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现象早已引起婚姻学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关注。但是,单亲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至今还是一个空白。
不少父母对性教育颇感困惑,因为他们简单地认为性教育内容就是夫妻性生活的内容和技巧,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对于不同年龄的对象,性教育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对幼儿的性教育主要是性别角色的认同教育及健康科学性观念的形成。
单身母亲家庭是指由于离婚、丧偶或其它原因造成由母亲单独一人与儿子组成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缺少父亲的形象和来自他的教育,使得单身母亲对儿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颇为困难。在正常的父母双全的家庭中,儿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对象,即男性父母,并在与异性父母的关系中打下未来人际关系的基础,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恰当的性别角色。如:怎样承担家庭的责任,怎样与同性和异性相处,怎样解决社会需要与家庭需要之间的冲突,等等。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亲形象的儿子,如果母亲没有相应的关注,结果会使孩子在性别角色确认这一环节出现困难和混淆,表现出“男性女性化”的倾向,在性格上会表现出敏感、多疑、自卑、胆小、心胸狭窄、依赖性强等,这会给他的人格塑造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为了让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单身母亲对男孩要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儿子男性角色性格的培养
一些母亲在教育儿子时,首先将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后才将其当作独立的男子汉,甚至从未将其视为独立的男子汉。对孩子过分支配和保护,满足于儿子的顺从、依赖、怯懦、仔细,这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例如,男孩子总是十分淘气,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亲要求他讲卫生,不要把衣服搞脏,不要乱跑,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结果孩子变得处处谨小慎微,缩手缩脚。成年后,母亲对儿子的这种性格当然是“恨铁不成钢”,殊不知这主要是母亲本人教育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模仿的榜样,如果要培养孩子果断、自信、大胆、心胸坦荡等性格,就要有意识地对男孩子采取内细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养出“脂粉气”。
为孩子创造适当的交往环境
由于家庭中缺少父亲,儿子自然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大大增多。有的母亲认为,与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卫生,而与男孩一些玩则容易出乱子。其实,这样会使孩子在成年之后产生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他们只对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对另一些人表现出胆小、退缩和敏感。因此,母亲应该多安排孩子与爷爷、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补偿父亲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另外,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也不知不觉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为,这是母亲那里所得不到的。
给孩子适度的母爱
单身母亲往往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亲将喂奶的时间不恰当地延长;允许儿子一直与自己同床而眠;对儿子过多的关心和爱抚等等,结果孩子产生“恋母情结”,习惯于依赖母亲,而不愿意独立,更有甚者会产生变态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子最好在七岁以后就和父母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条件不许可,至少也应分床。在国外,孩子一生下来就和父母分床休息。中国家庭因条件和传统等原因,没给孩子创造独自生活的环境。而单身母亲由于对孩子过分的爱,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条件下分不清母爱和情爱的界限,也不了解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恶果,造成儿子在心理上永远不能“断奶”。
母亲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
孩子一生下来本能的具有占有欲,他们吮吸母亲的营养,占有母亲的怀抱和目光,成为母亲生活的中心。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应该慢慢将注意力离开孩子,但是,许多单身母亲将全部时间都给了孩子,没有自己的私生活,这其实对儿子性心理的发展是无益的。母亲应该定期给自己安排时间,用来处理私人事情,包括同异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亲是爱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亲所有的感情空间。否则孩子会变得放荡不羁,不服管教,或向母亲滥施命令,自私地反对母亲再婚等等。母亲给自己时间的同时,也就给了孩子成熟的机会。
让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观和性态度
有些单身母亲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经历中受到的创伤使她们对婚姻、异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见,并且将这种偏见灌输给孩子。例如,告诉孩子是爸爸不要他们了,男人都很坏,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对人产生敌意、不信任感,同时也有不安全和被抛弃感。还有的母亲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如果没有你,我就好过多了。”她们以为这样说,孩子就不会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忧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责的心理,给未来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阴影。有些成年男性所患的“心因性阳痿”,原因就是母子关系的异常造成的。他们总有“女性是痛苦的,自己是有罪的”潜意识,因此,在性生活中无法产生平等、共享的感觉。因此而导致性功能障碍。
六、再婚,有利于儿子的性教育
在很多情况下,单身母亲是为了孩子不受苦才选择了不再婚,这对孩子的性心理发育很不利。由于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许多细节的具体实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男性亲属的帮助,也很难弥补父爱对于孩子的影响。而孩子与继父关系的处理,以及母亲在生活中的处理技巧。而且,再婚对于单身母亲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如果母亲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压抑,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个性发展。当然,母亲是否再婚是其个人的选择,但是,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考虑,则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总之,单身母亲对儿子的性别角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与一般意义上的性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有许多具体差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变革,离婚现象越来越得到公众的理解,但我们希望孩子受到越来越少的不良影响。
早教模式强调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当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孩子时,这种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0岁婴儿,很多父母会有疑问:这只是一个需要我们照顾才能生存的孩子,难道还需要尊重吗?
其实,答案需要你去选择。
面对刚出世的婴儿,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够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同成人一样,希望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与智慧发展的独立的人?很显然,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处于赐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选择了后者,一定会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尊重他。
有人会认为,不管怎样看待他,对婴儿还不是一样地满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抚养吗?其实大不一样。理念上的区别决定了我们完全不同的0岁教养方案,也决定了孩子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感觉自己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信的人,还是处处受到环境压制的被动接受者。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每一个孩子从出世,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学习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断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尽办法去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学习控制环境,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如,他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饥饿、不舒服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也会用伸手、蹬脚和各种动作去逐渐发展自己对外界的作用力。瞧,他与我们成人一样,都是在日复一日地设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要。
但婴儿又与成人不同,他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从婴儿成长的初始,就随时满足他这种主动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儿初期,虽然他还没掌握语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给他充满关爱的话,以满足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语言发展的需要;在他能够伸手抓握时,给他设立一些游戏,像一抓绳就能有玩具飞到眼前或有变化出现,这样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的作用,增加他发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兴趣等。假如我们这样尊重婴儿的发展需要,一点一滴地满足着婴儿的发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励,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就会从一开始认识世界,就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种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们仅把0岁的婴儿看成是吃饱喝足就够了的被动接受者,无视他们的发展需求,在他不会说时就不提供充满爱意的语言,对他各种能力的萌芽也只当作无意义的动作予以忽视,那么,孩子的探索热情总是受到压制,能力发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励,他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就会消退,孩子会感觉这个世界不支持他,他是无助的。与处处受到鼓励的婴儿相比,这种在无助感中成长的孩子,会大大降低对外界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长大后,无论怎样重建自信,根基总是摇摆的。
早期教育大师蒙特梭利告诫我们:儿童的成长没有一样是由母亲来完成的,它属于儿童自己的成就。——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承认儿童这种不同寻常的能力,父母要说服自己从儿童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他们对儿童的帮助就显得更有价值。如果这种帮助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的话,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让孩子成才。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获取“成功”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认识从生命的初期就开始尊重孩子的重要意义,抛掉做孩子的权威,设计、指挥他们的观念,确立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样才会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稳固基石。
不管是在教育活动中,还是在游戏中,懂事听话的孩子总是会得到老师的关爱,而那些喜欢调皮、爱捣乱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批评教育。其实这些喜欢调皮捣乱的孩子,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
小智是我们班上典型的调皮大王。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时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交往。在我的观察中,小智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在区域活动中,他都积极的参加,表现自己,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
但它与人交往的方法不是很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经常被小朋友打小报告。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去接近他,多关注他,摸一下他的头,给他一个会意的微笑,与他交谈。告诉他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
孩子的心理有时候很微妙,故意调皮捣蛋只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时时反问之际,我给了他们足够多的关注和爱护了吗?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不仅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而且能让孩子感受到受人关注,对帮助他们改进自身的坏习惯也有很多作用。
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喜欢调皮的孩子也不例外。爱是我们的教育手段,让我们多一点爱心,多一些赏识,多关爱一下调皮的孩子吧!你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幼儿园马上要开学了,“神兽”归笼,很多家长在开心的同时也担忧孩子如果不适应该怎么办。幼儿园即将开学,新生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调整?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开学想要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就应该早做调整和准备,具体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3岁的孩子初步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上幼儿园可以让孩子真正地去锻炼这个能力。因此在家里家长们不妨在孩子面前多“示弱”,比如东西拿不到,需求宝贝帮忙拿;垃圾不知道扔湿垃圾还是干垃圾,请宝贝帮忙扔一下;玩具找不到家了,请宝贝帮忙送“回家”。记住:你越弱,你的孩子就越强。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
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裤子上厕所、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当孩子有了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后,他对自己也会充满信心。
2,提供与小朋友交际的机会
从2岁开始孩子就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了,但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交际需求,上幼儿园可以有更多的同伴,共同学习、玩耍、吃饭甚至睡午觉。因此,家长们可以带幼儿在小区里或者室外,如果是室内请一定戴好口罩,找人员不密集的地方,相约或者随机让孩子们自己建立一个交际范围或朋友圈,当然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小摩擦和小纠纷,这些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
3,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
孩子的语言发展日趋成熟。我们常常会发现同龄的宝宝中,语言发展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三周岁的宝宝,应该能够较完整地说一句话了。结合3-6岁幼儿发展指南目标以及幼儿园中的语言活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家多多把话说完整,不要说一半。当你已经理解他意思了,不要打断他,或者忽略,要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这样上幼儿园之后,孩子才能较清楚地和老师说自己要做什么,或者遇到磕磕碰碰的时候也能大概说清是在哪碰的。
4,陪孩子多做运动和手工
在三岁后,幼儿的大脑智力发育到飞速的状态,所以需要吸收更多的知识内容,来完善他的知识系统。幼儿园从五大领域和贯穿于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游戏,都能满足幼儿学习、运动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家长们注意,疫情在家最容易缺乏运动。因此要和孩子一起动起来,动脑做思维、动手做手工、动脚做运动等。
5,调整作息时间
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在开学前,调整作息时间很重要。让幼儿先适应起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这对缓解分离焦虑也很有帮助。幼儿合理的作息时间基本是:7:00起床;9:00可以吃小点心;11:00吃午餐,半小时内吃好,然后散步,也可以玩会儿玩具;12:00睡午觉;14:30起床,起床后可以点水果和小点心;17:00-18:00吃晚餐;21:00上床睡觉。白天的游戏玩耍可以由孩子自己选择,但是吃饭、睡觉的时间得固定,让幼儿先适应起来。
提前做好准备,等开学的时候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和老师们。老师们一般会提前一到两周开始清扫整理并布置教室环境。疫情期间,各种防疫指示牌,消毒工作更是不会落下。
以下还有几点,是供家长们注意的防疫引导措施。
父母要教育孩子配合老师,按要求测量体温
报健康要求:每天准时上报幼儿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在沪,不瞒报不谎报,为自己也为大家负责。
测量体温的要求:早上,当家长送孩子进幼儿园时,每个人都要按要求排队进行体温测量。家长带孩子在排队时,两人之间要保持一米的距离,并站在等候线外等候,一个一个测量体温。孩子和成人第一次测量体温在大门口用机器测量。进园后,由保健老师用额温枪进行第二次测量体温。人体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超过37.3℃即属于发热。如果体温出现问题,家长则不能带孩子入园。
要勤洗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我们的手每天都摸过很多东西,手上的细菌是非常多的。而且孩子很喜欢把手放进嘴里、鼻子里,这是非常不卫生的。因此,父母在家里就要教育孩子,要讲卫生,勤洗手。要引导孩子洗手要按七步洗手法进行,幼儿园里也会贴好详细的步骤图给孩子参考。
孩子之间要保持一米的距离
以前孩子上幼儿园时都是坐在一起的,两个孩子之间靠得很近。但是,现在孩子之间要保持一米的距离。很多父母都有疑问,孩子之间离得这么远,他们怎么在一起玩呢?因为疫情的原因,现在规定每个人都必须保持一米的距离。孩子保持一米的距离也是可以玩耍的,只是在身体距离上会感觉有点远。孩子会有点不适应。但是,当孩子形成习惯以后就好了。一切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另外,孩子们在上厕所排队、洗手和午睡时都必须要保持一米的距离,注意看好地上贴好的一米线。因此,父母在家里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和别的孩子拉手、拥抱等。老师也会注意不和孩子近距离的接触。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长更需要做好角色的正确定位》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开学家长要做好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