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区的孩子特别的多

幼儿园特别的节日说课稿 幼儿园特别的我说课稿 04-06

今天的区域活动时间,阅读区的孩子特别的多,还因为人超额的事情吵了起来“我先来这里的,”“我也是这里的”平常不热闹的阅读区瞬间多了很多孩子,甚至有一部分是不爱看书的。孩子们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谁也说不清是谁先来的。看到这一现象我决定进入区域了解原因“今天阅读区好多人呀。”“我们要来看奇先生和妙小姐的书。”唐伊诺说。原来,小朋友们都想来看阅读区的新书呀“大家都分不清是谁先来的,要不我们用黑白配的方式决定把,少的人可以在这个区域玩。”黑白配后孩子们又回归到了正常的区域活动。我对今天没再阅读区的孩子们说:“其它区域也很好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欢迎小朋友们明天再来阅读区玩哦。”

《奇先生和妙小姐》的书是一个小朋友带来的,是英国皇室的儿童读物,全套一共有83册,83本读心小故事,简单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地道的英伦幽默。书中讲了很多先生和小姐的故事,每一个角色是一本读物,角色色彩鲜艳,线条简单,读本一页字一页插画,很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书本拿来后我给孩子们讲了第一册《挠痒痒先生》和第二册《贪吃先生》,深受孩子的喜爱。

区域时间孩子们都想看《奇先生和妙小姐》的书,才导致了阅读区人数超额发生争吵的事件。孩子们都非常喜爱这套书,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之后的每一天,都给孩子讲一个先生或小姐的故事。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必须的回家。或许是自己车技太差,好好的岔沟路口差点摔倒,定过神来,可终究没能逃过背点,路过了无数遍的村口却偏偏撞在了石头上,好在有惊无险,尤其不能让妈妈知道,她决不能再为我而担心什么,我将长裤换成了短裤。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好想悲声痛苦,可我还是不能。特殊的地点不能说话,一张嘴就哭,咬紧牙关,不争气的眼泪,用湿了孝衣,滴湿了纸钱,无人理解我内心的疼,也无需人理解我内心的疼,再假装坚强,可自己欺骗不了自己,真的好疼痛,揪心的疼痛。

今天又是个特殊的日子,学校暑期放假。顾不上吃饭,返到学校送孩子回家,虽然很用心,可还是落下了某些东西。可终究是做完了此项工作,只是有好有坏罢了,我似乎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心中明知2:30才午休起床,我却在1:30左右就敲响了好几个老师的住室门,要不是一位好心老师的提醒,我真不知道接下来还要再去敲响几个,我真不是故意去打扰别人的午休,可我就是那样做了。下午吃饭时,拎着水桶去提水,却又跑到了垃圾池旁边,端着碗去打饭,心想觉不能再犯错,却偏偏又去学生伙转了一圈,我究竟是咋了、、、好像睡觉却怎样也睡不着,只觉得头沉,躺在床上就清醒。去医疗点买药,随便一看,才知自己的体重一下就少了近七斤、、、胖胖乎乎的我感觉还真好,终于瘦了。

晚上打完妈妈的电话,准备找个喜剧片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却又因朋友的一条短信弄得我又一次泪流满面,说不出的答案,理不清的头绪,真所谓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我好无奈也好累。不知道咋会有今天的这种局面,这嘴巴除了吃饭还敢在说话吗?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今天又是个特殊的心情:亲人走了,晦气来了。

真的希望快一点放假,也好让所有的事情都放个假,越快越好、、、、、、

赋予“特别的孩子”特别的爱和指导


想到我和孩子的故事,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老师的一次抚摸、一句表扬、一朵小红花,能让我开心很久、很久。现在,我成长为一名教师,我和孩子之间的故事,也如此的平淡、朴实。

孩子们就是我人生之旅中播撒的一颗颗幸福的种子,每天我都把爱与责任放在自己的左右心房,伴随着孩子们一颗颗稚嫩的心灵砰然而动。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盏明亮的灯,有的已经光亮夺目;有的可能灯光微弱;也有的可能尚未点燃。对于这些特别的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谅解、多一点爱,蹲下来和他讲讲话、抱起来和他谈谈心,相信他们都能成为花香弥漫的仙子!

班上的小杰就是一个特别的孩子

,他任性、倔强、一点儿也闲不住。他的认识发展也比一般的孩子缓慢一点,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不喜欢画画、做手工等,每次绘画活动,他都不能积极完成,总是玩弄蜡笔,跟别人说话,自制力也比较差。上课时,他会做一些跟大家不同的事情。例如上绘画课,他画的内容有时并非老师要求的主题,而且表达得也不好,颜色搭配也不协调。集体活动时,他也不能很好的集中精神,尤其是阅读、操作、回答老师问题时,总是答非所问。但他对体育活动还是比较喜欢的,也许是这较为符合他的个性和喜好吧。其实小杰是个比较聪明的孩子,只要他想学的东西一般都能学会,而他不想学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被其它事情所吸引。在一次建构活动中,孩子们都用花片积木搭建了一些比较简单的事物,像花篮、长颈鹿、乌龟等,借此情景,我就转移了一下话题,请孩子们想想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可以怎样建构?这时的小杰非常投入,不仅速度快,而且建构出来了一辆摩托车,装上一个支撑架,很“神气”地站立在桌面上,孩子们都围起来欣赏,我就对小杰说:“大家都非常喜欢你的作品,你能当个小老师,教教他们是怎么制作的吗?”听了我的话,小杰用力地点了点头,非常细致地为他们介绍建构的步骤和方法。活动结束之后,我就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他、鼓励他,为他贴上光荣的小红花,小杰露出了自信、满意的笑容。从那以后,每当操作活动,总能看到小杰专注的神情和灵活的双手。对于他,我也总是翘起大拇指“小杰,你真棒!”

我也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出去散步,走到半路时,孩子看到地上有一根羽毛,孩子蹲在地上玩,妈妈看到了就制止孩子“不要玩,太脏了”,孩子被妈妈拉着走时,还不停的回头张望。同样的一件事发生在另外一对母子身上,那位母亲的做法是“你怎么发现这根羽毛的啊?你的眼睛真厉害,可是它太脏了,我们把它带回去洗个澡,让它变漂亮”孩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羽毛回家了,并把它做成了一个小玩具。

同样的一件事,如果换一种态度、换一种方式去对待,那么结果完全不同。“爱孩子、对孩子负责”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感触、倾听孩子的想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班上的朗朗小朋友是个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孩子,他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关注,也非常期待大家的鼓励和认同。但是,他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总让大家觉得很反感,因此,没有一位小朋友愿意和他做朋友,也没有一位小朋友主动地与他交流、做游戏,他总是默默的一个人,玩着他自以为能够引起更多关注的“捣蛋游戏”。我试图多次跟他交谈、时时刻刻关注他,却很难发现他的兴趣,但是他最大的优点是乐意帮助老师和同伴做事情。于是,我就抓住这一闪光点,请他担任小组长和值日生,他的任务是收拾、整理桌面的玩具、操作材料;分发碗筷等餐具,只见朗朗带着小组长的标志

特别爱做手工的孩子


今天早上,涵涵追着我问:“今天上午毛老师上课,下午是你上课是吗?”我说:“是的。”涵涵笑的特别开心,我觉得他今天特别的乖。排队回教室时,他还是重复那句话,不厌其烦的问我,然后对我说:“老师,今天下午我要做手工!”我说:“你如果乖的话我就让你做。”他开心的笑了,牵着我的手。

中午吃过饭,刚进教室,涵涵看到我就追着说:“下午我要做手工!”散步时,我牵着他的手,他还是不停的说下午要做手工。睡前,我给他打好预防针:“今天涵涵如果睡觉乖的话,我就一定让你做手工。”随后,他脱衣,爬上床睡觉,都非常的乖,一会,盖着被子就睡着了。我看着他,笑了,多可爱的孩子啊!

睡觉起来,他还是不忘这件事,追着我说,我说:“今天涵涵睡觉很乖

,过会就让你做手工。”他吃吃点心还是不放心,又来跟我讲。他急我也急,心里想,快点到区域游戏时间吧,快点让涵涵做他最爱的手工吧,看他急成那样。

介绍新游戏时,我讲了会,涵涵又跑过来问:“老师,手工做什么啊?”我还没讲完,他又追着我说要做手工。最后终于让他如愿以偿做手工了。

我真的没有碰到这么爱做手工的孩子,从早上追问我到下午游戏开始,真的是个执着的孩子啊。涵涵在我们班是特别的孩子之一,各方面能力比其他孩子较弱一点。经过今天,我觉得能力弱不要紧,只要有追求,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相信涵涵一定会跟上其他小朋友,一定会健健康康的成长。

多考虑孩子的认知特点


原来料想小蝌蚪应该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小动物,不想,在活动开始时,当大部分孩子在看到小蝌蚪的第一眼时,他们的第一反映是"小鱼"."呀!蝌蚪对于孩子们来说,原来是个陌生的来者."所以,在第一个活动中,我运用了大量的容器盛装蝌蚪,将孩子们分流出更多的小小组,以便他们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中,孩子十分投入,随着观察的细致与深入,孩子们议论探讨的话题也逐渐有了针对性:"小蝌蚪有嘴巴吗?""小蝌蚪的鼻子长在哪里呀?""小蝌蚪喜欢吃什么?"一个个问题产生于孩子们的小脑瓜中,"直接给孩子答案?还是让孩子继续寻找?"在此基础上作为教师的我应更加关注的是老师怎样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并采用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去验证心中的答案.这是当时活动中我所考虑的.在第二个活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始时,我改用了课件欣赏的方法,利用网络的便利,在网络上搜索到了故事的"FLASH",通过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帮助孩子理解了蝌蚪与青蛙的关系,我想: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孩子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流程还有形式等都应更多考虑孩子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才能推动孩子的向前发展.

利用多形式让孩子爱上阅读


幼儿园各班设的阅读区,孩子们都不太喜欢,因为老师总是忙与指导其他区的孩子,阅读区的幼儿都是自己随便拿出一本书,从头翻到尾,只看插图,什么意思不知道。翻完几本后,就没兴趣了。孩子们觉得无聊,以后孩子们就不原去阅读区了。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不再放手不管,我坐在区域和孩子们一起看。我先让孩子自己看,在看书的过程中不要问,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更加放松自由的快乐阅读。看完以后,我让孩子自己讲讲故事内容,哪怕她只说一句,我要及时鼓励,让孩子有信心。然后我说:“你讲得很好,声音也很大,你愿意和老师一起看一遍吗?”孩子说:“愿意”。这时候孩子会特别认真地听,讲完后,不要急于提问孩子,让孩子自己边看边讲,或是让孩子与孩子讲述·编造想象甚至是猜测的活动;有时也让孩子把故事内容画出来;让孩子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孩子的兴趣提高了,阅读区的孩子多了。

独立阅读不是只让孩子自己阅读,教师解脱出来,教师要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读完后不要立即提问,不要以孩子记忆多少为标准衡量孩子,孩子做到和模仿了书中内容,就是学会了。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只让孩子单一的坐在那里看书,应该让孩子利用多种形式爱上阅读。

特别的爱送给难入园的孩子


对于入园难的孩子,老师要送上特别的爱,多给予抚慰和鼓励,当着孩子的面要家长早些来接孩子,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要像妈妈一样关心他,爱护他,与他交往。在教室里,主动拉拉他的手,摸摸她的头,手把手教他绘画,和他做游戏。让他产生对老师和幼儿园有责任感和安全感。

老师要为他提供一个交往环境,平时要招呼小朋友关心他,爱护他,与他聊天交往,让它慢慢融入集体。让班内性格开朗的孩子多与他讲话,带他到园内玩具上玩耍,让孩子们陪她上厕所,让他轻松如厕。提高他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多带孩子去室外活动,滑滑梯、荡秋千,让孩子感到幼儿园象乐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教孩子一些简单的儿歌、歌曲、画画,转移孩子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孩子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愉快的生活、游戏、学习。

教师将活动室布置打扮得漂亮、整洁、舒适。此外布置娃娃家、游戏区,老师扮演妈妈,从而使孩子感受到亲切、高兴。充分让幼儿体验幼儿园生活,逐渐的喜欢上幼儿园。

密切与家园联系,引导父母要改变自己在孩子面前沉默寡言的形象,可以多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家中玩耍,热情招待,给孩子做表率。

上进的孩子:今天我来盛饭


10月26日,一个寻常的周一,又到中午午餐时间,那群辛勤的小帮手又活跃起来了,小李打开工具箱并拿出饭勺,小马搬进菜桶,小许搬进饭桶。我刚想帮忙去拿饭勺,小许一个箭步抢了过来:“顾老师,今天我来分饭。”看着他热情如此之高,真令我高兴。

他是我们班的“之最”——最胖,对于胖孩子一向有种偏见,那就是懒。可是,小许却时时向我展示了胖的令一种美——力量很大,而且很愿意干活。刚开学急着要帮小朋友搬水,午餐时间搬菜桶,课间赶着帮老师拿作业本……

“顾老师,今天还让我来分饭吧!”看来我的迟疑让这小家伙着急了,我点点头:“好吧。”

吃完中饭,办公室门口有个脑袋探了进来,看见我冲我露出两个可爱的小虎牙,是小许。唉,这些小家伙,前两星期,班主任刘老师因为有事请假了,天天有小脑袋来办公室门口探探,他就是最勤快的一个。今天刘老师来了而且就在教室里,怎么还有人来探呢?“许,你干嘛?”我边批作业边问。只见他摇摇头,笑嘻嘻地走了。一会儿,又有个脑袋一探,还是小许。“许,你有事吗?”

“顾老师,你还没奖我大拇指呢!”

“为什么要奖励你?”我记得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我都是及时奖励的,没有遗漏呀。

“今天是我分饭的!”

看到他嘟囔着小嘴,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快来,我马上奖励。”因为前两周我让小朋友要学着帮家长做家务,给家人分饭就是其中之一,学会了的小朋友还可以给小朋友分饭,每次奖励2个大拇指。拿到大拇指,他高兴得一溜烟跑了。

没过几分钟他又来了,“怎么了?”我笑着问,“大拇指丢了?”

“不是,我20个大拇指集到了。”看他一脸的灿烂,原来还是邀功来了。因为集齐20个大拇指就可以换一个喜洋洋印,每个月谁喜洋洋印最多,就可以换喜洋洋贴纸。

我拿出印章去帮他敲,小许在旁边高兴的喜笑颜开:“顾老师,我就缺两个大拇指。可今天课上我没奖到。”

“噢,所以你要抢着分饭哪!”我真为他小脑袋瓜里的思想吃惊。

“恩。”他使劲地点点头。

“原来你还挺有心计的呀!”我开玩笑说。

“对呀,人家小马都五个喜洋洋了,我可要加油了。”看他那样子,真觉得家长会上表扬得对了。

“你要加油喔,我看好你!”我把真诚的祝福送给他,他高兴得扭动着胖胖的身子转身去玩了。

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怎么办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怎么办”!

“你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不听话!”

做事磨蹭、丢三落四、和小朋友打架、在家乱丢东西、跟大人顶嘴、事事对着干……诸如此类的问题,归根到底用父母们的一句话说就是“孩子不听话”。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父母要如何讲话,孩子才愿意听呢?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的方法无效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有99%的父母仍然在用一些无效的方法对待孩子。

举个例子来说,你工作一整天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需要坐一会儿,休息休息,你想利用这段时间看看晚报。

但是,孩子却一直嚷着要你陪他玩,他拉你的胳膊,爬到你的大腿上,把报纸弄成一团,可是你实在是无心跟他玩耍。

此时,你会怎样应对呢?

1、“你去找别的东西玩。

”(命令指挥)父母欲以命令指挥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行为,孩子多半会产生抗拒,与父母对着干。

2、“如果你还是继续赖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就会生气了!”(警告恐吓威胁)这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受欢迎的、父母是不爱他的。

3、“别人在看书看报的时候不能打扰。

”(劝告训诫)这意味着你的需求比孩子重要,所以,他应该不顾自己的需求而遵照你的想法去做,这样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自我。

4、“你为什么不去外面玩呢?”(提供建议)由父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到“我不相信你有解决这问题的能耐”。

这些说话方式都没有正确表达父母此刻的感受,孩子也不能理解,却只感到是被父母拒绝了,所以激发了孩子对父母的攻击,也就是所谓的“和父母对着干”。

其实,如果朋友到家里来,穿鞋踩到新地毯上,你会很客气地表达你的担心;很累的时候朋友邀你赴宴,你会委婉地谢绝,你不会用以上的四种方法。

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呢?

每天被父母指挥、控制、命令,孩子就会采取自卫,对父母充满敌意,加以抗拒;而一旦孩子习惯了被父母控制、强迫,他们又会自然形成服从别人的性格,一切问题都等别人来给自己解决的方案。

不少父母抱怨孩子没有责任感,磨蹭、拖拉,从不考虑父母的需求,事实真相是,是父母自己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体谅他人的机会。

变“你”为“我”,这样讲话最有效到底怎样讲话孩子才听得进去呢?有效的方法是放弃“你”的讯息,采用“我”的讯息。

×矛头指向“你”

很多父母由于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反而造成孩子的对抗和不理解。

其实父母的谈话有效或无效,其最大的差别是:所传达的是“你”的讯息还是“我”的讯息。

请您反省自己给孩子的信息,是否都以“你”为开头:你烦死了;你不准这样;你难道不……;你如果不住手的话我就要……;你就不能乖一点;你太不听话了……√“我”的感受是……当您只是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带给您的感受是什么,此时,所传达的讯息就变为“我”的讯息了。

比如,疲惫的你可以说:

“我很累了,想休息,现在也没力气和你玩,你看怎么办呢?”

这样,您自身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还充分让孩子掌握了主动权,使他能发挥创造力解决面临的问题。

又如,一个孩子在踢爸爸的小腿,请比较下面两种讯息给孩子的感觉有何不同:

1、哎呀!痛死我了,我不愿意被人踢。

2、你真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以后不准你这样踢人,知道吗?

第一句话告诉了孩子他这一踢给您的感觉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

第二句话则告诉孩子他很坏,并警告他下回不准再犯。

显然,第二句话更易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叛逆。

“我”的讯息让孩子更能体谅他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伤害,所以能帮助孩子成长,替自己的行为负责。

试一试,表达“我”的讯息表达“我”的讯息是需要勇气的,但绝对值得一试。

一开始还不熟练时,可以先掌握一个特定的形式,您可依据下列3个步骤:

1、描述自己觉得困扰不安的行为。

必须注意的是,只描述行为本身,而并非指责行为的当事人,例如:你把东西丢到全家共用的客厅里,影响了大家的正常生活。

2、陈述自己的感受。

例如:我很生气。

3、陈述理由。

例如:你乱翻东西以至于我的一份材料找不到了,可能影响我明天的工作。

进一步,可以用“当………,我觉得……,因为……”的句型来表达”我”的讯息,其模式为:事实—感受—理由。

例如:你和小朋友在小区的道路上踢球,我很担心,因为有汽车进出,很不安全。

父母在孩子面前真诚地表露自己,也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表达自己,这样,亲密的亲子关系建立好了,父母所有的生活智慧和建议才能被孩子接受。

你的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不听话!做事磨蹭、丢三落四、和小朋友打架、在家乱丢东西、跟大人顶嘴、事事对着干诸如此类的问题,归根到底用父母们的一句话说就是孩子不听话。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听话?父母要如何讲话,孩子才愿意听呢?孩子不听话,是……

不知道本文“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怎么办”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