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经验:停下来,看看孩子的脚步

04-01

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教经验:停下来,看看孩子的脚步”,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次在吃完饭后,我便会组织孩子去散步,然后再回到自己的班级看动画片。每次看电视时,总有几个孩子坐不住,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动画片吸引不了孩子的目光,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电视,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最右边的那几个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

,便什么话都没说,蹲了下来看着他们。我耐心地询问他们在玩什么游戏这么开心,他们起初不敢说,可能以为我会生气,我笑着说“你们这么有趣的游戏不一起分享,那太可惜了。要不我们大家一起玩吧。”这时,孩子说了自己在玩上“点兵点将”,这是孩子们自己在平日生活中学会的一个游戏,可是考虑到这个游戏时间短,而且无任何教育意义和价值,但可以放在午睡前进行。在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便对孩子们说:“电视机的动画片很有趣,可是我还发现一个更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请小朋友做小老师,带着大家玩手指游戏。我关掉电视机,在午睡前,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喧闹的环境渐渐安静了下来,孩子们统一念着“点兵点将”的口诀。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幼教经验:拣豆豆(缺乏耐心的孩子)


##平时就是个很没有耐心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三分钟热度,连坐都坐不稳!每次的区域活动他都选择去建筑区搭枪,然后就见他“疯狂”的影子。今天,我有意的让他一个人留在角落的一桌,笑着对他说:“##,谢老师想请你帮个忙,老师不小心把大黄豆与绿豆混在了一起,你能帮我分开吗?”说着把另一只碗和勺子递了过去,他爽快地答应“好!”见他认真地低头挑选,我转身离去,心想着“他这样的认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果真,还没有5分钟,他就跑来嚷嚷:“老师,我这个弄不好!”然后就嘟着嘴巴,皱着眉头,眼睛看着娃娃家,暗示我:他想去娃娃家玩了。我看了他的“作品”,不错啊,颗粒分得很清楚,已经完成大半了

,可不能就这样放弃了,我想要是让他这样折回去,继续操作,他的兴趣可能已经不能维持到最后了,得想个能激发他兴趣的新点子。我又蹲下来,抚摸着他的头说:“##,谢你,已经帮老师完成一大半了,可是,现在还剩一点了,我们一起来完成好吗?看你的勺子运得快,还是老师的小手运得快!”话刚讲完,他就拿起勺子跟我比赛,当然我有意夸奖他,让着他,满足他的成就感。

没过多久,满满一碗豆豆分得清清楚,半碗绿豆,半碗黄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老师的肯定,##也会心的笑了,这个笑中有太多的意义!

班级里总少不了那么几个调皮又缺乏耐心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安静地进行活动?一来可以使他本人的注意力时间有所延长,变得更为耐心;二来也可以使得班级的氛围更为安静和有序!这就要求老师有心,刻意地、计划性地针对他个人的特点组织他个人活动,或者以具有同一特征的幼儿为小组开展针对性的活动。

我想这样的活动必须持之以恒,并不是一次活动就能有外显的成果,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意图渗透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因为教育是无处不在的,隐性的、长期的教育一定会有收获!

跟上孩子的脚步


跟上孩子的脚步

从小班开始到现在,孩子们一路成长,我也在陪伴他们的道路上逐渐成长,从最初的混混沌沌到如今的清晰明朗,孩子们给予我的远比我给予他们的要多出许多。

成长中的孩子,充满了变数,每天的工作看似相同,却又存在许多的新鲜感,孩子们是世间最难琢磨的精灵,面孔不同,所出身的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甚至是同一张面孔下所隐藏的心思又会不同,做幼儿老师是最需要灵活变化的了,因为,所面对着的是一颗颗成分相似的种子,它丰富而稚嫩,挑战着老师的理论和实践。

跟上孩子的脚步,不可以太快,会越过孩子;也不可以太慢

,会跟不上孩子,错失他所经历过的风景;调整步幅和节奏,不断地去顺应孩子,才可以喝他们并肩前行。

不仅仅老师要跟上孩子的脚步,家长也应该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更亲密,不会产生疏离,不要抱怨孩子走的太慢,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待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足够的定性和耐性的,何不与孩子大手拉小手,肩并肩一起看沿途风景,品苦辣酸甜?养孩子岂不是更加精彩!

幼教经验:怎样在故事活动中的互动


导读:在教学中我发现,托班的语言教学需要把故事设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单纯的故事的语言教学,往往孩子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需要时常挖掘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

在主题《暖暖地帽子、围巾》中有一个语言活动,内容是:“天气冷了,小动物们要戴帽子,真好玩!小猫的帽子上有一条小鱼,小狗的帽子上有一个肉骨头,小猴的帽子上有一个大桃子,小兔的帽子上有一棵青菜。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帽子,戴上帽子多暖和。”

这么一个简短故事它是一个没有过多情节的故事,它很难吸引孩子们的,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图片讲讲,孩子们对活动本身就不太感兴趣,对内容更不用说了,因此我觉得在这次活动要想吸引孩子们的前提就是增加与孩子们的互动。

互动来源于故事的内容,应以故事中的人物之间的联系来开展,其目的是增强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们对活动内容的记忆和表演。所以,我把本节活动的互动设置为

1、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

2、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

3、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通过实施极好地调动孩子的兴致,让故事互动成为了孩子喜欢故事的良好途径。

4、扩展故事情节内容,吸引宝宝对故事情节的注意。故事中的情节不重,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想象,能够把其他有趣的情节加入其中就会引起孩子们对故事的关注。当我讲完这个故事后,我有意将结尾改成:“小动物都带上了自己喜欢的帽子,一起到草地上去玩,玩着玩着小动物就觉得有点热了,小猫把自己的帽子扔到了草地上,小狗、小猴、小兔也把帽子扔到了草地上……”我一边讲故事一边把“帽子”的图片扔到了教室的四周,然后继续讲故事:“不一会刮了一阵风,小动物都想带帽子了,可是帽子都到哪里去了,宝宝你们知道吗,谁来帮他们找找看?”通过反问,孩子都被故事所吸引,并都举起小手想帮小动物们去找“帽子”故事情节的拓展要利于孩子们思考,并能积极激励宝宝来参与故事的互动。

5、请宝宝参与故事情节中,帮小动物找帽子。老师的故事给孩子留下了一个互动的支点,那么老师就要给孩子一个推开互动之们的双手——“孩子参与的空间”,在让孩子们去为小动物找帽子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喜悦心情益于言表,当他们拿到“帽子”图片时他们会很兴奋地跑到老师跟前大声的说:“老师我帮小动物找到了帽子!”“你找到的是谁的帽子?”这时教师的提问反而能促进孩子们对帽子上图案的表达,这对孩子与老师的语言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对孩子记住故事人物中的帽子有很大的帮助,帮助孩子们理解了故事内容。

6、请宝宝做带故事中的“帽子”,老师做灰狼寻找小动物。让孩子通过帮小动物找“帽子”后,为了让孩子们的兴趣不减,我随孩子们的兴趣又增添了“狼”与“小动物的互动,通过让“狼”扑捉到“小动物”,请宝宝根据自己所带的帽子的图案回答自己是谁,如果回答的不是帽子的主人就有可能被狼吃掉,通过这个游戏的互动孩子很开心,而且对故事的内容记忆非常好,同时也加强了物与物的匹配,给孩子们了一个良好表达与积极参与的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发现,托班的语言教学需要把故事设置成有趣的情境,如果单纯的故事的语言教学,往往孩子不是很感兴趣,为了孩子我们教师应需要时常挖掘有益的活动方式,改变原有的模式,来激励孩子、帮助孩子。

幼教总结工作经验的教育笔记通用


当我们身为一名幼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怎么动笔写一篇幼儿园教育笔记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幼教总结工作经验的教育笔记”,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幼教总结工作经验的教育笔记(篇一)

吃饭进餐,无疑是幼儿生活中的大事。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以及入园后,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吃”。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因此,常常会听到离园时家长问孩子:“今天吃什么?你吃饱了吗?”在幼儿园每学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吃”的问题,也是家长们讨论的重点。

同时,吃饭进餐也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教育与发展价值。如何让幼儿爱吃饭,吃好饭,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红黄蓝幼教集团管理与研究的重点。

反思日常餐桌现象,孩子们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不爱吃饭、吃饭慢、挑食、掉饭粒、餐具使用不当、卫生习惯不佳,等等。虽然老师们在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进餐环境,比如,进餐时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但幼儿进餐始终处于被动管理中,教师会催促幼儿“快吃”、“吃完”,也会不断提醒幼儿注意“规则”,导致幼儿体验不到品尝美食以及进餐本身的快乐,也无法发自内心地遵守各种文明进餐的礼仪和规范。

为了充分发挥进餐环节独特的教育和发展价值,我们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关注每个孩子出发,了解并尊重每个孩子的问题和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措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进餐、文明进餐。

不爱咀嚼的丁丁“老师,我家丁丁吃饭是我最头疼的事情,麻烦您了!”从我刚接手这个新班的第一天,丁丁妈妈的这句话就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每次喂丁丁吃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饭菜刚到他的嘴里,他就用舌头使劲地把饭菜顶出来,嘴里还说着:“不吃不吃,就是不吃。”时间久了,丁丁甚至因为吃饭问题不爱上幼儿园了。经过了解才知道,妈妈对丁丁照顾得格外细致,家里只做很软的馒头和面条,水果也只吃香蕉泥和苹果泥。看来丁丁不是不爱吃饭,是因为他长期吃软烂的食物,咀嚼能力下降,嚼东西对他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知道了原因,我们决定从“牙齿的故事”人手,先解决他不爱咀嚼的问题。我们邀请幼儿园的保健医带来了牙齿的模型,给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了用牙齿嚼东西的重要性。孩子们一个个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看得特别认真。丁丁还主动问:“老师,要是牙齿不能嚼东西会怎么样啊?”保健老师说:“牙齿会生病呀!它会不高兴,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朋友了。你看看,大老虎最厉害吧,它的牙齿就经常用,丁丁也要像大老虎一样吃饭啊。”听了这些,丁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下来我们采取小步递进的方法,逐渐调整食物的种类。丁丁能喝汤,我们就先从汤人手,给他盛的汤稠一些,过段日子再往汤里加米饭,然后慢慢过渡到吃正常的主食。同时,请家长相应地改变烹饪方法,增加饭菜的硬度,水果不再做成泥状,可以先切成小小的丁,然后再大点。家园一致,孩子自然就适应得更快,来园时和进餐时的情绪也渐渐变得更加自然。

当然,每个孩子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每当丁丁看到食物的种类发生变化时,都会表现出不愿意接受的情绪。这时,老师就会对他说:“丁丁最棒了,我们的牙齿就像大老虎,啊呜一口就吃掉。”经过两个月的共同努力,丁丁进餐的情绪和对食物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不仅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高高兴兴地吃饭,有时还会说:“老师,我还要吃!”丁丁妈妈也告诉我们,孩子回家后也是自己吃饭,还要肉吃呢,以前这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听到孩子在家里的进步,看到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蛋儿和他吃饭时快乐的样子,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把青菜留给小兔子的天天平时特别爱吃青菜的天天今天却不吃了,还说:“青菜是小兔子最爱吃的,我不要吃。”边说边用勺子把青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还说要把切好的青菜送给小兔子吃。老师走过去,轻声对他说:“小兔子有青菜吃,这些菜是厨房老师给你做的,你吃吧。”听了老师的话,天天不但没有高兴起来,反倒急得哭了,边哭边说:“不行、不行,小兔子不够吃了,就要留给小兔子,谁也不能吃,呜呜……”看了天天的反应,老师也糊涂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不明白原因,但老师没勉强他继续吃完,而是决定先和家长沟通一下。

原来,周末时妈妈带他去了农家院,天天喂小兔子吃青菜,可是喂到一半,青菜没有了。当时,为了赶时间,家长和农家院的主人就告诉天天,青菜吃完了,没有了。没想到,天天可认真了,他惦记着小兔子,回家后无论如何也不吃青菜了,就连家里其他人也不许吃青菜,说要留给小兔子。妈妈为此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听了妈妈的话我们释然了,也不禁为天天的爱心而感动。但是,怎样做才能既保护孩子的爱心,又能让他高高兴兴地吃青菜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请小兔子来帮忙了。结合3岁幼儿常把假象当真实的年龄特点,我和老师们精心排练了“小兔子送青菜”的手偶剧。主要情节就是:小兔子吃了天天送来的青菜,长得又肥又壮,身体可棒了。为了感谢天天,它也为天天和小朋友们送来了一大筐青菜,希望大家都能像它一样长得又快又好。故事结束后,我们带着小朋友一起把青菜送到了厨房,天天激动地对厨房的叔叔说:“叔叔,您要把青菜炒得香香的,我今天要吃好多。”通过这个故事,天天又开始爱吃青菜了,而且每次看到青菜都非常高兴,边吃边说:“小兔子爱吃,我也爱吃!”看到他红扑扑的小脸儿,妈妈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幼教总结工作经验的教育笔记(篇二)

让孩子明白有比自己零食更重要的东西。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有比零食更重要的东西,可以通过一些举例的方式告诉孩子,零食只是暂时得到味觉的满足,但是如果交到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可能会陪伴你玩耍很长时间,长久的快乐比短暂的快乐更长。

家长做榜样。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在平常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做榜样,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谦让,懂分享的孩子,平常在孩子面前和其他人交往的时候,家长也要实施谦让和分享,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学会了分享。

强迫孩子进行假装的谦让。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真正的谦让,那么在平常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假装的谦让,假装谦让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慢慢变得虚情假意,我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虚情假意,不如直接给孩子做一些示范,让孩子明白谦让有时候不是单方面的。

根据实际情况和基本人性来进行分配。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可以慢慢的教会孩子,根据实际情况和基本人性来进行得到的分配,比如有一份披萨,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学会分配,先给年龄比较大的长辈,然后再给做客的客人,家长通过这样实际的分配以后,可以让孩子了解到谦让的必要性以及一些好处,这样不容易让孩子虚心假意的进行谦让。

告诉孩子分享的好处。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分享的好处,可以这样跟孩子讲,比如有一包零食,如果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了,也许这些小朋友暂时没有零食可以跟你分享,但是他们以后有了零食也会和你一样跟你分享他们的零食,这个时候别人不仅尝到你那些美味的零食,自己也可以尝到别人美味的零食,何乐而不为呢。

不要强制性的让孩子谦让。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强制性的让孩子谦让,应该学会让孩子根据相应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谦让,如果一味的在很多情况下,强制性的让孩子谦让,孩子以后真正到了社会上竞争的时候,会把一些好机会习惯性的让给别人了。

让孩子明白谦让是一种交朋友的方式。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谦让是一种交朋友的方式,直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好东西可以和其他的小朋友分享,分享的东西以后就可能交到一个朋友,好东西没有了,可以想办法再买,错失了一个朋友可能后面再想交朋友就困难了。

对孩子的'谦让进行奖励。

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谦让,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和他人分享东西,如果孩子和他人分享的东西,这个时候对于孩子的谦让,一定要进行奖励,在奖励的时候,除了原有的东西以外,最好在原有的东西基础上多奖励一些,这样在无形之中就鼓励孩子,学会和他人分享。

幼教总结工作经验的教育笔记(篇三)

当今社会,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家里说一不二,与自己的父母讲话也用命令的口气,很多孩子把这样的不良习惯也带到了幼儿园。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区域活动时,我发现我班的李浩小朋友用命令的口气对小朋友讲话。如:奎瑶给我拿铅笔来,润琪给我拿着树叶和剪刀等等,针对班级的这种状况,我分析了各种原因。1、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替别的幼儿着想,幼儿的行为动机初始一般都是“为我”而不是“为他”。4---5岁的幼儿是自我保护意识产生的阶段,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幼儿更多的注意“我的观察”“我的能量”我的作用,这一时期“自我中心”占了上风,所以4-5岁的孩子都是从自我出发来进行选取和活动的,他们往往不去思考别人。2、幼儿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成员间进行语言交流,往往认为自己不必客气,常常有意无意地以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3、情绪的好坏也能影响孩子说话的口气,幼儿行为很少受理智控制,主要受情景和情绪的影响。为了改掉幼儿用命令式的口气说话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互相团结的精神,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在班级更注意从自身做起,避免用命令的口气对幼儿讲话,创造处一种民主、礼貌、和谐的气氛。并且对幼儿给予更多的关怀、爱护,其次要耐心细致地给幼儿讲道理,让他们懂得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请别人帮忙就应有礼貌别人才乐意帮忙你,说话像下命令、别人会厌恶你,不愿帮忙你。我们还透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引导孩子想到他人、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然后,要在一日活动中我要时刻持续高度的敏感性,随时纠正幼儿命令式的讲话。如果发现幼儿是在情绪不好时命令别人,老师就告诉他:“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就告诉老师,用命式的口气讲话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把情绪带给别人。”

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引导,我班的李浩小朋友逐渐改掉了用命令式的口气讲话的不良习惯,还学会了更多的礼貌用语,我十分高兴。

幼教总结工作经验的教育笔记(篇四)

午睡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脱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还磨磨蹭曾的。但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在幼儿园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束缚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当我们感觉到孩子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们、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必须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明白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幼教总结工作经验的教育笔记(篇五)

这天早上,我在打扫卫生时,李明小朋友的母亲跑来对我说:“老师,你把李明领进来好吗?”我惊奇地问:“李明在哪?他怎样不进来?”妈妈着急地说:“他这天早上不愿来幼儿园,此刻在幼儿园门口,就是不进来。”我放下手中的活跟着李明的妈妈来到幼儿园门口,只见李明在车上边哭边喊:“我不上幼儿园,我不上幼儿园!”我过去问他:“你为什么哭?”他看了我一眼,更悲哀地哭了起来。

我好不容易、哄他来到活动室,让他坐下,等他母亲走后,我蹲下身子,抚摸着他的头说:“李明,你能不能悄悄地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哭吗?”他满眼泪水地说:“老师,我想跳舞,你能不能跟舞蹈老师说一声,让我跳舞吗?”我一听,最后明白了,原先舞蹈老师在排节目时,嫌他动作不到位,昨日把他裁了下来。我说:“咱们不跟舞蹈老师练舞蹈了,老师看你走的模特步很棒,那你就参加咱们班的节目吧!”他说:“老师,我能行吗?你会不会又不用我了?”我说:“不会的!”只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趴在我的身上说:“老师你真好!”

从这件事上,我们能够看出孩子们的自尊心是多么的强,那我期望各位老师在处理孩子们每件事情上,能多思考以下孩子们的感受!

幼教总结工作经验的教育笔记(篇六)

宝宝贝贝是从另一所幼儿园新转到我们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年龄相对其他孩子要小几个月。

刚来时,他俩总是懒洋洋的,中午起床时总是赖在床上不起,好不容易把他俩叫醒了,他们又不肯自我穿衣服、穿鞋子。因为毛衣是套头的,比较难穿,我们都会帮他们穿好。班上其他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自我穿外套和鞋子了,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自我穿套头的毛衣了。

当宝宝贝贝不愿穿鞋时,我会说:“好,此刻老师帮你拿着鞋子,来,把小脚放进去,十分好,看,一只鞋子穿好了,宝宝真能干,老师只帮忙了一点点就穿上了,看看另一只能不能穿上。”

只要他们自我穿上一只鞋子,我就会及时地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们:“看,宝宝贝贝才来幼儿园没几天,就能够自我穿鞋子了。”同时也会会表扬其他小朋友:“看,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真能干,此刻每个人都能自我穿鞋子,穿衣服。有的小朋友连套头的毛衣都会穿呢……”这样经过一段时光后,宝宝贝贝都很自然地自我穿鞋子,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帮忙别的小朋友穿衣服,贝贝跑到我面前,高兴地说:“老师,你看,这是我自我穿的衣服!”“唉呀,我们的贝贝这么能干呀,进步太大啦!我为你骄傲。”我拥抱着他说。小家伙笑眯眯地,很有成就感地走开了。

此刻宝宝贝贝每一天中午都能按时起床,自我穿衣服穿鞋子,再也不是赖床的小哥俩啦!

幼教随笔:变化的孩子


“老师,我问你个问题,两只耳朵,会蹦蹦跳跳是谁?”“我再问你个问题,长两只翅膀,会飞,小小的是谁?”这是一个女孩在对我发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只凭耳朵听的话,你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中班的孩子所说的话。看到此时活泼可爱的孩子,又有谁能想到刚入园时她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小姑娘呢?今年九月,她的爷爷刚来送时,她趴在爷爷的怀里愣是不下来,手紧紧地拽住爷爷的衣襟,等到好不容易把大哭的她放下来,在爷爷走后的半个小时里,她是绝对不会住声的,任你怎么哄劝。半个月后,和老师、小朋友、幼儿园都熟悉了,家人送她时不哭了,还能和家人大声的说再见。但是又一个现象出现了,如果哪一天哪个好事的孩子去动了她的东西,或撕了她的纸,那么她又会放声大哭,在老师批评了那个惹事的孩子后再哄劝她,就逐渐变成了抽泣,半个小时内,也不会住声,也是任你怎么哄劝。时间总是在一天一天的流动,孩子也会在一点一滴的变化,现在的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大人,绝对改变了爱哭鼻子的习惯,还特别懂事,别的孩子读不出的诗歌,她读;别的孩子不会折的纸,她折;别的孩子不会说的谜面,她说;别的孩子提不出的问题,她提。说到这儿,不想知道她是谁吗?无须隐瞒,告诉你吧,她就是我们班的荆晶,相信她的变化吗?不知明天孩子会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教育随笔:春天的脚步


教育随笔:春天的脚步

做完早操几个孩子争相恐后的围了过来,大蒙说:“老师,这几天放学后,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找到春天了。”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答应带他们一起在幼儿园里看一看。我们一起来到操场旁的小路上,妮妮说:“老师,那里有一棵桃树,我们快去吧!童童说:“桃花是粉色的,先开花后长叶。”小雨说:“桃花有好多花瓣,我都数不清。”浩浩说:“我们家小区里也有,桃花有白色、粉红、红色好几种颜色,明天我画一幅画送给老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这时元宝指着小亭子说:“大家看,那边有玉兰树,我们去看看吧。”

走到一颗玉兰树下,孩子们望着高高的玉兰树,树上已长出了许多花苞,元宝说:“幼儿园里还有好几棵玉兰树。”孩子们转动着头在找,“大家一起数数吧!”我说。他们边找边数,没过一会一群男孩子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说,全都数了,幼儿园一共有十一颗玉兰树,那边有一棵玉兰树上的花都开了,你们快去看看吧!大家都跟着他们来到树下。“快看看树牌上写的什么?元宝你认识的字最多快给大家读一读。”浩浩说元宝他一板一眼认真的读着,遇到不会的字也能很自如的念出字的偏旁或部首,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刚读完,浩浩说:“我知道了,其它地方的玉兰树被楼房挡住了,这里阳光最充足,所以花开的早。”一阵风吹过来,玉兰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说真香啊!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感受他们纯真的爱,也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老师能在幼儿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幼儿园,孩子会觉得老师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我们知道,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了。孩子与老师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老师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老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个性,更有可能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只有老师转变姿态,像对待朋友那样去关爱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和老师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老师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让他感受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能得到老师的尊重。这样,不但能增进老师与孩子的感情,还能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教笔记——尿床的孩子


王伟是刚入园的小朋友,她长得聪明伶俐,扎着两个小羊角,并且很可爱,很招人喜欢。她刚来的时候,第一天,午睡时尿床了。我并没有责怪她,而是给她换洗干净。过了几天,她中午又尿床了,我边给她换边问她:“王伟,你怎么又尿床了?”语气中带着一点口气。

到第二天午睡时,我悄悄巡视孩子们,所有的孩子很快闭上眼睛准备入睡了,只有王伟睁睁着眼睛看天花板,我提醒了她几次,可我发现她眼睛好象睁得更圆了,我注意观察了她一会儿,眼皮不时会打架,但还是努力睁圆睁着眼睛,我不明白这孩子怎么回事,弯下腰轻轻地问她:“王伟,为什么还不睡觉?”“我怕闭上眼睛就睡着,睡着也许就会尿床了,老师会不喜欢我的。”我心里一阵发热,急忙对他轻轻地说:“王伟是个好孩子,老师怎么能不喜欢你呢?你放心地去睡吧,老师一会叫你起来小便,好不好?听我这么一说,孩子朝我笑了,他立刻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便睡着了。

这件小事,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以后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对于那些有一点“特殊”情况的孩子,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话语,不要因为我们,而给孩子带来紧张的感觉。要真正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好老师,让我们的孩子轻松愉快的成长。(寿光市田柳镇崔家幼儿园冯兰霞)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教经验:停下来,看看孩子的脚步》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