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养育女孩的八个实用技巧”,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女孩乖巧、可爱,是爸爸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可是,家有女儿有时又让爸妈操心,女孩的敏感、娇贵,使教育无从下手。那么,究竟怎样把家里的小公主培养成一个独立、睿智、优秀的人呢?

1、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让老公负担起一部分照顾女儿的工作,带着女儿去看他老爸在足球场上的飒爽英姿。爸爸的粗犷和坚强会给女儿一个好的榜样。

2、如果带女儿去游乐场,要注意观察她喜欢哪种玩具。如果是家里没有的,你要考虑买一个,来满足她的新兴趣。M.yJS21.cOM

3、如果女儿不喜欢体能游戏,可能是因为胆小,不要强迫她,或者你可以拉着她的手,让她在感觉安全的前提下,再去尝试。

4、如果女儿喜欢,要抽出时间和她—起玩女孩子的游戏。例如,给她编小辫,如果你放心,也可以让她来给你做造型。

5、鼓励女儿结交不同的玩伴,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多接触不同个性的孩子,对社交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6、如果女儿对踢球、玩枪等一些男性化的游戏感兴趣的话,也要鼓励她去做,有个性的女孩子才有魅力嘛!

7、女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所以要不断地鼓励女儿挖掘自己的自信心,不管她取得多小的成绩,都要表扬她。如果她遇到了难题不要立刻去帮忙,先让她自己去尝试,让她意识到靠自己也能够成功,提升自信心。

8、并不是只有温柔可人的邻家女孩形象才能称之为女孩子。现代的女孩子也不再需要三从四德、笑不露齿,她应该具有个性、倔强、争强好胜的品质,甚至像男孩子—样淘气且坚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巧立规矩实用技巧


把“NO”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用

什么是最关键的时候?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当你的孩子马上就要咬别人的一刹那。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你总把“不”字挂在嘴边,他听多了一定会烦,很可能加剧他的抵触心理,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

孩子天生喜欢做决定的感觉。如果你能在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给他决定的机会,他就会非常高兴。比如让他决定今天穿什么衣服,早餐吃点什么等等。对于像打针吃药,上车出发这种事,你应当坚持立场;但如果他执意要穿一身古怪的衣服出去玩儿,或者阴天戴顶遮阳帽的话,你就忍一忍吧,既然你希望他自己做出选择,就把权力“下放”得彻底一点。

当你严厉地批评完孩子之后,别忘了安慰一下他

与他所犯的错误同样重要的,是你在“教训”他之后,别忘安慰安慰那个“受伤的小心灵”,告诉他尽管你不喜欢他的行为,但你依然爱他。

为了确保所定下的纪律得到切实执行,与惩罚同等重要的是随时发现他做得好的地方,并奖励他们。事实上,无论对孩子还是我们自己,保证遵守纪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持续加深印象。你越是频繁地让孩子注意到纪律条例(通过表扬,偶尔惩罚),越能减少孩子“越轨”的可能。随时随地观察,用表扬来代替批评。把“不要”换个方式来表达,比如:“不可以打架”换成“你今天对小狗非常温柔!”

简单实用培养幼儿常规的八个方法


1、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常规提示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例如:幼儿进餐后常常忘记需要做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摆放餐具、进餐、漱口、擦嘴等几件事情用照片记录下来,张贴在教室的墙面上,从而提示幼儿按顺序做事。

2、强化幼儿的良好常规

教师要通过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幼儿良好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使其良好的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例如:有的小班幼儿初入园时总是让老师喂饭,不肯自己动手。当教师一发现这类幼儿有自己吃饭的行为时,就及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礼物,以强化其良好行为。

3、和幼儿一起制定常规

针对班级常规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分析、讨论、制定常规。此方法比较适合中、大班幼儿。例如:户外活动上、下楼时,幼儿会大声喧哗、推推挤挤。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和幼儿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险,共同制定上、下楼的常规要求:一个跟着一个走,靠一边走;手扶着栏杆眼看着地面;不急不挤。

4、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灵活地规范班级常规

比如,在引导幼儿轻轻走路时,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一起学习小花猫。教师边做动作边说儿歌:“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别人做事不打扰,大家夸我好宝宝。”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在愉快的儿歌氛围中被激发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告诉幼儿:“走路的时候我们也要像小花猫一样轻轻的,不跺脚、不蹦跳,做个好宝宝。”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便知道了应该如何走路。

5、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常规

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或采用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学习常规,把对幼儿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从“你必须这样”转化为“我要这样”。比如,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游戏情境,在情境中他们会不自觉地融入角色。因此,在培养幼儿形成收拾玩具的意识时,教师可以用“送玩具宝宝回家”这一游戏完成。比如引导幼儿边收拾玩具边说:“小玩具,要回家(把桌上的玩具放回玩具筐里),黄筐住楼上(玩具柜第一层贴上黄色标志,中间一层贴上红色标志,最下面贴上蓝色标志),红筐住中间,蓝筐住在最下边。”

6、用拟人的语言引导幼儿习得常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年龄小的幼儿。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拟人化的语言,引导幼儿理解常规,遵守常规。例如: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进餐常规时,教师发现幼儿不爱吃青菜,于是便将吃青菜说成:“小白兔最爱吃青菜,多吃青菜最可爱。”

7、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例如:教师对认真洗手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希望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也要认真洗手。好榜样还可以是父母、教师或者是幼儿喜欢的文艺作品中的某个形象等。

8、家庭与幼儿园同步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班级教育博客等家园沟通的渠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以及幼儿常规、行为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教子经验交流会、专家咨询等活动让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避免家长在家庭中过度保护幼儿和包办代替,鼓励家长让幼儿进行自理、自立行为的尝试。

总之,常规教育就是帮助幼儿学会遵守集体生活规则,逐渐地从他律向自律发展,也就是从服从别人管理发展到自我管理。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地、灵活地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

撤掉祖辈保护伞的实用技巧


撤掉祖辈保护伞的实用技巧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祖辈参与养育孩子家庭,比重占了很大,也愈来愈普遍。于是,不少家庭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产生摩擦。但是,如果都把责任推到祖辈身上,说他们不懂先进的育儿理念,那也是很不恰当的。

婴幼儿的成长,是奠定其一生人格、能力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此阶段,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控制管理,以及对错误的认知和遵守界线。所以,在有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既要承认隔代亲,在家庭中处理好各方面的情感需求,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祖辈当保护伞的机会,这样才能妥善处理生活中的教养“碰撞”,以利孩子的成长。参见《立界线别忽略祖辈死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普及,加上祖辈有着平和的心态,具有抚养孩子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以及祖辈有充裕的时间和愿意和孙辈在一起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助面临激烈竞争的父母,解除了后顾之忧。当然,老人的溺爱,也容易对孩子迁就,会处处满足、事事依从。所以,祖辈参与孩子教养,最怕教育理念不同而难以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参见《给媳妇的信:假若时光倒流,你还是回家带孩子吧!》。

这里有一个疑问,许多父母说祖辈教育观念落后,会妨碍孩子身心发展,这是真的吗?不能否认,有些祖辈比较信服老的教育理念,且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但是,在如今高度发展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接触大量的新鲜知识,原来不会使用的家电,老人也很快学会操作和熟悉使用,这难道说明他们思想陈旧、僵化、死板?

既然老人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掌握原来根本就不知道的知识,也知道新出现的东西是有价值的,那为什么就单独不接受符合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我XXX想,不少老人也不是不认同这些理念,而是许多时候听到年轻父母不恰当的说法,感觉被指责、被训斥了。祖辈在自尊心被严重剥夺的情况下,认为没有面子,故只好说“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参见《有趣的心态和行为心理实验》。

某些家长说,在育儿方面和祖辈有过不少交锋,老人就是不听。比如祖辈同意孩子饭前吃零食,如果父母说“谁让你吃零食的?”,这等于你对你的上司说“这件事情你做错了!”,其结局会是什么,大家都可以猜到。所以,老人也知道他们虽然有养育的经验,但也会有不懂的和不知道的育儿方法,怎么说能让他们接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参见《与孩子交谈中容易犯的错误》。

所以,父母遇到祖辈不听“劝”,千万都把责任推到老人身上,要想想是不是自己说话方式问题。如果沟通一点效果都没有,就怪别人不听是非常不合理的。对此,我XXX想,几乎每个祖辈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孙辈,虽然怎么看自己的孙辈都是好,但能有好方法使孩子更出彩,难道老人会不愿意?既然大家都有为孩子好的核心基础,为何不力使一处?

对此,我就孩子饭前吃零食,且撤掉祖辈保护伞的情况,说说自己的建议:

第一,在有祖辈共同生活的家庭,事先工作一定要计划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父母想解决孩子问题和与老人之间的矛盾,只能辛苦自己想好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最好能按照孩子生活规律,定时吃饭、睡觉,尽可能保证不打乱孩子已经养成的习惯。所以,当许多事情都按照一个规律进行时,大家反而很少出现矛盾和意见。参见《好情绪要从每天早上开始》。

第二,一定要给祖辈相对应的权利。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对子女的控制能力急剧下降。许多时候,老人为了获得“控制权”,会故意违反界线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以博取孩子的欢心和听话。所以,要想办法多满足祖辈的控制欲望,比如多给家庭的决策权和部分管理孩子的权利,等他们在其他方面满足了,自然不会利用孩子了。参见《孩子3岁前不建议让祖辈抚养》。

第三,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看是偶然发生还是经常性行为。一般情况下,就算祖辈有较好的教育理念,但由于隔辈亲,他们会私下做一些违规的事情,和孩子反复挑战界线的底线一样,是一种隔辈亲和儿童化的心理。所以,对于事关生活习惯方面的偶发现象,例如饭前吃零食,只要不是特别多,父母假装看不见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四,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有良好的亲情基础。如果亲子之间没有良好亲情关系,父母所定下的界线很难得到孩子的认可,孩子遇到对自己不利结果,必然会叛逆而求助于祖辈保护伞。所以,白天祖辈带孩子的家庭,父母回家后一定要亲自带孩子,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要求孩子遵守界线时,孩子会有抗争和反抗。参见《怎么判断亲子关系是否良好?》。

第五,如果发生耽搁吃饭时间情况,父母一定不能让孩子等待,要有预案。孩子不像成人那样,有较强的耐受力,他们的生理需求可能会战胜一切规则和界线。例如,孩子过了吃饭时间,一定会饿,饿了他们一定会找吃,不给就会发脾气。所以,父母不要管吃饭时间拖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先主动给孩子找一点开胃而又不特别影响吃饭的东西。

另外,当父母察觉可能会耽误孩子吃饭时间,那就要考虑给孩子加餐了。比如,给孩子先吃一点水果、易消化的东西什么的,让他们能坚持到父母做饭结束。造成这样延误的原因,毕竟不是孩子的错。所以,父母也别把零食当成“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把零食当饭吃,就无需过虑。而想避免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努力给孩子有规律的就餐时间。参见《案例分析:孩子偏食和强迫教育模式(上)》。

第六,如果事先没有制定规则,那孩子饭前吃零食没有错误。在儿童教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时,但其前提是要事先约定。同时,孩子是好奇和充满挑战的,就算有了规定,他们也会想办法进行挑战。所以,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必定会反反复复,父母要耐住自己的性子。参见《点评:让宝宝“听话”的惩罚》。

第七,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建议和孩子讲道理。在孩子逻辑思维未成熟以前,他们很难对因果有清晰的理解,特别是那些非充要条件的推理。如果此时再有老人的保护伞,祖辈会认为你是故意的,他们一定能举出和你道理相违背的“经典案例”来,这就使父母的道理几乎失去任何的说服力。比如,你说饭前吃零食不好,祖辈会说谁谁谁吃饭很好!参见《天天说我爱你,父母未必合格》。

第八,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特别注意说话技巧。比如,孩子饭前在祖辈保护伞之下吃零食,如果父母说“谁让你吃零食的?”,孩子听到含有指责意味的话,第一反应是寻求保护,或想办法找借口。较好的说法是直接描述事实,如“我看见有人要吃零食了”,或认同孩子感受的话,如“是不是饿了”。等孩子接话,就可以让孩子等待或少吃。参见《如何识破孩子的身体语言》。

第九,面对孩子的问题,要给孩子选择机会。如果孩子已在进行某个父母不赞同的行为,且舍不得放弃,此时就要利用孩子更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孩子选择,而不要强行禁止。比如,孩子在饭前吃零食,父母不想“招惹”祖辈,就可以说孩子最喜欢吃的某个菜马上就好,或假装自己也饿了,希望孩子能分享,或父母中的一人和孩子玩游戏,都可以让孩子少吃或放弃吃零食。参见《案例分析:让孩子尝到错误选择的后果》。

所以,从良好的家庭教育角度来说,解决孩子的问题最好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想办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这样既能避免孩子出现负面情绪,也使孩子愿意听从家长的话。但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任何责备、训斥几乎都没有实际效果,反而会更加激发矛盾和对抗。所以,此时父母要注意说话方式和态度,多给孩子选择,先解决当前问题后,再想着和孩子说道理。

成为优秀妈妈的八个条件


(一) 家长要学会从容面对。无论怎么着急,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家长在心态上要做到从容镇定。

小全的妈妈脾气火暴,一遇到孩子出问题,就大发脾气,有同事就问她,你怎么经常发脾气,她回答,我就是气不过,是这个孩子不争气,如果他不犯事,我干吗发脾气啊。发脾气对自己不好,如果自己容不住脾气,可以适当镇定一下。

(二) 坚持原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是有原则的,无条件顺从孩子是对孩子的伤害。不该做的事情一定不能做,没有商量的余地,让孩子们了解家长的底线,触犯了要受到惩罚,即使装样子也要狠狠心。

(三)热爱学习。学习不是孩子的专利,家长也必须要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范围、思想水平,同时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没有排斥心理。家长学习,可以与孩子分享快乐,可以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刘妈妈今年35岁,孩子上小学4年级,孩子人很聪明,一学就会,可刘妈妈经常加班,一有时间就睡觉,因为觉得辛苦。有休息日也不看书和学习,孩子问妈妈问题,妈妈也不知道,最近家里有一台电脑,妈妈也不会弄,可孩子自己看着电脑书,并且在安装电脑的师傅指导下,学会了操作最新的电脑系统,可刘妈妈还不会。

(四) 转移注意力。家长应该在人格上尊重孩子,在能力上帮助孩子。有些家长光全都放到孩子身上,因为越关注孩子,孩子的压力越大,孩子成功几率就越小。有的家长不会转移注意力,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到了孩子身上,有的甚至把工作都丢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小文妈妈就是全部希望寄托孩子身上的人,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就辞职在家全程陪读,早晨送孩子上学,下午接送,晚上陪孩子写作业,自己的事业就是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也极其严格,全部心思花在孩子的学习上,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容不得孩子犯错误,此时的孩子压力很大,作为妈妈压力也大,全部压力就是全心希望孩子成材,达到自己的完美要求。到孩子上初中了,自己没连续上班的小文妈妈会毁掉自己。

(五) 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这个道理了,但还是不得要领。表扬和鼓励要注意两个原则:实事求是和把握分寸。不能无原则地“夸”孩子,这可能会让孩子骄傲、自满。

小丽的妈妈就是平时一股劲夸孩子,总说自己的孩子很好,这类妈妈总说自己的孩子无比好,即使孩子出现问题,也是一笔带过。孩子被宠坏着,总觉得自己做得很好。

小宏的妈妈刚好相反,平时都是找儿子的不足,总说自己孩子的缺点,即使孩子做得好,也不会表扬几句。孩子被压抑着,总觉得自己做不好。

这两类妈妈处于两种极端,对孩子的影响都不好,一分为二的看待孩子问题最重要。

(六) 移交权力。孩子的事情由孩子做主。家长能做的是教会孩子选择,家长的意见只作为孩子的一个选项。如果孩子选择错误,他肯定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这会让孩子在下次选择时格外小心,那时他会综合考虑,愈发成熟。

(七) 学会微笑。孩子很会察颜观色,如果家长整天绷着脸,孩子自然会紧张。要知道在轻松和快乐的状态下,做事的效果最好。所以家长要学会微笑,这还会感染一家人。同时还在孩子做对的时候开心地笑,做错事时从容地笑。

有家长说,如果自己不保持严肃的样子,那没有权威感,孩子以后不会听自己的,其实要孩子觉得有权威感,最重要的是有原则性,一家人该轻松就轻松,该严肃就严肃,不是天天板着脸就有效果。

(八) 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不仅是指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这样做,就是在孩子长大后也要这样做,不要认为学习或玩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要做孩子的学伴和玩伴,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爱,而爱是有力量的,就会促进孩子向前进。

亲子教育的八个典型误区


“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将迎来独生代当家作主的时代,你今天要挑战自己的是我们能够做到四件事情:共好、后学、乐作、迎领。”昨日,社会活动家、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东方卫视《头脑风暴》节目主持人袁岳作客“名家论坛”,风趣开讲“独生一代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妈妈没有泼冷水,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然而,中国的孩子很难得到这样的“待遇”。

中国孩子,似乎以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考试、会考试是本事,其实世界上最没有本事的就是考试。袁岳介绍,教育学家研究1978年到2006年的所有高考状元,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没有一个人在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中,作出重大贡献。“考试是通过反复强化你的技能,使得你把世界当成一张卷子,而世界恰恰不是,长期的考试一定会摧残你的心脏,一个考试很好的人不可能在职业上很有作为。”

有个母亲告诉袁岳说,我的孩子就爱玩电脑游戏、不知道好好学习,重点班考试考得中等水平,袁岳说恭喜,“一个小孩子老考第一名基本上毁了,老考最后一名也毁了,最好的孩子是中不溜的,还会玩,哪怕老师没看着他,居然能找出乐子偷着玩,孩子脑子太好使了,是个活孩子。”袁岳指出,玩电脑游戏的孩子比考第一名的孩子想象力强多了,不用担心世界会塌下来。

袁岳引用美国家庭教育学家塔尔贝克话说:挑剔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名利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寂寞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宽容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公平当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

袁岳称,亲子教育中存在着八个典型误区:

决策替代――为孩子做了大部分甚至所有的决定,导致孩子没有决策习惯,成为无主见的孩子。

人格替代――把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标准转化为对孩子的要求,使得孩子成为自己的人格奴隶。

应试帮凶――坚定地帮助学校绑牢孩子所有时间与精力满足考试需要,忽略了孩子的多元见识与爱好,让孩子慢慢失去了自我。

压力缺失――缺少给孩子施加适度的内在压力的游戏、见识、特定任务项目,以实现适当的潜力发挥与新自我认知。

自然角色――缺少在教养孩子中父母自觉的与有计划的角色分工,使得孩子均衡地拥有表现空间与遵守规矩的双重意识。

社交偏差――建立孩子交往的同龄伙伴圈子,使其拥有同龄人心理社会,并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始终保证适度的对外社会交往与承担适当的社会任务。

行动抽离――鼓励孩子在行动中尝试、反思、总结、提升的模式,而非圈养与空想的模式,使孩子透过体验,获得带有自身知识特征的自我强化。

欠缺规矩――大部分家长只满足于或者只知道让孩子生活在亲友规则、私人化熟人规则中,而未提供适当的职业化熟人与陌生人规则的训练。

喜欢《养育女孩的八个实用技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说课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