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

04-08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收藏界有句行话,叫“捡漏”,意思是花不多的钱买到物超所值的藏品。关注到我收藏履历的朋友发现,我特能“捡漏”,于是羡慕:“你运气是不是特别好呀?”

大多时候“捡漏”的确是得靠运气。但出来运气我还有自己的秘诀——我的很多藏品都是在社会热潮他们之前“捡”回来的,也就是说较大多数人之先,我已经看到了他们的升值空间。

这让我想到了孩子。好的收藏家,多把品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宝贝。实际上,我们又何尝不是把自己的孩子看作是独一无二的藏品,去欣赏这些“藏品”,发觉他们的“升值空间”?

好的藏品首先得有个性,没有个性的藏品就算不是赝品,起码也是庸品。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庸品的;可家长们很多时候却对自家的“藏品”缺乏信心。孩子自觉已长大,有了审视社会的自我标准,而家长认为孩子远没有成熟,根本不放心他们的独立所为。认识上有差异,产生分歧就不奇怪了。

藏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看的顺眼不顺眼,而在于他自身的存世量与工艺特质。要想让你家的“藏品“日后升值,就得发觉出他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如果孩子喜爱绘画和写作,家长大可不必逼着他去考医科大,而应试者引导孩子把绘画写作的爱好转化为设计或记者等职业;如果孩子的理想是当幼师或海洋馆训练员,家长也无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他去当大学教授或动物学家。

每种事物都有他的价值,就像我们无法比较木器、玉器、瓷器哪种更珍贵一样。只要孩子身心健康,按照自身条件打造人生,那就应该由他去;家长强行扭转,按照自己的思路、甚至按照社会上的高薪标准去设计他,出来的顶多是批量生产的优质商品,虽然也会有升值空间,但绝对不会“稀世藏品”。

如何发觉自家“藏品”身上的特质?要做到的其实就是“什么也不做。”我的一个朋友,送孩子入学,连铺床垫絮的活都为孩子干了,因为不适应上下铺,铺床时一抬头,被上铺磕得眼冒金星,后脑勺隆起一个鸡蛋状的大包。他坐在床上,喘了半天粗气,然后接着铺,由于头痛欲裂,不长记性,再次抬头又被磕了,原来的包上再加了一个小包。我问他,为什么不舍得放手呢?孩子的床怎么铺才睡得舒适,他自己最知道。做家长的什么都做了,此消彼长,孩子自然什么都不会做了,而相当多的特质也在缺乏锻炼中泯灭掉了!

当然,“什么也不做”并不是真的就没家长的事了。你是藏品的主人,你有义务给自家藏品多“抛光”,给孩子多打气、多激励,多往脸上“贴金”。中国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的进步,常常是“默认”,很少有西方式的拥抱相庆和击掌鼓劲,因为担心孩子禁不起表扬,会翘尾巴。而每当子女考砸了,做错事了,他们大抵又会谈到自己如何掏心掏肺地付出,人家的孩子如何省心争气云云。

这种比较很愚蠢。藏品情形各不相同,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样,有的如瓷器般脆弱易碎,有的如木器需抛光加工,有的甚至还有不尽如人意的瑕疵……家长应该转过头、静下心,仔细端详自己的孩子,弄清他真正的材质,有哪些闪光点可引导为独到之处,有哪些缺陷可因势利导令其“瑕不掩瑜”,而不该总对自己的孩子“恨瓦不成玉”,羡慕别家孩子是“上等材质”。

没有人不喜欢听到赞美。有时一些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听到老师赞美表现得不屑一顾,并不说明孩子不喜欢,多半是他们认为这些赞美假惺惺,并非发自内心。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学校非常调皮,成绩也糟糕,父母、老师软硬兼施,但他不吃这套。可是,当一位实习老师夸他的字写得挺好时,他却非常开心,还说:“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但没有人发现!”

孩子的心其实都跟明镜似的,他们一直在观察大人的态度,只不过他们跟藏品一样,不会主动说出来,得靠你自己去揣摩、把玩。如果你能说中孩子想表达、表现的,就找到了你家的“藏品”提色增值的好方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2020只要用心,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


又一个周六,七点半刚过,手机铃声响起,一看又是“XX家长”,有点郁闷,心想:这个家长怎么这么不识趣,每次都为类似“今天上不上学?”之类鸡毛蒜皮的事打电话,要么一大早、要么老老晚。

(XX小班时算是个开朗的小姑娘,和小伙伴的相处还算融洽,学习活动中偶尔也会举手发言……XX爸爸呢,接送孩子来去匆匆,经常忘记带接送卡,每当我们跟他交流时,他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对于我们的建议他很难接受,大多我行我素。属于那种最不配合教育的类型之一。常听XX说“爸爸妈妈今天又打架了”之类的话……)

无奈地接起电话,我刚说“喂,”没等我说完,对方便“噼里啪啦”地讲了一大串:“老师,我们家小孩怎么记性那么差?比我记性还要差。带她去大润发,人家同学叫得出她的名字,她却不知道人家叫什么,怎么会这样?”迷糊的我,听到他这番“正经”的话,立刻清醒许多。“XX爸爸,你讲慢点,怎么回事呀?”“你说她脑子会不会有问题呀?怎么人家都认识她,她不认识人家。上次跟一个朋友的小孩玩,前一天玩的好好的,第二天就忘记人家名字了。每次我问她学了什么,她也说不知道……”

听完他一大堆的抱怨后,我的心里小欣慰、大气愤,欣慰他发现了孩子存在的不足,并且很着急,说明他开始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了。气愤他没有寻找自身的不足,一口否定孩子。“xx爸爸,您别着急,听我说几句好吗?首先我非常高兴,您会那么着急,说明您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了。第二,xx这学期入园后一直很安静,与同伴交往甚少,有时候跟她交流几句她就哭了。之前我们也跟您反馈过这个问题,可能您没有在意。第三,根据我们小班一学年对您孩子的观察、了解,可以明确的告诉您她的脑子没有问题。叫不出班级幼儿的名字,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她不与别人交流、对同伴的关注甚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很久都没有跟一个朋友联系,再偶遇时,也有可能会想不起对方的名字,不是吗?”“嗯,对,对,有点道理。”他连连肯定。“这样吧,周一我去班级里了解下具体的情况,到时候再跟您联系吧!”“好的,谢谢啊。”没等我说完,对方已经挂断了电话。

周一上班后,利用课件休息时间,我找“XX”聊天,问她不认识的小朋友是谁?她指着“小J”,我问:“你认识她吗?”XX摇头头。你直接用声音来回答我,不要点头或摇头。我再问:“你知道她是谁吗?”XX继续摇头。“你用嘴巴回答我。”XX小嘴翘起来,眼泪吧嗒吧嗒地滑落到脸颊。“为什么哭呀?老师又没有怪你,你不认识她,我可以帮你的。”她停下来,“班级里的其他小朋友认识吗?”XX不说话。我叫来她一组的几位幼儿,她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他们的名字。随后,又叫来其他组的六名幼儿,她只说出了两位幼儿的名字,其他均摇头。又一组,六名幼儿说对了三名。

那时那刻,我的心一丝失落、一丝内疚、一丝心疼……

放学时,我将情况如实反馈给XX家长,听我说完,XX爸爸更急了。“她怎么记性这么差,你们把班级幼儿的名字告诉我,我回家读给她听。”“这不是个好办法,三十几个名字,让大人背也需要很长时间的。您放心吧,我们会有办法的。你以后要多鼓励孩子,少责怪孩子。“我不会鼓励的呀?怎么样叫鼓励呀?”虽然有些吃惊这位爸爸的话,但我们还是耐心地告诉他“鼓励就是在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肯定她,给孩子信心。以后您不要总问她学到了什么?试试问孩子‘你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和谁一起玩的?’相信孩子会把好朋友的名字介绍给你听的。”接下来的日子

给所有孩子的妈妈们:每个孩子都是折翼人间的天使!


我是流着泪读完这篇文章的,相信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会和我一样的感受,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单纯,孩子的心地是那么的善良,孩子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是孩子生活的整个天空。在生活节奏太快的城市里,我们不免烦躁、发牢骚,每次对孩子发脾气之前,想想这篇文章,好好提醒自己,多点耐心,再多点耐心,多点爱。孩子,是我们甜蜜的负担,孩子,就是全世界。

天晚,有雪,好友邀我去火锅城,她说满腹心事要让火锅来涮一涮。因为不肯做母亲,她与老公已成水火之势,欲借我这个过来人做灭火器,所以令我安置好女儿后速速赴约。

当初她也极力劝过我,说做母亲投资太多风险太大。那时我笑她,现在却觉得她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幼儿园门前熙熙攘攘,我牵着女儿的手,老师踌躇着说:“这孩子含羞草似的,上音乐课嘴闭成一枚坚果,舞蹈课总比别人慢半拍,就连做游戏时也是独自在角落 里张望。”我似乎感冒了,全身发冷,头痛欲裂。女儿将脸藏在我的大衣里,不安地蹭来蹭去,我愈发烦躁。一出世就得到病危通知的女儿,在这群活泼可爱的宝宝 中间不仅身量不足,性格也甚是木讷。

老师斟酌再三,又说了一件愈发让我尴尬的事:女儿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还要求添饭。旁边有位家长擦肩而过,他好奇地回过头,望望女儿,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我在老师面前兀自强撑着微笑,心里却暴躁得想找谁大吵一架。

终于头晕目眩地到了家,泥一般的软在床上。女儿推开门,期期艾艾地要我教她什么,我极力克制着恼怒,闭上眼睛不去睬她。可不一会儿,我刚昏昏欲睡,门又 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她的脑袋在门边闪闪缩缩,心力交瘁的我终于爆发了,狂怒地指着她喊道:“滚出去,我不想再看到你。我怎么会生下你这个白痴!”

女儿惊骇地缩到墙角,过了好一会儿才瑟瑟发抖地问:“妈妈,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她会死吗?”我气急败坏地将她藏在背后的手拉出来,头立时嗡嗡作响,那么多的血,那么深的伤口!连淘气都笨得险些杀了自己,老天啊,你到底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跌跌撞撞地往医院走,雪大起来,女儿没有哭也没有要我抱,一声不响地在我身后紧追慢赶,看来她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

到了医院,医生说伤口太深,为了防止感染,缝合后要输液,而且可能会留下永久的疤痕。医生责备着我的疏忽,女儿默默地听着,将瘦小的脸深深埋起来,长久不肯抬起来。

输上液体后,女儿睡了,我才想起好友之约,急急回电说明原因,她幽幽地说:“看来不要孩子是对的,太难了。”

一句话触痛我所有的暗伤,泪猛然间决堤。这些年来,丈夫远在外地,我独自在病弱的幼女和繁琐的工作间奔走,巨大的压力几乎辗我为尘,皱纹天罗地网般自心 底罩到脸上,哪里还有香如故?当初我认为孩子是上天赠送我最好的礼物,现在才知道,这礼物有那么多叫人承受不起的附加品。

握着电话,我忍不住向好友倾诉自己的委屈与懊恼,说得泣不成声,好友连连劝我,说千万不能让孩子听到这些话。

我回头看女儿,她紧闭眼睛,睫毛扑簌簌地抖,像蝴蝶湿了的翅膀。

到家已经很晚,一进门就听见电话铃响,女儿轻手轻脚去了卧室。我接起电话,是女儿的老师。她说她今晚一直在给我打电话,如果打不通她会内疚得连觉也睡不着。

原来,那位听到我们谈话的家长去找了老师,他说他的孩子告诉他,我的女儿拼命吃那么多饭,不是傻,也不是贪吃,是因为她说妈妈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饱饱的就不会老是生病,会快快长高变聪明,会给妈妈做饭,帮妈妈拖地,妈妈就不会再烦了。

说着说着,老师突然哽咽了,她低声说:“您的孩子还说,妈妈最爱吃苹果,她一定要学会削苹果。”

放下电话,我猛然看到茶几上的水果盘里,有一个已经干皱皱的苹果,被削得坑坑洼洼的,上面有淡淡的血渍。

我的心痉挛着,电光火石间忽然明白,她第一次进来是想让我教她削苹果,我却没有睬她。她把自己伤得那么重,只是试图学着为我削一只苹果!

我来到她的房间,她居然换上了夏天才穿的公主裙,默默站在红地毯上,似乎一个小小雪人,仿佛太阳一出即会融化。一见我,她眼里闪过浓浓的歉疚,一下子,我的鼻子酸起来。

她喃喃地说妈妈别哭,她要给我跳舞,跳她刚刚学会的《风信子开了》。

我发现她右脚的袜子有些异样,她说,袜子破了一个洞,昨天脱掉鞋子进舞蹈教室时,有小朋友笑她露出的大脚趾,她便自己拿针线来缝,缝好后却成了一个小包。

我蹲下来,摸着那个疙瘩,硬硬地硌着手,也硌着我的心。她的脚被磨了一整天,我却不知道。她只有4岁半,自己苦苦琢磨着补上了这个破洞,妈妈却嫌她笨。

她轻轻唱着,缓缓摆动手臂,合拢的双手如一枚含羞紧闭的花苞。在灯光底下,花苞怯怯地打开,风来了,雨来了,她的黑眼睛一直看着我。她举在头顶的左手还 裹着厚厚的绷带。花瓣一点一点展开,女儿如同一个小小的勇敢的伤兵,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终于将自己开成了一朵比雪还洁白的风信子。

风信子低声说:“妈妈,小朋友们都笑我开得太慢了。还有人说我是白痴。”我一震,心被烫了似的猛一缩。

她顿了一下,静静地说:“舞蹈老师告诉大家,我不是白痴,我是白色的风信子,很安静很怕羞,比紫色、蓝色和红色的风信子要开得慢一些,可等到开好了会最美丽。”

全世界的雪都在瞬间融化,我的心上溢过暖暖的溪流,我俯下身子,抱住她柔软的小身体,抱住漫漫红尘里离我最近的温暖。

她伏在我的胸前,我看见窗外路灯暖暖的光里映着一个纤尘不染的琉璃世界。温柔的屋檐上,慈爱的树枝间,静默的巷子里,每一处都盛放着白色的风信子。每一 粒种子都拼尽力气,自遥远的天边赶来,匆匆赶赴一场花的盛会。从天上到人间,只为让自己那一颗小小的心,开出一树一树的繁花。

我的心里涌起从来没有过的安然与甜蜜,我想告诉全世界的人:请允许白色的风信子害羞吧,因为,风雪再大,受伤再深,她都会拼尽全力为你开一朵最美的花。

明天,我将告诉我的好朋友,拥有任何一朵风信子都是一件幸运的事。

每个孩子都是折翼人间的天使,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好好爱自己的天使吧!

谭欢老师说过:“每个小朋友都是牵着爸爸妈妈的手来到世界的天使,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孩子,一定是用心来爱的。”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


昨天,宝宝和往常一样吃饭心不在焉的,眼睛盯着还没画完的画。

“宝宝,乖乖吃饭,妈妈喂你来。隔壁的小哥哥说带你去看鹅哦。”宝宝依旧看着画。“听到没有呀?你怎么一点也不乖啊?你能不能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乖乖吃饭啊?”我不耐烦地说。

“妈妈,我怎么就不乖呢?我和其他小朋友又不一样?隔壁的小哥哥,他还尿床,我没有。”宝宝抬头看着我说。

“是吗?那宝宝可不可以比小哥哥更乖呀?”

“恩!”

专家点评:

家长朋友要永远记得一点:每个宝宝都是世界上唯一的珍宝,是上帝牵着手送到你身边的天赐礼物。

每个宝宝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所以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杜绝“攀比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别的孩子作例子来给自己孩子压力,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暂时的不足,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一定要承认孩子间有差异,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总拿自家孩子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父母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而且,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差异时先不要着急,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差距。孩子跟别人的差异性往往是其个性形成的开始,其实,这种差异更需要父母来加以保护。此时,父母的正确态度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自己的孩子脑子迟钝一些,教育孩子笨鸟先飞,多卖些力。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每个妈妈都是时间管理的魔法师


八小时以内,我是朝九晚五的企业运营分析师,为企业提供整体运营情况监测分析;

八小时以外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昕悦竹音文化传媒的创办人,有着近四千万阅读量的搜狐母婴金牌自媒体人,《家长学堂》栏目的亲子关系解读嘉宾、五家媒体的专栏作者、多家出版社的儿童阅读推广人……

大家一定很奇怪,我为什么生养两个孩子还有这么多时间、扮演这么多重的角色?除此之外还能悠闲的跟朋友聚在书店喝着咖啡聊天?

因为我会记录时间、管理时间、统一安排时间,换句话说,我喜欢做“时间的管理”。

一、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事先规划和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的灵活以及有效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作为一个期待着鱼与熊掌兼得的职场妈妈,最重要的是掌握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性,个人以为,我们的时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有效地利用时间。

利用自己所能控制的点点滴滴时间有条不紊的工作、生活。 因为时间是稀缺资源,是我们做事情的必要条件又没有替代品,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做事情的量,所以我们只能提高质。放开二胎以后,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时间完全不够用,一个孩子都够忙的,俩根本搞不定,那么我们就需要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把时间都耗费在什么事情上?尽可能减少无用功,缩短不必要的耗费,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2、重视时间的贡献度。

重视时间创造的价值,不能闷头瞎忙,注意如何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不管在家还是在公司做事情之前不是立刻一头钻进去,也不是马上考虑做事的步骤和方法,而是首先思考一下:"这件事我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别人希望我做出什么样的成果来?"

比如:大家常说的陪伴孩子的时间。曾经有一位全职妈妈问我,我每天都在家伺候他们兄弟俩,小的刚睡,大的就过来让我讲故事,大的一吵小的又醒了,每天时间都给他们俩了,他们竟然还都感觉妈妈没有陪自己。我也是两个孩子,我曾经问过兜兜:“你是希望妈妈一天都带你和妹妹一起玩儿,还是单独跟你出去两个小时看一场电影?”兜兜毫无悬念的选择了后者。

也就是说,你做事情之前必须先了解对方的需求,他希望达到的结果,而不是任劳任怨立刻下手就做,这样效果会事半功倍。

3、善于利用长处。

这里讲的长处,不光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也包括借力身边人的长处,甚至是利用一种思想、舆论的优势来达成自己的既定目标。

比如我们家大女儿的古筝弹得不错,我就可以借用陪她练习古筝的时间顺便做了小宝的胎教和早教。

很多妈妈感觉累其实是犯了一个错误:事必躬亲。其实家里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势,不如借力、放权。

常听其他妈妈说带着俩孩子格外小心,在家生怕大宝会趁其不备打小宝,我们家正相反,我认为大宝最好的家庭角色就是小宝的榜样。

我记得曾经有人为了证明星座解读性格的学说是歪理邪说,故意把双鱼座的特性巨蟹座的人,骗巨蟹座说,这是你们星座的特性,你看我说的对不对?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巨蟹座会把一些特性硬往自己身上套,就觉得非常有道理很认可,当最后别人告诉他读错了,那不是你的星座他都不相信!

但是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感觉这倒是可以用在我们家,所以我从怀孕就开始故意问大女儿:“兜兜,你想要一个弟弟还是妹妹?”我女儿肯定是想说什么都不要,但是我没有等她反应过来就开始继续念叨,“你肯定想,只要不是给我生个哥哥姐姐就行!因为兜兜是狮子座啊!狮子座必须是老大,必须是森林之王!妈妈只能生一个比我小的,让他臣服于我,听我的、崇拜我!是不是啊?还是妈妈了解你吧?”隔三差五的我就会假装不经意地说一遍:“狮子座必须是老大!”“哎呀姐姐弹古筝太好听了!小宝崇拜死了!你一弹琴他就在妈妈肚子里猛踢腿。”

我就这样借用狮子座的一份虚荣心、自信心给她一个王位,反而很轻松的说服了她接纳小宝。小宝出生后,我特别信任大宝,经常让大宝独立照看小宝,比如给她讲故事、唱歌,这个时间我可以做饭或者处理一些突如其来的工作。

4、做出有效决策。

按照事件的轻重缓急,制订出先后次序,重要的事先做,不重要的事放一放,解决好条理和秩序问题。

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在写稿的时候,小宝忽然嗷嗷叫着要吃奶,大宝“妈妈、妈妈”的叫着让我看她的手工,炉子上熬得粥该关火了、送快递的来按门铃了···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不可能同时做的事情就分轻重缓急,先关火,让大宝给快递开门,然后自己抱着小宝一起欣赏大宝的手工。

每个妈妈都是时间的魔法师,只要合理规划时间,一切家务、工作可以会信手拈来不是吗?

孩子说的都是真话吗?


孩子说的都是真话吗?中午午休时,同事一直跟我说了许多她女儿幼儿园老师做的不好的方面,说孩子说,她跟老师说要喝水,老师没理说了,她穿的鞋子,老师说让她以后别穿了,系带子太麻烦了,整个听下来,同事对她女儿的老师是没有满意的,最好她还来了句,孩子还会说假话吗?

无论别的妈妈怎么看,我是觉得孩子是会说假话的,昨天下班回到家,跟xx一起玩儿,xx说:”我帮你带回来一个苹果,那是我自己爬到树上摘的。“我说:“哦,xx能爬到树上摘苹果了?我一会儿尝尝甜不甜!”xx爸跟我相互看了一下,xx从小性格谨慎,凡是大型玩具她玩儿起来都小心翼翼的,从来没看到过她爬树,应该是她期望自己也能像其它孩子或老师爬树上摘苹果吧!最后,xx还交待爸爸,明天去幼儿园送她时可别问老师啊,我俩更确认自己的看法了,相互笑笑,爸爸保证不问老师。

晚上带xx出去散步,回家时她要求去小卖部,最好她选了一支冷饮,她最近有点咳嗽,我犹豫了下还是给她买了,知道回到家,xx爸肯定会对让她吃冷饮稍有不满,估计xx自己也明白吧,没想到一进家门,xx爸说:"怎么天凉了,又咳嗽还吃冷饮呀?“铛马上说:”妈妈带我去买的,非让我吃!“看看,这就是不会说假话的孩子吗?幸亏我是她亲妈,要不非得让那亲爸认为后妈真不爱惜他女儿的身体呀!

同事家的女儿比xx小两个月,对于四岁多的孩子,除了她自认为做错了什么担心被训而故意说假话,且所说的这类假话大人一般是能看明白的,还会根据自己的想像说一些话,那是她根据自己所创造的情景中的对话,大人也不必一看到孩子说假话就担心孩子以后就肯定会说谎,孩子的品质就有了问题,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也就少了些焦虑。

再回到同事所说的那些问题上,她自己本身不认同老师,虽然她说她没在女儿面前说过老师的不好,她平时跟女儿说起幼儿园时肯定有表露过不信任,孩子在班上多少也会有些表露,她自己平时跟老师接触较少,便成了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不好,老师也一堆的问题,她时不时的考虑要不要换幼儿园,孩子又怎能去享受幼儿园的乐趣呢?

客观而辩证的看待孩子的表达,孩子有时也会按自己的想法说话并非是不信任孩子,而是了解孩子在某一阶段的规律,她所表达的或是她的某些行为,家长如果认为有问题,最好不要自己烦恼或猜测,把老师或孩子说的某个人放对立面,而是积极的沟通解决问题,这才是更重要的!

尊重每个孩子的专属方式


尊重每个孩子的专属方式

前两天和朋友聚餐,看她愁眉苦脸,一副闷闷不乐的姿势,便问起她最近和孩子同处的状况。一讲起孩子,她的心境就变沮丧,沮丧的原因是由于世人给予的压力,让她突然之间不知道要怎么经验孩子。

尊重每个孩子的“专属方式”

朋友在前年生下孩子后,就辞掉作业尽心在家照顾孩子。孩子现在1岁半,对任何事物都觉得新鲜幽默。良久没有见到孙子的婆婆,日前带了许多朋友到家里来看孩子,临走时,婆婆要孙子挥手向咱们说再见。只见孩子两个眼睛专注肠盯着许多客人看,却不见他把手举起来向咱们说再见。婆婆当时觉得很没有面子,过后不由得责怪起儿媳妇来,问她整天都在教小孩,怎样孩子连挥手说再见都不会!

长期和孩子同处的朋友非常了解孩子,知道孩子不是不会说再见,而是当时孩子的专注力都放在客人身上,每位客人都是生疏面孔,咱们不断对他说话,这对他来说,是件特别又幽默的事。当时孩子专注调查着每位客人的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行为,底子无暇理睬大人再三敦促的“挥手说再见”的指令。当客人都走了之后,孩子才沉着地举起手,悄然挥着手。

朋友向婆婆解说孩子当时没有说再见的原因,但婆婆却以为街坊的孙子才1岁3个月就很会说话,更别说“挥手说再见”这么简略的动作,而自己的孙子年纪比他大却学不会这些动作!她无法了解儿媳妇说的特别状况,一味以为是儿媳妇没有教好孩子。除了婆婆的责难之外,当了全职妈妈的朋友发现,许多父母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做比较,当孩子的才干和同龄的孩子有落差时,便急着练习孩子,要孩子迎头赶上。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会哪些技能”和“不会哪些技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事物幽默”、“哪些东西特别”、“哪些人特别有吸引力”,是这些日子中的元素不断牵引着孩子往学习之路迈进。在任何时刻,孩子都有可能因某些特别有吸引力的事物,而张大眼睛,那是学习的动力和开始。假设父母把专注点落在和其他孩子比较,要求孩子迎头赶上,马上学会某项技能上,不只会损坏孩子的学习兴致,更会由于逼迫孩子学习而损坏出色的亲子互动关系。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别,有专归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当令的引导和提示是促进学习的润滑剂,但过多的压力和烦扰却会阻挠学习。父母应该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学习的进程,而不应该拿孩子的学习效果,作为大人之间彼此比较的东西。

学习对每个孩子来说,应该是愉悦而夸姣的,而学习的主导权应该回归孩子身上,它不归于任何人,只专归于孩子。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阳光


导读:给孩子一点阳光,他们肯定也会充满阳光的!

有一首歌里曾经这样唱过:“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旋律,也曾被歌中的快乐所感动,这首个流行的年代,生活条件远不如现在,但那时的人们是多么阳光,今天再来回味,我觉得生活应该比那时侯要快乐好几倍,现在的孩子难道还不快乐吗?

在家里是家长的心肝,在幼儿园是老师的宠儿,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多的玩具,还有这么宽敞的游戏场所,应该没有理由不快乐,这样的日子不快乐,那还要怎样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的老师“我才真正有了感悟。它是一一个即将毕业的大班小朋友的口吻写的,写的是他相处了三年的小李老师,小班时小李老师还是个新老师,但就是这样一位新老师给了他一种“妈妈在身边”的感觉,把他从一个整天哭闹的小朋友变成了一个快乐宝宝,但好景不长,在一次户外活动组织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调皮、起哄,李老师怎么也控制不了局面,后来还是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来帮忙,小朋友才乖乖地进了教室,从此以后,李老师渐渐成熟起来了,用这个孩子的话说是“李老师的激情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淡,声音越来越粗重,目光越来越严厉,孩子们是越来越安静,但老师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当然后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我还是抑制不住,想把文章的最后几句话念给大家听,他是这样写的:李老师我要离开幼儿园了,我从心理感激您,我会想念您的!不过如果您能回到当年那样,我会更喜欢您!不知小学的老师怎么样?看完了这篇文章,我的心底泛起了不小的涟漪,孩子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呀,不管老师怎么样,他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感激,我们有的时候为了忙于应付各种活动,不得不将笑容收起,将亲切藏掉,有的时候为了抓常规,不得不大声训斥……因为以上的种种,而忽略了孩子,忘记了什么才是他们最想要的我总在心里埋怨:现在的孩子是多么调皮,却忘记了他们也需要老师给的“阳光”,或许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也会灿烂。

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圆圆,脾气特别不好,喜欢动手打人,就是别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想都不想给别人一拳,每天几乎都有好几个孩子来告他的状,小朋友不喜欢他,我也拿他没办法,因为每次打人以后,他总是在批评之前就会抢着说:“老师,我不打人了,我再也不打人了。”可他的话没有一次是真的。但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却有了意外的发现,这次谈话的内容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别的小朋友都在玩自己各种各样漂亮的玩具,而他呢正捧着一本恐龙书全神贯注地看着,于是我就让他把书里的内容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他很高兴地答应了,你看他讲起恐龙书来是头头是道,对小朋友的提问也是不厌其烦地回答,看着他如此的耐心,我竟无法把眼前的他和整天打人的那个孩子连到一起,我猛一拍脑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就让他来做老师,专门给小朋友讲恐龙的知识,同时鼓励、表扬他的每一个进步,也进一步对他提出希望,几天下来,他已有了一些进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进步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班现在一共有40名小朋友,其中男孩子就有26个,向他这样调皮的孩子还有好几个,在以前他们自然是批评的对象,但批评对他们的效果已经是微乎其微了,我对他们有时几乎失去了信心,但现在圆圆的进步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想:给这些孩子一点阳光,他们肯定也会充满阳光的!

早教音乐适合每个孩子吗?


“安静点,不要吵醒宝宝。”这在美国被认为是废话。有3 个孩子的艾伦认为婴儿的听力不是很好,所以在宝宝睡觉时根本用不着强调安静。那么婴儿到底能不能听到声音呢?

美国的音乐感受性启迪专家戈登(Gordon) 认为,人从婴儿时期就应开始培养对音乐的感受性。让孩子反复听适合婴幼儿水平的音律和节拍,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音乐,并且可以在听不到音乐的空间里想象音乐,再现音乐。这也可以理解为在进行具体的音乐教育之前,比如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乐器之前,先培养他们喜好音乐的心理基础。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早期特长教育需要我们好好反省一下。只有在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音乐教育的心理条件时,这种音乐特长教育才会有效果。如果强行让一个没有心理准备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他将会永远讨厌音乐。

有一位妈妈为了让上小学的女儿能在钢琴比赛上获得好成绩,就强迫她整个暑假都要练琴。结果,虽然获得了特等奖,但孩子却不再弹琴了。对这个女儿,妈妈毫无办法。如果父母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是想让孩子将来在感到幸福时,闲暇时,能用琴声表达内心感受,就不要这样狠心强迫孩子练琴了。

被派遣到新西兰的一位外交官家里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回国的前一年,他们把5 岁的女儿送到当地一家非常有名的音乐学校,让孩子学习弹钢琴。看着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从音乐学校里回来,妈妈就怀着期待的心情让孩子弹钢琴给她听,但孩子每次不是说 “今天练习唱歌了”就是说“今天打鼓了”“今天拍手了”…… 妈妈很着急,在回国前2 个月左右,她实在忍不住去问音乐学院的老师,到底什么时候能学弹琴。老师说:“弹钢琴不是技术,不喜欢音乐的人根本没有必要学习它。您家的孩子没有节拍感、乐感,怎么能学好钢琴呢?”结果那个孩子到回国时也没有摸过琴键。

不要因为父母的强迫或错误的教育方法,让一个原本只要经过培养就能开花结果的幼苗过早凋谢掉。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爱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扼杀孩子的天性能更残酷的了。我不能说我的女儿在未来就一定会比那个安静的孩子优秀,但我高兴的是我的女儿享受到了作为一个孩子的快乐。

所谓的礼仪,它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它应该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

我的女儿在3岁半时鹦鹉学舌般地学会了说“对不起”,当时的确是让我高兴了一阵子 。但我后来发现,一旦她做了错事,她就会没有一丝愧疚、轻描淡写地说:“我说对不起总可以了吧。”于是,我一直在找机会让孩子真正理解“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真正意义。

女儿的舞蹈表演一直很精彩,有一次,幼儿园举行大型的文娱表演,我是答应了女儿到时候一定会去观看她的演出的。但后来因为我没能抽出时间错过了,当晚女儿在埋怨了之后,一直沉默不语。在她睡前,我坐在她的床前,真诚地对她说:“宝宝,妈妈知道你的演出非常的精彩,我是多么希望能亲眼看到宝宝的出色表现啊。错过你的精彩表演,妈妈感到伤心,更为没能实现诺言感到对不起你。对不起,宝宝。”孩子听完,紧紧地搂着我,哭了。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可能是完人,在做错事的时候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说声“对不起”,这才能让孩子真正懂得“对不起”别人不是件轻描淡写的事。

同样,在孩子帮助我递过一件小物事时,我也会诚恳地说声“谢谢”,在孩子扑向刚下班的我并说“妈妈好”时,我也同样表现出格外的兴奋。渐渐地,孩子不再随随便便地滥用礼貌用语了,她懂得了这些词汇所传达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

女儿刚入幼儿园时,经常因抢夺玩具而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这也是同龄孩子普遍的特点。我也曾简单地告诉她要懂得谦让,但效果并不好。她曾对我说,谦让并不让她高兴。我明白,孩子没有在谦让这种交际方式中感受到快乐。现在有些父母也会对孩子说:“如果别人要抢你的玩具,你可以对他说‘我们一起玩好吗’。”其实,合作是社会礼仪活动中更为复杂的一种方式,对于孩子来说,“一起玩”要比谦让更难以应对。于是,我对孩子的“改造”首先从谦让开始。

平时,我每天都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一同玩耍,但这回我把自己的角色稍作了一下调整,不是“陪”,而是以一个大孩子的身份,一起与她玩。我会对她说我也喜欢那些可爱的玩具,甚至把她的小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玩“过家家”。起初,我也与她及别的孩子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但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后来有一天,我对她说:“本来我们玩得很高兴的,但跟别人抢玩具不是件高兴的事,怎么办呢?”过后,我看得出来,她也在想这个问题。终于有一次,在与别的孩子一起玩的过程中,女儿把一个玩具让给我玩。我马上表现得异常的兴奋,并大声对所有的孩子说:“言言(我女儿的小名儿)真好!她太让我高兴了!明天我还要和她玩!”我的异常兴奋感染了女儿及其他孩子们。爱玩的他们发现谦让原来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渐渐地,在我与他们的游戏中,谦让成了很常见的事,而在此基础上,女儿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时也很少发生矛盾,谦让促成了她与伙伴们的合作。

还有一次,我带女儿与大学同学聚餐,在座的其他同学也有携带孩子的。聚餐的地方围有不少对于孩子来说很好玩有趣的东西。席间,有的孩子就在那乖乖地坐着,不时斜眼看看自己的父母,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我的女儿则东跑西跑,兴奋得不时惊呼雀跃,还不小心打碎了别人的酒杯。对此,我没有像其他父母严厉批评,而只是让她下次小心些。之后,曾有同学出于好心劝我好好管管孩子,不可娇惯,还说看看人家孩子坐在那多安静、多乖。但我的同学却不知,这次聚餐我心里很不好受,不是因为我的女儿的好动,而是因为那个安静的孩子。

那个好心的同学说什么大人交谈时小孩子要安静、吃饭时小口进食等,我感到不解。为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就得安静,而不是大人们给孩子让出空间?成人聚餐往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更多的是为了交流或者交际,而玩闹对孩子来说则是件享受的事,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的天性得以释放呢?为什么孩子打碎酒杯就应该挨骂,而成人不小心打碎酒杯也很常见,又有谁责骂了呢?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