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角色

04-10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角色”,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

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

“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一位母亲告诉我:“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

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我的朋友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母亲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我的同事回想起这件事时说。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母亲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母亲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四)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亲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母亲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母亲的工作地。m.YJS21.coM

(五)指明方向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母亲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母亲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六)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母亲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母亲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作母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与你的孩子玩在一起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忙于工作,在职场上全力打拼,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近几年来,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父性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父性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专家呼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不可缺失的父爱

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让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父亲淡出对子女成长的关心和指导,不注意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极大的。

父亲带孩子的好处

一、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积极情感的满足者。

父亲会更多地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与孩子做一些传统、安静、缺少变化的游戏。所以,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研究表明,有自由选择游戏对象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二、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合作、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个性特征,尤其是对男孩要求更为严格。

三、正常的父爱能促进儿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男孩能模仿、学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如果男孩缺乏"父爱"或与父亲交往过少,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对女孩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性的认识,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掌握性别角色标准。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在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中,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在取得满意的两性关系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父爱更易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从母亲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给予孩子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一种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现象,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父亲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给孩子一些父爱。当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应尽可能地消除"没有父亲"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母亲尽可能地要"母代父职",与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请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爷爷、叔叔、外公或舅舅等尽一份"男子影响"的责任,给孩子一些"父爱",防止教育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父亲意识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母亲同等重要、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用自己在人格品质、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施加积极的影响,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源泉。

父亲和宝宝的游戏

和宝宝一起做滑稽鬼游戏

爸爸与宝宝一起戴上假发,披上床单,互相在脸上画有趣的图案,做鬼脸。妈妈可以在一旁拍照,摄像,将"疯闹"的场景记录下来。还可以将照片制成小卡片,贴在冰箱、墙上,成为爸爸与宝宝游戏的家庭记录。

给宝宝准备意外的礼物

爸爸可以将给宝宝的礼物寄到家里。别忘了为宝宝画上别致的小卡片,告诉宝宝:"爸爸爱你。"陪伴宝宝一起享受拆开礼物的喜悦。

和宝宝一起帮助妈妈做事情

带着宝宝一起体会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周末的时候,可以和宝宝商量:"今天让妈妈休息。爸爸来扫地,宝宝就帮爸爸把桌子擦一擦哦。""宝宝陪爸爸去倒垃圾。爸爸把垃圾扔进垃圾怪物的嘴里吧。"家务不仅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辛苦劳动,将还成为全家快乐的游戏。爸爸和宝宝在活动中增进了感情。

带着宝宝做运动

爸爸是宝宝眼中"大力士"和"飞毛腿",带宝宝跑步,跳跃,扔皮球,教宝宝学打羽毛球,陪宝宝玩秋千。体育运动是爸爸和宝宝相处的"特别节目"。宝宝更能在运动中感受父亲角色的勇敢与力量,体会爸爸与妈妈对自己的不同影响。[!--empirenews.page--]

搂着宝宝讲睡前故事

和妈妈轮流为宝宝讲睡前故事,让宝宝体会爸爸的拥抱也很舒适,温柔。在讲故事的时候,爸爸可以和妈妈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扮演憨厚的熊哥哥、丢三落四的唐老鸭等,让宝宝了解爸爸的幽默。

爸爸和宝宝的"小秘密"

当宝宝受到妈妈的批评不高兴,独自伤心的时候,爸爸不妨和宝宝说说"悄悄话":"在玩什么?来,和爸爸一起玩好吗?等会我们去喝妈妈做的汤。"爸爸是妈妈与宝宝情绪的"融合剂"。

爸爸还可以在每天晚饭后利用固定的时间带着宝宝出去散步,看看花园里的花开得如何?隔壁叔叔家的狗是否也出来散步了?一边散步,一边告诉宝宝爸爸今天的生活,也和宝宝聊聊他今天过得如何。

爸爸和宝宝一起准备一个储蓄罐,和宝宝一起积蓄外出时的费用。宝宝每次把自己获得的零花钱放进去的时候,就会开心地期待着和爸爸一起出游。

相关链接

(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的智商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

(二)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三)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曾对上海市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学前儿童不良行为(如攻击、霸道、退缩等)的发生与父亲的养育方式有着非常显著的关系。拒绝型的父亲(包括打骂的积极拒绝型和不理不睬的消极拒绝型)最容易引起学前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

教育专家:父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是人生的启蒙老师,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但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缺乏父亲的参与,研究表明父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位科学育儿热线的工作者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时感叹说,自其科学育儿热线开办以来,95%以上的咨询者均为孩子的母亲,很少有父亲打进热线咨询育儿的问题。对100位父亲的调查显示,有65%的父亲承认没有做到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中心分别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校生活、休闲以及其他五方面,随机调查了长春市3-13岁儿童的父母共360人。结果发现,在这五方面,特别在与母亲角色参与程度的比较中,父亲角色参与明显不足。在学前儿童中,父亲对“你每天陪伴孩子多少时间”的回答与母亲的回答相差悬殊,30.4%的父亲承认自己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会超过1个小时,而只有5.7%母亲有类似的答案。

好父亲应陪伴孩子成长父

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角度、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就是这些教育的差异性才使父母从互补的角度对孩子产生不同影响,父母角色缺一不可。

就交往的内容而言,母亲常花更多的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或辅导孩子学习;父亲则花较多的时间与孩子游戏。

就交往的方式而言,母亲更多地搂抱孩子,与孩子进行一些亲昵的活动;父亲则更多地与孩子一起玩耍,做一些较剧烈的、冒险性较强的活动。

就情感而言,母亲使孩子更可能拥有细腻的、丰富的情感,而父亲会促使孩子表现得更坚毅、果断、深沉。

另外,父母教育的这种差异性也会影响孩子性别角色的确立。孩子能分别从父亲和母亲那里观察、模仿并学习到合适的言行举止,顺利形成性别角色。现代科学在探索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当孩子进入幼儿期后,他们便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父亲,开始对父亲那粗犷的形象感兴趣,并需要从父爱中感受力量和刚毅,而且这种需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日益明显。美国1998年6月的《父母》杂志中,曾有过一些具体的描述:父亲跟母亲是不同的,父亲更爱与宝宝玩闹,对宝宝的推动作用更大,对宝宝的约束更多,使宝宝更接近社会,为他走进现实世界作准备。

可见,现代父亲既是一个承担“养家糊口”重要职责的家庭成员,更是一个孩子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他人”。如果父亲角色缺失,会使儿童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完整,也有可能造成其心理发展的缺陷。

提高父亲角色的参与

改善父亲角色参与要从社会、家庭以及父亲自身这三个方面入手。

社会方面父亲应获得如母亲一样的养育孩子的机会和权利。社区可以为父亲提供一些学习如何为人父的机会,丈夫可以陪同怀孕的妻子上生育预备班或者让父亲在孩子出生之前或之后观看如何更好地为人父的录像;或者开设父亲课堂,专门为父亲讲授如何为人父的知识、经验、技能,等等。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让父亲拥有一定的时间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在西欧的一些国家如瑞典、挪威、丹麦,妇女生育孩子以后有产假,而父亲也获得了相应的“父亲假”,即让父亲有机会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乐趣,从孩子“哇哇”坠地开始就不自觉地去了解孩子,体验为人父的喜悦,而不是仅能在中午休息的时间或下班以后到医院或回家陪伴孩子。瑞典政府自1991年以来就允许父亲每年请假2天去访问孩子的学校或托儿所,或者出席学校举行的活动。

家庭方面母亲的态度、家庭生活的和谐程度、婚姻的满意度都会影响父亲的角色投入或参与水平。相关的一些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如,对婚姻现状持满意态度的父亲在妻子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投入到育儿工作中去了。另外,父亲参与水平高低可能取决于家庭婚姻关系的支持力度。所以,提高父亲的参与水平,要考虑到母亲的态度和婚姻的满意度等因素。

父亲自身父亲要提高自身的育儿技巧,这是改善父亲角色参与的前提条件。父亲要有科学的育儿观,要掌握教育孩子的途径。可以参考下列几点:尽可能参加家长会;多角度多途径了解孩子,如从孩子的社会交往对象、从孩子的情绪变化、从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以及通过书本、专家讲座等途径了解孩子的特点、规律;主动与母亲配合,协同教育孩子;做孩子的玩伴,让孩子愉快地、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的影响。

父亲要更多地给予孩子时间和关怀。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可以是几十分钟,也可以是十几分钟;要尽可能陪孩子一起游戏;要经常抚摸孩子,让孩子知道父亲是关心他的,对于孩子来说,父亲的一个拥抱、甚至一个微笑都是世界上最令人愉快的事情;尽可能争取机会与孩子一起旅游或外出,甚至仅仅是去超市或在家附近散步,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段愉快的时光。

妈妈在男孩教育中的角色


孩子在人世间认识的第一个人是妈妈;会说的第一个词是“妈妈”;生病时最依恋的是妈妈;夜晚睡觉时寻找的是妈妈;放学回家,问的第一句话是:“我妈妈呢?”因此,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对自己的母亲特别依恋。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妈妈过于对男孩精心照顾时,男孩往往会因为对母亲的过度依恋,其“阳刚之气”渐渐消失。

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男孩开始变得唯唯诺诺,甚至胆小怕事了呢?

首先,我们不得不把矛头指向任劳任怨的妈妈。有人说,现在妈妈对孩子的爱就像鸡妈妈溺爱它的小鸡一样,小鸡饿了,鸡妈妈给它们找食吃;风雨天,鸡妈妈用自己的翅膀为小鸡遮风避雨;当面临外敌入侵(如狗、老鹰等欺负自己的小鸡)时,鸡妈妈会主动出击……

其实,影响男孩男子汉气概的因素,除了这种“鸡妈妈”类型的妈妈外,还有“代办型”和“满足型”两种妈妈。

代办,除了给孩子带来懒惰与无能、给家长带来悲哀和失望之外,究竟还带来了什么呢?很多妈妈用钱表达自己不能关心帮助孩子的歉意,却不知道,无度地给孩子钱,是在害孩子。

给父母的建议:

《动物世界》常常会有这样的片段:

母狮对幼狮关爱有加,但是并不过分娇纵。幼狮刚开始蹒跚学步,母狮便让它体验生命中迈向自立的第一步——觅食。幼狮哭也好,哀求也好,母狮就是不将食物给它,还“残忍”地将它推出门外。于是,看到依赖父母行不通的幼狮便鼓足勇气、执着地爬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最终学会了生存。也正是如此,狮子的勇猛特性才得以形成。

动物要学会自己觅食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生存下去,孩子要经历自己独立处事才能长大成人。一位哲人说过:“经过什么样的洗礼,就能造就什么样的灵魂。”因此,妈妈们,请大胆地撒开你们的双手,让孩子尽快自强自立起来吧!

管教男孩,权威是关键

也许,男孩都抓住了“妈妈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温柔的”这一特性,他们往往更喜欢向母亲挑衅。比如,妈妈越是温柔地对男孩说:“儿子,别哭了!”他往往会哭得更起劲。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妈妈对儿子发出的温柔警告——“儿子,别这样做”,对于男孩的一些恶劣行为,如调皮、爱玩、好斗等,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因此在这时,管教男孩,有规则是必要的,而权威才是关键。

超市里,一位女顾客和她5岁的儿子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原来,小男孩要妈妈给他买一个很高档的文具盒,在妈妈表示拒绝时便发起火来,并且赖在文具盒旁边不肯走。这时,这位妈妈不顾别人有没有听见,弯下身子,耐心地说服儿子。

“我本来准备给你买你想要的东西,”那位妈妈平静地说,“但是现在我不买了,因为我不能对你的这种哭闹进行奖励。”

但是小男孩还是不听话,他依然鼓着鼻子,嘴里嘟嘟哝哝着,这逼得母亲说出她最不想说的话:“你知道我们回家以后会发生什么吗?”

“知道的。”他回答。

“是什么呢?”母亲问。

“一顿打。”

“没错,”她说道,“要是你继续这样的话,那就是两顿打。”

于是,一场战火平息了。男孩安静了下来,模样像个小绅士。

男孩在生人面前向母亲的权威挑战,使她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尽管这样的情景使人很窘迫,但聪明的母亲仍然保持沉着镇定。与此同时,她还向孩子清楚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家里的规矩在这个超市照样执行。在一个闹事的孩子面前,她保持了她做母亲的权威。

对父母来讲,权威的尺度是最难把握的,因为把握不当,便会使教育走上极端——对孩子过于严厉,会压制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过于宽容,又会使孩子变得软弱无力。因此,每一位家长都要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总结出适合你的男孩的权威“尺度”。

父亲在孩子婴幼儿期的角色定位


婴幼儿期一般是指0-6岁的孩子,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1岁以前的这段时期,幼儿期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3岁的孩子,第二阶段是4-6岁的孩子(此间也称之为“学前期”)。

婴儿期是孩子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他们从吃奶过渡到断奶,学会了人类独特的饮食方式;从躺卧状态、不能自由行动发展到能够随意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接触、摆弄物体和用两腿站立,并学习独立行走;从完全不懂语言、不会说话过渡到能运用语言进行最简单的交际等等。这一切都标志着婴儿已从一个自然的、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实体迈出了第一步。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的延续,此间孩子身心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①学会了随意地独立行走和准确地用手玩弄或操纵物体,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最简单的游戏、学习和自我服务等活动。②迅速发展了语言,能够自由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并能通过语言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最初步的调节。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开始形成的萌芽期。幼儿期个性的形成是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延续,教育重点学应放在习惯的培养上。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此间孩子语言及动作能力发展较快,可以顺利地进行交际、交流思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孩子学会了使用表情,渐能控制感情的发生,也逐渐能控制情感的表露;这一时期,孩子好动但能力还很弱,因此既要大胆地让孩子活动又得切实注意安全。

此间除协助妈妈做好孩子的一般养护外,爸爸的角色主要是:

1.注重孩子健康,陪孩子多锻炼

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关注他们未来是否成功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孩子只有身体健康了,才有可能去实现家长的愿望和企盼,才能有资格去争取一个好的未来。

所以,做爸爸的一定要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比如晒太阳、打滑梯、同其他小朋友追逐跑、去游乐园玩等等,这样会使孩子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可利用节假日带孩子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幼儿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和磨练。爸爸陪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培养一些体育爱好,孩子将受益终身。

2.启迪孩子心智,陪孩子多玩耍

孩子的玩耍是天性,是上帝赋予人的生命阶段性状态,如同植物要开花,虫子变蝴蝶一样,自然规律不可更改,生命自然状态必须给予尊重。玩耍,是人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孩子未来知识结构立体化以及情操、人格健全的原始基础。

对于幼儿,玩耍似乎是他全部的活动,所以要让孩子玩得开心尽兴。在前文中我曾说过:幼儿期的孩子玩耍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与父母在一起玩,二是与同龄小伙伴在一起玩,三是独自玩耍。而爸爸陪孩子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既启迪心智又融洽亲子关系。

爸爸做孩子的游戏伙伴,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而且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从而在共同玩耍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同时爸爸在和孩子玩耍中,会给予孩子以力量、信心。

会玩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启发兴趣爱好,还可以从玩中发现问题,培养主动性。有许多有特长的孩子,就是在课余时间玩自己爱玩的东西,从而有了小发明小创造。所以说,玩耍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

3.磨练孩子意志,让孩子吃点苦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素质的比拼。可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和娇宠溺爱,许多幼儿的抗挫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所以必须加强意志磨练,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明白: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都会遇到困难的,人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坚强不是长大后突然学会的,而是人生在经历种种困难、危险、挫折、失败的进程中形成的。因此,在幼儿阶段,爸爸应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教育、磨练,让孩子适当的吃点苦头,使孩子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为养成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在对父母的依赖中,孩子只会软弱,而培养不出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步入社会独立生活时,没有坚强的意志,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所以爸爸应意识到,坚强的意志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

作为男性,爸爸拥有一般女性所不具备的意志品质,如果爸爸能够多陪伴孩子,孩子就能够感受到拥有这种良好的意志品质。

孩子成长中父母应扮演好的四个角色


孩子成长中父母应扮演好的四个角色

守护者——照顾好孩子但是不能插手过多

作为孩子的守护者,大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照顾好孩子,在这里说的照顾并不是事事代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遇到了一点困难就忍不住插手,这样其实是让孩子错失了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这里并不要父母撒手不管,在管之前先对这件事情的难度有一个简单的评估,如果确实是孩子自己无法完成的,父母可以做一些指导。

伯乐——发现孩子身上的潜能

当今社会孩子成绩优秀并不算的什么优势,还要让孩子有特长。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一无二的的特质,家长一定要认真观察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特质,并且把这个变成孩子的优势。家长可以每天都表扬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自信,这样孩子们会变得更加优秀,但是表扬孩子的时候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不能让孩子觉得大人表扬只是一种敷衍。

导师——给孩子生活的建议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孩子的生活导师。再做孩子的导师之前,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孩子知道,父母完全是为了自己好。做孩子的导师不能过于武断,不要觉得自己有百分百的权威,就给孩子立规矩、定条件,我们就是给孩子提供建议的,和孩子是平等的,这样孩子才能听进去大人的建议。

伙伴——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路上的烦恼

大人也有小时候,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呢?孩子也需要一个成长的伙伴和他一起分担成长中的烦恼。父母一定要扮演好孩子的伙伴,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商讨应对策略。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育儿经验: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每每听到这首儿歌,我都会有很多感触!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也不例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真谛是爱,爱的真谛是给以孩子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有父母的一路陪伴,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是幸福的!

我们家琨现在已经四周岁了,从呱呱坠地的“无知”到现在的懵懂,父母的陪伴让他倍感温暖、“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中他健康成长、真心的关爱总是能让他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和无限精彩!做家长的我们也在琨的快乐成长中感受到了生活带来的无限幸福。

【陪伴滋生快乐】

琨上幼儿园后,尽管有时很忙,但我和琨爸都坚持自己带他。养儿方知父母累,在照顾琨的过程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做父母的不易,也享受着无限美好的童真世界。我会经常陪着琨,并按他的方式同他一起玩耍,完成幼儿园的作业,陪他参加各项活动。

记得有一次幼儿园布置制作“树叶画”。琨放学后,我带着他去采集树叶,在我刚刚要摘树叶的瞬间,琨突然说“树叶不能摘的,它会痛的”。多么纯净的心灵!于是我对他说,“黄的叶子没有关系的,它们马上就要掉到地上睡大觉了”。带着地上捡来的一些落叶,我们兴高采烈地一起制作“幸福的日子”……

今年的“三八节”在幼儿园和琨一起度过,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满心感动。有心的周老师设计了很多活动——对着妈妈唱“我的好妈妈”、给辛苦的妈妈涂护手霜、剥糖给妈妈吃、送给妈妈自己涂的画等。还记得和宝宝的亲子游戏——袋鼠跳,这可为难我了,要把40斤重的琨拉着跳到我腰部夹住!虽然很有难度,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一直鼓励琨使劲跳。为了能得到一颗星,琨也很努力地配合我练习,但是我都不能把琨拉到我腰部。比赛开始了,就在那一瞬间,在同组比赛的小猴组,琨居然跳得几乎最高,双脚稳稳地夹在我腰部!在周老师给琨贴小红星的刹那,他好开心,还说可能是给我吃了糖的缘故,我力气特别大!原来,只要用心和宝宝一起努力,我们就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在陪伴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每一次蜕变。即使孩子一无所长,家长也要去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孩子不具备优点和长处,家长也要努力“制造”优点,多鼓励、多表扬。在赏识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赏,当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时,他身上的无限潜能就会被激发出来。

【引导助长快乐】

孩子毕竟是孩子,受多方面影响,有时不注意他们就会“感染”一些不好的习惯,做家长的我们应该有一定的“智慧”,单靠一味地说教是起不到积极效果的。琨到了3岁以后,对于很多事情比较叛逆,比如不肯叫人、吃饭时挑食、生病不肯打针吃药等。我和他爸用了一些小“伎俩”,帮助他改掉了很多的坏习惯。

有一次晚饭时,琨又不肯吃鱼了,总不能让他从小就一直挑食不是?我换了个话题问他,“你的好朋友杨诗琪喜欢吃鱼吗?”,琨回答喜欢。我接着说“那下次请她到我们家来吃饭,妈妈给你们做好吃的鱼好吗?”,琨说好的,还说要把涵涵姐姐他们也请来。我接着说“那宝宝吃吃看这个鱼好不好吃,好吃的话妈妈下次再给你们做哦”。后来琨吃得津津有味,还说周老师说鱼吃了会变得聪明什么的。在后来的饭桌上,我和琨经常会有些smalltalks,比如有次琨的小外公送他的鱼,琨很开心,说怎么那么好吃啊!后来我有时会骗他说是小外公送他的鱼,琨总会觉得特别好吃。是的,带着愉悦的心情吃东西怎么会不好吃呢?

昨天琨爸接琨回家,说琨在幼儿园忙着和旁边的小朋友玩耍,因此画的画一塌糊涂。回家路上琨爸批评了他,琨闷声不响地,好像不开心了。回到家,我问他怎么了,起先他也不回答,后来支支吾吾地说衣服画得不好,所以被老师批评了。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问他会不会画,如果会画的话我们重新画一张?于是,琨坐下来,拿起水彩笔,认真地完成了画。我立刻表扬了他画得很好,还建议他给爸爸去看看,琨爸也说这次画得真棒!接下来我对满心喜悦的琨说,“宝宝都会画的,是不是?下次幼儿园画画时先把画画好,再跟小朋友一起玩好吗?”。琨频频点头,我想我的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

争取成为孩子的好“哥们儿”,让孩子有了问题都很愿意和你交流;同时也不乏一定的“权威”,增强自身的信服力,让孩子更能听进你的建议。让孩子对你又爱又敬,这样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关爱成就快乐】

都说童年如小诗,字字皆纯情。儿童的欢乐无处不在,有时候我们做大人的可能真的无法理解。但只要我们有心,愿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如果能陪着他们一起“疯”,定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上小班以来,琨突然对画画很感兴趣,经常回家后会把幼儿园教的画再画一遍,而且画得有模有样的。有一次晚饭后,琨和涵两个小朋友在阳台上的小黑板上一起画“苹果树”。琨先勾树的轮廓、再画苹果涂苹果、画叶子涂叶子,很有序,还一边说涵的苹果树叶子不应该长在树干上。两个小家伙画完后,还让我帮着写好名字,他们自己写了学号,最后还让琨爸打分。从那以后起,琨就经常拉着我陪他一起画画。每次琨都是随心想到什么画什么,用心去分析他的画,其实那真的也是琨心灵的写照,也可以促进我和他之间的交流。

面对琨不会画却很想画的东西,他喜欢拉着我跟他一起,我画一点他也画一点。虽然他的基调基本跟着我,但是小孩子的内心世界真的很丰富、也很有想法,琨经常会带给我惊喜。上次画火车,琨学会了先涂外面再里面,这样就不会涂到外面去了,真聪明!而且还说要给它取个名字,也一边学习了火车和train。这种看似幼稚的行为在我们家经常重现,我也很珍惜每一次跟琨“切磋”的机会。

此外,我也一直坚持帮着琨记录生活的点滴快乐:一本本相册中的照片故事,记录了琨成长的精彩瞬间;一条条微博,将琨生活中的小插曲保留,变成珍贵的回忆;网上QQ空间的小天地,我精心地为琨打理,相信有一天作为主人的他会真正进驻这片绵延的土地……

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件极其精细的事情,有时候家长一个细小的举动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做家长的我们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他们,走近他们的心灵。真正的“教育”实际上是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让我们怀着童心,和宝宝一起,向快乐出发!

家园共育《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角色》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