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03-10

毫无疑问,当我们身为一名优秀老师时,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每阶段教学效果变化记录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帮老师总结教育经验与不足。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位家长向我反映,星期天他的孩子在家里把他养在鱼缸里的十几条金鱼都晒成了鱼干,完了,这位家长气愤地说:我这孩子怎么了,一点没人性,一点没同情心。心态那么不好,那么残忍。会是这样吗?我对这位家长的话产生了怀疑。晨间活动时,这位孩子走到我跟前悄悄地说:“老师,小鱼和人不一样,是吗?”“是呀,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人不晒太阳会缺钙,我妈妈告诉我的,小鱼晒太阳它就会死的。”说完,孩子难过地低下了头。原来如此,孩子是因为想让金鱼补充钙而想到了这个做法。

有人说:教育在于才能的培养,而非压抑本能。正是为了了解,孩子才有了这样的行为,这样一个看似残忍的实验,至少让这位孩子了解了鱼和人是不一样的。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幼儿的主动实践则更可贵,只是幼儿的实践常常不为成人所理解。其实,我们小时侯又何尝没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曾让小鸡学游泳,让小鸭学爬树。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行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梦想,尊重孩子获得知识的手段,才能让孩子主动发展,获得经验。或许真是这些幼稚的故事,才让他们一天天的在长大。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不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孩子吗?也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曾有一位妈妈常带孩子去逛商场,可孩子每次吵着要回家,妈妈有些不明白,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孩子应该觉的好玩呀,可当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系鞋带时,她才豁然发现,当她以孩子一般的眼光看商场时,眼中看到的只是人来人往的腿或脚。蹲下身子,你才会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会走进孩子的心灵,你才会发现这里是片多彩的世界,孩子们正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着这片蓝天,这片土地。

21世纪的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种人类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如果当时这位家长能耐心地与孩子对话,了解孩子的奇思异想,或许他就不会下这个结论。重视与孩子的对话,才能让我们了解孩子。正是这样一种对话精神才使教育真正成为人对人的教育,使儿童变的容易理解。对话意味着教师要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心灵的对话,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意味着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相互激发,教师会从儿童那里看到他们优于自己的奇思、怪想和创意;对话使教育变得精彩、有活力,成为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的过程;对话使我们重视儿童,使儿童成为与教师合作、共同探索的具有独特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命。

让我们走近孩子,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去感悟那份童真,去领略那个世界!让我们伴着儿童共同成长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让楼道环境与幼儿对话


为幼儿创设丰富而有意义的环境,不仅要将互动性环境的创设思想体现在班级环境中,也要将这种做法渗透到楼道环境里,使每一个角落都能与幼儿对话。幼儿园楼道是幼儿和家长时常经过的地方,不仅蕴含着许多教育契机,也是幼儿、家长共享信息的天地。于是,我们结合现有条件,让楼道环境与幼儿对话。共享角我们在楼道的墙角处开设了“共享角”,展示的作品可以来自孩子,也可以来自家长或教师,大家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物品摆放在这里,并配上简单的文字介绍。中大班的共享角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由家长和孩子一起从家里选出有意义的物品在班中进行评比,选出最有意义的物品做展示,包括玩具、饰品、各地特产等与大家共享,以开阔孩子的眼界。激发他们参与的愿望。在小班楼道处,教师还结合教育目标,有意识地把资料室的动物模型摆放出来,并在“写给家长的话”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家长如何与幼儿交谈。自从有了共享角,幼儿、家长在楼道里走路时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一次,中班的小朋友从楼道经过时发现了展示的声控小鸡“唧唧”地叫个不停,感到很好奇,问:“老师,小鸡怎么自己就叫了呢?”后来,他们将这只声控小鸡“借”到班中仔细研究,终于明白了声控小鸡的奥秘。升降展示杆以往在楼道高处展示幼儿作品时,通常由教师来粘贴或悬挂。一次,我们将孩子的作品挂在楼道墙壁上时,听到孩子说:“老师,我想自己挂!”这句话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自己的作品自己挂和教师挂到底能给幼儿带来多大的影响?从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中,我们觉得幼儿自己展示作品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并真正体验到成功。受升降式家庭晾衣架的启发,我们把升降式晾衣杆安装在了楼道内,这样,幼儿不仅能自己悬挂作品,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而且还能在操作过程中感知动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创新”角一直以来。我园重视营造创新型园所氛围,努力从点滴的细节中渗透创新思想。一次,我们在逛家居市场时发现了一个多功能晾衣架,设计非常新颖,于是将它买了下来,希望通过这件物品的创新设计思路,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启发,也能对孩子甚至家长产生影响。我们在作品介绍中说明了该物品的购买地点、功能、启示等。就这样,门厅角落处“感受创新”的环境诞生了,我们会定期更新创新角中的物品,让老师、幼儿和家长不断地感悟各种创新事物,逐渐培养她们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氛围的感染下,我园幼儿和家长的创新意识逐渐增强,每一次亲子制作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而许多作品的设计思路正是来源于创新角内的物品。感知探索墙经常听到小班老师在楼道里对小朋友们说:“请把你的小手放在自己身体的两边,不动窗台和墙上的东西。”尽管老师反复提醒,可孩子们仍会摸摸这儿。摸摸那儿。通过观察及思考,我们一致认为:楼道里的东西就应该结实,就应该让幼儿感知,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只有通过直觉行动才能认识周围事物。于是,我们为小班幼儿创设了能看、能摸、能玩的楼道环境:有五彩小蜗牛,发展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认识基本颜色、感知圆形;有小鱼吹泡泡,用来感知质地不同的材料与铁摩擦后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能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体验直与弯曲的不同;风车小屋。感知弹性和物体转动、认识基本的颜色。自从楼道里有了这些能看、能摸的玩具,幼儿把在楼道里走路当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们随时发现着,分享着,而老师也由原来的提醒、要求、批评,变成了理解、尊重与引导。

彩虹桥架起了老人与孩子的心灵


情景描述:“你在家帮助老人做事情吗?你做过哪些让老人特别开心的事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我帮奶奶擦桌子!”“我给爷爷敲敲背!”“我去外公家的时候外公最开心!”……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是呀,老人们忙碌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主动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比如帮爷爷拿报纸拿老花镜,或是向他们主动问好,亲亲他们,听他们说说以前的故事……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老人们肯定会很开心,很满足的。那我们送身边的老人一幅画吧。”于是我示范拿起粉笔在黑板中央画了一条彩虹,孩子们每说出一个对老人的心愿就添上一条彩虹,彩虹桥架起了老人与孩子的心灵。接着请孩子自己画上彩虹桥,并在左边画上自己,右边画上家里的老人,中间连着这条爱心彩虹

,每种颜色都代表一个心愿。

分析:

爱心彩虹用绘画形式表现了自己与老人的情感联系,进一步产生了关心、帮助老人的意愿。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把这幅充满温暖的爱心画带回了家,要向老人赠送自己的作品。目的在于进一步体验爱心交流的快乐。直观的绘画表现形式能使幼儿进一步产生关心老人的愿望,幼儿能在赠送礼物的过程中又真切地体验老人接受礼物时的快乐心情。这种情感交流将产生良好的互动,会促使幼儿学会与老人交流。学会关爱长辈不是一个活动一个主题的事,而要靠家园长期结合及父母的以身作则。所以这个活动建议家长多与幼儿交谈,鼓励幼儿为老人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从小事中体现关爱与体贴,如帮老人拿报纸、向老人问好、拥抱老人、给老人捶捶背等。家长也可将孩子的想法和愿望记录下来并制成表格,督促幼儿每天坚持做到。

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

老师的爱不仅是情感上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责任感,孩子们更象一个五彩的世界,各自都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特点,所以每个孩子都需要用不同的钥匙来开启心灵之锁,需要我们用不同的爱来滋润孩子的心田。

肖秋涵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平时也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一直想打开她那扇心灵之门,走进她的世界。

有一天孩子们在画画,郭笃娜跑过来说:“老师,肖秋涵哭了,没有人碰她,不知道她为什么哭。

”我赶紧走过去说:“你怎么了?为什么哭了?”秋涵趴在桌子上一直哭,什么也不说。

我一看原来是裤子湿了,我对她说:“老师知道了,不要哭好吗?”她看着我,眼睛充满了泪水点了点头。

我把他带到休息室,帮她换上了干净的裤子。

我问她:“肖秋涵,是不是刚才玩积木时忘了去厕所呀?”

“是的,刚才我在插建小房子,忘记去厕所了。

”肖秋涵红着脸对我说。

“以后可不要忘了,这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老师会帮你保密的。

”“我以后不会忘了。

”肖秋涵笑着说。

我接着对她说:“秋涵,以后有什么事要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我们做朋友好吗?”肖秋涵看了看我,眼里充满了信任:“好的,老师像我妈妈一样,也是我的好朋友。

”我牵着肖秋涵的手说:“秋涵,我们一起去画画吧。

”肖秋涵开心地答应了。

从那时起,我每天引导她和小朋友们相处,让他打开心灵那扇门,迎接快乐的每一天。

慢慢地孩子们也走进了她的小世界,秋涵也变得活泼起来;每天听着她那稚嫩的童语,看着她那可爱的身影,我从心里为她感到高兴。

通过一点小事,就会让孩子对我们有了信任,有了安全感,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爱,孩子就会用他全部爱来回应;只要我们种下爱的种子,用爱来浇灌,就会在孩子们心中快速成长;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孩子们也会用爱来回报我们,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开启孩子的心锁,展开心灵的翅膀。

关于“走进孩子的心灵,展开心灵的翅膀”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温暖孩子的心灵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尊心,渴望得到他人或集体的尊重。我在工作中非常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处处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我班的孩子形成了一种活泼向上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那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良好的品质的呢?下面我就两个方面来说:一、尊重孩子的人格,不主观臆断每个到幼儿园来的孩子,内心都怀着当个“好孩子”的真诚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和肯定,因此我在评价孩子的行为时,是非常慎重的,尤其是对少数缺点比较突出的孩子,更不能凭印象做出判断。我班的崔俊豪小朋友平时比较散漫,常常跟不上集体的“步伐”,总喜欢溜达溜达,找点事磨蹭磨蹭。一天,小朋友刚排好队,他又走出来了。我暗想:都提醒过多少遍了,怎么总是不改呀!心里不免有些冒火,但这时我要求自己保持冷静,先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只见他轻轻地搬了把椅子请我坐下来,然后又回到队伍站好。我不禁很内疚,责备自己差点错怪了他。从这件小事上,我深切地感受到不能凭主观轻易判断孩子的行为。又有一次,我有些感冒、咳嗽,刚到盥洗室吐痰,就听到活动室里吵了起来,是平时纪律较差的梁修俊引起的。几个高嗓门的小姑娘说:“就是梁修俊不对,随便离开座位,还打人。”梁修俊不服气地说:“谁随便离开座位了?谁打人了?”我让孩子们静下来慢慢说。梁修俊说:“我看见张老师(她)在咳嗽,想去茶桶里倒点茶给她吃,李凡武拉我的手,我一甩手就碰到了未良蕊。”原来是大伙误解了他的一片好心。幸亏我没早下结论,否则会因为我的主观臆断或不恰当的处理方法,就可能不经意地扼杀了他关心别人的美好情感。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生硬粗暴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坚持正面教育,利用幼儿本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其消极因素。即使对待经常做错事的孩子,也应该保护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角落――自尊、自爱之心,要设身处地地替他们着想,让他们昂起头来做人。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以下几点是非重要的。防患未然在班级里,经常会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而每出现一次,不良行为就会得到一次强化,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不良习惯。所以,我为孩子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景,把工作做在前面。如苏冉的伙伴关系比较差。在一次看木偶戏时,他正好与另一个伙伴关系也比较差的小朋友坐得很近。我想他俩在一起容易引起争执,应该设法以不伤他们自尊的方法把他们调开。我就利用苏冉爱画画的特点,对他说:“今天叔叔演木偶戏,有很多布景。咱们班也正在排木偶戏,你很会画画,我们一起看看布景上有些什么,以后请你给我们班画布景好吗?”他高兴地在我旁边坐下来了。这样既保护了苏冉的自尊心,又避免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动之以情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老师千万不能生硬粗暴地批评孩子,而要通过讲道理,引导幼儿认识错误,并将已懂得的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一次自由活动时,曹依岩正在玩小塑料人,李凡武玩踢沙包,一不小心碰到了小塑料人。他赶紧跑过去把小塑料人扶起来,还主动向曹依岩道歉,可曹依岩还是狠狠地朝李凡武后背捶了一拳。为了帮助曹依岩认识错误,我及时组织全班小朋友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曹依岩理由十足地说:“他把我的小塑料人碰倒了。”李凡武是个很能谅解、同情别人的孩子,他马上承认自己的不小心,并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当时我也请小朋友评论了这件事谁错谁对,并说说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要求小朋友以友好的态度,针对事实进行评论,不要用“他(她)经常欺负人”“他(她)最讨厌”这一类话。孩子们一致认为曹依岩做得不对。曹依岩也认识到了自己刚才没讲道理,及时地向李凡武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打人了。留有余地幼儿园的孩子具有言行不一、行为反复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的缺点或错误行为给予适当的谅解和宽容,给幼儿自我改正的余地。王可已经两天没在地上打滚了。这天快要吃午饭了,他又想在地上滚爬。我赶紧走过去,用体谅、爱护的语气,小声地对他说:“怎么?憋不住了,想在地板上滚一滚了?那好,我带你到一个没有小朋友的地方去滚,只让我看见,别让其他小朋友看见,因为小朋友都知道王可进步了。如果再退步,多不好意思啊!”王可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他不好意思地说:“张老师,我不想再滚了。”参加幼教工作已二十多年了,我越来越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了,同时我觉得对幼儿在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方面碰到的一些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得心应手,也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欢。

来自孩子们的对话


离园后又到了孩子们吃饭的时间,由于两个班的值班教师去给孩子们准备开水,这个时候我就负责起孩子们的洗手与饭前准备工作,当我组织好中班的孩子后,我走到了大班孩子们中间。一进教室,孩子们就叽叽喳喳的问这问那,“老师,今天吃什么呀?”我边回答着孩子的话语,边指令着孩子们进行洗手、拿杯子、准备餐具……

当孩子们坐好后,还没等我发话,孩子们就抢着,“老师,我分餐具吧!”“老师,我拿勺子吧。”这个时候,最积极的唐振三和唐海洋小朋友占据了领先地位,由他们两个帮着老师拿餐盘和勺子。自己的分工就是:唐振三负责餐盘,唐海洋负责勺子。当他们两个真正到了各负其责的时刻,先到的唐振三搬着勺子就走,后来的唐海洋不紧不慢的说:“你拿错了,勺子是我拿的。”我本以为这个时候的唐振三不会把勺子给他,结果唐振三面带笑容的一边顺手把勺子放到唐海洋的手里,一边说着:“给你吧,我也是最后给你分餐盘。”这个时候接过勺子的唐海洋一字一顿的回着:“好吧,反正我就是拿勺子。”

在一旁的我跟餐厅的朱老师相对一笑,这就是我们身边可爱的孩子们!这就是每天叽叽喳喳不断围绕着我们,对我们不时诉说着一切的孩子们!

因此,不管随时随地,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展现出孩子们的心思,都会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所以,让我们一起谱写跟孩子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让我们一起记录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倾听孩子们的对话心灵!

时刻走进孩子心灵


从中午12:30到下午3:00这段时间是我们老师最难熬的时间。50个孩子睡觉习惯各不相同,有的躺下就打呼噜,有的半个小时才能睡,有的1个小时后才睡着,还有特别是张云嘉不但自己不睡,弄得周围的小朋友都不能睡。左右挨着他睡得一会拽拽人家的衣服,一会拉一拉手。头顶头的拽头发,脚顶着头的就把小脚伸到小朋友的嘴巴上。老师一看他,他就装睡,一扭头他就四处找惹是非,整个一中午打不睡仗。我们三位对张云嘉感到很刺手,很头疼。

今天中午又轮到我值班,我像往常一样喊了三声口令,孩子们都闭上了眼睛。我顺便拿了一本杂志看了起来。“老师,你看张云嘉。”头顶着他脚的小朋友小声的说。我抬头一看,他的小脚伸在了头顶着他脚的小朋友的嘴巴上,正往回缩呢。气得我快步走到他床前,举手想打他几巴掌,但我马上又改变了主意。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学着用幼儿歌曲《两只老虎》的调唱了起来。“小宝贝呀,小宝贝呀,别胡闹,别胡闹,闭上你的眼睛,闭上你的嘴巴快睡觉,快睡觉……”一遍、两遍、三遍……咦,还真灵了,小淘气鬼睡着了。3点了该起床了,孩子们有的伸腰,有的翻滚,张云嘉也揉揉眼睛坐了起来。我问张云嘉:“今儿中午,睡得舒服吗?”,“老师,你拍着我的背,唱着歌谣,真像妈妈一样在身边。睡得真香啊!以后每天中午我都睡。”他笑眯眯地说。

事后,我在想:以前孩子不睡觉,就大声吼,敲桌子都不管用。通过这件事我才明白,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对。所以,我们老师无论什么时候对孩子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博大的爱心关爱每一位孩子。教育才能成功!

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怀着一份好心情走近了教室,准备开始着一天的工作。

看见蒋涵钰一脸苦恼地坐在角落,我忙问:“涵钰,你为什么不高兴啊?”她不理睬我。

我拉拉她的小手对她说:“告诉老师,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不告诉老师,那你会一直不开心下去的。

”可她还是无动于衷。

后来我向另一位老师了解到蒋涵钰是因为玩桌面游戏时没有找到积木里的轮子才不开心的,其实她因这种情况而不开心也不是一次了。

还记得有次晨间活动:玩沙包。

就因为奶奶给她缝的沙包破了而不开心许久,不管老师怎么劝都不愿用被人的沙包进行游戏。

孩子往往会认准一样东西或意见事情而不愿妥协,这也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具有固定性等特点决定的,但有时对她的过于执著而感到束手无策。

她就像一只小乌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学习用“缩头”的方式来逃避,她不予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样的性格更是我一直最为担心的地方,因为我明白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主要是心理健康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

”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

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

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

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

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不知道本文“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心灵的对话、淘气鬼的转变、让我也发一次彩笔


让我也发一次彩笔

一天早上,正逢我值班,延超的妈妈来送他,向我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我说延超很乖,很听话,就是胆子小些。他妈妈同意了我的看法。但她最后说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赵老师,你猜延超跟我说什么了?”孩子能说什么呢,我好奇地等待下一句,他说,“妈妈,你跟赵老师说说,涂颜色的时候,让我也发一次彩笔。”我当时一愣马上说:“是啊!我还真没让延超发过什么东西。”

过后,“让我也发一次彩笔”这句话,总在我脑子里打转。我联想到有时候请孩子帮助发东西时,只注意到表现好一点的孩子,以至于当我说请小朋友帮助发东西的时候,调皮的孩子不屑一顾,知道一定没自己的份。老实的孩子则用乞求的目光注视我,心里肯定在想:“老师,你请我吧!”而我真忽视了他们,当孩子用求妈妈帮助的方法来告诉我时,我震撼了。

第二天,我把延超叫到身边,首先做自我批评,承认自己从没让他发过东西是不对的,夸奖延超其实很能干,以后一定要请他帮助。在他向座位走去时,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然后,我又对全班的小朋友说:“咱班的小朋友都特别能干,都爱为大家做事情,以后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但有一个条件,比比谁的进步大,我请大家来选。”这样做一是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二是拉近我和孩子的距离,增加孩子爱的体验。后来我鼓励延超大胆发言,他真的有了很大进步。他发彩笔的那天,下午妈妈来接他,延超高兴地扑进妈妈的怀里,第一句话就说:“妈妈,今天赵老师让我发彩笔了。”妈妈听了,对他说:“宝贝,你真棒!”然后,对我说:“谢谢你,赵老师!”当时我真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对老师来说,这是最容易、最平常的事,而对孩子和家长来说的确很重要,因为这是对孩子能力和自身价值的一种考验和肯定。

孩子事无小事,我们做老师的,如果不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心,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碍,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我真得要感谢延超,是他的“让我也发一次彩笔”这句话,使我找到了工作中难以察觉的不足,从而调整工作方法,努力发现孩子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淘气鬼的转变

佳琪在我们班是出了名的淘气鬼。玩玩具时,她喜欢的玩具总是被她独占:讲故事的时候,总做小动作:吃饭的时候,总说话,吃到最后一个:午睡的时候,睡在她旁边的小朋友总被她扰的睡不着。。。。。为此,孩子们经常告她的状,我们几个老师多次对她“警告”,可是成效不大,我们也一直拿她没办法。

有一次,我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想把一个圆圆的太阳贴在墙上,由于太高,需要把凳子放在桌子上才能够到。站在凳子上,总怕掉下去,越是这么想心里就越害怕,两根腿也跟着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了一股力量使在凳子上,低头一看,原来是佳琪用小手使劲帮我扶凳子,那股认真劲真让人感动。我贴上了以后,跳下来,忙向她竖起了大拇指,高兴的说:“佳琪,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老师谢谢你!”可能以前她总是被小朋友们告状,我们也没怎么表扬过她,听到这样的话,她既高兴又有些许的不好意思,扭扭蹑蹑的走开了。

也许是尝到了受表扬的甜头,从那以后,坏毛病渐渐在她身上消失了。。。。。。

我注意到那几天佳琪上课的时候,小动作明显变少了,也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活动课时

相信《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