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成为特殊群体教育该如何下手?

03-19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富二代”成为特殊群体教育该如何下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们学校所处的区经济发达,一些家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有的甚至还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上一辈开创的事业为下一辈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却没想到也为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去年我接手的班里有几个令老师感觉“棘手”的学生,调查下来发现,这几个学生都是我们常说的“富二代”、“富三代”。这些孩子从小在生活上养尊处优,被家人百般娇惯,到了学校更成了“特殊人群”。

“富家子弟”成校园特殊人群

H同学是个典型的“小富三代”,家族企业经营房地产。语文期末考试那天,他姗姗来迟,还一脸气呼呼的样子,把书包乱甩,故意搬动桌椅发出刺耳的声音。阅读卷只做了两题,他就趴在桌子上不做了。监考老师好心提醒他抓紧时间,他却冷冷地说:“不会做,没心情!”老师建议他不如先写作文,谁料到他竟像发飙了似地大声吼道:“我就是不写,怎么啦!”

事后,我找他谈话,问他怎么回事,他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跟我妈怄气,她答应给我买新电脑,却说话不算话,我就要考个不及格来气气她!”我问他,你这样对待学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干什么?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书读不好没关系,长大我跟爷爷、爸爸做企业!”。这就难怪,他上学不带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放学留他补作业,他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甚至告诉他答案,他都懒得抄。

F同学的家境也非常优越,父母忙于生意,他被全托在一家“安心班”,每两周才回家一次。有一回,老师布置写一篇题为《我当了XX以后》的作文,他开篇就写:“我最羡慕、最敬佩的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的事业做得很大,当老板很有威信,公司里的员工个个对他们毕恭毕敬。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当像爸爸、妈妈那样的大老板,很威风,很有钱,很受人敬仰。当了老板以后,我要请人好好收拾那些曾经欺负过我的人,让他们全都到我的公司里来扫厕所……”

F同学的学习成绩也不敢恭维,留他订正作业,他会说:“老师,别留了,我累,你更累。再说了,学习这事,只要马马虎虎就可以了,不必太认真。”听听,这像是五年级小学生说的话吗?

H同学、F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很显然是早期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想扭转局面,已是难上加难。现在家长把孩子推给学校,但要知道学校教育不是“灵丹妙药”,它需要家庭教育的协同配合。

家庭教育中父母“渎职”

细细观察校园中的“小富二代”、“小富三代”,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和特点。

这些孩子往往脾气大,性格暴烈。在家里,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且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火山大爆发”。到了学校,这种脾气也不见收敛,甚至变本加厉。m.YJs21.COm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殷实,父母又都在“做大做强”企业上铆劲经营,在事业发展与孩子教育之间,他们常常会选择前者,然后给孩子选择一所当地一流的学校,再把孩子全托在“安心班”。因此,孩子家庭教育与家庭温暖严重缺失,尤其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家长这天然的监护人却“渎职”了。

可能是耳濡目染的缘故,这一拨学生骨子里对金钱的魅力有着直观的感受,认为家里有钱,什么事都可以搞定、摆平。而且他们内心往往有一个声音——我的爸爸、爷爷也没读过多少书,他们的生意依旧做得风生水起,我又何必那么辛苦呢?反正家里的一切都是我的!

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大多单一。对孩子的错误表现,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暴风骤雨般地发泄,痛打一顿,希望借助“暴力”能够缓解恶习的蔓延;第二种做法是不痛不痒地批评数言,再“扣发”适当钱款,以示惩戒。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短视行为”,并没有多少震慑作用。

学校教育不能轻言放弃

学校无法选择教育对象,“小富二代、富三代”的教育难题已经出现,学校教育就必须面对,无法回避。

这些富家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营养不良”,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家长补上重要一课,让他们懂得,家长是一份一辈子的事业。父亲要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阳刚之美,在思维、人格与情操上给孩子以引领;母亲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情智、情感等方面给孩子以示范。

而对于这些“特殊”学生,学校教育不能轻言放弃。老师要经常性地找他们谈心,可以是不经意的,非正式的。告诉孩子,父辈创造的财富是属于他们的光荣。我们要感谢父母为自己营造的良好环境,要以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回馈父母。只有把人生的基础工程打扎实了,长大后才能接过父母的衣钵,将家族事业越做越大,更多地奉献社会。这才是长辈们最希望看到的。

对于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教师一定要有十足耐心,要像中医就诊那样望闻问切,寻找教育的“好方子”,不时调整匹配“药材”。教师要善于激励这部分学生,给他们多提供一些为班级服务的机会,让这些“富家子弟”有一种被信赖的温暖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第一是平等,父母分配食品,4个孩子无论大小,每人都是一个样的一份,几乎不近人情,难怪我的朋友觉得奇怪。第二是财产观,每个孩子分得一份,那就是属于他的。如何支配这份财产是他自己的事情。第三是理性协商,大孩子不够吃,不能恃强凌弱,到小的那里去抢。他要取得额外的食物,就必须通过他们彼此认可的公平交易向小的去交换。这种交换是理性的,而孩子则懂得讲理,能够运用这种理性。

这些讲理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自私的,他们并不愿意无代价地把食品分给别人,或无代价的替别人干活。孩子们虽然都自私,但却都受洛克所说的“荣耻心”(EsteemandDisgrace)约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到(交易),什么是不可以做到(硬抢)。洛克说,“荣耻心”可以将人引向理性之善,看来适用于这个美国人家的孩子们。

洛克儿童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启蒙,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自我利益,并在理性的自我克制中去理解自我利益。对这一启蒙来说,人的尊严意识是关键的,一个人的自我克制因他的尊严而坚实(我自己的自由、理性选择,不是因他人的强制),而自我利益则因尊严而扩大为与他人有关的利益(同等尊严的其他个体)。这种尊严不是超然的“善”,而是扎根在经营自己私有财产的土壤中,一个在经济上独立的人才能有独立、自由的道德选择,这样的土壤并不美妙,但却很实在。一个人能好好经营私产,有克制,不侵占他人的私利,便会被同样能做到这些的邻人所尊敬,成为“好邻居”意义上的道德之人。这家的孩子便是“好邻居”意义上的好兄弟。

洛克道德教育是要从小开始的,让孩子从小就学习能控制自己的“自然倾向”,照洛克的说法,人有“自然不良倾向”(自私)。洛克在“人性”自然倾向上的看法与霍布斯是相似的。人天生就贪图权力,有霸占欲,免不了有暴力冲突,只有看看小孩如何游戏便可知道。人必须学习一种并非自然的理智能力,用理智在内心形成约束,这样才能避免一种暴力相向、人人为敌的社会化模式,以及它自然野蛮的社会教育。教育是违背人类自然天性的努力,学会用理性驾驭人的自然本性,这必须由教育来完成。

洛克教育观的更高目标是培养“社会美德”,社会美德是理性的,用以克服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碰到的非理性的和恶的影响。儿童接受抽象“公正”(justice)的教育有困难,但不是不能以适合他们的方式加以引导。“公正”在洛克那里取决于尊重私人财产,儿童不拥有私人财产,所以无法理解正义。由于“财产”的概念是与“劳动”相联系的,所以可以让孩子通过劳动(如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制作自己的玩具)和鼓励他们慷慨与玩伴分享,学习正义,在他与别人分享时,“应该对他给予极大的称赞和信任,以此鼓励他,……告诉他慷慨不使他丧失任何东西。他每一次的慷慨行为也应该受到回报,并有盈余;让他明智地发现,他对别人仁慈表现,对他自身来说不是一件不上算的事情。”

财产是许多富家子弟骄横、糜烂、堕落的原因,但是财产也可以成为一种正确价值观教育的手段。如洛克所说,只要在儿童心智混沌初开之时就开始教育这样的价值,便能将理智和自我克制精神牢牢“打进他们的心里”。

隔代教育?独二代教育路在何方?


近年来,随着“4+2+1”家庭的出现,隔代抚养、过分溺爱、早期教育过度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忧虑。教育专家呼吁,独一代家长要改变对独二代的教育方式,避免走进误区。隔代抚养弱化了家庭的教育功能每天早晨7时,现年54岁的王可欣坐公交车把小外孙送到幼儿园,下午4时又在幼儿园门口接小外孙回家。“没办法呀,他们小两口工作忙,交给我这个当姥姥的带,总比交给保姆强吧。”王可欣对记者说。据了解,独一代父母大多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一些人并且内心尚未成熟,无法适应为人父母的角色转换。“谁来带孩子”成了困扰他们的问题。于是,祖辈抚养第三代成为普遍现象。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大量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年龄为人父母,由他们生育的第二代独生子女被称为“独二代”。据《中国妇女》杂志调查,超过70%的年轻父母“只生不养”,抚养孩子的重任全部由家中的老人承担。其中,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占42%,由姥姥姥爷照料的占30%,而由爸爸妈妈亲自抚养的孩子仅有不到两成。沈阳市南宁幼儿园的幼师刘丽梅告诉记者,之前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日,130名小朋友里只有不到三成是由父母陪同的,其余全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当天很多互动和游戏都不适合老年人参加,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刘老师认为,年轻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老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独二代的性格养成做了大量调研。调研组负责人孙宏艳认为,70%的隔代抚养弱化了家庭教育功能。“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6岁之前与之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将来极易导致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甚至引发种种心理疾病。”孙宏艳提醒各位年轻父母一定要亲身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过度溺爱宠坏独二代“独二代成长中最大的问题是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沈阳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周咏梅表示。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养育孙子、孙女是他们主要的精神寄托,极易对孩子溺爱。“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变得任性、贪婪、自以为是,甚至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推卸责任。”周咏梅认为,家长的过度爱护,造成孩子事事依赖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尤为不利。一位家长害怕孩子会摔跤,从小就不许他跑步,结果沈阳市一名三年级学生至今连快走都不会。“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尝试的,他们会在尝试中得到快乐。同时,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有利于孩子产生成就感、提升抗挫折能力。把属于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不要以保护的名义剥夺孩子快乐的权利。”周咏梅呼吁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重智轻德 过早教育适得其反“要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送到最好的幼儿园。”市民李斌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小区里就有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就近入托。可李斌硬是把孩子送到私立国际双语幼儿园。一个月托费要6000元,再加上周末的补习班,每月开支不小。“我们大人吃点苦没啥,不能让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差。”据了解,独一代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的知识灌输和物质满足,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家长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早教班之间。很多孩子不仅要学习英语、书法,还要学习钢琴、绘画等,动辄近万元的“高价早教”受到众多年轻父母的追捧。与过度智力开发的现状相比,家长对于孩子的德行教育则不那么重视。上海市妇联对1054名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当被问及“在家庭教育中,您在下列哪方面下工夫最多?”时,有80%的家长首选“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高于“身体素质培养”的64%和“道德品质和做人的教育”的54%。周咏梅对于过早教育的现状表示焦虑,“0-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的意愿得不到尊重,经常处于被指责的状态,对孩子内心的伤害非常大。”周咏梅认为,家长应该掌握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发展的普遍规律,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专家还建议,独一代家长可以尝试转换角色,采取平等的态度,成为孩子的朋友。比如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要蹲下来,让孩子学习协助完成简单的家务等,而不是对孩子一味地迁就或责备。另外,家长可以联合几个家庭为孩子组成小型社交圈,经常带孩子去游乐场等儿童较多的场所,避免孩子出现性格孤僻和与同伴交往缺失等问题。

“独二代”宝宝三大教养对策


特点一:4-2-1的家庭模式。

独二代宝宝的家庭模式一般都是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2人和1个宝宝。

从成长角度来讲,“独二代”的家庭关系更单一,他们不知道“舅舅”、“姑姑”为何物,也不知道“表哥”“表妹”。更没有机会在家庭获得与同龄人相处以及在同龄人和成年人之间周旋的经验,没有机会向兄弟姐妹学习和借鉴,即便是在青春期叛逆最需要的时候。

对策:早早让宝宝进入社交圈。不要老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多多请社区里的孩子,邻居的孩子到家里做客,鼓励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交朋友。平时在电视里,动画片里,看到小朋友有矛盾的情节,还可以和宝宝讨论,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

特点二:独生子女做父母,准备好了吗?

月月是一个半岁宝宝的妈妈,她半年前生下女儿,就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北京帮自己带孩子。她常感到自己和女儿就是妈妈的两个孩子,基本上妈妈负责所有的照顾小婴儿的工作,而自己还是要经常出去约会、跳舞,回到家还要在妈妈面前撒娇一会儿,然后再逗一逗孩子,烦了就到一边去干自己的事。月月感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怎么也不如自己的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心里酸酸的,同时又觉得孩子是个负担,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策: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既然做了父母就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做出父母应有的牺牲。如果妈妈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可以在奶奶,外婆等的协助下,多和宝宝在一起,多与宝宝交流,自然就会多一份责任感和耐心。

特点三: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一岁娃居然报名三个培训班,一年动辄近万元的“高价早教”受到年轻父母的追捧,一些包尿布的宝宝也在各展台间穿梭,课外教育正向低龄化发展。这些想象已经屡见不鲜。的确,当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父母会对独二代宝宝有更高的期待,加之当今社会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爸爸妈妈不免有拔苗助长的心态。

对策:让宝宝自由发展,切勿拔苗助长。也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宝宝身上。

“独二代”普遍存在的10个小问题


步入21世纪,第一代独生子女渐为人父母,于是,“独二代”便产生了。伴随独二代的成长,诸多问题呈现出来。从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据我们调查,目前这些孩子较普遍的存在着10个“小”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若干年后,必将发展成为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大”问题!

“小懒虫”:过着“一主二仆”的闲适生活

独二代孩子不仅很少做简单家务劳动,每天从事劳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最近调查发现:0分钟的占9.7%;1~10分钟的占47.3%;11~20分钟的占27.2%,21~30分钟的占11.9%;31~60分钟的2.8%,1小时以上的仅1.1%。孩子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11.32分钟。20世纪90年代初相关机构就出过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美国孩子每天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

可见,我国城市儿童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高中学生早晨起床不叠被子的占30%,起来一掀被窝就走,快上大学了还得家长给叠被子。小学生就更严重了,早晨起床伸一只胳膊,等着妈妈给穿衣服,等妈妈给穿完后把妈妈推一边去,“您完成任务了”,另一只袖子得爸爸给穿,一件衣服俩人穿,这叫“一主二仆”。

面对这种情况,生硬指使孩子干活效果也不会好,不如游戏一般地搞个“家务劳动承包制”,让孩子分担家庭一部分家务劳动。

“小霸王”:父母长辈对其处于服从地位

过去,在家里说话最有权威的是家长;现在,不少家里说话最顶事的是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达到说一不二的程度。

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的李康熙对在押的188名未成年独生子女犯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多数独生子女犯原来在家庭中是“小皇帝”,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家庭环境里,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父母长辈对其大多处于服从地位,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和要求,结果使其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自私、贪婪和霸道。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玩得好,却较少顾及甚至不顾及他人利益,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不太注重名誉,而崇尚金钱,追求自身利益,追求高消费,争强好胜而缺乏进取精神,甚至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要改变这种现状,做父母的就必须学会把“溺爱”变成“逆爱”,绝不再处处顺着孩子。

“小馋猫”:有好吃的非吃到嘴里不可

不少孩子特别馋,电视广告里有什么好吃的就非得吃到嘴里不可,当然家长也舍得给买,坏习惯就这么惯下了。

杭州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有72%的小学生对零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62.7%的学生“经常吃零食”,有50%的人认为吃零食比吃饭“有味道”“离不开零食”。据卫生学家讲:“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四条腿的指猪、牛、羊等,两条腿的指鸡、鸭、鹅,一条腿的指磨菇,没腿的指鱼、蛋、奶和豆制品。他们说,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最不好,孩子的饮食应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现在,不少孩子厌食、偏食,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吃零食吃太多了,到正经吃饭时,当然不爱吃了。

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关键是父母要下定决心,对孩子的饮食强制定时定量,对零食进行把关。

“小犟牛”:不高兴敢把饭碗摔地上

不少孩子一犯起牛脾气来,十匹马都拉不动。一不高兴就敢把饭碗摔到地上。据调查,不同程度任性的孩子占62%,有些孩子任性得想怎样就非得怎样,谁说也不行。不少家长面对“小犟牛”束手无策。

为什么现在任性孩子这么多?一句话,从小惯的。

家长退一步,孩子便进一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原则问题上家长一定不要妥协。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他的性格往往会向不良方向发展。这样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容易碰钉子、不顺心,有的人因此形成了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他们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他们的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像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

除了以上这四个“小”问题以外,还有几个“小”问题也很严重,如:

“小依赖”。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什么都依赖家长,连学习都依赖家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认为,当代少年儿童在做人的基本态度方面不够勇敢,缺少自己的主见。这和孩子缺乏独立性、喜欢依赖他人有很大关系。

“小散漫”。不少孩子散散漫漫,无组织无纪律,上课随便说话,玩东西,做小动作。这便要求当老师的,要严格要求、从严训练。

“小野蛮”。有些孩子行为野蛮,对人吐口水、骂人脏话;破坏公物、抢别人东西;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给老师同学起外号;闯红灯、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在餐厅高声说笑;在剧场有连喊带叫、吹口哨、鼓倒掌等不文明行为。对孩子的这种野蛮行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严肃及时地予以纠正!

“小磨蹭”。不少孩子干事磨磨蹭蹭,吃饭第一个上桌子的是孩子,最后一个吃完的还是他,穿衣服磨,写字磨,干什么都磨,磨得家长直起急。家长连喊带叫,“快点!”可孩子还是慢条斯理,一点儿不着急。要教会孩子合理分配时间,且制定“奖快罚慢”的措施。

“小马虎”。不少孩子干事马马虎虎,能凑合就凑合,明明是“+”号抄成“×”,明明是“b”写成“p”,这样的孩子也很多。可以给孩子搞个“错题集”,逐步纠正。

“小攀比”。调查中,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是:乱花钱、多花钱;比名牌,盲目追求高消费,攀比、炫耀。送礼一送就是上百元,你送我一块手表,我送你一双旅游鞋。请客必要上饭店,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就怕“低人一等”了。

除了这10个“小”问题以外,孩子还有一些问题,如学习不刻苦、不专心;不孝敬长辈等等。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习惯培养。小习惯决定大未来,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让良好习惯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喜欢《“富二代”成为特殊群体教育该如何下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该如何听课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