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孩子好好吃饭,家长需这么做

01-04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想孩子好好吃饭,家长需这么做”,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在2~5岁儿童中很常见。现在幼儿园的膳食丰富,但也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喜欢,所以,避免儿童挑食偏食,不仅保证在幼儿园期间饿不着,而且对儿童一生的健康都是有益的。

一、合理安排儿童膳食不妨先从餐次餐量着手

幼儿园的膳食安排很有规律,所以对于2~5岁儿童,在家庭的膳食习惯也培养,包括注意餐次、进餐时间、餐量、食物种类等多方面。

1、餐次:2~5岁儿童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正餐基础上,还至少需要两次加餐,一般安排在上午、下午各一次。如果晚餐时间较早,也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

2、进餐时间:三次正餐时间相对固定,两正餐之间应间隔4~5小时,加餐与正餐间隔1.5~2小时。

依据每天食物建议量,按照家庭习惯和儿童个体情况进行食物分配,安排正餐及加餐。进食量以正餐为主,加餐食物份量要少,以免影响正餐进食量。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可搭配少量松软面点食物。另外,食物最好选取应急食物,根据季节和饮食习惯更换和搭配食谱。

二、引导儿童规律就餐、专注进食

2~5岁儿童容易受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往往出现吃饭时玩玩具、看电视等。这种现象一定要引起家长注意了!这样会影响儿童对食物的关注度,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进入幼儿园后,也难免会因为不专注进食,吃不饱,吃不好。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尽可能给儿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并且定时、定量进餐。

2、避免家长追着喂、边玩边吃、边吃边看电视等不良行为。

3、培养儿童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

4、儿童自己使用筷子、勺子进食,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既增加儿童进食兴趣,又可培养儿童独立能力和自信心。

三、避免儿童挑食偏食家长可以这么做

2~5岁儿童挑食偏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儿童自主性的萌发,对食物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喜欢,从而出现一时的偏食或挑食。那么,应该如何才能避免儿童挑食呢?

1、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挑食不偏食,与儿童一起进食。家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儿童有很大的影响。

2、鼓励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引导选择健康食物。

3、家长不在进餐时训斥儿童,鼓励、引导儿童自主进餐,不强迫进食,吃多少由儿童自己决定。

4、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尝试变换烹调方法或盛放容器,比如不爱吃的蔬菜可以剁碎,做成饺子或者包子,或者每次尝试少量,鼓励多次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但切不可强迫喂食。

5、增加儿童身体活动量,尤其是选择儿童喜欢的运动方式,增加能量消耗,增进食欲,提高进食量。

6、不要以食物作为对儿童的奖励或惩罚的措施,避免儿童对食物产生错误的喜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必看:家长们这么做,就是在逼老师“放弃”您的孩子!


从孩子走进学校开始,老师对他的影响就非常巨大。

被老师重视的孩子,成绩更优秀,自信心更强,无论在智力还是性格的发展上都会更好一些。

而一旦被老师忽略,孩子不仅会成绩下降,出现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碍,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还可能会自暴自弃。

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某种程度来说,甚至受家长影响更大一些。

作为家长,和老师打交道时,下面这五个忌讳,一定不能犯。

1、没搞清楚事情之前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日后自然会对孩子另眼相待。

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大闹学校和老师,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给老师留下的这样的负面印象自然对孩子很不利。

2、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很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规定,这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学校,需要面对几百几千的学生。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制度,往往就是为了保护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

3、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

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老师希望能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好能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长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也不确定你孩子出现问题后自己的处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问题有关。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然很难因材施教。

4、拿社会和整个教育的问题来评判老师

就像这个世界最想让病人健康的是大夫,那这个世界最想让孩子优秀的就是老师了。能把学生教得个个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

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一旦社会上出现一些教育事件,都会认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对自己孩子的老师也大加指责。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否定所有的老师。这会让绝大部分怀揣教育理想,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伤了心。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报之以对孩子的宽容和鼓励,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5、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在几年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老师最厌烦哪种家长?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的家长排在了首位。

现在很多家长会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因为也只有这些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

先别急,知道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当婴儿哭闹的时候,父母会关注孩子哭闹行为背后的原因,猜测他可能是饿了,冷了,或者不舒服了。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好像渐渐丧失了这个能力,变得只关注孩子的行为,却很少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这里举两个例子,你就能明白,孩子明知道那么做不对,为什么会做一些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事。

有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旁边坐着一对母子,妈妈埋头忙碌,6岁的孩子在用蜡笔涂色。安静了没一会,6岁的孩子开始用脚踢桌子。“别踢了!”妈妈很生气地瞪了他一眼。孩子撅了撅嘴,停了下来。没一会,又开始踢桌子,妈妈呵斥了他,孩子安静了没两分钟,又开始踢桌子,这时同桌的人已经不胜其烦,换了座位,妈妈感到又窘迫又恼怒,狠狠打了孩子一巴掌。

妈妈对孩子调皮的行为感到气愤,并且急于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却从没想过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踢桌子的行为,让妈妈的注意力从书本转移到了他的身上,虽然是被妈妈批评、责骂,但他依然很满足,因为他的真实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就是寻求妈妈的关注,即使是负面的关注。

如果上面的故事说服不了你,下面这个故事你可能会更有感触。三岁的贝贝本来是个快乐可爱的孩子,他成长得很快,父母感到很欣慰。他一岁前学会走路,十八个月就不再用尿布了,两岁时能清楚地说出正确的语句,而且他很擅长表现自己的聪明可爱,得到大人的肯定和喜爱。可是忽然,他开始哼唧、哭叫,还经常尿裤子、拉裤子,这些年龄倒退的行为发生在弟弟出生两个月之后。贝贝的父母,感到很疑惑,就向儿童心理医生请教。

医生,告诉他们:“贝贝会出现这些行为,是因为他观察到,弟弟得到了全部的关注,自己失去了在家里的位置。他认为,只要自己变成一个婴儿一样不能自理,就能重新得到妈妈的关注。你会觉得孩子采取的方式有点莫名其妙,这是因为孩子并没有察觉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采取的方式也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完全依靠的是自己的直觉。”

贝贝的父母现在明白了,孩子出现这些错误行为的原因,是想寻求关注,所以父母及时做了调整,平时在照顾弟弟的同时,也给予贝贝足够的关注,比如妈妈如果抱弟弟,就一定会抱他,不会因为弟弟是婴儿,他是个大孩子而区别对待。另外,父母还邀请贝贝一起来照顾弟弟,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重视。通过这样的调整,不久之后,贝贝又回到了那个聪明伶俐的状态。

从上面两个故事,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孩子真的很需要父母的关注。因为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依赖的只有父母,他们除了父母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他们感到父母不够关注自己,就会极其没有安全感。

而父母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孩子,还有我们的伴侣、父母,以及自己的事业和财富,我们的安全感也来自多方面,精力也同样被分散到各处。所以我们越来越难做到:将100%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我们,原来孩子爱我们,远比我们爱孩子的还要多啊!

孩子错误行为的背后,有着特定的原因,所以在遇到孩子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时,我们先别急着纠正、责骂、或者惩罚,想想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孩子经历的少,很多事情没还需要引导,只有找到每件事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不适当的行为。

孩子叛逆其实是好事? 这么做,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孩子叛逆其实是好事? 这么做,比你吼一千句都管用!

孩子从小到大会经历三个叛逆期,所谓“叛逆期”,其实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首先,是孩子2~3岁的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其次,是他7~10岁的独立自主意识阶段;然后,就是12~18岁我们都知道的青春期。

第一个叛逆期:2~3岁

孩子的“叛逆”,其实从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Terrible2”。孩子在2~3岁的时候,会逐渐开始与父母“作对”,比如不愿意让爸爸妈妈抱自己的玩偶、吃自己的饼干等等。

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正在学习区分“自我”与“他人”,随着孩子物权意识的增强,他要通过确认物品的归属权,来认知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在这个阶段,不要跟孩子生闷气、觉得孩子自私,他压根都不知道”自私“是什么呢。

随着孩子长大,他会开始表达自己的想法,今天出门穿什么、午饭想吃什么,等等。这是个培养孩子主见、训练孩子自我表达的好机会,不要因为孩子的想法与你不同,就去压制他。

这个阶段,要学会尊重孩子的要求,耐心听孩子的主意,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完整表达出来。有的孩子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得很好,遇到无法表达的时候会哭闹,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才能引导孩子的情绪,通过问“为什么”,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哭闹解决一切。

第二个逆反期:7~10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孩子进入学校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因此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很多事情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东,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有时会不讲道理,乱发脾气等等。

此时,父母一定要放弃家长“一言堂”的方式。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多帮助和引导孩子。

比如,对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孩子不喜欢弹钢琴,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别的爱好,是否想要发展这方面的爱好等?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孩子高兴,妈妈也轻松,才能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个逆反期:12~18岁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已经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

青春期的孩子,角色和身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最明显的是他们开始寻求同龄人的支持。他们非常重视同伴关系,易受同伴影响,可能会做一些并非自己意愿但同伴认同的事,如抽烟、喝酒。

这些行为虽然父母不认可,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成人的象征,代表他们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等。这也意味着,青春期的孩子会面临一些危险,如网络成瘾、早孕、酗酒、犯罪……

想要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首先,我们要学会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其次,就是与孩子保持亲密而有间的亲子关系:将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支持孩子渴求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多与自己的亲戚朋友走动。

总而言之,叛逆期并不可怕,父母了解了这个成长规律,应对方式对了,这3个叛逆期,大部分孩子都能够顺利度过。

对于孩子的“叛逆期”,英国皇家育儿师凯瑟琳也有话要说:

凯瑟琳老师分享:

孩子一定会进入叛逆期,我们需要这个时期的存在,这证明孩子在长大。

首先,你需要为孩子的行为设定底线,决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需要加以限制,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每个父母不一样,每个家庭的边界也不一样。

另外,不要剥夺孩子所有的控制权,要允许孩子一些行为的发生。一旦孩子感觉到自己生活的所有方面都不受自己控制,他们会用最强烈的方式反抗。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制定孩子行为的底线,把握住原则,但不必事事较真。

“叛逆期”从字面上来理解,是孩子对家长的叛逆,也就是说,“叛逆期”其实是以家长为中心下的定义,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正是他在探索独立的自我,学习如何独立生活的“黄金期”。

叛逆,不意味着不合理。我们养育孩子,是在养育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听话的宠物。我们需要孩子学会面对困难、承担责任、自信积极。如果在“叛逆期”,家长跟孩子站在对立面,压制孩子的想法与行为,他就变成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也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自大的家长。,当我们重新看待“叛逆期”的时候,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孩子成长的“探索期”,孩子会在这个时期逐渐长大,逐渐明白:什么是属于我的、我能做什么、我能怎么做,所以,家长们,不要把“叛逆期”视为洪水猛兽,用更包容的心态去迎接它吧!

这么做可能会毁了孩子一生,你中枪了吗?


在教育的时候,我们经常无意识地做了很多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事情尤其是以下这7件事!

01、我们不让孩子经历风险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安全第一”的原则让我们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恐惧中,所以我们尽全力去保护他们。

尽管这是作为家长的义务,但是这种行为存在负面影响。欧洲的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摔倒的经历,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恐惧症。

事实上,孩子们需要经历挫折以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如如果没有经历过分手,一个人很难获得感情上的成熟一样。如果家长让孩子完全避开任何风险,那么孩子将会成为一个傲慢自大的人。

02、我们的帮助来得太快

由于家长的过分帮助和指导,如今这一代青少年缺乏一些必备的技能。当我们给予孩子过分的指导,就剥夺了他们自己经历重重困难找到解决方法的珍贵体验。也就是说,这种做法让孩子缺少了一种必要的锻炼和经历。

渐渐地,孩子习惯了在面对困难时等待他人的救助。但在成人世界中,事情并不总是这么美好。换言之,这种做法削弱了孩子的竞争力。

03、我们过分赞美孩子

我们往往鼓励孩子做个自信的人,这种风潮的流行已有些时日。在19世纪80年代,这种思潮出现在学校教育体系中。

当孩子加入一个小小的棒球队,你可以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赢家。人们似乎自然而然地认为,这种做法将极大地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但研究调查表明,这种做法事与愿违。

孩子们往往会观察到,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不再有人表扬他们。这时,他们就会质疑父母的话的客观性。渐渐地,他们学会了说谎、言过其实、粉饰太平——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面对过真正的现实。

04、我们将爱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

孩子未必需要每分每秒都在被爱。孩子们也许能够从失望中恢复过来,但他们未必能够抵抗溺爱的负面影响。所以大胆地对他们说“不”,让他们为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努力。

作为家长,我们倾向于在奖励孩子的时候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当家里有多个小孩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感觉只表扬一个而忽略另一个是件不公平的事情。但这是不对的。

下次,千万要记得别告诉他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奖励是去商场疯狂购物。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孩子将会不习惯于无条件的爱。

05、我们不向孩子分享自己过去的错误

健康成长的孩子正展开双翼拥抱世界。作为成人,我们必须引领他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在所有方面无微不至。

因此,告诉他们你在他们那个年纪犯过的错误能够帮助他们在类似的情景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吸烟、喝酒、吸毒等“负面课程”)。

同样,孩子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尤其是他们做错的时候。告诉他们在你面对相同情景时的感受,告诉他们你从这些事情中学到了什么。

06、我们错误地将聪明

有天赋和有影响力当做成熟

“聪明”、“有天赋”或“有影响力”是常用的对于成熟度的判断标准,因此,家长们往往认为聪明的孩子是足够成熟的。这不对。

许多专业运动员和好莱坞明星在他们的专业领域展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天赋能力,但是他们仍然会卷入可怕的丑闻中。事实上,这三个特质远非人生的全部。

科学地说,并没有绝对的“独立年龄”。一个好的办法是观察孩子同龄人的做法。如果你发现孩子的独立能力差于同龄人,那么你就该延迟他自立的年龄。

07、我们没有以身作则

作为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模范是我们的责任。为了帮助他们独立、诚实、有爱心,我们就必须做到这些。作为家里的领导者,我们可以先从“说到做到”开始。

同时,也要特别注意细节——孩子们绝对会注意到这些。如果你不抄近路,那么孩子们也会知道他们不可以这么做。向孩子展现做志愿者服务的快乐,孩子们也会向你学习。

总而言之,你尽全力做一个榜样,孩子们会注意到这些并且做一样的事情。

家园共育:孩子不好好吃饭?看资深幼师给你小妙招


很多妈妈有这样的疑惑:宝宝在幼儿园能够乖乖地吃一整碗饭,但回到家里就总是调皮捣蛋,要他安静把饭吃完真是比登天还难,想要宝宝好好吃饭,妈妈怎么办好呢?资深幼师亲自“授课”,教你应对不肯吃饭的顽皮小宝贝。

1.捣蛋型

幼儿园里总有一些小孩精力旺盛,即使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忘捣蛋本性。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发出狼一样“嗷嗷”的叫声,一会抓着汤匙或筷子“叮叮当当”敲碗。

孩子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而且他们并不明白吃饭意味着什么。当他被周围的热闹环境感染,就很容易兴奋起来,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发出怪声音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家长不妨在饭桌前先给他做好思想工作,告诉他坐在饭桌上将要干嘛,让他乖乖的坐着。如果他的捣蛋已经影响到大家吃饭,你可以告诉他:“吃饭要安安静静哦,吵吵闹闹爸爸会吃不下饭的。没吃饭就没有力气工作,更没有力气带你去游乐园玩喔!”

2.游走型

一些宝宝容易坐不定,一到吃饭时间就兴奋得走来走去,家长只得追着他跑来跑去。每次吃饭都跟打游击战似的,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孩子还是不肯乖乖地坐下来填饱肚子。

每个幼儿园总有几个孩子特别好动,趁我们不注意就跑来跑去,追逐嬉戏。这样的情况下,追着他跑是没有用的,他会认为这是一个追人的行为,反而会越演越烈。

建议家长如果看到他吃了几口就跑开,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说:“好了,宝宝吃饱了。”然后把碗收掉,不要担心他吃不饱。你必须让他明白,在吃饭时间玩耍不乖乖坐下来吃饱饭就只能饿肚子。有过饿肚子经验,他下次便不敢乱来了。

3.边吃边玩型

在幼儿园,用餐时间是固定的,如果宝宝吃饭时不专心,很可能在宝宝还没吃饱时,用餐时间就已经结束,要开始进行别的活动了。所以没吃完饭的宝宝只好饿肚子了。在家里,很多家长就没有注意让宝宝保持吃饭的专注性,所以一些宝宝会在吃饭时间看电视,或者玩玩具,玩几下就吃上几口,往往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

吃饭不专注,边吃边玩这是最不可取的饮食方式。建议家长可以给宝宝限制一个合理的时间,如40分钟,之后全家要一起出去散步或者看动画片,宝宝为了不错过散步或看动画片的机会,就会专心吃饭了。

在家里最好能在固定的地点用餐,饭厅纯粹的用餐环境,会使宝宝不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还有助于宝宝形成条件反射,同时家长也应该把玩具收起来,把电视关掉,避免分散宝宝注意力。

4.慢吞吞型

幼儿园每个宝宝的个性不同,吃饭的快慢也很大差异。一些宝宝即使吃饭很专注,但还是吃得比较慢。不过我们都有充分预留时间给每位宝宝,不会强迫他们吃快点。不过有些宝宝是有意识地慢吞吞,咽下了这一口,那一口还不知要隔多久才会送到嘴里,一把勺子在碗中拨过来拨过去。这种情况要想办法让他赶上其他小朋友的进度。

宝宝都有爱玩好胜的特点,可以将吃饭当作小游戏或比赛,让宝宝有意识地加快吃饭的速度。比如让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宝宝坐一起,然后让他们比赛看谁先吃完饭,先吃完的表扬一下,或者奖励一朵小红花等。

在家里做这个小比赛的时候,家长不妨将宝宝的食物切小一些,方便咀嚼吞咽,以免因为好胜心强而发生呛食危险。

BB10个月 妈妈这么做他更聪明


小编朋友的宝宝,已经10个月了,朋友买了很多可爱的故事书,准备开始进行亲子阅读,让宝宝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想象中的场景,应该是这样的:妈妈抱着宝宝,一页一页地翻着书,宝宝好奇地听妈妈轻声讲书上面的故事,还叽叽喳喳地想要学。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这场景好美,想想都觉得陶醉。

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宝宝拿着书胡乱翻,根本不会安安静静地听妈妈讲,只顾着看上面的画,有时候还会撕书,越撕越起劲。

这可了得,小小年纪就不学好,开始撕书了,不知道爱惜书本,撕了多浪费啊!

妈妈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宝宝天生就不爱读书,就是个贪玩的娃。

宝宝撕书是聪明表现

其实,妈妈不知道,宝宝爱撕书,是很正常的,说明宝宝正在成长学习,变得更聪明了。

宝宝撕书,其实就是他在探索书本,发现了一件新鲜好玩的事情,撕的这个动作说明宝宝手指的灵活度发展得比较好了,在撕的时候,体验到手指用力的感觉,会让宝宝很有成就感。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宝宝爱撕书,聪明妈妈这样应对

对于10个月的宝宝来说,妈妈还不能把亲子阅读想成一件很一本正经的事情,这时候,如果宝宝只是爱看上面的图画,那就让他看,妈妈不一定非要讲。

如果宝宝就是喜欢撕书,妈妈也记得不要责怪小宝宝,这时候他还不懂撕是破坏行为,你可以拿一些鲜艳可爱的超市宣传单、过期的杂志等给宝宝撕,买书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不会撕烂的布书!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想要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积木也是很好的帮手!

不仅如此,积木的用处还很多。

也许,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只是拿两块积木敲着玩,或是喜欢积木的颜色,研究积木不同的形状大小,慢慢的,宝宝会用积木叠高高,搭建不同的场景,比如城堡等等,玩法很多。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除了木质的积木,塑料积木也是宝宝很好的玩具。

同样都可以锻炼手部动作能力,塑料的积木,对于宝宝来说,还可以拼装,也会更简单容易一些。

宝宝撕书不怕,妈妈做对这些让他更聪明

10个多月的宝宝,正是到处爬的阶段,妈妈们也别忘了给宝宝准备一个地垫,可以放心地让宝宝在上面爬、玩耍,不用担心弄脏衣服,宝宝也爬得更舒适一些。

所以啊,宝宝撕书不是坏事,妈妈不要再错怪宝宝了!你家宝宝有撕过书吗?

还在为宝宝不好好吃饭伤脑筋?三大招让孩子爱上在幼儿园进餐


进餐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经常在放学的时候听到家长问:“今天孩子自己吃饭吗?有吃完吗?会挑食吗?……”

可现在多数幼儿都没有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在家多是成人喂食的,甚至是追着喂,哄着吃。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吃好喝好,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呢?

以下为我园的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引导和激励幼儿自主而快乐地进餐。

一、进餐前

? 1. 美食推荐,让幼儿参与食谱制定。

以前:幼儿的菜谱制定由幼儿园的医生来全权代理,幼儿没有自主权,喜欢或者不喜欢都得接受。

现在:在每个班级开展了“每周美食推荐”的推选活动,孩子从幼儿园的每日菜品中推选出最喜爱的蔬菜、海鲜、汤品和点心,到了月末每个班级把孩子们推选出来的“最爱美食”呈送给医生,供参考。医生在制定菜谱时就可以适当地挑选幼儿喜爱的菜品制定食谱。另外,还在幼儿园网站上邀请家长推荐幼儿在家喜爱的食物,挑选适合的进行安排尝试。在菜谱的制定上体现了幼儿的参与性。

? 2.食谱播报,激发幼儿对食物的热爱。

以前:幼儿到了吃饭时间才了解今天要吃的菜品,对所吃的食物的了解经验有限,幼儿对食物的喜好标准单一,很难改变挑食习惯。

现在:我们开设了“食谱播报”活动。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开展不同形式的“食谱播报”。

大班幼儿以幼儿提前准备,轮流播报菜品以及相关食物的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食物趣闻等。通过同伴之间的介绍和推荐,幼儿在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让中大班的幼儿有了表现锻炼的机会。

中班的幼儿则考虑到幼儿能力差别,鼓励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尝试参与播报,主要由老师主持为主。通过谈话、现场演示、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手法为幼儿推介当天的食谱。

而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说教的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是很难起作用的。朗朗上口的儿歌,生动形象、不断变化的故事,是幼儿所喜欢的活动之一,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因此小班的老师通常会选择或自编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故事等引导幼儿乐意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故事《长不大的贝贝》,通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不吃饭和挑食会长不大,不聪明,学不到本领。再比如,通过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作为榜样引导孩子:“这个蔬菜是喜羊羊最喜欢吃的,喜羊羊吃了这个蔬菜才那么厉害,每次都把灰太狼赶走。宝宝要不要向喜羊羊一样厉害啊?”

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开展不同方式的介绍每日的菜谱,在情感上促进幼儿对食物的喜爱,也改善幼儿的挑食习惯。

? 3.自由结伴,允许幼儿和喜欢的同伴进餐。

以前:孩子各自坐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进餐。

现在:鼓励幼儿可自由选择座位,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同进餐,教师只在幼儿请求帮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幼儿和自己喜爱的同伴一起心情很愉悦,能有效增加食欲,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也使得进餐变得有趣,充满了新鲜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餐自然胃口大开。

? 4. 氛围营造,创设温馨的进餐环境

以前:餐桌就是课桌。

现在:每到吃饭时间,餐桌变美丽了,变温馨了。保育员老师会在餐桌上铺上了色调温馨的桌布,软玻璃压在桌布上,又美观又使用方便,中间再放上一盆孩子们自创的插花,美美的,好温馨,好浪漫。吃饭成了一种美的享受。心情瞬间变好。胃口自然会好。

二、进餐中

? 1.自助式用餐,改变进餐形式。

以前:由保育员分发饭菜一人一份。

现在:中、大班幼儿采取自助进餐的形式,利用幼儿园配备的取餐工具学习自主取餐。从“等待用餐”转变成为“自助式用餐”,最大限度的支持幼儿自己动手拿餐具、盛饭菜、端碗盘、品尝食用、送餐具、维护卫生等,从而享受、体验自助式午餐的整个过程。

经过了自主用餐的实践,中大班孩子逐渐实现了就餐环节的自我服务。他们很喜欢自主进餐,吃多少盛多少,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也节约了时间。孩子们的吃饭速度和饭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也逐渐感受到了谦让与协作的重要性,孩子的能力比以前提升了不少,而且更加自信了。

? 2.正面引导,制定儿童本位的进餐规则。

以前:看到孩子边吃饭边说话或者饭菜掉到桌上,就立即纠正。“快吃”、“保持桌面干净”等。

现在:教师多给幼儿一些吃饭时间,不在进餐中处理有关纪律的问题。允许幼儿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与旁边的好朋友共同讨论今天的菜色。在进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纠正。

同时,教师积极引导,采用榜样示范法。利用幼儿“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请吃饭干净整洁、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吃饭样子给大家看,让幼儿明白自己动手吃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从而让依赖性强的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吃饭。

老师不强迫幼儿进食,不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而是通过情绪状态的调整,促进幼儿食欲,尤其是体弱的孩子,为他们创造进餐氛围,有助于保持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进餐,才能让孩子们愉快的把食物吃完,才能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 3.音乐渲染,营造温馨餐厅氛围。

以前:进餐时保持安静,教室里是枯燥而单调的沉静。

改变后:在幼儿进餐过程中可以用录音机放轻的音乐,营造一个温馨美妙的大家庭餐厅的氛围。孩子们在音乐的氛围中情绪稳定,心情愉悦地进餐。

三、进餐后

? 1.丰富餐后活动,激发幼儿的进餐动力

以前:餐后活动由老师来指定统一的内容。

现在: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和幼儿的自主意愿推选出丰富的餐后活动项目,幼儿餐后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教师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同时,因为有了丰富的餐后活动吸引幼儿关注,幼儿在进餐时更有“盼头”,可以让幼儿更有目标感,进餐时避免拖拉磨蹭。

? 2. 评选值日生,增强幼儿的服务意识。

以前:幼儿只需要餐后自己把餐具送到指定位置,完成简单的自我服务就可以。部分班级有设置值日生但是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由于管理不善,值日生也时常会倦怠现象。

现在:引导幼儿争当值日生,为值日生设置餐后的不同分工,使值日生各司其责,提醒幼儿餐后各项习惯的养成。同时,重点关注值日生服务态度,设置值日生的激励机制,让值日生享受特权,比如可以参与管理小朋友当老师助手、可以优先选区域等等积极的奖励,让幼儿以当值日生为荣。

进餐环节是幼儿生活环节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却蕴含着着这么多的智慧和细节。我们致力于创设以儿童为本位的生活常规,创设人文化的和谐氛围,旨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进餐时感受到进餐的愉悦,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形成文明的进餐礼仪,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悟,在学习中体验。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想孩子好好吃饭,家长需这么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