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暑假计划的十大坏习惯,你家孩子中了几条?

01-11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阻碍暑假计划的十大坏习惯,你家孩子中了几条?》,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秋季开学已进入倒计时,暑假孩子们收获多多的同时,有规避这10个坏习惯吗?

坏习惯第1名:整天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来的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假期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专家支招>>>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坏习惯”第2名:“狂“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放假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据说进食过量,会加重大脑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经负担,使相邻的控制语言、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就很难产生兴趣。

专家支招>>>

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坏习惯”第3名:”宅“在家里

看太多电视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活动不足,老是窝在家里,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当然这其中也有家长的原因,怕孩子冻着了,稍微冷一点就不放到外面去,其实是不对的。

专家支招>>>

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坏习惯”第4名:”沉迷“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专家支招>>>

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

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又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坏习惯”第5名:变身”两面派“反斗星

说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专家支招>>>

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坏习惯”第6名:不学习不做作业

有不少父母认为放假了就让孩子“放松放松”,不用参加兴趣班,这是很好的见解!不过,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还是要完成的。此外幼儿园阶段在学琴、学画之类的小孩子,需要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用来练习,不能随意间断的,即便在假期里也需要坚持。

专家支招>>>

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议好大家都能认可的日程表,可以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的时间,或者规定每天要有多长时间是必须用于学习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比方画一张画,练一张纸的字等),但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可以相对灵活一些。

并要求孩子把自己每天的活动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他自己就能看到玩了多久、学习了多久,不会盲目地觉得“怎么我都没有得玩啊!”如果简单粗暴地强迫他学习是会产生这种心理阴影的。

“坏习惯”第7名:依赖心强

本来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收拾东西了,寒假待在家里,尤其是在老人或保姆照管的情况下,又变得事事依赖。这些“退化”行为,对孩子可没有好处。

专家支招>>>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是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让他自己慢慢做,传递给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哦,我相信你。”对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反过来,还可以让他帮大人一点忙,他会因为自己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感到很自豪。

“坏习惯”第8名:人来疯

自己在家的时候好好的,一旦带出去,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家里玩,到了人多的场合,就变得任性起来。要不然就疯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对人不太有礼貌,或者不让别人好好说话,一定要插进来,弄得父母很尴尬;要不然就表现得很“拗”,一定要这样、那样的,不然就撒娇、耍赖、发脾气,让人很下不来台;再或者有很强的表现欲,什么事情都要“我来、我来!”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场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说他最好。

专家支招>>>

“人来疯”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关注不够多,如果父母平时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安稳、平静,不需要在特殊场合、借由特殊途径,来获取额外的关注。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关键还在平时。不过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热闹的场合,小孩子变得兴奋起来,也是常有的事,对此父母只需要用平静的口吻简单地告诉他“要讲礼貌”、“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场合过分地训斥孩子,这会很伤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坏习惯"第9名:耍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外面天气太热,孩子足不出户,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专家支招>>>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外面天气太热,孩子足不出户,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坏习惯"第10名:强求乱买东西

父母平时不太有时间陪孩子,借着假期、节日,就使劲给他买东西作为补偿,这样却造成孩子要东西的坏习惯,会助长小孩子对物质的欲望。还有孩子会觉得给他买东西就是对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匮乏靠物质来补。

专家支招>>>

讨要东西这个坏习惯,单单批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最好不要用“买东西”这种方式来对孩子好,不要让他觉得这是自己“理应”得的,也请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给孩子买太多东西,多花点时间陪他玩玩,给予他心理上的满足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成为好家长的“十大习惯”


一、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习惯。

如何在婴幼儿期着重培养孩子的高智商、在少儿期着重培养孩子的高情商需要学习;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成长中的问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也需要学习。

父母需要学习,孩子也需要学习。亲子之间需要共同学习,相互学习。

因此,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订阅一些家教刊物和书籍,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著名教育家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不可返工的教育”中,当然要学习在前,思考再教!

二、真爱和严格相结合的习惯。

爱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的“给予、关心、负责、尊重、了解和公正。”

真爱是与法律,与社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爱。所以爱赌博,为朋友两肋插刀不问是非,不是真爱。溺爱也不是真爱。

溺爱是过分的爱,即娇宠、姑息、迁就、纵容。溺爱使孩子变懒、变弱、变私、变得冷酷无情。最严重的可以毁掉孩子。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人之利。”

尊重少年的人格,最主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四大权: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孩子的其他权利,如姓名权、健康权、医疗保健权、受父母照料权、隐私权、娱乐权、闲暇权、表达权……等,也应得到尊重。

严格,就是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承诺的事,就要坚决做到,有始有终,养成习惯,形成素质。决不言而不行,半途而废。

当前,家庭中许多问题,多半是了解和尊重孩子不够、不当造成的。

三、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

言教就是通过有根有据有情的道理对孩子进行教育,包括适当的批评。

但孩子对父母的说服教育并不十分重视,因而要进行身教。

身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起到表率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但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身教不买帐,甚至讽刺父母“装腔作势”,“不合时宜”,因而要进行“心教”。

心教一是要心通,心通则意到,意到则情合。情合则父母的教育易为孩子接受。

心教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EQ)。

心教的前提是尊重、理解、信任、关心孩子。

心教的目的是围绕着习惯(包括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落实到行为,目标是良好的素质。

什么是素质?从思想层面来说,忘不掉的就是素质;从身体层面来说,一时改变不了的就是素质。比如举重运动员长期形成的粗壮的身体和四肢,一时难以改变。芭蕾舞演员的身体及四肢修长、腰细,同样一时难以改变。这就是他们的身体素质。

形成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习惯,习惯强化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素质。

四、诚实守信习惯

民无不信不立,家无不信不睦,国无信不兴。成功之道就在“恪守诚信”。诚信作为人类文化的道德范畴,它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生存 和发展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桥梁。诚信是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绝不能因为当今社会有时出现“老实人吃亏”的现象而放弃。

据国内某权威报纸调查,现代人平均每天会接触到38个谎言。虽然善意的诺言是人生的点缀,能保护自己或朋友的自尊。善意的说谎者通过撒个无关紧 要的小谎取悦他人,避免冲突,这在一些特殊场合是难免的,至于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利己的目的而编造的谎言,则要绝对避免。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恶意的谎 言,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曾参杀猪教子之所以成为千秋佳话,就在于它的道德意义。虽然把一个正在长膘的架子猪杀了,在经济上造成了一些损失,但从教子诚信出发,仍然是值得的。

学生诚信从考试不作弊开始,从平时不抄作业开始。只有讲求诚信、严肃学风,才能培养出真正素质过硬的学生。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了自己的“荣誉体系”,每个学生都庄严承诺:“我以我的荣誉担保,我没有说谎、欺骗和偷窃”。这句誓言,造就了无数社会有用之材。

五、乐观和快乐习惯

生活像面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对你笑;你对他哭,它也对你哭。

你把生活的摄像机对准事物(包括自己)的积极面,你就会笑,否则你就会哭。

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满面春风,有说有笑。老铁着脸,开口闭口训人,“眼睛一睁骂到熄灯”的父母,不仅自己活得累,还会影响孩子健康性格的形成。

快乐是什么?

快乐是思想愉悦时的一种状态,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感受。并不是由个人财产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职业的贵贱来决定的。

人生是快乐与痛苦的交响乐,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有些父母一味地“给予”孩子快乐,自己去承担一切痛苦,结果孩子并没有感到快乐,因为他不知道痛苦是什么。

怎样做一个快乐的父母呢?

(一)是想象快乐,对任何事物,对自己对孩子多想好的方面。

(二)是享受快乐,快乐来了全身投入享受快乐。

(三)是回忆快乐, 快乐去了, 经常回味快乐,心里老是喜滋滋的。

(四)是缩短烦恼,烦恼没来不提前去想;烦恼来了尽快把它送走;烦恼走了再不去回忆,把它“扫地出门”。

(五)是面对现实,即使自己损失了一只脚,比起四肢全无,却又写出畅销书《五体不满足》的日本青年乙武洋框不是幸福得多吗?总的态度是“能改变的改变它,不能改变的接受它。”

有一位“快乐大师”,把“高兴高兴高高兴,怎么那么高兴呢!”的条子装在抽屉里,天天读,真的快乐起来。

暑假孩子10大坏习惯排行榜


假期对孩子来讲,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家长们却多少还是有些小焦虑的。因为在假期里,孩子很容易生出一些坏习惯,这着实令父母头痛。与其等假期过后再费老大的劲儿纠正,倒不如现在就防患于未然。

坏习惯第1名:整天睡懒觉

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游戏、学习……,什么都跟着乱。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来的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寒假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假期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专家支招: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坏习惯第2名:“狂”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在家,各种零食随手可得。放假期间,父母对此也比较放松。吃多了零食,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这时候会生气,饭桌就变成了“战场”。

此外还有专家指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据说进食过量,会加重大脑控制消化和吸收等功能神经负担,使相邻的控制语言、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的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就很难产生兴趣。

专家支招:跟睡懒觉的问题一样,当然可以让孩子吃一点零食,这也是生活乐趣,但最好能事先商议好一个比较合理的饮食方案,比如每天可以吃一点什么东西、吃多少,别人给零食时怎么处理,等等。

坏习惯第3名:“宅”在家

整天窝在家里,活动不足,还常常伴随着吃零食的坏习惯,容易发胖不说,精神状态也不会好,常常是一副懒懒的、百无聊赖的样子。

专家支招:周末父母有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逛逛,或者安排一些体育锻炼,连逛街也算是一项“运动”。父母要上班的时候,也要请看护人多带孩子出门去玩,还可以鼓励他跟小区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小孩子之间的追逐打闹,自有他们的乐趣,也达到了活动身体的目的。注意不要给他太多“不可以”,手、脸、衣服、鞋子弄脏了回家洗洗就好,玩的时候让他尽兴,不要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

坏习惯第4名:“沉迷”看电视

看电视其实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有更有趣的事情可做,小孩子是不会太过分迷恋电视节目的。说现在的孩子贪恋电视,更多是因为没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罢了。此外如果孩子已经懂得上网,做父母的可能还会担心他“沉迷于网络”甚至“染上网瘾”。

专家支招:看电视太多会影响视力啦、会变笨啦、坐太久活动不够啦等等道理不妨都跟孩子讲讲,相比简单粗暴地“我不许你看电视”而言,这是更尊重他的方式。当然这些话可能孩子听得都腻了,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和他“谈判”,得出一个大家相对来说比较能够认可的方案,因为是他亲自参与制定的,他就会有意愿去遵守。

给孩子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的自由,而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他屁股后面:“不要看太多电视!”“你怎么又在上网?”简单说吧,换了是你整天被人管着,你烦不烦?你会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呢?

坏习惯第5名:变身“两面派”

说到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保姆带孩子的情况,可能会过分溺爱,一方面助长了孩子的一些坏毛病,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和这些看护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看法、做法不一致,小孩子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容易变成小小“两面派”。事实上这种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的感觉,对他的心理和人格成长很不利。

专家支招: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首先要拿稳主意,然后尽量和其他看护人沟通,保持一致性。每天晚上不妨趁着一起吃饭或饭后活动的时间,开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把孩子在这一天里的表现说一说,大家评议评议,不带批评色彩,更不是开“批斗大会”,只是把事情都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让一切都变得公开、透明。当然,着重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

坏习惯第6名:不学习、不做作业

有不少父母认为放假了就让孩子“放松放松”,不用参加兴趣班,这是很好的见解!不过,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学校布置的假期作业还是要完成的。此外,在学琴、学画之类的小孩子,需要每天都拿出一定时间来练习,不能随意间断,即便在假期里也需要坚持。

专家支招:事先跟孩子一起商议好大家都能认可的日程表,可以规定每天几点到几点是学习的时间,或者规定每天要有多长时间是必须用于学习的,或者每天要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比如画一张画儿,练一张纸的字等),但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可以相对灵活一些。

还可以要求孩子把自己每天的活动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下来,他自己就能看到玩了多久、学习了多久,不会盲目地觉得“怎么我都没有时间玩哪”,如果简单粗暴地强迫他学习是会产生这种心理阴影的。

坏习惯第7名:依赖心强

本来在幼儿园里已经会自己吃饭、上厕所、收拾东西了,暑假待在家里,尤其是在老人或保姆照管的情况下,又变得事事依赖。这些“退化”行为,对孩子可没有好处。

专家支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让他独立完成。家长要有耐心,可以陪伴他,但要让他自己慢慢做,传递给他的信息是:“你可以做好,我相信你。”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帮大人一点忙,他会因为自己可以承担一定的责任,而感到很自豪。

坏习惯第8名:“人来疯”

自己在家的时候好好的,一旦带出去,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家里玩,到了人多的场合,就变得任性起来。要不然就疯得不得了,大喊大叫的,或者对人不太有礼貌,或者不让别人好好说话,一定要插进来,弄得父母很尴尬。要不然就表现得很“拗”,一定要这样、那样的,不然就撒娇、耍赖、发脾气,让人很下不来台。再或者有很强的表现欲,什么事情都要“我来、我来!”尤其是在有其他小朋友的场合,一定要大家都注意他、说他最好。

专家支招:“人来疯”的背后,很可能是孩子受到的关注不够多,如果父母平时给予他足够的关心,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安稳、平静,不需要在特殊场合借由特殊途径,来获取额外的关注。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关键还在平时。不过即便如此,遇到人多热闹的场合,小孩子变得兴奋起来,也是常有的事,父母只需要用平静的口吻简单地告诉他“要讲礼貌”、“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等等,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在人多的场合过分地训斥孩子,这会很伤他的自尊心,切忌切忌!

坏习惯第9名:耍臭脾气

作息紊乱和“宅”在家中的副作用,就是能晒到太阳的时间少了。外面天气太热,孩子足不出户,光照不足不仅不利于钙质吸收,还会引起抑郁症状。你可别奇怪家里的小朋友怎么状态不佳、脾气臭臭呢!没准就是抑郁的表现。而孩子通常觉得“我辛苦了一个学期,假期就应该放松”。不仅在家为所欲为,连脾气都见长了。

专家支招:为什么小朋友在学校就会遵守规矩,在家就肆无忌惮。其实是因为,家更让他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不见得是坏事。但也需要给他建立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这样他才能更自如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太过放任,反而会使他缺乏安全感,茫然不知所措。

坏习惯第10名:要求乱买东西

父母平时不太有时间陪孩子,借着假期、节日,就使劲给他买东西作为补偿,这样却造成孩子要东西的坏习惯,会助长小孩子对物质的欲望。还有孩子会觉得给他买东西就是对他好的表示,心理上的匮乏靠物质来补。

专家支招:讨要东西这个坏习惯,单单批评教育是不够的,父母最好不要用“买东西”这种方式来对孩子好,不要让他觉得这是自己理应得的,也请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要给孩子买太多东西,多花点时间陪他玩玩,给予他心理上的满足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长溺爱孩子十大“典型”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十大法则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者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

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天分享10条黄金教育法则,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01

鱼缸法则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

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塘里。没想这些鱼竟然长得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02

强化定律 培养好习惯

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

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地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是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

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

03

狼性法则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怎么样培养好奇心呢?

假设一个公园,没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没有曲折的道路,我们从外面就能一览无遗,那你就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相反,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原意进去了解了解。这就是好奇心。

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学生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容易厌倦,因而学习就变得消极。

在日本铃木老师的学生那里,这种情况也正在发生。寅次是位聪明的学生,他学什么曲目都比别人快很多学会。因而他不愿再多加练习。铃木老师知道,这对他以后能否成功很关键,没有得到巩固的课程,最终都无法学到更好。

正因为此,他对他的学生采用的抽签教学法。将所有曲目编号,每堂课,让学生都随机抽一个曲目。这样,寅次重新拾起了学习兴趣,因而也更努力地练习。

04

梦想法则 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在一个关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调查中,92.7%的学生是读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仅有7.3%的学生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回答。那么他们的想像力到哪里去了呢。

在一个实验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局长回答:没有经过研究,不能随便回答这个问题。

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哈哈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傻子就知道的问题;问到中学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生说是“英文字母O”,却遭到老师的白眼。

最后问到一年级小学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老师唱歌时的嘴、是老师发怒时的眼睛。

这个实验的题目被命名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样丧失的”,非常贴切。

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05

南风效应 修正主义

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的力理更强大。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冷冷地、张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地吹,温暖地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

南风为什么胜利了呢,因为它让人们的行为是自觉的。这种启发人们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被称作“南风效应”。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任何错误,只要悔改,总可以回头。

当小家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时,妈妈温和地说:这真是个漂亮的牛奶海洋。并进而告诉孩子,牛奶海洋虽然漂亮,但地板却要受罪了,她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干净了,并告诉孩子正确拿牛奶的方法。

心理学家说,一个错误一旦发生,就算再发火,它也发生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复犯这个错误,并要收拾这个错误带来的残局。

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多加宽容,注重引导,不正是我们都需要的吗?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欢与信任你,你说的一切都很难凑效。

06

自然惩罚法则 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应该做出榜样。

爸爸因来了客人,与客人倚着门聊起天来,这天的风很大,门几次被风吹天,埃迪的作业本被吹得哗哗响。

门再一次被吹开的时候,埃迪猛地把门关上。而这时,外面传来爸爸的痛苦声。满脸怒气的爸爸对着惊恐的埃迪,举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终于没打下去。

事后,爸爸对埃迪说:是我把手放在门的夹缝里,错误在我,为什么要打你呢。

教育,不光是口头说教,言传身教,影响不可谓不大。当埃迪长大后,他回忆,是爸爸告诉我,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是迁怒于人。

07

罗森塔尔效应 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

在皮格马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他的爱。他那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

神话终归博人一笑。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得出了这个效应。他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果真就是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

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

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08

尊重法则 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自尊是人生要学的第一个原则。

在一个老师的课堂里,老师拿出一本著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也叫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

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的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地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

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要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因而,当我们看到有大人在某些公园地铁售票处为孩子争着要少钱减票的时候,我们知道,你省下的仅仅是钱而已。

09

延迟满足主义 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

人有无耐心,表现出两个方向。一个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个是能够等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到来。这中间区别就在于,一个不等,一个可以等。这个等,就是耐心。

克制是可以培养的,个人建议自己一个人难做到,应该两人配合可多人配合去实现。有一个“三分钟游戏”。孩子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玩游戏、看电视。爸爸找来一个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想玩这个沙漏。

爸爸跟他约定:这个漏斗是古时的计时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钟,咱们一起看故事书,三分钟一到,你就去玩吧。

开始几次,孩子根本没看书,而是盯着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并不气馁,多次之后,孩子慢慢的把视线转到书上来。再多次,孩子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要求延长时间,但爸爸坚持只看三分钟。很多次后,孩子就主动去看书去了。

三分钟,正是适合孩子的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之后,就打住,要经过很多次培养,形成习惯,这样,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物了。

家长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验。

10

感觉剥夺 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生活的滋味

心理学家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像,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险,把孩子放在较好的环境里,这样孩子不仅会眼界狭小、心胸狭隘,而且因为缺少很多社会实践,对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将难以适应。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员,但你却不知道,父母永无完法代替孩子经历人生,我们需要做他们的引导者。

我们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里来,让他们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更多他们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就让一个观众,看着他们自己成长。

教育孩子绝对不可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家园共育《阻碍暑假计划的十大坏习惯,你家孩子中了几条?》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