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善心

01-25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有善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前几天,儿子从学校放学回来,一见到我就很高兴地告诉我一件事,他捡到了100元钱,而且特别强调,这是他12年来,第一次捡到这么多钱,很兴奋!

我问他:“你打算用这100元钱,干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买好吃的!买我喜欢的书呀!”。我告诉他:“我们不需要这100元钱,你买好吃的,喜欢的书,我给你钱,我们家也不需要这意外收获的100元钱。”他告诉我说,钱是他下午上学时,在学院食堂路口捡到的,我猜想他一定是激动了一个下午!

这100元钱,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直接摆在了我们父子面前。寻找“失主”不可能了,交给“警察叔叔”更是扯淡。于是我便提议说:“把钱交给最需要钱的人,如何?”儿子马上表示同意。给谁呢?谁最需要钱呢?儿子说:“我们在网上发一帖子,说我捡到100元钱,谁需要钱,请来领取。”我仔细一想,100元钱太少,谁会为这100元钱,专门来找我们呢?关键是如何判断他最需要钱呢?这不是给自己又添许多麻烦吗?显然这网上发帖不靠谱!

我便想了一个省事的办法,下午我们跑步时,看看能否遇上一个乞丐?或者比较贫穷的人,给他如何?儿子表示同意。

回家的路上,一直到我们一起跑步的路上(解释),儿子都还沉浸在“捡到100元钱”的喜悦中,嘴里一直说:“我捡到100元钱!”我觉得好笑,就问他为何这般高兴,他直接告诉我:“这是我12年来第一次捡到100元钱呀!”为了不扫儿子的这般兴致,我承诺给他100元钱作为零花钱,作为他捐出这100元钱的补偿!他更是兴奋不已!忙说谢谢老爸!

我们跑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一对夫妇,头戴安全帽,身穿很脏的工作服,还带了许多行李,被子、箱子等,居然还有一把黑色的椅子!很显然,他们是农民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穷人,正在搬家!我正在犹豫是否将这100元钱按我们计划好的给这二个“贫穷人”时,儿子将我往前一推,说:“不能给他们!”我很惊讶,忙问:“为啥呀?”他的回答让我更为惊讶,简直是一个震惊!“他们是贫穷人,但是有自食其力的贫穷人,你给他们钱,是在损害他们的自尊!”我正愕然于小小年纪的儿子,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安慰我说:“我们往前跑跑,说不定能碰上一个乞丐,我们就把这100元钱给他,好吗?”我马上表示同意!

我一边跑步,一边想儿子“何出此言?”,想想可能是他最近看了些课外书籍,比如《读者》之类的书中,可能有“农民工自尊”一类的文章,看来以后多看看这类书籍,比较有好处!

正如我预料一样,跑完天鹅湖,也没有发现一个乞丐,又有哪个乞丐会在人少的湖边乞讨呢?

第二天,我们全家开车去了离合肥40多公里的“三河古镇”游玩,一进古镇大门,就有一位“瑟瑟发抖”的乞丐老人捧着一个装有不少硬币的乞讨碗,木然地坐在石阶上。儿子看见大喜,冲上去就把100元钱掏了出来,可是他并没有放到乞讨碗里,而是拉着老人的手说:“这是我捡到的100元钱,我们准备把它送给你,因为你最需要钱!”,儿子接着又说:“希望你以后要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显然儿子的这番话是他早就准备好的!望着惊呆了的老人,我只好直言相告儿子,老人早就没有了劳动能力,不能自食其力!

儿子不但没有失望,反而很高兴。哈哈…这100元钱正好发挥作用。他让老人把100元钱收好,放到衣服口袋里,不要放在乞讨碗里,容易被风吹跑!

望着与乞丐老人喋喋不休的儿子,我心底感到一阵骄傲!

下面是儿子写的一篇作文,《100元钱的故事》。

前天,我骑着自行车上学,一边哼着小曲,一边欣赏着马路两边盛开的桃花。就在一刹那间,我看到了一张红色的纸片,那颜色不像桃花一样的粉红,而是一种如同血一般的红色。天啦!上面竟印有毛主席的头像,是100元钱!我很激动,十二年以来,我还从来没有捡到如此大数目的钱。紧接着我激动的心情又变成了忧虑和忐忑,如此大数目的钱,丢失者定会回来寻找,看到手中握着的100元钱,我岂不是摊上大事了!但转念一想,既然这钱是我捡到的,在我手里,那不就是我的了吗?在将近一分钟的犹豫和徘徊之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将钱迅速揣入了口袋,若无其事地踏着车上学去了。

到了学校,我又开始惊恐起来,万一丢钱的人找来学校,我该怎么办呢?同桌看我如此惊恐,便问我出了什么事,我一五一十地把过程说了一遍,同桌对我说:“既然这钱是你捡来的,你就应该还给钱的主人,也许他正焦急地寻找呢?”就这样,我为这100元钱而焦虑了一整天。

昨天,我实在想不出处理这钱的办法,便去问爸爸。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钱不属于你,它属于丢钱的人,但你找不到他,我提议把这100元钱送给最需要钱的人,比如贫穷的人,乞丐等。”我认为爸爸说得对,于是我们便开始寻找最需要这笔钱的人。

我们下午跑步,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看见两位挑着担子的农民工,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穿深绿色的旧衣服,衣服上面还有不是补丁。爸爸提议把钱给他们,但我想了想说:“不,我认为不应该把钱给他们!”农民工为了养家,出来打工,天天辛苦挣钱,但他们是有工作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若认为我们是在施舍他们,会伤了他们的自尊。爸爸惊讶地看着我,最终同意了我的决定。

今天,我们全家到三河古镇游玩,一进古镇大门,就看见一位残疾老人,手捧一个乞讨碗,呆坐在石阶上,面容憔悴,十分可怜!我对爸爸说:“这100元钱应该属于他!”爸爸点点头,我掏出那100元钱,毫不犹豫地给了老人。老人十分惊讶,感动得一直拉着我的手说谢谢!我对他说:“这100元钱是我捡的,它不该属于我,它应该属于最需要它的人,而你就是那个最需要它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教育孩子需要的意识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七种意识

我们曾经有过很多教育的不成功是因为教育的不一致,父母们觉得教师的教育最主要,教师觉得家长的配合更关键。其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只要不脱节,学校与家庭就不会做“无用功”,教育成功的机率就大大增加。

1、了解学校里孩子的“真面目”

也许父母们眼中的孩子和教师眼中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形象,这也是有些家长与教师沟通时的困难所在。往往有些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是不一致的,当教师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的时候,有些家长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那样的表现,从而不认可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教师希望家长可以理智接受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从家庭的角度予以帮助,不能盲目地偏袒,也不能随意地否定。

2、不要在孩子面前攻击教师

有些家长都有不满意教师行为的时候,他们会在孩子面前谈论教师,甚至对教师有攻击性言辞,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后也会效仿,这样就对教育孩子不利,就会抑制教师的教育。如果家长对教师有看法,可个别与教师沟通,向教师提出建议或商讨。

3、从学习入手,抓住与孩子沟通的时机

检查孩子的功课或过问孩子的功课是一个家长和孩子了解沟通的好机会,教师希望家长可以通过过问孩子的功课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不要看到分数就生气,分数虽不是唯一的标准,但它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多家长不理解教师留的的“签字”功课,认为自己也不懂学习的内容。其实为什么家长不把“签字”看成一次机会,一段可以和孩子共处的时间?

4、管教孩子是父母的责任

有些父母并并没有承担好管教孩子的责任,有的孩子和祖父母在一起,有的生活在寄宿学校,有的父母忙到无法顾及家庭,有的家庭破裂没人管教孩子,这使教师无法找到可以讨论孩子问题的对象,使得教育失掉了家庭配合这一环。教师极其头痛这样的孩子,因为他们往往也是问题儿童,希望家长不要忘记管教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不可以推给别人,更不可放任。

5、正确评价孩子

孩了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完整而全面地评价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和家长往往因为彼此和孩子的接触面不同而对孩子有不同的认识,这并不是一件矛盾的事,反而更有利于认识一个孩子。教师和家长都要公正、宽容而开放地评价孩子,也请父母和老师一起去认识孩子,正确评价孩子。

6、谈谈学校里的故事

很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会发现,父母们对孩子的校园生活非常陌生,家长们则抱怨孩子根本不和他们谈论学校里的事,这使得父母失去了了解孩子的一个机会。教师建议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谈论一些学校里的事情,讨论家庭作业或其他的活动情况,谈他与同学,老师的相处等,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7、积极面对教师的教育

在学校里,教师有时会较严厉的教育学生,这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如乱画墙壁的孩子会被留下来清理自己的“作品”,上课不听课还影响别人的孩子会被减少游戏时间补做功课。事实上,对孩子而言,受到“惩罚”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经验。但有些父母却责备教师.甚至不管什么教育都与所谓体罚挂钩。希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形成“和力”而不是“对立”。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该怎样教育孩子,有什么方法?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狡辩”、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针对孩子的反馈,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讲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算再也不会,也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有什么作用?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那么指导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日趋上升,这样的家庭将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孩子往往孤僻、任性、心理脆弱、承受力低、报复心强、学习成绩较差,因而我们一家都善于欣赏别人,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家长很少粗暴地训斥孩子,当他犯错误时,他们总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他,如果父母是正确的,他必须听从;如果他是正确的,父母也坚决支持他。他们努力做到与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绝不以辈份压人。

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们要求孩子像爸爸妈妈一样爱清洁、讲卫生、爱学习。只要孩子做得好,他们总是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们很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从一两岁的画报,到三四岁有看图的故事,孩子对书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小的时候就看了不少书。孩子上小学前就会计算1000以内的加减法 会读很多古诗 人2000多汉字每到星期天、节假日,我们都会带他出去玩,到公园、游乐园,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 ,孩子自然开心,而他们更钟情于新华书店,他们对书的迷恋并不亚于当教师的我。

三、严格与慈爱并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我们既想办法为他提供优越的环境,也不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我们会给他各式新奇的玩具,我们也会常常给他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我们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我们会严格地指出来,但绝不会对他喝斥嘲讽;当他与同学发生纠纷时,我们爱他,但绝不袒护他。我们在努力地塑造他,我们希望他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做一个坚强、勇敢的生活中的强者。

四、配合老师,作好学校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虽然我们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我们经常通过孩子了解他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的各项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的爱与父母对子女的爱一样深。孩子在无数老师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 、大学 到读研 , 一路走来 ,成绩都是非常的优秀。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家庭教育属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1

父亲的教育是树立人生的主心骨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爸爸是教学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父亲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随着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时间陪伴家庭,这就造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巨大缺失。

幼年缺乏父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都说父爱如山,孩子身边没有一个坚实的依靠的时候,就会变自卑、焦虑。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健壮的大人,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容易墨守成规,恐惧失败,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做出新的尝试。

这往往会使得他的事业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打开新的天地,这严重制约了个人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所以无论再忙,身为父亲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父亲的关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个足够坚强的后盾,产生安全感,做事就会自信很多,而不是畏手畏脚。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是父教倡导者,他的六个小孩中学之前都是乡村生活,可是都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博士学位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就读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

六女蔡天西,18岁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8岁为哈佛最年轻副教授

他的育儿秘诀就是:把父亲当做事业来经营,他觉得父亲是一个终身事业,在所有日常事务中永远排第一。他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2

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

奥地利个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

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这并不是虚言,一个人从出生到入小学前所承受的教学和日子阅历,是一生的根底。这一期间的孩子首要日子在家里,承受家庭教学。孩子在家里和妈妈共处的时刻多,妈妈与孩子互动的每一个细节,从妈妈给孩子哺乳、到穿衣、吃饭、做人、做事都构成了一个文化全体,而这个全体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无量的。

一个人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格品质有:自爱、自重、自信、信念、坚持。母亲的大爱是成就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平台的关键。

婴儿时期,人的意识极为单纯,行为习惯也不固定,在心理上对母亲有一种独有的依恋。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这个基础将决定他们成为怎样一个人。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所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父亲往往更为严厉,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所以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是由父亲带大的女孩一般比较像男孩子,脾气往往比较直接。被母亲带大的男孩则一般比较温柔宽厚,包容性更强,不喜欢咄咄逼人。

老子讲,柔能克刚,懂得包容往往比一味刚强更有力量。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能够让孩子养成宽厚待人的处事方式,这样的孩子不尖锐,在踏入社会之后,往往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受母亲影响的孩子,成人之后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业发展、人际关系都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激烈的变动。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说正确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和母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而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

所以,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既可以飞得高,也能飞得远,拥有一个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教育五岁的孩子,有什么方法


五岁儿童的典型行为: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

在这个阶段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对她们将来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是入学之前的准备阶段,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那会不利于将来的发展。有关五至六岁儿童的教育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的能力。游戏的选材应由成人来决定,但注意游戏的内容要适合五至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这一点,成人要慎重的选择。

第二,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道理。如住在楼上,应告诉她们不要在楼上跳,否则会影响楼下的正常生活。五至六岁儿童喜欢问问题,在这方面,成人应该有耐心,有可能的话每个都应该回答。只有这样,才能养成幼儿爱问问题的好习惯,才能使幼儿明白更多的道理。

第三,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已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当发现儿童有某一方面的兴趣倾向时,我们应该尽力去培养。但前提是这些兴趣是有益的,如果这些兴趣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去转移她们的注意力,逐渐使这一兴趣淡化。有的家长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逼迫孩子学习,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第四,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活动。五至六岁儿童喜欢运动,这是家长最头疼的。殊不知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骨骼肌肉的快速增长。所以,家长们,不要去在乎孩子的衣服有多脏,让她们自己去运动,但同时也应做好保护措施。

第五,做好幼小衔接。六岁儿童即将进入小学,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培养她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她们更好的保护自己。

介绍的这五点关于如何教育好五岁孩子的知识,需要父母们灵活掌握,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决用哪一种教育方法。

你教育孩子是有脑无心吗?


有一个很难理解也很难操作的知识点“教育孩子,调心不调嘴,心在前,脑在后。”而这个知识点又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关过不去,很多家庭问题就解决不了。现实情况是“有脑无心”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多,偏偏“孩子是读心的而不是读嘴的”。这就造成了深刻的亲子鸿沟和矛盾,一方面家长用各种道理(用脑)教育着孩子,一方面孩子用各种方法反抗着家长的无心(要心)。

到底什么是用心和用脑呢?一句话:“用心”关注的是“人”,关注的是对方内心的感受;“用脑”关注的是“事”,关注的是事件或问题的解决。当你不能真正地关注“人”本身的时候,那你就很难取得对方的信任,当对方不信任你的时候,你一切关于解决问题的行为都是徒劳的。

爱与幸福理论有一个关于爱的公式:“爱=信任+心赏+悦纳+支持+帮助”,当父母拥有了信任、心赏、悦纳、支持和帮助的能力的时候,孩子一定会越来越优秀。这其中“信任”、“心赏”和“悦纳”都是用“心”的;而“支持”和“帮助”是用“脑”的。“信任、心赏和悦纳”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知道的都是“知识和逻辑”,是在“用脑”,只有做到的才是“智慧”,是在“用心”。当父母能够发自内心地信任、心赏和悦纳的时候,你就是爱孩子了,孩子感受到了这份爱(孩子是用自己的心感受父母的心的,而不是听父母嘴上说的!)就会接受父母的支持和帮助,相反,如果父母不能发自内心的信任、心赏和悦纳孩子的话,孩子认为家长的“支持和帮助”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都是“要求和包办”。

父母提高自己信任、心赏和悦纳孩子的能力就是“调心”,父母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用脑”,所以教育孩子“调心不调嘴,心在前脑在后”。当然,调心是一个缓慢优雅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们按照爱与幸福理论所教授的方法一点一点去做到,一点一点去坚持做到,急功近利和半途而废一定不会“调心”成功。

1、实质:孩子是读心的,不是读嘴的;(嘴上功夫再好,孩子也不会买账)

2、误区:想学方法的家长都不是好家长;(想学方法的家长,都是心急的家长,心态没有改变,孩子也不会买账。)

3、原则:家长来学习,是来调心的,不是来调嘴的;(嘴上功夫的改变,心态不改变,孩子不会买账,更加会觉得家长虚伪,这不就是标准的说一套做一套吗?)

4、状态:教育是缓慢而优雅的过程;(调心调到什么程度?自己的内心缓慢而优雅,达到幸福的最高境界“有为无欲”,表现形式是“身快心慢”。)

生活如此,家庭教育也如此“心在前、脑在中、身在后”,调心最慢因为是修行,用脑次之因为是学习,越是没脑子的人身体就越发达,总是在行动,盲目行动还不如不行动。尽管我说的很详细,但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少之又少,这可能就是人与人的区别吧。

喜欢《教育孩子有善心》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