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你一个独特的教育方式——玩耍教育

12-26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给你一个独特的教育方式——玩耍教育》,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以下几种场景,各位家长看过之后,是否会对号入座?

“这熊孩子,我总感觉他有多动症,出去玩,一个不留神,人就没影了,真的是一刻也闲不下来。”

“宝贝,你的作业写完了吗?先歇会儿,都玩了两三个小时了。”

“这孩子,怎么这么贪玩呢!天都快黑了,快点别玩了!跟妈妈回家吧。”

……

一到周末或假期,家长就被天性爱玩的熊孩子搞得精疲力竭,感觉每时每刻都在备战状态。哎,心好累!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家长们不知道,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像游戏通关,秘笈在你看来可能是各种各样幼儿早教课、兴趣辅导班、甚至于奥数小课堂……

然而,你错了!敏敏老师游戏通关的秘诀就是——让孩子学会玩!培养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能力,让孩子“玩”中成长,也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哈佛大学一项实验证明,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练就孩子除了智商和情商之外的——玩商。所以家长不应一味压抑孩子玩的欲望,而应该让他们适当地玩、科学地玩,让玩发展成你独特的教育方式!

玩耍: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渐渐长大了,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最近成绩有点下滑,孩子也变得不爱学习了,整天只想着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疯玩。”我的一名同事曾和我抱怨。不难想象,中国大多数家庭衡量孩子进步的标准,就是他是否愿意主动学习,在大多数家长看来,“玩”对孩子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

在敏敏老师看来,孩子在书房待的时间多少并不能决定学习成绩的高低。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件智力和情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事情,学习成绩和孩子的情绪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孩子玩耍的时间不足,情绪和智力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样势必引起学习成绩的下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理解能力弱等学习障碍。我们经常听老师这样评价:“你家孩子挺聪明的,但就是不好好学习。”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在玩的同时,更好的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来自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教授托尼·瓦格纳指出,玩耍才是对学习的真正激励。他认为,孩子学习的真正激励,主要来自内心的激动。这需要理解三个因素:玩耍、激情、信念。玩耍是一种基于探索的学习,它可以导致年轻人产生激情并孜孜以求,并将激情转化为更为深层的信念。即通过玩耍将好奇心、兴趣变成激情,并成为一种信念和目标。因此,有意义的玩耍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玩耍: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玩积木、堆雪人、躲猫猫、拼图……这些游戏都很益智,孩子也喜欢玩。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双手的灵巧性受到锻炼,四肢运动与大脑思维有效链接,从而开发孩子大脑最富创造性的区域。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发现,富有创造力的孩子都具备这些特征:凡事都喜欢追问为什么、喜欢评论事物、喜欢尝试、思考变化多、反应迅速、不受已知信息的限制。在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可以创造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里他可以成为任何人并且无所不能。他可以安全平缓的释放自己的情绪,逐渐学会承受和面对自己的情感和他人的感受。

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通过角色扮演,他可能会装成一个医生去缝合伤口、一个猎人去捕获一头狮子、一个运动员去赢得一场比赛,在游戏世界,一切皆有可能。不仅如此,在玩耍中,孩子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在玩儿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他们可以交换玩具,相互交谈。他们学着去了解另一个人的想法,通过谈判和妥协解决冲突。这在无形中为孩子的社会交往做好了最初的铺垫。

意识到玩的重要性之后,家长可能想看看孩子在玩中学的效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家长们却越来越发现,孩子不会玩了。因为一放假,孩子不是宅在家里就是抱着IPAD或手机。——因为孩子越来越不会玩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很难找到健康的娱乐方式和减压方式,他们害怕独处,他们不爱运动,他们只管沉迷网络……然而,导致这个结局的原因,估计家长们都忽略了:从小没有培养孩子会玩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丢掉了简单的快乐。

从小针对性培养,激发孩子玩的本能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我们需要用不同色彩和材质的玩具刺激他们的感官。孩子从小就善于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去观察、去聆听、去吮吸、去触摸周围的一切微小事物。所以,家长可以准备不同色彩和材质的玩具,让孩子参与互动,刺激他们的不同感官!宝宝的潜力不可小觑~

对于1-2岁的宝宝,基本上只要醒着的时间,宝宝就都在动,这个时候动手的游戏不能停,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自由地玩耍,发掘他们良好的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性,比如积木版“打地鼠”,让孩子活泼的个性因子开始萌芽!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他们开始对数字感兴趣。这时,家长要开发动脑游戏,培养孩子勤思考的习惯。亲子角色扮演的游戏非常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扮演顾客,孩子做收银员,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沟通能力,有助于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对于6岁以上的孩子,他们此阶段参加活动的想法十分强烈,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安静的小游戏,与孩子一起合作完成拼图游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和精细运动技能。通过团队游戏的考验,孩子细心对待游戏的同时,也学会了耐心对待其他小伙伴。

几大方式让孩子迅速提升“玩商”

方式一:呼朋唤友,大家一起玩游戏

3岁的吉米,表示出极大的交友欲望。只要小朋友从家门口路过,他总抑制不住好奇心,吵着闹着要开门加入;每次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吉米总是半路不想回家,欲跟着其他小伙伴一起玩。但是,每次吉米的交友欲望,或因害羞不够勇敢或因被家人制止强拽,扼杀在萌芽状态。妈妈曾请其他的小朋友回家玩,结果几个孩子又哭又闹,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交友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如果换种方式,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教他们一些能够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游戏。借助这些游戏,帮助孩子创造一个接触他人、与人交友的机会,在和小伙伴儿玩耍的过程中,孩子的情商进一步提高,游戏变得更有意义。

方式二:激发兴趣,玩些创造性游戏

《纳尼亚传奇》、《怪物史莱克》的导演、编剧安德鲁·亚当森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很庆幸父母小时候没有制止他玩耍,没有觉得他整天唱唱跳跳涂涂画画是浪费时间。他认为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小时候的兴趣开发及长时间的创造性玩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的确,孩子的学习很重要,语文、数学、英语都非常重要,但是敏敏老师认为,如果孩子想去做一件事情,可能这件事情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但他自己非常感兴趣,作为家长,不应该制止,而需要鼓励。在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不妨让孩子多一些创造性环节,让孩子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

平时在家,敏敏老师也会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发挥了模仿能力和想象空间,创造性地反映出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的设计和创造才能得到提升。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尝试着和他们一起变着花样玩,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尽量不限制孩子,鼓励他们的发明创造……做到这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式三:走进大自然,感受森林教育

不知家长们是否听说过森林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出名,我之前也写过相关的文章。孩子可以每天在森林里爬树、趟水坑、翻滚、收集动植物、探索自然、制作工具,甚至玩火。这种让孩子回归自然的森林教育在丹麦、德国、北美盛行,就连日本、韩国、越南也纷纷仿效。

一部纪录片《School‘sOut》曾经在网上传播,引起许多国家教育者的关注,这部片子拍摄的对象就是一家位于瑞士北部小镇朗瑙的森林幼儿园。6分钟的纪录片,记载了孩子们无论风霜雨雪,一年四季全天都待在户外森林里的活动、唱歌、讲故事、吃东西、随心所欲地玩,还观察森林里发生的变化……

瑞士的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崇尚自然”。只要天气允许,老师就常常带孩子到附近的森林郊游,还邀请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起,以便互相启迪。

所以,我们的爸爸妈妈很有必要带孩子亲近自然,因为在户外活动的孩子们要比一般的孩子更乐于互动交流、身心平衡、较少生病,而且体能也较佳。多带着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感受一下春天的温暖,夏天的热情,秋天的收获,冬天的雪白吧!

方式四:游学体验,玩出炫酷文化感

不管是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还是台湾、香港、新加坡……文化是不分国界的,是充满生气的。当孩子离开书本,真正踏上这片之前听过但没去过的土地,定会得到不一样的感触。

带着孩子去游学,也是一种不错的玩法。游学是在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世界各国的大学中学面向国际学生开设暑期课程。这些游学活动让孩子通过短暂的假期在世界名校学习,对世界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游学中,孩子的成长尤其快。他会学到很多新东西,脑海中所积累的理论知识不断被激活刷新……或许,很多人难以想象这些知识在激活刷新时的快感,但是,只要尝试过一次,就会永远记住这种行走中的快乐。

玩,是学着体验的过程,它能释放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更有创意和活力,让他学会与别人协作,学会如何关心他人。身为家长的你,快和孩子一起玩耍,共同成长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教育出一个勤快娃


如何教育出一个勤快娃

爸妈们经常发现在孩子们参加劳动时,年龄越小就越爱劳动。有些大点的孩子在劳动了一半就开始偷懒,需要爸妈们经常提醒才可以将事情做完。

纠其原因是爸妈们往往将学生看成劳动对象,而不是让孩子了解劳动的价值,只是简单告诉孩子做这个,做那个。而对于孩子劳动的引导和总结却从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劳动热情会慢慢冷漠,渐渐视劳动为负担,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劳动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爸妈们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心态,切实推进他们在未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尊重儿童劳动的意愿

孩子总是很乐意和大人或是身边的老师做各种事情,这是孩子最初的劳动行为表现,并且具有无意识性和游戏性。然而,这是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工作能力的最佳时机。

作为父母,必须学习如何去保护和尊重孩子的劳动本能,不要因为孩子劳动时不符合标准或者闯出些小麻烦就呵斥孩子,因为它将无疑,扼杀了孩子最初的劳动积极性,并逐渐变得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我们应该以关心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每一次劳动,并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使孩子进一步激发出劳动的热情,让他们在这样的积极情感下去探索和学习劳动的正确方法,形成有意识的“劳动”,从而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二、让孩子感受到参与劳动的快乐

孩子是带着游戏的态度参加劳动的,中途注意力的转移也就不那么奇怪了。要保持孩子对劳动一如既往的兴趣,建立孩子最初的劳动责任心就很有必要。父母应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有效的方式是:

1,将孩子的劳动作为一个游戏来做;

2、对孩子的劳动建立一定的目标;

3、体验劳动的意义。

这样做可以使枯燥的工作变得有趣,让劳动不再成为孩子的麻烦,而变成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情。

具体办法是:把孩子们参加的劳动设置为具有情景语境的游戏,如收拾积木说成采蘑菇;或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持续高涨的劳动热情,由于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不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他们的劳动总是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至于孩子的劳动目标,就要从孩子的心理欲望入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督促他们达到外界的要求。父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直接表扬他,也可以给予一些小奖品,选择哪种方式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

三、提升儿童劳动观念

总喜欢跟在忙碌的大人身后,模仿大人进行劳动,但是在这个时间段中,他们的意识中对这是劳动并没有概念,需要成人将劳动观念灌输给孩子,让孩子逐渐形成劳动的意识和行为。

例如,不断给予那些积极参与劳动的孩子表扬和肯定,灌输“劳动”这个词,以加强这种劳动做法的骄傲之感。

一个伟大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一个伟大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这种面有麦香。但那天,那两袋面我决定不带了,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母亲却坚持把面带着,一定要带,她说。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愣了一下,看着她,便想明白了什么,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果然,在底部,软软的面里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如果我没猜错,里面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把钱放在粮食里,是母亲很多年的秘密。十几年前,我刚刚结婚,在郑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那时,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不是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只是一个像样的衣柜。就是那年冬天,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后来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给梅买个衣柜。出嫁时,母亲给我的嫁妆中已有买衣柜的钱。后来她知道我将这笔钱挪做他用,便又补了过来。那天晚上,我拿着10元一张厚厚的一沓钱,哭了。那些年,母亲就是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让人带给我,带给大姐二姐,在我们都出嫁多年后,仍贴补着我们的生活。但那些钱,她是如何从那几亩田里攒出来的,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一次,即使她随我们同行,也还是将钱放到了面袋里,在她看来,那是最安全的。

面被带回来后,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母亲说,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童童是她的外孙,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辆赛车,因为贵,我没有给他买,上次回老家,他许是说给母亲听了,母亲便记下这件事。2000块,是她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吧,我们都不舍得,但她舍得。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我们,对亲戚,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也舍得花。有时不知道她一个瘦小的农村妇人,为什么会这样舍得。母亲住下来,每天清晨,她早早起来做饭,小米粥、小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儿。中午下班我们再也不用急赶着去买菜,所有家务母亲全部包揽。阳台上还新添了两盆绿莹莹的蒜苗,有了母亲的家,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

心韵解读:母亲多年的“秘密”,就是对孩子们从未间断的关爱,他们其实会一直记住,并从母亲的这些行动里感受到她最浓烈而无声的爱。很多时候,我们过多地用“语言”教育孩子,然而“润物细无声”,父母的行为其实早就烙在孩子的心上,并真切地感受与领悟背后的一切。

母亲带来的两袋面,一袋倒入桶里,另外一袋被先生放到了阳台上。过了几天,我却发现阳台地板上的那袋面被移到了高处的平台上晾晒。先生是个粗心的人,应该不会是他放的,我疑惑地问母亲,她说,啊,我放上去的,晒晒,别坏了。我一听就跟她急了,那平台,一米多高,那袋面,六七十斤,身高不足一米五,体重不足90斤的母亲,竟然自己把它搬了上去。我冲她大喊,你怎么弄上去的?那么沉,闪着腰怎么办?砸着你怎么办?出点儿什么事怎么办……一连串地凶她。她却只是笑,围着围裙站在那里,等我发完脾气,小声说,这不没事吗?有事就晚了!我还是后怕,但更多的是心疼。直到母亲向我保证,以后不再干任何重活,我才慢慢消了气。

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先生是在郑州读的大学,本市同学的确很多,关系也都不错,起初还会在各家之间串门,但现在,大家都已习惯了在饭店里聚会。城市生活就是这样繁华而淡漠,不是非常亲近的,一般不会在家里待客了。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

先生分别给同学中几个关系最亲近的老乡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象征性地提了些礼品。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也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足,话也说得多。那话的内容,也不是平日在饭店里说的生意场或单位里、社会上的事。很少提及的家事,被慢慢聊起来,说到家乡,说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

母亲来后的第三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原本就不熟络,这样一来,关系更冷了下来,住了3年多,没有任何往来。连门前的楼道,都是各扫各的那一小块儿地方。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因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我才恍然明白过来,是母亲。母亲并不知道我们有点儿过节儿,其实即使知道了,她还是会那么做,在母亲看来,“远亲不如近邻”是句最有道理的话。所以她先敲了人家的门,给人家送小点心,送自己包的粽子,还送自己种的新鲜小蒜苗……诚恳地帮我们打开了邻居家的门。后来,我和那女人成了朋友,她的孩子也经常来我们家,奶奶长奶奶短地跟在母亲身后,亲好得犹如一家人。

邻居们,不仅仅是对门,前后左右,同一个社区住着的许多人,母亲都照应着。她常在社区的花园和先生同事的父母聊天,帮他们照顾孙子。不仅如此,还有物质上的往来,母亲常常会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小点心虽然并不贵重,却因有着外面买不到的醇香味道,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亲密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孩子生病对人家是天大的难事,咱们碰上了,能帮的就得帮。我们听了母亲的。

在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在单位的推荐选举上,他的票数明显占了优势。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次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再想她说过的话,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于她,这是一个农村妇人最朴实本真的话;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太过深刻的道理。

心韵解读:母亲的智慧带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奇妙的变化,帮助她重新建立与人互动的模式,正面地温暖孩子的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在批评、指责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想想自己是否尽到“老师”的责任,给到孩子正面的引导,鼓励孩子前进。

温煦的日子里,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常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决定带她去动物园。母亲说,没有见过大象呢。动物园离家不远,几站路的样子。母亲说,走着去吧。我不同意,几站路,对一个70岁的老人,还是太远了。可她又坚决不坐车,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我推出车子,小心地将她抱到前面的横梁上,一只胳膊刚好揽住她。抱的时候,心里一疼,她竟然那么轻,蜷在我身前,像个孩子。

途中要经过两个路口,其中一个正好在闹市区。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却有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低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然后坚持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然后他忽然抬起手,向我认认真真地敬了个礼。接着,他转身让前面的人给我腾出一个空间,打着手势,阻止了四面车辆的前行,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穿过那个宽阔的路口,四面的车辆静止行人停步,只有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因为母亲,因为舍得给予她一次小小的爱,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警察,便舍得为我破例,舍得给我这样高的尊敬。这礼遇,是母亲送给我的。

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结果出来以后,有个做医生的朋友诚恳地对我说,如果为老太太好,不要做手术了,听天命尽人事吧。这是一个医生不该对患者家属说的话,却是真心话。和先生商议过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安排,把母亲带回了家。又决定不向母亲隐瞒,于是对她讲了实情。母亲很平静地听我们说完,点头,说,这就对了。然后,母亲提出要回老家。

母亲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陪在她身边。药物只是用来止疼,抵挡不了癌症的肆虐。她的身体飞快地憔悴下去,已经不能站立,天好的时候,我会抱她出来,小心地放在躺椅上,陪着她晒晒太阳。她渐渐吃不下饭去,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那些许黑发依旧倔强地蓬勃着,面容消瘦却光洁,只要醒着,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着她的手,握在掌心里,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轻轻将手抽回,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里面不仅有大人,还有孩子,是农村罕见的大场面。

心韵解读:母亲只是用一颗舍得爱人的心,圆满了与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唯识深层沟通很多案例中,许多孩子常常得不到父母充分的爱,甚至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关爱,这种爱的匮乏的亲子关系,往往源于父母那颗不舍得爱人的心,只要把心敞开,彼此的心才能完整地链接在一起……”

队伍缓缓穿行,出了村,依稀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或者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母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家庭教育:一个父亲的育儿经


一个父亲的育儿经

“懒人”母亲给我的定位,直击本质。没有很多的人生规划和追求。按部就班的走到现在,上学、上班、结婚、生子,平淡也很平常的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溜达着。对孩子没有很多的期许,妻怀孕时,也无所谓男女,反正那时是独生子女政策,有什么都是上苍的赐予,接着就行了。在产房门口,第一眼看到这个小生命,当时也确实有一点触动:生命很神奇,血脉相连可以感应。

妻是个很好的女人,中国女人所有优秀的品质都具备。我很感谢我上辈子修的德。有孩子的人生就这样拉开了大幕。主演是我的妻和我的儿。我作为必不可少的配角和威慑性的存在,在适当的时候露一面刷一下存在感,仅此而已。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推崇的是中庸之道,抓原则性的问题就够了,其余自由发挥吧。我和妻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商定了育儿的底线: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必须无条件配合,有异议,先保留,等孩子不在现场时,讨论后,按正确的实施,如果行为过激或做错了,给孩子道歉、改正。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性问题,不回避。就严管和散养这个问题,和妻讨论过几次,全面而又平衡的教育方式显然我们还不掌握,只能先以微偏向一侧为基调,然后再往回放。严管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乖”孩子,胆子小、不生事,长大了更守规矩,违纪、犯法的可能性会小,但做事的灵性和创造力会被束缚,自信会差一些。反之,散养的问题更多,但如果避开这些问题,孩子将来的成就会更高。作为比较传统的家庭,我们没有能力为散养的孩子可能形成的严重后果的行为买单,所以我们选择定位在偏向严管,然后一点点往回放,毕竟我崇尚的教育方式是中庸之道。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本就不按你的规划和剧本进行。很小的孩子就可以凭本事试出你的底线。和绝大多数男生的家长一样,我分到的角色是白脸,因为自己懒,还有不希望把孩子管傻,所以我直接干预孩子行为的时候并不多,但有一次是一次,作为核武一样威慑性的存在,我很合格,少了很多弄儿之乐。孩子很清楚我的底线在哪,这让我后来很省心,但这些是在我着实狠了几次心之后。周围朋友在羡慕我家孩子省心之后,我给他们讲了过程,就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现在孩子小学毕业,梳理一下,看看大家是否有借鉴,毕竟每家的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

说在教育之前,给孩子一个信心的源头。

如题,给孩子一个自信的理由,这个理由必须经得住推敲,让孩子坚信。我给我儿的理由是:爸爸是南方人,妈妈是北方人,生出来的孩子聪明(符合优生理论)。在孩子不自信时,提供给他力量,这种心理暗示,会给他提高成功率和抗挫折的能力。可能是我们灌得太多,孩子对自己的智力一直有优越感(但我就觉得他智力一般,甚至谈不上聪明,这就是人造的自信。但在孩子面前,我可是一直强调他这个认知。)如果不像我们这样,可以找一个孩子得意的事,大加认同,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凌驾于周边大部分孩子的行为能力,形成自我感觉良好的认同感,形成心理暗示,让孩子自我认同,加强自信。

启蒙教育要快乐,要早。(忌拔苗助长)

启蒙教育行为很多,启智即可,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玩。但一定要找孩子感兴趣,接受度高的事情,最好是喜欢的,并且周边有一大批孩子也正在进行的项目。因为这样容易得到认同,产生成就感,能引起更大地兴趣,加深这种成就感,并容易引导延伸到别的方面。如我们孩子,在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他:觉得你的围棋学得好,有发展前途,去参加***围棋班,我把班里唯一的一个推荐名额给你了。作为家长,肯定知道这里面的道道,其实老师和班里很多的孩子都说了同样地话(后来通过别的家长也证实了。)但不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否定老师,让孩子对老师的话产生质疑。而且我们也认为围棋可以启智。认头花这份钱,克服接送不便,在儿子多次求肯下勉强答应了。(其实在孩子回来的路上,心里已经同意让他上了。)但为让孩子学会珍惜机会,我还是罗列了许多不想让他上的理由,装着最终被他说服了,如果他表现不好,我保留让他停上的可能性,孩子很努力,并且每年都要说服我客服重重困难同意他上围棋课。就这样一直上到孩子5年级下学期。混到业余三段(寒暑假不上,要陪姥姥、姥爷),佐证了孩子智商一般。

对于成就,不否定,不轻易表扬。肯定时,要正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取得各种成就,有些孩子认定的成就,真的让人很无语。比如一次游戏的通关,他很傲娇,莫名其妙吗,不要去否定他。对于小成绩、小成就,如果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可肯定的东西,那就开恩去小表扬一下他,提提士气。如果这段时间认可的比较多,那就果断不表扬。让孩子知道,很多时候,这种小成绩就是一种常态,你就应该如此。但一个孩子很看重,很得意的成就,必须给孩子一个正面的肯定,要正式,让孩子感到真诚,而不是家长在敷衍他。哪怕事后再批评他翘尾巴不好。所以我要表扬孩子一次,他会高兴好一段日子。让表扬成为孩子努力争取下一次的一个动力。

培养孩子的习惯,不是硬性的强迫,而应该是引导。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硬性的强迫,也能迫使孩子形成一些习惯,但会给对孩子形成一种伤害,形成以后青春期叛逆地隐患。要加以引导,让孩子自然的过渡。如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因妻在开发区上班,由我来接送。为让孩子早点独立,孩子从小班我就教会他自己穿衣、洗漱、吃饭,但这么大的孩子早上是贪睡的。每次迟到或险些迟到,我都会诱导孩子将闹表的时间前提5分钟。孩子自己动手调整的时间,前因后果他都很清楚,为得小红花,自然动作利落,对家长各种催。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早上基本上都是他在喊我起床,甚至很多时候早点都是他准备好的,惭愧。但有一样不好的是,孩子吃饭速度很快,现在把自己创成一个胖子。(但也形成不挑食,长得人高马大,现在就有一米八几的大高个了,充分体现出事物的两面性)

培养阅读,鼓励兴趣。

说到阅读,感谢孩子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妈就给孩子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一度成为我们的负担,孩子必须在睡觉前听一个多小时的阅读,否则不睡。上班一天,到睡觉点还需要长时间给他读书,委实让人头疼。慢慢地孩子自己读书了,才一点一点把我们解放出来。对于孩子表现得好的奖励就是给他买他想要的书。先后将自己的两个书柜都让给了他。还给他办了天图的少儿借书证,并用借书证在天图借书。我鼓励他自己去查询他感兴趣的书,自己去借。(我不去筛选,认为过度保护不好,先让他从书上去认知社会和周围,毕竟先贤说过:开卷有益。)在班里,基本上所有同学的书也都借遍了。即使在期末考试前去借,我也没有阻止,说明他学有余力,这很好。

对于孩子的兴趣,我一贯支持。感兴趣就应该去认知,去做尝试,这是人生地乐趣,谁也没有权利剥夺。所以我鼓励他去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包括游戏。

学习是讲方式、方法的

学习是要讲方式、方法的,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这意义远大于某一次或某一科取得好成绩。在三年级以前没必要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鼓励孩子找到或者说建立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材时。

要认清自己,建立正确的坐标。

到了高年级之后,要让孩子认清自己,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必目空一切。胜不骄败不馁。只有给自己正确定位后,才能为自己确立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这个世界,游戏是有规则的。

如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很大,所有的活动都要遵循规则。做人最起码地底线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能力强大,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够,那就找一个适合自己规则的游戏,加入进去,进行自己的人生。努力地按先贤所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学生时代,学习固然重要,努力锤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也是学生时代的一个任务,学会付出,学会在各个方面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一个寻求成就感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只会死读书。

给孩子提供空间。

低年级,我给孩子制定规则,更多的时候,我希望他给自己制定规则。而我给他提供很大弹性的空间,来让他实现自己的意志,我不希望,在孩子的心中我就是一个大家长,我希望自己在他心中能有更多的角色。比如,从小孩子就知道,只要完成他该完成的内容,剩下的时间他就可以自由的支配。就算我认为他该完成的内容有折扣,我也不会当时去叫停他自由安排的事情。我会在他完成这次自由安排之后,提出异议,建议他修改完成的标准,作为下一次的行为规范,比如增加预习的内容,又比如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做好善后,才叫上一件事的完结。我从来没有在孩子享受规则带来的权益时,对规则进行变更和否定。为孩子提供空间,这很重要。

学会总结。

每做完一件事,要学会总结,整理。确保自己在不停地进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学会改进和完善。就像考试时,写完要检查,可以不会,但不要遗憾。做事也如此,事前准备工作要充足,过程中要尽力,事后可以不问结果。

最后,我要说的是,家长的权威、威严,远赶不上家庭的和睦和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们自己在孩童时代的成长是懵懂的,现在可以和孩子共同再经历一回,这回可以自己主导,活得很明白,但要记住,你不是这回的主体,所以请尊重主体,让他活出精彩,才是我们这回的主责。

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活已完结。留字以示纪念。以后,孩子会更加独立,希望在我们的目光注视下,他们能走得更快,更远,更踏实。

写给开学的第一天:《我交给你一个孩子》


开学了,相信很多母亲都有如此的感受。不知道开学第一天有多少孩子哭了?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归还期限的。

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的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他们一个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横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至爱的孩子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的回来!

我不曾迁移户口,我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中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猾诡诈?当我把我的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真正的教育中有一个词叫“唤醒”


今天,给大家分享新的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周末的时候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夫妻俩在厨房忙活着晚餐,我坐在客厅沙发上用手机看新闻。

朋友10岁的女儿非常乖巧,怕我无聊,把她的玩具和喜欢的绘本都抱过来放到我面前,说:“叔叔你玩玩这些玩具,看看书吧,可有意思了!”

我冲这个萌宝微微一笑,说:“谢谢你啦,小朋友。我们一起看书好不好?”

于是,女孩跑到我的跟前,打开色彩斑斓的绘本,给我津津有味地介绍每个故事,让人感觉非常暖心。

我们看了大概50分钟左右的绘本,距离吃饭还有1个小时,于是,我提议一起去逛逛楼下的超市。

超市的人很多,有一个推销员在奋力推销花生酱,她到很多人面前推销花生酱的时候,别人基本上都是直接无视她。

当她来到我和女孩面前推销的时候,此时女孩的举动让我惊呆了。

她非常耐心地听那个推销员说完,然后很真诚地对她说:

“不好意思,姐姐,我对花生酱过敏,不能吃。你等一下,我问问叔叔要不要买噢。”

我在一旁偷偷看着她认真说话的神态,很有礼貌的样子,简直萌翻了,心都要融化了。

然后,她扭头问我要不要买。我对花生酱不过敏,也喜欢吃,于是就从那个推销员那里买了几盒。

我们出超市的时候,她买了一些QQ糖和酸奶,我准备把她的东西拿过来和我的一起结账,但是女孩坚决不肯,她从口袋里面掏出来钱,自己买的单。

教养这么好的孩子,真是让人心生羡慕。

02

朋友家里墙上贴了很多他女儿的奖状,几乎每张奖状的成绩都是第一,没想到她的成绩还这么好。

吃饭期间,我问朋友:“女儿成绩这么好,又这么懂事,应该花了不少心血培养吧?”

朋友咧嘴嘿嘿一笑,说:“我说出来可能你不信,但是其实我们真的没有花什么太多心思来培养她,基本上都是顺其自然。”

刚开始我不信,后来我对他的话坚信不疑。

朋友是一个文化人,喜欢看书,家里到处都是书,尤其钟爱历史哲学书籍。他爱人是老师,也喜欢看书,开朗爱笑,弹得一手好琴。

他们家很少看电视,吃完晚饭后就出去散步1小时,回家后就聚到一起读书,也有时候听爸爸讲有趣的历史故事或听妈妈弹琴。

朋友家里的酒肉朋友很少,基本上来往的朋友都是学者,他从来不会在家打麻将或者摆设酒局。他见朋友的时候一般都会带上女儿,朋友对于知识的崇敬和痴迷的态度,对女儿的影响非常大。

女儿有独立的银行卡、独立的房间、独立的书桌、独立的行李箱等,父母进她房间之前必须敲门,处理和女儿有关的事情也必须取得她的同意,非常尊重她。

朋友夫妻俩也都是知书达理,有礼有节的人,在这么好的氛围下长大,女儿教养好、学习好,再正常不过,实在是不需要刻意培养啊!

03

在我们教育行业,有一句很经典的老话叫:问题学生往往来自于问题家庭。曾经我们做了大量的家访工作也证实了这一点。

问题家庭一般情况是:父母离异、无限制溺爱、体罚、缺少陪伴,这样的家庭往往是问题学生的来源。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条河流的话,家庭教育是上游,学校教育是下游。上游的水质如果已经污染的话,流到下游也已经是坏的。

老师遇到问题学生,如果不追溯到原生家庭的话,问题一直都不会解决。

很多老师遇到问题学生往往会对家长说“麻烦家长配合”,其实家长也不知道怎么配合,往往回家把小孩打一顿,这样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很多家长孩子没有教育好就埋怨老师没有教育好。你自己造成如此糟糕的原生家庭,请你原谅老师这登天之难好么?

听过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你要努力读书啊,不要像我一样,我当年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现在才怎么怎么样,然后自己一边打麻将一边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完。

还有很多家长把小孩关到卧室里面做作业,然后自己在客厅看武侠剧看得如痴如醉,或者干脆自己边玩手机边盯着孩子做作业。

此时小孩会怎么想?你打麻将我做作业,你看电视我做作业,你玩手机我做作业,凭什么?

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你的好与坏他都会复印下去,他最开始的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是自己的父母。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04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单亲工人家庭的孩子,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家里非常穷困,孩子成绩非常差。

家长会上,老师找父亲谈完话之后,父亲苦闷思索,抽了一晚上的烟,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孩子每天放学后,把老师教的内容,要求孩子重新教给自己一遍,自己和孩子一起参与学习!

结果这个办法效果显著,孩子觉得自己每天的学习意义非凡,一直到孩子考上重点大学,父亲才终止了这个方法。

坚持的这些年,父亲也从文盲变得懂了很多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真正的教育不是什么都管,也不是什么都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个词叫:唤醒。

家园共育《教给你一个独特的教育方式——玩耍教育》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