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原因有着复杂的心理背景,是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教环境不良:(1)家长的不良榜样。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塑造子女心灵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对学习漠不关心,终日糊吃闷睡,生活堕落,行为不端,争吵不宁,态度粗暴,爱发牢骚,流露轻视知识,鄙视教师,与学校对立的言论,更有甚者哄骗子女弃学挣钱,这些家庭的学生容易染上不良习气,大多心理阴暗、粗野性格执拗,智力发展受到压抑。(2)家教的不良方式。有的家长期望值太高,常用神童的标准要求孩子,不断给孩子加压,一旦达不到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理受到伤害,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对学习产生反感,甚至与家长对抗,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和偏爱,孩子不需努力,便拥有一切,物质上超前满足迷乱了对学习的认知。
2、学校教育失当:(1)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大部分乡镇学校,从小学就开始分主副科,只上语、数、外所谓主科,其他音乐,美术,自然,体育,社会等孩子心中的“好课”只写在课程表上。由于教师包班的原故,一半天或一整天连续上语文或数学的现象,时常发生,学生焉能不腻不厌,那是多么痛苦的折磨,孩子偶尔上一次体育或音乐课都能兴奋几天!可叹那些校长和老师们仍在善意地这样做着!(2)教师素质是造成厌学的重要原因。低水平的教学,让孩子乏味,烦闷海量的重复性作业,让孩子沉重、枯燥,生畏,反感,往往越是教学挫劣,越需用作业来上“保险”。学习自然成了机械、被动,盲目,惩罚性的活动,成了一种负担,学生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尤其是成绩中下等的同学疲于奔命,长此下去只能选择弃学,过点人过的日子!(3)对差生的忽视。一些有升学任务的学校(高、初中),只对上级负责,也就是完成升学指标。从校长,班主任到科任老师只重尖子生,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持任意处置,听任不管的态度如排位,分班、参与班级活动等,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关心和帮助,造成差生的自尊心受损,师生关系紧张情绪对立,隔阂与日俱增,于是自暴自弃,致使厌学弃学。
3、社会环境不良:(1)粗俗文化的传播。由于金钱作祟,一些媚俗低劣的影视媒体泛滥一些学生缺乏鉴别能力,追逐时尚沉溺于言情武打及黄色书刊,网吧和游戏中吸烟酗酒早恋、偷盗吸毒攀比消费,淡化转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追求。(2)媒体的误导,一些媒体正面的报道宣传不足,为迎合读者,将升高就业中的一些社会问题不科学地人为放大,将区域性的潜在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代替全局性的,制造紧张空气,错乱社会认知。
4、学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丧失了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伟大的目标才能激发伟大的动力。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一些家长对子女期望太低往往使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另外,由于自我认知的偏差,一旦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便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
厌学表现与危害:厌学是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通,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其表现为认识存在偏差缺乏学习的兴趣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如心烦、头痛、焦虑、枯燥、厌恶等;以消极态度情感对待学习,如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行为上表现出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如讨厌作业、不认真听课、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甚至出走、辍学;常与家长教师抵触对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对学习成绩反应麻木等。
厌学直接导致学业不良,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个性形成。专家研究表明:厌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乐学者,极易导致种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麻木、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冷漠,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
由于对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家长期望值太高,学校升学的压力,社会就业的竞争等因素,使厌学者整日生活在不安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状态中,很难解决个体的学习行为与社会要求间的一系列矛盾,困于其中,难于自拔,导致心理失衡,疲劳,挫伤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降低了自尊水平,同时,厌学者也有正常人的心理情感,良好人际关系的内在要求,但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爱护,在班级中常遭排斥,歧视其归属、接收支持和爱的情感长期得不到满足,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安全出现危机,长期如此,便易导致自卑,抑郁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易对人对事产生消极认知,过于敏感,不好交际,不信任他人,不能关心理解他人,行为冲动倔强,难以适应环境,从而形成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
另一方面,厌学具有弥散性。他们错误的认知,不良的心理反应和人际关系等,易污染班级的学习气氛,传染周边同学,大面积地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对策之一:强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部分。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需要、情感、意志、性格和理想等,研究表明智力的发展,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学习成绩与智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相同的智商状况下,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直接的动力。它的发展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具有直观性、盲目性、广泛性,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即对事物的特殊爱好,具有专一性、自发性和坚持性。志趣是兴趣与理想相结合的产物,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并发展到乐趣和志趣,就会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2)增强学生的自尊感。情感是知识渗透的载体,“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神奇的期望效应,实质是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才能避免厌学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3)优化学生的意志品质。意志具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它对行为具有发动和制止两方面作用,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调控作用,正是厌学者所缺乏的。
(4)塑造积极的性格特征。积极的性格特征有勤奋、自信、谦虚、进取心等,对学习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性格特征,如怠慢、自卑、骄傲、安于现状等,则阻碍学习进步。
上述心理素质的教育与训练,可开设心理教育课大面积进行系统地学习与辅导,也可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进行。对于少数厌学症需要进行的个别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追踪矫正。
对策之二: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多元评价。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每个人都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很突出,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因此从教育内容上必须摈弃主副科观念,开足开好各门课程,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以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需要,从教学方式上必须改变满堂灌,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构建生动、欢乐的课堂,以实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评价方式上,必须摈除一把尺子的做法,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如此,对学生的要求就不会一刀切,自然就会有多类好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有其自由发展的优势空间,沐浴兴趣,体会成功,找回自信,赢得自尊,塑造自我,张扬个性,从而健康发展。
你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么?
你的孩子喜欢问“为什么”吗?如果是的,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是一个拥有探索精神的人,这种精神将极大地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正确地面对孩子的“为什么”是家长必修的功课。如果你的孩子很少问为什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如何面对“为什么”
小明今年5岁了,他的问题特别多,整天缠着大人问个没完没了,“为什么火车要在铁轨上跑?”“为什么鱼要在水中游?”“冬天河水为什么会结冰?”等。小明的这种情况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正常表现,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无法解答这一切
,这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多加鼓励,积极引导 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父母首先要表扬孩子的肯动脑筋,耐心倾听孩子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回答。不要嫌孩子缠人,这样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孩子会因为怕父母嫌烦而不敢再提问题。而一个没有问题的孩子本身就是个“问题孩子”。
明察动机,莫落“圈套”孩子的提问有时仅仅是表达一种愿望而不是真的要你解答。如“为什么要睡觉?为什么不能看电视?”这类问题其实是在询问作出禁令的原因,你若顺着这个思路去回答“因为宝宝不睡觉就会……”那就错了,最聪明的回答是“宝宝到了应该睡觉的时间了,应该上床睡觉了。”
举一反三,引发联想孩子的思维简单,很难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联想,以减少同类问题的反复提出。例如猫为什么不穿衣服?我们不仅要回答他的“为什么”,还要告诉他“狗、羊、牛等同类动物也是一样的。”这样既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又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
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总之,为人父母者应该保护孩子爱提问的天性,并多加鼓励,或许你会发掘和造就一个神童。
法宝之一:多跟朋友保持联络
现代妈妈绝对不能以自己家庭、事业繁忙为由,将自己封闭在家庭这个小空间里,一定要用开放的眼光来接纳自己和身边的人。例如,妈妈们可以每月跟朋友聚会一次,节假日里给朋友打打电话问个好,或在朋友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在自己感到很紧张,很焦虑时,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朋友能给许多具体的帮助。
法宝之二:保持与家人沟通。
妈妈们最好要订立一个计划,跟自己的丈夫谈谈自己的烦恼和苦闷,以及有哪些方面需要丈夫配合自己。每周一次,每次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沟通可以在睡觉前进行,也可以在看电视的时候进行。而当孩子3岁以后,跟家人沟通就应该包括孩子了。找一个固定的周末时间,花半个小时开一个家庭沟通会议。如果孩子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挑食,可以和孩子一起协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孩子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提自己的看法和希望。
法宝之三:自我意识各种压力。
妈妈们可以按照自己紧张、焦虑的严重程度将自己近期的五大压力记录下来。例如,宝宝生病,经常加班……。然后,再逐一地进行思考:这些压力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当妈妈们将这些最坏的结果一一记录下来之后,她们就会发现原来这些压力不过如此,这样妈妈们就会有勇气、有信心去面对。
法宝之四:进行自我暗示。
当妈妈们心情很不好时,早晨起床前、晚上睡觉前各做一次自我暗示,坚持一到两个月。先做深呼吸,然后对自己大声地说以下的语句:“我是一个胜任的妈妈、”“我对自己有信心、”“我的心情会越变越好”、“我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等。
法宝之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各种压力事件。
例如,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了,可孩子总纠缠在妈妈的左右。此时,妈妈可能会感到很烦躁,认为自己很辛苦,孩子很烦,丈夫没有家庭责任感。如果此时妈妈换一个角度,这样来思考这件事:这说明孩子跟我的感情很好,但我可以让丈夫先跟孩子玩,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需要,又使孩子学会体谅大人的辛苦,真是一举两得。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后,一切都会突然间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过年了,超市购物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如何好好的带着孩子上超市呢?让他们不闹着买东西,不瞎跑乱撞,不拖延你的时间,今天班班教你几个小技巧。
1、把你的娃用起来。做你的“声控购物车”,拿些低货架的东西,提轻的购物袋等等,他们都会很乐意的。2、让娃帮你做决定。购物常常要做二选一的题目,是买搞特价的新产品,还是一直用开的好产品;是吃刷肥牛还是吃牛扒……这时候不妨让孩子来做决定。这时问他“你觉得应该买哪个,为什么?”要比问“你喜欢哪一个”的效果好。
3、做好购物清单,让他帮你找东西,这是个学习认字的好机会。在家如果有时间,先和娃列好购物清单,到了超市和他一起找东西在哪,像寻宝一样也会很有意思的。
4、教娃买单,教娃用钱。让娃付款,告诉娃钱是如何使用的,商品的标价在哪里。有时甚至可以在做清单的时候就控制预算,让娃自己来分配预算金额的使用(适合上小学的孩子)。
5、安全意识教育。这个是最最重要的。过年了超市人多,看好自己的娃和随身物品。告诉他们不可以走远,万一找不到父母应该去哪里找谁……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各位职场妈妈们,带孩子去上班,你敢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带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