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早入托的孩子或有暴力倾向

03-12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过早入托的孩子或有暴力倾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个案

姓名:多多,年龄:4岁半

入托年龄:1岁2个月

多多1岁刚过就被送进幼儿园读全托。

关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多多妈妈表示没有发现多多有暴力倾向,“有时老师会投诉说他欺负别的孩子,但是情况也不多,三四次吧。”她最担忧的是多多不喜欢呆在家里,“他一回到家里就发火,老是吵着要回幼儿园,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多多妈妈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不会再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就算苦一些也应该自己照顾孩子。”

专家观点:太早入园不利于孩子发育

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太早进入幼儿园或托儿所确实不利于孩子的发育,“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将2岁以下的幼儿送进托儿所或幼儿园,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对一的照看是最为理想的。”但是对于过早进幼儿园会让幼儿具有暴力倾向的说法,他表示怀疑,“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而且幼儿的心理问题非常复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才是至关重要的。”

他认为把幼儿长时间地放在托儿所中,特别是群体中,可能会培育他们的攻击性和反抗性,但是更多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往往与父母日常生活对他们的态度有关。“如果出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让孩子提前上幼儿园,父母应该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因为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中得不到妥善的照顾,不但会阻碍身体发育,对其心理和性格成长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他也表示,对3岁左右的儿童来说,好的幼儿园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

足够的爱才是重要的

婴幼儿最好由母亲专职照顾,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在工作压力和竞争日趋增强的今天,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是大多数父母都被迫选择的事,而该什么时候送,很多时候会受到诸如工作、经济和照顾孩子的人手等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往往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尽管孩子过早入托会产生暴力倾向这种观点还有待证实,但也给为人父母者敲醒了警钟,我们可以期待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照顾和指导,但却不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任何一所学校或任何一个老师。努力赚钱让孩子衣食无忧、受到良好教育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但也要记住,被无数例子证明的一个事实:在爱与关怀下成长的孩子远要比仅仅在物质中成长的孩子幸福和健康。比丰衣足食和名校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爱心、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入托,家长要“说对话”


女儿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盘算着把她送到幼儿园。然而一想到邻居孩子鹏鹏一上幼儿园就天天生病,每晚哭闹不休,我就打了退堂鼓。

后来弟媳让我重新鼓起了勇气。弟媳是位小学教师,对儿童心理颇有了解。她说:“孩子上幼儿园,也有不少学问,想知道鹏鹏为啥不愿上幼儿园吗?明天我们和鹏鹏妈一起送鹏鹏,你就明白了。”

第二天一早,弟媳就叫上我,和鹏鹏妈一起推着自行车送鹏鹏到幼儿园。一出发,鹏鹏妈告诉我们,“他一上幼儿园就哭,天天早上耍赖不想去。到了幼儿园也不好好吃饭,还总是上火、生病。”鹏鹏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数落着,鹏鹏则默默坐在车后座上,耷拉着脑袋不吭声。

“你看,他在家淘气得很,谁也管不了,一说上幼儿园,就这样了!就应该让他上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他的坏毛病!”鹏鹏妈自顾自地说着,鹏鹏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

到了幼儿园,一见到老师,鹏鹏咧开嘴大哭起来,直往妈妈身后躲,鹏鹏妈急着去上班,又气又急,“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说完把鹏鹏从身后拉出来往老师怀里一推,就赶紧转身走开了。

弟媳笑着对我说:“你看明白了吧,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其实和孩子没关系,好多是因为家长没做好工作。”

家长的每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一些话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以免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如果不哭不闹就不正常了。

家长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很快融入幼儿园。

对要入托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我已经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我把弟媳的话记了下来,复印一份送给了鹏鹏妈。

一个月后,女儿顺利上了幼儿园,鹏鹏妈也不为鹏鹏上幼儿园的事发愁了。

孩子对外界缺乏兴趣或有自闭


在中国,因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父母缺乏曾带过一个正常孩子的经验。因此,即使孩子在婴儿期已表现出一些特征,也往往会被忽视。直到3-4岁,孩子的发育问题已到了勿容置疑的程度时,才想到带他去医院,就这样错过了对孩子自闭症进行早期干预的时间。

如何进行早期识别呢?以下资料供家长参考: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特征。(两岁前)

△出生:没有特征。

△3-10天:没有明显特征。

△4-6周:常哭闹,但并不是由于有需求,如:饿了。

△3-4个月:不笑或对外界逗引没有笑的反应,不认识父母。

△6-7个月:对玩具不感兴趣,别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举高时身体僵硬或松弛无力,不喜欢将头依偎在成人身上,没有喃喃自语。

△10-12个月: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独处时呈满足状。长时间哭叫,常刻板行为(摇晃身体、敲打物品等)。拿着玩具不会玩,只是重复某一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目光对视。对其他人不能分辨,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象耳聋),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单调,或莫名其妙的声音,不模仿发音,更没有有意义发声)。

△21-24个月:睡觉不稳,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不嚼东西,只吃流食或粥样食物。喜欢看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刻板的手部动作(如;旋转、翻动、敲打、抓挠等)。肌肉松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对视,看人时只是一扫而过即转移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现学舌,但迟缓,对词语理解。

避免孩子过早成为“小大人”


孩子应该是可爱无邪、天真烂漫的,然而,如今的儿童越来越显老成,他们的言行举止之成熟,时常让大人吓一跳。对此,心理专家提醒,别让孩子成为“小大人”。

现在生活中,有不少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会“揣摩大人的心思”,“投大人之所好”,常常表现出一些超越他们实际年龄的行为。对此,专家解释说,这是“儿童成人化”的行为表现。这种现象还常常表现在孩子的成人化消费与装扮、成人化爱好、心理早熟等方面。

儿童成人化是好是坏呢?专家认为,个体的心理成长、成熟是需要过程的,儿童成人化现象说明孩子的心理成长出现跨越,那些不符合他们实际年龄的行为也恰恰超出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专家指出,孩子处于幼年时,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为人处世也不存在有自己的风格、习惯,他们对是非曲直并没有那么清晰的判断,做出的行为基本上是处于完全的模仿。若过早地被社会复杂事物影响,而丢失了儿童本该具有的探索心理、游戏心理等,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甚至会引发心理疾病。

造成儿童成人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可归纳如下,首先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若家长经常谈及功利关系、社会复杂现象,而忽视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往往容易催生儿童成人化现象。第二,是孩子生活的小环境对他的影响。

比如,老师常常会表扬哪位同学能考虑他人、能力强、懂事等,孩子就会以此来要求自己,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还有就是社会媒体的宣传甚至过度渲染催生了孩子的成人化表现。如很多综艺节目,小朋友们穿着时尚,模仿明星表演节目;天才儿童,10岁就能考上大学,出版小说等。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使他们从崇拜渐渐到模仿。

怎样避免孩子过早地成人化呢?专家给出如下建议,第一,家长对孩子要有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使其在游戏中、在亲身经历中得到锻炼、成长。第二,学校要重视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培养,尤其不要忽视心理的针对性辅导。第三,社会上的教育组织应该多关注儿童的心理教育,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专家还建议,小朋友们不要过多地自我要求,应多与同龄的小伙伴相处,融入自己的小环境,多参加文体活动,健康成长。

孩子不宜过早学打高尔夫


每周一至周五,郑先生都会驱车送五岁的女儿去市中心边上的一个高尔夫球练习场上课。每堂课两小时,收费200美元,给女儿授课的是一位来自苏格兰的职业高尔夫球教练。

但现在新学年开始了,小姑娘只好减少学高尔夫球的时间,参加另一个高尔夫球场开设的周末班。除学校安排得满满的课程外,她还要去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上课,课程被称为少儿MBA课程。

35岁的季女士曾是一位信息技术专家,她的丈夫是一家知名报社的广告部经理。他们属于上海新一代富有的家长,正想方设法巩固其子女在一个迅速崛起的精英阶层中的地位。

现在竞赛很早就开始了,受重视的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孩子们在今后预期要过的精英生活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除了让孩子尽早练习高尔夫球外,有钱人还送孩子去学习芭蕾、音乐、马术、滑冰、滑雪甚至马球。

青少年高尔夫运动从2005年开始在北京逐渐升温,不到一年时间便达到了高峰。从北京朝阳SGA高尔夫俱乐部、体育训练局、天一高尔夫俱乐部等各大培训机构了解到,暑期北京各大青少年高尔夫运动俱乐部都出现了报名火爆的局面。

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在暑期预计招收两期学员,每一期30人,据负责人介绍:“7月初第一期开课前一周,就有上百人打电话咨询,不但第一期的30人排满了,报名参加8月份的第二期学员,也只能等9月份开学后上长期班了。比前一年50人的报名人数翻了一番。”

“去年暑期班我们招收了二十多名学员,今年6月打出广告短短两个星期就有四十多人报名。”另一个高尔夫俱乐部的负责人这样说。

孩子学打高尔夫首先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不菲的学费,从许多城市各大高尔夫俱乐部的招生简章看到,报名学费均在千元以上。有一个SGA高尔夫俱乐部给孩子们制订了专门的暑假短期培训方案,在夏令营的十天期间,每人每期收费2800元。体育训练局暑期班为4000元。而其他各个俱乐部的价格也都在2000元至4000元不等。

“学打高尔夫不但可以学习如何打球,锻炼身体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学到更多的高尔夫礼仪和做人的道理。”一位家长认为,扩大交际圈子,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成为家长热衷让孩子学打高尔夫的目的。

而另一位孩子的母亲则更关心孩子的自身修养。“高尔夫在美国也是一项贵族运动,让孩子学打高尔夫可以培养他的贵族气质,提高自身沉稳自信的气质修养,而且将来考美国名牌大学还可以加分。”

在一个SGA高尔夫俱乐部少儿暑期班,孩子们和教练、伙伴之间完全用英语交谈的授课体现出孩子们的国际化特点。在基础训练课上,这些小学员身穿高尔夫专用服装,头戴休闲帽,手拿专业球杆,有模有样地并排站在每个人的“打席”位置上。澳大利亚教练一边纠正每个人的挥杆动作,一边用英语讲解起杆角度等技术要领。

其实,过早学习高尔夫可能造成儿童肢体发育不平衡。 高尔夫强调训练人的手眼协调能力、肌肉力量、目测能力等,对于六岁以下的学前儿童来说,这些技术性的训练都为时过早。

面对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皮划艇、射箭、高尔夫等众多价格高昂的“少儿贵族夏令营”,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打高尔夫球可以接触素质高的阶层,这或多或少体现了家长的虚荣心。当然,家长的心态也会影响孩子。参加“贵族夏令营”的孩子,难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误想法,打高尔夫、懂马术、玩皮划艇等,就是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社会“精英”,从而产生互相攀比的心理。所以,不管是任何运动,家长都应该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否则很可能成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负担。

如何教育“暴力”型的孩子


如何教育“暴力”型的孩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幼儿的攻击性受后天环境与教育因素的影响,如何教育“暴力”的孩子呢?

1、培养跟孩子讲道理的习惯:如果孩子不了解或听不入耳,也不必强求或过分期待他接受。孩子每天都在成长,让他随着身心的成长而学会讲理。

2、提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果孩子天生的气质是属于霸道型,又未加关注而任其发展,也许就此定型。因此良好的后天环境对他极具重要性。良好的环境包括了父母的教育方式、幼儿园与家庭的学习环境等。

3、让孩子饲养小动物:孩子从喂食、抚摸小动物的行为中,能培养爱怜弱小之心,学会照顾人、考虑到别人的存在,进而逐渐减少霸气。

4、让孩子发泄过盛的精力:平时多让孩子从事体力上的活动,并给予指导,使孩子过盛的精力有所发泄,同时还可借图书、音乐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5、引发孩子良好的行为:从行为治疗的观点来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为不好,应设法引发他另一方面良好的行为;当孩子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则鼓励、称赞他,强化他这种行为,使之渐渐地向良好行为改变。

6、帮孩子建立人际关系: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认为,“霸道”是一种获得满足的方式,这种行为没什么不好,因此只顾自己,不会考虑到人际关系。这样的孩子在孤独的环境里,霸道的行为会显得更为强烈。因此,不妨多带孩子参加属于孩子们的社会场合,例如:庆祝生日会。在与别的孩子共同分享、游戏中,他学习到“施”与“受”的关系,便觉得没有“霸道”的必要,进而产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欲望。

警惕对孩子的“情绪暴力”


我曾经在中国儿童中心接待过一位24岁的女孩的咨询,女孩非常漂亮,是业余模特,拍过不少广告,按理说应该是趋者若鹜,可是女孩却出现了恋爱困难。言谈中,她谈到她的眼睛天生妩媚,被同学们讥笑为电眼,她为此经常苦恼,初三时候年轻的体育老师对他有了爱慕,她为此十分难堪,回家对母亲说了,她想不到自己的亲生母亲竟然说出这样的话:都说你的狐狸精我还不信,没想到你连自己的老师也勾搭!她说她听到这句话仿佛晴天霹雳,从此对男生连看一眼都不敢。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砍人一刀未必夺人性命,一句恶言却可以致人心死。语言的杀伤力决不亚于身体的暴力。我做过的教育调查显示,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父母对于他们缺点、失败的指责、嘲讽而伤心愤怨。

那么情绪呢?情绪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容易被大人们忽略。

我读师范大学的时候,听到一种说法,就是同一句话可以有25种不同的表达方法,那时候年轻,觉得怎么可能有这么多,有个五六种就不错了,可是现在长了几岁,做教育作久了,就知道何止区区25种,甚至可以有上百种。而且不同的说法传达的信息有天渊之别,比如“给我一杯水”,你可以平静、委婉、友好、高兴、轻松、善意的说出,也可以粗暴、无礼、敌对、悲伤、沉重地说出。你既可以通过他传达出你的请求,也可以表达出你对对方的命令,你既可以表达出调皮,也可以表达出侮辱。

豆豆入托记


豆豆入托记

5月5日星期四早8点,我带着2岁半儿子豆豆至所住小区的桃花源幼儿园交700元报了小小班。到了小小班,豆豆好奇的这里走走,那里摸摸。我和老师交代了几句,悄然离开,他浑然不知。到了中午,我拿着夏被和刚买的书包、毛巾到幼儿园交给老师,老师说豆豆的脾气大得很,哭着闹着。本想看看他,被老师阻止了,怕他看见我又闹情绪,反而不好。我揪心的离开了,唉。下午五点,我准时去接他,看他在看电视,情绪挺好,看见我很高兴地说回家。问老师情况,老师说:“前面哭得厉害,后来没事;他没怎么吃饭;他很乖,会对我说:“老师,这是7、8等等。呵呵,心想那就好,数字早在一岁多,他就认识了。豆豆和老师道别后,一下子扑进幼儿园游乐场的小房子,忘记回家了。告诉我:“妈妈,这是小房子。他玩得很尽兴。我问他:“幼儿园好不好玩?老师、小朋友好不好?答案是好。明天还要上幼儿园吗?答案是还要上。突然又说:“不要妈妈。我问为什么?他说妈妈回家了。玩到六点多,幼儿园爷爷叫大家不要玩了,他要下班了。豆豆哭着说不要回家,他还没玩够。

5月6日星期五吃过早饭后8点,爸爸送豆豆上学,后来爸爸来电说:“和豆豆道别,豆豆挺难过的样子,没有哭。5点准时接他,老师说:“今天有小哭,吃得很好。豆豆见到我难过的说:“回家,不要爸爸。可看见游乐场又冲过去玩了。并说幼儿园好,还要上之类的话。

5月7日星期六早上八点赶至市妇幼医院给豆豆做入托体检,测身高、体重、检查心率、做肝功等,豆豆没有一项是配合的,辛苦了爸爸。一个医生开玩笑的对另医生说:“又一个上等货。我看了报告,豆豆的身高:中上等,体重:上等。

5月9日星期一早八点半,爸爸上班顺便带豆豆上学,可豆豆硬要我也去,一路上还要求抱,(爸爸辛苦了)并囔着说:“幼儿园门关了,进不去了(借口)。我说:“门要是关着我们就回去,如果是开着门,我们就进去。他这才不闹,说好。结果看见门开着,又开始闹了。我们把他交给老师,说再见后头也不回的走了,任凭他的哭声越来越远。5点准时接他,照常往游乐场跑,说好明天还上幼儿园等。可到晚上睡到半夜说不要妈妈、不要爸爸等梦话,并醒来哭,不让关灯。

5月10日星期二早8点40分,我们仍就抱他上学,他一路囔囔不想上学。交给老师,我们离开了,他高喊着:“妈妈。5点准时接他,看他在玩积木,其他小朋友在哭,他适应了吗?我叫了他一声,他很高兴的蹦了过来,老师正去拿书包,他抢先一步拿起自己的书包和老师再见(那么多书包他能一下子找到自己的书包,这一举动我很欣慰),又跳着去游乐场玩了。晚上睡到半夜又说梦话又哭。

5月11日星期三早8点,我们拿起书包,他就抢走书包说不去上幼儿园之类的话,还不让我们开门。我说:“妈妈要去菜市场买菜。结果还是强制性放在幼儿园。

为何每次放学都说明天还去幼儿园,结果到第二天又变卦。希望他早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这些游戏,孩子不宜过早接触


在与孩子进行游戏活动中,不知道父母们是否知道:由于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身体内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有很多与成年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因此有些健体运动不宜在儿童中过早开展,以免造成伤害。

儿童不宜进行拔河比赛

幼儿心脏正在发育中,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心脏容易疲劳。有资料显示,250名5岁至6岁的儿童拔河后心率均高,赛后1小时有30%的儿童心率未能恢复正常。

此外,拔河还容易使儿童的手掌皮肤被绳索磨破,甚至由于拉扯时间过长、用力过猛,在强烈的外力作用下,引起脱臼或软组织受伤,影响儿童体型健美。

儿童不宜过早练肌肉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身高先于体重增长,儿童先长身高、后长体重。儿童时期肌肉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很少,力量弱、易于疲劳,因此,在儿童时期不宜过早进行肌肉负重的力量锻炼。

儿童不宜倒立

尽管幼儿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

10岁以下儿童不宜玩碰碰车

少年儿童的肌肉、韧带、骨质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非常脆弱,受到强烈碰撞时容易造成扭伤和碰伤。

8岁以下儿童不宜玩滑板车

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玩滑板车,会出现腿部肌肉过分发达,影响身体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身高发育。此外,玩滑板车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

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

冷暴力下孩子怎能阳光?


如今,家长打骂孩子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有些家长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对孩子施加“冷暴力”,对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甚至不亚于打骂。家庭“冷暴力”一般以父母漠不关心或嘲讽孩子的形式居多。

您说过这样的话吗?

场景一:“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一位骑自行车的年轻妈妈在路口停了下来,不耐烦地对女儿说道。车后座的女儿,大约五六岁的模样,此时哭得正伤心,妈妈继续吓唬道:“再哭就让警察把你带走!”

女孩强忍泪水止住哭泣,惊恐不安地看着妈妈。

场景二:“又考了80分啊?每次作业拖拖拉拉,脑袋笨得要命,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生了你这样的孩子啊?”小松拿着试卷,怯怯地听着妈妈的训斥。每当妈妈用这样的语气跟自己说话,小松的内心就充满了恐惧和自卑,他觉得自己真没用,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作为父母,我们对上述场景可能熟视无睹,甚至也跟孩子说过同样的话。很多父母都知道不能体罚孩子,却往往会忽略另一种隐形的暴力——“冷暴力”。

“冷暴力”三种表现形式“冷暴力”是指以很不友好、不和善的方式故意破坏儿童情绪、伤害儿童情感、危害儿童智力发展的行为和态度。它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心灵上的摧残,这种暴力伤害包括语言、情绪及情感等方面,常见形式有:

一、语言威胁

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一生气就随意说狠话,比如吓唬年幼的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扔掉”等;忽视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以训斥、责骂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自己。长期遭受这种语言威胁,孩子会产生担惊受怕的情绪,没有安全感,将会抑制孩子生命潜能的爆发。

二、嘲讽羞辱

有的父母喜欢拿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就会忍不住讽刺羞辱,加上满脸不屑的神情,如“你这个没用的东西”“简直是个废物”等。这些言语会使原本活泼的孩子变得迟钝乃至麻木,原本内向的孩子会更加沉默,甚至关闭与父母、同学及朋友之间的交流心路。

三、贬低压抑

有些父母对孩子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常常用贬低、压抑方式发泄对孩子的种种不满。尤其是在批评的过程中,开始是针对某件事数落孩子,后来就会滑向全盘否定,失控的情绪也随之变得怒火中烧,如“你哪里像是我亲生的,估计是抱错了”,这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低能力的知觉,而且很容易泛化,其伤害远远大于孩子自己的失败。

口下留情 良言暖三冬

教育是充满着语言魅力的艺术,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了解、懂得孩子,就不会让伤害性的话语脱口而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让坏情绪殃及池鱼,家长应学会妙用“良言”,当孩子受挫折时,不妨说几句帮他解围;当孩子沮丧时,适时说几句予以鼓励;当孩子疑惑时,不妨说几句给他提醒……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感受到温暖与关爱,然后变得更加优秀。具体说来,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客观的鼓励和及时的帮助,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语言,注意口下留情。尤其当孩子表现不如意时,更要寻找其闪光点,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和做事的效果,还会影响孩子学习和做事的态度。

家长应懂得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孩子成绩、家庭琐事、职场压力、经济困窘等都会使家长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关键是要学会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有察觉才好控制自己,深呼吸、喝杯水都可以安抚蠢蠢欲动的消极情绪,不然,孩子就会无端受到来自家长的精神暴力。尤其是职场压力大的家长,必须要学会分清工作与生活,不把工作上不顺心的事情带回家,更不要将工作上的怨气撒到孩子身上。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要循序渐进,正面教育。家庭教育不要急于求成,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保持对孩子的同情和客观,让孩子小步前进,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孩子能够达到的高度。如果发现孩子犯了错误,不要因着急而口不择言,要先静下心来,调查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委,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引导要具体、耐心、民主,教育才会有效。

家园共育《过早入托的孩子或有暴力倾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