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木本植物

03-25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木本植物,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带孩子们来到我班的种植园地,发现大蒜苗里有许多杂草,就和孩子们一起除草。在除草的过程中,我一边做示范,一边不断地嘱咐孩子们一定要把杂草连根拔起,否则杂草还会在原来的根上再长出新叶子。

现在的孩子们根本没有过除草的经历,因此,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把草给拔断了,等我发现再去拔断掉的草,是非常地费力的,因此我一再强调要把草连根拔起。“老师,干嘛要连根拔起呢?拔断后,我们的大蒜苗里也看不到草了啊?”李绅宜小朋友不解地问。“对啊!老师,我奶奶家种的菜不小心让我给拔掉了,就再也没有长出来啊?”张百涵小朋友也插嘴问了起来。孩子们的问题一下把我给难住了,为什么有的植物拔断会继续生长,有的植物拔断就会死掉呢?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经历:妈妈让我去地里除草,因为年龄小的缘故,连根拔起杂草很费力气,于是就偷偷地准备了一把小剪刀,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就用剪刀去剪杂草,这样会用很短的时间就把杂草除净,还会得到妈妈的表扬。至于为什么要把杂草连根拔起,没有想过。

现在,孩子们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带着这个疑惑,我和孩子们来到了电脑这个老师跟前。“啪啪啪……”随着问题的输入,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植物分成草本和木本,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每年死去,而地下部分的根、根状茎能生活多年。我将答案用我们平时通俗易懂地语言讲给孩子们后,他们很快就能根据植物茎的特点判断出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木本植物。

看着孩子们在我打印出来的植物图片前判断草本、木本时,我发现我和孩子们一样,也在感受着学习、成长的快乐。

我和孩子一起在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植物的变化


孩子们的天性都喜欢探索和观察,但缺乏持久性和坚持性。因此,连续性观察往往半途而废,没有结果。如何引导孩子们做连续性观察并获得成功呢?我想用和孩子们一起做观察记录的方法试一试,因为孩子们在和老师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兴趣是最高的。

在班级的植物角,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记录表,记录植物的变化。每天早晨来园早的孩子,还可以给大蒜修剪根苗。鼓励孩子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怎样变化,谁发现它们的变化,就可以来做观察记录。

第一天一早,于皓轩来到幼儿园就直奔自然角,仔细地看起来。不一会儿,松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蒜苗好像有变化!。”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小朋友赶紧围过来仔细地观察。这时,钱思涵问:“那个绿色的是什么呀,是小芽芽吗?”王诺嘉说:“不像,我见过的蒜苗可比它长。”“那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哎,你看蒜头怎么起了好多皱纹呀,真难看,嘻嘻……”孩子们捂着嘴笑了起来。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发现,特别是第一位发现者——于皓轩,我让他把蒜苗的变化画在记录表中,然后,请他们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了直接肯定他们的行为,鼓励其坚持连续性观察并激起大家的观察兴趣,我每天都带着孩子们来到植物角,鼓励他们给植物浇水等等。后来,蒜苗越长越高,孩子们又多了一个任务——给大蒜修剪叶子。从此,每天都会有几个小朋友热心地关注着大蒜发芽的变化过程,争着做记录,结果原定五天的观察记录表格已远远不够使用。干是,我们又增加了一张表格,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连续性观察活动当中。

后来,植物角还增加了小实验——“比比谁发芽的快”,我们用绿豆和黄豆分别分盘装好,同时泡在水中,看看谁发芽的快。每天,植物角都有很多孩子来观察豆子。看着长得茂盛的豆苗,孩子们的脸上露出暖心的笑容。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积极参与对孩子们来说是最佳的鼓励方式,要想培养孩子某种兴趣并能够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老师的参与必不可少。只有老师是位有心人,孩子才能成为有心人。而在过程中,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很必要的。

学会照顾植物,培养爱心


作者:许颖植物角里增添了几盆新的植物,还拿来一些豆子放在盘中浸泡着。孩子好奇的围着这些鲜绿的植物观赏。孩子们不断的发问:“这些花叫什么名字?”“它会开花吗?”“它的叶子为什么外面一圈是深绿的,里面是淡绿的?”“豆子放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接下来的几天,我观察着孩子们,发现小朋友们会在吃饭后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围在植物旁一起观察,当看到盆中的豆子发芽时,他们会欢呼,然后不解地来问我:“老师为什么其他的还不发芽?”我仔细检查后会安慰道:“没有关系,今天放学时再浇点水,慢慢的一定也会发芽的”。听完我的话,这个孩子就会小心翼翼地为其他的植物去浇水了,边上的孩子会提醒道:“不要浇地太多了,否则小植物会淹死的。”有时孩子们也会在一起交流,发现问题还会及时的提出来,并且当由小朋友提出问题时,别的小朋友会为他解答或找老师帮助。

由此,我觉得通过此类的种植活动,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不仅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还能相互交流讨论,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因为他们一起关注自己的种植物,他们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兴趣点;在这种关注的过程中,孩子们丰富了种植的相关经验,也提高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当他们会哪么地关爱身边的一草一木时,爱父母、爱同伴的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阳光农场活动:植物死了以后


这一天我们又来到了三楼阳光农场,一到平台,你们便争先恐后的观察起自己曾参与种植的的植物来。“看,我的番茄开花了!”“我的土豆也找高了好多!”“我种的葫芦种子都发芽了,好多啊!”你们欣喜的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言语中抑制不住成功的喜悦。“老师,你看,我的豆豆秧苗死了!”身后发出一声细小的略带难过的声音。我转过身来,只见曦曦皱着眉头,指着自己种植的大豆秧苗。这珠大豆苗已经蔫蔫的趴在那儿。你们大家听到有植物死了,也纷纷的过来看看。“真可惜,它不能长出番茄了。”莫莫略带遗憾的说。“老师,我好几天没来照顾它,没给它喝水,它肯定是渴了。我现在再给它多浇点水,我的番茄还会活过来吗?”曦曦求助似的望着我。我刚想说话,旁边的芯怡忙说:“活不了了,你看它都枯成这样了,它已经没有生命了!”“那你们说怎么办呢?”我还是把问题抛给你们吧!“只能把它拔掉了,反正也长不大了!”“嗯,我们再重新种些什么上去吧?”“那种什么好呢?”你们又陷入了沉思。这时思思说:“要不把我的葫芦,移一棵过来吧,反正我们这箱里的葫芦出了这么多。”莫莫疑惑道:“把葫芦移到这边来,它会活吗?”“没事的,我奶奶家也种葫芦的,等葫芦发了很多芽,就可以把苗苗移到别的地方去的。”思思立即说。

说干就干,在你们的邀请下,老师我也参与到你们的移植活动中来。曦曦松土、挖坑,老师给你们帮忙挖秧苗,令我惊喜的是,旁边是你们的关心和善意的提醒。腾腾说:“老师,你小心点,别让小锄头碰到手。”“思思说:“老师,秧苗上要多带些土,这样它就容易活了。”呵呵,思思宝贝你知道的还是挺多的。曦曦小心的捧着老师挖出的秧苗,轻轻的放入挖好的坑中,轻轻的把周围的泥土覆盖上,边忙边说:“葫芦啊,你就在我这里好好的呆着,我会常常来看看你!”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看到自己参与种植的番茄秧苗枯死了,曦曦你很难过,说明你已经对自己种植的植物有了感情,也说明了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在重新种植葫芦时,老师看到了你的小心翼翼,也看到了你的认真与坚持。在这里,也让老师看到了我们有爱的大集体。植物的不幸离开,吸引了你们大家的注意,你们纷纷的献计献策,使得曦曦的植物箱又充满了生机,谢谢你们,孩子们!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在你们的谈话中,老师发现你们变得更善于观察了,思思认真观察了家里奶奶的种植,知道了葫芦秧苗长大了些,就可以移植到其他地方,挖的时候要注意多带些泥土,让植物更容易成活,这些都是多么宝贵的经验啊!其实你的这一经验,就是老师后期要带你们一起进行的一次移植大行动。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老师相信你们的爱心会一直传递下去的。曦曦,葫芦秧苗种植下去了,接下去你准备怎么好好照顾呢?孩子们,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或邀请老师,一起找找关于种植的资料,为了让我们的植物长得更加的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探索吧!

梳头发、植物角


植物角,今天早晨来园时,我问幼儿:“你们瞧,植物角的植物都枯萎了,谁愿意给前面的植物浇水呢?"这时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阳阳小朋友有点畏惧,退退缩缩的举手,我连忙抓住这次机会,让他去给花儿浇水,他显得特别感兴,吃副餐时,我又请他当了值日生,请他给每一组分碗,分水果等,于是我在大家面前表扬了他。集体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大的作用,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情绪体验,而当他完成某一项具体的任务获得肯定时,也增强了其自信心,当他再次面临问题时,便能充满自信地克服困难了。

梳头发

妍妍是我们班的“小公主”,不仅长得干净漂亮,而且聪明懂事,深得老师们的喜爱,特别是有一头洋娃娃的头发,每当看到她的头发乱了我就给她梳梳,并给她扎好看的小辫,她似乎也很清楚这是老师对他的偏爱,总是跟我形影不离。

这天早上,我看到宁宁的头发乱蓬蓬的,梳也没梳,我叫过她来问:“你为什么不梳头发?”宁宁说:“老师我是故意不梳的,让你给我梳,你为什么每次只给刘平梳小辫,我也要,”一时间我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恍然大悟,无意中我犯了一个错误,梳头事虽小,但在孩子们心中却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觉这样对谁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几次上课宁宁在扯自己的头发,我还批评他,他却无动于衷,如果这是我主动给她梳梳头发,就能满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于给孩子造成心灵的阴影,我们的宗旨是让鲜花和小草都受到阳光的温暖,我们做到了吗?

教育随笔:爱喝水的植物


宝宝们喝水总是有个别小朋友要老师多次强调,才会将水杯的水接到足够的量。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接水的时候只会接小半杯,喝水就变成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迅速解决,而并没有意识到喝水的真正意义。怎样让宝宝们自觉地喝水、有意义地喝水呢?今天,像往常一样,喝水之前我们之间进行了这样一段谈话。

老师:“小朋友们,两盆植物你喜欢哪一盆?为什么?”

a:“我喜欢左边的,因为一盆有花,一盆没有。”

b:“我也喜欢那一盆,那盆花漂亮,一盆花不漂亮。”

c:“我也喜欢有花的,那盆花枯萎了,都落在地上了,不好看。”

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a:“它不听话。”

b:“没有人照顾它”

c:“一盆有水,一盆缺水,所以花死了。”

老师:“宝宝们说的都很棒,这两盆植物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呢,小朋友们仔细听……原来是因为这盆植物它不爱喝水,不断地缺水后,花儿慢慢凋谢了,叶子也掉了,植物上长满了斑点,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变得很丑,大家都不喜欢它。而另外一盆植物很喜欢喝水,叶子一天比一天茂盛,并且开出许多美丽的花,小朋友们见了都忍不住赞美它……”

老师:“你们想变漂亮吗?”(想)“以后喝水还要不要老师每天督促呢?”(不要)“多喝水身体会怎样?”(变漂亮,身体更健康,皮肤变白,还会排毒……)

老师:“好,希望中三班的宝宝们像那盆美丽的花一样,又美丽又健康~”

提高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今天,我们全班幼儿在参观种植饲养区时,幼儿们兴致很高的观赏玉米区,有的小朋友也要参加种玉米,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当幼儿们种完玉米后,我就让他们讨论:“我们该如何来照顾玉米呢?”幼儿们顿时积极的举手发言,皮皮说:“我要每天去看玉米长出来没有。”豆豆说:“我会和玉米说说话。”阳阳说:“我要给玉米宝宝浇好多好多的水。”听到幼儿们的童言童语,我感到他们真的长大了,懂得了关心爱护小植物了。于是,我引导幼儿应该怎样照顾玉米,以及注意事项。如:浇水时,水不能太多。看玉米的时候,不要用小手去扒开土看玉米长出来没有,不然玉米会死掉的。我发现,他们都在认真地听怎么去照顾玉米。

接下来的几天,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们会在早晨进校时或区域活动的时候,围在玉米种植区旁一起观察交流,发现问题还会及时的提出来,他们还会提出问题,别的小朋友会为他解答或找老师帮助。我也会用夸张的语言,如:谁来帮帮我,我快要淹死啦!让幼儿一定要注意不能给植物浇太多的水,不然它会死的。并让幼儿来模仿怎么去帮助照顾植物。足球即时比分

由此,我觉得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他们还能相互交流讨论,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小班班级自然角的植物


这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丰富班级自然角的植物,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自然角的植物越来越多了,变成了走廊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每天餐后散步时,我们都会去植物角看一看,“今天小植物有什么变化?”“哪些植物开花了?”别看我们是小班的孩子,我们观察得特别仔细。今天在植物角里孩子们又有新的发现了……

今天和往常一样餐后带着幼儿去散步,走到自然角我们停了下来,看看今天小植物的变化。突然有个声音传来:

“曹老师,这是什么?这一盆怎么没有花?里面都是泥土。”皓皓对我说。我说:“这一盆里也有花只是还没有长出来呢,老师在泥土里面播种了一

些小种子,等小种子长大了,就会有好看的花长出来的。”

皓皓问:“是什么种子?会开出什么样的花?”他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其他的孩子也向我投来一样的目光。

看到大家的求知欲这些强,我便拿出了一粒种子给小朋友看。马上有幼儿说:“老师,我知道这是花生呀,我在家里吃过的。”

我说:“你们知道吗?这一粒小小的花生如果放在泥土里,每天给它浇水,花生在泥土下喝饱了水,就可以发芽,长成小花。”

又有小朋友问:“老师为什么这一盆里种了种子怎么还没发芽啊?”

我说:“种子长大需要一个过程,就像小朋友成长一样,不是马上就能长大的,而是多吃饭、对锻炼,一天一天的慢慢长大。种子如果每天都能喝到足够的水分和充足的阳光照射,它也会慢慢的长大的。”

从那天以后,每天餐后散步孩子们都会特意的来看看这颗小种子,给它浇水、给它阳光照射。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终于在第四天种子开始发芽了,孩子们看到了特别的开心。从此以后班级里的幼儿对植物角关注的越来越多了,很多小朋友还会从家里带来一些小种子种在班级的花盆里。

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很感兴趣,需要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观察,并在恰当地时机给予相应的指导,就会萌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求知欲,以此不断地丰富幼儿相应的知识。科学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科学知识供幼儿学习,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做一个有心人,为幼儿打开科学探索的大门吧!

孩子的哪些行为必须纠正?


不同性格的家长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方法,但是许多的时候家长们都看不到孩子性格的不足,过份的坦护孩子,很多时候反而会害了孩子,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实例吧!

观察对象1:自由的凯文

凯文是个3岁的男孩,跟爸爸妈妈刚从美国回来,在语言发展方面,他只能清楚地叫出“爸爸妈妈”,用语言表达其他事物还不行。但是他的动作发展与别的孩子差别很大,他总是用玩具砸别人或地面,在幼儿园砸了其他孩子,有的孩子比较老实,也就没有引起事端;有的孩子不愿意,就还手抓了他的脸,留下红印几道。他在班里从来不坐凳子,而是站椅子、坐地上。在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老师故意“拉拢”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他太自由了,太有“创新思维”了,他时不时就会在同伴身上搞一些“发明”和“创造”,使别的小朋友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

妈妈说:没有关系,让孩子自由发展有利于培养他的个性。

老师观点:

“海归派”父母是带着“西洋之风”返回本土的一个特殊家长群体,他们对本土教育的评价带来了“另类”的声音,这样,最先和最多遭遇观念上的矛盾与困惑的也是他们,调节西方与本土幼儿园在教养观念、态度和行为模式上的冲突自然也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情。

尊重孩子的自由是培养个性和创造意识的前提,但是这里的“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太宽泛了,影响了别人的自由,别人就会反对你的自由,不但让孩子变得不自由,而且还有其他一些不良影响。凯文把玩具“砸”向同伴,并不是要故意伤害别人,或许是要探索物体的“抛物线”特性,但是却侵犯了别人享受安全和安宁的自由,于是有的孩子就会还手,他就不可能再“自由”下去了,而且还失去同伴的信任和“人缘”。假如自由可以造就出天才,却是如此孤独的天才,那么孩子未来的成功和幸福也是难以保证的。

专家解析:

“海归派”父母接触到自己认为先进的西方教育观念和方式后,应准备好两个方面的教育能力——选择和适应,即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教育理念,适应自己周边环境的发展速度。否则,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很被动,造成行为方式的紊乱。

观察对象2:老实的亮亮

我们班亮亮是个男孩,可谁见了都说像个女孩。不愿意上幼儿园,他很少说话,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师点名在大家面前说话显得很不自在,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而他的性格也出奇的安静,平时喜欢一个人看卡通书、动画片、玩玩具,或听奶奶讲故事,很少出门和小朋友玩,也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亮亮很乖,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他说一遍准能记住,所以家里的人从不担心他会有什么冒险的举动。但和同龄的孩子比,温顺的亮亮孤僻、胆小,怕狗、怕猫,连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亮亮太老实了。

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奶奶心疼孙子,怕小朋友欺负他,索性隔三差五把他留在家里,不让他上幼儿园。

老师观点:

亮亮的表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实”、“听话”,因为老实、听话的孩子很多,但他们不排斥小朋友、不拒绝尝试新的活动、也不回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而亮亮的孤僻、沉默、胆怯、交往焦虑,则显示出其行为中明显的退缩倾向。

儿童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或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吓而显出害怕、退缩的样子是正常的,但随着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而总是与新环境格格不入、难以适应新生活;缺乏创造性就是属于有退缩倾向了。

专家解析:

有的孩子天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到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场景、环境,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谨、不知所措,缺乏迅速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表现出退缩。这些孩子需要有适应的过程。

而家人的过度保护,则是大多数孩子具有退缩倾向的主要原因。有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害怕孩子被小朋友欺负,整天把孩子圈在家里,剥夺了他和小伙伴游戏和交往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独处,对群体生活很不适应。亮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迁就,事事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了尝试和锻炼的机会,等到需要他独立做一件事时,其结果百分百地注定要失败。这会导致孩子的自卑,自然也就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了。

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同时,少限制孩子的行为,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做,客观上为孩子创造了退缩的环境。

观察对象3:霸道的宇轩

宇轩是我们班里的“小霸王”,动不动就爱发脾气,显得很霸道。那天天气晴朗,小朋友们都在沙坑里玩沙子,宇轩一眼看上秋秋的新铲子,二话不说冲过去就抢在手里。秋秋来夺,宇轩一把把他推倒,二人厮打起来,一场混战……

别的小朋友不愿意和宇轩玩,因为他稍不顺心就发脾气,那天他喜爱的小汽车可能是因为没电了,怎么也不走,他举起来就摔,我说了他几句,他居然踢人!

老师观点: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打架、大喊大叫,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或是孩子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不加以重视。这使得孩子用攻击行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表示方式就是正确的。还有一些家长怕孩子受欺负,鼓励孩子的进攻性行为,尤其是对男孩子。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很自豪地宣称自己的孩子“厉害”、“别人都怕他”,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只有“攻击”才能得到父母赞扬。这些观念都会“促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切忌。

专家解析:

行为带有攻击性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这个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去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慢慢地转化为攻击性倾向,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中。

攻击性行为还产生于经验习得。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性,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因为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好处。一般“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防御”,其核心是“不被伤害”,怕其他小朋友伤害自己而引起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当这种行为的结果满足了孩子“免受伤害”这一需要时,就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如果在事后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比如对方的更厉害的攻击,大人的批评等,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的可行性。

这时“胜利”的体验比起以往的“躲避”等消极反应带来的结果要开心得多。因此,孩子会因偶然的尝试,形成这样的推理:受到别人的欺负,不一定要躲开或只是哭,可以通过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自我保护”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信息过度敏感,以致做出“假想防御”,比如对别人无意的碰撞,以为是故意的挑衅,因而做出“反抗”。有时还会由“防御”转向“进攻”。在他人眼里,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这样的孩子往往被定义为攻击性强的孩子。

孩子攻击性行为并不一定是将来不良行为的先兆,一旦出现这种行为,更不可以训斥或打一顿作为惩罚。长此以往,孩子会把这种惩罚方式作为对不喜欢行为的一种正确处理方法,当他处于这种境地时,也只会采用攻击性行为。

教育小孩子就是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孩子性格方面,家长们要多下功夫,不要盲目的去支持或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希望以上的三个实例家长们能够明白!

相信《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木本植物》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