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孩子的父母亲——把你的手给我

12-28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谨以此文献给孩子的父母亲——把你的手给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门刚开一条缝,门边的老公就跟我说,我用晒衣架把儿子削一顿。我一听就急了,打就打,竟然动用了晾衣架!

话音未落,儿子的眼泪唰的落了下来……儿子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挨打。我和儿子坐在沙发上。我知道我应该跟他说点什么,跟他说什么呢?难道他还不知道要好好学习,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我们一直默默地坐着。冷风从阳台吹过来,像冰凉的雪花儿钻进衣领。我说,儿子,把你的手给我。儿子惊恐地向一边退去。他以为新一轮的体罚开始了。我拉过他的小手儿,握在掌心。就这么握着,一握竟是一个小时。

牵着这双小手,思绪万千,是我们把他带到这个人世,平常给予他的只是必要的饭食和衣服,我们一天天地忙碌,又何曾给予他更多?我们很少辅导他学习,而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动手狠狠地责打。动手犹嫌不足,还动用了晾衣架……

我知道他的内心此刻一定很苦,我多么体谅和心疼,这双小手是用来拿彩笔绘画向往和欢欣的,而不是用来抵挡父母责打的。我看见儿子的眼角有泪光闪烁,他的眼神在向我诉说心中的委屈,他的目光告诉了我多么无助……是的,孩子我多么希望此刻的你能感受到,在我看来你的成长永远比成才更重要。他的那双被我握在手心的手,感应到了我想说的一切。

没有更好的话要对儿子说的时候,就这样握住儿子的手,直到他感悟出我的愧疚和难过……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没有一种交流方式,存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比心灵沟通更重要。疼痛、恐惧、痛苦、沮丧,当幼小的心灵不能承受生活之重,握住他的手敏感地把握他心理的变化。给他安慰和鼓励进而向他表明,你愿意也有责任和他共同面对眼前的一切。你的心永远和他在一起,是他的知己。

是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愿意握着你的手,直至你我变的坚韧、勇敢、自信,直至你的手和我的手一样宽大,一样厚实,直至我的手心再也握不下你的手……我不知道是因为孩子的委屈而流泪,还是因为妈妈的深爱而流泪,总之我的眼睛下雨了……记录这个故事,为的不止是转变体罚孩子的家长,还有大家能够获得转变后感动和温馨……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深爱,每一颗心灵都值得我们呵护,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每一个宝贝都值得我们托起!别忘了,他(她)们是谁!不是别人!是恩赐!是珍宝!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好好爱他(她)!给他(她)希望!他(她)是需要阳光的向阳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父母亲吻宝宝的7个讲究


亲吻,不仅是让孩子知道你爱他有多深的最佳方式,而且可以让孩子感觉平静和放松。也许很多妈妈都不知道,在亲吻宝宝时还有7个讲究……

1、目睹宝宝可爱的睡姿,每一个人的心都在悄悄融化。

你听着宝宝浅浅的呼吸声,看着他微微振动的眼睑,不能不惊叹你所创造的这个奇迹--偷偷地柔柔地亲吻你的宝宝。

温馨提醒:让宝宝仰卧着睡觉,注意宝宝的被子是否盖好。

2、对宝宝唱歌、说话并抚摸他永远不会为时过早。

在曲调优美的旋律中自然地插进一个吻--宝宝非常喜欢与你一对一的接触。

温馨提醒:如果你适逢伤风、严重感冒或刚刚抽过烟,请避免亲吻宝宝。

3、每次注视着宝宝大大的无邪的眼睛,总是情不自禁地抱紧并亲吻他。

宝宝总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保护他,还有什么能比拥抱亲吻更能表达我们的爱意呢?真的没有。

温馨提醒:抱着孩子亲吻时,可不要太用力,以至于弄得宝宝很不舒服啊。

4、你不必老是全面接触宝宝的身体,从你的吻中,他已能完全受益。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喜欢用嘴轻触你的脸,然后期待着你的回吻。

温馨提醒:每天早晨,当你将宝贝送到托儿所时,让亲吻成为例行仪式的一部分。

5、一个刚刚学会爬行或走路的孩子如遭受意外碰伤,作为母亲,你应该抱起孩子,轻轻地亲吻他受伤的部位。

虽然并没有依据证明这种举措有医学价值,但是亲吻常能很快使宝宝不再掉泪。不知道年轻的妈妈们有否意识到你们正在实行一种古老的传奇的治疗方法。据说古代的巫医总是用嘴轻触受伤部位,象征将致痛的“邪恶因子”吸出。

温馨提醒:随着孩子越来越喜欢活动,越来越独立,受伤是难以避免的。妈妈们要时刻注意潜在的危险,但一旦发生,一定要冷静,让宝宝保持平静。

6、对妈妈来说,想把宝宝从头亲吻到脚是非常自然的。

随着孩子长大,你可以把亲吻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从中汲取共同的快乐。

温馨提醒:亲吻宝宝的腹部、手指、脚趾等是让宝宝认识自己身体不同部位的好方法。在这过程中,宝宝总能给妈妈灿烂的笑容。

7、随着宝宝渐渐长大,他喜欢你的皮肤抚触他的皮肤的感觉。

温馨提醒:亲吻会成为你催眠技巧的一部分。轻柔地抚摸孩子的肚子、手臂和腿,然后用唇轻吻宝贝,孩子会慢慢地放松并进入甜美的梦乡。

警惕替代成长 父母亲需让步


告别“替代成长”:母亲退一步孩子进一步

赵玮一直生活在母亲营造的“真空环境”中。生活上不用自己操心,母亲一手包办;学业上不敢自己做决定,母亲就是标准答案。考上外地的研究生后,她突然觉得很崩溃:不知道如何与宿舍的同学相处,如何与导师沟通学业任务,如何谈恋爱,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如何生活……

母亲的“替代成长”使她无法真实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备考三年是因为“舍不得”考上

王爱红是个麻利人,一个“快”字可以概括她给我的第一印象——说话快,走路快,眼珠转动快,脸上的表情变化快……她快人快语地向我介绍了女儿赵玮的情况。

赵玮从小就特别懂事,听妈妈的话,学习也很认真,顺利考入重点大学。妈妈认为赵玮生活能力差,没有心计,本科毕业就工作肯定不适应,要求她继续考研究生。赵玮连考三年,终于考上了外地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她成了我们两个家族弟弟妹妹学习的榜样。谁想到,寒假开学后不久,她就告诉我要退学。这次她非常固执,我软硬兼施,她就是不去学校……”

赵玮木讷地坐在母亲身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我了解基本情况后建议母亲到大厅等候,我和赵玮单独交流。

赵玮惊恐地抓住母亲的手,恳求我,“妈妈最了解情况,能让她说吗?她向我保证过由她跟您说,我在一边听就可以了。”

我告诉赵玮,每个人是自己人生最好的专家。“我们试着聊聊,如果咱们交流不顺畅,再请妈妈进来帮忙,好吗?”赵玮勉强地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目送妈妈走出房间。

“为什么要退学?”我关切地问赵玮。

“毕业以后也无法适应社会,何必浪费时间呢?”赵玮低着头说。我注意到赵玮的衣服皱皱巴巴,头发因为长时间没洗而贴在头皮上。通过观察来访者的外在形象和行为,可以解读他们的内心状态。一位27岁的女研究生如此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她陷入纠结的程度。

“如果不上学,你有什么不浪费时间的计划吗?”

赵玮沉默了,不知所措地坐着。为了消除她的局促,我寻找她熟悉的话题。“你妈妈说你考研究生用了三年时间,是一个人在家复习还是上辅导班?”

赵玮告诉我,她始终是一个人在家复习,她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其实我本来不需要用这么多年复习,但我舍不得考上……”

赵玮用了“舍不得”三个字,我隐约觉得这是一个突破口。“什么叫舍不得考上?你享受备考的感觉?”

“备考很难受,天天惴惴不安,但考上就离毕业近了,那种感觉肯定比备考更难受。”

“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避免进入社会,你不惜用这样自虐的方式?”

赵玮抬头注视着我,坚定地点点头。

赵玮的表现具有明显的退行倾向。退行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是指一个人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透过赵玮母女的交流模式,我感受到女儿缺乏主见,完全处于母亲的掌控之中,赵玮的改善需要很多能力的积累。

妈妈的话就是标准答案

在赵玮的眼中,妈妈王爱红是个超人,无论工作还是持家都是一把好手。工作上她年年被评为模范,对老公的事业也颇有帮助;家务上独当一面,从来不需要别人插手……她是家里的绝对权威,老公和女儿都对她言听计从。赵玮从小将妈妈的话当做标准答案。

赵玮的高考分数很高,完全可以报考外省的一流大学,但她不能离开妈妈,于是选了当地最好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赵玮根本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妈妈告诉她,计算机专业的录取分数高,人家一听就知道是好学生,未来就业时也属于高收入人群。

因为不喜欢,赵玮学得很吃力,从来就没有真学明白过。她一直走读,没有住过一天宿舍,为的就是回家能够熬夜学习。

考研究生时赵玮本想换个专业,但她也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如果选错了,只能哑巴吃黄连,不能跟妈妈说。为了省事,还是听妈妈的,继续学计算机。

“为什么如果选错了,只能哑巴吃黄连,不能跟妈妈说?”我追问。

“妈妈比我有经验,从小到大我一切都听她的,这样对错就跟我没关系了,如果不听她的,万一选错就惨了……”

赵玮告诉我,妈妈通常用三种方式惩罚她,“一是装做被我气病,让我良心不安,我高二时特别压抑,不想上学了,她就说自己已经检查出绝症,让我以后好自为之;二是不理我,在精神上折磨我,无论我和她说什么,她都面无表情;三是不停地说教,逼我就范。”

“这么说,你听妈妈的话并不那么心甘情愿?”我问。

“放弃选择的权利只是为了心静。”赵玮无奈地说。

“这次退学完全改变了你和妈妈以往的相处模式,你考虑过后果吗?”

赵玮艰难地摇摇头,我知道自己说中了她内心的忐忑。

结束第一次咨询之前,我给赵玮留了作业,让她将目前所面临的压力逐一列出来。

母亲对赵玮过度掌控,过度亲密。这样的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情感上还是物质上都全情投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胶着状态。孩子小的时候往往高度依赖父母,属于很乖的孩子。一旦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就会对父母之前所做的一切持批判态度。乖孩子往往会“青春期滞后”,他们甚至会在就业或择偶中不加选择、习惯性地挑战权威,以此彰显自我价值。

面对这样的咨询,我一般从最基本的自我意识和生活技能入手,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建立自信。

告别“替代成长”:母亲退一步孩子进一步

压力像一个大罩子

第二天,赵玮如约来见我,刚一落座就开始抠自己的衣服。

过了一会儿,赵玮问我,“心理咨询有用吗?我回去想了想,无论您说什么,还不是需要我自己去做?就像我妈妈也可以说一套一套的,但现在我按照她的意思去办,根本就不灵了……我没有完成您留的作业。”

“我理解你的感受。如果你想不被别人控制,前提条件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中积累经验,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付诸行动。来,咱俩一起完成这个作业……”我和赵玮逐一将目前她所面临的压力列出来。

1.不喜欢这个城市,大得让人崩溃;

2.注意力无法集中;

3.不知道如何与宿舍同学交往;

4.导师总是将许多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交给我;

5.专业课程根本听不懂,作业不知道如何入手;

6.每天心里空落落的,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7.开学要交开题报告,不知道如何开题;

8.生活能力差,什么都不会做,让同学笑话;

9.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作;

10.不知道如何与男生交往;

……

我们将这些压力进行梳理,然后根据改善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看起来列了很多,其实概括起来,就是五个方面:一是生活能力,二是人际交往能力,三是专业能力,四是职业生涯规划,五是恋爱婚姻。

“原来我觉得压力像个大罩子,从四面八方压来,我根本无力挣脱。现在变成几个能够数出来的问题,感觉轻松些了。”赵玮紧锁着的眉头有了些松动。

从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到本科、研究生专业选择上的越俎代庖;从人为地为赵玮营造“真空环境”,到将女儿的人生简化为学习机器……母亲的“替代成长”使赵玮无法真实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机会。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形成独立意识的关键期,在社会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办事能力,积累经验并建立自信。赵玮对母亲的过度依赖使她生活得很被动,一旦需要独立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无力面对生活。

原来这些都是我的机会

为了帮助赵玮减压,我调整了作业的内容和方式,不给她思虑的机会,让她增加行动,在行动中宣泄负性情绪。作业非常具体,比如整理房间以提高生活能力,大声朗读以改善注意力,循序渐进的有氧运动以释放积压的情绪……

这个过程由妈妈监督完成。赵玮对妈妈的敬畏,在这里被有效地转化为改善心理状态的有利条件。

一周之后,赵玮苍白的脸上有了血色,头发蓬松,人也变得清爽了许多。

在汇报作业时,赵玮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告诉我她找到了许多窍门,在与妈妈的劳动竞赛中偶尔能够获胜。在朗读英语时,她进行了录音,反复对比听,刚开始声音萎靡无力,她试着模仿美剧的发音,声音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你觉得做到这些难吗?”赵玮羞涩地摇头。

我趁热打铁,“赵玮,你认为现在回学校的条件成熟吗?”

赵玮沉吟了一下,“其实,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是否回学校,如果休学或退学都会是简历中糟糕的一笔,但我实在无法面对导师。”

赵玮告诉我,她的导师是半路出家,业务能力不强,在同行中没有地位,科研经费很少;研究生都不太买她的账,经常在背后哀怨自己投奔错了导师……

赵玮从小就不敢违抗老师,导师几乎将所有的工作都交给赵玮,日常工作繁琐,受累不讨好。“本学期导师还让我代表课题组做开题答辩,如果因为表现不好影响开题,怎么担当得起呀?”

我逐一帮她寻找这些问题中积极的方面。作为研究生,同时承担教学秘书的工作,能锻炼一个人的统筹能力;刚刚研一,就有机会与老师共同讨论课题是非常难得的,他们不会对一个刚刚上了半年课的学生有过高的期待……

“您是说这是我的机会吗?”赵玮迟疑地问。

“没错。还有的研究生为了在导师面前争宠而相互竞争,那样的人际环境你更不适应了,对吗?”

赵玮同意我的分析,她跃跃欲试地表示愿意回学校。“如果我遇到问题,您能不能及时指点我呢?”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轻松地笑了。

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我们的咨询计划逐步完成。因为工作踏实,院里已经决定将赵玮留校做学术秘书。

签了工作,赵玮更加自信和从容了。

帮助来访者用积极的目光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已有的资源,并将其发挥到最大化,是心理咨询要达到的目标。当赵玮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现自己认为的困境恰恰是成长的好机会,她就有勇气去面对了。因为有积极的心理暗示,她做事有章有法,很快收到了效果。

在赵玮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全面介入女儿的生活,使其失去了独立的机会。眼见着女儿对一切无力招架,母亲无法袖手旁观,只能继续卷入女儿的生活,而母亲的包办造成赵玮更加没有机会成长……

在咨询中,赵玮每前进一步,我就建议母亲后退一步,渐渐地赵玮已经能够独立了,此时母亲也逐渐退回到旁观者、欣赏者的角色上,这是她本来应该站的位置。

孩子的兴趣与特长:需要父母亲与老师的鼓励与表扬


孩子的兴趣与特长:需要父母亲与老师的鼓励与表扬

我不是什么教育家,也不是什么理论思想家,因此也无法从一些科学数据研究表明等等而得出什么比较权威的结论。我仅从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些亲身经历,总结出一点教育孩子的心得与体会。

2015年,孩子五岁了。这一年初,孩子正处中班。看到左邻右舍的孩子们都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了,我们做家长的,也开始想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兴趣班开始培养。如何选择呢?英语,绘画,钢琴,跳舞……….,该选哪一个呢?我一时拿不定主意。

就在这时,我父亲对我说:就选钢琴吧!我的理由有三个:

第一:他是个男孩子,为了避免长大后,不小心粘染上什么不良恶习,比如抽烟,酗酒,好吃懒做等。我们必须在他小时候就培养他有一个高雅的爱好。

第二:音乐可以促进智力开发,这是众所周知的。

第三:学习钢琴的地点就在我们小区,五分种的路程,这真是天时地利。

那英语呢?英语也很重要啊!后来我又仔细考虑了一下:孩子的他爸会说二门流利的外语,我的英语亦不算差。我想等到他上学后,经老师们的专业正规教育,再加上我们额外的辅导,英语成绩应该不会拖后腿。那绘画呢?孩子才五岁,都还不知道如何握笔,更没有什么空间想象的概念,所以就暂时放弃了。

转眼间,孩子学习钢琴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他从刚开始单调的练习一个个的音符开始,到现在能完整的弹奏出一段乐句,而且能迅速反应出一个个蝌蚪般音符的唱名。有时候连我都还要在心里推算一下音符的唱名,而他就能一口说出,我惊叹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孩子每周上一节主课,主课在每周日,全由我陪上。每周一,周二,周三,周五的陪练,则由孩子的姥爷陪练,每每当他下课回家的时候,我早已到家,帮着收拾他散乱零落的积木。老远,我就能的听出孩子练琴回来了。刚一敲门,孩子就大声叫:“妈妈,我今天得了一百分!”每当孩子说得一百分的时候,这一天一定是周五。因为这是孩子一周中的最后一节练琴课。他的钢琴老师为了鼓励他,所以就给他打了一百分,孩子也高兴得手舞足蹈。那周一,周二,周三是什么分数呢?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周一至周三,总是在95-98分之间。当孩子在门口大叫:妈妈,我今天得了95分,那我说,好吧,明天继续努力,争取得个一百分。

到了晚上,孩子又对我说:“妈妈,你坐下来,听我弹一曲,听完后,你要给我打个一百分噢!”我说:“好吧!那你弹呀!”等到孩子弹完后,我拿起了笔,又对孩子说,“妈妈写的这个一百分不算啊!只有你的钢琴老师写的一百分才算啊!好吧,我认为你已经弹得很好听了,就先打一个小小的一百分吧!其实拿起了铅笔写了一个又轻又小的一百分。”

从孩子的神情里,我知道了,这一百分是对他付出的认可,没有什么比得到老师的认可更重要了。所以这也就是他坚持了六个多月,一点也不反感练习钢琴的原因。

把孩子当成父母育儿路上的“出题师”


把孩子当成父母育儿路上的“出题师”昨天xx爸出差下午五点,办完事就回了家,他去接xx时,xx约了一位同学一起到家里来玩。等我到家时只看到xx同学和xx爸在吃饭。我问xx呢?xx爸指了指xx房间说:“他吃完了,一个人在里面玩。”xx同学听了我的问话,大口大口把碗里的饭赶完,放下碗一溜烟也钻进了xx房间。两个小家伙在房间里讨论着,xx对他同学说:“我们先把作业完成,然后一起读会书,争取多点时间我们一起去广场玩。”我在门外听了,心想不错,懂得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了。有进步,不像之前那样,家里来了人,就只顾着玩,把作业的事早忘在脑后。写作业前xx对我和xx爸说:“我们现开始写作业了,你们不可来打扰。”说完把门给关上了。

半小时过后,听到xx和他同学在大声的诵读课文,吵得我耳朵都快震聋了,我没去阻住他们,虽然说这样的读书法可能一点意义的没有,但练练他们的声音贝分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况且现在还早,大家都还没休息,对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再说两个小家伙若不在一起,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兴致,这整体看来还是个难得的机会呢!

等xx他们读完书后也快八点了,xx爸帮他们切了西瓜后,对两位小家伙说:“吃完西瓜,就去把同学的书包送回家,然后一起去广场玩。”我在旁边听了,心想,若这是一道育儿题,满分为10分的话,可以为xx爸打上6分,因为他知道在事先与孩子约定了。另4分被扣的原因,就是两个小家伙这会心思全放在西瓜上,xx爸的话可能被他们又当作耳边风了。若xx爸想拿满分的话,就应该在切西瓜前把这约定提出。

果不然等三位下楼后没几分钟,我在五楼就听到xx爸大声的叫xx,并且还可以清楚的听得出是在边追边叫。哈哈!把我给乐了,孩子们好样的,又给xx爸出“难道”了,不用说我已猜到事情大概原因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九点xx和xx爸回来时,xx爸这回没被气成黑脸,反而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并也不在我面前发牢蚤,好像什么事都未曾发生过一样。等xx睡后,看到xx爸在电脑旁看韩老师的博文,这博文里正好有一段话,这段话的开头说的是:“育儿是门技术活......,”xx爸对正着这段话在深思呢!我拿张椅子在旁边坐下,自己也把这篇博文看完。之后我拍了拍xx爸的肩问:“是不是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贴切?”xx爸轻轻地叹了口气,没有说话。我接着问“陪孩子下楼时,怎么听到你大声叫xx呢?”xx爸回道:“我说先把他同学的书包送回去,但这两个小家伙,一下楼打开大门,就像铁笼里放出地小老虎一样,朝广场一会跑得没影了。”我笑了笑问:“是不是在想,事先已跟孩子们约定好了的,孩子怎么还是不听,对吧?”xx爸挠了挠头,没说话。我说:“有时看是同一种方法,但因为中间的一些小小细节,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当我把中间的一些细节给xx爸说了后,从xx爸脸上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现意识到,育儿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现有时间我都让xx爸多带着xx,让他从xx的犯错中一步步来提升自己。我也对xx爸说,孩子就像我们育儿路上的出题师,孩子的每次犯错,就如同给我们出的一道道难题,当我们解答不来这些题时,我们就得用功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孩子的难题卡住。

在此非常感谢,上次发的“孩子犯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这篇日记里,各位博友给我的指点,让我现心态放平了许多,能耐心的对待xx爸育儿路上的不足。

信任是父母给我最好的礼物


当我还处在青春期的时候,我狠狠地对母亲说,你要信任我,如果你信任我,我会做的最好给你看,那时候,我十五岁。

十年后,当我硕士毕业,回头去看走过的十年的时候,突然想起青春期的那个细节。往事须臾,十年后的我现在拿着稳定的工资,有一个爱我的男友,等待着和他步入婚姻的礼堂。父母的信任,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到了读硕士的时候,每个月竟然也有了3k到4k的收入,这些都离不开母亲对我的信任。记得很小的时候,她和我说,钱是要一点一点积攒下来的,如果你不是很会赚钱,那么你只有好好存钱。

我是个大手大脚的孩子,上大学的前几年,每月拿着父母的几百块零花钱,加上学校的补贴,还有零星的稿费,生活无忧无虑。但是突然有一天,母亲告诉我,除了住宿费(硕士是公费的,不用出钱),我们将不再给你提供零花钱,如果你要用钱,那么,请你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零花钱,我们很信任你。

我一愣,点了点头。不赚钱的时候,拿着父母的钱觉得自己很富裕;但是一旦断了经济来源,却发现自己好像找不到北了,怎么赚钱,去哪里赚钱,这些问题在脑海中纠缠了很久很久……

终于,我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家教。老实说,我实在是一个懒惰的孩子,家离大学也就1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开通了地铁,本科时的一大半日子都在家里度过,身边的许多人都做家教,只有我,笃悠悠地吃遍了学校后门所有的小饭店。终于,在读研一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家教旅程。

好在本科学的是师范,一开始我教的是中学的语文,微薄的收入还是无法解决我平时的开销,只是孩子的笑脸和频频点头,让我觉得教师的心灵十分充实。突然有一天,我问自己,你除了教语文,还有什么其他的特长?我是凭兴趣做事的人,本科的时候,我考过了英语口译,也通过了日语2级,两门语言的特长几乎渐渐被我忘却,突然,我恍然大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开始教起了外国人汉语,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成为过我的学生,我的视野渐渐被打开了,对外汉语的教学也让我的荷包渐渐丰厚起来。我发现,有的外国人不仅仅需要汉语学习,一些日韩国家的学生还需要英语辅导,而我的英语也不错,于是我又接下了教英语的任务……

教学是相长的事情,除了教书,我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由于以前讲课的经历不多,所以和人沟通的方式也要重新学起,日语和英语的学习尚有发展的空间,于是,我一边学着一边教着,渐渐地,我忘记了父母不再给我零花钱这件事,甚至偶尔也会买些礼物给爸妈,让他们有着小惊喜……

一眨眼,我终于要结束7年的大学生活了,也凭自己的能力顺利找到工作,我没有成为老师,而成为了一名收入稳定的公务员。我也找到了那个最爱的人,他是个博士,不是富家子弟,但是踏实肯干,写着一手好文章。我知道,那才是真正适合我的男生,不纨绔,不自满,而是兢兢业业地前进着。在毕业典礼的晚上,我带着毕业证和学位证回家了,母亲交给我一个信封,打开信封的时候,我愣住了,信封上写着“零花钱”,里面是一张三万块的存折,母亲说:“这几年,我们都没有给你零花钱,但是每个月都帮你存了钱,现在,我们把零花钱交还给你。因为我们信任你,我们认为女儿会努力计划自己的人生,所以一横心,三年没有给你一分钱。我们的女儿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那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

想起很多年前,我的那句大话,“你要信任我,如果你信任我,我会做的最好给你看”,父母的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带着这份礼物,我信心满满地走入了社会,成为了一名社会人。感谢父母,感谢他们的信任,让我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父母,别拒绝孩子对你的爱


父母,别拒绝孩子对你的爱这个月xx爸都非常忙,但每到周六却可以带孩子加班,所以这几个星期,周六xx宝都是跟他爸混一天,吃喝自理,爷儿俩非常自在。xx宝很是期盼和爸爸在一起“上班”的日子,而且对他爸充满崇拜:妈妈,我爸好厉害,他们不会的都来问我爸怎么做!父亲参与育儿明显的好处都出来了。可是还有明显的不足,有待改进。

晚饭后,家人看电视,我提醒xx宝喝水,在外面跑一天,得补充一下。xx爸就唠叨xx宝:在外面不要向我要饮料,口渴了喝水。回来可以榨果汁。在饮料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致的。这一提醒,xx宝自己动手去榨果汁了,我在房间里,奶奶在洗澡,没人管他,也不知道榨了几杯,还端出来一杯送给他爸。这时只听xx宝非常高兴地请爸爸喝果汁,结果xx爸只淡淡的说了谢谢,我不喝,继续看电视,没了声响。类似的情景好多次上演,好几次,xx宝留他非常喜爱的水果,哪怕留一个给他爸,等他爸下班回来,xx宝都很高兴地对他爸说,爸爸,这是我给你留的,你吃吧。结果都是:谢谢,你吃吧,我不吃。淡然。有时我在旁边就用眼瞪他,才明白过来,才会说:呵呵呵,好,非常感谢,我吃。要是我,我就非常开心地大声说:真好吃啊,太美味了!这是xx宝留给我的!可惜很少有机会呀,因为吃东西的时候,经常是我喊着:我们平分!如果他爸不在家,xx宝总会叫着给爸爸留一点。呃,男人没那么夸张表达爱,但这一次次拒绝孩子的分享,就是拒绝孩子的爱,孩子以后怎么再给我们爱呢。

前两年,朋友们住一起的时候,涵宝儿和佳宝儿经常来家里吃饭。做了小朋友们爱吃的,端上桌,孩子们开始抢盘子,都往自己跟前儿拉。最后的结果是:放中间。这时候,只见孩子们个个拿勺子往自己碗里堆。这时候的孩子,虽然只顾自己,但也知道了不能全让自己吃,别人也得有份。再大一点,不用我们在旁边做调节员,他们之间自己解决了,放在哪里,个个满意就行。再后来,春节的时候,来了小客人,xx宝竟然知道了照顾小姐姐,给她夹喜欢吃的菜,受到了阿姨的大加赞扬。在孩子的成长中,学会分享是个漫长的过程。分享就是爱的一种表现。而我们其中不经意的举动,扼杀掉了孩子的爱的表达。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自私,懂得分享,爱父母,善待他人。如果孩子这方面出了状况,是不是得想一想,孩子从小自己就是这样对待他的:好吃的全留他,自然而然地吃独食;孩子所有事情大包大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爱孩子,自然而然,为什么孩子爱我们却被我们拒绝呢?

孩子指给我的提醒


这段时间忙着给孩子爸爸制作图版,因为不用花钱找人做可以节省一笔费用,这又赶上幼儿园周六搞活动要耽误近一天的时间,所以我是天天赶时间,想尽可能的多完成一些,神经也累心也烦乱,每天思想都像是不够用了一样,构思不出好东西来,从早到晚坐在电脑旁。昨天把善美接回来吃过饭,我又坐在了电脑旁,感觉刚进入状态要有好创想了,善美跑过来跑过去的,一会让我去看她清扫的干不干净,一会......我的脑子又乱了套了,我很生气的说:走开!我刚要继续批评她的时候,善美却很生气的对我说:为什么总是让我走开?天天看电脑,把电脑扔掉吧!然后“哼”了一声就跑开了。我更生气了,一边站起来一边问她:“你在和谁说话呢!这么没礼貌?”走到门边我看到善美坐在客厅的楼梯边上(),用手正在擦眼泪,我突然心里一酸,很难受,我走过去善美站了起来看着我,我对她说你在跟妈妈生气吗?然后我问她:妈妈好不好?善美一边摇头一边说:不好,我问她为什么说妈妈不好?善美回答:你每天都说我,然后呜呜的大哭起来,看上去非常的委屈。我用手摸着她的头轻声的说:“宝宝对不起哦!妈妈发脾气是不对,但是你这样大声和妈妈讲话顶嘴就很没礼貌了”。过了一会善美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我最喜欢你了”,还用她的小手拉着我的脸说:妈妈笑一笑。刚听了这句话我忍不住笑了,但又感觉奇怪,什么时候我的孩子也多了这种心眼,还知道说讨人欢心的话呢!我问她:你是从哪里学的?善美说:我自己。

原本我还很生气的想,这么小的孩子都敢和我发脾气指责我了,等孩子入睡后我又静下心来想了想,我在批评孩子没礼貌的时候,自己有没有想到,也许就是因为自己对待她的态度大声训斥,才让她也用同样的方式反驳我吧。孩子年纪虽小,但她也会有情绪,只是平时可能不太会表述内心,我都没有重视过她的感受,往往我都觉得家里什么都有,随便弄些什么来玩,她自己都可以打发时间,却忽视了她在玩的时候,其实心里是孤独的。难道孩子也像大人们一样把忍耐压抑积攒起来,最终发泄出来吗?应该是的,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是有情感的,需要爱和被爱,之所以善美能说出:妈妈,我最喜欢你了,让我笑一笑,这种让我感到意外的话,足以表明,孩子在用她认为可以讨人喜欢的方式来让我高兴陪伴她一起玩,也算是赢取我对她的关心吧,虽说我不喜欢花言巧语的孩子,也不喜欢孩子心计太多,但是孩子的特点变化有些时候都是在大人们的忽视里或是重视里一点一点探究出来的,因为他们也要寻求自己的解决方法。

其实是我这个妈妈做的不对,孩子放学回来就是短短的三个多小时时间,为什么不能陪她画她喜欢的

,玩她爱玩的呢,孩子开心的同时自己也是一种愉快的放松,这么一点的耐心怎么都不能给她呢,事情完全可以等孩子入睡后再进行呀。我也要好好的反思,不能在忽视了孩子的存在,要多多用心体会孩子的内心,不要让自己一点一点把孩子灿烂的笑容变成冷漠的抱怨,把快乐的心灵变成无礼的背叛。现在开始我要加油了。

是什么影响了孩子 隐藏在父母身上的十把斧


中国父母的身上藏着十把斧,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斧,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

一、砍去民主 埋下家长专制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二、砍去爱心 埋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三、砍去诚实 埋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四、砍去冒险 埋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

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五、砍去守纪 埋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六、砍去善良 埋下恶行的种子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七、砍去自然 埋下破坏的种子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违反规定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他喜欢的鱼,杀掉了他喜欢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吃这些动物了。

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生灵。

八、砍去创新 埋下机械的种子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因为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慢慢变成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使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升学率。不管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

九、砍去欣赏 埋下嫉妒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时,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跟他崇拜的人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像你这么懒!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最初,孩子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当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十、砍去竞争 埋下仇恨的种子

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将失去向上的冲劲儿。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原因,争取下次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听不懂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社会的不公,指责教育的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在怎样培养孩子?收起你手里的刀,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保留他们天生的优良品质,给社会以希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谨以此文献给孩子的父母亲——把你的手给我》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