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维持我们正常社会秩序的保证。规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时时刻刻的规范着我们的行为准则。所以说一个人只有从小学会守规矩,才能让他将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
幼儿园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里孩子们也要守规矩。孩子刚来时总是好以自我为中心,丝毫不知道规矩是什么,这也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而我们老师为了园里的秩序、为了孩子的成长就不得不肩负起“立规矩”的重任了。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首先当然要从吃饭开始了。
第一,吃饭时间是固定的,时间一到我们老师就要组织小朋友们吃饭;
第二,吃饭时要用筷子或是勺子,不允许用手去抓(不会的我们会耐心教会他们);
第三,吃饭时不允许大声喧哗、玩乐,不能走来走去;
第四,要在半个小时以内吃完饭,如果提前吃完饭也要在座位上等候,当然这个时间也是可调的;
第五,吃饭时不可以挑食,更不可以浪费粮食等等。
当然,要想让这些“小祖宗”们遵守这些规矩简直是太难了。但是,我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适应的。
自从这些规矩实行开始,小朋友们每天都会给我们很多的惊喜,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家长们也常说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会用筷子了、吃饭不用喂了、不挑食了等等。孩子的进步,我想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天中午,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和往常一样,我告诉小朋友们:“今天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拿一碗饭和一碗菜,拿到后开始吃,要求每人吃完自己的一碗饭。”一切都还挺顺利的,小朋友们分到饭菜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有的孩子吃完一碗又盛了一碗,慢慢地动作快的孩子陆续吃完了饭,这时,俊俊突然对我说:“老师,我吃不下了。”我一看他的一碗饭还剩许多呢,就劝说道:“不行,一碗饭要吃完的!”他听了急得眼泪都要快要掉下来了,吱吱唔唔说:“我真的吃不下了”。我一想又想到俊俊今天早上来得晚了,大概早饭吃得太饱,所以现在肚子还不饿吧!于是我就向孩子问清了这点,果然没错呢!于是我对他的要求开始降低,让他再吃两口就行了,他听了高兴地吃完了两口。
这件事,使我想到以往我们教师在教孩子吃饭时,要求每人吃完自己的一碗饭,其实却往往忽视了每个孩子的实际需求不同。有的孩子可能喜欢吃今天的菜而多吃一点饭,有的孩子可能因某种原因今天胃口变差了些,还有的孩子天生就吃的少些等等。所以以后在吃饭时,我对于个别孩子不再硬性规定,而是根据孩子自己的需求,适当调节,这样孩子们也吃得心情愉快,成长得更健康了!
,泪眼往往的看者我,委屈的回到了座位。而我们也就再也没有理他。当我们都分吃好准备收拾时,猛然发现俊涛竟然坐在位子上呆呆的看着我们,饭也不吃。“咦,你怎么不吃饭啊”我们问他。“不是说,不让我吃饭吗?老师实际上不是我故意打翻的,而是别的小朋友乱跑把我打翻的。”他低着头小声的说着。我这才想起来,刚才好像是不许他吃饭的,可是没想到他真的会不吃,而且还是这么回事!“啊,真是对不起,”我赶紧道歉都说“都是老师不好,没有问清事情的原由就乱发火,也不应该说不让你吃饭的话,你赶快吃吧,以后你自己也小心点”听了我的话,他很高心的开始吃饭了,看着他那吃饭的样子,我的心情有说不出来的滋味……
宝宝拼拼拼我们班里有不少的宝宝特别喜欢拼图形,特别是我们班的茹茹和豪豪拼的图形最快.首先,我把要拼的图形给他们画在了一个纸箱上,然后把我画出来的几个宝宝最喜欢的小狗,小猫,小汽车,给他们剪了出来,分别都画了五个,每个小朋友一人一个图形,看谁拼的最好最快,于是宝宝们就开始兴奋起来,我把这三个图形给宝宝们都打乱了,他们就开始找啊找的,拼了有6分钟,茹茹就把小狗和小猫拼了出来,然后我就跟我班里的小朋友说,茹茹是第一个啊;还有没有拼出来的啊,豪豪一口气站了起来说;我拼完了。
我当时就笑了,不一会,宝宝们就开始一个一个的跟我说我拼了只小狗,我拼了只小猫,最后,每个小朋友都拼完了时,小朋友就拿着自己的成果告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心里是多么的开心,快乐啊。
宝宝吃饭饭
何婷婷
开学时,我们托班的小朋友不会拿勺子,吃饭时我们还得喂了才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班的小朋友逐渐的都会自己吃饭了,而且吃饭时一点也不会浪费,特别的听话,我们心里也觉得很开心。
每当吃饭时,我们都会给小朋友们演奏一首歌曲,这样我们班的小朋友会很开心,为了宝宝安静的就餐,饭前五分钟我们会给他讲故事,以稳定他们的情绪,能好好吃饭,同时,我们还给宝宝讲一下吃饭前要洗手,这样肚子才不会长虫虫,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的可爱,自己的碗里没饭了,会跟老师说,老师我吃完了,我问他们还吃吗?他们笑着说老师我吃饱了。我当时就想开学的时候什么也不会,话也不怎么会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竟然学到了这么多的东西,感觉很不错。
脑子里全是问题,好像没有一件成功的事情,是不是我这个人太悲观了呢?正当我想得出神的时候,一个孩子过来了“老师,我这儿好不舒服呀。”他摸着胸口走到我身边。“哦,我看看,是这儿嘛?”我摸着他指的地方。“嗯,是的,就是这儿很难受。”“怎么会不舒服呀,上午不是好好的嘛”“嗯,就是刚刚吃了一块土豆,吃好后就不舒服了。”现在正是吃中饭的时候,这个孩子动作比较慢,所以到现在还没吃好,我走到他座位上,看了看他盘子里的饭和菜,我猜想他是吃土豆给噎着了。他把饭和土豆里的汤拌在一起,土豆里不就没有汤了,再加上他吃了很久,土豆都凉了,吃了口土豆不小心就噎着了。我让他把水杯拿过来,又让他坐在我的椅子上,我则去办公室倒点热水,教室里的插头坏了,没热水喝,明天我得把饮水机搬到前面来,这样孩子就有温水喝了。我拿着水杯让他先喝喝看,这个水温他能喝吗。他喝了一口点点头,我就帮他把盖子盖上,让他大口大口地喝,他喝好后我又摸着他的胸口从上往下,顺顺气。这样来回几次后我问他“现在舒服了吗?”他点点头。之后他又回座位上吃饭了。
这时我不由想到,吃饭也有方法。很多孩子吃饭时总有把菜汤拌在饭里,这样菜就干干的,吃菜时感觉菜就没味道了,像今天的土豆,没有汤,吃土豆特别腻了。还有就是碰到吃汉堡之类的菜,有些孩子总喜欢先把汉堡吃掉,然后才吃饭,这样一来,饭就冷了,不好吃了,他们吃一点就不喜欢了。还有一些孩子很挑食,碰到喜欢吃的菜,这天中午就吃很多很多的饭,不喜欢吃的菜就只吃这一点饭,这样对胃不好。
吃饭也有方法,孩子们吃饭的方法好了,吃起来又香又快了。
我们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够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骨干点尊重学员个性于共性的并存,并努力发扬学员的特长和爱好,树立学员独有的教学气质。我们的做法是:
师徒携手研教学
我们每一位师傅和学员都进行了教学展示,骨干点提前告知执教的教学内容,让学员们有时间进行研磨和试教,经过一个月的准备之后,我们便向全体教师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李丹凤老师展示的是大班科学活动《多彩的季节》,不仅向学员们展示了一个优质课的现场,同时也通过说课的方式让学员们了解一个教学活动在设计过程当中的思路;其他学员的展示也都非常成功,无论是陈薇老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灵活身形还是俞娇老师在数学活动中严谨的教学语言,或是王水莲老师在科学活动中的过程把控、钟贞老师在艺术活动中的良好修养,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展示及时对骨干教师的一次锻炼,同时也是骨干点的一次辐射契机,借展示让全片区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看到骨干教师成长蜕变!
轩轩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班里其他小朋友相比相对来说比较弱,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家长过分的溺爱包办代替。锦轩在家中主要有奶奶照料,由于隔代宠爱,奶奶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喂他吃饭,帮他穿衣服,导致孩子在家中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缺少练习机会,久而久之他跟不上他的年龄阶段所应该有的生活自理能力。.
采取的策略:
1.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把宝贝在园的表现实事求是的反应给家长,建议家长能与幼儿园配合,进行家园合力,让孩子在家中也能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得到锻炼。
2.建议幼儿的爸爸妈妈多于幼儿相处,让父母担负起教育的重任,要给予宝贝树立自信心,帮助宝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和奶奶也进行交流,让奶奶也初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不要总包办代替。
班级管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是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关键期。因此,抓好小班的常规管理不容忽视。
最近我们小班来了一位叫皓皓的小朋友,他长得虎头虎脑,不哭也不闹,每天都乐呵呵的,真是讨人喜欢。可是,他有一个坏习惯,总喜欢推着小椅子当汽车玩。每当我过去给他讲道理并制止他时,他总是满脸的不高兴,小嘴巴噘的老高,,嘴里还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搬着小椅子不情愿的坐下。一会儿功夫,又是原样。
记得,有一次,他又推小椅子当汽车玩,一不小心摔倒了,他坐在地上张着大嘴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皓皓,你怎么了?”这时,坐在地上的皓皓哭得更委屈了。我看到倒在地上的小椅子灵机一动说:“皓皓,你听小椅子为什么也在哭?”这时,皓皓马上停止了哭声,瞪着大大的眼睛说:“小椅子怎么了?”我装作特别伤心的语气说:“皓皓推得我好疼好疼,我不喜欢皓皓了,你看我这儿都破了”。说着,我指着掉漆的地方。皓皓眨了眨眼睛说:“小椅子不喜欢我了,是吧?”我接着说:“如果皓皓再不推我,轻轻地搬我,我还喜欢他。”皓皓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站起来,把小椅子扶了起来,轻轻的搬着放回了座位。看到孩子的进步,我及时的表扬了他,皓皓笑的更灿烂了。
可是,没过几天,又是原样,怎么办呢?真是令我头疼。
一天,军军从家里带来一辆玩具汽车,小朋友都特别喜欢,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军军小心翼翼的捧在手里说:“摸摸可以,但要轻轻地摸。”我一想,何不抓住小班孩子的这一特点,把小椅子变成自己的东西呢?让他们学会轻拿轻放。说干就干。我用即时贴剪出了各种颜色的简单图形,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颜色,贴在小椅子上,这个办法真是一举两得,不但让小朋友认识了颜色和图形,有培养了一种好习惯,真是不错。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多留心身边的一些事情,多注意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善于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在处理事情上,光靠苦口婆心的劝说,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多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不强加给他们,真的会收到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