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撒谎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01-04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宝宝撒谎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撒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宝宝撒谎与他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认识能力相关,一般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幻想性撒谎

3岁内的宝宝无法分清想像与现实,常常把想像的事物当作现实的事物来描述。他们往往会即兴、随意地把自己听到的故事,看到的事物经过自己的想像加工,套用到现实的人或事上去,出现没有逻辑、不真实的“撒谎”;他们也可能把自己的愿望施加到某件事情上,把本来不存在的事情说得跟真的一样,但是又漏洞百出,这只是他们通过想像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方式。他们的这种撒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带有非常明显的幻想痕迹。

被动性撒谎

宝宝天性想要做好某件事情,获得妈妈或其他自己喜爱的人的赞赏。当他们做错事情后,会因为担心受罚而说谎。其实,宝宝天性纯真、直率,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不会控制自己探索的欲望。但当他发现自己的诚实引起了妈妈的不满甚至是责罚时,为了逃避宝宝就会尝试说谎。尤其当宝宝说谎后成功逃避责罚时,他们的说谎行为就会得到鼓励。

行为性撒谎

有些被父母娇生惯养的宝宝,习惯于一切玩具、食品都归自己所有。他们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都有可能悄悄地把它拿回家。为了怕妈妈发现而失去这些东西,宝宝也可能编一些想像的小谎言来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合理。

四大策略,将谎言转化成智慧

可能妈妈们没有想到,在宝宝的谎言背后还孕育着智慧种子吧!

对宝宝而言,撒谎,尤其是幻想性撒谎是他们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最好见证。只要妈妈根据宝宝撒谎的情况分别对待,并进行恰当引导,宝宝的撒谎就不再是令妈妈头痛的问题。相反,利用宝宝的撒谎行为,妈妈可以培养出一个更加充满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聪慧宝宝。

策略一:正确对待宝宝的撒谎行为

撒谎的过程其实就是宝宝想像与创作的过程,它对培养宝宝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宝宝像露露一样撒谎时,妈妈千万不要训斥他:“露露,瞎说什么呢?你哪儿有芭比娃娃?”聪明的妈妈会说:“宝宝,你没有这样的芭比娃娃,但是你确实很希望有一个这样的芭比娃娃,对吧?你的想像力真丰富!你再想想,你想要的芭比娃娃还能做些什么?我们来编一个芭比娃娃的故事好不好?”如果妈妈策略指出宝宝的问题,同时宽容对待宝宝的幻想性撒谎行为,并对他们的幻想性撒谎行为进行诱导,宝宝就会在诱导下摆脱错误的撒谎行为,并大胆地想像与创作。如果发现宝宝有幻想性撒谎行为,妈妈千万不要因宝宝撒谎而训斥他们。要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极有可能扼杀一个未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策略二:给宝宝创造更多的幻想性“撒谎”机会

比如,宝宝对妈妈做饭的事十分好奇,那么妈妈在跟宝宝玩耍时可以来一次幻想性“撒谎”竞赛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宝宝的想像力,挖掘他们的语言智能。妈妈一边假装做各种洗菜切菜的动作,一边对着宝宝唠叨:“现在我要给宝宝做饭了,我把茄子洗干净,咚咚咚咚切成丝,给宝宝做个鱼香茄子煲……好了,鱼香茄子煲做好了,现在该宝宝给妈妈做好吃的了”。于是,宝宝会在妈妈的诱导下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妈妈或家里其他人做出很多的“美味佳肴”来。

策略三:让责罚变得更策略些

当宝宝做错事,为逃避责罚而撒谎的时候,妈妈不要如临大敌般地对待他们。这样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不见得能立竿见影地改变宝宝的撒谎行为,相反还可能让宝宝更加依赖撒谎来逃避责罚。聪明的妈妈可以利用宝宝的这次错误做点别的文章,既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又不失时机地利用撒谎行为开发宝宝的智力。比如,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宝宝的错误,温和地提醒宝宝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再给他们提出要求:你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弥补自己的错误行为,并免于惩罚,比如编一个自己想像的故事等。

策略四:给宝宝一次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

如果宝宝发生行为性撒谎,妈妈一定要相信宝宝会改正错误,并可给宝宝提供一个设想补救方案并实施方案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让宝宝自省,同时也可通过给予宝宝设法补救方案的机会,让他们开动脑筋自己解决问题,养成自己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习惯。比如,宝宝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妈妈可以让宝宝自己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自己的错误?聪明的宝宝可能会想出很多方案,如把玩具还给人家并道歉;把玩具还给人家的同时,把自己的玩具借给人家玩;把玩具先还给人家,然后再与人家商量,说服小朋友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一会儿等。如果宝宝想不出方案,妈妈可以给宝宝一些提示:“菲菲的玩具被你拿走了,她会很难过啊,你怎么办她才不会难过呢?”

爱说谎的宝宝更富于创造力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般,宝宝从3岁开始就会说谎,到小学二、三年级时,谎言最多也最严重。

但说谎是每个宝宝的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站在宝宝智能发展的角度来看,宝宝动辄说谎妈妈也不必过分担心。因为,心理学证实:说谎者必须具备将自己未曾体验的事,说得像确有其事的能力,这表示他们具有将语言与行为分离的能力。也就是说,善于编造谎言的宝宝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证实:会说谎的宝宝比不会说谎的宝宝创造力高得多。

因此,如果听到宝宝说谎妈妈千万不要大声斥责,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剥夺宝宝创造和思考的机会,对宝宝的智力开发与心理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妈妈惟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适当的方式正确地引导宝宝,让宝宝的撒谎行为拐个弯,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每年差不多会有100万左右的儿童离家出走。据美国国家监督总局估计,离家出走的年龄已经从平均年龄16岁下降至15岁,且有38%的儿童年龄低于14岁。现在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只要有一些不顺心的,就会拿离家出走来威胁爸爸妈妈。

事实上,对于孩子而言,之所以会离家出走,大部分的时候是因为爸爸妈妈的原因,所以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避开这些问题。

离家出走的原因

国家监督总局在1997年发表申明说,41%的孩子选择离家出走主要是因为存在家庭暴力,其他的也可能是由于成绩差,社会问题,来自家庭或学校的压力等。

A.频繁的家庭战争。

B.孩子害怕把自己的忧愁告诉你之后,你会责备他,比方说是在学校出现的麻烦事,包括欺凌,成绩差,性取向或怀孕,喝酒或毒品问题。

C.有时候家里面出现一些事情,孩子无法解决,这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孩子会把离家出走通常是一个求救信号。

孩子离家出走应采取哪些措施

对于大部分的爸爸妈妈来说,当孩子离家出走的时候,会首先想到是不是出现什么问题了。对于另一些爸爸妈妈来说,孩子可能是因为愤怒而威胁离家出走。

大部分的孩子离家出走以后都会自己回来的,但是离家出走依旧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事情。爸爸妈妈要多跟孩子聊聊,明白孩子担忧的事并帮助孩子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还可以通过他人,比方说朋友、亲戚或者辅导员来安抚孩子。

如果孩子离家出走了,爸爸妈妈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方式来找寻孩子:

A.找一下跟孩子关系比较好的儿童或者是亲戚朋友。

B.如果一直联系不上孩子的话,最好是能够马上打电话给当地警察局。

C.当孩子回家后,你可能会觉得很生气,但是请你先安抚孩子,让孩子知道你爱他,在为他的安危担忧。

D.通过聆听然后理解孩子出走的原因,让孩子能够放心回来。

E.不要害怕去寻求外界的帮助。

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应对策略


孩子都上小学了,但是仍旧调皮、不听话、不爱学习、你说东,他偏向西。这根源追问起来其实是因为第一反抗期没有很好的把握。既然这样,那大家一起跟着我的思路认真往下看——

第一反抗期是针对2-4周岁的幼儿。回顾一下我们孩子在第一反抗时的情形:

1.你的孩子大约几岁时,你忽然感觉不听话了?

2.对孩子不听话?你是如何做的?是进行吓唬?打骂?置之不理?还是把孩子弄哭后,又怕哭坏,最终又去哄呢?

3.在你家庭里,你们夫妻在教育孩子观念上一致吗?有没有因为观念不一致而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4.你们夫妻之间和老人之间在孩子的教养方面,有没有观念上的冲突和方法上的不一致?

对于这四个问题,你们家的情况是怎样?面对这些问题,那我们要如何应对呢?这一时期所体现出来的现象一般有:

1.孩子想尝试一切新鲜事物。

2.吃饭问题。

3.生活方面磨蹭。

不知大家是如何理解反抗之意的,我的片面理解是,在家庭生活中,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听。这正是2--4周岁幼儿身上体现出来的反抗。大家认真思考下,几乎2--4周岁的幼儿都会经历这些现象。如果我们采取打骂,那终是无法解决这些现象的。那这是为何呢?

下面是老师分析的四种原因:

1.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回过头想想,当孩子一生下来时,完全就是一张白纸,在婴儿期孩子只会用笑和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没有其它情绪表达,而我们也只是初略孩子的情绪想法,靠我们平时的观察来猜测宝宝想表达的意思。到宝宝2周岁基本很能说了。(不过我家培洪说话就比较晚,2周3个月才开始说话耶,当然开口后,很快就能说得很流利了)会用语言表达后,宝宝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加以表情,说出的话显得比较夸张,而我们大人却觉得好玩。老是以笑来应对宝宝,其实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孩子的表达。

还有就是大家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孩子能表达后,就想让孩子开始识字。其实这个时期是宝宝最佳的口语期(0-3),我们只要每天对着宝宝说话,他就能成句成句地学会。这时的记忆力也是相当好。还有我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就是,当宝宝说要某一事物时,当你给他后,他又不要,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只要是细心的家长,一定都会知道这么大的宝宝,在用词方面还用得不准,所以产生了答非所问,他要东,你却给了他西,孩子自然就会有情绪,而我们又不理解孩子的意图。脾气急燥的家长,这时就会有情绪,甚至还打孩子,这样亲子矛盾就来了。家长情绪失控时,我们不妨冷处理,细心观察一下,而不能用传统观念,对于第一反抗期的宝宝来说是无效的。

2.家长忽略了游戏心理。

经常看到孩子吃饭,满地跑。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要跑?是不是我们先追他,他才跑。孩子还以为我们在和他玩游戏呢?所以这不能怪孩子,只能从自身找原因,吃饭对于一个1岁半以后的孩子,如果饿了本能就会用手去抓东西吃。而我们却老是怕弄脏衣服及地板,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培洪妈就是这样,不过我当时最讨厌孩子边走边吃,我是让培洪一边吃一边看电视。这方法自然也是错误的。)只要我们了解到宝宝刚开始时都是用手来协调动作,宝宝一般用手感知会持续2个月,然后用勺子开始模仿我们大人的动作,手和嘴正在协调配合吃饭,刚开始也许会把饭打到脸上,额头上……当我们意识到这是宝宝成长中的必须一课时。相信我们的年轻家长们都会满心欢喜看着宝宝这一巨大变化的。可现实中像我一样的人还是比较多,包办代替了孩子的本能。(终归还是观念在作怪)

我们当家长的要有心理准备,你要如何喂养你的孩子?孩子不爱吃饭,有没有想过为何不爱吃?所以我们家长在遇到情况时应该站在那先观察、琢磨一下,想想招。怎样在我们大人的序列中找到节奏感、责任感。如何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引导?

3.单向思维。

经常看到这一时期的宝宝,护自己的玩具现象。老师给这总结了一句话:“宁要玩具,不要友谊。”其实大家细细思考下确实如此,有时家里来了小朋友,是不是经常看到孩子不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大家知道这是这一时期宝宝的现象,就不觉得奇怪了,这时候我们只要用其它新鲜的东西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一般就可以了。这当然也需要我们的方式方法。所以对于我们家长朋友学习是很必要的。

4.隔代教育的影响让孩子学会说“不”

对于这个问题,绝大部分家庭都经历过,如果我们试图给宝宝养成好习惯,那必须要有约束力。如果在父母这边建立好了好习惯,老人那边却破坏好习惯。这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和老人之间在观念和方法上不一样,所以我们就得在这上面作文章。才不会让孩子生活在夹缝中,让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那么我们年轻的父母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1.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告诉孩子“我需要帮助”

当遇到你叫宝宝吃饭或者其它什么事时,如果宝宝专注于他手上的事,这时你如果叫了二遍,宝宝还是没有反映,这时你就不要再说第三遍了,这时候的宝宝他只专心做自己的事,而完全没有听你在说什么,所以我们就没必要再唠叨了。我们可以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一起关注宝宝手上的东西,这时,宝宝感觉到你来到他身边,会抬起头看你,你就可以面带微笑,用眼睛看着宝宝的眼睛,用温和的语气,简洁的语言对宝宝说:我需要你的帮助。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是很愿意帮助人的,当帮你做后,你对他说一声:谢谢。那效果就更好了。不过,切忌不要用命令的语言。对于小一些的孩子,你用命令的语言可能性有作用,大一些的孩子就会反抗了:你为何自己不做?所以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2.制定家庭规则:

很多家长都习惯于对某一件事,唠叨个不停,而忽略了制定家庭规则,这对于培养良好的习惯是非常不利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家庭教育中,大家必须得关注规矩,当然这规矩需要全家一起总动员,不能只是孩子一人执行,这样孩子是不会遵守的。

我们已经知道,这时期是处于游戏亲子沟通,对于,那些愁于宝宝每天吃饭困难的家长们,你是否了解了宝宝在幼儿园的就餐习惯。我们可以和幼儿园一样进行分餐制度。为什么会有5+2=0这个说法,就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5天养成良好的习惯,周末2天在家,被父母破坏,又归为0了。所以说,根源还是在我们家长身上。我们应该在饭前和孩子商量规定好。吃一餐饭的时间是多少?到点了没吃完就收碗筷,等到了规定的时间,就一定得执行,这样孩子经历几次后,就明白,不吃妈妈就收走了,中间又没零食吃。自然就会认真吃饭了。还有一点就是,在吃饭时,不要一家人的眼睛都盯着孩子,这样过份的关注,会打乱孩子吃饭的就餐氛围,只有建立良好的就餐秩序,同时有饥饿感,良好的饮食习惯才会形成。

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老是唠叨个不停,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在和孩子交流时,要眼睛看着孩子眼睛,告诉孩子,你想做什么?或者让孩子做什么?尽是用简洁易懂的语言。

3.巧妙运用注意力转移法应对孩子的单向思维。

“第一反抗期”的宝宝对一切东西在他的眼里都感到新鲜,比如,经常看到宝宝把东西放到嘴里,这其实是宝宝通过嘴来尝试这个东西,找下感觉。接着通过手来握、捡、放等肢体协调动作。如果,这时家长不分清红皂白就上去抢孩子的东西,或者用武力来解决,这是徒劳的。这一举动还有一危害就是,把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给阻断了。好奇心一旦没了,想像力也就没了。如何避免呢?就像很多人觉得孩子把东西放到嘴巴里脏、不安全。可这么小的孩子却不懂安全不安全;脏还是不脏。这只有在事前先进行家里安全教育和室外教育。并制造孩子探索世界的环境。让孩子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他创新思维的发展。

千万不要忘了这一时期是宝宝单向思维时期,所以可以用其它新鲜事物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孩子异常信号及父母的应对策略


父母如何洞察孩子身上的异常信号,并加以有效引导,以防患于未然?

一、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

这是他们各种情绪和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心理学家阿德勒和杜莱克斯认为,他们无非想要:

·被爱与被接纳

·有安全感

·有归属感——融入某个群体

·自己的所作所为受人肯定

·逐步迈向独立,担负责任及做决定

当孩子感受不到这几点时,他会有负面情绪,如变得消沉,进而可能会产生不良的行为或异常行为。

当父母亲不认同孩子们的情绪时,会发生什么呢?孩子就有一种羞耻感,父母亲这样做等于把孩子的人格给切开了,分成了两半;孩子只是在学业上发展,而在情感上不让他们发展,压抑他们,如果是永久性的就会造成精神紊乱。

二、常见的几种不良行为和异常表现,及父母应对策略

1、引起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以引起注意为目的,通常你的感觉是烦躁、懊恼,然后加以提醒或好言劝说。在达到他的追求注意的目的之后,你的孩子也许会暂时停止这坏行为,但不久之后,他也许会旧病复发,以求得更多的注意,或另找一种方法来寻求你的注意。

案例:要睡觉时,六岁的佳佳一会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又说害怕,不停地要让爸爸妈妈注意到她,连续几个晚上都重复发生同样的问题,父母被她搞得很心烦。后来父母了解到,原来佳佳是为了引起父母对她的关注才这样表现的。后来父母设法给予佳佳应有的关注和爱,也使她有足够的安全感。佳佳这些折腾就没有了。

父母应对策略

避免在孩子寻求注意时给予注意,在孩子没有预料到或在他无意引起注意时,给予正面的关注。不要有求必应,尽可能忽视不良行为,不要被激怒。

2、追求权力

追求权力的孩子通常会令你生气,让你有被激怒的感觉,你感到你的权力受到挑战。陷于权力争斗的孩子好辩,爱与人作对,结果不是你硬要他服从,就是向他投降。有时你也想摆平或打击孩子,如果你投降,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不再有不良行为。

案例:很多父母在孩子吃饭这件事上很头痛,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想尽办法,软硬兼施地强迫孩子,甚至不许他离开座位。有时父母或爷爷奶奶在屁股后面追着孩子吃饭,每天都重复着,爸爸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减少孩子的零食,吃饭时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吃,时间到了,让孩子去玩,中间饿了只给果汁,不给零食,孩子终于了解吃饭再也不能达到权力争斗的目标,而同时孩子也必须忍受不吃饭所带来的后果。

父母应对策略

一般是从冲突中退出来,不要与孩子继续争斗或向他投降,也不要生气。可能的话,让孩子经历一下不良行为或异常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如果你忍一忍,不和他正面冲突,事后请求他帮忙、询求他的意见和建议,使他成为你的同伴,那么他就没有人可以作对了。

3、报复

寻求报复的孩子要的是跟你扯平,因为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通常父母对这种报复行为的反应是感到伤心难过,当父母生气或想摆平时,孩子可能会发觉自己斗不过父母,因而转移目标,开始报复。

怀有报复心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可爱而受到伤害。有一点需要注意,幼小的婴儿通常不会以报复为手段,他们有时是因为生气而表现出越轨的行为。

当孩子在你面前说:“你不是我的好妈妈,你对我一点都不好”,甚至说:“你不配做我的爸爸。”这些话让人感到很伤心,随之而来的是气愤。这就是孩子在以报复的方式和你抗衡。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爱和接纳,他们就到外面去,故意报复你,他们知道父母最不喜欢什么,如果你不喜欢他们吸烟、喝酒,或穿奇装异服,他们就故意这样做或这样打扮来报复父母。

父母应对策略

不要以伤害回报孩子,要打破报复的恶性循环;如果你做错了要道歉,试着想办法与孩子建立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因为寻求报复的孩子极需要被爱。

4、表现力不足

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要父母对他们放弃希望。你觉得失望,无助,对孩子消极以对,最后完全的放弃,认为孩子真的无可救药!

案例:文文的父母对她的期望非常高,因为父母都是高材生,希望文文也能像他们一样,受人尊重,将来长大了更优秀。

文文觉得父母因为太优秀了,就觉得自己永远也达不到像父母那样,因此很自卑。当文文问妈妈数学题时,妈妈给她讲了好几遍她都没有明白,妈妈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还不明白,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也许数学对你来说太难了,你不是学数学的料。”于是文文说:“你说的对,妈妈。我真的不是这块料。”

父母应对策略

父母一定不要放弃表现力不足的孩子,否则他们会自己放弃。要停止所有的批评。关注所有的努力,无论多么小的努力,父母都要争取帮助孩子。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能力,多给予孩子鼓励。

最后一个父母应对的策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集中精神先改变我们的行为。同时改变你对孩子不良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反应模式。除非父母们愿意花时间和努力同孩子们一起来建立积极的关系,否则任何的指导和训练都是没有效果的。

宝贝入园困难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汇总


整理了关于宝贝入园困难的心理分析及日常知识,希望对宝妈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序号标题1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家长该怎么办点击查看2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原因点击查看3分解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的对策点击查看4孩子一定要去幼儿园的原因点击查看5送孩子去幼儿园一定不要迟到点击查看6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最佳年龄点击查看7如何观察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心理变化点击查看8六个细节判断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点击查看9幼儿园一天生活标准参考点击查看10幼儿园一天生活规律训练点击查看11幼儿园暑期生活指导点击查看12长假后宝贝不愿意上幼儿园该怎么办点击查看136大招教您解决孩子长假后不愿意去幼儿园点击查看14幼儿园给家长开会的技巧点击查看15幼儿园老师如何开好一场家长会点击查看16入园后的孩子家长如何了解他点击查看17面对孩子上幼儿园有情绪的六大招数点击查看18上幼儿园以后宝妈应该如何教宝贝学识字点击查看19看已入园家长分享的经验点击查看20对幼儿园午睡管理的7个意见点击查看21正确解读幼儿园的含义点击查看22中班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愿意及对策点击查看23新生入园前的注意事项点击查看24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各种案例分析点击查看25节后宝宝不愿意回园的六大招数点击查看

宝宝半夜哭闹原因及应对办法


怎么办?怎么办?半夜不仅要给宝宝喂奶、换尿布,还要对付他的半夜哭闹!爸爸妈妈既心疼又烦恼,半夜哭闹,我该拿你怎么办?

宝宝在出生的头3个月,因每次吃得少、餐数多、睡眠周期短,使得他具有睡眠时间短、频繁小睡的特点,很少连续睡眠超过4个小时。对这时的宝宝来说白天、夜 间没有太大区别,只要感到暖和了、吃饱了,他就会呼呼大睡。3~6个月开始,宝宝睡眠进入稳定期,夜间可以连续睡眠5个小时以上,中间醒来1~2次。可是 也有的宝宝晚上睡觉总是哭吵,闹得爸爸妈妈疲惫不堪。到底有哪些原因会让宝宝在半夜哭闹不止呢?爸爸妈妈又该怎么办?

1.饥饿或过饱

一般而言,小宝宝隔2~3个小时就可能要吃奶,有些妈妈却喜欢固定3个或4个小时才让宝宝吃一次奶,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对无法忍耐饥饿的宝宝而 言,这种方式无疑十分痛苦,因此往往气得哭闹不止,而且在吃奶时会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反而又造成肚子痛,只好再哭一次。

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爸爸妈妈以为宝宝哭闹是因为没吃够,于是又喂了一次奶!可是你知道吗?宝宝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仍旧保留着吸吮反射能力,无论什么 东西,只要放到宝宝的小嘴里,他就会用力吸吮,结果导致吃奶量过多,宝宝的小肚子越来越胀,进而因为感觉不舒服而哭闹不止。

到底应该隔几个小时喂一次奶,要依宝宝的具体情况而定,至于每次喝奶总是又快又急的宝宝,可在喂到一半时先给其拍背排气,以免吸入过多的空气。

2.缺钙

宝宝缺钙不积极治疗很可能患上佝偻病,缺钙的宝宝夜间常常烦躁不安,还会出现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等症状。

对策补钙

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多带宝宝晒晒太阳,宝宝夜啼的现象会得到改善。如果出现严重的佝偻病迹象,赶紧求助专业的儿科医生。

3.惊吓、需要爱抚

白天带宝宝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很容易让宝宝受到惊吓,半夜三更会突然惊醒,哭闹不安,表情异常紧张,这大多是出于白天过于兴奋或者受到刺激的原因。

有些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有安抚需求时,肌肤触摸可以让宝宝心静,但有些父母由于白天工作忙,照顾孩子时间少,到了晚上宝宝会以哭泣来引起父母注意,让父母抱抱自己获得安抚。

对策多陪宝宝

平时少带宝宝去喧哗的场所,避免宝宝直接接触使他害怕的物体或人,宝宝惊醒后安慰他,告诉宝宝没什么好害怕的,让宝宝安稳入睡。父母应尽量抽出时间多陪宝宝,宝宝的“皮肤饥饿”得到满足,就不会夜间哭闹了。

4.肚子胀气

由于消化功能不够完善,所以宝宝会不定期出现腹胀状况。

解决方法

吃奶后帮宝宝拍背排气,或擦一些含薄荷油成分的婴幼儿专用消胀气药膏。如果宝宝经常胀气,请考虑换一种配方奶粉,而哺喂母乳的妈妈则少吃一些产气食物(如豆类、豆浆与地瓜等)。

5.想睡觉

有些小宝宝在睡觉之前显得比较烦躁,如果宝宝的眼皮显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那就表示想睡觉了。

解决方法

请给宝宝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睡眠环境。

6.妈妈吃了重口味的食物

哺喂母乳的妈妈如果吃了口味比较重的食物,如辣椒、洋葱、咖哩等,宝宝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哭闹。

解决方法

哺喂母乳的妈妈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或含咖啡因、酒精的食物与饮品,以免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反应。

7.尿憋

睡前饮水太多,或是奶粉冲得过稀,宝宝到了夜间被尿憋醒,不能以言语只能用哭啼来表达。另外尿湿的尿布刺激宝宝也不能入睡。

对策训练宝宝的小便规律

妈妈们应该逐步训练宝宝的小便规律,让宝宝能逐渐控制小便。睡前1~2小时不要给宝宝喝太多水。如果宝宝因为尿急哭闹,妈妈们只要为宝宝把过 尿,宝宝就能继续入睡。建议妈妈们准备一盏不太亮的小夜灯,给宝宝把尿或换尿不湿的时候开这个灯,这样宝宝就不会因为强光的刺激而没了睡意。

8.尿布湿了

这种状况比较容易判断,目前许多纸尿裤都有尿湿显示功能。

解决方法

注意观察纸尿裤是否已经膨胀,以便及时更换。

9.有情感需求

小宝宝有时怀念在妈妈肚子里的温暖感觉,所以通过哭闹来获得妈妈的拥抱和呵护。

解决方法

拥抱能够有效安抚宝宝情绪,不妨就多抱抱他吧。

10.环境过于嘈杂

太多嘈杂的声音、震动或视觉刺激,也会让宝宝变得不安、爱哭闹。

解决方法

适度的安抚或温柔的触摸,都可以有效环节宝宝的情绪。

11.太冷或太热

小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还不够强,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都会让宝宝感到焦躁或不舒服。

解决方法

尽量在室内维持舒适的温度(22℃~24℃),在外出时及时给宝宝添减衣服。

12.肠绞痛

在肠绞痛发生时,宝宝的小脸会胀红、下肢蜷曲于肚子上,这种情形通常发作得很急,常见于下午及夜间,好发于3~6周新生儿。当然,妈妈不要过于紧张,等宝宝到了3个月大左右时,肠绞痛的发生率将大大降低。

解决方法

对付宝宝肠绞痛有一些法宝,可以抱起宝宝,有规律地、轻轻地摇一摇,在宝宝小肚子上擦一些消胀气的药膏并按摩一下,或用温毛巾放在宝宝胃部、唱 唱歌、洗个温水澡等,都可以有效舒缓宝宝的不适感。如果上述方法均不能奏效,请尽快至医院做进一步诊断,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组织胺、镇静剂等药物。

13.其他儿科疾病

除了肠绞痛之外,中耳炎、肠胃炎或疝气等也都可能是造成宝宝身体不适而哭闹的原因。

解决方法

一旦宝宝出现不吃、不睡、体重不增加、行为突然异常等状况,或是哭泣声音和平时明显不同,更像是疼痛、发烧等原因所引起的哭闹,那就很可能患上了某些儿科疾病,请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

14.“长牙有点疼,所以我才哭”

提醒你要注意的是,宝宝从5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有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吵。白天有人陪他玩,可能会分散一些他对疼的关注力,可到了晚上,他安静下来,嘴里有一点不适应或疼痛,就会让他感到不舒服,所以才哭闹。

解决方法

首先,你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你可以使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等到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所以不用过于担心。

五大策略应对宝宝分离焦虑


五大策略应对宝宝分离焦虑

1.降低亲子依恋强度

因为孩子将父母作为自己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来完成,所以在父母离开时便会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因而降低亲子依恋程度,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独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积极的引导

在孩子入园之前要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个有趣的地方,家长可以不断地跟宝宝说:老师像妈妈一样地爱你,老师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都可以和老师说等等。首先要让宝宝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师,这样老师才可以接近宝宝并加以引导。同时放低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伙伴在一起玩游戏,老师阿姨还会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学本领,也可以玩游戏,使孩子对幼儿园留下一个好印象,并且产生向往与期待。

3.形成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出现了不安全感。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适应父母不在场的环境,就要让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家长平时要对孩子多夸奖老师的和气、漂亮;告诉孩子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带你们做游戏;在送孩子入园和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与老师友好的交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每天入园的时候,在家里就应该说好,妈妈送到教室就会去上班,并且实际上也坚持这样做,不要表现出不舍,否则聪明的宝宝一看到你的不舍,马上就会以哭来要挟你。

回到家里,爸妈要问一问宝宝在幼儿园是怎么玩的,不要带任何的暗示,就让宝宝凭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叙述出来,爸妈再以很夸张和惊讶的表情说:幼儿园这么好玩,有那么多小朋友和玩具,还有老师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妈妈都想上幼儿园了。这样就可以激发宝宝上幼儿园的兴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

焦虑的产生有时还因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的事情不会做。婷婷的哭闹就与生活技能的缺乏有关系,尤其是在吃饭和睡觉的时候,自然也就想起妈妈了。所以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能在吃饭时随意走动等。指导孩子试着在大小便后自己脱、提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长在指导时不要心急,因为你越着急,孩子就越紧张,越怕上幼儿园。

5.增强幼儿园的吸引力

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一般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但要注意安全。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儿园更强的动力。

育儿心得:如何应对孩子撒谎


育儿心得:如何应对孩子撒谎

昨天晚上儿子在校门口玩的时候另外一个小朋友不小心用陀螺打到他的后脑勺,估计可能打的挺疼的,我儿子一下子就嚎哭起来了,说实话,我也有点害怕,别有什么脑震荡之类的。他要求今天不上幼儿园,我就同意了,他看我很紧张,就觉得可以用头疼这个方式来要求更多。

今天早上起床,他就说他头有点晕,不想起床,不想上幼儿园,我说好,我说昨天说好了不去幼儿园,妈妈不撒谎,既然答应了你就一定不会反悔的。我不知道他是真晕还是假晕,就说,那妈妈带你去医院检查一下。他不同意,我心里猜,可能是假晕。然后我就说本来明天我们约好了和大娃一起走玻璃栈道,如果你头晕,那明天也只能在家休息了。他一听,马上说,我明天不晕了啊。我说。如果你真晕,我们就去医院拍片,如果你不去,就说明你是撒谎的。他顿时就哭起来了:“我只是想看看妈妈紧张不?”“你撒谎是不想去幼儿园?”“嗯?”“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那我打电话问问老师为什么小朋友不和你玩。”“小朋友要和我玩。只是和我坐一桌的小朋友不和我玩。”“那我去问问张玥为什么不和你玩。”“她们要和我玩。”“为什么撒谎?和谁学的撒谎?”“爸爸学的,他每次说话都不算话,说的陪我玩,结果就是玩手机。”

忽然觉得言传身教多么重要,回想以前,每次出差,为了安抚儿子,都会答应给他买玩具,但是从来没买过,出差回来也没见他问,以为小孩子说过就忘了,其实现在看来,他并没有忘。只是他已经形成了妈妈没做到也没啥,可能这也不是不对,所以他潜意识里也会这样做。

他爸爸也是,很多时候为了安静的看手机,会答应他很多事,但是从来没做到,而当儿子要求他兑现时,他就高压压回去。时间久了,孩子就觉得,说话不算话,撒谎其实也是可以的。

和他爸爸谈了下这个情况,我们达成协议:

1、轻易不要许诺一些根本完不成的愿望。

2、在孩子面前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做到,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要完成,要给孩子做一个说话负责的榜样。

3、大人之间也要说到做到。

4、周末不玩手机。

今天下午上幼儿园之前他要求我在他上衔接班的时候坐在他教室外面等他,我答应了,本来是个权宜之计。但现在,我决定要去陪他,哪怕家里一堆的事等着我做,我也要放下所有的事去实现我的诺言,钱少点可以吃差点,但是孩子的品性一旦养成,毁的就是他的一辈子。

儿子,妈妈愿意和你一起成长。

孩子爱撒谎的原因揭秘


孩子爱撒谎的原因揭秘

逃避惩罚

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表示对抗

还有的孩子说谎,与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溺爱,也不过于纵容。

不明就里

小于3岁的幼儿,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模仿大人

孩子有时会看到父母、周围的大人,或者电视上有撒谎的镜头,他们抑制不住好奇心,跟着学。因此,当着孩子的面时,家长一定要谨言慎行。

获得成就

有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描述事情时,常常参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炫耀自己。此时,在纠正的同时,要肯定他们的能力,不可粗暴制止,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不听话,幼师与家长怎么办? 超详细的应对策略!


你是否经常被孩子折腾得头晕脑涨?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和你作对?你面对自己的孩子是否总是束手无策?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里没有灵丹妙药,但却有许多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技巧。带您探究孩子不听话的种种表现、原因及应对措施,让您能正确且自如地面对孩子不听话的行为。

1现象

孩子“不听话”的不同情况

“不听话”,为人父母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会使用这个词,但家长是否清楚,当您使用这个词时,不公平的指责就会在您心爱的孩子心里体会到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一、有的孩子好像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须做完否则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要求去做别的事。例如:不看完动画片不吃饭。

二、有的孩子要求父母一起做游戏、聊天、陪他玩,还有兴趣盎然。否则,你不满足他,说不定就会出现家长不希望出现的“小动作”。

三、有的孩子你说什么他似乎总是很有理,不能完全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

四、有的孩子似乎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看似听话,但却心猿意马,不能按时、按量完成父母的要求。

五、有的孩子似乎记性不好,丢三落四,告诉他怎么做,他可能一扭头就又忘了,总得让父母不断提醒。

以上几种情况出现时,每个家长或多或少的都会遇到,那么,孩子真的“不听话”吗?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2原因

孩子:我们不听话的20条原因

差不多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然而有些孩子就是不听话,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孩子故意与父母作对?还是一些别的原因呢?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不听话,是有许多的原因的。现在我们将在孩子口中的一些原因列出:

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他们对我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

13.他们说话太啰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停。

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听不进去。

15.他们总爱带一堆人来家喝酒,吵吵嚷嚷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他们遇上不顺心的事总会拿我出气,所以我很生气。

17.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

18.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不爱听了。

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我了。

20.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时间做,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没有自由。

这些孩子的话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家长和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3分析

孩子不听话行为“解密”

孩子的成长中是不是有各种不听话的行为呢?作为父母的您是不是也因此而伤神不已呢?看看我们为您总结的孩子不听话行为解密吧。

不听话行为1

顶嘴

4岁的儿子能说会道,你说一句,他顶你十句,且振振有词。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电视,我说:“不收好不能看电视。”他就说:“我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我气得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专家解密:

孩子的话显然来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对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句句是真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知识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

一对一支招:当父母对孩子有一个要求,而孩子反驳家长的时候,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一个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双方达成共识。

不听话行为2

批评就摔门

每次批评女儿时,她会在你面前“砰”地把门重重关上。

专家解密:

这是个模仿力强、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孩子。若处在良好家庭人际环境中,孩子的人际能力将得到卓越的发展。父母忽视家庭人际(夫妻之间、与长辈之间等)沟通或大人之间戏谑、嗔怪的行为,年幼的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就学会了。

一对一支招:成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沟通。孩子将很快学会并反馈给你。

不听话行为3

耍脾气

儿子玩起电脑游戏没完没了,我说:“别老玩,眼睛会弄坏的。”他头也不回地说:“你真烦,烦死了。”如果你和他讨论这个问题,就陷入纠缠不清的讨价还价之中,弄得我头都大了。

专家解密:

孩子嫌父母烦,是因为他必须停止玩游戏,且即使不停止也势必玩不成。而顶撞的言语是家人的版本。

一对一支招:好比玩电脑时间长了影响眼睛,是孩子已经知道的和你多次唠叨的。正确的做法是与孩子约定玩电脑的时间,并用闹钟或计时器予以控制。必要时父母轻拍孩子的身体给予提醒。平时,要特别表扬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强化。

不听话行为4

不理你

说好午睡起来去公园,可午睡时间到了,儿子还在玩,我们一遍遍催促他:“宝宝乖,赶紧上床,要不来不及去公园了。”可他就像聋子似的,毫无反应。

专家解密:

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对策“不予理睬”,这样就不会被轻易干扰。时间是抽象的,幼儿普遍缺乏时间观念,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一对一支招:如给孩子有限选择“要么睡午觉,可以去公园;要么继续玩,不去公园”,视孩子的游戏内容而定,如果孩子的游戏内容难以暂时告一段落,则应允许其完成(不可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或活动,因为培养注意力也很重要)。

不听话行为5

用虫吓姐姐

儿子知道小表姐特别怕虫,他就会抓只蚂蚱甚至蟑螂放在姐姐头上,弄得姐姐尖声哭叫。

专家解密:

这是儿童的恶作剧,也是儿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声哭叫”的效果。须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乐观,不可粗暴扼杀。

一对一支招:常带孩子看幽默漫画,讲幽默故事,同时关照孩子使人生气、害怕的行为“不可以”。平时,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也可运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说“有个人哭呀哭,哭出两缸眼泪水,结果就在泪水里游泳了”,孩子会觉得很滑稽而破涕为笑。

不听话行为6

不断要新玩具

下班回家,儿子第一句话就问“给我买玩具了吗?他爸爸出差了,从外地打来电话,他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儿子还是不断地说要买。

专家解密:

这样的孩子有很强的探索欲,同时喜欢新玩具,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种“新”的玩法,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这与父母购置玩具的特性也有关,如漂亮的玩家汽车只能开来开去玩,孩子玩两天就厌了;若是可拆装可变换造型的汽车,孩子就能反复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导和鼓励,孩子就更能玩出创意、玩出名堂。

一对一支招:多提供结构性玩具,让他们拼拼拆拆。引导孩子旧玩具新玩法或把废弃物当玩具,他也会兴致勃勃的。如把旧报纸揉成球当足球踢,孩子一定大为开心。

不听话行为7

故意做坏事,还做鬼脸

吃饭前让4岁的女儿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却故意将筷子丢到地上,我骂她,她还自得其乐地向你做鬼脸。

专家解密:

有两种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别是有客人时,孩子有时会感到被忽视,而故意“不听话”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骂。做鬼脸,很可能是由此她偶尔做了,获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气为乐,不再处罚她。

一对一支招:对她的鬼脸不予理睬,平静而坚决地要求地把筷子捡起来。若孩子坚决不捡,也不要坚持,自己处理好,饭桌上权当没发生这一幕。因为即使2岁的孩子也会产生内疚感。事后沟通,让她知道,生气时可以扔靠垫(不会摔坏);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语言表达,如“我觉得没人理睬我!”平时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不听话行为8

缠人撒娇

女人常提出种种烦琐的要求并夸张地诉苦。比如说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时她准会哭哭啼啼地说:“我脚痛,要背(要打的)”;睡前故事讲好该熄灯了,她又嚷嚷着叫我过去,一会儿说怕黑,一会儿想喝水,一会儿又哭叫:“要妈妈陪呀......”

专家解密:

早期母子依恋没得到满足,孩子就可能特别粘妈妈。

一对一支招:妈妈要注意主动亲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时候才予以满足。如果必须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么,她就学会粘你。每天约定一个特定时间,让孩子知道这个时间妈妈属于她。如果,孩子总是处于不知妈妈什么时候会陪伴她的焦虑状态中,妈妈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不听话行为9

乖孩子换了一个人

5岁的儿子越来越懂事,常安静地自己玩或画画、看书,可欣慰之时,发现他又突然不听话了,嘟嘟囔囔地缠人,动不动就蹬掉鞋子跺脚,仿佛退回到2岁。我十分纳闷,那个“大孩子”哪去了?

专家解密:

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信号,“不听话”必有原因。请仔细回顾家里或幼儿园有无重大事情发生?幼儿表达痛苦、悲伤情绪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发时,他们好像无动于衷,事后,当大人逐渐淡忘时,他们常以非正常行为表现出来,看起来像“换了个人”。特别是很乖巧的孩子,他们因为太听话,也更加容易受到伤害。

不听话行为10

当众大哭大闹

在超市排队付账,女儿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闹着要吃,我不理会,她就大声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众人不赞成的目光所淹没。

专家解密:

巧克力对孩子具有特殊的诱惑力,抗拒诱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养。若孩子因哭闹而得到满足,他将学会以哭闹要挟你、控制你。

一对一支招: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场所,带孩子去一趟,给他买块巧克力也不算过分。若肯定不能满足他,就不要带他去超市。

不听话行为11

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带儿子去游乐场,他都哭着赖着不肯回家,弄得我们筋疲力尽。

专家解密:

这种孩子精力特别旺盛,玩性特别强或是平时玩得太少而玩起来不肯收场,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浓时让孩子离开,无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请理解孩子。

一对一支招:让孩子尽可能尽兴玩。平时给孩子更多的户外运动机会,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释放;提前告诉离开时间(如再过10分钟回家),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会取得较好的合作。平时,父母要强调并做到“说话算数”,还要夸大地表扬孩子如何遵守约定。

不听话行为12

霸道的孩子

在儿子眼里,玩具永远是别人的好。看到邻居家孩子玩什么,立刻追过去抢着要玩。别人骑木马,竟会把别人拽下来,自己骑上去。

专家解密:

若孩子2岁,这种行为属于正常,4岁值得注意,8岁就是霸道。说明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孩子自我中心没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仍然停留在2岁的水平上,认为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

一对一支招:态度坚决、口气平和地制止抢夺行为,但不能训斥打骂(不可以暴力对待其半暴力行为)。孩子哭,就让他哭一会儿。事后再就事论事讲道理。请给孩子温暖的关怀与理智之爱,这种氛围会让他不轻易动武,且不可事事以他为中心。

不听话行为13

罚站逃走

我制止儿子用石头扔小猫,说:“你想罚站墙角吗?”他仍旧扔。我把他拉到墙角,让他站好,但一松手,他就跑掉了。

专家解密:

不听妈妈的话,是父母造成的。给幼儿立规矩,只要父母认真,孩子是不敢轻易抵抗的。孩子第一次“跑掉”是偶然,但成功了,他就学会“跑掉”(操作条件反射)

一对一支招:家长树立威信,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按照规矩严格要求自己。

4观点

现在的孩子难教育,怎么个难法?有孩子的人都知道:你让他这样,他非那样;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你;你批评他一句,他不是要杀人,就是要自杀;他们敢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家长束手无策。

其实,不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是社会、家长和孩子都变了,可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却没有跟上这种变化,不适用了,倾听一下专家的不同观点,当你再面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或许你会有不同的想法与感受。

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空间

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随他怎么支配,不可以每一分钟都计算在内,分秒必争,紧迫盯人,这对孩子内心的感受非常重要。

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他便不觉得是被逼在做事。一旦他觉得有主控权、是他自己的决定,他心中就甘愿得多了。更何况,我们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见得就是最完美的,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孩子慢慢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稍微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孩子完全照着大人的方式去做、一成不变的话,人类怎么会有创新出来呢?只要目标达到了,请给孩子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人类的文明就是来自不完全听父母话的孩子的创意上。

孩子不听话不一定就是坏事情

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经常不按父母和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

其实,孩子“不听话”并非坏事,而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都知道,孩子出生后要经过一次生理上的断乳,切乳与母亲身体的联系。但是在心理方面,孩子仍然与父母联为一体,需要父母与成年人的保护。他们表现出对成年人较大的依赖性,所以比较听话。

而孩子总要从依赖于父母的心理关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因此必须进行心理上的断乳。以心理断乳为基础,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发展才能完成。因而,心理断乳期孩子的“不听话”则是成长的必然了。反之,此阶段太听话的孩子则是问题的孩子。

在心理断乳期的孩子,最突出的变化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用心理学家依田新的话说:“自我的发现,使之产生追求独立的欲望,努力争取自己的解放,他们开始具有自己的目的,无论什么都想自己试一试,并且不要他人干涉。”此时,若是一味地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他们也可能会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更会停滞不前。

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很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和老师过早的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听话的孩子并不是好孩子

温柔的母亲总是要求男孩“听话”,在家听自己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这样的“听话”男孩是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喜欢。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听话教育”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难以成大气候,反而那些调皮,有自己主见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敢想敢做,大胆冒险,所以大多成为社会上的佼佼者。从科学的层面来讲,“听话”的男孩思考能力比不听话的男生弱,毕竟他只听父母和老师的安排,有时缺少主见,做事欠少果断,大多难有独当一面的气势。

5总策略

孩子不听话的十种对策

也是许多父母会问:孩子不听话时到底该怎么办呢?下面十个锦囊被认为是很有效的,建议您不妨一试。

1. 友善的态度—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

2. 暂时—在孩子一时无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与孩子发生争执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说:“我不想现在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谈论它吧。”

3. 教孩子道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无礼的时候,不要立即处罚他,应该以友好的口吻来教育他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举止。“你玩完的玩具不应该随处乱丢,下一次请把它放入它应该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应该让它回到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样,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丢在街上不让你回家,你觉得对不对?”

4. 讲话的出发点要积极—不要这样来对孩子说,“我要说多少次你才会去刷你的牙齿呢?”而应该说:“去刷你的牙齿,我想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干净。”

5. 向孩子解释而不是威胁—当孩子向你说他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应该给孩子一种解释的权利,让他简短地解释他为什么需要做这件事,之后向他解释清楚这样做错在哪里,他有没有理由这样做,以及正确的做法。

6. 珍惜每一个机会—不应该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当行为举止上,其实每个冲突发生的时候,都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机会,你不要放过它,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因势利导教育你的孩子。

7. 给予激励—可以通过一些只语片言来激励你的孩子,通过合作的方式来鼓励他的进取,类似的话语有:“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点也不比他们差,你完全能比他们做得更好,对不对?”

8. 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问“在我们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这一场表演吗?”如果你还有一些时间剩余的话,应该让出一些时间来给你的孩子。你应该尊重孩子请求的权利。

9. 摆脱武力威胁—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快该挨打了!”“还记不记得上次我为什么打你?”这种武力威胁实在是天大的错误,尤其更不应该提起以前给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胁只能让孩子认为你是一个专制粗暴的家长,而越发拒绝与你合作。

10.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每次都用一种面孔、一种说理的方式,孩子会感到厌倦。你完全可以变换一些花样,因事制宜,尝试孩子能接受的各种方式。比如问题出现时先简单处理一下,后再有时间的时候再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去动物园、参观博物馆、郊游等等形式,结合看到听到的事物深入地阐明你要告诉他的那个道理。在冲突的当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评,但是在事后进行这种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家园共育《宝宝撒谎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宝宝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