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的故事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01-18

记得有一天放学时,我在楼梯上无意中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奶奶问:“佳怡,老师喜欢你吗?”佳怡不说话,然后轻轻地摇了摇头。

奶奶问:“那是你在幼儿园不乖了吗?”

佳怡还是摇了摇头。

奶奶问:“那,老师怎么会不喜欢你?”

佳怡还是不说话。

奶奶问:“那你说说看,老师喜欢谁?”

佳怡马上回答:“是馨怡还有思涵,但是他们一点儿也不乖:每天早晨来了都要哭的。老师还去抱他们!中午还喂她们吃饭,还帮她们穿衣服和鞋子……”

奶奶听了笑了。又问:“那你想要老师抱吗?”

佳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想啊。”

奶奶故意说:“那,明天早上你来了也哭吧!”

佳怡想了想还是摇摇头,说:“不行的!老师说

,好孩子不能哭的!”孩子一脸严肃的表情。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让我忍不住想笑。

虽然是无意间听到的这样一段对话,但让我陷入了沉思:首先我很感激这位家长对老师工作的理解,没有听到孩子说老师不喜欢她而产生误会。同时,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为什么佳怡会觉得老师不喜欢她呢?难道,“乖孩子”就不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吗?或许在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确实忽视了这些孩子,让她们误以为老师不喜欢她,而把更多的关爱给了那些自理能力差或者调皮的孩子。

第二天早上,佳怡一来园,我就拉着她的小手,说:“佳怡可棒了,每天都自己走进教师,真是个乖宝宝”。她的脸上立刻浮现出甜甜的笑容,后来,当我去帮别的孩子穿鞋、喂饭时她不会再投来羡慕的目光了。千万不能让孩子有被忽视的感觉,这样也许会让孩子自暴自弃,他会误以为自己不如别人而自卑。于是,我发现: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赞许的话,甚至一个微笑,都会让孩子感到快乐,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佳怡是个特别懂事乖巧的孩子,经常会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也知道班里有的孩子需要老师或者小朋友的帮助,也经常会帮助别人,成了我们班的“大姐姐”。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我和孩子的成长故事:孩子的厌倦


雪花片,孩子们从小班就开始玩了,到了现在中班了,还是雪花片,一早孩子们就喊道:“老师,我不要玩雪花片!”看着这些雪花片我自己也厌烦了,把幼儿园走了一遍,发现雪花片是经典积木,每个班都有,既然是经典,我就相信必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我开始认真观察孩子是怎么玩雪花的,有的孩子把雪花片一字排开,把相同颜色的雪花片拍成一排,用雪花片搭成小花,搭成花篮,做成小手枪,小机器人,做成小蛋糕。

“哈哈,还没有你们还没有你们张老师小时的的功力呢!”我拿起雪花片开始搭,“老师你搭什么呀?”爱臭美的小雨说道。我本事想搭一个圆圈,看到这个小臭美有兴趣,我说道:“做个小天使的光圈!”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都来了,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你们可要看好了!”我一边做一边讲解,之后还做了一个小仙女的魔法棒,孩子们全都兴致勃勃。

当孩子玩厌了积木的时候,老师要加以引导或者换一种指导方式,给予孩子想象的空间和思维,和孩子交流也要有艺术,天真的孩子也需要天真的老师,用干枯平淡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孩子自然也会泉思干固,做一个生机勃勃的幼儿园老师。

中班随笔:我和孩子的故事


我和孩子的故事?当我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心头不禁涌动着一股温情,一阵甜蜜,一种快乐。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张张洋溢着欢乐和天真的笑脸,我和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此时此刻都是那么鲜活地跳跃着。

这学期,迎接的又是一批新的孩子,虽然他们已经上中班了,可是刚接手的时候,总觉得他们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还有许多小朋友每天上幼儿园还是哭哭啼啼的,总是需要我像妈妈一样抱抱他们,哄哄他们,才会安静下来。

现在,和孩子们接触已经快两个月了,一开始的陌生也渐渐地消失了,他们对我,也就像妈妈一样,喜欢和我闹,喜欢和我做游戏,但是也会“害怕”我。还记得刚开学的时候,鑫妍早上来总是哭,吃饭也不好好吃,我就一直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哄她吃饭,几次以后,她一看到我搬椅子就知道我要坐在她旁边了,就赶紧吃饭,吃完了还不忘给我看,“老师,我都吃光了哦!我最喜欢吃红烧的了。”看到我点点头,她就笑得格外灿烂。午睡的时候,也总是要我坐在她的旁边,轻轻拍拍她,她才会安安静静地睡着。

我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不上课的时候,我就是他们的玩伴。只要孩子们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会和他们玩游戏作为奖励,告诉他们这是你们表现好的奖励。他们有游戏玩了,自然也就和你走得近了,总是想在我面前表现得乖一点,听话一点,希望我能和他们做游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我就顺理成章地做了“孩子王”。

还有,孩子们吵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说:“陈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在哭了,要小朋友们安静,好吗?”孩子们也会很懂事地安静一会。有时候,我腿酸了,坐在小椅子上开始敲腿的时候,鑫妍和洋洋也会悄悄跑到我的身后,给我捏捏肩,敲敲腿,问我:“舒不舒服?”虽然,他们握着拳头的手小小的,可是敲在我身上的那份爱却很大,很大,我真心地告诉他们:“很舒服,很舒服。”望着孩子们娇小稚嫩的脸庞,感受着他们给我带来的点滴温暖,我觉得我很幸福!

两个月的时间,不算太久,感情也不算很深,可是我和宝宝们彼此在渐渐磨合,彼此了解,在未来的时间里,我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孩子们一起共度这段时光,让寒冷的冬天不再冷,拥有的只是一丝丝爱的暖意。

教师随笔:我和孩子的故事


教师随笔:我和孩子的故事

青青是我班最小的女孩,她特别聪明,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刚接这个班级时我就非常的喜欢她,由于她最小,也特殊的关注她,在生活常规上也给予帮助。

一天,早晨入园,青青的爸爸来送的她,青青爸爸看着我说:“老师,请问哪位是樊老师?”我说:“我就是呀”青青爸又问:“孩子还适应幼儿园吗?她是不是太淘气了?”我忙如实说:“没有,青青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而且记忆力特别棒、识字也非常好,我们都特别喜欢她。”然后,青青爸有些欲言又止,看来是有事要说,我主动问;“青青爸爸有其他事情吗?”青青爸才说:“老师,孩子回家说樊老师推她了,孩子要是调皮,您就使劲管,没事,我们家长没啥说的。”一听这话,着实吓了我一跳,别说推孩子,就是跟孩子大声喊几下都没有过。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认真的说:“青青爸爸,我想一定是孩子的理解有些误会,首先,作为老师,不管孩子多调皮淘气,老师都不会动手推孩子,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何况青青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我特别喜欢她,她小对她只有特殊的关照,没有任何的惩罚举动。其次,我们每个班级、甚至走廊、楼道都是由监控的,老师和孩子在园中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调出录像,我们可以去查一下。”看我这么说,青青爸忙解释:“老师,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我说:“没关系,咱么沟通是好事,说开了,比误会好。我想青青一定是有一些小误会,解开就是了。”青青爸赶紧又说:“老师,您别放心上,一定是孩子瞎说的,这孩子有时候就爱胡说八道的。”我说:“没事,我可以对我的任何行为负责,您放心,我保证绝对没有对青青有任何非道德的举动,我会注意观察一下孩子,到底是哪里让她有误会。”这个事情,在幼儿用餐的时候,我与对班老师进行了分析,仍然没有找到哪里让孩子有这样的误会。由于当天晚上,李老师又跟诺诺妈妈进行了沟通,第二天早晨,青青妈来送的青青,又跟我解释,让我别放心上,小孩子乱说话,虽然入园时间不长,但对我们老师的工作特别认可。这个事情就以青青的“瞎说”不了了之。但是,我并没有释怀,我一直注意自己和青青之间言行和接触。这天,起床后,我给女孩们梳头,给青青梳完,我习惯的拍了一下她的肩膀,说:“去吧,小美女,吃水果去。”青青回头说:“老师,你为啥推我?”她的话,让我猛然醒悟,原来误会在这里。我忙搂过青青,对她说:“老师没有推你,这是老师的一个小习惯,是让你去做下一件事情的一个手势,这个小习惯让你误会,老师跟你说对不起,老师会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老师很爱你,即使你犯错误,老师也只会用语言提示你,不会做任何推你、打你之类的事情。你是个明白道理的小朋友,老师这样解释,你能明白吗?”青青看着我,点了点头:“老师,我明白了,这是让我去做下一个事情的手势,不是推,老师,没事的,我以为错了。”晚上离园时,我与青青妈妈进行了沟通,将这个一直纠结于心的误会解开,真是特别轻松,同时,我的工作态度再次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和认知。良好的言行不仅可以起到榜样作用,同时也会避免很多“意外”的误会。当然如果误会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我们要敢于面对,细心的去寻找误会的根源,以诚相待的去解决、根除,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有效。

妈妈想我——我和孩子的教育故事


教育中留下许多我和孩子的足迹,足迹深了,感情更真了,孩子就像一颗开心果,看着那张笑脸我也会会心一笑,自然地融入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和孩子擦出别样的火花,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形成一本记录的册子,下面就让我再给大家讲述一个我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吧。

“老师,我想妈妈。”顿时,我呆了一会儿。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之外,我意外的是,每天早上蹦蹦跳跳喊得最响亮的欣欣,现在每天一段时间都挂着眼泪喊着想妈妈,真有点想不透。难道一年多的幼儿园生活,还没能使她适应吗?还是长大了,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加深了呢?我反复思考着。

在我的脑海里,欣欣是一个坚强、聪明、倔强、调皮的小女孩,每天早上都是笑着跑着进来,大声地喊着:“老师早!”然后和妈妈挥手说再见,转身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是个很开朗的小朋友,每个老师都很喜欢他。当她第一次哭的时候,我问他:“欣欣,你为什么要哭呀?你不是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吗?”她擦擦眼泪对我说:“老师,我想妈妈,我真的想她了,我要妈妈……”“妈妈要上班的,不然就会迟到了。”“妈妈不上班,妈妈在家带弟弟。”“妈妈在家带弟弟有很多事情的,不能陪你玩,你在这里老师和小朋友陪你一起上课、一起玩,好不好?”“我想妈妈……”一天、两天、三天,还是一样。当上课时,她什么都忘记了,和往常一样,话很多,开心地玩,开心地吃,开心地睡,或许孩子就是这样,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无忧无虑的过着每一天。周三放学前,欣欣对我说:“蒋老师,明天我不哭了,我长大了,已经是姐姐了。”听了她的话我们都笑了,真是个有趣的孩子!“好,这是你自己说的,明天再哭我就当你在骗我哦!”她也笑了笑。我很期待明天的到来,看看她是否能履行自己的诺言,果然,她没有说谎,一大早跑着进来,大声地喊着:“老师早!”一天下来真的没有哭,“欣欣今天真棒,真的没有哭,老师奖励你一朵大金花,还有一颗话梅,以后每天都要这样高高兴兴在幼儿园,好吗?”她用力地点点头。拿着东西还不忘记炫耀一下,开心地跑去玩了。

对待孩子,就像对待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要有耐心,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慢慢地,只要用心呵护,幼儿就会茁壮成长,不哭了,懂事了,自然而然地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离开家长的怀抱,怎能学会独立生活,要把“我想妈妈”变成“妈妈想我”,我想这会是另一种幸福。

我和孩子的故事:军军哭闹记


军军是我们班里的一个比较内向的男孩子,平时他不要老师操太多心,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的。但是就在他生病请了几天病假于周一来园时却发生了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都是这样:

周一:正好我值班,军军早早地由妈妈送来,但是却在门口哭了起来,怎么也不肯进门,我连忙迎上去问原因:“军军,怎么啦?是不是身体还没好?”军军就是不说话,只是紧紧地抱着妈妈不肯放手,他妈妈对我说:“军军他跟我说,幼儿园里的菜他不要吃,老师要他吃完。”“老师让你吃也是为你好啊?你正在长身体,需要各种营养,而我们幼儿园里的菜是保健老师根据你们孩子的身体需要配置的。”军军还是继续哭拉着他妈妈的衣服不放。

记得小班时军军的挑食毛病确实很厉害

,所有的荤菜他都不要吃,后来了解到从小军军与太奶奶生活在乡下,平时就只吃蔬菜,像咸菜、酱菜之类的。但是经过两年的教育,我们老师和他们家长的共同努力,挑食的毛病他已经好了很多,以前从来就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不肯来园。为了能及时的安抚他的情绪,我一边轻轻地摸着他的头一边说:“老师知道了,军军身体还没完全好,所以胃口不太好,老师今天不会在让你吃不喜欢的菜了,老师会给你少盛点的,军军身体好了会自己吃完的,对吗?”终于他拉着妈妈的手轻轻的松了点,于是我乘机拉过他的手,他妈妈也走了。但是进入教室后军军还是不停的“哭”,紧紧的闭着眼睛,两手不停的揉眼睛,但是就是没有眼泪,他其实就只是在大喊大叫。小朋友都来问原因:“军军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好啊?”“军军我们一起来搭积木吧?”无论小朋友怎么问,他不但不回答,而且“哭”得声音越来越大,见此情况我连忙请小朋友自己去玩,我也不去与他说话,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大概过了5分钟,他自己停了下来,偷偷的用眼睛往我这边瞄了一眼,我马上给了他一个微笑,向他点了点头。这是正好做操的音乐响了起来,游戏“切西瓜”时军军和小朋友玩得很开心。可是回到教室后他又哭了起来,点心也不要吃,由于哭的时间长了,他吐了,我连忙用拖把拖干净,并对小朋友说:“等会儿我们去下面捡树叶,好不好?”小朋友高兴的叫起来。两人一个放树叶的篮子,军军和启涛一组,我故意把篮子放到了军军的手里。捡树叶时军军就开心的笑了,一个上午他再也没哭过。到了中午要吃饭了,启涛说:“老师,军军又要哭了。”我连忙端着饭锅过去,军军的眼眶红红的,“军军老师会帮你少盛点的。”这时李老师来盛菜了,今天是吃萝卜和鸡肉,李老师问:“军军鸡肉要吃吗?”他摇摇头,“那萝卜呢?”他也摇头,终于他的眼睛里没有掉下眼泪来。

下午他完全能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爸爸来接时,也开心得和老师再见。周二:由于今天我不值班,早上上班时军军和妈妈已经在门口了,值班的高老师对我说:“这个小朋友就是不肯让他妈妈走,我怎么说他也不听。大班孩子了怎么还这样,新来的插班生也不这样。”我连忙把身上的包放掉,军军的妈妈也要上班了,她在用力拉掉紧紧拉着他衣服的小手,我连忙抱好军军:“军军怎么了,老师不是答应你胃口不好可以少吃点吗?”不知他哪来的力气,他的两只小手挣脱了,又拉住了妈妈的衣服,我和他妈妈一起把他的小手又拉下来,他妈妈转身要走了,军军居然在地上打起滚来,我怎么也拉不起来,见此情况,本来已经走到楼梯口的妈妈又走了回来,拿起手机打电话让他爷爷来,因为他妈妈上班来不及了。他爷爷马上来了,抱着他站在了外面的走廊里,我就去照看好教室里的小朋友。马上做操了

我和孩子的教育故事之“可爱的小大人”


孩子是一张没有污点的白纸,干净,没有一丝褶皱;孩子是清澈见底的溪水,灵动,偶尔遇到波浪顽皮地伸手碰碰;孩子是透明如镜的玻璃,易碎,需要我们的关爱与呵护。孩子的天空是五彩斑斓的,在这片天空下,我们享受着天真与善良,所有的烦恼与孤寂都漂浮在九霄云外。

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似乎都充满着惊奇,偶尔的一句话足以让我笑得合不拢嘴,小脾气一上来,真的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忠毅是我们班一个很机灵的小男孩,讲话有点糊涂,但做事却很利索,非常有自己的个性。每天早上来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没有一点笑容,说声“老师早”后转身就自顾自的走开了,有时候真的有点让我傻眼了,似乎他是老师,我是他的学生一样,显得成熟、稳重、老练,跟他讲话也是一种乐趣。

每天放学后,忠毅总喜欢到玩具架上拿玩具玩,忽然有一次,我发现他把玩具一个个地往地上随处扔,我呆呆地看了他三秒钟,他的小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走过去假装好奇的问他:“忠毅,你在玩什么?怎么把玩具都仍在地上呢?”他只是看看我,继续摆弄着手中的玩具,看他不削的眼神,我有点儿生气:“忠毅,我在跟你讲话!”“我知道呀,我听到了。”“那你为什么不回答我的问题?”“我只是还没回答。”顿时我的口型变成了一个“o”型,既生气又好笑,只听见他扯开话题,跟我讲起其他的事情,可我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扯开话题的人,直接再次问道:“忠毅,你有没有听见老师问你的问题?你为什么把玩具都扔地上?”“我只是在玩而已。”“我是不是说过,玩玩具时不要太吵,也不要随便扔玩具啊?”“我知道啊,等等我会捡起来的。”“这是你说的,等下见到妈妈,你可不要忘记了把玩具收拾好哦。”随后我又讲到:“但是,你这样和我讲话,我会有点不开心的。”他看看我说道:“那怎么办呀?我又不是故意的。”我微笑着蹲下来,两手扶着他的肩膀说道:“以后只要忠毅能记住老师讲的话,不要再随便把玩具扔地上,还有和老师讲话的时候笑一笑,这样我会更开心的。”他点点头说了一声:“知道了。”等妈妈来接他时,他很快地收拾着玩具,我和他妈妈在旁边讲着刚发生的事情,妈妈无奈地看着儿子,真是一个可爱又逗人的“开心果”。

和孩子在一起每天总会碰到一些琐碎的事情,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味的指责和批评是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与尊重的,有时放下教师的身份,卸下教师的面具,以自己的童心去感染孩子,用自己最真实的童言趣语去接触孩子,偶尔与他们撒撒娇,你会发现,其实孩子也有成熟的一面,他们也会替大人考虑,分担我们的烦恼。像忠毅,在以后的玩玩具中,他总是会把玩具收拾好,放到指定的玩具架上,乱扔玩具的现象明显不存在了,偶尔发现他会帮助其他的孩子一起捡地上的玩具,和老师讲话时也明显礼貌了很多,足足是一个让我佩服的“小大人”。

天真是孩子的特质,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成熟是生活的赋予,五彩斑斓的天空始终会变成宽阔蔚蓝的天空,单纯的孩子始终会变得老练、稳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童真,因为不经意间这份童真会变成另一番风味。和孩子在一起,每天都有一种奇迹在发生!

一群孩子和几本书的故事


小班的孩子撕书,大多是因为对书本的好奇。看到一幅吸引人的图画,一时兴奋,不加思索,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扯下,以便一窥究竟。

中班的孩子撕书,则可以定性为模仿和游戏。模仿小伙伴撕下一页纸,叠个纸飞机,卷个“万花筒”,玩的不亦乐乎。

现在到了大班,原本以为随着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他们会懂得爱惜图书,可我却发现撕书的现象仍然存在,是还没有度过“撕书期”?还是教育出了问题?不仅如此,有的孩子看完书之后就随手一扔,弃书而去。

好吧,孩子们,既然我的谆谆教导不起作用,那就来点实际的吧!

一、“反撕书”攻略:

每天午睡前,孩子们都会急切地钻进被窝,然后便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因为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就会给他们讲动听的睡前故事。这天,我一如既往地手捧故事书,开始绘声绘色地演绎起其中的角色。故事的内容曲折离奇,孩子们听得入了神,可是,马上就要到故事最精彩的时候,我却突然停了下来。孩子们都急忙问我:“后来呢?后来呢?”,我装出满脸遗憾的表情说:“哎呀,我也很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可是故事的结尾不知道被哪个小朋友撕掉了,真可惜啊!”这时,有个孩子气愤地说:“是谁撕的!撕坏了大家就都没法听故事了!”,接着又有一个孩子说:“是啊!这样以后老师还怎么给我们讲故事听啊!”“不能撕书啦!”

想必孩子们已经明白了什么。

这就是半个故事的“折磨”,让孩子亲身体会撕书所带来的不愉快。

二、“反扔书”攻略: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当我发现被扔到地上的书,我都会不做声响地把它捡起来,然后放进一个大纸箱收好。

第一天,我捡到了两本书,收起来。没被察觉。

第二天,我又捡到了三本书,收起来。仍没被察觉。

第三天,我竟然捡到了五本书,好吧,我还是收起来。几个孩子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第四天,我同样捡到了几本书收了起来。而这时一个小女孩儿站在书架前挠着脑袋嘟囔到:“我怎么觉得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书呢?”

第五天,我把剩余的几本书都收了起来。没一会儿功夫,孩子们都吆喝起来:“书都哪儿去啦!怎么都不见啦!”。一男孩跑到我跟前:“老师,不好啦!我们的书都不见啦!”,我故作惊讶状:“什么!书都不见了?赶紧找一找!”。

找书行动开始了,我和孩子们找遍了教室的每个角落。之后,我组织孩子们坐好,并告诉他们我已经找到了,孩子们惊讶地望着我。这时,我拿出了放在角落里的那个大纸箱,打开来,露出了“丢失的”那些图书。我问孩子们:“你们想知道图书为什么会到了这里吗?还是让图书自己告诉你们吧”。“图书说:原来的我们非常漂亮,有好听的故事,有好看的图画,我们都喜欢依偎在书架上让小朋友们欣赏。可是,慢慢的,我们有的被撕坏,有的被丢弃,小朋友们可能不再喜欢我们了,讨厌我们了,我们只好伤心地躲起来了。”

……一直很安静,孩子们在想着什么……

有声音在说:“我们再也不撕书了!我们再也不扔书了!你们快出来吧!”

“出来吧!出来吧!……”

我亲爱的孩子们,相信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吧,是爱护?亦或是珍惜?

我给孩子们讲故事


这个学期我们班设立了“文学欣赏”这一项。孩子们的世界是童真的世界,故事展现给他们特殊的窗口,让孩子们透过窗口学习到真、善、美,也了解到假、恶、丑。我把故事分为童话、神话、寓言、幽默故事、成语故事等几类,每天穿插着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当然是爱听故事的,尤其是一些经典的中外名篇,成语故事是百听不厌。对于那些他们接触不多的故事,如:古希腊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故事、古代成语故事等等,孩子们表现了极大的热情,认真倾听,听完后还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我用动听的声音为孩子们讲故事,用包容的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我带领孩子遨游在故事的海洋中,任心情飞翔、任思想奔跑。只要一听故事,再调皮的孩子也会乖乖地坐好,每一张小脸都面向着我,每一双眼睛都凝望着我,那种感觉好极了,那种氛围美极了。

给孩子们讲故事,还在无形中给孩子们上了思想品德课,因为无需老师再絮言,孩子们会自觉地以故事为榜样,形成好习惯,改掉坏毛病。给孩子讲故事,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