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加强“第一名”意识

03-15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每阶段教学效果变化记录下来,而教育笔记有益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你了解如何写出优秀的教育笔记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不要给孩子加强“第一名”意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班级里有些孩子吃点心和吃饭都有点慢,喜欢一边吃一边玩,有的还喜欢说话,怎么提醒都见效甚微,结果,每次都是等这么几个孩子。所以,我就想了个办法,进行了“比比谁是第一名”的游戏,每次吃完饭,就会表扬今天吃点心最快的孩子,这一招还真灵,CC以前每次都吃到最后,可是自从进行“比比谁是第一名”的游戏后,CC连续几次都是第一名。

开心之余,我发现了新问题。每次盛饭,CC总会要求老师给他盛少一点,我一开始没在意,以为这孩子早饭吃的晚,所以吃不下很多。可是,我渐渐发现,不是我所想的这样。因为每次吃完饭,每一桌盘子里多出来的剩饭剩菜就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还会把自己的饭菜放到别人的盘子里。我意识到,孩子们都是冲着“第一名”去的。于是,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饭菜全部吃完了,不能有剩菜剩饭,才允许离开座位。新要求提出后,孩子们果然不再急着拿“第一名”了,剩饭剩菜也少了。

其实我不希望孩子那么看重“第一名”,每次排队,我都会告诉孩子,排哪里都一样,只要站的神气,就是好孩子,排第一个不一定站的神气,只要你站的神气,就是第一名。我不要孩子们抢“第一名”,我只想孩子们能认真做事情。我更不想孩子从小就有太强烈的“第一名”的意识,我只想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不想,却又引出了“第一名”的问题。M.Yjs21.coM

cc虽然非常调皮,但是却非常要强,以至于非争到“第一名”。这也让我意识到,不要过多给孩子加强“第一名”意识。后来,我告诉孩子们,只要你认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你就是第一名,每个小朋友都是第一名!认真做事情的孩子就是第一名!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我是第一名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自我中心很严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胆怯,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都不说。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后,李老师带女孩子喝水,我带男孩子入厕。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我是第一个吗!老师他抢我的第一,他推我!”“不行,我是第一个!”“哇!”(哭声)……原来,小朋友小便后喜欢赶快跑回来站队,有些小朋友回来的早,可是不排队,所以就让回来晚的下朋友站在了第一名。可早回来的小朋友,就是不主动排队更不愿让出第一。其他小朋友又不肯让还给他,于是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排队的时候都会上演好几次。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自我中心心理比较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而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因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我们知道幼儿模仿力极强,特别是小班幼儿,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在日常活动来启发、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经过我们班级老师一段时间的耐心引导,现在我们在如厕时耳边经常听到的是:“老师,我排好队了。老师,我没有抢第一”……今天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能力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需求、困惑和感受的信息,所以身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注重生活中每一件小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老师,我得了第一名


以前,高海东小朋友每天来幼儿园都是最晚一个,而且还总是不高兴,向家里人提一些无礼要求,父母拿他没办法。我便利用接送幼儿入园、离园时,与他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他妈妈说:“这孩子赖床,早上不愿意起床,晚上睡得很晚,每次吃饭都是玩着吃,很挑食,很让人头疼。”

针对这些现象,我便与她的妈妈讨论制定了一套纠正其不良习惯的方案:首先让其家人一块合作,把其不必要的零食减掉。其二吃饭时,规定他不能看电视。第三,饭菜在色、香、味上有意识的进行搭配,以引起他的食欲,而且进食量一次不能太多。第四,规定晚上要早睡,早上要按时起床。

老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对以上方案认真实施,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高海东小朋友能按时起床,挑食的毛病也改了许多,来幼儿园也很高兴了,整体效果很好。

现在,每天,高海东都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还来得很早,并经常笑着跟我说:“老师,我今天来的很早,我又得了第一名。”

教育随笔:我是第一名


当第一,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但却是不能奢求的。就像在孩子的眼里,得第一名是那么光荣的事,是那么值得骄傲的事,但不是每一次的第一名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户外体育活动中,大家正排着队准备去拿分散活动的玩具,棋棋和涛涛你推我抢,大家都在说:“我要排第一,我先拿。”看着两个人你争我抢,我说:“第一个拿到玩具又能怎么样呢?每一种玩具不是都有好多吗?”于是,这两个人才停止了争吵。

洗手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吃点心、吃午餐之前都要洗手,孩子们只要一听到洗手,便争先恐后地进入洗手间,“我先洗”,“我先排在第一的呀”,“你不要推我呢!”成成第一个冲出洗手间,坐在小椅子上,拿着手里的饼干得意洋洋地说:“哈哈,我是第一名。”优优紧追其后,愤愤不平地说:“老师,刚才我洗手的时候,成成抢到我面前,然后他随便冲了下就走了,他肯定没洗干净。”对呀,大家都在争着排第一洗手,但往往排在第一个洗手的小朋友,手是洗得最不干净的,他们只顾着抢第一,却忽略了洗手的目的。这样的第一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在不断地争着抢着当第一,第一个吃完饭,第一个进入午睡室,第一个坐好小椅子等等,但是他们往往会忽略:虽然你是第一个吃完饭的,可是你却吃得满桌子都是米饭;虽然你是第一个进入午睡室的,可是进来以后,你却只顾着在午睡室追逐吵闹,而不是很迅速地脱衣服、脱裤子上床;虽然你是第一个坐好小椅子的,但是你却没有把玩具整理好再坐下,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问题是,孩子们并不知道,这样的第一并没有多大意义。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第一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过程,你完成得够不够好,当你很好地完成了,只要你努力过,认真过,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第一。

当一名阳光教师


初出校门成为一名真正的幼师后,最头疼的是带小班了。白天穿不成漂亮衣服,中午不能完整的吃一顿饭,值午睡时稍不留神孩子就尿床了,连晚上睡觉脑子里还是孩子的哭声、吵闹声,集体教学15分钟还需要停下来几次组织教学。每天都这样重复着婆婆妈妈的事情,心情很不好,从而工作很被动。园长和有经验的老师留意到我的表现,主动找我谈心。我冷静下来通过观察学习,知道了幼儿离开家到幼儿园是他们的“第二断乳期”,从心理角度讲,就是分离焦虑。教师首要解决的是他们入园适应问题。要针对每个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要多关注孩子,科学的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明白了这一点后,再带小班我就注意调节自己,努力保持乐观的好心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象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每天把他们的小手、小脸檫的干干净净,午睡时把小鞋晒干,起床后把他们的小被叠好,教他们怎么样上卫生间,弄脏了的衣服赶快檫干净,给他们勤剪指甲,多理解家长的埋怨,组织活动时保教结合,碰到个别问题及时解决,不过分限制孩子。从教他们说“老师好”,点名时自己会说“到”开始,和他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画画儿......我不断的变戏法儿和他们玩耍,和他们同乐,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慢慢的,孩子们爱上了幼儿园,来园时再也不哭闹了。我很累,但孩子们却很开心!不到一个月,令人惊喜的改变发生了: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都扑到跟前,争先恐后的向我表白:“老师,我来了!”“老师,我好乖。”“老师,明天我还来!”我要交班了,他们恋恋不舍:“老师,你一会就来吧?”、“老师,Bye---bye!”我感觉多么的欣慰!当带领孩子参观其他教室,孩子会欣喜的喊:“老师,那里有一个apple,那里有一辆bus!”孩子们多么聪明可爱呀!当走在大街上,孩子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喊:“老师!老师!”还会对认识的人说:“那就是我的老师!”我顿觉作为幼师多么的伟大和自豪;当我累了,坐在那里小憩,孩子们跑到背后,轻轻的为我捶背时,所有的疲劳、不快一扫而光!我深感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收获的是喜悦和成功!如今,我已习惯把阳光般灿烂的笑靥展现给花朵般的每一位幼儿。虽然幼儿工作机械而又烦琐,繁重而又有压力,时间长了,难免产生职业倦怠感,但我想对每一位同行,尤其是带小班的同行说:多想想孩子天真可爱的笑脸,多想想未来的科学家、艺术家也许就在你手中诞生,多想想每个孩子都会给你带来一份惊喜,多想想家庭、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请多学习调节自己的心态,每天保持好心情,笑对孩子,笑对这份工作,你一定会在工作中感到其乐无穷!

请不要给孩子帮倒忙


在幼儿园里,尤其是小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摔倒了,趴在地上哭,家长为了赶快哄好孩子,于是,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用手打地,嘴里还安慰着说:“不哭不哭,看我替你打它!”好像在惩罚这个坏蛋,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转到这上边,看到坏蛋得到惩罚,自己也获得了补偿,转眼破涕为笑,这个时候家长也松了一口气。可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家长只顾讨孩子的欢心,却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后果可能是教会孩子学会自私,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只会替自己着想,遇到类似的事情只会找别人的不对,长此以往直接影响孩子心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家长或许想:孩子摔倒了,我不过是去打打地,又没有让孩子学打人呀。可是对孩子来说,人和事物是平等的,是相通的,就比如与小鸟聊天和与伙伴聊天相同,对扭扭车损坏的疼爱绝不亚于对朋友受伤的疼爱。同样,孩子之间发生抢夺玩具的时候,也不应该强制孩子交出玩具,就算给孩子讲应该互相谦让类似的大道理,可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得到的结果只不过是让他们顺从所谓的道理,倒不如用别的玩具唤起他们的兴趣,及时调节情感转移,让他们懂得:抢夺玩具是毫无乐趣的,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有比伙伴手里更有趣的玩具,如果我们经常做这方面的引导,那么平时的常规教育就事半功倍,比你像驯兽师一样讲大道理要轻松得多,在孩子亲身体验理解道理的同时,更利于孩子自己去分析和学习。孩子在从小的教育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有可能被感染,影响他的一生,我们幼教工作就是对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孩子能否有好的性格、品格或许都要从我们做起。当然了,幼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事情,需要有涵养的家长的配合才可以,就像上面那个家长做的,或许有许多家长都会这么做,可是带来的后果却是恶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良好的性格可以伴随人一生。不要轻易对孩子说:我帮你惩罚它!遇到事情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孩子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孩子会长大,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学的是怎么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总在身边帮他,孩子需要自身的分析能力和挑战困难的勇气,所以,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遇到事情比他晚一点做出反应,给他锻炼的机会,你的帮忙不一定正确,相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所以,请不要给孩子帮倒忙,让他在“失误”中成长吧!

怎样做好一名小班老师


小班和大班的孩子是很不一样的,首先要明白这一点。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已有经验及已储备知识少,年龄特点呢,依赖性较强,喜欢唱唱跳跳,爱听情节单一的形象的故事,对于抽象的事物、言谈、概念等不感兴趣,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一个形象化的阶段。因此,小班的老师最好活泼一些、语言温柔一些,表情丰富一些,内心童趣化一些。

怎样“笼络”这帮小不点儿呢?

1、精神“诱惑”:小红花啊、聪明豆啊、智慧星啊等鼓励孩子,让孩子感觉“在老师心中我是最棒的,老师喜欢我”,拉近师生之间的亲近关系。

2、做好家园沟通工作:哪怕发现孩子一丁点儿进步,也要非常兴奋的及时告诉家长,,家长回家一定会表扬孩子说:“xx老师说你怎么样怎么样了”,孩子一听,奥,xx老师表扬我了,她真好,我喜欢她!家长呢,会觉得这老师不错,真关心我家孩子。所以,这一招就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3、会装样子:小班孩子的思维正处在形象化阶段,基于这一特点,小班老师在上课时,要”装猫像猫、装虎像虎“。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的语言要抑扬顿挫、表情要丰富夸张、动作要形象可爱。

4、眼神:特别是讲课的时候,眼神一定要始终与孩子交流,如果你的眼神飘忽不定,那么给孩子信号就是:我想干嘛就干嘛,所以课堂就很难控制,一定要学会善用眼神与孩子交流。你一个眼神过去,孩子就知道你要他干什么,如果达到这个效果,那么恭喜你,小不点儿们完全被你攻下了!

另外,一定多阅读专业书籍,多参加一些专业培训。要知道:给孩子一杯水我们首先要有一桶水!

争做一名敢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


午睡后,有孩子跑来告诉我:“顾老师,你的杯子被人打碎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孩子们就争着说:“是xx打碎的。”“不是我,不是我!”xx涨红着脸连忙解释说。“他撒谎!我们看见的。”大家七嘴八舌,xx则拼命摇头,活动室里乱成一团。见此情形,我给孩子们讲了自己的故事,并对孩子们说:“老师小时侯打碎了别人的东西,我都会勇敢地承认错误并向那人说声对不起。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也能这样做。做错事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勇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就是好孩子。这样吧,打碎杯子的孩子一会儿悄悄地来告诉我,老师不怪他。”

吃完点心,大家都进入区域活动。忽然有人拉了拉我的衣角,我回头一看是xx。“老师,杯子我不小心打碎的。”xx低着头,一只手紧紧抓住我的手,我感觉他的手心在出汗。“刚才老师问的时候你怎么没承认啊?”我问。“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说完,他的头埋得更低了。“你能承认错误,老师很高兴。老师小时候也常常犯错,做错事并不可怕,只要以后小心点就行了。”xx使劲地点了点头。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在无意中做错事的,这时他往往有逃避、害怕的心理。如果我们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认错,反而会引起他的抵触情绪;如果我们能妥善处理和引导,那么不仅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还能让孩子正视自己的过失,做一个诚实的、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教育随笔: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教育随笔: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切实地感觉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高要求,许多老师疲于奔命,处身于高压下的心灵已经忽略了职业的幸福感,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拯救”。那么,如何拯救“压抑和控制”的教师群体,已是摆在我们眼前不争的事实。

以教师研究作为解放教师的武器,指导他们工作,可以使他们从那些无效的知识中解放出来,以前谈到“研究”,总感觉是专家、名师的事,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现在才恍然大悟:教学本身就是研究,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师做研究的特点就是反思,反思就是研究。

一个教师通过反思会成长得更快、更稳,教师的反思不能脱离教学,而要立足于学校,立足于班级,要着眼于学生心灵健康的发展。现在许多学者教授呼吁教师的发展要专业化,不是谁都能胜任老师这个职业的。我很欣赏这样的观点,教师的专业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职业的品位,让其更加神圣、伟大,只是,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加快教师的专业化、丰盈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想,首当其冲地就是教师能反思自己的行为,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喜欢《不要给孩子加强“第一名”意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做好一名幼儿园教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