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节,出游成了家长与孩子享受生活的首选方式。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经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更能增进亲子感情。
可是,出行难免舟车劳顿,车上的时间让孩子觉得无趣,令家长伤透脑筋。显然,车上不宜看书,更不宜蹦蹦跳跳做游戏。为了缓解孩子路途中出现的烦躁情绪,很多家长依靠各种电子产品帮助孩子度过长长短短的车行时光。大家都知道,行车途中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无益。那么,怎样让孩子的车行时光快乐有益,让出游一路欢声笑语呢?不妨来玩玩口语游戏吧。
一、词语数字反着说随着车行前进,路上风景一路变换,稍纵即逝,孩子对很多景色或事物过眼即忘,错过很多感知机会。这时,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窗外风景,说出自己所见事物的名称,互动进行“词语反着说”的游戏。如,看见青山,孩子说“青山”,妈妈说“山青”;看见“火车”,孩子说“火车”,妈妈说“车火”;孩子说“阳光灿烂”,妈妈说“烂灿光阳”……孩子年龄小,可以试着将简单的两字词语倒着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反着说的词语字数可以逐渐增加;到了大班,可以用四字词语或者短句。顺说反说也可以由妈妈、孩子轮流进行。这样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集中注意力,训练思维能力,也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积累,感受词语变化的趣味。
二、车牌车型巧思维车行途中,会前前后后遇见很多同行车辆,引导孩子关注车辆信息,能获得丰富认知。
认数字。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关注前行车辆的车牌号,是认识数字的好办法,且能训练快速识记的能力。对于年龄大的孩子,也可以尝试简单加减法游戏,或者编含有数字的游戏,如将“1368”编成“今天的早饭,爸爸吃了1碗粥、3根油条、6个包子、8颗榛子,爸爸是个大胃王”,尝试数字与量词的结合,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增进趣味性。
识省份。车牌上的省份简称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新事物,引导孩子感知省份简称,并简单丰富对该省份的常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如遇见“沪”的车牌,让孩子说说全家一起游上海时的趣事,增加孩子对这个地区的印象。
赏车型。路上的车辆多,车型也丰富,根据出现在自驾车周围的车型,可以引导孩子关注车子的牌子、款式、颜色等元素,并进行描述和比喻,还可以进行前后车型的比较,丰富孩子对车型的认知。
三、说说唱唱强语感在车子狭小的空间里,说唱是最为便捷的游戏方式。妈妈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儿歌带着孩子一起学唱,也可以玩手指游戏,和孩子互动学习。根据车窗外景色的变化,也可以引导孩子尝试自己编儿歌,说些句式结构相似的短句,模仿熟悉的儿歌模式进行仿编,拓展课堂上的学习。也可以照着某首简单歌曲的旋律唱歌,仿编歌曲,在说说唱唱中让孩子感受语言创作的趣味,增进孩子学习的兴趣。大班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建立良好的语感对小学学拼音尤为重要,妈妈可以让孩子念出一首儿歌,将儿歌的每字每句拆成音节带着孩子一起说。如“太阳当空照”。妈妈就说“t—ai、tai,y—ang、yang,太阳”,孩子也跟着说,直至完成整首儿歌。说唱的过程无需出现书本读物,在语言互动中孩子能顺利建立字词发音的语感,为孩子进一步学习拼音做好准备。
四、交通标志保安全外出路上,交通路牌随处可见。路牌上呈现出关于交通安全的各种知识,这些是丰富孩子交通知识的最佳载体。
识交通。车行时,带着孩子一起看路牌当导航,解释每块路牌表示的意思,感受方向、路程的变化,并时刻提醒开车的家人。如看见“”标志,孩子会提醒开车的爸爸:“爸爸要注意,如果我们要直行就不可以在这条道上开哦!”如见到“”,孩子能提醒去哪里,该往哪个方向,还有多少距离需要转向变速等,增强孩子的方向感和交通知识。
促安全。交通路牌中更多的是安全标识,让孩子参与识标识,正确认知各种安全标识的颜色、形状及表示的内容涵义,能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也能担任家长的安全监督员,保障家长的出行安全。
爸爸妈妈们,车行一路,口语游戏玩起来,孩子的学习发展丝毫不耽搁,一路欢声笑语,出游会变得更完美。
幼儿姓名:邹XX
年龄:6
班级:中2班
观察教师:沈XX
观察日期:6月6日
观察时间段:10:28——10:31(第一阶段)
观察地点:动感地带1
客观描述:幼儿利用塑料拱形门搭成了一个“山洞”,并且开始排队“钻山洞”。邹XX小朋友则是利用小圆锥搭了一个东西,并且时不时放在眼睛那里瞄一瞄。
师:邹XX,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邹:这是我的枪。
师:那为什么把枪放在眼睛那里啊?
邹:我想看一下有没有敌人,有敌人的话,我就可以开枪啦!
师:那如果没有敌人呢?
邹:没有的话,那我就安全了,可以钻山洞了。
我了解好情况之后,正好轮到邹XX钻了,看着他蹲在“洞口”,然后还要左看看、右看看,看看是否有“突袭”,然后他就扛着枪钻过了“山洞”。等他出了山洞,他就马上拿着枪对着“山洞”里的同伴,并且还说:“你们快点钻,我来保护你们,要不然就有敌人来把你们抓走啦!”同伴们听了,赶紧加速钻出山洞。
观察时间段:10:33——10:35(第二阶段)
观察地点:动感地带1
客观描述:邹XX模拟机关枪的动作,并且还自言自语“现在我的枪里又有很多子弹了。”然后他自带声效“咔咔”,枪已经准备好了。只见他把枪放在眼睛那,说“我要看看有没有敌人?”“呀,不好了,敌人来了,我要保护大家。”然后他就拿起他的枪向敌人扫射,并且也自带声效“嘣嘣,嘣嘣”。玩的十分开心。突然,“敌人”把枪当棍子使,使劲地往邹XX那里打过去。邹XX也有样学样,都把枪当成棍子来使了。打斗的声音传到了边上的同伴那里,大家也纷纷模仿他们,参与“战斗”。
观察时间段:10:37——10:40(第三阶段)
观察地点:动感地带1
客观描述:看见邹XX一直往他的枪上面装设备,很好奇。
教师:为什么还要一直套啊?
邹:我想我的枪再大一点。
教师:为什么?
邹:这样敌人就会消灭了啊!
说完,他组装好了他的枪,并且尝试拿起来,发现手套的不深,他就使劲往里面伸伸,然后又和刚才一样继续把加大的枪拿起来瞭望,看看是否还有敌人。当他看见有敌人来突袭的时候,有点费力地拿起自己的枪,然后开始了他们又一轮的战争。
原因分析:邹xx平常就不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在我们班是属于“不突出”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默默无闻地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在今天的户外活动中,偶然发现原来“不突出”的孩子也可以很“突出”。在活动的第一阶段中,他知道自己是拿着枪的战士,要知道防卫敌人和保护自己的同伴,在细节中,体现了邹xx的细心与认真,另外在和教师的交流中,发现他并不像平常那样不善于言谈,而是有问必答,并且回答的十分老练,可见今天的游戏十分吸引了他。在第二阶段中,他示范如何操作手枪,从这细节上看出他对枪师很了解的,并且在“战争”的时候自带声效,模拟了野战的情境。原来幼儿在面对自己喜欢的游戏时,完全可以打开了另一个自己,让我感慨良多。在第三阶段中,即使自己装备了很长的枪,很重,但是他还是乐此不彼,乐意拿起很重的枪继续战争。从这些细节中可以了解他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做事不会半途而废,做到有始有终。
对策与建议:①在日常生活中,引导邹xx可以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做一个不突出的孩子。鼓励他大胆地表现自己,不要害怕。
②在游戏结束的时候,可以请邹xx向幼儿介绍自己刚才的玩法以及他自己的想法,让同伴知道原来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或者可以下次再游戏前,先让幼儿讲讲他们想要怎么玩,让幼儿自己去创设一个新的情境,让幼儿真正做游戏的助人。
③在游戏中,我发现邹xx至始至终都是一个人自己弄他的“枪”,并不会和其他同伴一起商量,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导一些幼儿加入邹xx,和他一起探索,知道相互合作的
午睡一直是幼儿园比较难管理的环节之一,尤其到了冬天孩子们穿的衣裤多了穿、脱、整理起来就比较麻烦。
当教师在帮助某个幼儿时,就照顾不了全体了,这时往往容易发生场面混乱的场景:幼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教师一边忙着帮助幼儿脱衣服,一边不停的提醒幼儿如何如何……弄得大家都很累。
如何在冬天让孩子赶快摆放好自己的衣、裤、鞋、袜并安静地躺进自己的小被窝就成了急于解决的问题。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另我茅塞顿开。
活动室里曾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但是有几个孩子管不住自己一会和旁边小朋友聊天;一会又转到后面;一会偷偷拿出兜里的小玩具玩了起来。
当曾老师提问后,几个孩子马上举手了,没有被叫的孩子急不可待了,站起来说自己的答案,场面一下子混乱起来。
这时曾老师没有呵斥孩子的行为而是对孩子说:“我来看看,谁能做总司令管好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手、脚。
”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小眼睛看着老师,认真的上课,活动结束后曾老师表扬了孩子。
午睡时间到了,我以提建议的方式说道:“孩子们早上老师看到你们都在做总司令管住自己做得真不错,现在我们再来比一比看看谁能当衣服、裤子、鞋子的总司令好吗?”这样一来,马上得到了孩子们的共鸣,孩子们睁大眼睛,期待我说开始,见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也信心大增:“我们中午睡觉的时候要照顾好自己的东西。
我想知道球鞋应该放在哪里?”“球鞋放在鞋架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拖鞋放在哪里?”“拖鞋放在小床前面。
”“那衣服和裤子呢?”“放在小床上。
”借着孩子们的热情:“说得真棒!我们今天就来照顾自己的衣服、裤子、鞋子看谁能把它们送到自己的家里。
”在这一情景的感染下,孩子们轻轻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很快睡到自己的被窝里,这一天的午睡管理就在有趣的情境中轻松开展了。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做总司令。
从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出发运用到生活常规中,教师把握了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管理自己的衣服、裤子、鞋子成为它们的总司令,这也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精神,符合纲要精神“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
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
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
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
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
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
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
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切西瓜”的游戏。
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
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录音机有点问题,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
”我关掉录音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方面,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
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天下午,幼儿离园听到这样的话。妈妈:“今天学什么了?”幼儿:“老师领我们做游戏了。”妈妈:“怎么天天玩游戏啊,也不学点别的。”听了这位母亲的话,不难理解,做父母的都希望子女在幼儿园学到知识,使孩子更聪明。可他们忽略了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时期,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幼儿时期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究竟能否学到点什么?我谈一点个人看法,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安排培养幼儿。如:教大班幼儿玩《我当老师》游戏,有意识地安排胆小不敢在集体面前说话的幼儿当老师。幼儿能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模仿老师的举动,有的教一首儿歌,有的教唱歌,有的教跳舞,有的幼儿在黑板上认真地写出自己学会的字教别的幼儿认读......。幼儿在愉快的玩玩之中消除胆怯心理,性格逐渐得以改变。另外有目的地让好动的幼儿在游戏中担任安静和认真工作的角色,如售货员、图书管理员、医生等,使幼儿的一些举动得以克制,这对培养幼儿良好个性是有利的。音乐游戏直接培养了幼儿音乐的感受能力,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无论哪种游戏幼儿无拘无束地玩,心情舒畅有助于建立健康的性格。
幼儿时期是幼儿在体格、个性、思想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游戏不仅给幼儿带来乐趣,也是培育幼儿走向健康人格发展的一种方法。游戏对教师来说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情景描述:铖在平时特别喜欢老虎与大灰狼,这回马戏团表演他主动要扮演老虎。
驯兽师是宇。
他俩商量了一阵之后,表演正式开始。
在“观众”们的鼓掌声中,“老虎”迅速“四脚着地”趴在了地上,驯兽师一个手势,虎向高空窜起,连窜几下后向远处扑去……后排观众纷纷站起,一片笑声,接着又是我们的掌声。
太像了!心中不免感叹,驯兽师的手势不是很多,配合虽然没有真实表演来得默契,但虎的威猛展现的活灵活现,这种不加以拘束的表演是孩子真正的表现。
分析: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扮作驯兽师和动物演员进行排练和演出。
1、课前很是担忧,心中郁闷得很:这样的课怎么上?怎么还有这么的课?马戏团的演出怎么演?直到课中从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热情中才发现,原来孩子喜欢,而且非常喜欢。
成人的观点往往与孩子不相融,原来许多东西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考虑。
怪不得时间一长,幼儿教师的各个表现也要向孩子方向倒。
2、活动中的难度是驯兽师和动物演员的配合,这在孩子们的表演中表现得很明显。
如例中的驯兽师只有一个向上手势,虽在表演前商量过,但必竟这方面的经验准备太少,而我在这方面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想像中的驯兽师只有几个简单的动作和抚摸动物。
这主要是经验准备不够,包括教师本身。
3、驯兽师和动物演员之间最重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沟通。
在活动中会发现大班的孩子合作能力很强。
在这里应该给伙伴相互间更多的沟通时间,这们他们的默契会更好。
我经常带孩子们去室外感受风的存在,体验与风游戏的快乐。
在快乐的游戏中,有的孩子问我:“老师,为什么有的时候有风,有的时候又没有风呢?”“为什么有时刮大风,有时刮小风呢?”“风向标是怎么回事?”……为了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对“风”有个简单的认识,我开展了“风”的系列活动。
“风的游戏”是其中的一部分。
首先进行的是玩风车的游戏。
孩子每人折一只纸风车,然后随着《大风车》的音乐在室外游戏,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有的跑起来,有的用嘴吹,有的找来硬纸板使劲扇,小小的风车都转起来了。
看着转动的风车,孩子们笑了。
佳佳跑到我身旁问我:“老师,为什么一跑风车就转呢?”还未等我开口,月月抢先说:“因为一跑就有风,有了风,风车就会转。
”盟盟说:“为什么一跑就会有风呢?”“上次老师讲‘空气在哪里’时告诉我们,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空气,我们一跑,空气一定会动,空气一动就会有风。
”听了小智的回答,我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风是怎样形成的,我用课件向幼儿展示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情境:一只可爱的小鸭扇动翅膀在跳舞,它身旁的小蚂蚁对它说:“你的翅膀真好,能变出风,让我感到凉凉的。
”然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小鸭翅膀能变出风,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出风呢?”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出了书、电扇、空调、针管、打气筒等物品。
接着,我又说:“请你用这些东西变出风来给大家看。
”我事先准备了塑料瓶、硬纸板、图书、气球、针管、吸管、迷你小电扇、小飞机等材料,引导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尝试变风,并交流不同的玩法。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艳艳,起先她选用针管来回推,发现风不明显,她就将气球口套在针管口上攥紧再推,这时她发现气球一鼓一瘪,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小石,小石很感兴趣,两人一起玩了起来。
此时,我也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适时引导孩子们深入游戏,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最后,结合孩子们的需求,我设计了“让它们跳个舞”的游戏。
投放的材料有:挂在窗棂上的纸彩链、柳条、花朵,放在水中的小帆船,放在下面有进气口的纸箱里的气球……活动中,孩子可以自选工具“送”风,让喜欢的东西“跳舞”。
有的孩子用小扇子为柳条送风、为纸屑送风,有的用吸管为小船送风,最让他们感兴趣的就是为气球送风了,他们用力扇纸箱口,风传到气球处,气球便会上下飞舞起来……孩子们在玩中获得了知识,在探索中增长了才干。
他们根据游戏中的发现及生活经验,联想到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在“我、泡泡与风儿共游戏”中暂告一个段落,但孩子们对风的探究、发现还在继续。
幼儿姓名:倪XX
年龄:6
班级:中2班
观察教师:沈XX
观察日期:5月12日
观察时间段:10:27——10:30(第一阶段)
观察地点:动感地带2
客观描述:大部分幼儿都是小组进行活动的,但是倪XX在看了很多同伴结伴玩建构的时候,发现同伴的玩法不怎么适合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拿了一些建构的材料,并在一边自己琢磨怎么好玩的搭起来。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基本上随意地摆放,只是把塑料圆筒放在一起,然后在上面搭了一块木板。但是不一会,他发现木板可能有点不稳,他就又拿了两个圆筒直接塞在木板下面,并且试着轻轻地摇晃一下木板,发现不会乱动了,他又继续待在边上,思考着下一步该干什么呢?没一会,他有去拿了很多的塑料圆筒,并且小心翼翼地放在木板上面。一开始是非常小心地慢慢放上去,但是到后来发现木板十分稳固,就一下子放了很多个圆筒上去。
观察时间段:10:32——10:35(第二阶段)
观察地点:动感地带2
客观描述:倪XX一个人在一边玩的十分开心,并且很有创意,这样的景象吸引了同伴。
同伴:倪XX,我也和你一起搭吧,好吗?
倪:好啊,但是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搭了?
同伴:那我们来把你刚才搭的再搭的大一点吧!
倪:好啊,就像搭一个大大的赛车跑道那样。
同伴:那我们一起再去拿东西搭吧。
在和同伴的相互合作下,他们快速地在地上放好圆筒,并且稳定地在圆筒上方放置木板,并且又很快滴搭了好几个一样的,并且又在木板上面放了很多个圆筒。看见这样的情境,幼儿们都十分开心。
观察时间段:10:35——10:38(第三阶段)
观察地点:动感地带2
客观描述:由于突然的大风,倪XX和同伴搭建一半的赛车跑道被吹倒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抱怨什么,而是极力去抢救。但是风还是有点大,他们无法继续刚才的赛车跑道了。但是,一会儿的时间,不知道是谁的主意,他们居然慢慢地在搭建一个滑坡,并且尝试利用圆筒从滑坡上面滚下来,并且滑坡还没有倒塌。于是他们又继续在滑坡上增加另一块木板,然后又一次尝试用圆筒滑下来。以此类推,他们玩的十分开心。
原因分析:倪XX在我们班是一个“不突出”的幼儿。为什么说他“不突出”呢?因为他不像特别爱吵闹的那些幼儿一样,吵闹的很有规矩,知道自己有点超出“调皮”的界限了,他就马上安静一会;如果,和同伴一起遇到或者发现了好玩的事情,即使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开心,但是一会儿的时间,就会发现他又在一边变安静了。总而言之,倪XX是一个很有分寸的孩子。在今天的游戏中,他看见其他幼儿成群在一起搭建,但是他并没有加入他们,而是自己创新想办法搭出不同的好玩的东西来。在搭建的过程中,也发现他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他会考虑自己搭建的东西是否稳固,然后才会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在面对同伴的合作要求,也是欣然答应,并且和同伴合作搭建一个跑道。虽然在搭建中,遇到了困难,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有创意了另一种的玩法,同伴们也是跟着他一起进行搭建。说明他又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孩子的成长和家庭是有很大的关联。从家长每日接送孩子的细节中发现:妈妈每天都是和他一起入园,然后相互说“再见”,并不是和孩子还要在教室内再聊一会;在放学的时候,妈妈会主动问“今天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啊?”有可能是家长的自然语言,让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同时也会提高孩子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的能力。
对策与建议:①倪XX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孩子,其实可以在每次游戏的时候,可以让他说说他想要怎么样玩呢?或者是遇到这些玩具,你会怎么办呢?也可以在他玩还一个游戏的时候,请其他幼儿一起来观赏一下他是如何玩的,或者在游戏结束的时候,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不但锻炼了他的语言能力,也让其他幼儿知道原来可以有很多的玩法,不要只局限在一种游戏的玩法上。
②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从生活琐事或者是他近期内的表现,不断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性格,这样在游戏的时候,可以更加去体会该幼儿的表现。
③家庭环境的因素很大,可以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的表现,是否和家里的一样,也可以咨询幼儿在家会经常做什么事情,结合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表现,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幼儿。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