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五种经历

02-01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五种经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每一种经历对孩子,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一些十分重要的经历,在年幼时就不可忽略。

1、独立处事的经历

孩子初次尝试,难免遭遇困难,我们不应干预,更不可代他做,只在重要时刻才替他作决定。当孩子想要自己解决,应给予适当的鼓励。

2、参与工作的经历

训练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分配工作给他。家长[微博]应先考虑孩子的年龄、能力、兴趣和性格,让他帮忙做家务,但不要强逼他。孩子在担当责任时,会觉得备受重视,自会变得懂事。

3、失败后成功的经历

教孩子运动时,选择容易掌握的竞技活动,使他不会多番失败。过多的挫折感会令他失去兴趣。让他感受失败后的成功,既会激发他的兴趣,也可启发他凡事要尽力而为的道理。

4、父母过往的经历

当孩子遇到问题向家长倾诉时,不妨将自己以往的经历、挫折、失败和痛苦、所得的教训等,坦诚地讲给孩子听。这会使孩子得到启发,也可以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5、感悟生命与死亡的经历

养的小动物死了,孩子会感到伤心,但这种经历会让他明白失去亲人的伤痛,使他知道珍惜生命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多带他接触大自然,领略生命奥妙。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对孩子必不可少的5大投资


年轻的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成长,总是很舍得花钱。可是,肯花钱不等于会花钱,因此,为使给孩子的投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应考虑一下投资范围:

·娱乐投资

这是父母们首要考虑的。

只要能使孩子心情愉快、玩得开心,钱就花得值,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场,以及看演出和旅游等。

·智力投资

给婴幼儿期的孩子买一些益智玩具、识字画片,给稍大些的孩子购买图文并茂的知识智力类书刊,以及跳棋、象棋、地图、地球仪等。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购买有科教内容的音像制品。

·美育投资

让孩子从小接受美的熏陶,给胎儿买胎教音乐磁带,给幼儿买电子琴。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天分可以给其买喜欢的乐器。经常带孩子参观绘画、雕塑、摄影等展览。

·培养劳动技能的投资

为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和劳动技能,可以给幼儿买小水桶、小铁铲等。

·体育投资

为使孩子体质健康、身姿优美,可以购买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体育器械,如皮球、跳绳、羽毛球、拉力器、足球、篮球等。

因此,父母的目光不能总盯着智力、才艺和娱乐等方面,孩子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上述“5大投资项目”越早投资,收益越丰。

孩子健康成长5类朋友不可少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家长,怎样帮孩子找到合适的朋友呢?儿童专栏作家夏洛特拉提委拉指出,孩子至少需要5类朋友。

1.就近找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5岁以前

到哪里找:观察邻居的孩子,如果妈妈面貌可亲,孩子通常也不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第一个伴儿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你不需要硬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只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玩就可以了,即使互相不搭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一定能熟悉起来;给他们立个简单的规矩,比如不准打架,要一起分享玩具;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因为小孩子一玩起来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2.找异性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快5岁

到哪里找:去孩子们一起游戏的地方,如小公园、兴趣班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会让他们今后更尊敬异性,更容易与异性有感情上的交流。

男孩和女孩要成为好朋友并不简单,你需要帮个小忙:两三岁时,男孩和女孩没什么区别,但到了4岁,他们开始倾向于与同性朋友在一起,这时,要想办法增加孩子与异性朋友的相处机会;强调异性朋友带来的正面影响,因为会与异性相处的孩子思路想法更开阔;注意自己发出的暗示,孩子对家长的语言和身体暗示都很敏感,像“男孩子就是野”或者“女孩子应该穿花衣服”这类话最好不说;不要硬按自己的喜好给他们安排朋友,不要给学龄前的孩子“配对”,这会让孩子觉得交这个朋友很不舒服。

3.爱好运动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从3岁开始

到哪里找:操场、游泳班,甚至只是在你门前玩球的,在路上跑步的孩子。

这个朋友的作用:可以避免孩子总窝在家里看电视。

邀请这个爱运动的孩子与家人一起散步或骑自行车,他旺盛的精力会感染每一个人;别把体育活动这件事描述得天花乱坠,因为孩子对大人说的特别好的东西都有些逆反心理;即使他的朋友精通各种运动,也别指望你的孩子同样变得如此,只要他能坚持运动,多出出汗,就是成功;要适时介入他们的关系,确认孩子们在做有益的运动,让他们懂得对朋友吹牛是会伤感情的。

4.年龄稍大一点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从孩子会走路到上学之前

到哪里找:在孩子的姑表亲戚中找,如表哥、表姐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他不仅会成为孩子的行为榜样,还可以帮你监督孩子的行为。

先确定这个年龄稍大的孩子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好的影响,然后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大朋友”有什么优点,为他在生活细节上树立榜样;不同年龄的孩子兴趣上会有差别,做家长的要帮孩子们找到可以一起玩的游戏,比如捏橡皮泥;对独生子女来说,有个大一点的朋友可以学会很多东西,例如合作、分享,不过也要防备孩子偶尔因为一些事不能顺他的意而发生冲突。

5.他自己选择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4岁以后

到哪里找:用不着你帮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是他向独立迈进的一大步。

从现在开始,孩子将会结交的新朋友有些你喜欢,有些不一定,别为这个焦虑,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去认识孩子新朋友的父母,与他们交流,一起规范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比如他们看暴力电视时要及时制止。让他们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在公共场合见面,这样也方便双方家长交流。如果孩子对你的干涉感到不快,那么要让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处理不同意见,去面对朋友之间的冲突,甚至去亲手结束一段友情,都是他必须学习的功课。如果孩子和朋友的关系日益亲近,应当鼓励。

儿童心理学专家莫伦欧布拉博士指出,从两三岁起,孩子就开始考虑如何与朋友交往了。如果他能从觉得“我们在一起很好玩”,发展到思考“为什么我就是喜欢这个人”,就说明他已经开始享受大人们可以享受的美好友情了。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孩子成长中的三个不可思议


宝贝的变化一个接着一个,惊喜也层出不穷。想让这些“不可思议”的日子少一些心理惊慌和失措,多一些轻松和安宁,就一起来预习一下吧。

不可思议:没有生命的“另类”伙伴

他怎么了

宝宝经常跟各种玩具聊天,爸爸妈妈教育宝宝的话、爸爸妈妈给宝宝讲的故事,宝宝都会一股脑儿地拿来讲给它们。每次他都聊得津津有味,好像这些“好朋友”真的可以听懂似的。

你应该知道:

与玩具、桌椅、衣服等各种非生物物品说话是孩子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有了一些这样的亲密朋友,孩子可以向它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孩子的一种心理加工过程。

从1岁半开始,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来表达自己。而这时候,他也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会期待这些想象的事物可以出现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另外,有时候孩子也会把身边非生命的东西想象成自己,跟自己进行对话。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孩子语言、想象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一种标志,同时父母也要去关注孩子与非生物的对话中都在说些什么,猜猜他的小心思。

着力点:给他表达的空间

瞧,壮壮又把自己的各种玩具搬出来开始演讲了,壮壮把这些玩具想象成是动物开大会,各种动物在比试武功,真是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给孩子空间,让他去自由想象,妈妈不妨忙忙自己的事情,让孩子陶醉其中吧

寻找真实世界的伙伴

与非生物伙伴的交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去寻找真实世界中的伙伴。现实中,孩子与小伙伴的交流是双向的,孩子需要理解别人与自己的想法可能不同,小伙伴不可能像玩具一样永远不言不语地接纳自己,他们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会让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

依恋物是孩子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但是现在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孩子的依恋慰藉物和安全的亲子依恋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我们能够确定的是,依恋物的出现是孩子自己找到的一种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可以帮助他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自己的经历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快上小学了,咨询单位里的同事,推荐我来找灵感,这下好了,整个人被“超度”了

牛孩、牛校,ysx,xsc..................学了一堆名词,原来自己挺清晰的养孩子思路,现在有点迷糊了,这世界变化太大了吧。

想想我自己成长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一下,也许能让自己的思路重新清晰起来。

小时候在北京,家长忙不过来,送到无锡老家(那时候很多家庭都是这么做的),成天在田里疯玩,待到6岁多才回来。

上了小学(。。附小),傻眼了,一口浓重的乡音,大字一个不识,数字一个不会,同班同学大部分都上过幼儿园,差距大了去,结果,被“落后”了,老师专门派了一男一女两个同学组成助学小组来帮助我。

落后啊、落后啊,直到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课堂上我居然是第一个交卷的,而且还被老师表扬了,生平第一次。

慢慢的,不落后了,中等了,偶尔也也能考个油条加俩鸡蛋。

在大学里住,被“熏陶”的机会蛮多的,母亲看着别家孩子学英语,也让我跟着电视学,初中以后直到现在,英语都是我前进的助推器,现在想想,真的感激母亲。还有,母亲总是借来一些好看的书,一千零一夜啦,上下五千年啦,书非借不读,因为要还的,所以经常一星期读完一本大部头。

那个时候没有小升初的烦恼,顺势进了。。附中,从初一开始,中等孩子成了优秀孩子,有多少奖拿多少奖。大学里的体育设施就是好,一个夏天四个多月,游泳池季票才2毛,下了课游泳,暑假每个下午都泡在泳池里,晒的那个黑。其他季节嘛,每天至少要打一小时篮球排球什么的。

一路上了。。附中高中、。。大学(上海排名第三大学)、。。大学(中国第一名校),混啊混啊,工程师、高工、教授级高工,这个委员会委员,那个委员会理事,周游列国。。。。

孩子诞生了,女孩,从看到她第一眼起,我就知道我的下半生多半是为她而活的。想起自己小时候母亲的教诲,加上自己英语还不错,从她两岁左右就开始教英语,现在,我说的日常生活用语孩子都能听懂,回答问题也基本正确,想着以后孩子想出国玩至少能自由行吧

孩子上了公立幼儿园,这可比我小时候强了一百倍,试着给她报了美术、软陶、舞蹈等兴趣班(都是幼儿园课内学),看看她喜欢哪一个,不喜欢以后就不报了,结果,这娃娃不但说都喜欢,还一会儿要求报轮滑,一会儿要求报钢琴,我说你学得过来吗,娃说,我就是喜欢。

快上学了,琢磨一下娃的优势和劣势,不管怎么说,基因遗传还是会起很大作用的,我和她妈都是文科很强、数学很差,担心将来孩子数学有问题,正琢磨着要不要报个数学班开开思路。

现在比较纠结的是,让娃去自己的母校按照她自己的节奏去学,还是找个牛小拼着玩呢?

说穿了,也觉得怎么都行,想想自己走过的路,孩子会比自己更差吗?

“女要富养”,这是基本思路,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粉色玫瑰

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都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名牌大学,本硕都是。

但是现在,我觉得孩子不像我,完全不像,我也非常担忧。

不过,我想,她也许会有更轻松的路,因为虽然我看起来比较优秀,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后悔,不能说是成功的。

现在看起来,孩子差得比较远,我看,不一定父母学习好,孩子就更好,也可能不好

lieli1

我平时不怎么在发帖,只是个看客,今天看到LZ的帖子,再看到大家的评论,忍不住想把自己的经历说一说。

我是个在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属于在年级都名列前茅的那种,我们那时小升初是要考试的,结果一考定乾坤,我在小升初时大意失荆州,进了普通中学。再加上初中经历了那么点叛逆期,初一还是年级前10名,到初三毕业时,也就混个班级前十名。当然,毫无悬念地考了一所普通高中。印象里,整个中学阶段确实比较松懈,每天下午3:40下课,一直在操场玩到5:30方才回家,父母虽是知识分子,但也不怎么管我。直到文理分班时,我才显出点优势,我虽是女生,但数学非常好,历史、地理一般般。到高考之前一两个月,我终于放弃课后疯玩的时间,开始认真准备,但感觉好多东西都没复习到就参加考试了,记得当年我的数学成绩是班级第二名,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对我来说已经很理想了。至于上大学,那时厌学风正盛,我像很多北京学生一样也就混个及格(好像被禁学生都不太用功),甚至有时补考,勉强毕业。工作以后,开始对现状不满,于是想通过考研来改变一下命运。第一年复习的时间仅10天,就是想试试自己的实力,结果虽然没有考上,但发现自己的考试成绩还不错。于是,信心大增。第二年认真复习,在年近30岁的时候考上了清华的研究生。上了清华以后,同学当中有从清华附中一直上到清华研究生的,交流起各自的中学时代,发现他们那时的学习压力真的比我大很多,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得必有失。我在高考时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但我在整个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都很快乐,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这些对我后来的工作都是有益处的。从尖子生跌入到普通学生的行列,对我来说未必是坏事,这使我在未来面对挫折时能够更加坦然。上大学时选择专业还比较懵懂,而工作之后再考研,则对自己的兴趣和定位更加清晰。读研时,我是个非常用功的学生,我的大学同学来看我时,连呼“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我现在已为人母,儿子今年上小学。我们的户籍在朝阳区,在纠结了一阵之后,我终于决定放弃择校,上片内的小学,这个小学班级人数不多,很多片内的孩子都到别的区去上学了。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觉得小学和中学都不是决定性的,我用重点学校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参加了各种课外活动,这也是一种财富。我还是希望我的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要压力太大,只要把握好孩子不要让他落后太多就可以。等到孩子自己觉醒,他就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不过看了论坛上这么多帖子,有时也会有些微的动摇。但愿我的选择没有错。

鹅鹅鹅888

总结一下:基因......大量阅读......英语起步早......优质中学......

对楼主其他都可控,关键在优质中学这一条。作为从烂初中里过来的人,可能体会深一点。我初中班上就3人上了重点,只有一半同学升学。我以全班第三的排名考上了一所收分最低的重点,但因为这个重点校其实很勉强,我在高中班很轻松就能拿第一,导致学习上放得太松,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努力学,不着四六的事儿倒参合不少,最后高考班上排名还是第一,却只考上第二志愿。我最大的感触是,中学的学习还是要有几个实力相近的同学,相互比拼才好发挥潜力,如果中考去了更好的高中,同学压力更大些,相信我也不会那么松懈。

看到曙光

同意楼主的观点:决定一个孩子成长的因素按重要性来划分依次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

关于基因,每个人的基因的确有差别,但特别优秀和特别差的都是极少数,人的发展关健是看后天环境,现代研究表明,基因可以激活,也可以灭活,如果基因优异,但后天环境糟糕,基因会被灭活(失去活性,不是死去),相反基因一般,但后天环境非常好,人的基因就可能被激活,最终表现为非常优秀。

家庭环境差别很大,这与家长的素质、观点相关,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

和楼主相反,我个人偏好理科,所以在儿子出生后以后,陪儿子时以思维游戏为主,结果儿子也偏好数学,3岁时学会了加减,4岁半~6岁自学了小学1~6年级数学,直到儿子4岁,我们才醒悟语文对孩子的重要性,从那以后开始注意语文,语文基础对儿子之后的自学起到重要作用。儿子尽管还没上学,但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irenewang010

我平时不怎么在e度发帖,只是个看客,今天看到LZ的帖子,再看到大家的评论,忍不住想把自己的经历说一说...

您的经历让我想起了自已,刚好和您相反,我是那种拥有中上等IQ的并且能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能用来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但不一定喜欢做的乖乖女,从小学到大学毕业都是优等生,但同时也负出了太多,直到现在工作也是一直拚搏着把自己推到了很高的位置,感觉很累,很累,所以我对儿子的期望值不高,只要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足矣,学习的事只要能发挥90%的潜力就好,物极必反,否则那些光环又有何用,开心健康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家园共育《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五种经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必写的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