说:“不能再看动画片了,先把作业写了,免得待会还熬夜,写不完就不好了。”然后趁机把电视关掉,再鼓励孩子:“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愿意去写作业。”
比如孩子起床很磨蹭,家长可以说:“我们弄完就出发了。不然迟到了,让老师批评就不好了。”然后趁机给孩子设置个“人工倒计时”(如两分钟倒计时要穿好衣服,两分钟倒计时要收拾好书包),慢慢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把握好时间,并且鼓励他完成得很好,让孩子更有自信。
50-60秒:强调规则
当孩子有些犹豫,甚至试图反抗时,一定要强调你的规则。比如孩子贪图看电视不去写作业,当孩子处于三年级以下时,比如当家长关掉电视后,孩子却挣扎着重新打开电视,或者哭闹时,一定要告诉他:“我现在再说一次,先把作业完成了,不可以看电视了。”
如果孩子已经读三年级或以上,你还可以跟他谈条件:“如果你继续看电视,那我只能惩罚你了,你上次说要去游乐场,我就不带你去了。你想想,要不要为了看电视接受这个惩罚,而且作业写不完还会被老师批评,这个是你自己的事情了,爸爸妈妈已经提醒过你了。”当孩子出现片刻犹豫时,立马抓住机会再鼓励他:“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不会为了看动画片忘记写作业的。”
孩子也有喜怒哀乐,家长没必要因此火冒三丈。成年人都会在最亲近和最信任的人面前表现出最“坏”的一面,何况是孩子。只有真正愿意去懂孩子,才能改正他们的坏毛病。
余光中写给孩子的一封信,值得家长一读!
余光中,当代台湾著名诗人与散文家,1928年出生江苏南京,内战结束后赴台,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一生创作诗集散文共40余部,其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歌《乡愁》为海内外广为流传。
下文首刊于2013年12月,时值余老85岁。
《写给未来的你》
1.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
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理想会使人出众。
孩子,不要为自己的外形担忧。理想纯洁你的气质,而最美貌的女人也会因为庸俗而令人生厌。
通向理想的途径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你亦会为此受尽磨难。
但是,孩子,你尽管去争取,理想主义者的结局悲壮而绝不可怜。
在貌似坎坷的人生里,你会结识许多智者和君子,你会见到许多旁人无法遇到的风景和奇迹。
选择平庸虽然稳妥,但绝无色彩。不要为蝇头小利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为某种潮流而改换自己的信念。物质世界的外表太过复杂,你要懂得如何去拒绝虚荣的诱惑。
理想不是实惠的东西,它往往不能带给你尘世的享受。因此你必须习惯无人欣赏,学会精神享受,学会与他人不同。
2.我希望你是个踏实的人。
人生太过短促,而虚的东西又太多,你很容易眼花缭乱,最终一事无成。如果你是个美貌的女孩,年轻的时候会有许多男性宠你,你得到的东西太过容易,这会使你流于浅薄和虚浮;如果你是个极聪明的男孩,又会以为自己能够成就许多大事而流于轻佻。
记住,每个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活在世上能做好一件事足矣。
写好一本书,做好一个主妇。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到的事。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难,但绝不要放弃。
3.你要懂得和珍惜感情。
不管男人女人,不管墙内墙外,相交一场实在不易。
交友的过程会有误会和摩擦,但想一想,诺大世界,有缘结伴而行的能有几人?
你要明白朋友终会离去,生活中能有人伴在身边,听你倾谈,倾谈给你听,就应该感激。
要爱自己和爱他人,要懂自己和懂他人。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般明媚。
你要会流泪,会孤身一人坐在黑暗中听伤感的音乐。
你要懂得欣赏悲剧,悲剧能丰富你的心灵。
4.希望你不要媚俗。
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要学会欣赏真,要在重重面具下看到真。
世上圆滑标准的人很多,但出类拔萃的人极少。而往往出类拔萃又隐藏在卑琐狂荡之下。在形式上我们无法与既定的世俗争斗,而在内心我们都是自己的国王。
如果你的脸上出现谄媚的笑容,我将会羞愧地掩面而去。
世俗的许多东西虽耀眼却无价值,不要把自己置于大众的天平上,不然你会因此无所适从,人云亦云。
5.学会如何做人。
在具体的做人上,我希望你不要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要娇气十足。
你每天至少要拿出两小时来读书,要回信写信给你的朋友。
不要老是想着别人应该为你做些什么,而要想着怎么去帮助他人。借他人的东西要还,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要记住,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再差也是自己的。
6.正视自己的缺点。
孩子,还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但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
你会一年年地长大,会渐渐遇到比你强、比你优秀的人,会发现自己身上有许多你所厌恶的缺点。
这会使你沮丧和自卑。
但你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要一点点地加以改正。战胜自己比征服他人还要艰巨和有意义。
不管世界潮流如何变化,但人的优秀品质却是永恒的:正直、勇敢、独立。
我希望你是一个优秀的人。
当孩子又在恶作剧时,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有时候,情况还会更复杂一些。孩子做错了什么,在平常也许并不足以引起父母发脾气。但此时此刻,也许你刚刚和别人吵完架,也许工作上的千头万绪正让你无从理起,也许你刚刚被自己的父母数落了一通,无处发泄……于是,孩子那点儿小毛病成了导火索。显然,有些火发到孩子身上是不公平的,而且,很多时候,发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如果我们总能够清楚地这样分析问题,我们当然能够遵循众多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建议:冷静!不对孩子发脾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情绪,有时并不受我们的主观意志的控制。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换个角度想想看
1.你发火对孩子到底有没有用?
有用。它阻止了孩子正在进行中的不良行为,紧急时刻,你的一声吼也许能够让孩子避开危险。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还学到了什么吗?
是的,他学到了这样几点:
(1)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别人存在,别人也是有脾气的,他要学着尊重别人。
(2)情急中,每个人都会发火。
(3)这种情绪表达有可能给彼此的关系带来紧张的气氛,事后,父母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行为来消除紧张,修复关系。
3.发火对你自己到底有没有用?
也有用。让你积攒的情绪得到迅速的宣泄,之后,你的头脑很快会理智起来。有不少父母,刚吼到一半,就已经知道自己很过分了。
已经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胡女士三岁的儿子硬要吃冰棍。胡女士不同意。儿子却说,奶奶就会给他吃,哭着喊着要去找奶奶。 胡女士一边怨奶奶把孩子惯坏了,一边对孩子吼叫:“不许吃!”显然这解决不了胡女士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不满地大哭起来。
愤怒有时候是双方的。在愤怒中,人接受信息的通道会变得狭窄,对信息的理解也会变得偏执。面对孩子,克服彼此的愤怒,要比和成人争执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你不仅要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且要调节孩子的情绪。当然,也正是由于你有这种责任,并掌握着主动权,也使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调解。
六招让家长控制情绪
1.不必刻意压抑自己,让孩子了解一个真实的你。否则你积攒的负面情绪太多,爆发时更会让孩子不知所措。
2.无论如何,你都要给自己设一个限度:不要打孩子。
3.发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有没有其他因素让你心情不好;等等。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4.可能的话,最好提出预警。
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
5.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同时可以寻找其他温和的策略。
6.寻求支持。找一个有类似经验的好朋友聊一聊,帮助自己把情绪平复下来。
快乐魔法盒
小妞脾气很大!
有一天晚上,她尿完尿,我把纸巾折好递给她,她要我帮她擦屁屁,我说:“我们约定好小便自己擦,大便妈妈擦呀。”
结果竟然触发了小妞的情绪开关:“就要妈妈给我擦。”即使我给她擦完之后,她也是一遍遍哭着跟我说:“你为什么不帮我擦屁屁,就是大便的!”我真是哭笑不得!
看着情绪失控的小妞,我也有点Hold不住自己,有点不耐烦,觉察到自己情绪不稳,我深深呼吸,先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耐着性子使用3招常规灭火器:抱抱,共情,转移注意力。
待小妞平静以后,我把「正面管教」里面的手掌大脑,用动物化的方式跟小妞又讲解了一遍。然后再一次约定,当我们情绪失控,愤怒的时候,用大拇指弯进掌心的手势,互相提醒。
我妈妈总是很心疼我,看小妞冷静下来了,忍不住对小妞一顿说,我对着我妈背着晓晓做了一个闭嘴的手势,小妞余光瞟见了我在做手势,立马现学现用,对我妈做了一个掌中大脑掀开的手势,意思是:你现在生气了,你需要冷静!
第二天早上,就有了实践的机会,吃早餐的时候,小妞又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在她还没失控的时候,我亮出了手势,并问到:“现在该怎么做才能关起小怪兽?”
小妞说:“要抽小纸条!”于是我把她的“快乐魔法盒”拿给她,她抽到一张“妈妈抱抱”的纸条,我抱了抱小妞,问到:“现在,小怪兽关起来了吗?”妞愉快地说:“关起来啦!”这时候,我不忘即时鼓励小妞:“宝贝,我们约定的手势提醒,你真的做到啦!”
这个「快乐魔法盒」是小妞和我一起做的,我们把小妞很喜欢做的事情,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在小纸条上,折起来,放在一个盒子里。我们事先约定好,如果伤心难过生气了,可以来抽一张小纸条,让自己感觉好起来。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2
烦恼和愿望
又一天晚上。
小妞在床上翻跟斗,我扶了一下,跟我哭了半小时,一个劲儿问我:“你为什么要扶我呢!”后来,洗澡的时候,没经过她同意给她洗了头,又跟我哭半小时,一个劲儿问我:“你为什么要给我洗头发呢!”
搞得我心情很差,不想陪她看书,她又跟我哭半小时:“要看书要听凯叔。”自己当时特别拧巴特别轴,就是不想理她。
因为晚上睡前没有看书听故事,小妞半夜三点醒来哭着要看书要听凯叔讲故事。天哪,这个熊孩子!求妈妈当时的心里阴影面积!
早上起床后,我针对此事跟小妞进行了一番讨论。我做了一个蜘蛛的手势跟小妞说:“妈妈有一个烦恼,就是,晓晓半夜醒来非要看书听故事。”然后,我又做了一个挥动魔法棒的手势说:“妈妈希望,晓晓夜里醒来,能够抱着妈妈继续睡觉就好了。”
小妞学着我的手势说:“我有一个烦恼,就是妈妈不让我看书,我希望呀,妈妈让我看书不睡觉就好了。”
我继续说:“可是,夜里,星星在睡觉,月亮在睡觉,你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在睡觉,书里的小动物们也睡了,他们希望好好睡觉呢。”
妞说:“我只是夜里想看书想听故事啊。”
我说:“哦,你只是想啊,并不是真的要啊,那下次妈妈提醒你好不好?”
妞说:“你要轻轻地提醒我,不能生气地说,要不然我会头疼的!”
我演练了一遍,轻轻地跟小妞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喜欢看书听故事,现在是夜里,天一亮一醒来我们就看书听故事好不好?这样提醒你可以吗?”
妞满意地说:“这样就可以的。”
半夜厮杀惨败的事儿我是不会告诉你们的,配图是【学校讲师班】的带领活动“烦恼与愿望”的活动流程,我和小妞做的是极简版。
3
说出感受
昨天晚上,小妞看着天上的飞机说:“妈妈你看,这是我们一起坐过的飞机。”我抬头看了一眼,正要回应她,她紧接着又重复了一遍:“妈妈你看,这是我们一起坐过的飞机。”
我低头看着她,刚要说话,我真的真的真的只是晚了几秒钟,她就爆发了:“你为什么不理我!”
我妈妈在阳台叫我们回去吃晚饭,喊了好几遍晓晓,她都没应声,我替她回应了一声:“诶!”小妞又爆发了:“你为什么要答应,不是叫你的!”
Emma,好心累!
中间过程不表,最后的最后,牵着小妞的小手绕着小区遛弯,一边跟她聊天,此时,她已经平静了下来。
我:“妈妈没有及时回应你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妞:“是生气的感觉!”
我:“除了生气,还有什么感觉?”
妞:“还有难过的感觉。”
我:“下次你生气难过的时候,直接告诉我你的感受,好吗?就像这样。”
我给小妞做了一番演示:“妈妈,我跟你说了两遍,你都没理我,我很生气!”然后邀请小妞来练习一下,小妞插着腰,假装气鼓鼓地说:“我说了两遍了,你没理我,我很生气,我不跟你玩了!”
此刻,我不禁感叹,如果没有大哭和发脾气,只有大手牵小手,一起散步走,多美好的画面呀。
4
转移注意力
晚上,小妞不想睡觉,各种作和哭,要喝水,爸爸给倒了水,不喝,要妈妈倒,还把水洒到了床上。奶爸也跟着添乱,把杯子里剩余的水泼在了床上,然后撤了。
我跟小妞说:“我们先说好,妈妈给你倒,喝完就睡觉。”然后给她倒了水,妞一看继续作:“太少了,要好多好多。”
我耐心地说:“你喝完我再给你倒啊。”妞不干发脾气:“就要好多好多,就要!”
我看这苗头不对,小妞此时已然听不进任何解释和劝告。我一扭头,看到床上的水印,说:“咦,你看,你画的这个水印好像一个小怪兽啊,这是胳膊,这是身体。”
小妞一下子提起来兴趣,注意力就跟我走了,我们就着她的水印和爸爸的水印做了一番讨论,她的画的是什么,爸爸画的是什么。讨论结束,小妞的情绪小怪兽早就没了踪影,她看着手里的水杯,平静地说:“还是喝了吧。”然后咕咚咕咚把水喝光了。
灭火器之一:转移注意力很好使。
5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
最近小妞经常爆,我真的挺烦恼的,今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听了正面管教高级导师Kelly的【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宣讲课,我又释然了。
3岁的孩子发脾气真的太正常不过了,她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发脾气才是我们要担心的,这是成长过程的必修课,是必要的冲突,是培养孩子情绪管理的好机会,这也是自己情绪管理的好时机。
路漫漫,养精蓄锐,用愉悦的心情迎接小妞的各种挑战。
多数母亲是以幼儿的需要为取向去照顾的,作为一种互动,幼儿依恋母亲并关注其情绪状态,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她随时在观察妈妈的各种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假设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与往日不同,说话的声音尖锐而高昂,她就觉察出差异了。于是,她的担忧就以哭泣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宝宝视爸妈为安全基地,为了孩子务必达成"停火协议":
1:爸妈间的争执应当尽量避开孩子
假如孩子经常目睹爸妈之间的互相谩骂、取笑对方、互揭伤疤,甚至动手打架,那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女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沮丧;而男孩子则可能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争执。
二:尽量控制语音语调
爸妈有时因为对1些事情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说话声音大,孩子的感觉却是爸爸妈妈在大吵,她们不再彼此相爱了。特别是那些十分敏感的孩子,爸妈间的轻微冲突也会让她们十分紧张,对她们造成压力。因此,当着宝宝的面,要控制语音语调。
三:爸妈争执后应留心观察孩子的态度和反应
爸妈在争执后假如发现孩子变得内向,并出现1些诸如头疼、胃疼等症状,或是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会和小伙伴吵架。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爸妈的争吵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她们焦虑、紧张。这种情况需要给宝宝更多的安抚,假设爸爸妈妈1起带着宝宝外出游玩,或者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
四:让宝宝看到和解的一面
爸妈有责任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道理:住在1起的人们难免也会意见不和,会有摩擦和矛盾,这时应学会彼此体谅。不管爸妈在孩子面前争论得有多么激烈,事后应当向孩子承认您们刚才的行为不太理智,大吼大叫是不对的,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保持冷静。应当让您的孩子目睹您们在争吵之后的彼此体谅和和解,这会使她们懂得道歉、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带给她们来自于爸妈和家庭的一种安全感。
假如是比较小的宝宝,爸妈担心她们不能完全理解说教的内涵,可以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得亲密一点,以此来证明爸爸妈妈还是相爱的,也是爱她的,这样会给宝宝更直观的安全感觉,使她们对这个世界,对爸爸妈妈拥有更多的亲近与信赖!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话乍一听感觉过于偏颇好像过分强调了外因,不太符合咱们内因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但是反过来想想某种程度上还真的是这样。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什么样,复印件就什么样。看着孩子就知道父母会是什么样,看着父母就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样。这样的结论落在自己身上都说不是,拿这样的结论去看别人,你都说很准。你说什么,你的孩子将受影响,你做什么你的孩子更受影响;你不做什么你的孩子也受影响。因为家长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对社会的认识面窄,这些在未来必定成为制约他发展的盲点。”《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的第一章就让我折服了,陆老师切准了很多父母焦虑的点。我们难道不是经常为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将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焦虑不安吗?接着看吧,在这本书里陆老师用真实的案例教给了我们怎样才能做合格的父母。
在本书的第四章我看到了我最关心的问题:如何培养女孩子。
“当你生了一个女孩子,你要培养她美丽、温柔、善解人意的脾气和习惯,而尊严永远要高于一切。女孩子长大成人时,必须说话美、步态美、包容和善,眼光和谐而大气,大有母仪天下之风范,就连起名字也要字美音美。每个爸爸想想当初想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希望女朋友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是你培养女孩子的方向。”“妈妈们更要教会女儿贵气,贵气是阻挡一切肮脏之事的屏障。贵气哪里来?培养她不贪小便宜,凡是讲究和认真就叫贵气的女孩子了。而且,贵气总是与安全、幸运、和谐、富足和成功为伴”
这本书还给我们写出了家长应有的智慧。比如“吃点亏又如何?”这点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是啊,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孩子不要凡事斤斤计较,吃点亏又能怎样,生活中免不了要面临种种不公,伟大的人心胸都是被委屈撑大的,只有教会孩子心胸开阔的去面对吃亏她才能真正做到我们希望的快乐。在“跟孩子交流先学会问问题”里我学会了很多交流的技巧,相信不久的将来**就需要语言和问题的交流啦。
在父母这个专业里我们或许无法做到最好但我们一定要努力做的更好。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其实,不好的父母也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只是我们决定的是孩子未来不同的人生轨迹。为了我们的孩子,让我们更好,更好!
百万家长追着看的“家教圣经”《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用真实的案例解决我们面临的很多实际问题,陆惠萍老师用中外结合的教育理念引领者许多迷茫的父母。从这本书中我们真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孩子的降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快乐,他的一些行为和话语不经意的引起了大人们的注意。可往往一些年轻的家长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只享受孩子给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快乐,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爱发脾气,家长的沟通策略
对待发脾气的孩子,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二是紧紧拖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或自毁。
第一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浇油,适得其反。特别是家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是孩子发脾气的“榜样”。须知,柔能克刚,而刚却克不了柔。
第二个原则的着眼点,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不动地呆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
待孩子发过脾气之后,应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径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教育务必坚持,坚持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
孩子病后常会“长脾气”。家长今后应该注意,即使孩子生病时也不要无原则地迁就。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坚持原则很有必要,但不能让孩子一直哭闹,要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闹的最高峰过去后,带他看看外面的车、小动物等,让他慢慢恢复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做正确的分析,该满足的正当需求应给予充分满足,对不适合的需求则要讲清道理。在孩子情绪波动听不进话的时候,要给些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清道理。
千万不要在对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先发火,更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希望初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少用家长的权威。
三代同堂,大人之间要达到共识
一对夫妻俩带孩子回老家和老人一起过节,短短几天内,孩子蛮不讲理的小故事发生了数次。孩子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起床后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的好习惯不见了。
睁开眼睛就喊:“爷爷.我要穿衣服。爷爷……”那边,爷爷迫不及待地拿着衣服准备着。可孩子一看,嘴一撅,“不穿,不穿,这件昨天刚穿过了。”爷爷笑着说“行,行,我再给你拿一件。”拿来衣服,孩子胳膊、腿一伸还要大人哄着才肯穿。
父母看着儿子一副骄惯、蛮横的样子,真想一巴掌打下去,可一想,这一巴掌下去,儿子非但不改坏习惯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哭闹,效果没有达到,还惹的老人不高兴。这是作为儿女所不应该的所以就想,算了,等回家再好好管教。
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不对时,应当加以管教,但也要有个“度”,特别是有老人在场的时候。处理时既要顾虑到孩子的心理,也要顾虑到老人的心情,老人疼孩子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一巴掌打下去,孩子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创伤,老人更会为了维护孩子而破坏了一家人的和睦。
同时,家长在处理时的某些行为也会给孩子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因为孩子通常会以家长的行为为榜样。如果孩子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可以告诉孩子:“老师曾说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XX(举一个最要好的小朋友的名字)在家肯定也是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的,妈妈相信你也能做到,而且做的会更好。”短短的几句话,孩子会很高兴地去做事情,长辈看到你的真诚,也会配合你的。
孩子的降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快乐,他的一些行为和话语不经意的引起了大人们的注意。可往往一些年轻的家长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只享受孩子给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快乐,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固定在一个家庭环境中得到一致的教育,孩子就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但是当两代有不一致的教育模式时,受害最深的还是无知的孩子。
因为年纪小,无法分辨对错,如果从小在一边受溺爱,另一边严格管教的环境下生活,慢慢地,孩子很可能会成为专挑软柿子吃的“小霸王”。如果你也是一位积极向上的家长,不妨与长辈坐下来谈谈,让长辈看到儿子媳妇的诚恳态度,相信老人会配合你们教育好孩子的。
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一些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家长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达成共识,互相理解。孩子生活在一个比较融洽、和谐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你能抽出时间,不妨和孩子进行一下“角色扮演”的游戏,你来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家长,你可以将孩子平日蛮不讲理的行为举止再重演一边,看孩子是怎样处理的,同时在处理中,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下次就不会发生类似事情。
总之,孩子蛮不讲理是不可宽容的。如果一味地宽容,很容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三代同堂,只有大人之间达到共识,给孩子一个教育理念一致的环境,孩子才有章可循,才能健康成长。
首先问问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是管多一些?还是教多一些?其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核心是“教”,管是管不了一辈子的。
遇到孩子犯错,有时家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再加上孩子自己也容易暴躁,本来很小的一件事,在情绪的催化下,事情就可能变得比之前严重了。
原来人在冲动的时候一般都是自己的边缘脑在主导外在行为,边缘脑又叫做动物脑。而原本的高级脑早就被气愤吞噬。易怒的父母咆哮的孩子,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如何不把情绪带到交流中?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
我们常存在的误区
在平时教育孩子时,我们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只关注行为,不关注情绪。
家长教育孩子,有时会带着情绪,其实是一种应急反应,就像地震要跑,这是一种无助的发泄。但当你带着情绪去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就不是你原本想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了,这个时候就由不好的情绪在制造矛盾点。
因为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自己也可能带着情绪,家长在管孩子之前,要先卸掉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从动物脑切换到高级脑进行思考。
孩子有情绪讲道理有用吗?
有一个男孩脾气很坏,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当他想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40根钉子。慢慢地,男孩可以控制他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所以每天钉下的钉子也跟着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一些。终于,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于是,父亲牵着他的手来到后院,告诉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看看那此围墙上的坑坑洞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从前的样子了,当你生气时所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留下很难弥补的疤痕,有些是难以磨灭的呀!”
故事虽小,却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人在有情绪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别人身上。即使钉子能拔掉,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能化解,但留下的疤痕却是无法弥补的。这个场景,像极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易怒的父母、咆哮的孩子,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人在有情绪的时候,其实是在用动物脑进行思考,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有情绪的父母和有情绪的孩子,他们之间的沟通,本质上跟两只动物在互相咆哮没多大区别,这里自动脑补一下动物世界里的场景。所以,父母想要和孩子进行一次良好的沟通之前,一定要先卸掉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也就是从动物脑切换到高级大脑进行思考。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如何才能把自己和孩子从情绪中抽离出来。
用钝感力卸掉自己的情绪
什么是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以直接翻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钝感(dùngǎn),是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by渡边淳一
今天我们就运用钝感力的五项铁律之一:“迅速忘却不快之事”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想要在即将愤怒的时候让高级脑主宰我们的外在行为,就要想办法卸掉父母自身的情绪,这里推荐一个三连问的办法。在与孩子沟通之前,冷静的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1、我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2、我怎么做才能达到我的目的?
3、我这么做能不能达到我的目的?
这个方法,本质上是希望父母通过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从动物脑切换到高级大脑,让自己的高级大脑运转起来,从而摆脱自己情绪的困扰。
也就是说,家长通过自问三个问题来拖延时间,让自己的情绪不要反应的过快,给自己冷静的时间,学会使用自己潜在的钝感力。
如何卸掉孩子的情绪
接下来我们说说,怎么卸掉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感受”,不管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年人,与之“共情”是很重要的。
比如自己的好朋友不顺心,她来找你倾诉,当她倾诉的时候能让她感受到你很理解她,随着你与她感同身受,对方的情绪也会有很好的调整。
这里推荐给父母一个工具:情感连接循环。情感连接循环有四部,分别是:安慰、认同、倾听、反射。
安慰:身体接触、放低视线
我们都有被安慰和安慰别人的经历,很多家长不太知道怎么安慰孩子,生活中家长安慰孩子的时候总是自己在不停的说啊说啊说啊,也不知道孩子当时能不能听进去。
其实我们在安慰别人的时候过多的语言是没必要的,重要的是身体的接触。这个时候的孩子是需要帮助的,你给孩子一个拥抱、将自己的语调变温柔,再给孩子一个温柔的眼神,这些做法都能融化他的心。安慰孩子的时候,要让自己蹲下来,放低自己的视线,平视、或者仰视孩子,让他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被尊重的。
认同:认同孩子感受
孩子的感受是需要你来认同的,怎么做呢?你可以把他的感受尝试着说出来,让他知道你是懂他的,认同他的,通过你的行为向孩子传达“我会在你身边一直支持你。”给孩子安全感,让他可以敞开心扉与你交流。
一定有家长会说,我怎么知道他什么感受呢?这里有一句屡试不爽的话,简直万能到爆:“我感受到你很委屈,你这样我很心疼啊。”
倾听:少说多听、沉默
当你跟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后,很多家长就会觉得我是不是还要多说几句,其实不用了,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倾听孩子,而不是自己一直说啊说啊说啊……家长通过认同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敞开心扉,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时候自己开始有一些倾诉的需求,他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跟你说,这说明他已经当你是自己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的忧伤。
反射:重复孩子的话
倾听完孩子的委屈后,我们不要马上跟孩子讲道理,要将自己听到的内容反射给孩子,也就是将我们听到孩子讲述的事情,再重复一遍说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你是在认真听他的诉说,增强你在他内心的信任感。
当孩子情绪平复后,当你已经得到孩子的认同后,你再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慢慢讲给孩子听,将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这可以让他受益终身。其实这个方法不只适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当伴侣或者朋友遇到问题,情绪变得不好时,也要可以通过安慰、认同、倾听、反射的方式来帮助对方、安抚对方。
喜欢《为了控制自己的脾气,读一读“父母规”》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读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