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的学生时代过的一样吗

04-20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外的学生时代过的一样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外的学生时代过的一样吗

到底是国外的教育好还是国内的教育好?各有各的观点,众说不一,但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在国外上学的孩子们似乎比我们国内的学生们生活的更轻松,更快乐。那是不是孩子在那里把时间都荒废了?没有抓紧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否!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并不比我们少,科学技术并不比我们落后。

国外的学生在学什么?他们有没有高考制度?他们有没有和我们一样的学习压力?他们的学生生活是怎么度过的?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了解一下。

小学:

我在加拿大有位当地朋友,她有个上小学的女儿,据她介绍,孩子在学校大量的时间是在认识字,阅读,老师经常把孩子们带到图书馆,让他们看各种孩子们喜欢读的书或画册。老师给孩子们讲各种各样的常识,带领他们参观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讲解做人的道理,怎样懂礼貌,有爱心。直到三四年级以后,才开始学习数学知识,由于这个时候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比较成熟了,学习的速度就比较快。

在小学阶段,国外孩子阅读的量要远远多于我们国内的孩子,而花在数学上的时间远没有我们国内的多。所以,和我们国内相比,国外的孩子比较成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比较强,而数学的基础知识没有我们学的深,学的那么多。

中学:

学生的课外活动非常多,初中才学我们国内小学五六年所学的数学,但是他们阅读量非常大,老师并不阻止孩子们交男女朋友,某种程度上是在引导和鼓励他们这样做。

很多西方国家高中课程里就有不少选修课供学生选择,而主修的课程并不多。选修课程种类很多,第二外语、艺术和戏剧、音乐、计算机、商课、建筑设计、饮食健康教育等,还有一些国内高中必修的课程却被纳入他们选修课程,如: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选修课程是给上大学打基础,提早引起孩子对专业课的兴趣,所以一般情况下,选修的课程都不难。不过,即使学生在报考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如果申请的专业跟高中的课程不相符,只要有足够的理由说明并有优秀的成绩,换专业也非常容易,总之,国外的教育更人性化。

几乎所有人都听说国外的学生压力小,这个压力小主要体现在课时少、作业少、竞争不那么激烈,考试压力小等方面。在西方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到深夜,或者补课,参加课外辅导提高班等,绝对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今年上初三,每次拜访他的时候都没见过他学习,听朋友说,孩子回家前基本上把作业都写完了。业余时间,孩子学钢琴,曲棍球和舞台剧表演。我总是能从那个活泼爱笑多才多艺的小绅士的身上看到希望。这跟我回国后看到学校的学生感觉很不同。我没有具体算过西方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在学习上平均花多少时间,但一定远远少于国内学生学习的时间。可是,真正比起社会适应能力、个人素质和快乐程度等,我们却远远落后。

我有个已经获得加拿大国籍的朋友,她外甥曾与深圳高考状元相差几分,目前在读大三的他却说,选择专业前,他迷茫,快毕业了他仍迷茫,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兴趣在哪个领域,除了从小到大,每门学科都拔尖以外,什么特长也没有。你说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么?需要!可我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更希望孩子能得到全面发展,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能有他们自己的爱好,能让他们的天分得到发挥。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们都太了解,应试教育下的三好学生也许可以是敲门砖,但并不是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法宝。

大学:

公司里有几个留英的同事,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故事。大一第一堂人力资源的课上,老师无意问起了谁打过工(这里包括兼职工作和志愿者工作),一个坐100多人的课堂上,50%以上的人都举起了手,那个时候他们才18岁。国外高中的压力远远小于国内3年苦涩艰辛的学习生涯,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培养自己的爱好,或者参与社会实践。大学期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有兼职工作,几乎每个学校的学生会都很活跃,有各种各样的组织供学生选择,学校还有 careercenter,称之为职业中心,为学生提供在读和毕业后的就业辅导和各种工作机会。相比较,国外的教育理念和硬软件设施培养出了更高素质的毕业生们。在国外,读研究生的本地学生非常少,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通过更高的学历来找到很好的工作,(当然也有学生继续钻研深造的例子,这些人完全是出于兴趣,将来出成绩的比率就很大),所以读研究生的大部分都是外国学生,中国学生居多,尤其是商科这样的热门专业,一个班上80%以上都是国际学生,中国学生占其中的80%都不足为奇。

国外对在选择大学专业上没有制约,而国内学生可能会因为高考成绩不佳而不得不选择根本没兴趣的专业,这一读就是4年,毕业了后还不一定在这个领域工作,那这4年岂不是荒废?虽然4年也会给你带来收获,但机会成本你到可以好好算算。我想,所有这些,只有亲身体会过国外教育的人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另外,国外没有户口制度,而在国内不知有多少学生取得了优秀的高考成绩,却因为户口问题上不了梦想的大学。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就出国了,有人说是逃避高考,有人说失去了高考的锤炼,但是您可以仔细算算机会成本,是国内高考的锤炼带给你的收获大还是尽早接受西方教育带给你的收获大呢?

我近期的博文引来不少争议,对于国内国外的教育认可各说不一。其实凡事都有利弊两面,从整体层面分析,从长远考虑,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基础上,我倒是更认可国外的教育,但这并无意完全否定国内教育的好处。其实,教育体系跟国家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息息相关。这也许可以理解,但无法一时改变,于是不得不去接受,于是不完善的教育体系无形中扭曲着太多人才的命运。前天听新闻说,一学校为了提高升学质量,全校统一进行代考的事件遭到社会谴责。在这样竞争剧烈的社会背景下,出现类似的事情不足为奇,不过,除了谴责,也许更需要反思的是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源。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不一样的家庭教育


做了十几年的幼儿教师,和孩子们相处了十几年,悟到一点道理,那就是不一样的家庭教育造就不一样的孩子.

前几天回老家,见到两个堂哥家的侄子,很是顽皮闹心。十岁的晨旭今年已是二年级的学生了,感觉还是不太懂礼貌不知尊老爱幼的道理,让我很是疑惑他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八岁的震震今年刚上一年级,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与晨旭相比,震震是个问题包,总爱问为什么为什么?没事的时候和二嫂聊天,她说起对震震的教育,那真是让我有些许的感叹。特别是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中,如二嫂这样的教育方式还真是少见!

二哥常年在镇煤矿工作,很少有时间管教震震,因此,大多时间孩子都是跟随二嫂身边。对于独生儿子,二嫂的管教不能不说是严格要求的,自小就从不娇惯震震。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二嫂从来不帮他去做,而是任由震震自己去做,然后再一边告诉他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哪些地方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如此一来,既能帮孩子纠正做错的地方,又能帮孩子把他做的不好的事情做好……特别是现在,震震开始去邻村上一年级后,二嫂更是一开始就放心地让他中午在学校自己就餐,二嫂的观点是自小就锻炼孩子的生活独立性。而很多的学生家长是不同意二嫂的这种做法的,她们直到孩子上到三年级还是天天中午去给孩子送饭,然后再看着孩子吃完饭才回家,如此一来,孩子一旦有一天离开父母都不知道该去哪儿吃饭才好?其实,没有一个做母亲的不心疼自己的孩子,更别说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了,更是视若掌上明珠。但是,就因为是一个孩子,所以,我们就更应该自小就在各方面锻炼他(她)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嫂说,震震刚上学时遇到不会的难题就哭,有一次,震震问二嫂怎么办啊?二嫂说,你不会去问问你老师吗?震震的老师家就在二嫂家附近,也许是因为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多多少少惧怕老师的原因,震震从来不去老师家玩,倒是二嫂常去老师家了解震震的学习情况。震震一听二嫂的建议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他还是一声不响地拿着不会的作业出去了。二嫂也不再问他去哪儿了?后来听老师说震震去他家问问题去了,而且还问了很多平时不会的题。在这件事上二嫂及时的鼓励表扬了震震,从此,震震再也不会因为不会的问题而哭了。二嫂说,直到如今,同村的孩子中也只有震震自己敢拿着作业去老师家问问题。由此看来,二嫂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方式还是很好的,既锻炼了孩子面对老师时的惧怕心理,还让孩子学到了不会的问题。

现在,震震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很少让二嫂费心。

教了十几年孩子,和孩子家长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却很少遇到二嫂这样明智的家长。特别是在农村,更是少之甚少。二嫂的文化并不高,却能明白怎样去教育孩子,这很是让我佩服!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如二嫂一样明智的对待孩子。

“哭”和“笑”一样重要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

“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吧?”我这样回他。

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他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男生,还是要跟他说不要哭!”

我这次可大声了,板起脸来回他:“谁说男生不可以哭呀?男生跌倒了也会痛呀!可以哭!”

我的朋友笑笑,没再说话。

我也知道他自己就是个小时候不哭、长大后连苦都不会说的大人。他很优秀、很有责任感、样样都好,很会逗人笑,我见他时总是欢乐的。如果你心情不好,他就变得很别扭了,不知如何跟你说话,因为他不擅长面对别人的坏情绪。

一个这样什么都好的人,你觉得他缺少的是什么呢?

我想他自己心里知道吧。

要改变却很难了,因为他已经是个大人了,从小他就习惯这样。

坚强、勇敢、快乐、乐观……这些都是很美好的特质,我很喜欢,也认同应该学习培养这些正面的思考,但是,学习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哀伤、愤怒、沮丧、悲观……接受这些负面情绪也是人性的一部分,让这些情绪有个出口,也是一样重要的。

一个不允许自己有情绪的大人,往往也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只表现出正面的情感,孩子一旦有负面的情绪表现,像是“哭”,唯一对应的方式就是斥责──不要哭!不能哭!

童年的负面情绪经验对一个人的心智成长有什么作用呢?以研究童年早期心理创伤成因,及其对一个人后期生活影响而著称的精神分析家艾丽斯·米勒(AliceMiller)在她的著作中,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论什么事让我感到难过或高兴,我都能自由地表达,不必为了取悦谁而面带笑容,也不必为了别人的需要而压抑我的烦恼和忧虑。我可以生气,没有人会因此死去或头痛;当你伤害了我的情感时,我可以大发雷霆,却不会因此失去你……”

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处罚就来了!”

孩子表面会变乖,内心其实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惧──他怕他哭了,会失去父母的爱、会被处罚。成长的经验一再以压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现时,你可能可以教出一个乖孩子,却很遗憾的,也是一个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

我一直觉得人生要正向思考,却不必一面倒的过得“太励志”,甚至励志到有点不像人!

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个死神要来带走生病的老祖母,老祖母的孙子孙女舍不得,就想了很多方法拖延死神……

这个死神很亲切,他跟小孙子小孙女们说了一个故事……

死神说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兄弟,哥哥名叫悲伤,弟弟名叫哭泣。有一对姐妹,姐姐叫作快乐,妹妹叫作欢笑。有一天,那对姐妹和那对兄弟相遇了。他们爱上彼此,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悲伤跟快乐结婚、哭泣跟欢笑结婚,一直到老。当悲伤死的那天,快乐也跟着死了。当哭泣死的那天,欢笑也跟着死了……”

小孩子们听完死神说的故事后,心情好像都有点不一样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自然界定律,有生便有死、有悲伤才显出快乐的珍贵。如果没有死亡,又怎能突显出生命的价值呢?如果不曾下雨,谁会好好享受阳光呢?

所以,接受人世间的一切吧──正面的、负面的;生、死;哭或笑。因为,这些体会对我们的生命都一样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说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余秋雨说:“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坚持终身读书的人,一定是不平庸的。

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个高尚者对话。”一个人阅读品位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精神境界,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

读经典的书籍,就像接受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它们值得一读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柳,雨中白莲,雪中红梅,暗香浮动。它们充满诗情画意,明丽纯粹;充满叩问深思,发人深省。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而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坚持读书的人,人生一定会大不一样。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不要再犹豫了,拿起书本阅读吧。

像“小头爸爸”一样爱儿子


认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七年前的事,因为皮肤过敏,在眼科医院挂盐水。连续几天,输液室的电视机里就是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觉得很搞笑,很好看。“为什么一直放动画片呢?”我问老公。“这是儿童医院!”老公笑着说,我这才想起那几天输液室只有我一个大人,等以后有了宝宝一定让他(她)看,我当时这样想。所以现在,每天,我会和儿子一起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大头儿子是如此地快活,因为他有一个称职的爸爸。小头爸爸能陪儿子玩所有的游戏,是儿子忠实的小伙伴。大头儿子想要像小鸟一样飞上天,“那你去试试吧,祝你成功!”小头爸爸说,后来他帮儿子造了滑翔机,让儿子真的飞上了天;大头儿子用泥巴做的玩具被太阳晒散了,很难过,他就带儿子去陶器厂参观;他和儿子一起去野外捉蟋蟀,一起在端午节包粽子、写王字,并帮儿子给森林里的老虎熊和狮子熊写信。小头爸爸对儿子想象力的满足和对他一颗童心的呵护震撼了我!

小头爸爸细致而深刻的父爱感动了我,我能给儿子做什么?……

从儿子6个月起,我就帮他记成长日记,三年半,足足有12万字。“你真是个伟大的母亲!”同事、好友常这样夸我,但我依然很惭愧。因为开放周要开课,连续几个晚上没陪儿子入睡,儿子哭着;一模考试后,我在家访,“妈妈,你不要去哥哥姐姐家!”儿子抱住我的腿,可我硬是走出了家门,门内传来哭声;“妈妈,你给我讲故事!”儿子哭着说,可我躺在床上起不来,在决战中考的最后一个星期,连续的失眠让我苦不堪言,回到家,已没有力气给儿子讲故事了。最近一年,儿子接连生病,两次肺炎,高烧痉挛,这已经成为我心底永远的痛!儿子吃了太多太多的苦,一直觉得是自己太粗心,对儿子总是缺少耐心和细心。“我一定要弥补!”我告诉自己。

影片简介说:爱是孩子最有营养的食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优越的物质关爱是必要的,但不是最主要的。他们最最需要的是一个小头爸爸和一个围裙妈妈。“爱是一生都不能忘怀的东西”,我会像小头爸爸一样爱儿子,让儿子健康而又快乐地成长!

当父母像孩子一样玩耍


过去的孩子处于一种“放养”状态,能自由地玩耍。家长们忙于劳动,年长的孩子和年幼的孩子整天在外面玩,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了社会性。

但是如今成为父母的一代人,都是在竞争中长大的。许多人在孩提时代都没有享受过在外面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

这一代的父母就像他们的父母当初所做的那样,认为教育孩子就得给孩子铺好道路,一一评价孩子的行为。他们很难使用开放式的教育方式。按别人的规定来走自己人生之路的父母们没有“我的人生我做主”的自由精神。他们的内心总是怀有不安,这种不安还会传递给他们的孩子。

家长的成长模式影响到了对下一代的教育

,现在的亲子关系中确实存在着这种问题。

现在身为父母的人小时候也曾经期望过在外面尽情玩乐,闹个天翻地覆吧,那么就在育儿的过程中来好好弥补一下儿时的遗憾吧。在小新的家中,美芽有时会与小新一起玩游戏。一家人在塑料游泳池里玩水时,美芽和广志都会丢掉家长的架子,和小新玩个痛快。如果父母能经常和孩子这样玩,就不会觉得育儿是件辛苦的差事了。

当父母像孩子一样玩耍,并真正感到快乐的时候,自然就能体会到孩子的心情。

全职爸爸,给孩子不一样的童年


全职爸爸故事

2014年的父亲节刚刚过去。在中国的爸爸群体当中,有一部分人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全职爸爸。在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环境中,全职爸爸往往承受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而爸爸与妈妈迥然不同的“带孩子”的方式,也让很多人看到爸爸在育儿过程和家庭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全职爸爸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全职爸爸们都有着怎样的育儿故事?他们的生活和心态如何改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记者找到几位全职爸爸现身说法。

NO.1

最大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

【爸爸档案】

姓名:邓先生

孩子年龄:1岁全职时间:9个月

“做了全职爸爸,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并快乐着。”家在北京的邓先生是一个1岁孩子的父亲,从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他就开始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成为一名“全职奶爸”。“老人们不能帮我们带孩子,而和在家待不住的妈妈比起来,我更适合带孩子。更主要的是,我希望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经历孩子的每个第一次!”

邓先生说,第一次做爸爸除了心情有些复杂,最多的还是无从下手。“妻子在孩子满三个月后就去上班了,完全是我一个人带,刚开始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也不会,会也是马马虎虎。妈妈不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吃奶不认奶瓶,最后用的办法就是等孩子饿了,在他睡着的时候用奶瓶喂奶。也许是孩子的本能,根本不用教就会用奶瓶了。”

邓先生说自己的育儿知识主要是从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那里得来的,也从网上学了很多。有些东西他觉得别人说得不对,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我不赞同按照书本养孩子”。慢慢地,他就成了一个“育儿达人”。

“说实话,从妻子怀孕开始,我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知道养一个孩子不容易,但是到了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我现在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饭都很少能按时吃,所有的活儿都得在孩子睡觉的时间里完成,真的很累很累。”邓先生感慨。

“做全职爸爸是非常累的,尤其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但收获也很多,孩子的每个第一次我都见证了,比如第一次翻身、坐、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经历这些真的很开心。”邓先生说,所以自己做全职爸爸的最大感受就是累并快乐着。

“做全职爸爸对于我来讲,完全没有心理障碍,我觉得我很适合,也是为了孩子好。我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给别人看的。”邓先生认为,做不做全职爸爸完全取决于你合不合适,而不是想不想的问题。“经济条件只是一方面,事业很成功的也有曾经做全职爸爸做得很好的,事业不成功的也不代表你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全职爸爸。”

【全职爸爸时间表】

9点左右:起床,换衣服,洗漱。

10点左右:吃饭。孩子现在吃的东西复杂多样,每天要换不同的内容,如南瓜、紫薯、山药等,搭配米粉或粥,另外每天还要吃一个蛋黄,吃完之后再吃奶,拍嗝。

11点左右:把孩子拉臭臭,洗屁股。

11点半左右:差不多该睡第一个觉了,很短,半个小时左右。

12点多:孩子醒了开始玩,同时要喂水,再吃几种不同的水果。

15点半:该睡第二个觉了,这个比较长,两个小时左右。

18点左右:带孩子去外面玩会儿。

19点半左右:妈妈回家了,开始喂饭,把各种蔬菜剁碎、虾或鱼或肉,每天不同样。

22点左右:给孩子洗澡。

22点半:哄孩子睡觉。

凌晨2点左右:还要喂一遍夜奶。

【妈妈说】

看到老公一天的时间表和他的忙碌,我感动得哭了。他的确很辛苦,我非常感谢他的付出。

——邓先生的妻子

NO.2

爸爸培养的孩子更自信坚强

【爸爸档案】

姓名:魏先生

孩子年龄:2岁多全职时间:2年多

与邓先生有些相似,家住武汉的魏先生成为一名全职爸爸,部分原因也是老人们无法照料孩子,同时希望能够自己带孩子。“我之前在广东做行政管理工作,老婆在武汉做钢琴老师,她的工作比较稳定。老婆怀孕后,我也想回武汉,于是就决定辞职做全职爸爸。”

魏先生的女儿如今已经2岁多了,邓先生所经历的一切他都经历过。“1岁之前确实是带孩子最累的时候,各种事情很多,觉也睡不好,很疲惫。1岁之后,孩子基本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了,也能和别的小朋友互动了,照料起来就要简单一些了。时间宽裕一些之后,我还能做做兼职,补贴家用。”

“不是自夸,我的女儿在小区里面是比较成熟懂事的,学知识也很快。”魏先生有些得意地说,这让他很有成就感。“现在我隔几天就会带孩子爬爬山,有些山路看起来还有点危险。这就跟妈妈们带孩子很不一样,她们往往怕孩子磕着、碰着,对孩子寸步不离,不会让孩子做哪怕有一点儿危险的活动。”魏先生觉得在爸爸的培养下,孩子会更有自信心和胆量,更坚强。“我的孩子虽然是丫头,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个女汉子。”

当然,做全职爸爸并不会一帆风顺,尤其在中国这样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环境里,做全职爸爸要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其实,刚开始亲戚、朋友问我时,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全职爸爸,只是说先帮忙照顾孩子。”魏先生说,不过,双方父母倒是很支持他。“但是,做全职爸爸时间长了,每天都接触这些琐碎的事情,还是会有点郁闷,而且作为一个男人,还没有倾诉对象。小区里带孩子的大部分是妈妈,我也不好意思加入她们的群体。”

所以,有一段时间,魏先生也跟妻子吵过几次架。“看到别人的老公事业有成,我却没有大的事业方向,老婆有时候也有点儿不是滋味。不过两年多都挺过来了,我们也是都想把孩子带好。”

如今,魏先生已经开始帮妻子经营钢琴培训班,帮忙进行营销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把他妻子的事业当成两个人共同的事业。“帮她做些事情,我的心情也会好一些。”

“我想,做全职爸爸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各种困难,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如果真的把孩子带好了,那种成就感会让你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之前我总是感到不好意思,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一名全职爸爸。但现在我会定期在微信上分享我养女儿的事情和经验。我的亲戚、朋友也比较认可我做的一切。”魏先生说,虽然经历过一些波折,但让他重新选择的话,他还是会做一名全职爸爸。

【妈妈说】

感谢他这几年牺牲出去工作的机会,忍受社会压力和我偶尔的埋怨,感谢他为家庭所做的一切。也为我们没有错过孩子成长的任何阶段而感到自豪。——魏先生的妻子

NO.3

全职爸爸写书推广亲子阅读

【爸爸档案】

姓名:李一慢

孩子年龄:儿子上小学,女儿上幼儿园

全职时间:约2年

和前两位全职爸爸不同,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爱阅团发起人李一慢做全职爸爸时,儿子已经上小学了,女儿也到了上幼儿园中班的年纪。“我妻子当时已经做全职妈妈5年了,终于轮到我来做全职爸爸了。”李一慢笑着说,2012年,他正好和出版社签了出书的合同,这也是促成他做全职爸爸的契机。“当然,儿子上小学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我做全职爸爸也能对他有更多帮助。”

做全职爸爸后,李一慢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累,“比上班累多了。结婚10年了我都没下过厨房,做全职爸爸后把以前没做过的都做了。现在,我们家有自己的菜谱,我还会弄下午茶。”

李一慢说,做全职爸爸之后,他感觉重新找到了自己。“不管是关注孩子成长,还是进行亲子阅读推广,都觉得和自己心灵是吻合的。我又有了一次成长的感觉,很幸福,很快乐。”

“虽然我是全职爸爸,但我希望给孩子的感觉是爸爸又有了新的工作,写字就是我的职业和工作。”也就是在做全职父亲期间,李一慢写作并出版了《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爸爸的陪伴无可替代》这本书。

对于爸爸们是否要做全职爸爸,李一慢的建议是短期还是可以的,尤其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孩子上小学后社会交往面一下扩大了,这个时期对他一些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爸爸可以慢慢介入,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我想做全职爸爸,最重要的还是要攻克心理关和家庭经济关。”李一慢说,“我个人得到的其实很多是正面的信息,对于做全职爸爸,很多妈妈很羡慕,而爸爸们也很愿意与我交流。”

【全职爸爸时间表】

早上:送两个孩子去上学。

下午两点半:接儿子回家,买菜,做好做饭的准备工作。

下午5点:帮儿子检查一下作业,准备去接女儿。

女儿接回来后:做饭、吃饭。

晚上七点左右:妻子回来后,我就出门去咖啡馆写书、写专栏,大概八点半左右回家。

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和妻子陪孩子阅读、编故事、看电影、学英语的时间,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内容。

【妈妈说】

爸爸思维活跃,敢想敢放手,弥补了我的过于细腻。他的付出让我心情放松,少了焦虑。——李一慢的妻子

NO.4

边养孩子边筹备创业项目

【爸爸档案】

姓名:黄先生

孩子年龄:2个月全职时间:2个月

深圳的黄先生在今年4月份孩子出生之后,刚刚成为一名全职爸爸。在黄先生看来,做全职爸爸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牺牲。

“在妻子怀孕的时候,我看过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也研究了不少国外的早教理论。我了解到0到3岁是孩子智力发育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而且爸爸带孩子尤其男孩子,在其性格养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我才下定决心,辞职做一名全职爸爸。”黄先生说,妻子也辞职做了全职妈妈。他们都辞职,对家庭来讲还是有不小的经济压力的。“但我们都还很年轻,有时间来摸索。何况孩子成长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我们也想用这种方式来陪伴他。不过,妻子没怎么学过育儿知识,多数事情还是由我来做。”

“对我来讲,家庭生活才是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让生活更好。但是我做全职爸爸,也不能说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黄先生说,自己虽然做全职父亲,但也已经有了职业规划。“我辞职前是从事金融工作的,这个行业变化很快,各种法律法规出台也比较迅速,如果有几年的空白期,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现在我正在筹备着几个未来要做的项目,打算3年之后自己创业,那时我过的将是另外一种生活。这期间,我也没有丢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宝宝睡着的时候还会去跑步。”

黄先生强调,做全职爸爸最重要的是深思熟虑,在思想上要想清楚想彻底,这个很现实也很关键。“当你真正想好了,决定要做这件事的时候,就要有决心,能坚持,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定地走下去,遇到困难也不要抱怨。很多人替你可惜的时候,只是站在他的立场,你才应该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那个人。”

【妈妈说】

他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大变化,待人接物方面更有耐心,做事情统筹安排比较合理,当然最满意的是他不再赖床了。——黄先生的妻子

我还是无法接受全职爸爸,尤其长期的全职爸爸。一个男人不管事业成功或者失败,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可能会丧失很多魅力,这对妻子、对孩子来说,可能都是一种损失。

——冯女士,孩子家长

男士如果想做全职爸爸,从一开始就要和妻子达成共识的,不可勉强,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以后会很累。此外,双方家人的接受也很重要。再有就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不被外界所干扰,过自己的日子。

——张先生,43岁,全职父亲

育儿观念:让孩子像孩子一样的生活


几乎所有的家长在孩子一出生就为他们制定了周密的人生计划,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的时间表上,很难找到“玩”和“娱乐”的字眼,有“玩”的地方也加上了“在玩中学”,对孩子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学习,似乎多玩一会儿将来就吃不上饭,整个教育仿佛就是一个无休止的成绩比赛场。其实,“起跑线”的提法把孩子放在一个竞赛的角度,对于孩子生命的自然成长是不公正的。

人生是一个过程,今天的快乐与明天的快乐至少是同等重要的。可是,在“为了明天”的口号下,孩子许多现时的、当下的快乐被剥夺了。家长从小把孩子带入激烈的竞争之中,对孩子谆谆教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明天,今天一定要吃苦。”

我们的许多孩子过的根本就不是孩子的生活,孩子成了“微型大人”,孩子的生活世界也成了成人世界的翻版。很少有人关心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他们想干什么,他们该干什么。所有的人都认为他们不懂,他们需要引导。父母心里更清楚,我们只有一个孩子,我们输不起,“抢跑”也罢,“犯规”也好,我们别无选择。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父母便觉得成功了,一旦落后了,就觉得自己失败了。

在父母的谆谆教诲下,孩子的眼光也始终盯着比赛的终点,人生道路两旁的美景都错过了。领先了很快乐,但不可能人人都领先,有的孩子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落后了,于是,一个还未有机会领略童年快乐的孩子就非常轻易地成了一个失败者,这种失败感从小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决不是孩子应有的生活。

我很同意巴金先生的观点,孩子应该有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应该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小孩,有充分的时间去调皮捣蛋。孩子不仅是为了以后而存在的,不仅仅是为了长大成人,他也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孩提时代有独立的价值,孩子就是快乐,就是单纯,就是想入非非。孩提时代的快乐就在于自由的体验,如光着脚走路、玩泥巴等等,大人可能不喜欢但对孩子却很有意义。一句话,要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

孩子需要教育,但是教育不能以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美国专家认为孩子十二岁起可以增加学习压力,而我们的孩子在十二岁之前就已经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饱经磨练”,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其实孩子有自己的心灵世界,他们的未来不是我们所能完全了解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

孩子属于未来世界,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让孩子充分释放内心的愿望,让他们在孩提时代像孩子一样地生活,减少他们将来生命的遗憾,唯一要严的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一个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的孩子,绝对有信心和能力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将人生过得充实、丰满。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首先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今天,没有快乐的今天怎么可能有幸福的明天?不要借口“为了明天”,牺牲孩子今天应有的生活。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野花一样自然地成长。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还要坦然面对孩子的今天,客观地认识孩子,承认人是有差异的,允许自己的孩子在有些方面不如别人。孩子聪明、伶俐固然可喜,愚钝、笨拙也未必不幸,只要心智健全,身心健康,他自有自己丰富的人生。

“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们的名字叫‘今天’”。这是一位诗人说的话,多么简单明了而又富有哲理。健康快乐的童年是孩子一生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教育要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更应为孩子提供一个美好的今天。为了孩子的明天,更为了孩子的今天,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地生活。

刘墉:儿子和女儿应有不一样的教养方式


刘墉,是很多大陆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作为台湾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父亲。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已经出版了4本书,还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教育方面,刘墉有着自己独到而鲜明的“教子“观。

刘墉执著地认为,儿子和女儿应用不一样的教养方式。并且他坚定地践行着自己的这一教育理念。

儿子,培养他的独立坚强和追求自由的心

在儿子刘轩眼中,刘墉是个“强权父亲”。刘墉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些花草,有时候会叫儿子过来帮忙。刘墉说,没有干过粗活的刘轩,干起活来就像“女孩子去拣地上的玫瑰花瓣一样”。为了锻炼儿子的劳动能力,刘墉特意让他去和泥,弄得浑身上下都是泥土。下大雪时,刘墉带着儿子走进森林,踩着朽叶挖森林里的腐土,再爬过山坡把土运回自家院子。刘墉觉得,“这样能帮助孩子成长”。

刘墉曾经对刘轩说,“当你小的时候,我跟你打球从不让你,因为我希望你比我更强壮;当你上高中的时候,我要你去曼哈顿的史岱文森就读,因为我希望你独立;当你进哈佛的时候,我要你自己选择科系,因为我希望你决定自己的未来;当你拿到硕士时,我让你休学一年去阿拉斯加,因为我希望你自由。”

刘墉说‘;养儿子就要让他志在四方,放开双手,让他走出去,让他走得稳。让他吃苦,并不一定要把他放到艰苦的环境中去,而是给他一颗能够感受生活的心。

告诉女儿,人生必须丰富

和叛逆、独立的儿子刘轩不同,女儿刘倚帆是一个从小就听话乖巧、极度用功的乖乖女,每天就喜欢待在家里看书拉琴,这反而让刘墉有些担心。为了让女儿的生活丰富多彩,刘墉经常带她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女儿当众表演小提琴,锻炼她的各种能力。

有一次,父女俩在湖边散步,湖面被风吹起了涟漪,刘墉让女儿观察湖面上的变化,结果她没看几分钟就回房间练琴了。于是刘墉动手写了一篇文章,针对湖面上水波的变化,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

他拿着自己写好的文章给女儿看,当作孩子的中文教材,教她观察事物。刘墉认为,对待女儿,不能让她在象牙塔里做小公主,而要充分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她可以不去冒险,但人生必须丰富”。

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成长的空间

做父亲的刘墉随着女儿一起成长,琢磨出许多父女相处的奥妙来。平时女儿一个人住在楼上,刘墉上楼时会特意加重脚步,故意让女儿听见,他说,“孩子大了总会有自己的秘密,她可能在上网,也可能在写日记或是跟男生打电话。”

刘墉感慨地说,“给人留下私密空间是人人该懂的处世艺术。家长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只有互相尊重,生活才能更加自由轻松。”

尊重,体现在父母不强行为孩子设计成长的每一步。刘墉对儿子进哈佛后选什么科目全由孩子决定,儿子念博士班,要继续修心理学,刘墉回答是OK;毕业论文的口试尚未结束,儿子说要自己去旅行,刘墉的意见是,只要你赚得到钱,那就Goahead(开始)K;当这个哈佛高才生想放弃纽约高薪,到中国去做DJ,刘墉也慨然一句:Goahead。

刘墉的观点是,对孩子的教育应顺势而为,父母就为孩子做好充分的学养准备,就像火箭升空之前,要为他提供充足的燃料,不加燃料,孩子失败,父母就会后悔。就是说,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应尽力栽培他,一旦到了他能够自由发展的阶段,就要给他充分的空间。

喜欢《中外的学生时代过的一样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