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对人类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众所周知,像手腕、颈部压力以及视力问题等。最新研究发现,孩子们盯着电子屏幕的时间远远超过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每天两小时,成为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最终会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呢?
在人们的想象中,对“屏幕时间”非理性的恐惧根深蒂固,大多数育儿专家也习惯性地将电子产品描绘为“邪恶的妖精”。但是科学研究发现,玩电子设备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能参与室外活动、写作业或与家长互动。更何况,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总是坏的。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社会技能。相反,如果一味阻止孩子玩游戏,只会让孩子认为这是成年人的特权,他们会将无限制地玩电子产品视为成年的标志之一。
“很明显,世界正在数字化,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不认为1岁的孩子玩"愤怒的小鸟"有任何问题,童年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某非营利机构创始人汤姆·斯泰尔告诉《纽约每日新闻》报。
如果电子产品得到恰当的使用,它会很棒。电子产品日益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出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确保电子产品不会替代生活中其它好玩的东西。
在这里,玩偶大师提出几点中肯的建议,尽量帮妈妈们想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伤害。
一:保持房间合适的亮度。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候,尽量选择亮度适中的环境。如果是晚上在家玩,则尽量打开房间的灯光。
二.开启电子产品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这一点很容易,但也很重要。它能够保证屏幕亮度与环境的亮度进行合理的匹配。
三:保持恰当的距离。30cm的安全阅读距离,应该是从我们小时候就已经熟记于心了。虽然距离的远近不会直接导致近视,但过近的距离的确更容易导致视力的疲劳。
四:设定合适的时间,定期休息。与孩子一起订一个玩电子产品的周期,每次玩不能超过15分钟,到时间就应该间插一次休息。每天玩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玩的时候也要尽量有意识的多眨眼,缓解眼干和视疲劳。
这里所说的电子产品主要是指手机、电脑和电视,这几样算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无处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的孩子总归是会接触到的。但我还是希望在朵朵小的时候,能不接触就不接触,避免不了就尽量晚接触,尽量少接触这些机器。《幸福的种子》、《朗读手册》等很多书中都提到过电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而孩子玩手机和电脑主要是玩游戏,这对孩子伤害更大。
关于电脑游戏,我是不担心的,因为我和朵爸都不玩游戏,我俩在这方面很挫,我这种连大鱼吃小鱼都没打通关的人实在是觉得游戏太复杂,太难了。简单的嘛,也在开心网玩过偷菜、抢车位、装修房子,不过玩了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估计朵爸水平和我差不多,从来没见过他玩游戏,春节期间上初中的外甥在我家玩游戏时,朵爸抱着学习的心态在旁边看了会儿,不过很快就摇头闪了。(假期外甥每天完成各项作业后可以在书房玩一定时间的游戏,他在书房时朵是不会进去打扰他的。)前年公司年会,我抽到一等奖平板电脑,同事都觉得很浪费,的确如此,这电脑基本是在柜子里躺着,我是没用过,朵爸偶尔上个网,感觉很久都没看到它了。当然朵有时也会提出要看电脑,她是要看里面的照片,虽然手机里也有不少朵的照片,但很少给她看手机里的照片,手机里的照片也会导入电脑,所以她要看照片时都会提出要看电脑。关于照片,还是洗出来做成相册给孩子看更好。我们平时也会告诉她电脑是用来工作的,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的,所以她目前也不会提出玩电脑,玩手机,她没有这个概念。平时和朵一起玩的小伙伴也是不玩电脑游戏的,父母们的理念都是很一致的,在电脑游戏这方面朵是没环境,没榜样呀。上幼儿园或上小学后,肯定会通过某些途径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电脑游戏,但我想我们会花时间更好的陪伴朵,和她一起做手工、看书、玩游戏,相信朵会更喜欢和爸爸妈妈玩,而不是和机器玩。
不过电视真是无法避开呀,朵爸喜欢看体育频道,上了一天班,回家看会儿喜欢的电视节目就当是放松了,这个理解也体谅。而且朵爸也不是一直看电视,也会陪朵玩,还会看书,朵经常看到爸爸看书,她还分得清哪些书是爸爸的,哪些是妈妈的。曾经也想过朵爸在客厅看,我和朵在房间里玩,可是朵不愿意,就要在客厅玩,朵爸还好会回房间看。可是当朵曾外婆来家小住的时候,我就不能让我的外婆不看电视或是回房间看电视。虽然外婆知道我不喜欢朵看电视,会说她不要看,可那段时间我还是会主动把电视打开调到电视剧频道。电视开着,朵肯定会瞄两眼的,不过因为不是动画片,所以她也不太感兴趣,对有的广告是感兴趣的。电视开着的时候,我会一直和她玩,尽量减少电视的干扰。我发现朵还有点“抗干扰”能力的,虽然电视开着,朵还会要求看书,看书的时候从头到尾都不看电视一眼。不过有个前提,电视声音要调小点。记得以前在早教中心听过一位妈妈分享美国的育儿理念,就说到她的导师家很大,客厅很宽敞却没有电视,电视都在房间里。我也真心希望客厅里不要有电视,不过在中国这个貌似不太现实,至少我们家是有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一起看春晚的习俗。朵两岁后,我发现外婆或爷爷白天一个人带朵的时候,有时会给朵看动画片,当时真的很不高兴。不过想想,父母帮我们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也是有事忙不过来时才给朵看电视的。先是把电视对幼儿的害处告诉父母,然后例举了几个动画片对孩子的危害,再告诉父母如果实在需要开电视就播到旅游频道,或是动物世界之类的片子,音乐频道也行吧,朵自己的录像也不错。父母其实比我们更疼爱孩子,了解了电视的危害,就不给朵看电视了。现在朵偶尔会提出来想看看自己在三亚、在泰晤士小镇的录像,也就是录像刚制作好那段时间会提出来看看,时间长了有得玩了她也想不起来看录像。记得朵第一次看自己0-6个月的录像时看到我们抱着她还哇哇大哭呢,以为爸爸妈妈抱着别的小孩子呢,现在知道了,是她自己小时候。其实只要我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孩子是不会主动要求看电视的。朵爸出差的时候,晚上我都不开电视的,和朵一起唱歌、游戏、看书、玩手工,哪有时间看电视呀。
但是现在却有很多父母把电视、电脑当成一个好保姆,觉得电视可以带给孩子很多信息,培养孩子的习惯品格,而电脑游戏则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把教养孩子的责任扔给了这些机器。在早教中心的某个讲座上听到一位妈妈自豪的和老师说“我儿子可聪明了,才两岁IPAD里的很多游戏都会玩”,接着又担忧的问老师“可是他现在上瘾了,怎么办?”年前树屋的父母沙龙讨论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时,听到一位妈妈说“X虎已经成为我女儿生活中的好朋友了,可现在就是上瘾了,每天都要看。”还有孩子更大一些的妈妈说到孩子除了上瘾,视力也受到了影响。孩子小的时候是不会自己开电视、开电脑的,是成人帮孩子打开了电视、打开了电脑,打开了如何关上呢?
很幸运年前参加了树屋的父母沙龙“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平时在树屋上父母课堂主要是听老师说,而父母沙龙是以大家讨论的形式,开始就让家长们讨论看电视有哪些利弊。这次参加沙龙的父母,孩子年龄差距还比较大,我们两岁多算是小的,还是四岁多,七八岁,十几岁的,有的孩子的视力已经受损了。讨论后发现朵爸还算不错的,有的爸爸是只要回家就要开着电视,连睡觉都得开着电视,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机器的声音中。
老师把大家的观点都记了下来:
利:学习的榜样、开阔视野、享受放松、模仿、教养的补充
弊:无法控制时间、影响思维、影响想像力、影响视力、瘾
我的观点是利嘛就是可以开阔眼界,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景像,例如世界各地的风景,还有动物的世界。弊嘛主要是被动接收,坐着看就行了,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想像力。
老师的总结如下:
1.电视是一种思维方式,电视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孩子小的时候,思维方式还没成形的时候,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不给你思考的余地。
想想我们成人看电影电视剧时也是这样,特别是大片,完全被情节带着走,电影院里也没人讨论,不用思考的。
2.被动接受,信息单向输入。
电视无法和孩子交流,没有互动式的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不再和人交流。
3.电视给孩子能量的积压,如果没有与人交流,积压的能量总有一天需要释放的。
电影时长一般90分钟,在90分钟内超人就拯救世界了。对孩子来说,90分钟这事儿就完成了。孩子没有时空概念,无法理解现实和电视之间的遥远距离。
孩子接收到的是正能量需要释放,就会想去帮助弱者,如果能够帮助还好;如果无法帮助弱者,挫败感会很强,孩子会更弱。
所以孩子看电视时,大人要陪在孩子身边,需要以缓慢的语速和孩子交流,把孩子拉回到现实当中。
4.电视无法真正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之后我们又评论了下现在电视里经常播放的动画片,说到动画片时老师还说动画片的颜色是单纯的色块,没有渐变色,会影响孩子画画。
1.X虎
风靡国内的X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①满足了成人,我们希望孩子是怎样的。②满足孩子需要动一动的要求。③强劲的节奏和速度让孩子无从选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④有效果,立竿见影。(但是短期的。)
X虎采用快速重复的教学记忆方式,某些X士尼、X孚等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也是采用这种方式,他们是研究儿童生理学而不是心理学的。
行为习惯是外在加给孩子的,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行为习惯。
孩子其实在玩模仿游戏,但孩子最应该模仿的人是父母。而父母则将教养的责任交给了一个虚拟人物。
记得父母课堂上老师还提到过X虎给孩子的伤害,主要是说有些妈妈把X虎做为孩子的榜样“你看,X虎是怎样做的。你看,X虎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为X虎而活,没有自我。等孩子大了以后会想这么多年来我为什么要和X虎一样,为什么要学它,我到底是谁呀。
课后第二天和朋友们去公园玩,就听见第一次和我们玩的妈妈对儿子说“X虎怎么说的,你一半我一半呀”。可能妈妈们当初并没想到会这样,但看到X虎的内容,不由自主就会这样。
我们不管是X虎光盘还是书都不看的,不看X虎书是因为觉得画面没啥艺术性,好看的书太多了,好书是养眼的,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种书上。
曾有调查显示,“玩具类礼物你最想要什么?”44%的孩子第一反应就是“电子类产品”。而随着电子类产品的快速更新,市场上针对儿童的电子产品种类也愈趋多样。儿童电脑、学习机、点读机……正充斥着儿童早教市场,甚至,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也已将销售触角延伸到此领域。
那么到底为什么电子产品会在儿童消费市场上愈发走俏呢?许多家长认为,许多电子产品具有开发智力、辅助学习的教育功能,孩子能从中获取父母不能给予的知识。其次,不少家长普遍感觉到,各类电子产品似乎具有一种“魔力”,能让孩子瞬间被吸引并且安静下来,有了这位“电子保姆”的看护,父母们到也颇感轻松。还有少数家长,则是把给孩子买电子产品当作一种潮流,别人孩子有的,他的孩子也要有。
子接触电子产品,对电子产品爱不释手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利弊呢?
利:某些软件的内容和设计有利于开阔孩子眼界,获得现实生活中难得的知识,一些游戏设计也能让孩子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大脑开发也有益处。
弊:如果家长无法控制孩子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孩子的眼睛可能会过度疲劳,视力下降;过度沉浸于电子产品,孩子的社交空间变小,社交能力减弱。
研究发现,如今许多“0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普遍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放且经济条件优越。可是,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间和精力却极为有限。当代城市生活,属于孩子的社交空间太过贫乏,孩子很难有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只得用电子产品来排解寂寞。虽然电子产品软件具有互动性与教学性的特点,可毕竟无法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人际交流方式。无论是游戏,还是教学软件,如果没有家长或老师的恰当引导,都是单向地对孩子进行信息灌输,这给低龄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都带来一些限制。而儿童的合作精神、勇气、同情心,则需要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逐渐培养,频繁的“人机交流”,会让孩子变得孤单、冷漠。
电子产品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使用前家长和孩子约好使用的时间,每次不超过15分钟,一天最多两次。开始孩子或许不适应这么短的使用时间,使用时间到了之后,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一起玩玩积木,或到户外玩一会,这样孩子能更容易的脱离电子产品,投入到其他有趣的活动中。
小调查:
您家里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吗?
A.沉迷
电子产品本身并无利害区分,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不应扼杀孩子的这种喜好,因为,他们喜欢必然是有理由的;其次,要耐心聆听孩子喜欢的理由,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后,再告诉他们该怎样正确地使用电子产品,以达到娱乐与学习的双重目的。
B.不沉迷
您的孩子能做到不沉迷于电子产品真的很棒!孩子在电子产品上花的时间少,就可以更多地和父母、小伙伴相处,也有了更多走进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他能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和相处,心智得到更健康地发展。
电子产品是双刃剑
该协会警告说,一些孩子由于使用电子产品,正在逐渐丧失一些简单的动作技能——很多三四岁的小孩能够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却因为长时间“粘”在平板电脑上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由于长期依赖电子产品而无法使用笔或在纸质试卷上答题。
协会呼吁家长们,抵制平板电脑的使用。英国公共卫生部门指出,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时间太久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失落和焦虑等。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电子产品可以给大家带来更高性价比的社交成本,丰富业余生活,但电子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既能愉悦身心,也可能对人构成伤害。
人格不健全的人,会因为别人玩电子产品而被动地玩,但人格成熟的人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他就不会盲从。王彦玲表示,电子依赖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本身人格方面的不足,在整个社会环境的促使之下,使得人产生了对某种电子产品的依赖。孩子并未真正成长为一个自我负责的人,因此相对于成人而言,他们更容易迷失自己。
别让电子产品成电子保姆
随着电子产品的流行,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越来越小。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的小孩两岁多就开始玩电子游戏,“那会儿,他话都还说不太清楚”。
许多年轻父母因养育孩子缺乏经验和耐心,当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自己不是用心去解读孩子、安抚孩子,而是把手机、平板电脑塞到孩子手中,让孩子尽情玩电子游戏。电子产品成了名符其实的“电子保姆”。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父母的关系却越来越远了。当亲子关系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健康成长免不了会出问题。
王彦玲表示,不是说孩子不能接触电子产品,而是提醒父母,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从小就应把握好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人生的最初几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欲望非常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非常快,且形成的社会认知对孩子未来将会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孩子广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充分满足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并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而不是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人机交流上。
父母应做好表率
专家表示,孩子们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越多,社会交往的机会就越少,社会兴趣的范围也就越窄,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长机会,对孩子的成长留下隐患。
如果孩子已经对电子产品产生一定的依赖,家长应该“导而不堵”。不管平时工作多忙,都要尽力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在与孩子充分接触中,形成健康依恋关系;在与孩子的良性互动中,陪伴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世界,把电子游戏变成孩子的兴趣之一,而不是兴趣的全部。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玩什么、玩多长时间,从接触电子产品第一刻开始,父母就应督促孩子遵守约定。
专家建议,父母应严格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父母还应做好表率,与孩子交流时放下电子产品,吃饭不开电视,不频繁看手机,睡觉前不使用电子产品;父母应注重培养儿童更多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喜欢《美国儿科协会谈家庭教育 :2岁以内孩子不能接触电子产品》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