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及利弊

02-01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幼儿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及利弊》,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张凯小朋友哭闹着不上幼儿园,妈妈问他为什么?他说陈丽小朋友的书包很漂亮,而自己却是哥哥留给的旧书包,不想上学,妈妈为哄他上学只好答应买新书给他。几天后,张凯小朋友又不愿上幼儿园,原因是黄平小朋友有一部高档的机器人玩具而自己却没有,疼爱子女的妈妈无耐只好顺从之。

如上所说的张凯小朋友就存在着一种被家长忽视的早期攀比心理。攀比心理虽然在青少年、成年人中曾遍存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攀比心理也不可忽视。根据对某园大班100多名幼儿进行家庭问卷调查的结果,有75%的幼儿有过攀比别人的玩具、书包等现象。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超群好强、物欲性强的内心综合流露,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着积极性作用,但长此以往会给幼儿身心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家长、教应本着正确的态度看待幼儿的攀比心理,采取一些较为合理、健康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心理。

一、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

1.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幼儿攀比心理提供经济基础。过去经济较落后,人们连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会存在攀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想让自己的子女打扮得比别人漂亮、时髦呢?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的满足,自然会给幼儿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2.家长的这份溺爱,为幼儿的攀比滋生了依赖。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茁壮成长。超凡脱俗,把自己的子女当作掌上明珠,儿女要什么就给什么,甚至以自己子女与别人相比来显示自己有身份有地位。过分的溺爱与迁就、娇生惯养,会让幼儿滋生攀比心理,产生依赖。

3.幼儿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幼儿天真无瑕,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但幼儿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为父母所忽现。

4.家长的自卑心理,是导致孩子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家长经济不太宽裕,或下岗了,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急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攀比心理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作用

1.攀比心理在特定情况下暂时性能起积极性作用。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它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李某小朋友贪玩,学习成绩很落后,其父母为了让他学习成绩赶得上,而与他约定:如果成绩能赶得上张某小朋友就买与张某一样高档的书包给他。这样迎合了李某小朋友的心理,结果李某的成绩果然赶上了张某。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而给加把劲,使他赶得上别人。

2.长此以往,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家长、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今日的孩子要求你买漂亮的书包才愿上幼儿园,明天要求买高档玩具,后天就要求买其它的东西,长此以往,当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孩子就不听话了,麻烦事也就来了。

因此,攀比心理也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纠正儿童攀比心理


如何纠正儿童攀比心理

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攀比心理

1家长、教师要把握其程度,适时给与鼓励,保护童心。

幼儿是正发育的幼苗,需要家长、教师的灌溉培育,浇水过多会使幼苗淹没,营养过剩会停滞不前,因此,家长、教师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童心。例如:幼儿刚上幼儿园怕陌生人、新环境,不愿上学,家长就可采取买与小朋友同样的书包来鼓励其上幼儿园,要抓住幼儿攀比心理适可为止,鼓励向上。

2年轻父母不要过分疼爱独生子女,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幼儿,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俗话说:大狗爬墙,小狗学样。这说明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长、教师的正确教导。幼儿的成长是在你的身边开始的,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教师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幼儿做表率。

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

当幼儿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幼儿的攀比问题。

如何引导儿童远离攀比心理

家长要引导孩子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学习、品行、技能等,切勿让孩子往追求物质、不良行为等方向发展;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同时要注意别让孩子压力过大,防止钻牛角尖,必要时要安慰他,让他放松心情。心理专家认为,孩子有攀比之心是很正常的。

事实上,孩子提出每一个"我也要……"都是经过缜密思考的,这时家长就要注意正确引导。利用好了孩子的攀比心理,也是一种资源。

当孩子提出越来越多的"我也要"时,建议家长做到"四应四忌":应言传身教忌单纯说教;应合理引导忌过分溺爱;应培养好习惯忌随心所欲;应正视优缺点忌厚此薄彼。

儿童攀比心理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

1.攀比心理在特定情况下暂时性能起积极性作用。

攀比是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而想追求拥有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它在特定的情况下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攀比心理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一定程度而引起质变的,家长、教师如果掌握不好其攀比的程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今日的孩子要求你买漂亮的书包才愿上幼儿园,明天要求买高档玩具,后天就要求买其它的东西,长此以往,当不能满足其要求时孩子就不听话了,麻烦事也就来了。因此,攀比心理也会给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孩子心理脆弱的原因


孩子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验,因此孩子的心理也会比较脆弱。如果一疏忽,宝宝就有可能受到伤害。因此,爸爸妈妈要多培养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让孩子的心理变得坚强一些。那么,如果孩子有一颗玻璃心,爸爸妈妈要怎么做呢?

一、孩子心理脆弱的原因

1.过分赏识

对孩子的适当赏识,能够让孩子变得自信。但如果没有把握好度的话,孩子的自信就会变成自负,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孩子总会遇到比自己更厉害的人。这样一来,孩子有可能就会感觉到自卑,所以心理慢慢变得脆弱。

2.过分溺爱

如今很多的爸爸妈妈都很溺爱孩子。不管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对孩子格外保护和照顾,所以,孩子养尊处优的,性格也很霸道。但是,孩子终究是要进入社会的,离开了爸爸妈妈的保护,孩子可能会处处碰壁。

3.过分照顾

孩子在一岁的时候,动手能力就会开始发展。所以,爸爸妈妈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这样会导致孩子缺少独立能力。过分照顾孩子,孩子会过分依赖爸爸妈妈,以后离开了父母就会不习惯,心里也会有很大的落差。

4.过分要求

许多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有着很大的期望,甚至只许孩子赢不许孩子输。这样孩子以后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心理就会越来越脆弱。

二、孩子心理脆弱怎么办

1.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

孩子心理脆弱的话,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失败就觉得很失望,遇到失败要让孩子懂得如何重新振作起来。

2.适当让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孩子的心理脆弱,不妨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进行一些挫折教育,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这样就能够让孩子的心理渐渐变得强大。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


如何应对三岁孩子的攀比心理眼下,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小公主很多时候已经能让我觉得很欣慰了。

有时候看着熟睡中的她,真盼望着她慢点长,永远能停留在这个最可爱、最纯真的童年。

有一天,丫头放学回来,臭美的伸着手指头让我看:妈妈,我抹指甲油了,漂亮吧?你没有不?

看着满手的星星点点,肯定是老师在幼儿园里给抹的,小女孩天生爱臭美,老师也乐意去打扮这些爱臭美的小丫头,我觉得倒是挺好。

又过了两天,丫头放学回来又对我说:妈妈,糖糖抹指甲油了,我也要!

我:老师不是也给你抹了吗,你也有啊?

丫头:糖糖的不是老师抹的,是她自己抹的,她有指甲油,xx也要!

一直觉得孩子抹指甲油不是太好,有时候还习惯把手放嘴里,所以就拒绝了。

可是这丫头,一个指甲油,在我耳边唠叨了好几天,真的是早上刚睁眼也要,睡觉也要,最后没办法,还是买了一瓶。

拿着她的指甲油,给我抹,给她婶婶抹,给奶奶抹。叔叔爷爷回来也非要给抹,给她解释说男孩子不能抹,好说歹说,这丫头才算放过了她叔叔和爷爷。

接连几天,上学都要带着她的指甲油,每天都要抹上一抹,我们仍然不放过。

又是一天放学,丫头对我说:妈妈,我要带小兔子的鞋。浩天穿带小兔子的鞋。(浩天是个小男孩)

我和她婶婶都给她说:你看你的鞋多漂亮啊,上面有长颈鹿,比小兔子漂亮多了。

不管我们怎么解释,就是听不进去。

我敷衍着说:等明天妈妈给买!

这丫头长了不少心眼子,对着我说:现在去买,一会天就黑了,超市就关门了!

好哄歹哄得,好歹算是安静下来了。

第二天刚睁眼,还是给我要兔子鞋,我说:你先去上幼儿园啊,等你放学妈妈就给你买回来了!

不愿意,对着我大声说:先去买鞋,然后回来再去幼儿园!

我觉得我小时候反应也没这么快啊,别说小时候了,就现在反应都得慢半拍,没想到这丫头这点一点也不随我。

她的小脾气上来,我就不能脾气对脾气了,她来硬的,我得改改自己的坏毛病,咱来软的。

于是,对她说:你要是再哭,妈妈可真生气了,以后你要什么都不给你买了。一会老师就来接你了,赶紧的不哭了,好好的去上幼儿园,要不老师也不喜欢你了。等你放学,妈妈一定带你去买!

有时候虽然这丫头很拧,但是很多时候还是能听得进去劝的。

到了放学,刚一下车,还是继续要小兔子的鞋,没办法,答应她了,就得带她去买。

看到鞋店就进去,让她自己看,可是看了三家都没有看到小兔子的鞋,我都不知道这鞋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只能她去选。

到了第四家,看了一圈,果真看到一双上面带有小兔子的鞋,是运动鞋样式的,粉红色的。难道她班那个小男孩,也是穿的粉红的?有点不可思议。

老板说,这款带小兔子的鞋是去年的款,号也不全了,然后又拿出一双上面带光头强的粉色红色的鞋说,这是今年的新款,而且鞋底踩下去可以亮。

xx被那一闪一闪的亮光吸引了,又改口说要光头强的鞋。

在避免回家给我闹的前提下,我问了她好几遍:你确定要这双光头强的,那回家以后不能再给我要小兔子的鞋了!

丫头点点头,不说话。

付了钱,丫头就换上了新鞋,回到家对着家里人一阵炫耀。

到今天为止都三天了,每天都穿着这双鞋,睡觉的时候,都必须把鞋放在床头,不能放远了。

在我心里,其实我是最拒绝孩子有攀比心理的,可是这丫头才三岁,班里小朋友有点什么,回家就对着我要,虽然自己很排斥这种现象,但是很多时候,我还是答应了丫头的要求。

因为自己至少有能力去满足她这样小小的要求,不想让孩子心理有遗憾,觉得别的小朋友有,自己没有,心里全是羡慕。

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很多时候看着别的小朋友有,自己心里那么羡慕,真的好羡慕。但是也不会张嘴和妈妈要,因为我知道,我要了,妈妈也不会给我买,因为买不起。

小时候,多么渴望自己能有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有一个好玩的玩具,能尝一尝那永远也不知道味道的零食。这种小小的缺憾,在我心理是一个小小的阴影。那时候就发誓,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孩子不能亏了,更不能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的孩子光看着,眼馋着却得不到。

都说女孩子富养,可是在我心里却是那么的含糊,我不知道我这种做法是纵容了孩子攀比的性格,还是属于富养的一种。

这样下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自己现在一点都不清楚。

儿童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影响


儿童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影响

儿童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一、期望不切实际

现在的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硬要他们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一事无成,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提出的要求,应比孩子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树上的果子,"使他们经过努力,都能圆满完成任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就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过于严厉,损伤孩子自尊心

现在,有些家长还是满脑子的"不打不成材"的观念。认为"严"就是体罚,很少考虑孩子的自尊心,随意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甚至讽刺、挖苦,有时还要对孩子动武。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商量着来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千万不可居高临下,以势压服。

三、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探索心理特别强,世界对他们来说充满神秘和惊奇,大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事物,他们都要问问、玩玩、摸摸,有时就难免会闯祸。如果家长不了解他们的好奇心,认为这是胡闹,不分青红皂白地呵斥、打骂孩子,就很自然地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明智的家长应该这样告诉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们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答问题的。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四、反复唠叨,引起厌烦

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唯恐他们不听,就反反复复、唠唠叨叨不休。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即使明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他们也不乐意听。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要言不烦,并且尊重他们,留给他们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逆反心理造成的好的影响

1.逆反心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儿童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勇敢,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

2.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的情况下,在愤懑、压抑、不满的时候,敢于发泄,不会让不愉快的事情长期滞留在心中,并能防止畏缩、懦弱、压抑、保守、逆来顺受等消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儿童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合理引导,善加利用。这样,就能够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能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什么原因会引起幼儿心理障碍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过分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智力教育,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有关研究人员对孩子的心理素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的心理障碍问题不容忽视。

曾经有研究者对5-6岁的幼儿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脾气坏占15.72%,性格古怪占4.84%,神经质占28.33%,行为问题占9.02%,社会交往不良占2.86%,情绪障碍占10.33%,低能占0.66%。此外还有偏食、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

调查还发现,引起幼儿心理障碍的原因的三种。

第一种发生在围产期,孕期母亲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腹部外伤,小孩出生时窒息缺氧,难产或产伤。

第二种是缺少幼儿园正规教育。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第三种是家庭环境因素,常见于:

1、不和睦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2、教育方法不当。一种是对孩子滋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

3、教育方式不一致,家长之间育儿方法、要求、态度不一致,使幼儿有恃无恐或无所适从。

家长应根据幼儿发育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所以家长要学些幼儿心理学。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严重的要去医院治疗。

幼教心得:全托幼儿的利弊


利:

1.自理能力强

在幼儿园中,小朋友穿衣、洗漱、吃饭,中大班的孩子还要自己学习整理床铺,用餐后收拾自己的餐具和进行简单的打扫工作,这些工作在家中很可能是由长辈帮助他们做的,因此全托的孩子他们的自理能力很强,不需成人过多帮助。同时他们在集体中生活,幼儿本能地减少了求助、依赖的意识,独立自主的能力显著提高。

2.宝宝不娇

幼儿家庭教育中现在的家庭往往是六个大人养一个孩子,在长辈的包围圈中孩子像是被泡在蜜罐里长大,百依百顺,甚至有的家庭父母想放手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同意,产生了家庭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也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有些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是让孩子全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对独生子过分包容,娇宠的缺憾也得到了弥补。在集体中,每个宝宝都得到相同的待遇,没有特殊。

3.合作能力强,与小朋友关系融洽

全托的孩子在年龄相仿的群体中学习、生活,他们整天生活在一起,在幼儿园的五天时间超过了在家里的两天时间,孩子们形成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怎么与同伴相处,这些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与同伴交往的能力都比半托的孩子来的强一些。

当然有利也会有弊,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带班经验,以及对毕业生的反馈总结了全托的弊端有以下几点:

1.亲子关系受影响

小朋友全托后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减少了,以前孩子晚上睡觉前,晚餐时正是亲子交流的最佳时间,而全托后这些时间都在幼儿园所以没有充足时间交流感情,难以频敏产生愉快温馨的亲情,导致情感上的隔阂,冷漠。

2.对认知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家长周末把孩子从寄宿幼儿园接回后,往往会产生特殊的情感补偿心理,有的家长一出门就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什么要求都会满足。对孩子的错误也会听之任之,即使给予批评指正,孩子也极易滋长紧张对立等消极情绪。

亲情的欠缺,还会使幼儿在遭遇挫折时因缺乏倾诉对象而不能进行合理的情感转移和情绪宣泄。

3.比日托宝宝显得幼稚

由于宝宝平时接触面窄,仅限于小朋友和老师,所看到的景物也局限于幼儿园,因此他们的思维显得幼稚,语言表达也不丰富。

4.宝宝嘴馋

每天接回家的宝宝,如果想吃什么,家长一般能满足;然而对于全托的宝宝,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是老师给什么,他才能吃什么,因此这些宝宝显得嘴馋。

对父母而言:父母得到解脱,从而有时间用于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及个人的自我完善。至于你家宝宝上日托还是全托,还要权衡好利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家园共育《幼儿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及利弊》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及存在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