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巧立规矩实用技巧

04-08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家长巧立规矩实用技巧》,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把“NO”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用

什么是最关键的时候?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当你的孩子马上就要咬别人的一刹那。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你总把“不”字挂在嘴边,他听多了一定会烦,很可能加剧他的抵触心理,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

孩子天生喜欢做决定的感觉。如果你能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给他决定的机会,他就会非常高兴。比如让他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早餐吃点什么等等。对于像打针吃药,上车出发这种事,你应当坚持立场;但如果他执意要穿一身古怪的衣服出去玩儿,或者阴天戴顶遮阳帽的话,你就忍一忍吧,既然你希望他自己做出选择,就把权力“下放”得彻底一点。

当你严厉地批评完孩子之后,别忘了安慰一下他

与他所犯的错误同样重要的,是你在“教训”他之后,别忘安慰安慰那个“受伤的小心灵”,告诉他尽管你不喜欢他的行为,但你依然爱他。

为了确保所定下的纪律得到切实执行,与惩罚同等重要的是随时发现他做得好的地方,并奖励他们。事实上,无论对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保证遵守纪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续加深印象。你越是频繁地让孩子注意到纪律条例(通过表扬,偶尔惩罚),越能减少孩子“越轨”的可能。随时随地观察,用表扬来代替批评。把“不要”换个方式来表达,比如:“不可以打架”换成“你今天对小狗非常温柔!”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撤掉祖辈保护伞的实用技巧


撤掉祖辈保护伞的实用技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祖辈参与养育孩子家庭,比重占了很大,也愈来愈普遍。于是,不少家庭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产生摩擦。但是,如果都把责任推到祖辈身上,说他们不懂先进的育儿理念,那也是很不恰当的。

婴幼儿的成长,是奠定其一生人格、能力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此阶段,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控制管理,以及对错误的认知和遵守界线。所以,在有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既要承认隔代亲,在家庭中处理好各方面的情感需求,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祖辈当保护伞的机会,这样才能妥善处理生活中的教养“碰撞”,以利孩子的成长。参见《立界线别忽略祖辈死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普及,加上祖辈有着平和的心态,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以及祖辈有充裕的时间和愿意和孙辈在一起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面临激烈竞争的父母,解除了后顾之忧。当然,老人的溺爱,也容易对孩子迁就,会处处满足、事事依从。所以,祖辈参与孩子教养,最怕教育理念不同而难以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参见《给媳妇的信:假若时光倒流,你还是回家带孩子吧!》。

这里有一个疑问,许多父母说祖辈教育观念落后,会妨碍孩子身心发展,这是真的吗?不能否认,有些祖辈比较信服老的教育理念,且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但是,在如今高度发展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接触大量的新鲜知识,原来不会使用的家电,老人也很快学会操作和熟悉使用,这难道说明他们思想陈旧、僵化、死板?

既然老人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掌握原来根本就不知道的知识,也知道新出现的东西是有价值的,那为什么就单独不接受符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我XXX想,不少老人也不是不认同这些理念,而是许多时候听到年轻父母不恰当的说法,感觉被指责、被训斥了。祖辈在自尊心被严重剥夺的情况下,认为没有面子,故只好说“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参见《有趣的心态和行为心理实验》。

某些家长说,在育儿方面和祖辈有过不少交锋,老人就是不听。比如祖辈同意孩子饭前吃零食,如果父母说“谁让你吃零食的?”,这等于你对你的上司说“这件事情你做错了!”,其结局会是什么,大家都可以猜到。所以,老人也知道他们虽然有养育的经验,但也会有不懂的和不知道的育儿方法,怎么说能让他们接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参见《与孩子交谈中容易犯的错误》。

所以,父母遇到祖辈不听“劝”,千万都把责任推到老人身上,要想想是不是自己说话方式问题。如果沟通一点效果都没有,就怪别人不听是非常不合理的。对此,我XXX想,几乎每个祖辈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孙辈,虽然怎么看自己的孙辈都是好,但能有好方法使孩子更出彩,难道老人会不愿意?既然大家都有为孩子好的核心基础,为何不力使一处?

对此,我就孩子饭前吃零食,且撤掉祖辈保护伞的情况,说说自己的建议:

第一,在有祖辈共同生活的家庭,事先工作一定要计划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父母想解决孩子问题和与老人之间的矛盾,只能辛苦自己想好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最好能按照孩子生活规律,定时吃饭、睡觉,尽可能保证不打乱孩子已经养成的习惯。所以,当许多事情都按照一个规律进行时,大家反而很少出现矛盾和意见。参见《好情绪要从每天早上开始》。

第二,一定要给祖辈相对应的权利。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对子女的控制能力急剧下降。许多时候,老人为了获得“控制权”,会故意违反界线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博取孩子的欢心和听话。所以,要想办法多满足祖辈的控制欲望,比如多给家庭的决策权和部分管理孩子的权利,等他们在其他方面满足了,自然不会利用孩子了。参见《孩子3岁前不建议让祖辈抚养》。

第三,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看是偶然发生还是经常性行为。一般情况下,就算祖辈有较好的教育理念,但由于隔辈亲,他们会私下做一些违规的事情,和孩子反复挑战界线的底线一样,是一种隔辈亲和儿童化的心理。所以,对于事关生活习惯方面的偶发现象,例如饭前吃零食,只要不是特别多,父母假装看不见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四,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有良好的亲情基础。如果亲子之间没有良好亲情关系,父母所定下的界线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遇到对自己不利结果,必然会叛逆而求助于祖辈保护伞。所以,白天祖辈带孩子的家庭,父母回家后一定要亲自带孩子,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要求孩子遵守界线时,孩子会有抗争和反抗。参见《怎么判断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第五,如果发生耽搁吃饭时间情况,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等待,要有预案。孩子不像成人那样,有较强的耐受力,他们的生理需求可能会战胜一切规则和界线。例如,孩子过了吃饭时间,一定会饿,饿了他们一定会找吃,不给就会发脾气。所以,父母不要管吃饭时间拖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先主动给孩子找一点开胃而又不特别影响吃饭的东西。

另外,当父母察觉可能会耽误孩子吃饭时间,那就要考虑给孩子加餐了。比如,给孩子先吃一点水果、易消化的东西什么的,让他们能坚持到父母做饭结束。造成这样延误的原因,毕竟不是孩子的错。所以,父母也别把零食当成“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把零食当饭吃,就无需过虑。而想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努力给孩子有规律的就餐时间。参见《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强迫教育模式(上)》。

第六,如果事先没有制定规则,那孩子饭前吃零食没有错误。在儿童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时,但其前提是要事先约定。同时,孩子是好奇和充满挑战的,就算有了规定,他们也会想办法进行挑战。所以,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必定会反反复复,父母要耐住自己的性子。参见《点评:让宝宝“听话”的惩罚》。

第七,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建议和孩子讲道理。在孩子逻辑思维未成熟以前,他们很难对因果有清晰的理解,特别是那些非充要条件的推理。如果此时再有老人的保护伞,祖辈会认为你是故意的,他们一定能举出和你道理相违背的“经典案例”来,这就使父母的道理几乎失去任何的说服力。比如,你说饭前吃零食不好,祖辈会说谁谁谁吃饭很好!参见《天天说我爱你,父母未必合格》。

第八,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特别注意说话技巧。比如,孩子饭前在祖辈保护伞之下吃零食,如果父母说“谁让你吃零食的?”,孩子听到含有指责意味的话,第一反应是寻求保护,或想办法找借口。较好的说法是直接描述事实,如“我看见有人要吃零食了”,或认同孩子感受的话,如“是不是饿了”。等孩子接话,就可以让孩子等待或少吃。参见《如何识破孩子的身体语言》。

第九,面对孩子的问题,要给孩子选择机会。如果孩子已在进行某个父母不赞同的行为,且舍不得放弃,此时就要利用孩子更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孩子选择,而不要强行禁止。比如,孩子在饭前吃零食,父母不想“招惹”祖辈,就可以说孩子最喜欢吃的某个菜马上就好,或假装自己也饿了,希望孩子能分享,或父母中的一人和孩子玩游戏,都可以让孩子少吃或放弃吃零食。参见《案例分析:让孩子尝到错误选择的后果》。

所以,从良好的家庭教育角度来说,解决孩子的问题最好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想办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这样既能避免孩子出现负面情绪,也使孩子愿意听从家长的话。但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任何责备、训斥几乎都没有实际效果,反而会更加激发矛盾和对抗。所以,此时父母要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多给孩子选择,先解决当前问题后,再想着和孩子说道理。

养育女孩的八个实用技巧


女孩乖巧、可爱,是爸爸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可是,家有女儿有时又让爸妈操心,女孩的敏感、娇贵,使教育无从下手。那么,究竟怎样把家里的小公主培养成一个独立、睿智、优秀的人呢?

1、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让老公负担起一部分照顾女儿的工作,带着女儿去看他老爸在足球场上的飒爽英姿。爸爸的粗犷和坚强会给女儿一个好的榜样。

2、如果带女儿去游乐场,要注意观察她喜欢哪种玩具。如果是家里没有的,你要考虑买一个,来满足她的新兴趣。

3、如果女儿不喜欢体能游戏,可能是因为胆小,不要强迫她,或者你可以拉着她的手,让她在感觉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尝试。

4、如果女儿喜欢,要抽出时间和她—起玩女孩子的游戏。例如,给她编小辫,如果你放心,也可以让她来给你做造型。

5、鼓励女儿结交不同的玩伴,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多接触不同个性的孩子,对社交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如果女儿对踢球、玩枪等一些男性化的游戏感兴趣的话,也要鼓励她去做,有个性的女孩子才有魅力嘛!

7、女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所以要不断地鼓励女儿挖掘自己的自信心,不管她取得多小的成绩,都要表扬她。如果她遇到了难题不要立刻去帮忙,先让她自己去尝试,让她意识到靠自己也能够成功,提升自信心。

8、并不是只有温柔可人的邻家女孩形象才能称之为女孩子。现代的女孩子也不再需要三从四德、笑不露齿,她应该具有个性、倔强、争强好胜的品质,甚至像男孩子—样淘气且坚强。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怎么给孩子立规矩?孩子需要理解他们周围世界的规则。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期待,他们和别人怎么相处。他们能够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他们做得过头了,会发生什么。随着他们一天天长大,他们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衡量自己不断增长的技巧和能力。

规则在他们“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

5岁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着早点。妈妈在着急:“明明,快点,我要迟到了。再不快,妈妈被开除怎么办?”

明明好象真的不关心妈妈似的,仍在慢慢地“品尝”那点粥。

“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明明妈妈在叹气。

晚上,明明的妈妈生气地把明明的事告诉爸爸。

爸爸更加生气对明明说:“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

首先,信号要明确。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明明妈妈只是告诉明明,“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没有传达出来。

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明明妈妈告诉明明,“我要被开除了。”可是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并没有发生。就等于说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他: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他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就事论事,别贴标签。“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既然我生下来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那还有什么要改的?”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自己能解决的事就别再告诉配偶。明明早上吃饭慢这件事,明明的妈妈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她把这件事告诉明明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都得靠爸爸。

孩子的成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惩罚一定要及时。

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明明爸爸的话对明明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如果明明的爸爸说:“今晚你别吃肉”(假如明明爱吃肉),那效果会比这么说好得多。

立规矩,一定要简单易懂,让孩子容易遵守。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

立规矩,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我说了算!”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你讲的道理也许他一时不能够完全领会,但是你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你的判断,顺从你的要求。

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这是咱们家的规矩”,“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

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所有的规矩都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比如,要让孩子规律进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饭桌上举止规范,不挑食,不浪费。要让孩子懂礼貌,父母自己就要对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语。

规矩不是绝对不能够打破的,在孩子的要求下,偶然“放宽政策”比如,以零食代替正餐、中午看一场电视、晚睡一个小时,等等;会减轻压力,让孩子更加自觉地遵守规矩。相信孩子,不要以为偶然的一次“放纵”就会养成什么坏习惯。

有些事情,规劝不管用,就换一种办法,不一定正面要求。比如宝宝爱吃肉,不爱吃青菜。我们劝他吃青菜,告诉他吃青菜的好处,他就是咽不下去,我们也不要求他一定吃。经常做一些带馅儿的食品,比如包子、饺子、馅饼等,以此种方式让宝宝进食青菜。每顿饭的青菜,我们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让他看着眼馋。有时他会主动要求吃一些,还对我们讲道理:“吃了这个菜,我就身体好,不得病。”

有些我们看着不恰当的行为,比如,说“狠”话(“我要拿枪把他打死!”)、咬人打人,更正无数次也不见效,甚至发脾气、惩罚孩子都没有用,就干脆“冷处理”好了,多给别人道歉,少对孩子做过激反应。这些行为是阶段性的,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力量。过激的反应倒会强化他的印象,感到自己有能力激怒他人,就更不愿意放弃了。耐心等一段时间,他看着观众反应不强烈,也就索然寡味,不再“表演”了。

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来规范约束孩子,不要把孩子的一些淘气行为统统斥责为“犯错误”。要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在他看来,向你身上泼水什么的,是非常好玩儿的事情。这样你就不会恼火,而是和缓地告诉他,“我知道这样挺好玩儿的,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衣服湿了会让我不舒服,请你不要再向我身上泼水了。”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成年人),不要时时处处紧绷着阶级斗争的弦,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什么差池。大的规矩有了,小处不妨宽松一些。苛求完美只会把你变成碎嘴婆子,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让孩子心烦意乱,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你对他的规范越精简,起的作用越大。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慎用惩罚手段。打孩子是万万要不得的,暴力会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的心里埋下恐惧、愤怒和仇恨的种子,也在教导孩子一切问题都可以运用暴力来解决。其他的惩罚手段也不可多用,尤其要注意,行为和惩罚之间一定要有通顺的逻辑关系,比如,“你要是把弓箭对着别人发射,我就必须没收它,不让你玩儿,以免你伤害别人。”做出这样的承诺之后,一定要履行诺言,而不是威胁了又威胁,雷声大雨点小,让孩子觉得你只是在吓唬他,久之他也就不把你当回事了。曾经有几次,孩子闹着在吃晚饭之前吃甜食,我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吃甜食,就没有晚饭吃。他马上不吭声了,因为他知道,我绝对说话算数,为了一口甜食而损失晚饭,实在不划算。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总在犯错误,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常常不知怎么办。不过也许让孩子和我们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对孩子和我们都有益。

教养女孩的三点实用技巧


教养女孩的三点实用技巧

核心提示: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一个教育错误就是,为了让女儿在起跑线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不惜花重金为女儿报各种辅导班——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但父母们不知道,这是有悖女孩成长规律的。

从出生到7岁——女孩主要的成长任务是长身体

从出生到7岁这段时间里,女孩的成长任务主要是身体的发育。在这一阶段,女孩将要学会走路、说话、思维,这也为她今后的智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说起这一阶段的小女孩,很多父母都会自豪地说:

“我5岁的女儿已经能背将近百首古诗了。”

“我女儿才4岁,她已经能讲很多故事了。”

……

的确,在这一阶段,由于出色的语言和记忆天赋,女孩确实表现的比男孩要优秀,但正因如此,父母更容易犯教育错误。

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一个教育错误就是,为了让女儿在起跑线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不惜花重金为女儿报各种辅导班——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但父母们不知道,这是有悖女孩成长规律的。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女孩子在10-11岁时才会有理性的思维,如果在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时就强迫她们去理解事物,只会打击家长的积极性并加重孩子的负担。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试图让一个小女孩的思维能力加速发展,这样只会令她在今后的日子里对自己失去信心。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都知道,女孩是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在她小的时候,她往往为了博得父母的喜欢而努力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比如背诗歌给父母听、学儿歌和舞蹈为父母和他人表演……

但值得女孩父母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女孩都是学习的天才。当女孩长大后,很多女孩子很可能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很容易地取得成绩,用成绩来博得父母的喜爱。

当小时候与长大后的落差过大时,脆弱的小女孩就会感觉到无法接受,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这也正是很多女孩子小时候性格开朗、聪明伶俐,长大后反而形成内向、自卑个性的最主要原因。

在这一阶段,父母最容易犯的第二个教育错误就是,试图用讲道理的方式赢得女孩的合作。

其实,如果我们试图让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女孩接受我们所讲的那些大道理,或者听从我们的告诫,这些都是违背女孩成长规律,或者说是拔苗助长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一个刚刚学会说话的小女孩是不可以理解这些大道理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所犯的错误呢?

一位妈妈这样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以前,我每天要告诉女儿好多次,让她玩完橡皮泥后把它装到盒子里,要不然橡皮泥风干了就不能玩了。

但我发现,她总是记不住我所说的话

大道理对她完全不起作用,于是,我每次都会亲自帮她把橡皮泥放好,我在用行为告诉她该怎么做。我示范了几次之后,女儿就开始模仿我的样子把橡皮泥放好了。

小女孩从出生到7岁只会象征性地思维,父母不能指望她们像大人一样用逻辑思维理解问题,或朝着一个目标有步骤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她们记不住一些家庭的规则,所以父母必须用行动告诉她们怎样去做,并不断地提醒她们。

当然,对于一些女孩必须要避免的行为,例如小女孩经常自己跑到马路上去玩,或者吃掉到地上的食品等,这时父母有必要给她一个明确的态度:“不!

没有我的带领,你自己不能过马路。”“你不能吃掉到地上的这些脏东西。”并且父母需要不断地重复并提醒她。只有这样,她才能知道父母所说的话是真的,她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给父母的建议

了解了这一阶段小女孩的特点,父母们还需要了解以下几点知识和技巧。

方法一:这一年龄阶段的女孩需要父母为她做决定

在这一年龄阶段,女孩喜欢的东西会有很多,如漂亮的头花、不同款式的衣服、大大小小的洋娃娃……但父母不能为她们提供过多的选择,因为选择太多,她们反而会感到无所适从。

例如,如果妈妈这样问女孩:“你晚饭想吃点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还外在形象思维阶段的人来说太难了,她们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但如果妈妈这样问她:“宝贝,你晚饭是想吃馒头,还是想吃包子?”这样女孩就能很快做出决定。

有些父母认为,如果给女孩很多选项,让她自己做出选择,这不是很好的教孩子怎样做决定的机会吗?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为女孩提供的选择范围太宽泛了,她们会因不能理性思维而对这些选择感到很困惑。

其实,在女孩7岁之前,许多事情必须由成人来做主,例如吃什么水果、什么时候刷牙、什么时候睡觉等等。

又如,“你想去莉莉家玩吗?”这种问题是小女孩无法自己决定的,这时,父母就要根据女儿平时是否喜欢和莉莉玩之类的线索来判断,如果她确实喜欢,父母可以向她建议:“你可以去找莉莉玩一会呀!”这样女儿就会高高兴兴地找小伙伴去玩。

很多父母也许会认为这样养育女孩有点“专制”了,他们会问:“我们的女儿是怎样想的?”“她自己喜欢怎样做呢?”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如果还没有理替她做决定。

如果父母在做决定时态度和蔼而又坚决,是很容易赢得女儿的合作的,这样会使她有安全感,因为她知道父母再为她负责。当然,当7岁之后,当女孩有了理性思维的能力,她就不再需要父母再为她做决定了。

方法二:不要让小女孩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

一位6岁女孩的母亲曾这样说起她的女儿:

我和丈夫离婚后,女儿已经和她的父亲生活了两年。但最近我发现,我6岁的女儿现在变得像个小妻子,她向我诉说爸爸的工作、爸爸的生活、爸爸对金钱的忧虑以及几乎一切她爸爸过去总是跟我讲的事情。

我的女儿刚刚6岁,我觉得这会对她的成长不利。于是,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我会努力地使她感觉到轻松。如我会和她玩“过家家”、玩捉迷藏、对她扮滑稽的鬼脸等,但我却发现女儿已经不喜欢这些了。她喜欢同我像大人一样聊天,询问我现在的状况等。我觉得这对她太不公平了。

的确,这对于只有6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很残忍的事情。如此小的年龄就被拉到成人的世界里、就感受到了成人才能感受到的压力,这对她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她甚至还会由于心理不堪重负而造成心理歪曲。

当然,这是一个很特殊的事例,这个小女孩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里。但即使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父母也要遵循女孩正常的成长规律,不要过早地把她拉入到成人的世界里。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使女孩受到成人生活中的烦恼和忧虑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不能把小女孩看作一个小大人一样来对她开玩笑,如:“你长大后打算找一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呀?”或者,称她为小淑女,并希望她的行为像大人一样,这些通常都会使这一年龄段的女孩感到困惑或不知所措。

其次,当女孩做出一些符合她们年龄段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及时表扬她,这样她才不会对成人世界感兴趣,或者被成人世界所吸引。

方法三:尊重这一年龄段女孩的情绪

婴儿时代,女孩常常用哭来表达她们感情上或身体上的痛苦。如尿布湿了,感觉到饿了、冷了,或者是孤独了,女孩都会哭。

这时,由于女孩还不会表达,父母总会去耐心地寻找原因,直到婴儿不哭不闹为止。

当女孩会说话之后,她们哭闹的原因也复杂起来,有时是因为她需要父母的关注、有时是她感觉父母不再爱她了、有时还可能是因为她与小伙伴之间发生了误会等。但此时的父母开始不相信女孩,他们开始否认女孩的情绪。如他们经常这样对女儿说:

“你一定不是这样感

“你一定是装的!”

“没事的,打针一点都不痛!”

……

于是,在情绪被父母否定之后,女孩开始变得不再喜欢与父母合作,她们有时甚至会像小男孩那样跟父母对着干。这时,女孩的父母开始疑惑了:“我的女儿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呢?”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女孩越来越不听话,而是她们长大了,她们有了自我意识。当她们的感觉、情绪被父母否定后,她们就会不高兴,于是便有了不与父母合作的行为。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女孩一直做“乖乖女”,父母就要学会尊重她们的自我意识、尊重她们的情绪。

对此,一位明智的父亲很有经验:

一个4岁的小女孩对爸爸说:“爸爸,我不想去看医生,医生会伤害我的。”

“我知道,去看医生,医生就有可能给你打针。你很怕打针是吗?”

“嗯,我不想打针,打针很痛。”小女孩很认真地说。

“爸爸知道打针很疼,爸爸小时候也这样认为,不过你不用怕,爸爸会在你身边一直陪着你的。”

终于,在爸爸的耐心引导下,小女孩同意去看医生。

与男孩相比,女孩要敏感得多,当她的感觉和情绪被父母否定之后,她的反应要比男孩强烈得多。因此,有时,认同她的感觉和情绪,往往是促使女孩更乐意与父母合作的主要因素。

育儿知识:少给孩子“立规矩”


育儿知识:少给孩子“立规矩”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儿童教育中,则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

幸福感是生命最大的营养品,“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完全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自由”。所以无论从潜能的挖掘还是幸福感的扩容,童年的首要任务不是“学规矩”,而是发展自由意志,这要求家庭生活必须减少约束。

一个孩子,如果他最初接触的世界不能让他轻松自在,而是小心谨慎,就是被抛入一场能量消耗战中。天性要他扩展自我,探究世界,环境又处处约束和限制,让他小心谨慎。他既本能地想听从内心的召唤,又要被动地迎合别人的要求,这令幼小的孩子疲于招架,不知所措,成长正能量被无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扰乱,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完成自我成长。

有位学历不低的妈妈,对孩子的培养很用心。从智力到习惯,从饮食到举止,每个方面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对孩子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并说服孩子父亲、爷爷奶奶等家人,一起不溺爱孩子,严格规范孩子所有的生活细节,以期把孩子培养成才。

比如,孩子两岁以后,她就尽量不去抱孩子,告诉孩子说,你是男子汉,不能娇气,以后走路要尽量自己走,只有累了才可以让父母抱。但孩子常常故意耍赖,明明不累,却要妈妈抱,她坚决不答应,任凭孩子怎样哭,都绝不妥协。

为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和劳动能力,孩子从4岁开始,被要求必须把天天换下的内裤自己洗干净。哪天孩子不想洗,要放到第二天两个一起洗,妈妈不许,告诉孩子,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

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修养,吃饭必须在餐桌上吃,偶尔孩子饿了,饭也做好了,可动画片还没演完。孩子想一边看一边在电视前的茶几上吃,妈妈不许。要么强行关闭电视,理由是吃饭的时间必须吃饭,不能一心二用;要么宁可大家都不吃,一直等着,到动画片结束,再把凉了的饭菜重热一遍。无论如何,这碗饭必定要规规矩矩坐在餐桌前吃,并且在吃饭中,要遵守餐桌礼仪,不说话不洒饭粒不可以发出咀嚼声音……诸如此类的规定很多很细,几乎每件事都有一套家长制定的标准。

她的孩子刚5岁,智力出色,确实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慢慢地,孩子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偏执,几乎不接纳任何稍有变化的或常识里没有的事。比如有一次姥姥洗好葡萄,递给他一小串,接的过程中,有一颗掉了下来,滚到地上,他就不答应,要求姥姥把这一颗再接回到串上,姥姥说接不回去,他就哭得不依不饶,另给一串也不行。好说歹说都没用,只能以一顿暴打结束他的无理取闹。

还比如爷爷每天接他从幼儿园回家都走同一条路,有一天妈妈开车去接,想要绕道去超市买点东西,他不允许,说回家只能走那条路,不能走别的路。妈妈不听他的,把车开到超市,他哭着不肯下车,要求妈妈必须回到幼儿园门口,走原来的路回家……总之,类似的不可理喻的行为非常多。幼儿园老师反映,虽然孩子很聪明,但很孤僻,不合群,一天难得见到他笑一下,总是一脸冷漠,也不会和小朋友玩,总是玩不到几分钟就发生冲突,最后只能躲到某个角落,独自玩一个什么东西。老师甚至小心地提醒家长,是不是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作为人的自然天性从开始就被压抑,规矩的框子已开始把他的心理挤压得变形,那么孩子所表现出的不体恤,拒绝合作,膜拜“规则”,逆反冷漠等等,几乎是必然症状。如果家长一直对此没有警醒,一直“规范”下去,后果真是令人担忧。

英国教育家A·S·尼尔认为:“严酷的家庭法则就是对健全心智的阉割,甚至是对生命本身的阉割。一个屈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因手淫而被惩罚的孩子,将来也得不到高度的性快感。”面对幼小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能首先想到如何给孩子自由,而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规范,尤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上,向孩子提出大大小小的各种规则和要求,并且经常为孩子不能达到这些目标、不遵守这些规则而去批评孩子、惩罚孩子,那么他几乎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只可能打造出一个刻板者、自卑者和偏执狂。

社会很少对刻板者和偏执狂给出太多偏爱,社会愿意容纳的,是人的宽容心和变通力。所以越是具有宽容心和变通力的人,越容易成为社会主流人群。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出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就无路可走了。”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接受的是严苛的家庭法则,自由意志早早萎缩,那么你能指望他用宽容和变通的方法来面对世界吗?

现在,家长们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也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奇怪的是,很多家长像上面这位妈妈一样,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良好的社会地位没有让他们对儿童教育这件事有更好的领悟,反而抑制了体内的原始本能。面对孩子时,感觉迟钝,既缺少母爱的直觉,又缺少文明进化后的体贴和修养,生搬硬套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把“立规矩”当作教育,使事情陷入本末倒置中。

童年是坚强的,也是脆弱的。一个人的童年可以在物质生活上贫穷,不可以在精神生活上苦难。物质贫寒在某种程度上能锤炼人的意志,精神压抑只能扭曲健全心理。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太强势,孩子凡事要按家长画好的道道来,那么父母越认真,对孩子的自由意志剥夺就越彻底,给孩子带来的精神损伤越严重——为什么很多“多动症”、“自闭症”儿童出自高学历、高收入、严要求家庭,答案常常在这里。

哲学家弗洛姆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现实中却有太多的人把控制当作教育。

如果有人对他说不要给孩子定太多规矩,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他会立即反驳说,不给孩子立规矩行吗?难道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他打人、偷东西、随地大小便也不要管吗?持有这样极端思维的人,其话语逻辑令人无法招架,“人之初,性本善”在他们看来是胡说八道,所以他们只能这样理解,孩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给三分颜色就开染坊,所以要严加管制,不管就是不负责任。

避免用琐碎的规矩束缚孩子,和纵容孩子做坏事,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犹如一个老板对下属充分赋权,充分给下属在工作上自由决断的空间,这和他允许下属做违法乱纪的或损害公司的事完全没关系一样。人文社科领域的话语重在理解,不能抬杠,不能走极端,一切讨论必须基于基础概念的相同和基础价值观的相近,否则就失去了讨论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会常常遇到一些温和的反驳,如,孩子不能完全没规矩,适当的规矩还是需要的。这样的反驳看起来既客观又理性,却同样没有意义。

事实是,没有谁说过孩子应该完全没有规矩,也没有谁会认为不给孩子立规矩就是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需要。极端思维和庸俗思维都是缺乏思考力的一种表现,背后的外部成因往往正是这些人从小经历了太多的“规矩”,致使思维狭隘。

没见识过美好柔和的教育,也失去了用最天然的心去体会另一个天然的人的能力,不相信一个人的自发选择会是善的。对人性的不信任,常常是一些人跨不过“立规矩”这道坎的根本原因。所以面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时,尤其面对孩子的过失时,不知道离开了惩戒,还有别的办法。

虽然每个儿童都会出于无知和调皮,在某一阶段某些事上“没规矩”,尤其男孩子,更愿意探索和挑战,更显得“不听话”,甚至具有破坏性。但一个单纯的儿童从来不会没底线,只要孩子心理健康,对人对事没有恶意,就不会有过度的挑衅,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能变得习惯良好,行为得体。很多精英人物,在回忆童年时,上树掏鸟窝,到地里偷西瓜,甚至三天不洗脸,打架等等,所有这些“坏行为”都是有趣的童年记忆,却完全影响不到他们成年后的道德面貌和行为能力。

给学龄前孩子立“规矩”


孩子一岁时抢小朋友的玩具,因为他以为凡是看见的就是自己的;两岁时,他不肯让别人玩他的小车,因为他不懂分享;三岁时,他常把“不”挂在嘴边,因为他要自己“做主”。我们明白孩子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等他慢慢长大。

即便不考虑孩子们性格上的差异,他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父母们正在逐渐意识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处罚方法也应该有所转变。那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的最佳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年龄不同,规矩不同

1岁大的孩子

特点:好奇、好动,而且精力充沛。此时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探索周围的世界。

典型行为:开始认知语言,懂得一句话里字词的前后关系了;他们还不了解外界的环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比如说,他们并不知道玻璃花瓶摔在地上会碎的;一旦他们想要,他们就要马上得到,让1岁的孩子等待简直是太困难的事情了。他们没有行为和情绪控制的能力。

父母怎么办:

·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但是不要坚决要求孩子一定做到。成人说话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是让孩子明白教诲的最好方式。说话的态度是坚定的,但是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管理的重点要放在预防工作上。保证家里的一切设施对孩子来说都是安全摆放的,把容易摔碎的东西都收起来。

·可以用安慰和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使他停止哭闹。

2岁大的孩子

特点:他们的生活被自己情绪的巨大波动和起伏所占据。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了解自己的各种感觉和情绪。

典型行为:不断地对外界作出一些尝试,想知道其他人的反应是什么;还不能正确地认识和传达自己强烈的情感,有时候,他们的情绪甚至会高度膨胀,无法控制;他们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每件东西都能够得到,所以就频繁地大发脾气和哭闹。

父母怎么办:

·将与孩子抗争的激烈程度降到最低点。清楚地向孩子阐述你的期望是什么,而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不要过高估计孩子的能力,只给他一些简单的选择就行了。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给予一些物质刺激让他与父母合作而不是对抗。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年龄的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不停地试探你。

·帮助孩子控制他的情绪。如果他打人,那么就教导他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气愤,而且要向孩子解释:“我们不打人,打人会使别人受伤的。”

*谨慎对待孩子的大发脾气。有时可以冷处理,不理睬他的哭闹和发脾气,更不能妥协,但是一定要呆在孩子的附近,直到孩子不再哭闹为止,然后再给他讲道理。不主张处罚孩子,也不能让孩子独自呆在房间里悔过,但是可以把哭闹的孩子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使他慢慢平静下来。

3岁大的孩子

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过任性来表现的。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更好地控制他们的情绪。

典型行为:在父母的要求中,孩子们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们也愿意去按父母说的做,比如睡觉前要洗漱。但是,父母别指望孩子能够始终合作;他们能够理解原因和结果这个概念了;孩子发脾气和哭闹仍会经常发生。他还会噘嘴生气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不过,他能够慢慢地更好地应付挫折了。

父母怎么办:

·交给孩子一些“工作”去做。不要因为他没有坚持到底完成而惩罚他,而是对他的每个努力都表现出非常赞赏。

·让孩子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表演一下好的行为举止。比如,放一段音乐,让孩子在音乐结束以前要作好饭前的准备工作:洗手、摆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双手交叉不摸东西等着开饭。

*惩罚孩子的时间要短。虽然3岁的孩子已经发育到能够承受面壁3分钟的惩罚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严重发展,还是让孩子少受点挫败的折磨为好,尽早结束惩罚,想办法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4岁大的孩子

特点: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断发展。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学会合作,使自己的需求与其他人的达到均衡。

典型行为:更加专注于游戏和各种活动。因此,当他们玩得正起劲的时候,让他们放下玩具或者停止游戏就变得格外地困难;因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缺什么和想要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更加强烈的方式来抱怨;有时他们会隐瞒事实的真相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做是在欺骗,是错误的行为。

父母怎么办:

·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去结束游戏然后再做另一件事情。

·对孩子的哭闹置之不理。不要对他的哭闹过于关注,也不要有明显不同于往常的反应。

·冷静地对待孩子的谎言和欺骗行为。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种行为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他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就贬低他,使他产生羞愧感。

5岁大的孩子

特点:他们能够领会父母具体的要求和规则了。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重大任务是依据自己懵懂的道德意识去做事。

典型行为:开始学习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对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已经能够懂得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会超越界限试探你,看看你有什么反应;虽然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很远,但是与以前比较,孩子到了5岁就能够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如果他们的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他们也很少摔门、打人或者大哭一场了。

父母怎么办:

·拓宽孩子的视角。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吗?”然后告诉孩子他这种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要遵守行为准则。

·制定并尝试一种行为管理体系。比如,每天早上把画的三张笑脸贴在墙上,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就把笑脸变成苦脸,并注明犯规行为是什么。一旦3个笑脸都变成苦脸,他就要受到小小的惩罚了。如果一天下来哪怕还剩了一个笑脸,也要给孩子一些鼓励。

·设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比如告诉他:“给你3分钟的时间停止大哭小叫,否则你就得自己呆在房间里不允许玩玩具了。[!--empirenews.page--]

从4岁起对孩子严格一点

按照孩子的发展规律,他们在4岁以前还不了解规则和行为后果之间的联系。从4岁起,我们就可以加强纪律。

制定规则:对4岁及更大的孩子,我们可以针对他们最令人头疼的行为表现,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说话粗鲁无礼啦,制定一份规则清单。育儿专家建议,对于4~8岁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过5条的规则。

确定违规的后果: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写明,如果违反规则,将有怎样的后果,比如说短时期内不再享受某些“好处”。(选择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作为“好处”,如出外游玩,请朋友上家里来,或者在临睡前看影碟。)一旦孩子违规时,立即贯彻行为后果。这个时候,无需警告,不用讨价还价,也没有第二次机会。如果小家伙认为有商量的余地,他们可就不大会把你的规则当真了。

做好反反复复重申规则的准备: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专家说:“在儿童这个年龄段,父母要想他们听话去做某事,或许得说上个百八十遍才行。”

规则要公平合理:我们要了解各年龄段的相应特点,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岁的儿子总是在饭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岁的孩子会比4岁的时候更加能够“坐得住”,而等到8岁,他们的表现还会要好很多。

面对孩子违规的行为,父母的反应要言行一致,平静迅速:有些父母往往空发号令,光口头嚷着要怎么怎么样,譬如,“不准那样!”或者“叫你别干,我说话算话的!”但从来都不落实到真正的行动上。要记住老话——行动比言语更有力。

管教技巧:新约法三章

安心拒绝

如果孩子苦苦央求,呜呜抱怨,胡搅蛮缠,软磨硬泡,总让你禁不住心软——“就这一次吧”,你的孩子就会断定,当妈妈说“不”时,其实意味着“还有机会”。然而请记住,以长远的眼光看来,妥协是有害的。一旦说了“不”,就一定要坚持。

如果孩子求你买一件你不想给他的东西,譬如含暴力的电脑游戏,或者晚饭前吃的糖块,你得说“不”,然后解释为何拒绝他。一旦你给出了解释,就别再讨价还价,谈判协商,甚至放弃刚才的主张。你要做的只不过是设下规则。你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是父母,有些事情你说了算。

选择措辞

“公平”和“信用”这类词对孩子很管用,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例如,当6岁的儿子坚决不肯清理桌子时,你可以说:“大家都为打扫房间出了力,你不干你那份活儿,不公平。”或者提前警告,对你5岁的女儿说:“你打算啥时候把玩具收好啊?”如果她说晚饭后会做,却没有执行,你可以直截了当地指出:“你没守信用!说好了要做的,现在要说到做到。”

另一个巧点子就是表示惊讶。当孩子胡闹时,父母往往会说:“又来了”或者“你老改不了!”然而更好的方式是表现出不解和惊讶——尽管这可能需要奥斯卡明星级的演技。你可以说“你最近表现好多了,我可真没想到你会打小朋友!我知道你喜欢小明,你心里肯定不想这么做的。”

适可而止

纪律严明并不意味着苛责甚至虐待。父母不管是制定规则还是实施惩罚,都应该心平气和,饱含关爱,注意别胁迫和恐吓孩子。

惩罚也不要过分。别老想着“该怎样才能教训教训这小子?”多想想怎样能帮助孩子达到你的期望。说到底,有效的纪律还是为孩子自己好:如果他现在对简单的规则——如“不打妹妹”或“说真话”——都置之不理,他怎么能学会在将来与人打交道时尊重朋友、坦诚待人?记住,纪律严明的目标不是权力与控制,而仅仅是为了教会孩子如何在生活中有所成就。

给孩子立规矩,“温和而坚定”有多难


与孩子相处有些耳熟能详的字眼:温和而坚定,爱和自由,给孩子立规矩、立界限。我常思索,如何才能做到?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要坚持规矩并不那么容易,要温和而坚定地坚持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孩子有一招杀手锏:哭!耍无赖!我就遇到过,她打着滚儿地哭,呼天抢地。决定让她哭,她会跑过来紧抓着你不放,严重时甚至出现一些暴力行为,抓、打、撕扯衣服、头发等,这当下想要积极地“暂停”、给彼此一个空间平息,真是想也别想,若还要求自己做到温和而坚定,怕是非得忍出内伤不可!我受伤过很多次,也伤害过我的宝贝很多次。每次伤害结束,我会深刻的反思与自责:哎,又失败了!哎,我到底该如何坚持?在她紧紧缠着我、抓着我的衣服、大哭大闹、甚至说伤害妈妈的话时,我该如何保持那份温柔?我......我做不到!万分幸运的是,孩子从来不记仇,情绪风暴过后,她还是认为她的妈妈是好妈妈!上周有一天晚上,给女儿讲完故事,已经十点多钟了,正准备关灯睡觉,女儿提出要玩个游戏再睡。我直觉说:不行!今天很晚了!又不是周末,明天还要上学,不能玩!你知道的,我们只能周末玩游戏的啊!女儿很不能接受:哼,我要玩游戏!以前内伤的经历告诉我,又来了!她又倔上了!脑中迅速搜集各种紧急应对方案:如果我坚持不同意,她肯定会像以前那样,若软磨硬泡未果,就会开始大哭大闹,这样,我的坚持将是两败俱伤:她将带着伤心入眠,梦中也会伤心和抱怨;而我,将再次内伤!No,我不想!可如果我不坚持,允许她玩,我担心什么呢?我担心今天太晚了,明天要上学,睡眠不足;我担心规矩就被打破了,以后时不时这个点提要玩游戏怎么办?所以,我也不能轻易同意。还有没有别的方案呢?女儿睡前玩游戏,我为什么不同意呢?我开始自我的探索,我想知道,我到底在反对什么?事实上,女儿玩游戏这件事没什么不对的,只是我觉得时间太晚了,希望她早点睡,明天还要去上学。女儿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玩游戏呢?并不是她没有玩过的新游戏,或许她有点兴奋,想再玩一会,现在还不想睡觉。我该怎么办呢?看着女儿气嘟嘟倔在那儿的样子,好吧!我怕内伤,看来今天不退一步是不行了。不过,我也得尊重自己的感受,温和而坚定,温和而坚定,我不断告诫自己。我跟女儿说:好,今天我们玩一下游戏。但是,因为已经十点多钟,很晚了,你明天还要上学,只能玩两分钟。而且,我不想玩,请阿姨陪你玩,我帮你计时。同时,从今以后,我们只有两种情况下可以玩游戏:平时,如果你9点以前就上床准备睡觉的话,或者是周末的时间,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女儿听着,没表态。她总是听进去大人说什么,但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是否回应。她和阿姨玩游戏,我来计时并提醒时间。我注意到女儿有意识地玩的很快,时间还没到,她就迫不及待的问我:时间到了吗?这个晚上,女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在那一刻,我好感恩自己能清醒地给予女儿妥协!好感恩女儿能够清醒地给予妈妈妥协!我收到了女儿在满足自己需求时对于妈妈的理解和接纳,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感恩!就在昨天晚上,又是讲完故事准备关灯睡觉的时候,女儿突然问我:妈妈,可以玩游戏吗?我想玩。我的第一反映当然是不行,可是我没说出口,顿了一下我问她:哦,你觉得呢?她说:嗯......不行,因为已经过了9点了!我说:哦,这样啊。女儿没有再多说什么,开始做“睡前的准备”。我温柔的给她晚安吻,向她传达我对她浓浓的爱,同时也感受着她纯真无邪、幸福喜悦的能量的滋养!事后我想,是啊,若是我自己提出一个需求或渴望,对方立刻不容质疑地拒绝,我的心情该是如何?肯定Down到谷底,沮丧极了。当我知道不可能却还提出这种要求时,我背后的渴望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一份倾听、理解和尊重,这就够了。为什么女儿提出要求时我会那么想要说不呢?或许,那一刻我错误的偏见认为女儿那么小还不会自我管理。噢,万般柔情涌上心头,自我的反思让我越来越看见女儿!或许,当女儿提出需求时,我可以先不急着拒绝,相信她,听听她怎么想,再与她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共同探索一个方案。赠与孩子倾听、理解与尊重,孩子回馈给我超乎想象。以开放的心面对一切,温和而坚定也顺理成章了!

小学班主任开学班级立规矩发言稿


我们在小时候经常遇到过发言大会这种活动,发言讲究的是流畅与清晰,当我们思绪混乱的时候就需要一份演讲稿来帮助自己。我们都不想让自己表现的很失败,优秀的小学班主任开学发言稿要怎样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小学班主任开学班级立规矩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班主任开学班级立规矩发言稿【篇一】

经过了一个假期的休息和调整,今天,我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回首过去的一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成绩凝聚了我们班级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是我们全班同学勤奋好学、同心同德、紧密团结、锐意进取的结果。同学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新学期,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更加刻苦学习、奋发图强,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结果来源于点滴的过程。在新的一学期,我希望大家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一个信心:我能我行

自信心对我们的学习很重要。我们读书学习,需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毅力、有行动。在这儿送大家三句话:“相信自己,我能成功!鼓励自己,天天成功!超越自己,一定成功!”

第二、创设一个环境:文明有序

每个同学是班级的缩影,每个学生都代表着班级的形象及风貌,同学们要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在校内不乱丢杂物;在家尊重父母。做一个热爱班集体,遵守学校纪律、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第三、培养一个习惯:自觉自律

学业进步,贵在自觉。我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学们要自觉自律,时时处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班级公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小学班主任开学班级立规矩发言稿【篇二】

敬爱的同学们:

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们回到老教室,看到熟面貌,但要带着新的'盼望,踏上了新的征程。同窗们,让我们在新学期的开始,看一下东方的第一抹旭日,检查一下自己:昨日的时间是否虚度,昨日的梦是否仍然,我的心是否还在飞腾?

兴许,你昨天曾领有光辉,但那已成为枕边一段甜美的回味;也许,你昨日曾遭遇挫折,但那已成为腮边多少滴苦涩的泪痕。忘却以前的胜利与失败,我们只须要把教训和教训铭记于心。良多幻想在追求前是个梦,寻求进程中是篇诗,追求后则是一首老歌。追求的过程是最漂亮、最浪漫的节令。只有在追求,妄想就不会失踪;只要在奔忙,路就不会荒凉;只要在爱着,心中就会永远充斥暖和。你爱大天然的时候,也就爱了本人,由于你是大做作中的一片叶;你爱着一切,所有也会跟你热忱相拥。你想要看到美妙的明天那么你就要抓紧今天。假如今天是张“弓”,那么你就是弦上待发的箭,你只有放松时光,就能够把弓引满,当你开端追求的时候,也就是你直奔来日的靶心的时候。当你幻想成真的时刻,就是你触摸到生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命价值的时刻。人生离不开拼搏,就像我们不能谢绝成长一样。年青的友人们,请爱护每一个阴沉的凌晨,用性命中最浓的豪情,最美的等待迎接日出,琅琅书声是我们献给太阳的礼赞,晶莹汗珠是咱们迎接日出的眼睛,那残暴的向阳预示着我们的壮美人生!灿烂明天要靠我们去斗争,去刻画,去发明,让我们携起手来,群策群力,用辛苦的汗水写就明天绚丽的诗篇。

新学期愿望每个同学要做好"五个心:

一是收心。

把暑假的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生涯方法。

二是决心。

新学期有新开始,尤其对一年级新生,人生最要害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我们要在新学期伊始就下定信心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三是恒心。

前行的路上老是充满荆棘,学习上要下工夫,坚持不懈,克服一个个艰苦,去争夺新的辉煌。

四是爱心。

不仅要进步学习,同时还提高品格涵养。尊重老师,团结友好,互助互爱,孝敬父母。

五是用心。

读书需要居心,处处专心皆知识。只有用心做人、做学识,才干有所成。

新的学期让我们以这个故事做为开头吧:

夕阳西下,安谧的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羚羊在寻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我要奔跑,以逃脱跑得最快的狮子;而此时一只狮子也在沉思:明天,当太阳升起的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时候,我要奔跑,以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明天,无论是狮子还是羚羊,它们要做的就是奔驰!而不论是作为人生中的狮子仍是羚羊,我们要做的就是奋斗。古人云:天行健,正人以发奋图强,让我们在这新一轮向阳升起的时刻,为了理想独特尽力吧!谢谢!

小学班主任开学班级立规矩发言稿【篇三】

亲爱的同学们:

经过了一个假期的休息和调整,今天,我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回首过去的一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成绩凝聚了我们班级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是我们全班同学勤奋好学、同心同德、紧密团结、锐意进取的结果。同学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新学期,我们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更加刻苦学习、奋发图强,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的结果来源于点滴的过程。在新的一学期,我希望大家记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一个信心:我能我行。

自信心对我们的学习很重要。我们读书学习,需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毅力、有行动。在这儿送大家三句话:“相信自己,我能成功!鼓励自己,天天成功!超越自己,一定成功!”

第二、创设一个环境:文明有序。

每个同学是班级的缩影,每个学生都代表着班级的形象及风貌,同学们要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在校内不乱丢杂物;在家尊重父母。做一个热爱班集体,遵守学校纪律、诚实守信、讲文明懂礼貌、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好学生。

第三、培养一个习惯:自觉自律。

学业进步,贵在自觉。我们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学们要自觉自律,时时处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班级公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第四、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刻苦。

新学期开始,我们要在全班创立一种优良的学习风气。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学习,认认真真上课,认认真真地完成每一次作业。学业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勤奋和刻苦。“天才出于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劲,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同学们,新学期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关注着你们。今天我们要将新学期视为一个新的起点,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中来。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踏实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以优异的成绩展现全新的自我。

喜欢《家长巧立规矩实用技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说课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