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老师不会告诉你,但家长必须知道!

12-23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这些话,老师不会告诉你,但家长必须知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心孩子座位那点事了,坐得再远,难不成还能出了教室不成?座位的排列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视力、高矮、同学间的搭配,等等。让孩子课上多集中注意力,多多吸引老师的关注,比坐在哪有意义多了。

孩子的日记本,如果他不想给你看,那你最好不要偷看。谁都有秘密,请保护孩子的隐私。一旦他发现你偷看了,哪怕你只看了一点点,那他对你的信任,下降的可不止一点点。

教育孩子这件事,别人的意见听听就好,不要随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平时还是要多注意观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犯错了,不认错就不要轻易原谅;孩子没有错,就请无条件的相信孩子,站在他身边支持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先让你自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生活本来就是苦的,国家总统也一样。

不要对着孩子一个劲儿的抱怨,孩子是属“向日葵”的,没有了阳光一般的正能量的呵护,他会枯萎。

一对总是吵架的父母,必定会养出一个灵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吵,以为事后一个道歉,便可以“风雨过后见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灵所受到的创伤,岂是几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父母争吵,若不能争得优雅,吵得体面,还请躲起来去吵吧!

别把孩子懂事当成你的自豪,你不了解孩子压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讨好你的痛苦。懂事的孩子其实活得很可怜,他们拥有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稳重和踏实,却失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和童趣。给孩子一点任性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活出自己吧。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时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多用点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你不用心教,再好的孩子也埋没了。

老师不是万能的,别把教育孩子这件事全推给老师。老师教的永远是课本的知识,而课本以外的,是家长的育。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但你不一样,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别总揪着孩子的名次不放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可孩子的人生有千万种可能。你可以教育孩子尽量争取最好,但不能苛责孩子拿不到第一。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必须知道的33件事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成为学校“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4.人的一生充满了大量的暗恋。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请不要嘲笑他。“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苏格拉底语)

25.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7.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8.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9.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30.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1.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33.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孩子换牙家长必须知道的六大事情


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换牙可能比让他们弹钢琴、滑旱冰、学算术更重要。因为,新长出的恒牙几乎要伴随他们一生,而且关系到饮食、面貌,甚至心理。换牙期的保健与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的牙齿是否整齐、美观。因此,做父母的在此期间应该对孩子加强护理,让孩子拥有一口好牙。

1、乳牙是否滞留或早失

乳牙脱落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应脱落而不落称乳牙滞留,其后果往往是恒牙不能在正常的位置萌出。大多数孩子在五六岁时开始换牙,也有的从4岁开始,个别孩子会迟到 7岁才掉第一颗乳牙。牙齿的脱落通常从下边的两颗门牙开始,继而是上面的两颗门牙。最常见的是下前恒牙在乳牙内侧长出,上前恒牙在乳牙的外侧长出,看起来像是双层牙。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拔除滞留的乳牙,腾出位置,以利恒牙萌出。

若乳牙在应脱落之前就脱落了,称为乳牙早失,这往往会造成两侧邻牙向缺牙空隙倾斜,使缺牙间隙变小,恒牙因间隙不够而错位萌出。此时应在乳牙缺隙处戴缺隙保持器(由医院口腔科订做),防止两侧牙齿倾斜,以保持恒牙应有的萌出位置,直至恒牙萌出。

2、恒牙萌出是否有困难

乳牙过早脱落,孩子习惯用牙床咀嚼、舔吮,牙床会变得肥厚,阻碍恒牙萌出。因此,如果孩子已到换牙的年龄而恒牙未长出,应带孩子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取得医生的帮助。孩子缺钙也是恒牙迟迟萌出的重要原因,父母要及时给孩子补钙。

换牙时前恒牙从乳牙的下方或内侧萌出,萌出的恒牙即为成人牙齿的大小,出现轻度拥挤、扭转是正常的,可随邻牙的萌出和颌骨的生长发育而自行调整排齐,只要不是反牙(即地包天),一般不必矫治,但要定期观察,最长不应超过半年。如在乳牙完全替换后仍排列不齐,应及时就诊,以免因延误治疗,造成矫正困难。

3、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在换牙期,乳牙与恒牙共存,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作为“咬合关键”的“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加之多数儿童刷牙不彻底,常容易发生龋坏。此时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在换牙期,乳牙松动即将脱落时,儿童常习惯用舌舔松动的牙,这是一种不良习惯,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应及时给予纠正。

4、牙齿错位咬合会影响容貌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在替换,颌骨在发育,随之逐渐建立咬合关系,有时会出现暂时性的错位咬合,在牙齿的发育过程中,往往能自行调整而恢复正常。有的错位咬合,如因上唇唇系带位置过低而造成上前牙间隙过大,不能自行调整,会影响颜面发育,应去医院诊治,否则将影响孩子的容貌。

5、预防和治疗乳磨牙龋病

换牙期乳磨牙易患龋病,如龋齿引起根尖病,可影响继发恒牙的生长萌出,因此要注意乳磨牙龋病的及时治疗和预防,绝不能有“乳牙迟早要换,坏了也不必治”的错误观念。医生忠告:应当尽量使乳牙保留到恒牙萌出,如乳牙过早缺失,常导致继发性恒牙萌出间隙不足而引起牙列不齐。

6、换牙时宜多吃耐嚼食品

孩子到六七岁左右,恒牙就开始陆续萌出,替换原有的乳牙。有些孩子恒牙虽已萌出,乳牙却常常不肯“让位”,迫使恒牙不得不从乳牙的内侧长出,形成“双层牙”,造成恒牙排列不整齐。

引起乳牙滞留迟脱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孩子进食过于精细,没有充分发挥牙齿的生理性刺激。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咀嚼食物能促进乳牙牙根的生长发育以及自然吸收、脱落。

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让孩子多吃些耐嚼食物,以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当孩子门牙和后磨牙都已萌出,可给其增加些芹菜、玉米、苹果等食物,使

换牙顺利完成,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家园共育:孩子心理阳光?这6个方法你必须知道!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

一、培养孩子独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二、不过度满足孩子的要求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三、冷静处理孩子情绪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

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四、学会正确的批评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事。”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五、给孩子空间,让他试试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六、打开孩子的心扉

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父母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及时的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会避免做出一些阴暗的事情,不及时控制、避免,他会更可怕的延续下去。

快乐是一种能力,让他(她)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呢,他(她)也能积极地去面对。

家园共育:拒绝分离焦虑 这几件事你必须知道


拒绝分离焦虑

幼儿入园对幼儿自己、父母和幼儿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挑战。随着9月份开学季的临近,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开启了“惆怅”模式,新一轮的分离焦虑将如“洪荒之力”般涌来,家长和教师们该如何巧妙应对、顺利化解?把孩子丢给幼儿园,看着孩子哭着找自己却狠心地转身离开,会让父母感到揪心和不放心。面对哭着闹着找妈妈、拒吃、拒喝、拒玩、拒睡或静坐发呆的孩子,幼儿教师亦难言轻松。

针对孩子入园初期的各种不适应症状应,下面总结了一些小妙招给,希望能给担心疑虑的家长们一些帮助,给老师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借鉴。

一、不停哭型——转移注意力

入园前的亲子活动,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很开心,但是从第一天上幼儿园开始,便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缺乏安全感。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天起,就开始不停地哭闹,这样的情景短则持续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

教师做法:

对于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她)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多抱抱他(她),让他(她)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关心,增强他(她)的安全感。如果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对此类孩子都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她)一些玩具让他(她)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给家长的建议: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她)多喝水补充体力(饮用淡盐水更佳),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小时。

二、又哭又闹型——晓之以理

这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仍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弄到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甚至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往外跑。

教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的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我们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重多给他(她)爱的关怀,还要适当地对他(她)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例如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小红花等。

给家长的建议:

希望家长平时在家里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让他(她)学会一些简单的规则。另外音乐是抚平小朋友心灵的方法,在家里可以放些轻松欢快的歌曲给孩子听,对治疗孩子暴躁情绪有积极作用。

三、几天后才哭型——关注新鲜事物

有些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让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是过了几天,当他(她)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幼儿园生活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

教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老师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介绍在幼儿园里他(她)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她)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她)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转移他(她)的视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情。

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失去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如:手绢、小公仔、水壶)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出去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四、心里默默流泪型——建立情感依赖

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老师却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躲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

教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她)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她)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最可爱最漂亮的毛绒玩具送给他(她)并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她)帮助的朋友。

给家长的建议:

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亲切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起感情。

五、受人影响型——适当独处

我们在幼儿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是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她)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教师做法:

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她)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里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不适应而已。

给家长的建议:

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带哭的情景创编故事来诱导孩子,例如创编故事《小白兔上幼儿园》,通过小白兔在幼儿园快乐游戏的过程来诱导宝宝爱上幼儿园。

学好少儿英语口语,这四点你必须知道!


少儿英语口语是小朋友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好的表达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今天,特整理本文,让你了解说好英语有哪几点至关重要。我们将持续更新少儿英语口语学习相关内容,敬请关注!

4年的大学生活,艰辛的大学四六级考试,甚至于雅思托付的折磨,我们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美国,或英国,却发现自己的口语并不能真正适用于当地的环境,自己引以为傲经常得满分的听力却不能听懂对方说的一半,恐怕是大部分留学青年们遭受的最大的折磨。

而国外大学中,每周的小组讨论,演讲,户外活动,每学期的小组项目,演讲发言,都是国人誉为噩梦的事物。也造成国人俗称的半年闪,意为一般的国人都会每年要旷一半的课。不要怪我们,真的听不懂,也没有老外愿意跟我们一组,小组作业交不了,期末演讲不敢上台等等。社会中的生活,找工作,租房,处理麻烦,纠纷都是要经过语言来解决的,那些想送孩子们出国的妈妈们现在要想想呦!!!

请问,这样可以称为口语优秀吗?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认为口语达到流利,尤其是快即可称之为口语优秀。但想来其实是不全面的,因为可以把一段中式的英语说得很流利、很快,并不能被认为口语很优秀。笔者在英国的生活中发现,英国人的语速是很慢的,家长们有空也可以看看贝克汉姆等等明星政客大咖的采访:语速并不快,也谈不上流利,因为会出现不经意断句和停顿。 一个英语大咖曾说过“理念是先说出来,只要能听懂就可以,因为语言的目的是让彼此明白”,当真如此吗?笔者自然也同意口语启蒙要以张开嘴为主,语言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不重要。但后来慢慢发现,也正是这一点间接或直接的导致了我们风靡了几十年的中式英语。

口语到底要怎样才可以?——地道

让我们直接揭秘答案:新时代的精英口语使用者基于“1个地道2个含义”。

顾名思义,地道是口语优秀的最重要点;

2个含义,1为语音,是否为纯正的美音/英音非常重要,确保我们说的有味道,俗称够味儿。我们经常会说很多留学回来的孩子英语好听就是这个意思。他们不用说很多,也不用长句,一两个短句就抓住了我们的内心。相信大家都不想操着一口夹带北京音,东北音,南方音的Chinglish吧,好歹我们也来个伦敦腔不是;

2为逻辑,亦为语言,是否说的是地道的英语语言而不是中式语言。当年最流行的被夸奖时说 where,where(哪里哪里)已经过时了,现在的中式英语更为严重和有趣。原因就是我们并不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我们还是在用我们的思维逻辑,中国人的思维逻辑来讲英语,那当然不会练就地道的英语。所以就会说出很多搞笑的中式英语,比如接待外国客人,说 I welcome you to my house, 而实际上此句是不需要加 I和you的。

如何练就地道的口语首先,在英语启蒙中,毫无疑问,早开发,纯外教的英语环境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一些培训学校怎么形容中教的好处,但从语音和语言逻辑上讲都是,精明的家长们发现都是行不通的。 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中教的情感陪护,语言开发,能力培养上的确是外教不能比拟的,如果一个学校具备这样的中外教结合素质,那在现今培训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是占据领先优势的。另外确保孩子可以尽早的进行语言学习,保证在幼生小阶段能够具备一定基础。在孩子思维发育成熟之前(大概为初中),可以尽量完善英语的学习。其次,保证笔者的2个地道逻辑:1为语音,通过和外教的学习和日常英语,绘本,电影等资源的英语环境渗透,孩子的语音是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尤其是在年级不大的孩子身上,语言逻辑没有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此,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研究表明,1-3岁的孩子可以同时学习3-5们语言而不会混淆。最好可以有1对1的语言学习,在此笔者不喜欢用强化2个字,感觉很政治,语言是培养来的。1对1的互动模式对语言的深入学习是有绝对影响的;2为逻辑,从外教的语言中获取逻辑,从绘本中,电影中,从一切可以获取西方文化的资源中感受。 大家要明白,语言只是一个载体,而文化是灵魂,我们一说话就可以让人明白中国人近千年来的传统的内向的逻辑思维,所以我们要尝试用地道的语音,输出地道的西方文化。

如何练就地道的口语

首先,在英语启蒙中,毫无疑问,早开发,纯外教的英语环境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无论一些培训学校怎么形容中教的好处,但从语音和语言逻辑上讲都是,精明的家长们发现都是行不通的。 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中教的情感陪护,语言开发,能力培养上的确是外教不能比拟的,如果一个学校具备这样的中外教结合素质,那在现今培训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是占据领先优势的。另外确保孩子可以尽早的进行语言学习,保证在幼生小阶段能够具备一定基础。在孩子思维发育成熟之前(大概为初中),可以尽量完善英语的学习。

其次,保证笔者的2个地道逻辑:

1为语音,通过和外教的学习和日常英语,绘本,电影等资源的英语环境渗透,孩子的语音是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尤其是在年级不大的孩子身上,语言逻辑没有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此,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研究表明,1-3岁的孩子可以同时学习3-5们语言而不会混淆。最好可以有1对1的语言学习,在此笔者不喜欢用强化2个字,感觉很政治,语言是培养来的。1对1的互动模式对语言的深入学习是有绝对影响的;

2为逻辑,从外教的语言中获取逻辑,从绘本中,电影中,从一切可以获取西方文化的资源中感受。 大家要明白,语言只是一个载体,而文化是灵魂,我们一说话就可以让人明白中国人近千年来的传统的内向的逻辑思维,所以我们要尝试用地道的语音,输出地道的西方文化。

缺乏环境?费用高?——技术引领社会

在传统的公立教育中,1对40的大班英语课想达到锻炼口语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而以考试为导向的学习目标也是不能满足孩子们未来发展的。

笔者建议家长们,除了在公立学校的学习外,要加强孩子们在培训学校的学习。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应该尝试现在流行的线上教学。

在高速发达的经济社会中,线上教学可以省去家长和孩子的时间和空间成本,让孩子可以更稳妥,更安全的在家进行在线面授教学。如果可以考虑纯外教的模式,在每天的空余时间内进行对话学习,达到一定的时间浸入,相信孩子们的口语水平会得到长足的发展的。

笔者小结:提问大家,学习英语到底为了什么?锻炼口语后,我们未来沟通的对象是谁,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口语的表达是要让对方明白就可以,还是要保证准确和舒服。

小学生家长必须知道的9个小秘密


1、第一个小秘密:

我们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阶段,轻轻松松地玩了3年。没有学过写字,没有学过算术,没有学过英语。那么,在他进小学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他都会慢人一步。

2、第二个小秘密:

我接触过很多小学老师,他们传递的都是同一个信息“他们不喜欢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家长”,他们并不是讨厌“学习成绩不好孩子的家长”。家长们以为如果自己孩子的分数低,一定会被老师厌烦,这是家长们的一个认识误区。所以,你需要让老师们知道,我的孩子现在分数低的原因,我们正在努力赶上。

3、第三个小秘密:

如果你的孩子在上学前没有考过试,他刚进学校,你已经陪他一起很认真地复习了,却拿回一张很低分数卷子,最大的可能是他不知道什么叫考试。在和他订正知识点前,先和他一起搞明白,考试是什么东西。

9个小秘密2

4、第四个小秘密:

进小学的头一年,无论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让你难堪的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如果一年实在坚持不了,请坚持一个学期。如果一个学期都坚持不了,请至少坚持三个月。

5、第五个小秘密:

老师喜欢会听课,思维活跃,愿意守规则的孩子,哪怕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好。

0到6岁,我们没让孩子写字,没有让他们去学数学,那让孩子学了什么?我们教会了他们倾听,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会他们需要尊重他人,不能破坏环境。这正是小学老师喜欢的。

6、第六个小秘密:

给了孩子新的教育,不是放他们傻玩六年,玩的这六年,要建构的能力很多,如果只是傻着玩,上学自然就能学好,那大山里的孩子学习应该最没问题。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我们的教育方向就是观察孩子,帮助孩子,使孩子的成长朝向易于生存的方向,朝向将来社会所需的人格品质的建构。

9个小秘密1

7、第七个小秘密:

在幼儿阶段中,如果家长和老师很少对孩子评价的话,孩子会处于一种很懵懂的状态。孩子上小学了,哪怕他考试考得不是很好,一般也不会对分数很敏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焦虑,很放松,孩子一般就不会对分数敏感焦虑。这是已经从我们儿子幼儿园毕业的家长,跟我们谈的经验。

8、第八个小秘密:

孩子就像刚出生时,不知道什么是苹果一样,他刚刚上学也不知道什么叫分数。你对孩子拿到的有分数试卷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怎么认识考试分数。一边吃着苹果一边表现出愉悦和一边吃苹果一边表现出痛苦,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会完全不同。好分数你表现的异常欣喜和低分数你表现的沮丧愤怒,同样传递的是分数是个神奇的东西。如果你更在意孩子是否掌握了知识点,那么请对任何分数都保持平常心。

9、第九个小秘密:

我们的孩子接受的是新教育,它不是天才教育,他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你养的这个普通人,他不会因为校规要求不能留长发而跳楼,不会因为得不到爱而去寄情网络,不会因为别人说吸毒很酷而去染上毒瘾,他的心里永远会给家留一个角落,他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亲子交流你必须懂得这些技巧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们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很容易就能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另当别论。

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对孩子和同伴疯玩有意见?也许你只是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信号

一位妈妈问:

我女儿9岁,读小学四年级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过近来放暑假,玩有些疯。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里,不喊她回来她都可以一整天不着家。暑假作业扔一边动也没动。我忍着没说她,可是她爸爸为着已经批评过她好几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们担心这会带给孩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般,孩子在儿童期就会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更希望能够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龄人拒绝。此时,习惯了孩子顺从的父母,会感受到来自孩子同伴的“竞争”。呈现出来,就是父母们更多担心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会被同伴带坏,更容易在孩子交友问题上对孩子进行过多“干预”。

其实,父母们的紧张往往是失度的。父母们之所以紧张,并非因为孩子做了多么出格的行为,而是无法接受孩子即将要远离自己的信号。

一个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断力,去对朋友的好坏进行筛选。而且,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对他们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们更可能与父母聊学习、学业表现,而更可能与同伴聊约会和性有关的话题。父母对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预,只会强化亲子间的敌对,压抑孩子正常发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给孩子有效建议、引导的企图,也更可能化为泡影。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开始更在意他的同伴,那么这是一个信号:做父母的需要开始做好准备,孩子们需要更大的世界去成长,我们要做的是放手,并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守护。

觉得孩子总是不听话、惹自己烦?也许你自己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更年期”问题

晚婚晚育政策一直是被众多父母执行的,随着经济生活的富足,社会生活的丰富,孩子们的青春期和妈妈们的更年期都提前了,这样的话,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妈妈们也多是4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开始进入医学意义上“更年期”,在这个阶段,“更年期”与“青春期”的冲突非常常见。

在豆瓣上,曾经专门有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群落。里面就是许多青年男女对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种吐槽和不满。浓浓的火药味背后,更多地看到两辈人陷于各自的挣扎当中,却很少有真正看见“对方”。

追究到底,青春期和更年期,都是认同的问题。在这两个特殊时期,人的生理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迈入青春期,就是走向一次生理的高峰期;而走入更年期,则是进向一个衰退期。因此,两个各自有重要课题需要处理的人,分别处于各自的焦虑当中,碰到一起,自然更容易发生激烈冲撞。

这个过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毕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出处要求独立,其实心智并未成熟。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纳。因此,缓和亲子冲突的主动权,仍然把握在父母手里。

日益迈向中年的父母,必须要更勇敢,尽管这很难。其实,人的一生,一直在不停在向前、变化。接纳这些变化,即是成长。不接纳,就会出现问题,甚至导致病痛。父母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往往也就不成问题了。

你还该懂得一些必要的亲子交流技巧

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常抱怨的就是没法和孩子交流,说不了两句就再无法对话下去,不是以孩子摔门而去告终,就是在父母的怒吼中结束。比如一位妈妈说:我有个大儿子今年十一岁了,说话都带刺,是不是判逆期到了?

其实,这些父母往往还停留在原地,把已然长大的孩子,仍然当做一个小宝宝看待,并常用不恰当的管教,去干预孩子越来越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冲动。跟青春期孩子交流,下面这些技巧,你有必要了解:

1.家长要把孩子的表现当作他成长过程中正常的表现,在心里真正接纳孩子跟小时候的不同。

2.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3.我们说言多必失,批评、指责、抱怨、唠叨、威胁、惩罚这些会伤害孩子的内容大多时候都会在语言中,所以要少说多听。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更多时候是在寻找一个倾听的对象,因此你仔细认真的听孩子说话,原本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支持,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给一些简单的回应和简单的评说足够。

4.说出你对孩子所做事情或者所说话的感受即可,不要长篇大论地告诉孩子如何去做。现在的孩子对大道理懂得比家长还要多,因此你的话他可能压根就听不进去。他只是想让你表示一下认同而已,而你的认可已经让他满足。

5.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切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努力把自己传递爱的方式调整到孩子的频道上,以他能够接受的方式给他。

6.青春期的孩子还是需要父母的“亲密接触”的,比如拥抱、摸摸头、亲亲额头等等。毕竟孩子的成长是延续的,小时候你一直跟他很亲密,就因为孩子长大了,就不给了,他也会失落。

7.青春期的孩子切忌说教或打骂,想要打开和孩子沟通的途径,不妨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让孩子逐渐对家长打开心扉。不要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多鼓励、多称赞。

缺少父母的关注和陪伴,孩子势必将注意力转向外界,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也会从外界获得。所以,还是要从调整父母开始。陪伴孩子时间的短暂,并不意味着陪伴孩子的质量降低,反而应该更专注更投入地陪伴孩子,利用时间多和孩子沟通,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起,慢慢走进孩子的内心。没有不付出就收获的事情,对于孩子陪伴少、理解少、关注少,怎么可能获得孩子敞开的心扉呢。

研究显示:父母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的性格中关系更为直接,父母性情平和、做事民主,子女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率直,有活动能力;父母过分严厉,子女表现则往往是逃避、反抗或胆怯;父母处事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子女多为神经质、自以为是、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心等。

因此,处于“更年期”的父母尤其要注意自己情绪生活的健康性,学会合理疏导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消极情绪的调控上为子女做个好榜样。

总之,在青春期孩子寻求自主性的过程中,冲突和权利斗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大多数孩子和父母能够解决好这些分歧,在维持彼此间积极情感的同时,重新调整与父母间的关系,使之变得更为平等。而那些特别叛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原地踏步、不肯成长的父母。所以,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觉察和成长都至关重要。

新生儿父母必须知道的5个方面


有了孩子之后,感觉人生突然变得大不相同。不但要面临抚养孩子的各种状况,还要思考孩子长大后的教育问题。总而言之,一旦做了父母,也就增加了许多要学的事情!刚刚升级做父母的朋友,还有那些即将做父母的朋友,您准备好了吗?如果还没有,那可不能错过下面这5门必修课呀。

新生儿父母必须知道的5个方面

必修课1关爱陪伴更重要

照顾孩子是长期的责任与功课,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父母对孩子应该做的,不只是生养他的躯体,更重要的是愿意抽时间陪伴儿女。不能仅仅以金钱物质满足孩子的需求,内心却缺乏教养陪伴的心思。不论是新生儿,还是年幼的宝宝,只要能够拥有父母的关爱陪伴,就是最好的安全感来源,也是孩子身心健全的基础。

必修课2妥善调整规划

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责任与压力自然而来。不论是照顾新生儿,还是未来的教养、经费等相关问题,都令人劳心劳力。在这种情况下,时间不够用是必然的反应。过去常有的应酬与交际,都可能因为教养大事而被迫耽误或取消。因此,生活步调一定要有所调整,重新规划时间,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出先后顺序,才能在教养中从容面对新生活。

必修课3给孩子宽松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对刚出生的新生儿而言,接触到的是一个与妈妈子宫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这对宝宝而言是相当大的挑战。因此,很多新手父母常抱怨孩子日夜颠倒,其实,刚出生的宝宝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日夜概念,反而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时间去适应新环境。不要太着急让孩子养成各种习惯,不要急于培养其各种能力。试着转换一下思维,以平常心陪孩子度过成长的岁月。

必修课4合理利用资讯

凡是第一次做父母的人,肯定有很多问题需要寻求帮助。因为“父母”对于哪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角色,许多事不是夫妻两人就能轻松解决的。这时,惟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

大型医疗院所的卫教资讯现在的大型医疗院所基本都有完整且丰富的网站,上面提供的资料有专人维护与监督,而且是比较完整、正确、客观的解答,绝对不是以讹传讹。

大型社会组织或机构由具有公信力的组织团体或机构发布,也能提供相当可靠的解答。

网络资源网络讨论区属于经验分享,但建议不要过分相信比较片面的信息,那很可能是个人偏方,不一定有普遍的适应性。另外,还要特别提防夸大其辞的广告和隐性的推销陷阱。

同一问题寻求不同解答如果发现宝宝有某些问题,最好多找几个不同专业的人士来解答,或者多找几家医院诊断一下,这样得出的结论比较可靠。

必修课5戒除无谓的攀比心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出现太多的攀比,否则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挫折和焦虑感。姑且不说教养成绩上的攀比,即便只是一些普通的客观对比,也会让父母产生不必要的担忧。就拿身高体重等指标来说,每个孩子的发展程度都不一样,只要依照各自的步调正常生长即可,根本不需要与他人做对比。否则的话,很容易就产生压力,进而对原有的成就感造成打击。所以,外来的声音可以适当地接受和参考,但不要过度重视,更不可耿耿于怀。即便对孩子的成长有疑问,也应该首先向专业医师咨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这些话,老师不会告诉你,但家长必须知道!》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老师给家长道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