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子被送回“家”了

12-31

毫无疑问,当我们身为一名优秀老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插子被送回“家”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次玩结构游戏,我发现“建筑城”门外有好几块插子,我便对身旁的敬慧小朋友说:“好孩子,快把插子拾起来。放到结构区的小筐中。”可是,出乎我的意料,敬慧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仰着脸对我说:“又不是我扔在外面的。”我一愣,皱了皱眉。看来孩子的素质的确有待提高。如何提高孩子的这种利他积极性呢?课间游戏活动时,我便组织幼儿玩“找家”的游戏。我问找不到家的幼儿:“当你找不到家时,心情会怎样呢?”“非常着急!”“我都想哭”……小朋友争先恐后发表自己找不到家的感受。我因势利导:“小朋友回不了家的确很着急,可是结构区的‘材料娃娃’被小朋友丢在外面回不了‘家’,它们会不会着急呢?”教室里静悄悄的,我发现若愚、晓童悄悄的快步走过去,把插子送回了“家”。“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一点也没错,借着游戏的机会,我渗透对幼儿的素质教育。幼儿中间随时都有事情发生,随时都有教育的契机,教师应做有心人,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让幼儿受益于每时每刻。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家豪不再挑食了


我们中班有个叫家豪的小朋友,吃饭很挑食,他认为好吃的就多吃一点,认为不好吃的就吃得很少。

有一天午餐吃青菜,我看着孩子们“细细地”品尝着青菜的味道,他却极不情愿地吃下去。我想:“孩子们都看过动画片,个个都为大力水手的聪明、勇敢而叫好。”于是我灵机一动有了一个小主意。“啊!好棒!我是大力水手,我爱吃青菜!”说着我吃了一大口青菜。“我也是大力水手!”“我爱吃青菜!”这时,我就故意问:“家豪,你愿意做大力水手吗?”他声音很低的说:“愿意!”不一会儿,一大桶青菜,很快被孩子们一扫而光。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了:为什么大力水手吃了青菜会力量无穷呢?孩子们带着疑问查找了有关资料,认识了青菜的重要作用,也都希望自己当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也请家长协助在家多给孩子们讲吃蔬菜的好处,不要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从今以后,家豪也变得不那么挑食了,身体也健壮了。其实,我们每天看到的事情很多,重要的是:我们想的应当更多,捕捉住每一分教育契机,充分把他们利用起来,把那些我们“头疼”的问题,用这剂良药治好。其实,这很“简单”。

玩具柜被谁画脏了?


今天美术课结束后,有小朋友发现几支油画棒掉在地上,因忙着上下一节课,我就让小朋友把油画棒先放在玩具柜上,想等上完课在把它放到盒子里。到午餐后,我在打扫卫生时,忽然发现玩具柜上不知给谁用油画棒涂脏了,我很生气,一定要查一查是谁做的。

下午孩子们起床后,当我问起这件事,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于是我引导说:“这么干净的玩具柜被画脏了,就变的不漂亮了,做错事不要紧,只要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仍然是好孩子。老师希望这个小朋友能悄悄地告诉老师,老师不会批评你的。”可是还是没有一个小朋友来承认错误,这是听到欣路悄悄地跟文杰说着什么,文杰站起来说:“老师是左彦涂得,欣路告诉我的。”我忙问:“欣路你看见左彦涂了没有。”欣路肯定的说:“我看见他涂的。”于是我问左彦:“是不是你涂的。”左彦低着头说:“是的。”我大声说:“那你为什么自己不承认呢?”左彦胆怯的把头低的更低了

,眼泪也掉下来了,我一看左彦的样子,知道自己的声音高了,可能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因为胆怯害怕老师批评而不愿说出来。我想孩子不就是在不断地改错中成长起来的吗?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引导孩子明白事理,健康成长。惩罚不是目的,我决定不再追究左彦的责任,而是引导孩子怎样补救。

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老师不追究左彦的责任,因为他已经知道错了,但做错事必须想办法补救,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怎样让玩具柜恢复原来的样子吧。”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立即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拿橡皮擦,有的说拿抹布抹,有的说拿餐巾纸擦等等,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用湿抹布擦。当玩具柜恢复原来的样子,孩子们都笑了。最后我告诉小朋友:以后做什么事要三思后行,要想一想做这件事的后果。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解决问题。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给人感觉是“好欺负的”

经常被欺负的孩子没有“自我权利”的概念

经常被打的孩子,在被别人打后没有让对方感受到"我是很愤怒的”,甚至没有让对方明确感觉到你不能侵犯我,对方会觉得这个孩子本身是很容易在攻击下屈服的,要么逃避、退缩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可能会经常欺负他。或者被打的孩子受到欺负以后,没有还击,也没有想其他的策略使对方受到一个处罚。或者对方的样子很凶、很厉害,所以这样的孩子经常处在一种劣势,会经常被对方攻击。

孩子弱势是家长要求过严或过于溺爱

有些家长总是以一种严厉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压制他,他就习惯退缩了,一见到别人强势,他就退缩。要么就是家里总是迁就他,他一哭就有了或者一闹就有了,但是出去以后想以这种方式要求别人,别人根本不买他的账。那么在这个时候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处理?

孩子在群体中经常被人欺负或者经常欺负别人,都是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孩子经常被欺负家长很心疼,有时会发狠告诉孩子:“如果他再打你,你就打他!”这种处理方法合适吗?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权利范围 对父母来讲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懂得自己的权限范围,对方不可以超越这个界限。孩子是不断地在冲突中学习划分与对方的权力范围,或者合理的相处界限。在不清楚自己权利范围的前提下,会经常被对方侵犯都没有反应。反过来说,因为他不清楚权限范围,可能在无意识中侵犯到对方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权限范围是孩子首先需要学习的。

教孩子“打回去”的做法可以,但可操作性差 当对方有不合理的行为,孩子一而再再而三被侵犯,“打回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但经常被欺负的孩子这么做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不敢侵犯对方,或被打得严重愤怒后只会还击对方一两下。打回去的同时大声呼叫震慑住对方,也会引起周围人关注。如果冲突得很厉害,我不反对教孩子把对方推回去,如果打的话有难度。最后一个策略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孩子需要保护自己,可以离开。

被欺负后,家长要帮他把情绪发泄出来 当孩子被欺负后,家长应该帮助他把情绪说出来,否者长期这样下去一些潜在的信息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某天再有比较重大的事件与此相关的话,孩子要爆发就是一次性的大爆发,破坏力会很大。

不赞成一发生冲突就向老师求助 实在没有办法时也可以向老师求助,但是我不赞成一开始就找老师,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在产生攻击时,老师不清楚事情的前后经过,如果孩子描述得很清楚,那没有问题,如果描述得不清楚,老师可能会产生误解,处理的结果可能不是很得当。

家长出面帮孩子打架,会让他丧失处理问题的能力 成人替代孩子处理冲突是不合理的,虽然成人帮助孩子争取回权力了,但他自己下次再单独遇到这种冲突时还是没有能力处理,他们第一个反应是我要向大人求助,因为他们能帮我处理这个问题,在这种前提下我建议成人不要出面。

当孩子没有策略的时候,你可以问他“他打你,你生气吗?你知道他为什么打你吗?”听他解释后可以给孩子提供建议,但是建议最少是两个以上,不能只提供一个,比如“打回去”或“把它抢回来”,孩子这时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他完全听从你的指挥。

打人的孩子该怎么办?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去分析,而不是一刀切的去阻止孩子打人这种表面行为的现象,这样子对于孩子是很不公平的,尽管孩子的认识是错的,打人也是错的,这是因为他没有这个能力去认知这件事情而已。小孩都是很善良的,当他知道别人被打也很痛苦的时候,他会立刻收敛这种行为。

打人的孩子也是无辜的

孩子打人后,要教会他正确的表达情绪

自己的孩子打了别的孩子,父母在场可以看得很清楚起因,可以这样表达:“你是想跟弟弟玩吗?那你打了他,他会不开心。所以你说对不起,弟弟喜欢握手的方式,咱们再握握手吧。那样弟弟就很开心了。”教会他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情绪就可以了。

发现孩子要动手,先把他的手轻扶一下

如果自己的孩子有打人的习惯,就要特别注意。当发现他动手或者预测到有情绪要发泄的时候,要立刻把孩子的手稍微轻轻扶一下,避免他把手伸起来打人。另外要立刻问他,刚才什么让你生气了?让他马上把情绪说出来,因为当人的情绪被表达出来以后,能够立刻释放,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火。

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孩子打人”

孩子打了人把自己孩子当场暴揍一顿,是非常不可取的,那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做的。我们不要认为被打的孩子是弱者,其实打人的孩子也是无辜的,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告诉他,什么方法是别人能接受的,什么方法不仅使他不成功,并且可能别人不理他或不喜欢他了。当你跟他说清楚后,并让他学会用其它方式时,他就会改变。

幼教随笔:家祺专注了


总之,幼儿都有潜能,他们能专注于做的任何事情,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其与幼儿的互动,使得幼儿充满兴趣,对于活动才会有专注的精神去做。

在建构区的台面上有新提上许多“美香基”的盒子,包括喝完可乐的大小瓶子,晨间来园时,汪家琪又如同前一样,在教室里奔跑了两圈,突然他停在建构区,上下看了一会,接着他拿着珠珠盒及台面上的可乐瓶盖子,坐在位子上,一盖子一盖子地把珠珠倒进可乐瓶里,边倒边喊“可乐哟,谁要可乐?”喊了好几遍,所有的杯子里都装满了珠珠,只有陈海腾加入了他的队伍,其他的幼儿无动于衷,各自玩自己的,见此情景我赶上前去,“我要一杯可乐,多少钱?”见有顾客光临,汪家琪笑了“五元钱一杯。”“好,我要了”在他的手上轻拍了五下,算是给钱了,有了顾客的汪家琪显得更加买劲了地叫买。在老师的投入参与下,他的生意开始了,为扩大幼儿的经验,我又去光顾了,指着小杯的可乐说“我要这杯,多少钱?”“五元”“太贵了,刚刚大杯才五元,能不能便宜点”“好的,就三元吧。”“能不能再便宜点”“好,那就二元吧。”(可能顾客是老师砍价,使幼儿没有任何的防线,我又拍了他二下买走了这杯可乐。)整个晨间活动,汪家琪都在忙碌的。

是什么原因使得难得静下来的家琪如此专注呢?是幼儿已建立了某种购物的经验,是幼儿去“美香基”消费的经验,引导了他这次自发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该观察中,幼儿汪家琪已有购物和消费的经验,此种经验使得他自发地构建“买可乐”活动,也使得他兴趣由之生来,见其有兴趣我没有实行原计划中的晨间活动,而是顺应他的兴趣,放手让他去自主活动,幼儿没有了束缚,更加认真地活动,成就了对事情的专注。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汪家琪的生意无人回应,有可能教育价值在此就泯灭,老师能够敏感地察觉到他的需要及其活动继续的

需要,以顾客的身份进入买卖游戏,不但使活动得以进行,还拓展了幼儿的买卖经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生意很兴隆,但仅在于表面的,老师的再次加入使活动向前迈了一大步,讨价还价,大小杯比较,让幼儿的买卖经验得以提升。

总之,幼儿都有潜能,他们能专注于做的任何事情,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及其与幼儿的互动,使得幼儿充满兴趣,对于活动才会有专注的精神去做。

被孩子们的智慧震撼了


“老师,今天是宝宝的一周岁生日,可是超市里没有蛋糕卖?”听到娃娃家的妈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座的小朋友立刻想起办法来了,有的说:“可以做一个蛋糕呀,用面包和奶油做,”另一位小朋友接过来说:“不能做真的蛋糕,只要做一个假的就行了,”立刻又有人想到:“那就用泡沫做一个吧!”我说:“这个主意不错,回家可以用泡沫做一个蛋糕试一试呀!”这时又有小朋友说:“用白纸和黄纸来装饰,白纸是奶油,黄纸是鸡蛋,”我说:“这个主意也不错哦!”还没说完,只听见又有一位小朋友说:“如果超市没有,也可以到宝宝牛排店来买蛋糕呀,宝宝牛排店有蛋糕卖。”听了大家的讨论,我最终下了决定:“那就做一个蛋糕吧,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看,谁愿意回去做一个的?”这时,许多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看来做蛋糕的积极性真的很高呀!到了第二天,果真有一位小朋友做了一个蛋糕带过来了,并且介绍说:“这是和妈妈、奶奶一起做出来的,是用鞋盒做的。”其他的小朋友看到这么多的蛋糕,都想打开看,我说:“这个蛋糕只是一个盒子,里面没有蛋糕,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还是不要打开吧!”小朋友们听了都觉得很失望,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不能打开怎么给宝宝过生日啊?”立刻又有人接着说:“那就做一个放进去吧!”并且表示他要回去把这个蛋糕做出来。谁知道今天做蛋糕的小朋友事后偷偷的告诉我说,其实里面有蛋糕,只是太小了……呵呵,孩子们的想法可真有趣。

通过这次蛋糕事件,我深深的被孩子们的智慧震撼了,从他们的讨论和行动中,看的出每位孩子对制作蛋糕很感兴趣,而且对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能积极的想办法解决,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积极的说出来,并通过讨论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我想,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效果吗?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学会放手,要多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启发孩子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我想,做到这样,我们的角色游戏才会更丰富,孩子们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思维的锻炼,并从中获得自信与满足。

插片玩具


五颜六色的塑料插片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因它功能的多变,可任意摆弄,塑造他们想象中的事物。在孩子们刚开始玩时,我首先出示示范作品引起孩子兴趣,激发学习拼插的愿望。然后让孩子认识插片的特点。再让他们按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认识,后再拼插。等孩子们完成一件作品时及时表扬鼓励。并放在区角中供其观赏。在孩子基本掌握了拼插技能以及较熟练地操作后,启发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拼插,让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插出来,采用一种变多种,就是学会插一种事物后,稍加变化就可以成为另一种物品。如小马变长就是长颈鹿等等。少讲多问,就是围着孩子转,开拓和诱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巡回指导时问问他们插的是什么,从不包办代替,限制规定。让他们对“发明创造”更加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假造性。指导孩子玩插片,既发展了小肌肉群的精细动作,又锻炼了手、脑、口并用的本领。而且还是一堂很有趣的综合课,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玩可以检查孩子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复习了老师所教的各种知识。

教育随笔:玩具柜被谁画脏了?


今天美术课结束后,有小朋友发现几支油画棒掉在地上,因忙着上下一节课,我就让小朋友把油画棒先放在玩具柜上,想等上完课在把它放到盒子里。到午餐后,我在打扫卫生时,忽然发现玩具柜上不知给谁用油画棒涂脏了,我很生气,一定要查一查是谁做的。

下午孩子们起床后,当我问起这件事,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于是我引导说:“这么干净的玩具柜被画脏了,就变的不漂亮了,做错事不要紧,只要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仍然是好孩子。老师希望这个小朋友能悄悄地告诉老师,老师不会批评你的。”可是还是没有一个小朋友来承认错误,这是听到欣路悄悄地跟文杰说着什么,文杰站起来说:“老师是左彦涂得,欣路告诉我的。”我忙问:“欣路你看见左彦涂了没有。”欣路肯定的说:“我看见他涂的。”于是我问左彦:“是不是你涂的。”左彦低着头说:“是的。”我大声说:“那你为什么自己不承认呢?”左彦胆怯的把头低的更低了,眼泪也掉下来了,我一看左彦的样子,知道自己的声音高了,可能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因为胆怯害怕老师批评而不愿说出来。我想孩子不就是在不断地改错中成长起来的吗?教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引导孩子明白事理,健康成长。惩罚不是目的,我决定不再追究左彦的责任,而是引导孩子怎样补救。

我对孩子们说:“现在老师不追究左彦的责任,因为他已经知道错了,但做错事必须想办法补救,我们一起来想一想怎样让玩具柜恢复原来的样子吧。”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立即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拿橡皮擦,有的说拿抹布抹,有的说拿餐巾纸擦等等,经过讨论,我们选择了用湿抹布擦。当玩具柜恢复原来的样子,孩子们都笑了。最后我告诉小朋友:以后做什么事要三思后行,要想一想做这件事的后果。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教师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并积极解决问题。

拼插雪花片活动


在幼儿离园活动时,我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拼插雪花片活动。孩子们玩得很专注,有的做了火箭、汽车、火车,还有的做了小碗…….唯独看见罗浩然小朋友没有拼插桌上的雪花片,反而总去拿其他小朋友的雪花片,还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由于当时家长来接人了,我并没有立即介入。过了一会儿,待我转身一看,发现浩然已钻到桌子底下,从桌子的缝隙里面抛雪花片上来,弄得地上到处都是。其他的小朋友也跟着玩,并没有要收拾整理,反而越抛越起劲,当时我也很生气,气冲冲地大步走到他面前。本想批评他,却发现浩然正惊慌地看着我。看着他无辜的眼神,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太急了。于是,我等浩然收拾好之后,才问他为什么要钻到桌子底下去抛雪花片。原来,浩然是在玩喷泉游戏,他去拿别人的雪花片只是因为“喷泉”需要的雪花片要很多。

每个孩子反常行为的背后总是有原因的,也许表面看似是破坏、是调皮。但其实发现他们的想法很天真,也很有想象力,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做些事情,只是因为我们的“规则”太框定他们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才能发现自己会更理解孩子的想法,当然也就创造了更多的教育契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插子被送回“家”了》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被拐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