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0岁前应养成九个习惯

03-12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孩子10岁前应养成九个习惯》,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早睡早起的习惯:

睡眠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从生活方面来说,早睡早起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天的时间里都充满活力。

2.正确的饮食习惯:

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要让孩子明白,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营养均衡摄取是多么的重要。并且要教育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做其他事情,要专心吃饭。

3.自己整理书桌的习惯:

不好好整理书桌的孩子,总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找东西上。可以从制定学习计划和整理笔记开始,来培养孩子勤于整理的习惯。

4.运动的习惯:

最近,孩子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体力却在下降。只有身体强壮了学习才能搞好。所以,要培养孩子至少坚持进行一种运动的习惯。

5.做家务的习惯:

要让孩子们明白,他们作为家庭的一员,也应负起相应的责任来。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诸如自己房间的清洁卫生和垃圾分类回收等这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

作业是学习的基础。不好好做作业的话,是跟不上学习课程进度的。一定要让孩子养成不论怎样都先完成作业的习惯。

7.读书的习惯:

读书是进行所有学习的开始。如果孩子讨厌读书的话,家长就大声朗读给孩子听,一直到孩子会自己去读书为止。

8.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

不放心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而代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们在收拾书包的同时,也是在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准备,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去妨碍他们。

9.保持清洁的习惯:

只有身体清洁了,心情才会舒畅。并且,勤洗手也是预防疾病的最简单的方法。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10岁前建立孩子的价值观


国内一家调查公司针对国内四所名牌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显示,85%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一些大学生表示,专业不对口是导致厌学的主要原因。于是,根据要求,学校调整了这些学生的专业。但是,学生转专业后厌学情绪依然存在,根本无法保证毕业生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教育专家表示,大学生厌学的情况,很大程度在于学前没有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目前,从小学到中学,学生学习完全是迫于社会的压力,几乎都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所学知识完全为了升学、应试、高考。进入大学之后,既不了解所学专业及未来发展,又不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就业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6岁至13岁是少年目标价值观、意志力和挫折抵抗力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培养孩子的就业能力、个人素质不仅深入到中学阶段,甚至向小学、幼儿园延伸。解决就业难,从娃娃抓起已成为社会共识。

实现个人自我发展的手段,就是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现在大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缺失,不是大学、中学造成的,而是没有从小学、学前进行培养。当今在我国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不少家长和教师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语言能力、智力和体质方面的发展,结果只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同时,还忽略了对儿童的情绪和社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情感淡漠、性情孤僻、自控能力差、人际交往障碍、不合群、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以及厌学、网恋等一系列问题,最终难以适应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要求。

教育专家认为,如果能在10岁前,建立学习心理、学习兴趣、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发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10个坏习惯孩子会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当着孩子宣泄不满、当众批评孩子、做事拖拉……你可能没注意到,孩子正在模仿和学习你。为了孩子,这10个坏习惯赶快改掉!

1、自己勤俭,对孩子却大手大脚

害处:有的家长省吃俭用,对孩子却出手大方,以为这样是爱孩子,可除了让孩子学会奢侈、不懂回报和付出、没有良好的理财意识,反倒不能让孩子明白一些他该学会的品质,如节约、有计划的支出等。

改变方法:爱孩子不是给他昂贵的东西,而是给他合适的。从小教会孩子理财,懂得感恩和回报、明白节俭的道理,才是给孩子最好的。

2、没有礼貌

害处:家长平时“出口成脏”,或者总做些没有礼貌的事情,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在长期的模仿中逐渐把这些举止变成自身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没有礼貌的人。以后无论是在人际关系上,还是在学业、事业上,没有礼貌都将成为孩子的绊脚石。

改变方法:审视自身的行为,争取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传、身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3、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剧

害处:有些家长喜欢带着孩子一起看电视,因为这样既能照顾孩子还能自己娱乐,两不耽误。但是很多电视节目并不适合孩子观看,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且长期看电视多孩子的视力发育非常有害。

改变方法:给孩子看的电视节目一定是要适合孩子的发展阶段的、内容健康的,而且小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也要严格规定。最好用玩游戏等来取代看电视。

4、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害处: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首先可能会让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者因为总是对孩子说“你看XX怎么样”之类的话,让孩子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孩子身上,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没有信心、自卑。

改变方法:不要总是用别的孩子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顺着自然的方式自由发展,只要他没有出现滞后、迟缓的情形,就不必过于担心。

5、过于爱护孩子

害处:你心疼孩子,所以什么也不让他做,但这样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让他没有学习的机会,得不到锻炼,孩子就很难学会照顾自己的技能,同时出现依赖的思想,变成一个“懒惰”的小孩,将来也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改变方法:给孩子一些自主的机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给他分配一些事情,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也让他学会该有的能力。孩子动手是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过于爱护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

6、带着孩子一起玩电脑

害处:有的家长既想玩电脑又得照顾孩子,于是“两全其美”地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但是电脑的辐射对孩子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发育很不利,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刺激都会伤害孩子,也容易造成颈椎等骨骼发育问题。

改变方法:孩子接触电脑太早并不是一件好事,不仅能力达不到,也没有好处,虽然很多家长想让孩子尽早接触电脑,但也一定要适龄适量才好。

7、当着孩子宣泄你的各种不满

害处:工作有压力了、朋友间有误会了、夫妻间出现争执了,你都毫不隐瞒地向孩子倾诉,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的负面情绪,同时也让他慢慢学会找别人的毛病,而不能审视自身的错误,学会错误的处理事情的方式。

改变方法:你可以用公正的态度向孩子述说,告诉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别指望孩子替你解决,你也要尽量试着给孩子更积极的印象。

8、说谎

害处:有时候,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甚至为自己的谎言沾沾自喜。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里,会是什么样的?首先,孩子会觉得说谎不是错,那么他也可能拥有这种“品质”;其次,会让他因不解,而对父母的认识产生偏差。

改变方法: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诺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无论孩子在不在场,都争取做一个有诚信的人。

9、做事拖拉

害处:有些家长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的,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这样的做法延续到孩子身上,容易让孩子也没有时间观念,对不守时、迟到之类的不良事件都没有正确的认识,日后就很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改变方法:从小给孩子灌输时间观,让他们了解时间重要性。平时做事一定要按计划进行,严格按规定时间完成,不要总是“来日方长”。

10、不遵守交通规则

害处:看看左右无人、无车,就随意乱闯红绿灯,这样不仅威胁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让孩子不重视交通规则,存在侥幸的心理。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无论出门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险。

改变方法:不论是否带孩子出门,都要遵守交通规则。平时也尽量告诉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告诉他,这样做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

孩子10岁前应该做的三件大事


导读:孩子在10岁前应该多亲近自然、亲近家庭、亲近社会。

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跟我抱怨工作忙,还要给孩子选择辅导班,什么画画啊,钢琴啊,少儿美语啊,一大堆,晚上回家还要抽时间辅导孩子这个那个的,一个字,累!我问他,你带孩子去捉过虫子没?他说你问的问题怎么这么没头没脑啊,我跟你说正事呢。我不解释,让他快点回答我问题。他告诉我没有。我又问他,你孩子认识几种鸟类?他更迷惑了,说这个还真不知道。

至于我为什么要问这两个“莫名其妙”的问题,是因为正巧看了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列出的《孩子在10岁前应该做的32件事》。这32件事分别是: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里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和人小小地打一架。

我将这32件事和自己的一些想法,把孩子10岁前应该做的事归纳为三件:亲近自然,亲近家庭和亲近社会。

一、亲近自然

有些家长也常常跟我抱怨小孩子给他休息时间反倒不知道怎么玩了,无非是看看电视,上上网,打打游戏之类的。想当初我小时候,生活苦是苦点,但童年的生活却是乐趣无穷的。上树捉鸟蛋,下泥塘摸螺蛳,多了去了。现在呢,家长有空带孩子出去玩,去动物园,隔着铁栅栏看动物,认识了这个是什么生物,但没细瞧过,没摸过,没研究过,轮到要写关于动物的作文了,要么就瞎编乱造,要么就卡住不会写了。猜谜语回答的倒是挺快,反过来问孩子这种动物植物有哪些特性就是一问三不知。加上现在孩子金贵,摔一跤就得心疼死全家人,七大姑八大姨一个劲宝贝着,更别说主动让孩子去泥地上打滚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像美国家庭一样的,在院子里搞个露营啊,挖个洞穴啊什么的,都是一幢幢公寓,没有独门独户的院子,没那条件。咱们教孩子亲近自然,得根据实际情况来。比起给孩子把休息时间排的满满的,不如抽个空带他们去大自然“探索”一番,这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孩子想象力的途径。

二、亲近家庭

我发现现在的孩子,不论哪个年龄段,普遍有一个毛病,很少会想到为父母做点什么。这与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关系的。平时对孩子的事情家长总是亲力亲为,洗个袜子也不让他们动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为家长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渐渐地,孩子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自私。加上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双职工,物质上照顾孩子周全了,思想上交流却是十分匮乏,孩子体会不到这种特别的爱,自然也就不会表达爱了,孩子的情商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都说中国人含蓄,不像西方人常常把“我爱你”放在嘴边,那么中国家长何不给孩子一个机会做做饭,洗洗衣,偷得浮生半日闲,还能让孩子体会自己的辛苦和爱呢?孩子心理充满的暖暖的爱意,自然就会去关爱别人。

三、亲近社会

你可别小看小孩子之间打架,这里头也有学问。所谓不打不相识,很多孩子认识伙伴都是从一场小架开始的。这个过程难免会受点皮外小伤,但有的家长就会大惊小怪的领着自家孩子上门讨说法,往往双方家长没说几句就吵起来了,殊不知孩子隔天就会忘记这场不愉快,又开开心心地玩在一起。这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表现,是进入社会之前,与人交往的“预演”,是孩子交流能力和独立能力的一种锻炼。

有时候,孩子的能力超出大人的想象,别把孩子想得太弱了。

说到这些就得说说减负了。学校作业是少了,多出来的时间怎么利用呢?很多家长就向老师讨着要复习资料,各位家长不妨参照下那32件事和我说的三件大事来帮助孩子合理利用好多余的时间。

3岁前应该让孩子经历的10件事


早教专家研究出0-3岁婴幼儿应当经历的10件有意义的事,这10件事情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1、 骑在爸爸肩上

能感受父亲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成人的信任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感受特有的高度,体验和理解成人的视野,体验视角转变的乐趣。

2、在雨中行走

倾听雨滴在身上、伞上、屋顶上、地面上等的不同声音;看见小水坑,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跳过去,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当然,别忘了帮宝宝折好小纸船放在水中漂浮。

3、和父母下乡

新鲜的、差异明显的环境能激活孩子观察的兴趣,调动孩子的思维,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并激发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4、穿大人的衣物

满足婴幼儿“进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行为、情感和愿望;还可进行大小、长短、胖瘦的区别、比较。

5、走“特别”的路

走不同的路面如泥、沙、水泥、草地等,脚底产生不同的感受,发展宝宝的感知和平衡能力,这也是孩子体验人生道路的最初启蒙。

6、体验黑暗

黑暗对孩子来说,代表着恐惧,代表着可怕。不妨陪伴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对黑暗,帮助孩子战胜困难,学会勇敢,今后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7、在草坪上滚爬

在草地上自由地滚爬,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父母和孩子可一起滚爬,并设置一定的难度,如改变方向,在大人身上滚爬等等,草坪要平整,注意安全。

8、和父母一起沐浴

彼此身体各部分相同的器官,不同的形状、大小能引发孩子观察的兴趣;性教育的自然启蒙,在轻松、日常、自然的状态下感受男女性别的差异。

9、在亲友家暂住

感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体验父母不在身边的“独立”,促进孩子与人交流。

10、和父母一起看书

让孩子学会翻书,有助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当允许孩子自己“乱翻书”,让孩子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自言自语”,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亲子阅读时间”。

九个好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明智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年幼时培养他良好的习惯,这样形成的意识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以下九个习惯是孩子成功所不可少的。

好习惯之一——积极选择

1.经常对孩子讲事情的两面性,让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2.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们的长处,并告诉孩子积极看待问题的好处,让他们对积极的选择有切身体会。

3.对孩子存在的短处,要客观看待,甚至积极看待,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4.当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告诉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5.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好习惯之二——独立是前提

1.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能力。

父母们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够独立的,同时又要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能力。您可以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独立的快乐。

2.能放手的时候尽量放手。

天冷的时候,父母们不要先对孩子说“该穿大衣了”,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学会加衣服。为了孩子的独立,有时候父母不要对孩子无微不至。

3.尊重孩子的选择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

篮球健将乔丹的母亲曾经深有体会地说,最棘手、最不放心的问题,是允许儿女不按我为他们确定的发展道路而独立决定自己的梦想。“这也恰恰是天下多数父母都担心的问题。可是,要想让孩子真正独立,父母一定要冲破这一关,这是孩子独立的关键所在”。

4.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

独立的行为来自独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与父母不同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要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仔细听听他们的陈述,让孩子独立表达自己的见解。

好习惯之三———强烈的责任心

1.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家庭中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当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如打扫卫生、负责给花草浇水等,看他能否完成,完成了立即加以鼓励。

2.听取孩子对家庭生活的建议。

经常和孩子讲讲家里的花销添置、人事来往,并请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请孩子出主意想办法。当父母经常聆听他们的意见、采纳他们的有价值的建议的时候,孩子就会心中油然而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3.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一定的锻炼机会。

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成年人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因此,父母们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便可以在自我服务中增强责任心。

4.强调做事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认真、做得出色、做得卓越的自我要求。

5.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什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否则孩子容易养成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坏习惯。

好习惯之四———持之以恒的毅力

1.给孩子订立一些具体的目标,每天坚持去做,并及时鼓励他们。

2.当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取得一定成效时,给他们一个奖励。奖励未必是物质的,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或者给孩子做一个进步记录。

3.从容易培养的习惯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毅力,这样慢慢就可以达到持之以恒。

有的父母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长性,做事不够坚持,也有的父母认为毅力就是天生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培养的,因此只能“望孩子兴叹”。其实,毅力完全可以培养出来,而培养习惯正是增强毅力的好办法,可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毅力会在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逐步产生、增强;逐步产生、增强的毅力反过来又可以强有力地促进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之五———充满自信

1.自信和自卑往往一念之差。

如果一个人善于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自己,就容易自信;如果总是用消极的心态去看自己,则容易自卑。因此父母要在这方面多引导,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积极一面。

2.自信在于积累。

把一件事做成功就容易增加自信,把一件事做失败,就容易增加自卑。所以,建议父母们不要给孩子设立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那样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成功,反而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3.培养孩子的钉子精神。

钉子之所以能钉在坚硬的墙里,一是因为它很尖,也就是目标不很大;二是因为钉钉子的时候,我们使用的是榔头,就是用的力很大。如果我们不是用榔头钉钉子,而是用拳头砸擀面仗,就一定钉不进去,因为目标太大,用力太小。父母也要给孩子讲些类似的道理和故事,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标和力量之间的关系,并用钉子精神去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故。

4.要让孩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用处,因此而组成了大千世界。父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道理,也可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看看山水花草。告诉孩子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潺潺,花有花的芬芳,草有草的绿茵。父母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及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及时发扬光大他们的特点。

好习惯之六———懂得尊重

1.尊重的重要特点是给人发展的机会,张扬每个人的个性。

因此,无论是自尊还是尊重他人,都需要我们不用固定的模式去看待人,要求人。相信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自己合适的理由。

2.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把孩子看成被教育的对象,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就意味着父母在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尊重。

3.尊重别人的劳动。

尊重人,不仅要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人格,还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比如,当他人把地扫干净时,你是否懂得爱惜;当朋友请你吃饭时,你是否懂得感谢……

4.尊重不同阶层的人。尊重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既然是每个人的,就说明每个生命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因此,在面对弱势群体的时候,要告诉孩子平等地看待他们,以心和他们交流,而不仅仅是怜悯和施舍。

5.尊重的前提是民主,因此父母要尽可能地在家庭中创造民主的环境,这是无声的培养。

好习惯之七———保持诚信

1.父母以身作则,言行如一,对同事,对朋友,对邻居,对孩子讲究诚信,讲话要诚实、有信用。

2.如果出现了问题,父母不要推卸责任,也不要教孩子推卸责任。

责任其实是和信誉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责任在孩子身上,抓住这个教育机会,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3.给孩子建立一个“信誉存折”,每次孩子做了诚信的事,都要在上面记上一笔,这样就相当于给孩子一些鼓励。时间久了,诚信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

4.不存侥幸心理,不贪小便宜。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告诉孩子不贪小便宜,任何一次小便宜都会毁掉你的信誉。诚实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身边的人也会同样以诚信来回报你。

好习惯之八———利人利己

1.父母在家里尽量找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做,大家有兴趣,对大家都有利,做得高兴,玩得快乐,让孩子体会“利人利己”的价值。父母不要仅仅考虑孩子的兴趣,还要把自己的兴趣加进去,让孩子学会考虑父母的爱好和利益。

2.找一些损人利己、损人害己的报道拿给孩子看,及时与孩子讨论,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说说怎样做人最适合。

3.到市场上买了一件孩子喜欢的东西,就要让孩子明白买卖成功的原则就是利人利己,我们得到了喜欢的东西,商人赚了钱。如果让商人赔钱,他肯定不会把东西卖出去。

4.在孩子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为他人考虑。可以先从身边人做起,比如为父母着想,为爷爷奶奶着想,为同学着想等等.

好习惯之九———善待他人

1.善待他人就要学会了解人。

有的父母常常说:“我实在不了解我的孩子,因为他太不听我的话了!”实际上,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应该说,父母要了解孩子,首先要听孩子的话,听多了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他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因此,建议父母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同时也要教孩子学着去了解周围的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周围和自己生活环境不同的人。

2.善待他人就要学会欣赏人。

一位专家曾经谈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有一次中外孩子举行测验,测验后的分数让孩子分别拿回家给各自国家的父母看,结果中国的父母看了孩子的成绩后,有80%不满意,而外国的父母则有80%表示满意。而实际成绩怎样呢?实际上,外国孩子的成绩还不如中国孩子。这说明中国的父母习惯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而外国的父母习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看待别人和世界。所以,建议父母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并教会孩子要发现别人的长处,真诚赞赏他人。

3.善待他人就要学会关爱人。

这是善待他人最重要的一点。教育的重要秘诀也是爱,我们常常说要爱得孩子不好意思犯错误,也是这个意思。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怎样去爱长辈,爱同学,爱老师。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

每一位妈妈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都会有源源不断的话要说,孩子的吃饭睡觉,兴趣爱好,教育学习等等,都能让妈妈们讲上半天,当然我也不例外。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育儿心得。

其实育儿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当宝宝们在妈妈肚子里成长到5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小耳朵就可以听到肚子外面的声音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他们听一些音乐或者童话故事,还可以拍拍你的肚子跟他们说话聊天,他们都会给你一定的回应。我在怀孕5个月开始,每天晚上都会听一会儿钢琴曲或者轻音乐,所以儿子现在对音乐的感觉以及节奏感都还不错。

宝宝大概出生42天,能够看见1米以内的东西,所以那个时候我经常会拿一些彩色玩具给他看,虽然他还没有分辨颜色的能力。在我儿子大概5,6个月的时候,每天我都会拿卡片上一叠有水果动物或交通工具的彩色卡片告诉他,卡片上的什么东西,慢慢的,我提问题,他能用眼神告诉我,苹果的卡片在哪里,小狗的卡片在哪里。当他会用手指指东西的时候,几十张卡片同时放在他面前,根据我的提问,他可以很准确的告诉我答案。偶尔下楼散步时,我也会有意识的告诉他,小草大树,汽车楼房,小河垃圾桶分别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慢慢的他也能用手指指给我看,还能嗯啊的指给别人看,虽然他还并不会用语言表达。其实,只要大人耐心的跟孩子们解释,孩子们都能听懂,也能理解。

我记得大概在儿子十个多月的时候,抱着他在小区里玩,看到一个小女孩拿了一个吹泡泡的玩具,儿子恩啊恩啊的指着也想要,然后我看着他,反复告诉他这个玩具不是你的,是属于姐姐的东西,所以你不能想要就要,即使想玩,也必须经过这位姐姐的同意,解释的好几遍,儿子就不吵了。自此以后,儿子长那么大,从来不会随便去拿别人的东西,也不会看到其他小孩手里好玩的玩具,想要就要,想拿就拿,更不会随便主动问别人要东西吃。所以好的习惯都应该是从小养成的。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出生头几个月的小孩都喜欢吃手,到了大概6,7个月会特别喜欢撕纸,或者故意扔东西,让大人去捡,一岁多开始会喜欢打人,两周岁左右的一段时间会特别喜欢黏着妈妈,而且不允许妈妈抱别的小孩;也会有一段时间变的特别小气,谁都不能碰他的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的一个正常发育过程,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我想大人只要能够耐心的正确的去引导,孩子一般都不会落下什么坏习惯。

记得儿子有一次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玩着,不知道什么情况,儿子突然拿着一个玩具棒朝一个小女孩头上敲了一下,敲的小女孩哇的就哭起来了,我见状,什么都没问,拿起棒就朝儿子头上回敲了一下,儿子摸着头哭着看我,我问他:“疼吗?”他点点头,“那能不能用这个敲头啊?能不能随便打人啊?”儿子哭着说:“不能。”我继续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首先动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下次还这样吗?”儿子摇着头说:“不了。”于是我再让他跟小女孩道歉,并帮她把眼泪擦干。那次以后,儿子再也没有随便主动打人了。我觉得在小孩第一次做的不对的时候,大人必须立刻制止,加以正确引导,小孩基本上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儿子大概两岁半左右,有一段时间特别小气,他的玩具谁都不让玩,哪个小孩要碰他的东西,他就生气的叫,这是我的东西。后来我就把他带到其他小孩家里去玩,当他看到那个小孩家里的玩具时,也想要玩,可是我告诉他,“这课可不是属于你的玩具哦,”儿子巴登巴登看着我,我接着说:“我想如果你可以把你的小自行车给这个小朋友玩,那么他的这个玩具你应该也可以玩,如果你可以把家里的所有玩具都和小朋友们分享,那么小朋友们家里的玩具,你也都可以一起玩哦,这样你就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了,对不对?”儿子想了好一会儿,点点头。以后儿子就愿意把所有的玩具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了,并且有的时候还会主动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其实这个阶段只是小孩子一种自我意识的发展,大人稍微引导一下,他们就能明白。

好奇心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的,随着他们慢慢的成长,他们会对很多东西都产生好奇,记得儿子有段时间对家里的热水瓶特别感兴趣,总想去探索一下里面装的什么,为什么倒出来的水会冒热气,不管我如何跟他解释,那是有危险的,依然保持着那份兴趣,后来我想干脆就让他尝试一下,于是我把热水瓶的塞子打开,放在他手背上,“什么感觉啊?”“有点疼”再把另一只手放在瓶口几秒钟,他很快就把手抽掉了,嘴里不断的说好疼啊,我再问他:“现在你觉得这个热水瓶还能来玩吗?”儿子使劲摇头,“不要了,不要了。”我觉的当孩子不能理解你所解释的,那不妨让他直接感受一下。

我们家里有张楼梯,在儿子学走路的时候,家里人曾考虑要在楼梯口装个小门,以防儿子不小心滚下去,但这个建议被我否决了,我觉得,如果这时装个小门,反倒引起他强烈地好奇心,不如让他自己摸索学着爬楼梯,熟练了也就不会摔了,果然,长那么大,从来没摔过。有些事情要鼓励孩子去经历去尝试。

我认为,从小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他能够自己做的事情,我都会让他自己做,而且要慢慢习惯。当他会自己穿鞋子,穿裤子,自己吃饭,上厕所,我就不会再帮他代劳了。为了儿子方便拿玩具,我帮他买了一个玩具架,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要求他,玩具玩好以后,必须自己整理收拾好并放回原处,至今他还是很好的保持着这个习惯。在给儿子添加辅食开始,我就让他必须坐在推车里吃完东西才可以抱出来玩,所以儿子从来没有边吃边走边玩的习惯。包括现在每次吃好晚饭,他还能够把自己吃的两个小碗放到水池里。

现在上了学,每天放学回来,和小朋友一起玩过之后,我会要求他花一定的时间去看书,画画,或者拼图,养成一个学习的习惯。希望儿子能把这样的好习惯一直保持着,健康的成长,慢慢地进步,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喜欢《孩子10岁前应养成九个习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班幼师九月个人工作计划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