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逻辑,是每个父母梦寐以求的,这样可以让小孩“赢在起点”。可是,怎样锻炼小孩的思维逻辑能力,也是每个父母所头疼是事情。其实,培养小孩的思维能力是有迹可循的,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强不强会有7大表现,而我们 瓦酷机器人俱乐部的乐高学前系列、机器人课程可以利用“积木玩具”课程(针对3-6岁小孩)和机器人组装及编程课程(针对7-12岁)来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理解学习分类方法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特点被归为一类,如颜色、形状、用途等。父母应帮助引导小孩找到分类的根据,即事物的相同点。可以多通过举例子的方法,让小孩逐渐认识到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点。
了解顺序概念
事物按照大小、硬软、胖瘦等会有一个顺序,如小朋友们有时候会按高矮站队,这些训练有助于小孩更好的把握事物特征。
建立时间概念
小孩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如“立刻”、“等会儿”之类,理解其含义,对小孩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小孩的表达更为准确并且更容易理解别人的话。
掌握一些空间概念
小孩并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等空间概念的,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因此要及早引导小孩掌握这些概念,比如说“请把勺子放在碗里”。
理解基本的数字
不少小孩,有的在两岁时,就能从1“数”到10或者更多,但更多的是“背数”。可以教小孩背儿歌数数,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教小孩计数。
了解各种形状
对于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圆形、方形、心形等形状,有必要慢慢教小孩认,这种形状的分类也有助于提高小孩的逻辑思维能力。
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小孩虽然还小,但是逻辑思维中最初简单的因果关系就会在身边出现了,妈妈让小孩吃饭,小孩也许就会问“为什么要吃饭呢”,这些都是妈妈需要解答的,并借此帮助小孩逐步理解这些简单的因果关系。
“妈妈头上有太阳”真是童言无忌,不管孩子说什么,我老是觉得不错,起码经过她自己的大脑出来之后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成年人太落入俗套,说话办事讲求代率,一句话出口想了又想,力求入木三分之势,但是毕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到头来我们不还是平平凡凡吗?
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心境也有提高,我们是孩子眼里的大人,却是社会熔炉里的小人。我们没有资格炫耀自己比孩子懂多少,起码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是成人的弱点,我们应该承认这是事实。我临上班之前穿上羽绒服,亚亚看惯了妈妈在家的行头,一看这样武装起来,反而觉得不适应,上下打量妈妈之后,亚亚看到羽绒服上的毛毛边了,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的说:“呀,妈妈头上有太阳。”我们平时画画喜欢画太阳,太阳老是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个样子真像毛毛边的样子四处飞溅。然后亚亚又说妈妈蹲下,摸摸太阳。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去感受从没玩过的东西,亚亚心里一定美滋滋的。在亚亚的心里,太阳还是神圣的象征,虽然每天看见,可终究不在眼前。今天一见“太阳”有种久违的感觉,能不惊喜嘛。回来的路上仔细想想,说得这话还真有道理呢,不仅妈妈头上有太阳,每个人的头上都有太阳。从直观上看这是现象,仔细一想还有点哲理的意味呢,怪不得很多发明创造来自儿童的眼睛,他们的单纯之后更有深层次的内涵。
记下这些不经意的一言一语,总有那么几句让你久久难忘。这是天真,这是童言,这更是心境,孩子带给我们的惊喜就是我们共同成长的痕迹,记住这些吧,将快乐传递才是永久的幸福!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对自己,对外界,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因此,理论上讲孩子的学习动机应该是越来越强烈的,但是,上学后很多孩子怎么会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了呢?究竟谁动了孩子的学习动机?近日,记者和石家庄一中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秀丽聊起这一话题,希望她的观点能够对那些有此想法的家长有所帮助。
个案描述
有奖励为什么也应付作业?
小东,小学二年级,喜欢学习,平时学习也很用心,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令人满意。但有件事让妈妈一直不满,就是小东的口算卡总是不能完全做对。妈妈对这件事着急且有些气愤,着急的是,这件事说了很久,还是改不了;有些气愤的是,这些题他都会做,就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加看成减,减看成加,导致结果错误。于是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决定用奖对惩错来彻底解决小东的问题,奖惩的内容是小东的上网时间。母子商定,如果小东口算卡全部做对,每天奖励多上网十分钟,如果口算出错,按照错误多少减少上网时间。
双方觉得合情合理,开始依约行事。一开始真的收到了一定效果,小东口算出错明显减少,这让小东很有信心,妈妈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几天下来,小东发现虽然每天错误率降低,但不能完全做对,所以依约定仍得不到奖励,反倒是每天的上网时间屡屡缩减。
这个发现使得事情的发展出乎之前的预料。先是小东每天做完作业都哭鼻子,因为他的上网时间被苛扣了。后来开始顶撞妈妈,故意把其他作业写得很乱,以前小东有问题愿意思考,现在会堵气地说:“不知道!想不出来!不做了!”小东的作业写得越来越应付。
专家释疑
让孩子为学习而学习
对于找上门的小东妈妈,张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她该怎么办,而是给她讲了一个心理寓言故事———《孩子在为谁而玩》。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为他玩了。故事讲完后,小东妈妈一下子明白了:原本孩子是为自己而学习的,结果因为妈妈,让他变成为争取更多的上网时间而学习。
张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这位妈妈就像故事里的老人一样,把孩子做事的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因为他们都是想通过操纵外部动机来操控孩子的行为。这种动机的转变也是一种评价体系的转变,内部动机是个体内在评价体系驱使,而外部动机受外部评价体系的影响。如果将外部评价体系当作参考坐标,个体的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我们控制不了外部因素,它很容易偏离个体的内部期望,让个体不满,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个休痛苦,为了减少痛苦,个体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努力的程度。孩子的学习动机就这样被家长移动了。
具体到家庭教育上就是,父母喜欢控制,父母太喜欢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得失和评价。上学时,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这样个体自然无法成为自己的主人,只能是外部因素的奴隶。至于个案中提到的孩子缜密和细心的思维能力如何养成,这需要一个系统和科学方法,绝不是一奖一罚那么简单,所以家长要慎用奖惩,免得治聋不成反成哑。
考推理
你和宝宝准备一起吃早点了,但还没有把早饭盒揭开,父母可让孩子猜一猜:
“猜猜看,咱们今天早点吃什么?”
“你希望是牛奶还是豆浆?”
这种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
数数楼梯的台阶
上下楼梯会让孩子感到疲倦而无味,但倘若这时父母用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能让宝宝智能有所提升,而且宝宝吵闹着要大人抱自己上楼梯的状况也将会大大减少。
父母可带领孩子一级台阶一级台阶、一层一层地数数楼梯的阶数,在不知不觉攀爬楼梯的过程中,孩子的数学逻辑智能也会有所提高。
认路、数门牌
带孩子出门后,可利用回家的一段时间,因为回家的路上时间很充足,孩子的心情也大多比较放松。这个时候,面对四通八达的各条马路,让孩子分辨并记忆,找出各条路的特点及不同之处,学会利用参照物来认路,能够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在回家的路上,还可以指导孩子数门牌号码,分清哪边是偶数,哪边是奇数,能强化孩子的数字概念,对提升数学逻辑智能很有帮助。
寻找节目时间表
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孩子最爱看的节目是在什么时间播出呢?
可以在电视报上找出那个时间,教孩子认识时间。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而且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还能学会一些汉字。
和孩子一起数玩具
晚上睡觉之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过,父母可以从旁协助,借此机会帮助孩子学到新本领。
最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大声数玩具,数完一件放好一件。孩子通过模仿就能知道数数的顺序,以后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数和放玩具了。这可以培养孩子的数学智能。
看商品标价
逛商场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标签,让孩子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它的标价。然后再和孩子算一算,买两件要多少钱,妈妈有10元钱,够买几样……这能使孩子对金钱有个最初的概念,也能提升他的数学智能。
增减衣物学数学
天气暖和了,衣服要减少;冬天天气冷,衣服要相应地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数衣服的件数,夏天穿单衣1件;秋天穿内衣+毛衣+外套共3件;冬天穿内衣+毛衣+外套+防寒服共4件。宝宝在此过程中就会把天气冷和要保暖及穿厚衣服,天气热和要凉快及穿薄衣服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从具体的生活经验中提升本体感觉,认识自然。
在穿衣服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自己系纽扣,从上往下系,或是从下往上系,让宝宝的数学逻辑智能得到提升。
1
理性思维有多重要?
什么是理性思维?
先给你出一道题:球和球拍的总价是 1.1 美元,已知球拍比球贵 1 美元。请问球的价格是多少?
如果你的回答是 0.1 美元,恭喜你,你答错了!研究者发现,即使是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学生,也会答错。其实,正确答案是 0.05 美元,球拍是 1.05 美元,加起来才的总价才是1.1 美元。
这其实就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不会为了订单免运费而多买不需要的东西凑数,理性的成年人会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不会盲目乐观。
对孩子来说,理性思考同样很重要。例如孩子常常会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好处,结果就会吃亏了。
认知科学家早已经发现,就算很小的孩子也已经能够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区分可能性和现实,会通过观察来推断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理性思考的能力,随着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但孩子长大,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越早开始帮孩子打基础,对孩子来说是越好的。
2
从哪些角度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
第一: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理性思考第一个要素,就是要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关联的。孩子最擅长观察学习,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做示范。
你可以从生活中开始,比如想让孩子收拾好一个玩具,才能够开始玩另一个玩具,这就是一种规律的学习。孩子越早搞清楚这样的关系,他们就越能够用好理性思考能力。
有一次,我家大宝不小心踩到我的脚,我叫了一声,然后大宝就说:「抱歉」。这时,二宝也跑过来说了声「抱歉」,然后直接踩我的脚。原来,二宝把踩爸爸一脚这个行为和跟爸爸道歉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了一起。我非常庆幸这小孩逻辑能力很好,但是脚也真的很疼。
此外,你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示范。
第二: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
帮助孩子做选择判断要掌握两个原则:
1. 把可能的选择陈列出来。
比如孩子玩滑梯就是停不下来,你可以告诉他,“你是现在回家,还是再滑两次再回家?”,提供有限选择既让孩子独立做选择,也是在让孩子思考自己有哪些选项。
而不是大喊:快回家了!或我们玩一次就回家好吗?!这样家长一直支配孩子的行为,也是支配孩子的想法。
2. 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孩子做好选择后,一定要遵守约定。虽然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反悔,但是也要坚持执行。
孩子理解这些结果需要他自己承担后,他会在之后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更加谨慎、更有策略。
第三: 培养孩子的弹性思维能力
所谓弹性思考,简单是变通思维,也就是不要被既有的框架所限制住了。我们要多带孩子去体验事物的不同方面,特别是鼓励孩子用多样的感官来做探索,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使用一个物品。
除此以外,父母也要身体力行。比如用乐高板子套上钥匙圈挂钥匙,废报纸和杂志剪下来制作成各种小动物形状。
第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会是理性思考中最高阶的一个能力,也可以说是达成目标的能力。帮助孩子达成目标,也要做一些规划。这里介绍两种做法:
1. 做示范
不管你是有意示范,还是无意示范,孩子都在观察大人在做什么,所以,日常遇到解决生活难题时,最好要把我们思考的过程讲出来跟孩子分享,对孩子非常有帮助。
2. 拆解目标
孩子接到一个任务,通常会束手无策,这时,可以帮他们把复杂的目标拆解成好几个可以依序完成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
此外,在培养的过程中,请注意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尽量管好自己的嘴巴和手——不随意指点,不随意帮忙。
3
给不同年龄孩子的特别建议
3 岁以下的孩子
对于 3 岁以下的孩子,建议从养成固定的习惯做起,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规律。在陪伴孩子时,尽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孩子一起分享。你也可以邀请孩子帮你做决定,孩子会对这件事情的印象特别深刻。
3-5 岁的孩子
建议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一些跟思考有关系的绘本,或是有限度地看一些视频。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帮孩子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训练孩子去做判断、换位思考,也就是弹性运用自己的知识,举一反三。
5 岁以上的孩子
建议让孩子学一些数学思维启蒙课或简单的编程小游戏。编程玩具是一个极好的锻炼解决问题的工具。再稍微大点的孩子,可以借助 App 来学习编程。
理性思考包含了了解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做判断、弹性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这几个部分。这些都和「执行力」有关联性。
作为父母,你自己平时也要独立思考,评估怎么帮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工具,既纪录孩子的成长,又能给予孩子协助,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糯米老周经典思维讲座《孩子是教不会的》经典答疑》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经典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