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对孩子家庭教育?

12-31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怎么样对孩子家庭教育?”,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人是十足的感情动物,有七情六欲需要表达,而表达的方式又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靠感情来维系,关系的好与坏跟感情的表达方式有关,人和人之间的很多误会、不理解等,多是由表达方式不恰当,沟通有误造成的。

亲密的人之间尤其是这样,恋人之间也好,母女之间也罢,表达方式不恰当,很容易造成误解和伤害。而这种伤害往往是隐性的,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

回忆我的童年,我是个敢于表达自己的孩子,就是面对高高悬在头顶的巴掌,我也必须要说,也许是为自己辩解,也许是说明事情的真相,总之是有话就要说的孩子。为此挨了很多打,但依然本性不改。

由于自己体会到过有话不让说的痛苦,因此在对女儿的教养过程中,我一直坚持让孩子自由表达,只要你有话要说,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洗耳恭听。

可是,孩子的天性跟我不一样,她是个性格温和的孩子,从小就注意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眼力见儿”“会看事儿”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一般不会激怒父母,更不会火上浇油,似乎让人省心不少。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就算我让她言论自由,可是说出来的多数是理性层面的,比如事情的原由,她的做法和想法,表达感受的不多。

而且,我发现她为了不给父母添麻烦,会把一些顾虑和担忧放在心里,我想长期这样下去,孩子的心理一定有一些积郁情绪需要释放。

人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更是指心理,而维护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种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都是在表层显现的。会表达是一方面,让别人能够理解又是一个方面。

在亲子关系里,我和女儿都需要学习恰当的表达和理解,从而减少误会、委屈、怨恨等不良情绪的发生。使沟通渠道保持通畅。

有良好的沟通,家庭教育才会有效。而良好的沟通,有赖于家长的倾听。鼓励孩子表达感受,善于倾听孩子的感受,沟通就完成了一大半,很多时候教育不需要我们做更多,能做好这一点,就事半功倍了。

当然,现在说出来的这些想法,都是经过碰撞、磨合、反思、实践之后的阶段性总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问题层出不穷,我要学习的还很多,提前学习,走在问题发生的前面,做到未雨绸缪,这是最好的了。我需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两年以前,有段时间,我跟女儿的关系非常紧张,我几乎天天都要生气,常常声嘶力竭的训斥,现在想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芝麻绿豆大点的事儿。

那个时候,我明显的感觉女儿跟我的情绪是对立的,凡是都要跟我较量一番,你说东她向西,好似青春期提前,似乎要证明什么,我也说不清楚。我的情绪也是焦虑急躁的,不知道心慌慌的想要干什么,脑袋里的思维都是混乱的。总之就是看她哪儿都不顺眼,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满意。

那是非常痛苦的一段经历,现在想来本应是亲密无间的母女俩,彼此看对方的眼神都是疑惑和对抗的,还有一些厌烦。这种状况大约持续了有两三个月,直到有一天早晨的大爆发,让我幡然顿悟。

那天早晨,我在楼下厨房里做饭,她在楼上喊:“妈妈,我的hellokid英语教材书哪去了?”我听见就上楼了,然后给她找出了那个东西。本来我想转身下楼,可是,女儿嘟嘟囔囔的说:“怎么又是你找到了?我找了半天,就是没找的。怎么老是你赢?!”语气里是极其的不耐烦和厌恶。

hellokid英语香港朗文教材

我大吃一惊,第一直觉是:我的天呀?!这是我辛辛苦苦带大的孩子吗?怎么变得如此陌生和可恶!

我当即一屁股坐在床头,眼泪无声的流下来。女儿冷冷的看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就自己转身走了。过了一会儿,老公看我没下去吃饭,就上来叫我,看见我那个样子,忙问是怎么回事?

我抱着他嚎啕大哭,还是说不出话来。老公拍着我的后背安慰我半天,我才断断续续的说了事情的经过,然后抽抽搭搭的说:“这到底是怎么了?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养个孩子为什么呀?……”我那个伤心和委屈就别提了。

老公把女儿叫上来,让她给我赔礼道歉,我看着她不是心甘情愿的脸说:“你先不用道歉,这肯定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一定是我这儿出了什么问题,你先去上学吧,让我好好想一想。”

老公送了女儿上学回来,赶紧过来看我好些了没有,他说:“你不能这样,这会吓着她的,她一个这么小的孩子,有什么事你不能跟她较劲,你也不要跟自己较劲,如果天天吵吵闹闹的,这日子还怎么过呀?”其实,老公不是很会哄女人的那类男人,但是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往往看问题比较客观,说话也常常一针见血,听见“较劲”两个字,我的脑袋突然敞亮了,我们最近的情况就是这种状态呀!我不仅跟女儿较劲,也跟自己较劲。

我希望自己能像我看到听到的那些优秀的母亲一样,什么事都做得让人满意,什么错误也不要犯,事事都按照标准来执行,事事的结果也都要完美无憾。这就是我内心里对自己的苛求,而事实是我根本就做不到,于是我每天纠结在内疚、不满和郁闷里,心根本就无法静下来,本就焦躁的情绪变得更加易怒。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都让人顺心如意,表面上我比较民主,潜意识里却希望她凡事都听我的,就算很多事可以商量,商量的结果就是她被说服。

我们母女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在对抗中消耗彼此的感情,从亲密变成敌对,我们就像战斗中的敌我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我自己没有看清这个状况,老公看出了我在较劲,女儿看出了我在对抗,所以她说出了“为什么总是你赢?!”这样深刻的话,就是这个“赢”字,让我醒悟到,我养育孩子,不是为了证明我能赢,不是为了证明女儿要输,在这里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不要做统治者,女儿也不是我的奴仆。

下午接女儿放学回家以后,我搂着她说:“你是不是觉得妈妈什么事都做主?你什么事都说了不算?你认为妈妈做什么事都比你好?你心里很不服气?”

“你在家里是老大,爸爸、我、舅舅和舅妈都得听你的,每次我不听你的,你就跟我商量,最后还不是得听你的。我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赢不了你,我很难受。”

原来女儿想赢了我,这是她的自我想要挣脱束缚,是潜意识的在反抗,我以前只看表面现象,觉得女儿很懂事,凡事都好商量,也以为自己还是民主的。哪知道她的内心如此的压抑和抗拒。

现在爆发出来就好了,就像一个脓包,你不挤它,它就一直在危害你,挤破了,就好做消炎清理工作了。

“妈的好闺女呀,妈妈也是很多事情不懂,就像我不知道怎么做一个好妈妈一样,我也在学习,也要犯错误。我是心甘情愿养育你的,我不是你的敌人,也不想凡事总赢你,我跟你是战友,咱俩是一伙儿的,有事得互相帮忙,得一起想办法,这样咱们家的日子才能过得舒心。妈妈以前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以为跟你商量了,你同意了就没问题了。我哪里知道你不是心甘情愿的呀,以后我会注意不跟你较劲,不会要求你凡事都听我的,你有什么感受都跟妈妈说,你不说妈妈也不知道,我就按照我以为对的去做,结果是错的也不知道。我要有哪里做得不好,你不喜欢,你就跟妈妈说,妈妈尽力去改。”

从那天以后,我一点一点体会孩子的内心感受,也经常问问她:“你觉得这件事这样做可以吗?你觉得高兴吗?妈妈这样做你喜欢吗?”等等问题,我也坦诚的表达我的感受,比如:“你这样做,我很着急,担心你没写完就困了,一困你就容易闹脾气,我也容易烦,所以,咱们还是都控制一点,你快一点,我也不催你,好吧?”

在表达感受的过程中,我总是要加上这样的话:“我不喜欢的就是这个行为,但是我很爱你。”“我知道自己是个急脾气,我有点要着急了,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你的错。”

有一次,我背着女儿在屋里绕圈玩,就像小时候一样,她在我耳边说:“妈妈,以前你说我的时候,或者是你打我的时候,我特别生气,我在心里说你的坏话,说你讨厌,你说,我还是好孩子吗?”

我的心一惊,我童年的一幕幕的心理感受马上就回映上来,我好似又是那个挨打以后。心里忿忿的思绪不着边际的小孩:“让你们打我,等我长大了,走的远远的,再也不会来了,看你们还打不打我!我讨厌这个家,讨厌你们!”

我轻声细语跟女儿说:“这很正常,我小时挨打的时候也这样想过,人生气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想法不是坏孩子,长大也不会是坏孩子的,你看,妈妈现在不也不是坏人吗?不也对姥姥他们挺好的吗?你可以在心里想想,可以说出来,没有关系的,我会分得清哪是你的气话, 也不会怪你的。再相爱的两个人,也有闹矛盾的时候,生气的时候说的一些话彼此都不要计较,你看,我跟你爸生气的时候,我经常说他,他怪我了吗?等火气过去了,我们不还是挺好的吗?只是要控制自己不能说太过分的话,我就从来不说离婚这样的话,也不骂人,这样就不会造成伤害,你爸也不会计较。你要记住这一点,无论你做了什么,妈妈都是爱你的,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女儿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以前说完你的坏话,心里很害怕,担心自己变成一个坏孩子。”

我的心很沉重,以前一直纠结在控制自己的脾气上,其实真正的问题是我要体贴理解孩子,以前自以为是的理解,看来很多时候还是不了解孩子的心。

从那以后,我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脾气也不那么急躁了,跟女儿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会倾听了,不只是听孩子表面的话,而是听孩子的心声。我发现孩子看我的眼光越来越温柔了,还经常跟我打闹开玩笑,让我也肆无忌惮的笑,生活也感觉轻松了。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教遗传密码,也许自己都不知道,我要克服的就是不要让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再遗传到女儿身上,以后她也是要做母亲的,希望她不要像我一样痛苦的剖析自己,纠正自己,让孩子的心理轻松,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真心的接纳她爱她,这是我目前对自己最高的要求,一切还只是开头,还要继续努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怎么样好好教育孩子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经常有父母采取极端的管教方式对待孩子,打骂孩子或置之不理,这样对孩子来说都是会造成很消极的影响。中国早教网的育儿专家提出了10个管教孩子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的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广告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怎么样从小教育孩子


1

2~3岁的小朋友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阶段的小朋友会以自我为中心,总想自己做很多事情去吸引家长的注意,虽然有时候他们做的不够好,甚至越做越乱,家长都不应该急于否认孩子的成果,都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渴望得到表扬的,希望得到自己最爱的人的肯定,但是要注意,表扬孩子的时候,要表扬他们内在的优点,而且是适当的表扬,也不能完全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予肯定,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要分清场合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如果把错的说成对的,那就是对孩子的溺爱

2

幼儿时期的孩子总会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还很陌生,并不完全了解哪些东西危险,哪些东西安全,所以在家长的带领下,要全面的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但是也不是不让他们受到一点的伤害,摔了跤可以让他们自己爬起来,并不是多大一回事,只有体会到了疼痛,下次走路才会更小心,孩子间疯玩打架,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只有自己的孩子感觉到了疼痛,他才知道不应该去打别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也会痛的,这些都需要家长轻言的提醒,孩子们下次才会做的更好

3

如果孩子经常想买什么东西,家长也不能随时都满足,长期满足他们的欲望,以后他们就会养成习惯,他们就会想自己想要什么东西爸爸妈妈就会给我买,他们也会大量增加想买的东西的欲望,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说某一次你因为什么事情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或者当你发现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这时候你想要拒绝,也许就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会大吵大闹,这时你可以选择不理睬他们的态度,让他们自己哭一会,等他们冷静下来了,再好好的给他们讲道理,平时也可以用鼓励和奖惩的方式去满足他们的要求

4

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要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当然从小也可以给他们灌输善良和爱心,让他们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很多小朋友不用可以给他们讲,他们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也会主动迎上去的,这就是孩子们善良天真的本性

5

抽空多陪陪孩子,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自己最爱的人的陪伴,没事多带他们出去玩耍,结交新的小朋友,这样孩子的性格才不会特别孤僻,毕竟孩子们渴望的都是有一个温暖的家和有爱自己的家人,这样孩子们的身心才会健康

6

如果家里玩耍的孩子很调皮,说重话批评和给他讲道理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小朋友最讨厌的就是别人给他们讲道理,何况这会是他们很浮躁的时候,家长应该从侧面教育,比如说讲个故事,或者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自己这样做的后果

7

从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说自己拿出来玩的玩具,最后自己收拾,每天起来自己穿衣服,培养基本的礼节,见到熟人打招呼问好,去别人家里做客,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下不乱拿主人的东西,虽然孩子的天性就是贪玩,但是这些基本的礼节还是应该教会的

怎么样教育孩子情商高


很多人对高情商有不同的定义,我认为,高情商的人是一个人能够对自己、对别人情绪敏感的人,他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能安抚别人情绪的人。

与智商培养不同,我们没有一套专门的教育体系去培养一个孩子的情商,所以如何学会觉察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往往都是从与身边的人的互动学会的,而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并且是最重要的那位老师。

当你想要培养孩子情商的时候,记住以下这“三要”和“三不要”。

01

一要:将孩子的负面情绪看成和孩子连接的机会

让一个孩子控制他们自己的情绪其实很难,年龄越小,难度越大。将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刻看成一次你与孩子连接,以及帮助他成长的机会。

先暂时不论是非对错,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同情孩子。不用担心这样做会惯坏孩子,恰恰相反,只有当你先做到这一步才更有可能纠正孩子不好的行为。无论成人或孩子,我们只会对那些能够理解我们感受的人敞开心扉,当我们可以敞开心扉的时候,我们才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建议。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所以第一步,把你的是非观暂时拿开,无条件的与你的孩子共情。

一不要:因为孩子情绪化就责骂或者无视他们

情绪化是儿童成长阶段的共同特点,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控制情绪的能力。因为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就更需要成年人的支持和引导。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伤心欲绝,而父母就像孩子是个透明人一样不管他在哭,只是催促着他继续走路,完全没有要安慰孩子的意思。还有一些父母面对情绪化的孩子会变得非常暴躁,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他们会打孩子,有些孩子会因为恐惧而停止哭泣,有些则会哭得更凶。

如果父母总是无视孩子的情绪,或者因为孩子情绪化而惩罚他,就是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的情绪对我不重要,或者你的情绪就是坏的。

这个信息会深深根植于孩子心底,他们要么觉得自己的感受对你不重要,要么就会认为自己出现情绪是错误的,这种想法会跟随他直到成年。

02

二要:帮助你的孩子分辨他们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愤怒。孩子会用愤怒去掩盖自己很多情绪,比如受挫、伤心、失望,甚至有时候他就是觉得疲倦了,也会发脾气。

此时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让他明白其实自己在经历什么情绪。你可以说:“我知道你生气是因为输了,觉得很沮丧。”或者,“你现在很生气,我猜是因为爸爸不带你去玩你觉得很失望。”等等。

一旦孩子能够清楚他们真正的情绪到底是什么时,他们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会被极端情绪湮没。

为什么要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绪?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会用语言将自己的情绪准确表达出来,用语言表达情绪和用语言表达想法一样,需要被教导,被训练。

别说孩子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情绪,有很多成年人都分不清自己的情绪。有一种人被称为“垃圾人”,他们会用愤怒去回应自己大部分情绪,受挫的时候愤怒,失望的时候愤怒,悲伤的时候愤怒,由于成长过程中缺乏引导,他们的情绪觉察力和表达力和儿童差不多。

二不要:随意评判孩子的情绪

有时孩子所言所行会让我们觉得难以接受,而孩子出现的情绪也让成年人觉得莫名其妙。

但是不管你能不能理解,都不要去评判孩子的情绪。没有坏的情绪,任何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作用,它都在告诉一个人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当你给孩子情绪贴上“好”与“坏”的标签时,他们就失去了了解这些情绪背后真实想法的机会。

03

三要: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安抚好了孩子以后,你应该教孩子一些方法,让他知道如果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他该怎么处理。

最好的办法是你能和孩子一起想出不止一种解决办法。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的不仅仅是方法,还有如何管理自我,如何从情绪状态中走出来,用理性去解决问题。

你需要让孩子知道,每一种情绪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并非每种行为都能被接受。父母也可以利用这个时候教导孩子哪些行为是可以的,哪些是禁止的,为他的行为设置界限。

当你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后,或许你可以这么说:我知道你当时肯定气坏了,如果我是你我也会很生气。但是打人这种方式非常不好。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如果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怎么做?

三不要:低估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孩子天生就有能力发展成一个具有高度认知功能的成人,但他们需要时间成长。

对孩子来说,道理并不是最重要的,他们需要的的是有人能够倾听他们说什么,在难受的时候能够握住一双温暖的手,有让他们感觉安全的父母,能够对父母敞开心扉。

你这样做看似放弃了对孩子“严厉”的教育手段,但却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对与错,让他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力更强,让他在成长中学会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父母善解人意的教导,会将孩子教导成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从小就要教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情绪。

我曾经列举过两种父母,一种是情绪消除型父母,一种是情绪指导型父母,如果你能成为一个情绪指导型父母,你的孩子会具有更高的情商。

当他进入婚姻之后,他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情绪指导型伴侣,他的婚姻会非常幸福,而当他为人父母之后,他也会像你一样,成为一个情绪指导型父母,也培养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这个优秀的传统将成为一个无价的传家宝,在你的家族中世代流传。

孩子家庭教育的方法


与孩子沟通时,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不同表达方式和词语对孩子影响区别也很大,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四大不当方法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极大,教育得当能促进孩子成长、成才;教育不当会阻碍孩子的发展,影响孩子的前途。在家庭教育中应避免以下四种不当的方法。

1.威胁。

成人用威胁的口吻对孩子说话:“你再……我就……”尽管这类威胁在大人心目中认为十分有用,但在孩子身上却不一定有效果。因为威胁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只要孩子有点自尊的话,他必定会故意与大人对着干,以此来显示他不是个胆小鬼。

2.收买。

收买就是明明白白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或者不做)某件事的话,就能得到奖赏。如“如果……就”的许愿方法,有时能刺激孩子而暂时达到某个目的,但却不能激励他作坚持不断的努力。

对孩子来说,这些话就意味着怀疑他的能力。另外,也拿导致孩子讨价还价,以“你不给我奖赏,我就不规规矩矩”来要挟大人,从而提出更无理的要求。有益的、受欢迎的不是以收买形式出现的奖赏,而是事先没有许诺过的、出乎意料的,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而得到的奖赏。

3.保证。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互相要信任。

父母不应向孩子保证什么,也不应要求孩子作保证。如果父母必须依靠保证来强调自己说的是真话,那么变相地承认自己没有保证过的话是不可相信的了。保证会使孩子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父母也不应诱导或要求孩子保证今后循规蹈矩或绝不再犯某个错误。当孩子作了一个并非出于自愿的保证后,他等于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我们不应鼓励这种欺骗行为。

4.讽刺。

父母讽刺孩子,极大地阻碍了他的进步。

它往往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有效交谈设下了牢固的障碍。挖苦的语言会招来孩子的反击,会在自己和孩子之间筑起一层屏障。在教育子女中,父母不应用讽刺和挖苦的语言,不应该降低孩子在他自己或在他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五句无心话伤害孩子心

与孩子沟通时,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不同表达方式和词语对孩子影响区别也很大,即便你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可能对孩子伤害很大的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总无法在座椅上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四岁,总要经历固执,淘气,自我中心等阶段,这是成长的必需。

但父母很容易因此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

建议:在你忍不住要责备孩子时,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来开头,如“我知道你不高兴,但这样的事情总是难免要发生的。”

2.“别跑,会摔跤的”诸如此类的警告

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肯定他一定会摔跤的。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打击。而且,当你的警告一次次地没有变成现实,孩子也会慢慢对你的建议表现出不以为然。

建议:更好的说法,如“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这样具体的指导。

3.“我只是逗你玩儿”

你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但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你的话。

建议:对孩子,不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表现有趣,有些话你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孩子那样呢”

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像个二等公民,同时还可能导致对其他孩子的仇视。你越是跟孩子说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够好。

建议: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

建议:如果你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你的要求而指责他,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但我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

第一种: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第二种:多引导少训斥

其实家长越是尊重孩子,孩子就会越自尊,越会注意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更加赢得别人的尊重。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对待,对于孩子的坏品行、坏习惯等,父母不必要委婉,但也不可采用训斥的方式,而是要平等而又严肃地与他谈话,指出其危害性,要求其改正,并订出一些惩罚措施。

第三种:多交朋友 少窥探“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平时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他们也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此外,家长教育孩子时,还须重视反面教育

大多数家长都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实际上,让孩子只接近“赤”,而不接触“墨”是不可能的。家长最多只能营造一个“赤”的家庭小环境,但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难免不接触反面现象。因此,只注重正面教育,忽视反面教育,显然难以使孩子适应复杂的社会另一半。家长应该像重视正面教育一样重视反面教育。具体讲反面教育有何作用呢?

1.通过反面教育,孩子会知道做事情很少是一帆风顺的,人们正当的合理的要求也不是总能实现的。这能使孩子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2.生活中的一些反面现象,如好心得不到理解、美好的事物受到挫折等,这往往能使孩子产生同情心和责任感。

3.反面现象能使孩子看到不该发生事情发生了,从而使孩子在感到同情、惋惜和愤怒和同时产生一种克服反面现象的心理需要。

4.如果始终生活在单纯的环境里,孩子就很难“长大”。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是脆弱的,而且也很难提高辨别能力。让孩子知道社会还有反面现象以及体验一些逆境的滋味,对培养孩子的社会化生存能力大有好处。

家园共育《怎么样对孩子家庭教育?》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