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及治疗措施

03-19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及治疗措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多动症发生于儿童时期,是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俗称。与同龄儿童相比,以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多动症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障碍,其患病率一般报道为3%~5%,男女比例为4~9:1。

和孩子一起玩喜欢的游戏,可增加注意时间

多动症孩子的一大特点

学习成绩与智力明显不符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的第一位原因就是多动症。这也是多动症的孩子为什么上学后才比较容易被发现的原因,同时也使许多孩子误诊。当您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智力水平明显不相符的时候,就一定要引起关注。他们的表现一般有几个症状:

1.注意缺陷

该障碍患儿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常有以下表现:

A、听课、做作业或做其它事情时,注意力常常难以保持持久,好发愣走神;

B、经常因周围环境中的动静而分心,东张西望或接话茬;

C、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任务。做事不能坚持,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D、不注意细节,常因粗心大意而出错;

E、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写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这些任务。

F、丢三落四或好忘事。与他/她说话,也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等。

2.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大多数儿童比,活动水平超出了与其发育相适应的应有的水平。活动过度多起始于幼儿早期,但也有部分患儿起始于婴儿期。

婴儿期,患儿表现为格外活泼,爱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当开始走路时,往往以跑代步;

幼儿期,患儿表现好动,坐不住,翻箱倒柜,难以安静玩耍。

上学后,因受到纪律等限制,患儿表现更为突出。上课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常常玩弄铅笔、橡皮、书包带,甚至与同学说话、下座位;下课后招惹同学,话多,好奔跑喧闹,难以安静地玩耍。

青春期,患儿小动作减少,但可能主观感到坐立不安。

3.好冲动

该障碍患儿做事较冲动,不考虑后果,常常会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谈话;会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的活动;老师问话未完,会经常未经允许而抢先回答;常常登高爬低而不考虑危险;会鲁莽中给他人或自己造成伤害。

患儿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一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4.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部分该障碍患儿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虽然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由于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和认知障碍,患儿常常出现学习困难,学业成绩常明显落后于智力应有的水平。

多数患儿症状可延续至成年

治疗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以往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自限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可自然消失。现经长期追踪观察发现:仅部分多动症患儿可自愈,多数患儿的症状可延续至成年。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可有显著差异。

目前,多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社会治疗、家庭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尽管如此,许多患有这类疾病的青少年却未得到适当的治疗。原因是,人们对该病的治疗存在着种种误解,同时担心药物的副反应,使相当多的患者贻误了治疗时机。

多动症的维持治疗是一个连续过程,节假日亦不主张停药。只有全天候的连续治疗,才能使多动症儿童获得最好的康复。国内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治疗期限应该在病情临床痊愈后维持1年以上。

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差

但仍然为很多家长所偏爱

多动症最理想的维持治疗方案,是药物与行为的联合治疗。

美国儿科学会曾研究药物治疗、药物和行为治疗的联合应用、社区水平的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4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其中前3种治疗有明显的核心症状改善,而单用心理行为治疗,对多动症核心症状的改善并不见效。

我们的临床实践观察到,行为治疗如不结合药物治疗则难以奏效,其原因可能是:行为治疗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家庭和学校的配合;多动症儿童在疾病状态下,对行为治疗的应答较慢。尽管如此,因为家长对药物治疗顾虑重重,仍偏爱首选行为治疗。

不过,有报道认为,行为治疗如结合药物治疗或单独行为治疗,可使患儿减少对立、违抗行为或违纪事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为治疗有三个期待的效果:一是加强了教师和父母对多动症患儿的认可;二是在药物和行为联合治疗的情况下,在适当时机可降低药物剂量但仍维持药物减量之前的同样疗效;三是家庭要求联合药物、行为治疗时,患者的破坏性行为、亲子关系及社会交流技能均有较好的改善。

给父母的贴心提示

1、应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积极寻求治疗,而不应采取粗暴、歧视、冷淡、责骂、惩罚等措施,否则会加重患儿的病症和自卑、忧虑、孤僻、反抗心理。

2、不要订立过高的目标,马上要求他们变成安静的乖孩子。对这类孩子的要求要点,是防止他们的鲁莽行为损伤自己或危害别人,所订的规矩能达到目标就行,不宜制定过多清规戒律。

3、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如和他一起游戏,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

4、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宣泄其过剩的精力。

5、鼓励孩子的安静行为,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能静坐、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做事的习惯。

6、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例如,吃饭时不看电视等,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

7、消除家庭中导致多动症的不良刺激或精神紧张因素,不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良好的家庭气氛,还可防止孩子心神不宁、焦虑紧张和兴奋。

8、避免含铅食物。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的原因之一,不给孩子吃含铅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给孩子用铝制器皿。

9、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减少压力。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不会弹琴就把他说成“笨小孩”,让他轻松成长。

10、恰当对待。不能歧视、责骂或殴打他们,也不能以“病”为借口而过分迁就,使他们更加任性和好斗。父母要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相互反馈信息,共同促进患儿的好转。(北京安定医院副主任医师/崔永华)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对多动症儿童的心理治疗方法


目前对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所选用的药物大多是一些精神兴奋剂,如哌醋甲酷(Ritalin)、右旋苯丙胺(Dexedrine);苯异妥因(Pemoline)等,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不很严重,服用后可使患儿注意涣散状况有所改进,攻击性行为减少。但仅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病症原本就存在着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药物疗法时还需要结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疗。

方法如下:

1.自我控制训练

这一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解答,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患儿的一些冲动性行为。例如带孩子过马路时,要求在过马路之前完成停、看、听等一系列动作。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患儿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患儿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2.放松训练

用这一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放松训练可采用一般的放松法,或使用在有关医生指导下的生物反馈法。训练时间要集中,可以一连几天,从早上一直训练到晚上,其间除了患儿吃饭、休息外,其余时间都按计划进行训练。在施行放松训练时,每小时放松15分钟,患儿一达到放松要求就给予物质奖励。其余45分钟可安排患儿感兴趣的游戏,但一到放松时间就必须结束游戏。

3.支持疗法

这一疗法单独使用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用来帮助患儿解脱受挫折以后的情绪抑郁和由学习困难而导致的自尊心不足。在实施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对患儿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旦病情有所好转,就给予奖励。

对待多动症患儿,除了实施药物治疗和专门脑心理训练外,家长和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疾病性质。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2)要求适当。一开始对患儿的要求不能与一般孩子一样,只能要求将他们的行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随后再慢慢提高要求。

(3)满足患儿的活动需要,对他们过多的精力要给予渲泄的机会。可指导他们参加跑步、踢球等有系统程式的体育训练,同时要劝止一些攻击性行为。

(4)做到生活规律化。家长、教师督促患儿遵守作息制度。在儿童吃饭、做作业时,家长要控制环境,不要主动去分散他们的注意,以培养患儿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

多动症防治治疗原则


一、防护措施:

1.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避免孕妇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孕期不能滥服药,杜绝近亲婚配,防止产伤。

2.防止头部外伤及药物中毒,预防和及时治疗脑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

3.饮食应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吸收,多食用富含健脑和维生素类食物,少吃或尽量不吃含铅多的食物、含色素、防腐剂的饮料和小食品。

4.自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按时作息,注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正确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5.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粗暴强制的教育方法和过度溺爱、过度保护,事事关心和干涉都可使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养成任性、脾气暴躁、注意力差的不良习惯。

6.要注意学校和老师的影响。老师对儿童的教育方法欠妥,可引起儿童的逆反心理,从而诱发此病的发生,另外学校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兴趣,防止因功课负担过重而给孩子带来的身心疲劳。

二、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目前国内外西医治疗主要用中枢神经兴奋药(如利他林)和三环类抗抑郁剂(如丙咪唪),但6岁以下患儿由于中枢神经兴奋药物对活动过多的症状改善不明显,故不主张用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的特点是:起效快、价格便宜,但付作用大,疗程长,不易坚持。

此外,还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包括针灸、推拿、耳针疗法、中成药治疗等,因中成药服用方便,故采用者较多。

中药治疗的特点是:毒付作用少,疗程相对较短,疗效较稳定,但起效慢,价格比较贵。

2.感觉统合训练:这是一种使儿童乐于参与的寓治疗于游戏之中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特别是对运动协调功能差的孩子效果较好,无任何付作用。

3.心理行为训练:因为多动症的孩子多半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异常,所以心理治疗在治疗多动症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以心理行为训练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多动症治疗护理:需“静养”


据新华社消息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大约1000万~2000万左右的儿童患有多动症。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有关专家提出,对于患多动症的儿童,应该创造环境让其“静养”。

儿童多动症在医学上称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大症状。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生张挺秀介绍说,与大多数同龄儿童不同,儿童多动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过度活动、注意维持困难和冲动控制困难。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自控能力发育障碍。这些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困难,因此容易出现情绪障碍、逆反心理、酒药成瘾、抑郁、孤独等其他心理障碍。

据介绍,5岁前的儿童无意识注意占优势,到了5岁以后,有意识注意开始迅速发展。对于注意缺陷型多动症,张挺秀建议在孩子3岁以后就开始训练有意识注意,能够有效纠正其多动症。而对于多动冲动型多动症,更重要的是创造环境让孩子“静养”。

张挺秀说,5岁前儿童的大脑皮层还没有发育完善,兴奋大于抑制,自控能力差,“我要做什么”容易,“我不做什么”难,但如果6岁后还是兴奋大于抑制就不太正常了。因此,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对于孩子好的行为,一定要多加表扬,不断强化鼓励,促使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不好的行为千万不能纵容,否则就会形成习惯固定下来。但“否定”孩子必须讲方法,例如,往往该吃饭时,很多孩子玩得正开心,此时父母不应该马上强制制止,而应该给他一点缓冲时间,否则会让孩子兴奋和抑制产生强烈冲突,进而大哭大闹。

张挺秀还介绍说,是否患有多动症,必须到6岁后才能定性,但早期会有所表现,因此对可能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要训练他们玩一些安静的游戏,如画画、弹琴、做美工等,有利于培养注意力和控制力的提高。孩子患多动症不必紧张,严重的才需要药物治疗,轻微的患儿通过行为矫治完全能够治疗。

多动症治疗护理:早期调治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常见病之一,以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宁,还可伴随有情绪不稳、易激惹、易冲动等症状。

十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儿童多动症的早期症状并不认识或重视,往往等到患儿症状十分明显时才投医问药,此时,孩子的多动症虽可能治好,但已耽误了学习文化知识的宝贵时间,故早期治疗尤其重要。

药物治疗。据研究,儿童多动症患儿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可能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某一种,故临床上常用促进这类神经递质释放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治疗。这类药物以利它林为代表,近期疗效十分显著,但注意下午4时以后禁服,星期日、节假日应停药。本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食欲减退、淡漠、抑郁,家长不可自行滥用,即使专科医生应用时也必须密切观察。

行为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一心不二用的习惯,如吃饭时不看图书、不看电视,做作业时不玩玩具等。应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实施注意力集中训练。对注意力严重不集中者,开始可让其每日1-2次定时听故事,或让其自己读书每次5分钟,并逐渐延长时间。学龄期以后能每次集中注意力听故事或阅读45分钟以上者,为达到了正常儿童的标准。

对精力过剩的患儿,可让其多参加打球、跑步等户外活动,不应要求这类儿童变为一个十分文静温顺的孩子。

家长、教师及同学不要歧视打骂多动症患儿,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损伤其自尊心。发现其品质中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不可袒护。

由于儿童多动症是由于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联合作用所致的综合症,因此治疗应采用相对应的综合治疗手段,且一定要经过儿童精神病专科医生的确诊后对症治疗。

多动症治疗护理:学龄前能矫治


学龄前心理行为矫治上学后正规系统治疗

背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日前称,一些多动症药物可能会引发患者的心脏健康问题,应在产品说明中加注最严重级别的安全警告。受到美药管局关注的药物包括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Ritalin和英国希雷制药集团生产的Adderall等。对于美国FDA的警示,首都儿科研究所内科主任医师李尔珍提醒说,这个结果对医生和家长来说,应该在儿童多动症的诊断治疗上要更加慎重。因为在警告中的Ritalin,就是临床中常用的利他林。利他林已经过了数十年的临床应用,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安全、且有效的药物。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副作用,比如睡眠减少、食欲下降、头疼等。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提出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脏健康问题,在临床中,李主任还没有遇到过。这些副作用在药物说明书中都有说明,正规医院往往会直接把药物副作用告诉家长,结果有些家长因为害怕副作用而不愿意接受治疗,转而去一些小诊所治疗,轻信所谓的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宣传。但这样往往会让孩子得不到正规治疗,反而会耽误了系统诊治,

家长绝不能因为害怕出现副作用而拒绝给孩子用药。真正确诊孩子患有多动症并进行正规的药物等综合治疗,应该在孩子六七岁上学后。因为孩子在3~5岁时,虽然可能出现好动、爱捣乱等一些多动症的倾向,但由于此时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注意力无法长期保持集中,有些行为是儿童在气质特性方面如适应性、活动度和分心等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这时诊断为多动症是不妥当的,不要急于进行药物治疗。但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太合群、坐不住、爱惹事等等,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精神科,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多动”的可能,也进一步排查有无其他疾病。

如果有多动倾向,应该积极进行心理行为矫治。这种矫治可以在医院的心理科或神经科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科普书籍和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方法得当,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就可以恢复正常。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包括遗传、神经递质、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环境因素、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等因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医学普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因素如下:

1、遗传。家系研究、双生子和寄养子的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儿童多动症的重要发病因素,平均遗传度约为76%。

2、神经递质。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如患者血和尿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5-HT功能下降。

3、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发现患者额叶发育异常和双侧尾状核头端不对称。功能MRI还发现ADHD患者存在脑功能的缺陷,如额叶功能低下,在额叶特别是前额叶、基底节区、前扣带回皮质、小脑等部位功能异常激活。

4、环境因素。包括产前、围生期和出生后因素。其中与妊娠和分娩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ADHD患者母亲吸烟和饮酒、患儿早产、产后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

5、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其意学名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多动症的儿童其特征十分明显。多动症顾名思义是多动,但不一定多动顽皮的孩子就是患上了儿童多动症。其关键区分特征如下:

1、注意缺陷。患儿明显难以长时间注意力集中,且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患儿常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难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在学习或活动中不能注意到细节,经常因为粗心发生错误。

2、注意力维持困难。经常有意回避、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持续集中精力的任务,如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做事拖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指定的任务。患者平时容易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甚至忘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3、活动过多。患儿经常显得不得安宁,动作多多,手足活跃,在座位上不能安静呆着。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4、行为冲动。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

5、学习困难。患儿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不佳,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较低,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

如何治疗儿童多动症?当前医学条件下,多动症是可以通过治疗手段减轻以及治愈,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行为管理与教育以及针对父母的教育与训练。如下:

1、心理治疗。主要有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方式。患者同伴关系不良,对别人有攻击性语言和行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及时对患者的行为予以正性或负性强化,使患者学会适当的社交技能,用新的有效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2、药物治疗。药物能改善注意缺陷,降低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短期内改善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一般使用中枢兴奋剂,一线治疗药物,目前国内主要是哌甲酯及其控释片。哌甲酯,低剂量有助于改善注意力,高剂量能够改善多动、冲动症状,减少行为问题。

3、行为管理和教育。教师和家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和心理教育,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教育方法,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可以将患儿的座位安排在老师附近,以减少患儿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分散,课程安排时要考虑到给予患者充分的活动时间。

4、针对父母的教育和训练。给父母提供良好的支持性环境,让他们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学会与孩子共同制定明确的奖惩协定,有效地避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正确使用阳性强化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使用惩罚方式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多动症儿童心理教育

多动症儿童的性格往往孤僻、任性,自控力差。而且心理变得异常,意志薄弱,性格波动。对待多动症儿童,必须进行适当而有耐心的心理教育,方能配合治疗,事半功倍。

对于多动症儿童的部分行为,家长及老师应给予其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加以鼓励和肯定,这对多动症儿童心理调整和行为转化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多动症儿童进行关爱、体谅,不能因为他的好动而感到厌恶,在教育上与老师达成一致,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如若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可安排其班干部的工作,予以律见。

多动症儿童往往精神过度兴奋,以至于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行休息,此时在满意孩子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培训孩子良好的生活规律,督促其遵守作息规律;

家长及老师应克服对患儿粗暴、冷淡、歧视的态度,做到相互协作,耐心而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儿童忧郁症表现及治疗方式


有些家长们以为孩子很小,所以很难与抑郁症这样重大的问题扯到一起。实际上,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同伴关系差的小学生与具有良好同伴关系的小学生相比,更容易抑郁。除了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抑郁情绪积累之外,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差、父母婚姻破裂等,都对孩子产生着很深的影响。抑郁的大学生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缺乏社会支持感、人际交往受挫,体验着焦虑和被群体排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期我们来谈一个严肃的话题,帮助家长普及一下青少年儿童的抑郁症知识,和抑郁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典型表现。

1. 主要的形成因素

抑郁症的形成,一般需要一定的因素来渐渐的促成。在这些不良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孩子才会显现出抑郁情绪甚至行为,比较突出的有家庭因素、人际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

家庭因素是导致儿童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儿童抑郁与母亲有关,而与父亲无关。对于家庭关系的研究均表明儿童青少年抑郁与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之间存在明显关系,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关于教养方式的研究表明父母严厉惩罚、过度干涉和保护将导致或加重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状,而给以更多的关注理解和情感上的温暖,将能减轻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或减少患病概率。此外,家境贫寒的青少年患抑郁的概率更高。

研究表明,人际因素与抑郁症有较高的负相关。人际关系的好与坏,主要表现为孩子是否能够在社会群体中感受到自我价值。其中,对同学关系的感受、喜欢或厌恶老师这两项的影响力更大一些。人际交往是孩子自我肯定和自我塑造的路径,尤其是性格敏感、情绪化的孩子,更是如此。长期处于不受欢迎的人际环境里、或者突然换了新环境,都易使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如果家长发现的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抑郁症。

儿童青少年抑郁的促发因素主要源自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压力,即各种应激生活事件。例如:健康状况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有研究表明,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儿童更易产生抑郁及焦虑情绪问题,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易引起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发生。另外,住院也易引发抑郁,原因是住院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孩子感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而产生自卑感、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对他人敏感等。

2. 各年龄段的表现特点

相对来说,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识别率低、诊断难度较大。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是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例如:易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等行为十分常见。研究发现,3~5岁学龄前儿童抑郁症会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卑自责、自残和自杀表现;6~8岁的儿童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或者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9~12岁的孩子表现为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12~18岁青少年表现为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

3. 治疗方式和效果

仅有抑郁情绪的儿童、青少年,可能在数周内自愈,而有明显抑郁症症状的孩子,病情持续6周以上时需要干预和治疗,常用治疗方法有抗抑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抑郁症的诊断除了要看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还需要专业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个严格的诊断过程,家长们还需要谨慎的对待这个问题,谨防给孩子贴上“抑郁”的标签。

多动症症状:儿童多动症心态特征


儿童患有多动症后,其身心状态发生很大变化,产生许多缺陷,注意力涣散,情绪激动或消极悲观,学习困难等。而最突出的缺陷表现在:对周围事物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分辨力弱,缺乏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心理上发生障碍、孤僻、时间观念淡化等一系列问题。

一、多动症儿童的心理缺陷儿童患有多动症后,其身心状态发生很大变化,产生许多缺陷,注意力涣散,情绪激动或消极悲观,学习困难等。而最突出的缺陷表现在:对周围事物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分辨力弱,缺乏认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心理上发生障碍、孤僻、时间观念淡化等一系列问题。

感知是人的感觉和知觉,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觉器官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认知基础,然而多动症儿童却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敏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心不在焉,看书、看黑板常常顾此失彼,甚至东张西望,不知所从。视觉缺乏主动性和定向性,听觉缺乏分辨性和协调性,从而注意力无法集中,感觉接受发生困难。同样,时间观念的缺陷也使多动症儿童出现认知障碍,如上学迟到早退,忘记做作业,办事拖延,写字抄错或漏抄,没有方向意识,上下左右不分等等。

儿童感知上的缺陷使之对事物的认识和体验发生偏离,从而心理变得异常,意志薄弱,性格波动。多动症儿童性格往往孤僻、任性,自控力差。

二、多动症儿童的注意活动过程注意的活动过程分为三个环节:注意的选择、维持和转移。注意力的强度、稳定性和范围体现了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定和集中的程度,而多动症儿童的注意活动过程往往发生障碍,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注意时间短暂,注意不稳定,范围狭窄且容易分心,不善于分配注意力,这也是其主要特点。注意的选择性差: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多动症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出现的新的刺激容易引起反应,该有意注意的事物却看不到。他们在家做作业时,总会听大人的谈话,窗外的吵闹声;上学路上也会被商店的玩具吸引,忘记上学。他们的注意力是不自觉的、无目的的,见到什么就去看、去做,不知道去辨别到底应不应该做。

注意难以维持:注意不能高度集中,保持时间短暂。儿童上学以后,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持久而艰苦的劳动,没有兴趣是不行的,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是必须要做到的,这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贪玩了。但是,多动症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差,上课小动作不断,作业得让父母督促。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难以持久,一般对10-12岁的学生来说保持40分钟连续学习并不困难,而多动症儿童很难做到这一点。

注意的转移性差:多动症儿童的注意范围比较狭窄,掌握的数量明显少于一般儿童,而且注意稳定性差,难以保持注意力,他们不能掌握和理解课文的全部内容,学习成绩波动也很大。这反映出他们的注意广度不够,注意力不稳定,并不是智力低下所致。同样,他们的协调性很差,不善于分配注意力,极易分心。完成某项任务需要眼、耳、脑、手分别控制并相互配合,如上课时眼要看书、黑板,耳要听讲,又要动脑思考,动手做笔记,这时他们会显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三、多动症儿童的记忆障碍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阶段,多动症儿童识记过程的速度较慢,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短,容易遗忘,记忆的再认不够准确,不够稳定,对识记材料的选择、加工和分类能力较弱。

记忆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学龄前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学龄儿童的有意识记忆已有很大发展。但是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在记忆的速度和时间、稳定性等方面会发生障碍。

记忆速度缓慢,保持时间短暂:记忆的形成是建立在注意的基础上,先得把注意到的东西感知才能进入记忆,这时的记忆也只能是短时记忆,只有注意不断持续反复才能形成长期记忆。多动症儿童注意力不能集中起来,不能专心听讲,所以对知识的掌握也就缓慢,背课文也要花费比一般儿童多得多的时间。有时多动症儿童对识记材料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但是印象不深,容易忘记,对老师讲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都难以保持长时间记忆,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很差了。

记忆的再认不准确,不稳定,选择分类能力较弱:多动症儿童的记忆不稳定,不牢固,对学过的东西记得不全面,再认时漏洞百出,前后颠倒,有时记着的也会突然忘记。如平常能背出的课文到课堂上便背不上来了,平时能记忆的公式,考试时就用不上了。多动症儿童记忆的选择、加工、分类能力较弱,不会有选择地记住重要的东西,对形象直观的东西能够靠机械记忆记住,但那些抽象、间接的记忆内容则发生困难。如数字题一般套用公式的计算困难不大,但遇到应用题就理解不了;背诵课文只背诵原文还行,让复述段落大意就抓不住要点,困难重重了。

四、多动症儿童的思维活动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射活动,它是对感知材料的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思维活动形式,是从记忆的形象中提取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多动症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具备以下特征:

抽象思维发展缓慢,概括能力缺乏:

多动症儿童的思维往往驻留在具体形象思维水平,无法深刻而准确地分析感知材料,形成较高水平的抽象思维,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看故事只能记住某些情节不知道其中包含的道理,写作文也是平铺直叙,不会概括或加上自已的观点。由于抽象思维发展滞后,概括能力、分析事物的本质形成概念就显得更为困难,他们对猫、狗等具体动物的特征把握还比较容易,能形成“动物”这个概念,但具体让区别开“野兽”和“家禽”这样的概念就容易混淆了。而象数学课里的“长方形”、“正方形”那样的抽象概念理解起来就更难了,这是儿童成绩提高不上去的重要原因。

思维过程连贯性和稳定性差: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分散,无法长时间集中思考某个问题,从而思想时而分散,时而集中,断断续续,不连贯,不稳定,他们做作业可能做着做着就想起了什么玩具了,写作文写着写着就跑题了,这种情况可能是多动症儿童学习成绩经常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测儿童的多动症


一般多动的孩了在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的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环境里也—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如何辨别孩子是正常的好动还是多动症呢?以下方法可自测。

表现一:注意力不集中

1.常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表现二:多动或冲动行为

1.常常手脚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间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结果分析:孩子符合表一中6项以上,可考虑“注意力缺陷障褥”;孩子符合表二中6项以上,可考虑“多动障碍”;两个表均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多动症儿童的特点及治疗措施》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特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