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02-22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M.yJs21.com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七、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平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选择最温情、最高效的说话方式。

3岁前的孩子,要听懂或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有时候比较难,爸爸妈妈说话要温柔、表达清晰。不过这个时期也是规则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跟孩子讲话也要坚持原则,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及时给予回馈。当大人忙着做饭、洗碗、工作的时候,宝宝咿咿呀呀的问话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这对宝宝却很重要,可以转头对宝宝笑笑或回应几句。因为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学说话,家长的及时反馈是最好的鼓励。平时跟孩子聊天时,不妨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2.给孩子“做选择题”。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听话时,讲道理往往没用,此时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比如孩子赖床时,妈妈可以拿出几件衣服,问她“穿这件小草莓的还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会被“引诱”起兴致来。

3.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温柔的肢体动作。这时的宝宝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动物,如果家长说话时高高在上,就会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听他说话,可以鼓励他们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相比警告,直接鼓励更好。看到宝宝端着一杯水蹒跚走来,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别打翻了”、“别磕着”。这不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幼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反着说“不要打翻”是一种绕远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对孩子说“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5.负负得正的小技巧。两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许多孩子喜欢跟家长“作对”。这时,家长的言行越严厉,孩子越“来劲”,倒不如试试“正话反说”。比如孩子叛逆期时,妈妈想带宝宝去超市,但宝宝非要去公园,此时妈妈不妨说“我们先去公园吧”,孩子很可能就“上当”了,非要先去超市。

3~6岁的孩子,大脑发展上了新台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说话更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1.先共情,再引导。当孩子主动找你倾诉时,你应该高兴,因为他信任你。如果你对他不理不睬或敷衍,或许几年后就轮到你抱怨了,“这孩子有啥事都不跟我说”。家长要先共情,也就是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帮他跨过难关。

2.别把“为什么”、“怎么”挂嘴边。“怎么这道题都会错啊”“你干嘛要这样做呢”……这样的话大都是责备,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很多人从小就听着这样的话长大,他们又把父母的这些教育习惯施加给自己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正面说话,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多说说“怎么做”,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进。

3.偶尔跟孩子一起做白日梦。有时孩子会天真地说,“明天要是不用上学就好了”。有的家长会火冒三丈,批评孩子。其实孩子或许就是随口一说,或许隐含着某些内情,比如被小伙伴欺负。家长不妨顺着说,“是啊,妈妈要是可以不上班就好了”,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理解他的,还能接着问“宝贝为什么不爱上学呀?在学校里不开心吗?”等,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

4.探“情报”,从细节和别人的事谈起。3岁后的孩子往往有了一定的隐私意识,学校里的事情不太愿意告诉家长。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笼统地问“今天怎么样”,孩子可能敷衍说“还行”,或为了隐瞒错误而闭口不提。家长一方面可以问细节,比如“今天语文课学了什么”,另一方面可以问别人的事,比如“你同桌考试得了多少分”,进而可以让话题顺利进行下去。

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


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

英语老师是孩子学英语最直接的引导者,所以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但是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或是不愿意和和孩子的英语老师进行沟通。

 一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懂英语,所以即使和英语老师沟通了,自己也帮不了孩子,所以干脆把孩子学英语的责任全部推给了老师。其实这样做完全是不对的,自己不懂,但是作为孩子的家长,了解孩子基本的学习情况还是应该的。隔段时间给孩子的英语老师打个电话,或是家长会的时候直接和老师进行沟通,听听英语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再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态度一定要真诚,让老师能够感受的家长确实是在关心孩子,家长关心孩子侧面上也反映了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支持,这样老师有时候会自觉不自觉的重点关心一下这个孩子。

有的家长不善言辞,所以和老师沟通的时候感觉不知道怎么开口。这种情况可以换一种沟通方式,因为毕竟老师每天的工作也很忙,没有大量的时候单独面谈或是电话交流。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给老师发一封电子邮件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信件中说说孩子在家学英语的情况,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英语课上表现怎么样,最近学的英语重点有哪些?(家长如果有能力,可以在家先给孩子做预习)……在这样一种无声的交流中,家长和老师得到了最好的沟通。

 还有一种最为快速的交流方式——孩子的英语作业本。每天晚上孩子写完英语作业家长不能只是简简单单的签个名就行了,孩子的作业本也可以成为一种交流工具,在孩子的作业本签名后面写上几句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及想要想要了解孩子在学习的哪些情况。短短几句话老师第二天直接就能看见。作业本上的话不仅能使老师感受到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关心,让孩子也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这样,对孩子每天的学习也是一种鼓励。

所以,那些不愿意或是不善于和老师沟通的家长一定要注意了,如果你不愿意,那是你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你的态度。如果你不善于,方法已经交给你了,赶快试一试吧!

家长应该怎么样教育孩子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

一、树立榜样: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三、批评惩罚: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以上是关于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的介绍,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家园共育: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

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给孩子设置点障碍。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要想改变孩子的坏脾气,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本身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二、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地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哭闹而妥协。

三、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因为那样会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细心呢?

不要急于批评。

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粗心大意做错了事情,就大吼大吵,这样并不能产生好的效果,反而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父母和老师总以为孩子粗心都是因为他满不在乎,其实不完全如此。许多孩子很在乎分数,他们面对分数不理想的试卷,往往会说:“都是因为粗心!”好像这样说,本身就可以逃避考试失败这个责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谅本身了。

事实上,考试失败不是由于粗心,更多是由于知识掌握不细致造成的。这时父母要教孩子认真地正视这一问题,让他们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对本身提出“一次对”的要求,考试完后善于总结经验,这样坚持下去,下次考试因“粗心”而丢分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细致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细致的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着手,从细节着眼。可以学习富兰克林,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内只重点纠正一种坏习惯,等相应的好习惯养成之后,再开始下一个坏习惯的纠正训练。渐渐地,让细心成为孩子的思维习惯。

让孩子养成本身检查作业的习惯。

孩子做完作业后,父母不要帮着检查,而且不要一发现错误马上指出并让其改正。否则,孩子会更加粗心,其作业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多。

父母应该让孩子本身去检查本身的作业,让他本身去发现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误。等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父母要及时夸张地表扬:“我们小×真厉害。”

培养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或是在日常的行为中,故意出点儿差错,举个实例故意说错一些常识或者诗句之类的,考验一下孩子是否能够发现错误。

当孩子发现了父母或老师的错误,他会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会在本身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自觉地去发现错。

孩子将要入学 家长应该怎么做


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上了学我就长大了”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时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进小学后,不去上学就会耽误功课。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一个转折点,从此不能任性而为了。家长应利用孩子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心情,经常给孩子提一些要求,对孩子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如 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校园中儿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样,孩子不仅要收敛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还要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而应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这对他们学习兴趣、良好性格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给予辅导。

英文故事书,家长怎么念给孩子听呢?


我的英文很差,要怎么帮孩子念?我的发音不是很标准,可以念吗?我的英文水平有限,如何给孩子做亲子阅读?孩子看课外书只是应付,我该如何引导?

英文故事书,我是怎么念给孩子听的呢?一起来听听汪培珽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一、一句英文一句中文

就像自己是一名英文同声传译员,有人说了一句英文,马上将之翻译成中文说出来,只是这两个角色都是由自己担任而已。例如——

英文:Danny is in a hurry。

中文:Danny走得好匆忙。

英文:“Iam six years old today。”Danny said。

中文:Danny说:“我今年六岁了。”

其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中文翻译要自然、口语化,不用拘泥于逐词翻译

先了解整句的意思,再用中文说出来就好。多翻译了一个词或少翻译了一个词都不要紧,只要全句的意思没错就好,倒是说得自然、口语化还比较重要。别让孩子疑惑,爸妈怎么普通话说得怪怪的,像是用外国人的语言逻辑在说话。

例如前面那句“‘Iamsixyearsoldtoday.’Dannysaid.”就有妈妈问到“Dannysaid”,翻译时是应该像我们说中文的方式,放在句子的前面,还是照英文原文放在后面呢?我会说当然是放在前面,因为这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的样子啊。

2、除非孩子问问题,否则不要自行加上中文解释

除非孩子主动问问题,不然,一句英文一句中文,接着就换下一句。尽量不要在中文翻译之后,又自行加上一大堆的国语解释。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方式,经过大量阅读和比对之后,孩子自然就会习得第二种语言。然而,如果我们在翻译之后,又自行加了与原文无关的字眼,孩子可能就无法正确比对中英文的关系,或是声音与绘图的关系,也可能减低了这个方法的效果。

例外的情况是,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大了,太简单的故事已经无法产生吸引力,中文的翻译工作就必须更用心、花更多力气。例如,你可以提高音调,配合动作,甚至就着书上的绘图,天马行空地发挥:“咦!你看这只臭鼠,放的屁好臭好臭,敌人就不敢靠近它了。”“你看这只小狗好大的胆子,竟敢对着大熊‘汪汪’叫。

二、一英一中念完3次,以后只念英文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这项中文的翻译工作,只需要做3次就好。换句话说,当你开始为孩子念一本新的英文故事书时,念一句英文,就翻译一句中文;可能第二天早上再读同一本书时,还是英文加翻译;或许隔一天又要读这本书时,还是有英文加翻译。但有翻译的情况经过3次以后,当你再一次拿起这本书要念给孩子听时,就不需要翻译了——完全只念英文就好。

1、翻译次数可以视孩子的反应增减

至于所谓的“3次”,也别死守着这个数字,可能是2次,也可能是4次。请父母以自己孩子的反应做调整。有可能孩子接触同一本书的前3次,每次间隔时间都较长,超过3天或4天,使得孩子一时之间无法熟悉这个故事,这样前5次都做翻译也没什么关系。

当你发现孩子听得津津有味,试试不动声色地将翻译抽掉,只念英文。如果孩子也未表示有何不妥,就是可以完全只念英文的时候了。

其实,起步阶段的书都很简单,1页只有两三句,经过前3次的翻译,孩子光看图,也知道故事的内容了,父母发声念出来的英文,会不会被孩子当成看故事书时的配乐呢?而歌听久了就会唱,不是吗?

2、也可以先试试不用翻译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只适用前3次”,没有任何学理根据,是我自己发明的简易方法。

当我开始帮第一个孩子念英文故事书时,其实她已经是略能听懂中文的8个月大娃儿。现在回想起来,我这个中文翻译的动作,会不会是翻译给自己听的?——是因为“妈妈怕”,妈妈怕孩子听不懂,好像翻译过后,孩子就知道故事了,妈妈就能比较理直气壮地继续念英文。

所以我会建议父母:对婴儿念英文故事书,根本不需要翻译——中文或是英文对他们有差别吗?倒是年纪较小的孩子,也可以先试试不要翻译,直接念英文就好。说不定光是这种不常在生活里听到的外国声音,就能吸引孩子呢。

三、三本念熟了,再加下一本

当然,不是1整年只读这本书的意思。大约3个月后,我就发现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于是便再加了一本到孩子的书架上;等第二本也念熟了之后,再加第三本、第四本……

那么阅读的频次一周几次好呢?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建议大家每天坚持读绘本。不过不一定每天都要读英文的绘本,中英文穿插是可以的。我觉得如果每天都能读,也是很不错的。

至于一本书需要读几次,主要是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愿意的话,你可以每天和他读不一样的绘本。也有的时候孩子会特别喜欢一本绘本,会缠着你一遍又一遍地读。

只要孩子没有特别的要求,当然可以尽量的给孩子读更丰富的内容,这样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帮他建构知识体系,在大范围内,挑选你们都很喜欢的绘本,按孩子期望的频率、次数来阅读。

四、念故事书之前做哪些准备工作?

1、先查词典,确认发音

书单上的每一本书,在第一次念给孩子听之前,逐词念一遍,不懂的词再查词典确认。如果买的书附有光碟,可以对着光碟的音频先练习一遍。

不论是第一阶段的娃娃书,还是最后阶段的章节故事,每一本我都会先逐词看过,确认每一个词的发音。入门书多半没几个生词,两三下就能解决,但是到了后面的阶段,有些绘本如果生字太多,光是我自己读过加上查词典,少说也要花掉40分钟。唉!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真的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2、自己先大声念几次,练习一下

如果你对自己“念英文”的信心不够,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大声念几次吧。入门的故事书文字都不多,三两下就好,并不会花太多力气。

帮孩子念英文故事书时,如果遇到了无法一口气念出来的词,我会先停下来,然后在心里默念到对的发音之后,再一口气将它念出来。千万别在孩子面前练习英文发音,咿咿呀呀、吞吞吐吐地一个词试了好几种不同的念法,这样叫孩子要怎么知道哪个才是对的呢?

五、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

其实我认为,重要的是有没有恒心,持续地帮孩子念故事书。只要跨过这一步,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刚开始爬,接着会走,最后一定会飞快地跑起来,为孩子念英文故事书的道理也是一样。

当我通过前面爬行的“缓慢”阶段,会慢慢地发觉,孩子对英文书的接受度愈来愈高,对新书的渴求也愈来愈大。此时,我就像被什么东西逼着似的,不得不加紧买故事书、念故事书的速度。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在吸收,在进步,怎能不督促我也跟着快点前进呢!

很多妈妈可能已经在想:“我好累哦,我只想睡觉,没有力气查词典。”爸爸呢?也是一样:“我工作好辛苦哦,我想看电视休息。”所以啰,我一开始就说过,养育和教育孩子的工作并不轻松,不会比我们白天上班容易,真的需要父母一起同心协力,才能成功。

书是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我一直以为,童书是儿童的专利,但当我和女儿一起看完这本《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我发现,原来一本好的童书也是能打动成年人的。这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然而,就在那唯美的语言中,人性的美一点一点地渗入我们的心灵,直至让我们感动。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本书里的汤姆?索亚,作者马克?吐温把他描绘得栩栩如生。汤姆与他的心腹知己哈克,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汤姆淘气、顽皮,不安分守己,碰上哪一个大人都对他有点厌恶。但这一个形象是少年儿童追捧的目标,因此本书极受少年儿童欢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能够与哈克、乔这些朋友远走高飞,直到孤岛生活一周多,就是汤姆的一个“壮举”。现在儿童应该学习的

,就是汤姆的胆量与智慧,而不是父母的溺爱。

在这本书里,我和我女儿仿佛被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带到了他的童年,他的家、他的学校。汤姆有许多好朋友:哈克贝恩、乔埃哈波、班恩罗杰、吉姆哈林斯……汤姆并不乖巧,他是个捣蛋鬼,又十分聪明,勇敢、正直、乐观。最重要的是,他有自己的主见。而我女儿以前做事总是要我做主,让我帮她想主意,没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一个人在家,一定要让我告诉她在家做什么,做完了事,又要打电话给我,问接下来要完成什么任务……

自从读了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她能自己做主,有自己的主见。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变成了像汤姆索亚一样勇敢、有主见的孩子。

作为我们家长可以在空的时候读一些书中的文章给孩子听,激起他续读的欲望,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共读,听听孩子对文章的理解,和孩子说说读书的心得。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而且还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让我们大家一起和我们的孩子在书中进行零距离性的沟通,让书变成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宏伟桥梁吧!

新生儿的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


现代医学证明,新生儿有令人惊奇的行为能力,并有神秘多变的心灵世界。有专家研究证实从新生儿起通过视、听、触觉给宝宝以亲情的爱抚,有培养孩子良好情绪的作用,可促进心理健康发育。

新生儿的妈妈们应该怎么做呢?

1、多与宝宝对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宝宝大脑有上千亿的神经细胞渴望从“窗户”进入信息。你可以发现,他们最喜欢看妈妈的脸。有资料表明,被母亲多加关注的孩子安静、易笑,这为形成好的性格打下了基础。

2、多与宝宝说话:小宝宝的耳朵是他的第二个心灵的窗户。当小宝宝醒来时,妈妈可在宝宝的耳边轻轻呼唤宝宝的名字,并温柔地与其说话,如“宝宝饿了吗?妈妈给宝宝喂奶奶”;“宝宝尿尿了,妈妈给宝宝换尿布”……等等,宝宝听到妈妈柔和的声音,会把头转向妈妈,脸上露出舒畅和安慰的神态,这就是宝宝对妈妈声音的回报。经常听到妈妈亲切的声音使宝宝感到安全、宁静,亦为日后良好的心境打下基础。

3、多给宝宝温柔的抚摩:小宝宝的皮肤是他第三个心灵的窗户。皮肤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是大脑的外感受器。温柔的抚摸会使关爱的暖流通过爸爸妈妈的手默默地传递到孩子的身体、大脑和心里。这种抚摸能滋养宝宝的皮肤,并可在大脑中产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对宝宝智力及健康的心理发育起催化作用。在平时,你可以发现,常被妈妈抚摸及拥抱的孩子,性格温和,安静、听话。

相信《家长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呢》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