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家长的育儿体会

03-19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不同时代家长的育儿体会》,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家有宝贝,到底应该怎么带,不同时代的家长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育儿理论。多少年来,这本“育儿经”一直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变迁,并展现出其时代的烙印。

60年代

粗放型

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

冯淑珍(75岁):我几个儿女当年都是“粗放式”带大的,没现在这么多讲究,他们几个哪个不是活蹦乱跳、没病没灾的?当时的观念就是,只图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把他们拉扯大就知足了!

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习俗上是请子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喂第一次奶,叫做“开奶”。在此之前只给孩子喂点水。过去给孩子喂饭没有现在这么讲究,就是把高粱米煮熟了,然后用嘴嚼碎,再吐到一块干净的布上,用布把饭里面的汁挤出来,放上点糖当奶粉喂孩子。

小孩儿出生7天或12天,就得睡家里祖传下来的“悠车”。所谓“悠车”,其实就是一个木制摇篮,挂在大炕的上方,有一米长,两端是椭圆形的,上面4个 铜钩用4根粗绳子拴着,固定在屋顶的吊环里。把孩子放在“悠车”里,肩、臂和腿都要用布带子绑住,一是防止翻身掉下去,二是让他不“溜肩膀”,胳膊腿长得 直。睡“悠车”的孩子长大身材好,没有前鸡胸、后罗锅、溜肩膀、罗圈腿之类的毛病。但也有不好的,就是绑住胳膊腿的孩子不能随意翻身,只能仰卧,时间一 长,有些“后脑勺”就被压平了。

那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尿不湿”。尿布都是旧衣服、裤子改的,还是那种家里自己织的布,硬硬的,很粗糙。从大儿子到小女儿,我都一直在用这几块尿布,早就洗得泛白或变黄了。

我总觉得,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什么样的孩子就该长成什么样。平时,我会给他们唱几首小时候就听过的儿歌,其他时间,几个孩子几乎天天都去院子里疯跑、去水库洗澡、摸鱼。

专家点评

冯女士的育儿经,绝大部分都被时代淘汰了。现在的育儿经中再不是只有“吃好”、“喝好”、“长得胖”、“别磕了碰了”这么简单的几个字,而是有了更多 新的内涵在里面。比如,不能违背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采取绑腿等方法。因为婴儿出生后,下肢呈自然弯曲状态是正常的,肩部和头部也是一样。如果过分束缚, 反而会影响骨骼发育。过去孩子生得多,家长和孩子很少交流,不重视亲情之间的沟通,忽视了心理教育,可能会造成其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障碍,甚至导致性格 孤僻。但值得发扬的是,过去的孩子都是满院子跑,不像现在活动空间大多局限在家里,会更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80年代

规划型

提前给孩子规划人生

宋芬(52岁):我生女儿的时候是1980年。那个年代生孩子,生就生了,没见谁想那么多。我和丈夫在单位都很忙,所以谁也不能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只能轮流管。

我女儿断奶很早,1个月就给她喂奶粉了。因为怕烫着她,每次喂前,我都把奶瓶放在嘴里试试温度。3个月时,我开始给她吃蛋黄,4个月喂烂面条。她大一点了,特别不爱吃饭,必须得边哄边喂,有时太费劲了,就开电视让孩子看,达到多喂几口的目的。

老人都说孩子怕冻不怕捂。每到降温,我就给她捂上厚厚的一层,晚上反复起来,看是不是又踹被子了。

她小时候爱让人抱着,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我都抱着她,全家一起看电视时,每次她不老实,就得把她放在腿上,又拍又晃,有时还得使劲地颠,这才听话。

女儿几个月的时候,就让她学走路了。一来担心地板脏,不愿让她在地上活动,二来怕爬的时间长了,耽误了学走路。

我们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每天监督她做作业,否则不能下楼玩。我妈说,邻居的孩子,小时候都没怎么管,现在也都挺有出息的。可我觉得不对,孩子就像一 张白纸,完全看家长怎么描绘,怎么给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我们从小就给孩子做了规划,上什么小学,考什么高中,学什么乐器,准备多少钱留着出国上学用。

专家点评

这位家长犯的错误不少,比如,辅食添加不够合理,母乳喂养的时间不够。孩子在6个月以后才能给他们吃果泥等糊状食物,不应该吃蛋黄、烂面条等。喂孩子 吃饭是不好的习惯,我们现在更讲究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鼓励自己吃。孩子不能总捂着,否则很容易体质变差,易生病。冬季室内温度低时,给孩子盖被子也要盖 到腋窝以下。如果棉被较厚,要把孩子胸口处的被子掀起来一点,以利于呼吸和散热。不要错过孩子的爬行阶段,爬行可以增强手、足、胸、腹、腰、背、四肢的肌 肉力量,且锻炼协调性,并扩大视听、触觉,增强小脑平衡与反应能力;不要老抱着孩子,让他们多接触自然,多做户外活动,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

新一代

信息型

照着书本养孩子

王睿(28岁):怀宝宝时,家里所有的家务活都不用我干,每天的菜谱也都由家里人精心烹制。婆婆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补汤,全家人都围着我转。

怀孕时,我买了很多书“恶补”,还上网搜索一切需要的育儿经验,常常泡在网络育儿论坛里,和年轻妈妈交流心得。

孩子刚生下来时,我什么都不会做,尿布不会换,奶粉不会喂,大部分时间都是婆婆和大姑在照顾。一次心血来潮,把孩子带回自己家,结果,孩子晚上受了凉,得了支气管炎。

听说给孩子喂奶要严格按照每两三个小时一次的频率,所以孩子睡着了我也要把他弄醒喂奶。有人说孩子在四五个月前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睡觉时会惊醒,需要大人在一边陪伴,我就抱着他睡。

可再注意也有出问题的时候。一次给孩子喂朋友从美国带回的高级液体奶粉,结果他连续10天不大便。这可把我急坏了,心急火燎去了医院。医生左看右看觉得孩子没病,后来得知孩子吃的是美国奶粉才找到根源:原来美国的奶粉并不适合中国儿童,孩子吃了火气很大就不排便。

在教育方面,我崇尚一切以孩子快乐为目标的“开放式教育”。我会带他听音乐、看戏剧、到游泳馆健身等。我们这一辈的新妈妈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想法 比较先进。一次,儿子在客厅自己跑着玩,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我看在眼里却不去扶,他四下张望,撇了下嘴,就自己爬起来,什么事也没有地去玩了。

专家点评

相对于父母代代传承的育儿经验,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批新妈妈可能会有不少源自科学的育儿知识。普遍拥有较高学历的“独生父母”们往往借助网络 的力量来拓宽育儿知识的来源。新媒体、专业书籍、长辈传授经验,成为当代育儿的“三大法宝”。所以,育儿知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口口相传,变得更加多元。只 是“80后”们大多只在理论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在父母眼里,他们更多的不过是“眼高手低”。年轻父母自己要有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照顾好孩子。也可以 去医院开设的婴幼儿养护教育班听听专家的课,有利于做好各种准备。

[编后]

其实,我们在这里讨论三代人的育儿体会,更多的是想告诉您,尽管社会观念在进步,但过去的育儿方法仍有其可借鉴之处。所以,隔代育儿带来的不应该是没完没了的矛盾,而应该是各取所长之后优势的叠加。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育儿体会


家长育儿体会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教好孩子,就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作到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正人先正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育孩子,使其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智育保姆变为德育保姆,教育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同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关心、帮助别人,如老、弱、病、残和经济困难的人。使其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做,而且可以多做,什么不能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孩子成才,真是件不易的事。每个孩子能力有大小,智力有高低,学习成绩可能好也可能差。孩子在普通班学习,我鼓励他要加倍努力,用比别人多的时间努力学习,勤能补拙,还有机会,还能赶上来。教育孩子,当然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劳动和永不放弃的奉献精神,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家长只有配合学校老师,教给他正确的学习方法,督促其完成各科作业,该记的记得,该背的背得,使其真正理解自然科学的道理,要求他不懂就要多问。战胜自我就能获得成功。作为家长,说工作忙、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教育辅导孩子不是理由,其实除个别情况确有其事外,其余都不是原因。要求家长多作牺牲,减少娱乐、休息时间,耐心教育辅导孩子。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说明家长也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否则就成不了合格的家长。家长若对孩子的绝大多数功课都不懂,谈何辅导。也希望老师将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尤其是缺点和不足及时反馈给家长,便于对其进行教育。老师说的许多话比我们家长说的管用。但家长教育孩子不能诉诸武力,不能动不动就打就骂,尤其不能骂孩子笨,以免伤害其自尊心。假期也是很好的学习时光,对孩子假期的学习和娱乐,可要求其制定作息计划并认真执行,包括起床、睡觉时间和复习功课、完成各科作业的时间,还有参加劳动等。要使孩子成才,首先要使他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在生活上要关心其成长,保证三餐充足的营养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小班家长育儿体会


小班家长育儿体会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孩子哼着刚从幼儿园学会的歌,手里拿着喜欢的积木,看着《小熊维尼和跳跳虎》的动画片,靠着我坐在沙发上,“指挥”着我玩《保卫萝卜》的游戏。这就是我们家唯一的宝宝陈哲瀚,小名哝哝。

哝哝生活在有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大家庭中,和睦的家庭是宝宝最好的成长环境。晚餐的餐桌是全家在一起最多的时间,大家在这个时间都聊聊自己的各种意见和看法,但是只要稍微有一点点争执,哝哝就会站出来说不要吵架了,看着懂事的孩子我们都会开怀大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孩子都不希望任何一个人被欺负。

哝哝有一个自己的玩具间,玩具间有积木,球类,飞机,汽车等好多喜欢的宝贝,哝哝喜欢自己一个人或者邀请隔壁的小朋友一起来玩积木,开汽车,扔球。整理好的玩具间不用3分钟就会面目全非,每当我整理玩具的时候,我都会把哝哝喊过来一起整理。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自己的事情努力自己完成,努力了还完不成的再去叫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来帮忙,这是我经常跟哝哝说的,哝哝也很懂事,整理玩具的时候会帮忙把玩具一起放到玩具箱。让孩子理解自己的事自己独立完成,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希望哝哝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小小目标。

哝哝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爸爸妈妈去超市,都会带上哝哝,哝哝有一个小小优点,不会强烈要求爸爸妈妈给他买东西。每次问哝哝你要买这个好吃的吗,他都会说我不要,家里有,我不饿等。爸爸经常跟哝哝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辛苦,要上班也要照顾哝哝,赚钱很不容易,所以大家都要节约。现在看到哝哝懂事的把粘在手上的饭粒和掉在桌子上的饭粒都吃在小嘴巴里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哝哝理解了节约这两个字。

“今天昕煜姐姐和琪琪姐姐来家里玩,我分枣子给她们吃”。哝哝喜欢把好吃的好玩的分享给小朋友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晚上家里吃水果,哝哝会一个一个分过来,然后大的给家长吃,小的自己吃,问他为什么呀,他会回答大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我们经常跟哝哝说,好吃的要分享给小朋友一起吃,这样大家才能一起快乐。

挑食是哝哝最大的缺点,喜欢吃荤菜,不喜欢吃绿色的蔬菜,每次吃饭,我们都会跟哝哝说吃蔬菜可以保护我们不生病,可以像游戏《保卫萝卜》一样保护我们的身体不被怪物来咬。希望哝哝能慢慢接受蔬菜,做一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爸爸也犯过错误。对小孩的教育一定要有耐心,不急于求成。以前老是生气哝哝为什么记不住数字,甚至有一次还教训了哝哝,但是现在看着哝哝能很顺利的数数字,爸爸知道自己错了,小孩子的记忆力都还很差,还在慢慢的成长,所以让小孩子学习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需要有耐心,慢慢的他们都能学会应该学的知识。

哝哝还有不是很爱跟不熟悉的小朋友交流等不好的习惯,但是爸爸相信哝哝在小一班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大家庭中,一定会适应学习生活,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

育儿同时别忘了育己


前阵子或许因为我和姊姊不约而同的出书,走到哪儿常有人问:「你爸妈是怎么教的?」这倒不是说我们特别有出息,毕竟只是喜欢做菜、画画、弹弹唱唱和写文章自娱娱人,但回头想想,这几样让咱姊妹俩乐此不疲,欲罢不能的嗜好都不是爸妈教出来的,甚至凭良心说,爸妈从未刻意栽培我们做过任何一件事。

当年别说陪着写作业、上才艺班什么的了,爸妈连我学校联络簿都没签过几回,几乎完全是放牛吃草的状态。

回想小学时期,我爸爸刚辞掉公务员的职位自己创业,工作压力繁重;妈妈从意大利学成归国,白天在大学教声乐,晚上还要排练歌剧,演出不断。一开始家里还请了工读生来伴读,后来姊姊上了中学必须留校晚自习,落单的我不到十岁就学会一个人进快餐店吃晚饭,而周三只上半天课的漫长下午就在家附近的书局里坐着看小说。

母亲当时已是音乐界的名人,我却等到四年级才开始学钢琴,两年后不了了之。当我身边所有的同学都提早加入儿童英语班的同时,我爸妈不为所动,硬是让我等到初中一年级才跟着教育部的课程开始学26个字母。

别说以现在的标准看来不可思议,即使在三十年前的台北,尤其是经济无虞的中产之家,我父母的放任式教育也算是异数。我后来问他们为什么不逼得紧一点呢?他们说一来真是忙昏了头,二来有信心自己的孩子不可能坏到哪儿去。爸妈跟所有亲友说,「我们女儿很独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说也奇怪,那股莫名的信心和期待似乎就成了我的家教和行为准则。我知道自己考试成绩如果不理想,爸妈不会责骂,但或许会因此认定我不是读书的料。演讲或作文比赛如果得了名,爸妈不会大肆奖励,只会鼓励我发挥自己的长才。

他们真心相信孩子想要的父母挡不住,不想要的逼不来,而我到底想要什么,能不能做好,那是自己的责任。

长大后才明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源自我父母本身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妈妈从小有清亮的歌喉,想学音乐却不被外公允许,非得奉父命报考女师专,却终于在结婚生子后以教师资格保送入师大音乐系,毕业后又放下年纪还小的我和姊姊去意大利深造,闯出亮眼的事业成绩。

曾有人问她是否后悔在孩子幼小时没能陪着成长,妈妈说心底歉疚是有的,但并不后悔,因为音乐和歌唱是她的理想,不能不追寻。难得的是我白手起家的父亲也深切体会妻子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在那个年代就全力支持妈妈,从来不曾用孩子的名义要求她妥协。

回想起来,成长过程中爸妈给我的时间不多,却做足了身教和榜样。我从小看妈妈弹琴练唱,日复一日严谨自律,对每一个细节的诠释掌控都不轻忽,乐在其中,容光焕发。爸爸的自我要求也甚高,无论针对他造桥铺路的土木专业,还是摄影、绘图、影像剪辑等嗜好,他都发挥极度的研究精神,实事求是,巨细靡遗。

或许因为如此,我从小到大一直有一种焦虑感,不是怕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找不到令人艳羡的工作,而是担心寻不着自己的理想志业,不能像爸妈那样尽情的自我发挥。

现在我自己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另一种焦虑感油然而生,那是夹在自我和孩子需求之间的内心交战。我常自问是否有足够的正当理由把两个小毛头丢在一旁堆积木,甚至让他们看电视、玩iPad,以争取时间用来读书写作拍片讲学,还是应该放下自己微不足道的事业,全心陪他们唱游、画画、接送培训体操和陶艺呢?

每次看到身边那许多对孩子付出无限爱心和时间的父母们,我都不免一阵心虚。人家的孩子不到四岁就会认字和算数,而我儿子边唱卡通歌边扭屁股就被妈妈夸上天,是不是落差太大了?许多过来人告诉我,孩子的童年稍纵即逝,若不好好把握亲子时光,寓教于乐,就怕将来后悔也来不及啊!

针对这点我妈妈力排众议,她会在孩子耍赖要我放下工作陪他们玩的时候大义凛然的说:「你妈妈是我女儿,你们不可以欺负她!赶快走开让她安静做事。」几次下来我终于领悟到,妈妈不只专注于自己的音乐事业,更是真心看重每一个人的自我空间和理想实践。

在她看来,孩子们打打闹闹蹉跎一些光阴是正常的,他们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摸索学习,反倒是身为父母的若一昧付出罔顾自我,那才是糟蹋人生,可惜了。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因为怀了我而不去念大学,或是放弃之后出国留学的机会,做一辈子有志难伸的基层教师与尽职母亲,或许她会把一切未完成的心愿加诸在我和姊姊身上,为此逼我们练琴、用功念书考一流大学、出人头地。如果真是那样,我不太可能选择攻读冷门的人类学,更不可能在30岁出头放弃博士学业,转跑道做厨师,进而发展出现在这样让我乐此不疲的小事业。

再说,如果乖乖听命于父母,赢在起跑点换来的人生又是什么呢?是再一次对下一代无私的奉献,让他们完成我未了的心愿吗?

我感谢父母给我自主空间,更庆幸他们为我做了追求理想的人生榜样。在这个一切为孩子好,孩子比什么都重要的大环境价值体系里,我们最容易忽略也最快妥协的常是对自我的坚持。

面对两个宝贝儿子,我会尽全力给他们安全和温暖,但在那同时,我想,把自己做好,活出充实无憾的人生,或许是我们可以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建议家长的同时反思着自己


昨天奔波了几个家庭,做了几次家访,访谈的过程中越发的发现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的好多表现都有家长和家庭的影子,而家庭的氛围又会或多或少、或早或迟的在孩子的身上展现。

建议家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反思着自己,曾几何时发现儿子已经不再那么天真了,身上少了许多这个年龄该有的喜形于色,变得对什么似乎都无所谓,反思自己给儿子的惊喜是不是太少了,或者是给予儿子的不再是他最需要的,就拿圣诞节来说,在圣诞节来临前的一周内,陆陆续续给儿子买了不少的小物件,也曾不止一次的戏称这就算是我给他的圣诞礼物了,可是,儿子却说他想要的礼物不是这些,而是带有植物大战僵尸图案的塑料卡。

乍听时感觉儿子的愿望好经济,好简单,甚至感觉都不及之前我给儿子买的那些小东西,但仔细分析却又感觉意义大不相同,卡片虽然小,但却是儿子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需要的,也许还会给儿子带来属于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成就感,也许会成为儿子向同伴炫耀或者是与同伴一样的荣耀感。

而这恰恰是儿子最需要的。

吃过晚饭到了儿子练习跆拳道的时间,我跟老公说:“和我一起去送儿子吧,然后陪我逛逛!”老公破天荒的答应了。

送下儿子,我们驱车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大商场,因为想着儿子的小愿望,我无暇顾及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更不理会人来人往,闲逛了一会后,我和老公说了儿子的愿望,并且达成共识要帮儿子实现这个小愿望。

匆匆离开商场,我们沿着路边小店一路逛去,路过一家蛋糕店时,进去帮儿子选了几个蛋挞,又挑了一块疯狂小鸟的棒棒糖,怕万一买不到卡片,用这个或许也能让儿子满足一下。

虽然有了备选方案,但是,还是想帮儿子实现他最初的心愿,于是,老公开着车,拉着我,来到了一个生活区小市场,一路上,我们逢店必停,逢店必问,但得到的答案不是:“刚刚卖完”就是“以前有,现在没了”,再逛了不下十家以后,我有点想放弃了,主要是出门前没做好准备,穿的鞋子太高了。

眼看着还有半个小时就要接儿子了,老公有了主意,“这些东西,学校门口应该有卖的,我们到几个小学门口去看看”。虽然觉得学校门口的小店这个时间未必开门,但是还是想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先来到了第一个小学的门口,沿途的小店漆黑一片,在拐角处一家小店隐约透出了灯光,老公把车停稳,我攥了一把零钱冲了下去,在说明了需要后,老板娘给我拿出了一打的卡片,虽然,每一张上剩的都不多了,也没有儿子需要的植物大战僵尸的卡片,但是同是塑料卡的却还有儿子喜欢的疯狂小鸟,拿出两元钱,买了四包卡片,兴奋地冲出了小店。

老公这时候,早已调转车头,做好了继续寻找的准备,赶紧把战果向老公汇报一番,盘算着有一块小鸟的棒棒糖,再加上这几包卡,儿子的这个圣诞怕是不会再失望,离接儿子还有十几分钟的时间,老公决定再到另一家小学门口去看看,开门的小店依然不多,老板娘再一番寻找后告知最近不怎么卖了,没有了。

虽然没能帮儿子最终实现愿望,但是却也非常接近了,来到儿子学习跆拳道的道馆,离儿子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让老公把糖果和卡片藏到了口袋里,然后,稍稍掩饰了一下脸上的喜悦之情,走向道馆......

家长文章:我的育儿体会


其实教育子女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我的体会就是: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用心。基本上就事半功倍了。

在我们一鸣很小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抽时间讲故事给他听。虽然他那时并不见得能听懂,也不认识那些字,但我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给他听故事,给他创设学习的氛围,让他能感受到看书的兴趣。

事实证明,这样做非常有必要。因为就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认识了很多很多的字,这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只能感完成了。现在他每天都是自己看书,基本上不用我操心。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很重要的。因为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并不能好象成人之间的做法,简单直接。

一鸣爱看书

,但他对数学兴趣不大,而我也没有强迫他去学,因为我知道那样反而会事与愿违,所以我只是利用平时机会。比如:今天酒宴上分喜糖了,叫他数一下,一共有多少?分给了大家以后还剩多少?就如此类的事情。只要我有空都不会放过,渐渐的,兴趣越来越浓,现在十以内的加减法已经很顺手了。

我觉得教育孩子并不需要特意安排时间,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多用一点心思,找机会来指导孩子。说真的,我并不羡慕学会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技能的孩子,我只希望儿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学习成长的道路铺好路!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我家宝宝林海骏从小生性活泼,比较好动,后来进了小班,也有老师反映说我家宝宝上课有时坐不住,不能集中注意力。为了能让孩子好动的性格有所修正,家里就买了一些智力拼图和积木的玩具,还给他报名参加了乐高培训的课程,宝宝对此也很感兴趣,并且经常能够很认真、很投入地拼装完成。慢慢地,宝宝就能较长时刻地集中注意力,学会控制物体,并进而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我觉得我们家长在平时,能够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有目的地选取一些玩具,这样对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会有促进作用。

现在许多家长都十分关注对孩子的教育,“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同一齐跑线上”,为此,许多家长都从幼儿时期开始抓孩子的学习教育。之前我本来打算给孩子报外面的英语培训课程,后来正式上小班后发现也有外教课,而且后来欣喜的发现,宝宝回来后还拉着我让我带他一起学英语读英语,证明幼儿园的英语课程对宝宝学英语的兴趣有了很好的激发。老公也对我说,我们对小孩子的教育引导不能盲目,别人学什么我们就要学什么,要循序渐进,孩子此刻是玩着学的时候,就应多用游戏的方式让他学知识,学道理,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的确,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功利思想去逼迫他们学这学那,这样反而会束缚了孩子的独立个性和想象潜质。就应根据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潜质。平时,要更多的注意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他才会真正地生活得快乐。

另外还有两点体会和大家分享,一是多带孩子进行户外锻炼,小时候家里人也经常带宝宝到公园、广场等进行户外活动,这一点我也比较认同,我觉得小一点的时候还是要多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多进行一些锻炼,不能天气冷了就躲在家里,这样小孩子的抵抗力也会下降,锻炼多了他的身体协调能力也会提高,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二是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不能只是枯燥的说教与关在室内的“圈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能为家庭教育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在游玩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教育无处不在,关键在于用心去做。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我是毛豆的父亲,让我写一下育儿经验我觉得有点难了,自从孩子出生还不足满月我就离开家在外工作,一年也还女儿见不了几面,每次短暂的团聚还没等孩子和我建立好感情我就又出门了。但作为父亲我还是有两点两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第一点就是安全,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想着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远离疾病、意外、灾难。做父母的最受不了的就是看见孩子躺着病床上哇哇啼哭,更不要看见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各种优越条件里,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也逐渐增多,饮食安全、卫生安全、家里的各种潜在安全,对于幼小的她都是一种危险。由于不长期在家,我每天我都会和孩子视频,看看她是否安全,并叮嘱家人照看好孩子的安全,希望她能健康成长。

第二点就是快乐,对于孩子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我从不刻意的去教育孩子,也不会让她每天学多少多少知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有她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做这件事是快乐的并且安全的那就应该去做,快乐的生活中学习知识更能让孩子很好的成长。

我谈的育儿经验还很浅,还需更多的像其他家长学习。同时也感谢老师对孩子的细心教育!

中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中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家莹莹已经5岁了。下面是我在她成长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心得,希望和家长朋友分享、交流。

1、鼓励和支持、信任

经常鼓励她说:“你能行,爸爸妈妈支持你!”让她建立自信心,让她觉得人家孩子能

做好的事情她也能做好,比如:老师经常夸她画画画得好,我就经常给她买关于画画的材料,时间长了,她爱上了画画,她自己也爱观察,也有想象力,所以慢慢这就成了她的长处,我还经常对她说:“宝贝,你真的很棒!”

信任她,就是不能随便把错误强加给她。比如:在学校和小朋友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我一般放学时我看她不高兴我会主动问她怎么了,她就说她先主动和人家发生不愉快的,并且用期待的眼神等待我处理或者是以害怕的眼神看着我,我就慢慢蹲下来告诉她:“没事,妈妈相信你。”等她放松了,我再告诉她,以后不能这样,并且还鼓励她道歉之类的,所以以后她在学校或者和别人玩的时候就不随便和人家发生冲突,因为她内心知道妈妈这么相信我,我不能让妈妈失望,最后换来的是她有时竟然会学着我的样子关心别人。所以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批评和指责,就是简单的一句:“我相信你”她就会很懂事,性格也会开朗,也会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2、体验生活,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

让她做做家务,在她做家务的同时也体验大人的辛苦。比如:偶尔让她扫地、叠衣服、叠被子等。让她体会大人每天都这么辛苦地照顾她。时间长了,她会主动帮忙做家务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和她做朋友,做亲子游戏

经常和她互换角色,做一些游戏。放下妈妈的架子和她一起成长、一起玩,尊重她的意见和想法,让她可以大胆发表意见,这样她也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经常以大人的身份约束她时间长了反而会造成她叛逆的性格反而不好,但如果常常和她一起玩,一起谈心,一起做朋友的话会有意外的收获。经常对她说:“我爱你!”经常抱抱她,不管她多大都是我的宝贝。她哭的时候陪陪她,她笑的时候陪她笑,和她一起长大。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陪她成长时慢慢发现的,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所以他们的想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把握孩子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天性,因材施教,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起点,给孩子一片阳光,天真,快乐的童年。

教育孩子,不同阶段家长扮演不同角色


教育孩子,不同阶段家长扮演不同角色

切记:一个孩子造型容易,改型难!

1.0-6岁,爱等于陪伴

1.智力的塑造

0-6岁智力发育最快,

50%的智力在4岁前形成。

聪明不是脑细胞有多少,而是脑细胞间的连接有多少。

在某方面刺激多,脑神经元较粗,在某方面的智力就发达。

2.情感培养

左脑发达:逻辑思维。

右脑发达:创造性思维,想象力。

完整的情感才有完整的人格:不要约束太多。

陪他玩,让他赢

(每赢一次都增加他的自信)。

3.性格的造型

建立概念,知对错

(6岁之后千万不能动手),把教育放在故事里,少讲道理。

习惯于有求必应,必致骄横无礼;

习惯于有求无应,必致自卑消极。

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最重要!

6-12岁,爱等于教练

孩子拥有第二个世界了:学校!

进入群体社会,他感受到群体的力量。表扬或批评都起到暗示教育的作用。

在语言和行为上传递爱的信息:爱是最伟大的动力。

假如他能感受到爱的阳光和雨露,小树苗就茁壮成长。

教练正面暗示的力量很重要:

你怎样评价孩子,孩子就会变成怎样;你希望孩子变成怎样,就怎样评价孩子。

始终传递正思维,正语言,正能量。

1.自信养成:

跟着孩子的兴趣走,不是为了让他成名成家。

拇指教育,而不用食指教育!

18岁前要完成2万次的肯定。

赞美一定要及时、当面。

批评要在宽松中严肃。

三明治教育:

缺点夹在优点中讲,批评夹在希望中讲(肯定--但是--相信)。

做错了,错在哪里?

改掉一次错,就会越来越好……

2.习惯养成:

重视细节,所有得到都要经过自己的努力,对自己诚实。

3.奖励和惩罚:

关注他的喜好,等到该奖励的时候给他,让他因肯定而感动。

不当众训斥,保护好他的自尊。

孩子即使做错事,让你生气,也要把事情和爱分开,你犯错,应批评和惩罚,但惩罚不是为了发泄不满,而是为了教育,为了爱。

每一次的教育都与爱连接在一起。

4.责任养成:

独立或依赖都是培养出来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认真做,做完整。

代替他做,无法代替一生,教会他做,他可受用一生。

5.玩与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好玩,才能好好学。

12-18岁,爱等于尊重

他正走在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路上。

我长大了,要求平等了。

你跟朋友怎么说话,就跟孩子怎么说话。

1.家长和老师:

别把老师的话当圣旨。

让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哪些地方有进步?

所有的孩子都怕老师告黑状。

让孩子喜欢老师很重要

2.学业和成绩: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时的成绩,不能代表一生的成败,不断的成长,才能造就一生的成就。

千万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让孩子产生歉疚感、负罪感。

3.给思想:

成为什么样的人?

成为正直的人,

善良的人,

成为有故事的人,

成为对家庭有贡献的人,

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赢得别人尊重的人……

未来要成为一个领导人,能三吃亏:

出钱的时候吃亏,

出力的时候吃亏,

讲话要舍得吃亏。

4.给平台:

鼓励去图书馆,培养阅读的习惯。

鼓励参加文体团队活动。

鼓励在安全的前提下,行万里路。

让孩子热爱生活。

参加暑期夏令营。

5.给榜样:

与谁同行,向谁学习。

恰当的目标,鼓励达成。

多关心

多沟通

多抚摸。

抚摸对孩子心理影响巨大,传递理解、信任、尊重。

永远记得让家成为每个孩子心中温暖的港湾,不要让家成为竞技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不同时代家长的育儿体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不同房子幼儿园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