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家长的同时反思着自己

10-21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议家长的同时反思着自己”,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昨天奔波了几个家庭,做了几次家访,访谈的过程中越发的发现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的好多表现都有家长和家庭的影子,而家庭的氛围又会或多或少、或早或迟的在孩子的身上展现。

建议家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反思着自己,曾几何时发现儿子已经不再那么天真了,身上少了许多这个年龄该有的喜形于色,变得对什么似乎都无所谓,反思自己给儿子的惊喜是不是太少了,或者是给予儿子的不再是他最需要的,就拿圣诞节来说,在圣诞节来临前的一周内,陆陆续续给儿子买了不少的小物件,也曾不止一次的戏称这就算是我给他的圣诞礼物了,可是,儿子却说他想要的礼物不是这些,而是带有植物大战僵尸图案的塑料卡。

乍听时感觉儿子的愿望好经济,好简单,甚至感觉都不及之前我给儿子买的那些小东西,但仔细分析却又感觉意义大不相同,卡片虽然小,但却是儿子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需要的,也许还会给儿子带来属于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成就感,也许会成为儿子向同伴炫耀或者是与同伴一样的荣耀感。

而这恰恰是儿子最需要的。

吃过晚饭到了儿子练习跆拳道的时间,我跟老公说:“和我一起去送儿子吧,然后陪我逛逛!”老公破天荒的答应了。

送下儿子,我们驱车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大商场,因为想着儿子的小愿望,我无暇顾及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更不理会人来人往,闲逛了一会后,我和老公说了儿子的愿望,并且达成共识要帮儿子实现这个小愿望。

匆匆离开商场,我们沿着路边小店一路逛去,路过一家蛋糕店时,进去帮儿子选了几个蛋挞,又挑了一块疯狂小鸟的棒棒糖,怕万一买不到卡片,用这个或许也能让儿子满足一下。

虽然有了备选方案,但是,还是想帮儿子实现他最初的心愿,于是,老公开着车,拉着我,来到了一个生活区小市场,一路上,我们逢店必停,逢店必问,但得到的答案不是:“刚刚卖完”就是“以前有,现在没了”,再逛了不下十家以后,我有点想放弃了,主要是出门前没做好准备,穿的鞋子太高了。

眼看着还有半个小时就要接儿子了,老公有了主意,“这些东西,学校门口应该有卖的,我们到几个小学门口去看看”。虽然觉得学校门口的小店这个时间未必开门,但是还是想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先来到了第一个小学的门口,沿途的小店漆黑一片,在拐角处一家小店隐约透出了灯光,老公把车停稳,我攥了一把零钱冲了下去,在说明了需要后,老板娘给我拿出了一打的卡片,虽然,每一张上剩的都不多了,也没有儿子需要的植物大战僵尸的卡片,但是同是塑料卡的却还有儿子喜欢的疯狂小鸟,拿出两元钱,买了四包卡片,兴奋地冲出了小店。

老公这时候,早已调转车头,做好了继续寻找的准备,赶紧把战果向老公汇报一番,盘算着有一块小鸟的棒棒糖,再加上这几包卡,儿子的这个圣诞怕是不会再失望,离接儿子还有十几分钟的时间,老公决定再到另一家小学门口去看看,开门的小店依然不多,老板娘再一番寻找后告知最近不怎么卖了,没有了。

虽然没能帮儿子最终实现愿望,但是却也非常接近了,来到儿子学习跆拳道的道馆,离儿子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让老公把糖果和卡片藏到了口袋里,然后,稍稍掩饰了一下脸上的喜悦之情,走向道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树立威信的若干建议


什么叫威信?简单地说威信就是威严与信用,严而有信,信辅以严,有些家长以为威信就是威严,所以经常发脾气。虽然现在家长使用暴力的现象不常见,但训斥孩子的现象却是司空见惯。还有父母以为,威信威信,有了威才有信,其实正好相反,要想有威首先要有信用。

首先,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

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孔子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无声的命令,是真正的权威。

其次,父母的言行要一致,言而有信。

我国古代就有曾子杀猪取信于小儿的记载,也有孟子母亲为了说到做到,不欺骗儿子而买肉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说明了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是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同时也说明了讲诚实,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是父母拥有威信的重要条件。

再次,父母要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高兴要适度,生气要得当,不要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影响正常面部表情和说话腔调;更不要喜怒无常,一会儿逗笑孩子,一会儿又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是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的,因而也树立不起威信。

第四,父母一致,红脸、黑脸要不得。

教育时,口径要一致,提前想好策略,不能父亲教育孩子,母亲抱着孩子哭声凄厉,“你就先打死我好了”,或者爷爷辈长辈出面维护。还有就是,惩罚之后一定不要让孩子看出你的不忍,不要马上去劝慰,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落泪和自我惩罚。惩罚要让孩子感觉到一定的压抑、挫败和沮丧,要让孩子留下十分不愿重复、极力避免的经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中吸取教训。

第五,体罚是“核武器”。

频繁使用武力,造成“穷兵黩武”,就失去了震慑威力。

第六,严与爱结合。

这点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挺难。平时我们对孩子的管教相对比较严格的,只要发现他有什么小错误,就会正面批评引导。但批评完了会告诉他,批评的是他的错误,而不是他,他还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小宝贝。实际操作中,一定要跟孩子讲清这些方法树立威信要不得,家长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规避:

1、高压政策。也许,孩子可以屈服在你的淫威下,因为皮肤身体的痛苦,而不敢有异议,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解决事情的本质,孩子要么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不敢去想,不敢反抗;要么成为双重个性的人,当面一套,背后有一套。

2、以威立家。孔夫子说,小人和女人难养啊,太亲近了,就没大没小,太疏远了,就心怀怨恨。有些家长觉得自己不能喝孩子一起“嘻嘻哈哈”,要保持威严,从不主动接近孩子,总是力图使自己离孩子远一点。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兴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宠爱,甚至溺爱。对孩子娇纵溺爱,对其逞性和乖张脾气姑息迁就。不给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孩子任性妄为,形成骄横执拗的性格。

4、“诱”教,赏而不罚。一个国家讲究赏罚分明,有些家长甚至赏而不罚,以爱抚奖赏作为孩子的教育手段,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爱抚或满足不了其需要,就会对父母产生不满、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使孩子变得任性、骄横、不讲道理。

家长教育孩子100条建议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4个建议


作为家长,你怎样看待孩子的幸福、梦想与成功?你是否在让孩子更有出息还是更幸福中,变得纠结呢?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呢?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最终都可以简化成挣钱的多少。这是社会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发展上来,就变得非常畸形了。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严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为失败者,这样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其实这个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

并不是只有考第一才会更幸福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

这些都是不能画等号的,但是人们一窝蜂地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为“永远的第一”就是幸福,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类拔萃就没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不加区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了,以至于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

我觉得,类似问题不是孩子思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输给孩子的,他们的心智还不足以思考这些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寻找,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爱孩子 请给他更多可能性

中国的作文从来不是一个让人说真话的地方,它只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技术。中国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开始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它让人们逐渐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而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而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难,很多家长为此焦虑是因为他们封死了很多可能性、过于急功近利,当一个孩子说他想当救护车司机时,往往被家长断然否定了。

我觉得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来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有些精英阶层的想法非常微妙,他们本身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习好”,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藐视自己出身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他们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

如果是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会让他就近上学。之后尽可能地拿出所有的时间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触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谐相处。

孩子的生命 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这样的小事中,我有了不小的感悟——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实在是小心得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给“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咬人不对”的建议


给“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咬人不对”的建议

小明咬人事件发生后的几天里,首先真诚成功地安抚了受伤孩子的家长,但我对怎样正确教育引导和和一直在寻寻觅觅,一直不敢开始谈心、教育、批评这件事,因为面对现容易逆反、顺境中长大的孩子,我怕自己不正确的方法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脑海里还是有一点科学育儿的想法的。

首先我倒是自发地打算以后多叫小明与王达、张恩佳一起玩耍,让他们成为比较熟悉的好朋友。然后在网上开始发帖,热心的网友纷纷给出建议,但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想咨询专家李跃儿,但迟迟没能实现。今天在办公室和老前辈谈了“咬人事件”,有多年丰富经验的黄园长一番话正说到我的心坎上,她的担心及小心触犯的地方正是我所担心、犹豫之处谈话中心里就默默认可,现内容洒在这里,以便约束我以后的育儿行为。

首先编个小狗小猫交往的故事:小猫被小狗咬了小手,小手上留一个大大的红印子好疼好疼,他疼地不停滴掉泪,都不想吃草莓点心,不想作迷藏了。小狗知道后很后悔,快点去找小猫道歉:我错了,以后再也不咬别人了,来,我给你吹吹。。。。小猫伸出手来,小狗慢慢地吹吹,又用手摸摸,小猫笑了,说:不疼了。小狗也笑了,他们又开始手牵手作迷藏了。

黄园长强调一定不要直接向孩子说:咬人不对。尤其不能说咬人后就没有好朋友了。不要让孩子因为这件事在心里留下阴影,要让他因为处理的好而慢慢忘记这件事并改正这个不好的咬人习惯。

接着又问:小明特别犟,非得按照自己的主意做,否则就要哭闹反抗,例如鞋上滴了一丁点水,就要换掉。黄园长说这是完美敏感期,尤其对2-4岁的孩子明显,一定要正确引导。我对敏感期还是略知一二,但还真没想到小明这一贯表现是这个。学习……

后又问:小明上了两个月幼儿园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急匆匆要回家,从家里带他出去玩也说要回家,但同班的灏灏放学后就不想回家。黄园长解释:男孩注定地面对幼儿园的规矩要摸摸遵守,不想女孩苦苦就没事了,所以男孩应该多叫他放松,尽量少带他出去玩。奥,细想中……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建议家长的同时反思着自己》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计划的建议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