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入园为啥比较烦

04-20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幼儿园教师的生活工作中,时常需要提前准备资料作为参考。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孩子刚入园为啥比较烦”,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可能会感觉不安、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小到幼儿园,入园有焦虑,离开父母的小朋友会哭闹,发脾气;大到上大学、入职,感觉焦虑,不愿意与人交流,心理压力大。这些都不可怕,积极对待,均有解决之道,可怕的是不知道这是正常的、是可以解决的,可怕的是孩子进入新环境产生焦虑,家长不知道提供支持,反而一味责怪。马上进入九月了,孩子入学,新人入职,各种焦虑扑面而来,但是,掌握方法,积极对待,就没啥可怕的。

孩子刚入园为啥比较烦

由于刚入园的孩子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会有不适应的现象,通常表现为: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这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刚进幼儿园的孩子表现得比较焦虑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安全感的缺失对孩子来说,与亲人在一起是安全的,而当孩子到幼儿园后,完全陌生的环境让他觉得原先的安全感突然丧失,伴之而来的是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使孩子产生了抗拒心理。M.Yjs21.COm

分离焦虑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和父母朝夕相处,建立了稳固的亲子依恋的感情纽带。当父母在身边时,孩子心情愉快,能和别人正常交往。入园分离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类似于人出生时,胎儿与母体的脱离,会产生一种原始的焦虑。父母一旦离开了,孩子立刻表现出悲伤、不安、焦躁,甚至人际交往异常。通常亲子依恋越稳固,上幼儿园后,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就越困难。

孩子与自己的父母或其他亲人分离后所表现出烦恼、紧张、不安以及恐慌现象,是比较典型的分离焦虑。这是孩子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也是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

能力不足孩子刚刚入园,就要面对诸如熟悉新环境、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结交新朋友、培养新习惯、学习新本领等一系列的新任务,这些都需要相当多的心理能力才能完成。由于孩子年龄小,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之中,再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造成孩子适应能力较差,也加剧了孩子不爱入园的心理障碍。

心理落差家庭中,孩子所面对的是与家庭成员之间面对面的亲密关系,彼此之间的互动频率很高。而进入幼儿园后,孩子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改变,无法延续家庭那样一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他们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才能与教师和同伴产生情感、建立信任。但在刚入园时的心理落差,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

孩子一旦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往往会表现出能力和心理上的快速成长。有很多家长说,孩子上了幼儿园,感觉变大了,自理能力强了,很多事情自己会做了。由此可见,进幼儿园,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是有益的,家长要做的只是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减少幼儿园和家庭的环境差别。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不同的环境,差别很大。家长无法改变幼儿园的状态,应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适当改变家庭的生活状态,以便帮助孩子减少适应幼儿园的难度。如按时作息,为孩子准备合适的桌椅,吸引孩子在桌子上玩玩具等。

不要向孩子传递家长的焦虑情绪。很多家长在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自己也很焦虑,担心孩子能否适应,担心老师是不是能照顾好孩子,在幼儿园门口与孩子依依不舍。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长的这种情绪会进一步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家长切忌说上一长串“妈妈真的会非常想念你”之类的话,只要简短地说声“再见”就好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静,不要因为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等表现就大声呵斥孩子。

让孩子逐步习惯分离。为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可以在他上幼儿园前进行一些特别的训练。第一天,妈妈尝试和宝宝说再见,然后离开宝宝1个小时回来;第二天,和宝宝说再见之后过2小时再出现,依此类推,逐渐延长与宝宝分离的时间。很快,宝宝就会意识到,即使你和他说“再见”,你也不是永远离开,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回来。

孩子刚进幼儿园时,有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家长要相信孩子,相信老师,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教师心得: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应该如何应对

每年新学期开学,小班招生时,就会听到有些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声。这些爱哭的宝宝一般是在家时与外面的孩子接触少,现在一离开家人会感觉很无助,所以会用哭声来表达。笑会传染,哭也会传染。所以刚入园的宝宝活动室里可以说哭吵声一片。有时弄的年轻的老师束手无策,很是头疼。攻略案例:

我是一名教龄二十多年的老教师,这些年也接收过很多个小班。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让孩子们一块玩喜欢的玩具,转移孩子刚入园时的孤单无助的情绪。因为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少了,每个宝宝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他们生活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其他人的关爱,乍一离开家人,会觉得很惶恐,很孤单,老师应和蔼的抱抱他们,对他们笑一笑,亲亲她们的小脸蛋,让他们尽快和老师熟悉起来,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吼叫,及恐吓等。那样孩子就会对来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

二、对于那些即不玩玩具,又不停哭的孩子,这时老师多和他说说话,抱抱她,夸夸他的某个东西好。再是老师要把他带出来走走,因为她的哭声会传染其他的孩子。孩子都喜欢表扬,这是可以夸奖其他不哭的孩子,说某某真棒,妈妈送他到幼儿园,他都是高高兴兴的问老师好,真有礼貌。及时表扬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孩子都喜欢被人夸,这些哭的孩子听到老师表扬其他小朋友,他虽然还是在哭,但只是哼哼,但不是真正的哭了。

三、还有的孩子特别执拗,一进幼儿园就哭,无论你好话说尽,能用的方法都用到就是不肯罢休,这事就需要冷处理,对于他的哭,大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和他家里说好,无论他怎样哭,一定要按时送他入园,那样他会觉得很无趣,知道哭也没用,过几天来幼儿园就会不哭了。

以上是我多年教小班孩子刚入园的一些经验之谈。我对这些方法并且每次都会收到好的效果。宝宝也会在多姿多彩的的幼儿园活动中很快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来,并愉快的进行各种活动。哭会传染,笑更会传染,看着每个孩子在老师的精心教育下洋溢着灿烂的笑脸,那欢快的笑声飘满整个幼儿园,我觉得我成功了。

珂珂为啥坐不住


早教活动开始了,珂珂坐在妈妈的面前。老师带领着宝宝一起做起了手指游戏。珂珂咿咿呀呀地跟着老师一边念儿歌,一边也伸出小手碰碰头、摸摸脚。他可能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一边笑着,一边做,还转过身去和妈妈互动,神情特别得高兴。可玩了一会儿,珂珂有些坐不住了,他的身子左扭扭、右动动,眼睛骨噜噜地转。珂珂妈妈看到珂珂这一情景,知道珂珂这是不想听了,就把珂珂抱在自己身上,悄悄地对他说:“珂珂,乖,你看,小朋友听的多认真呀,我们珂珂也和大家一起做好吗?”可是,珂珂的小屁股在妈妈的身体上不停的扭着,当其他的宝宝还在有兴趣地和老师一起互动时,他终于忍不住了,挣脱了妈妈的手,离开了大家,跑到一边的玩具柜旁拿出玩具自己玩了起来。

妈妈皱起了眉:“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么调皮?”妈妈也跟着来到珂珂的身旁,轻轻地劝说着珂珂回到小朋友的中间。珂珂可低着头,继续有兴趣地玩着手上的玩具,好像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样。这下,妈妈有些生气了,伸出手半拉半抱半拖地想把珂珂拉到小朋友中间去。这时,珂珂开始有些反抗了,硬是不肯,身体死死地顶着玩具柜。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珂珂妈妈觉得很尴尬。

教师和宝宝们玩了一会儿手指游戏后,接着变换了另一种游戏的方法。教师拿出了一个彩色皮球,和宝宝一起玩起了滚皮球的游戏,还鼓励宝宝和妈妈一起玩。

这时,珂珂一抬头大眼睛一下子盯住了那只彩色皮球。他放下了手中的玩具,马上离开了玩具柜,又来到了集体中间。教师见到这一情景,赶紧招呼珂珂:“珂珂,我们来玩皮球吧。你看多漂亮的皮球啊!”妈妈也在一边和着老师对珂珂说:“哎呀,皮球可好玩了,我们珂珂最喜欢玩皮球了。”珂珂被大皮球吸引住了,向着大皮球伸出了手。老师看见这一情景,马上给了珂珂一个皮球,珂珂双手抱住了那只彩色皮球,高兴极了,和妈妈一起玩了起来。一会儿,他们玩滚皮球,一会儿,他们又把皮球朝上抛,接着,珂珂又伸出脚踢皮球。皮球在他的脚下滚到东、滚到西,他不停地转身,不停地追逐着皮球,忙个不停。这次,他玩了很长时间。

妈妈和老师的对话:

老师:珂珂妈妈,刚才当珂珂离开大家到旁边的玩具柜自己去玩的时候,你的脸上满是焦急的表情,当时的心情是否很着急?

妈妈:是啊,当时我一看到珂珂不离开大家,坐不住了,跑开去玩了,而且你叫他也不听,我的心里真是有些着急。这孩子怎么这样?

老师:从你刚才活动时的表情、神态和现在的心情,我觉得你是不是有些担心?

妈妈:是啊,我真担心,珂珂这样注意力不集中,以后怎么办呢?

老师:其实,你的担忧也是许许多多家长担忧的问题。怕孩子太调皮,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听老师的话,担心以后长大了会影响他的学习。是吗?

妈妈:正是这样。

老师:别着急。当孩子身上发生一些事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进行分析,找到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对吗?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刚才活动时的情景吧。刚开始手指游戏时,其实珂珂和大家一起做的还是蛮开心的。玩了一会儿他跑开了。可是,后来我们大家一起玩皮球时,他又回来了。这一去一回,说明了什么呢?

妈妈:刚开始玩手指游戏时,珂珂是很开心的。他和我一起玩,嘴巴里还不时地念着儿歌呢。

老师:这说明,开始时,手指游戏显然吸引了珂珂的注意力。他对这个游戏明显感到好奇,好像有一种参与和尝试的欲望。

妈妈:这是不是因为珂珂对于手指游戏这个内容感到有兴趣?这个游戏他从未玩过,他感到新鲜。

老师:可能是这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注意力是无意注意,他们的注意力的集中方向和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是由他们的兴趣所决定的。当孩子对某些

内容喜欢时,他是最快乐的,完全以自己的欲望和兴趣“我行我素”。

妈妈:那是不是说,后来,玩了一会儿,珂珂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一点点消失了,不感到有趣了,所以他不想再继续下去了,所以他离开了,是吗。

老师:是这样。随着新鲜、好奇感逐渐消失,这样一个集体手指游戏的活动环境的刺激程度显然已不能满足珂珂的需要了。他对这个游戏已开始感到乏味了。所以他的眼睛开始到处找寻新的能够再次刺激,使他再次产生兴趣的环境和内容。这时候,他看见了玩具柜里,使他产生兴趣的东西——玩具。所以他离开了大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离开了集体学习的环境。此时,成人的劝说、教育甚至呵斥显然都是徒劳的。

妈妈:所以,我走过去想把他拉回来,他就是不肯。

老师:让我们以成人的体验来感受一下孩子的情绪吧。当我们在作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时,我们会觉得是多么的无聊、无奈,会显得烦躁、不安。那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则更是如此。

现在,我好像有些明白了,怪不得后来玩皮球时,他又过来了。可能是因为他对玩皮球这个活动又开始感兴趣了。

老师:确实是这样。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珂珂看到我手里的大皮球,看到大皮球在我手里被抛接、旋转时,他的眼神充满了喜悦和亮光,他马上放下了手中的玩具,赶紧跑了过来。这速度是多么的快,看得出珂珂想玩皮球的心情是多么的急切。当孩子重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刺激度适应的新环境和内容时,他的情绪才又显得那么快乐、满足。

妈妈:看来,兴趣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的重要。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愿望,尊重孩子。做一名合格的家长确实不容易啊。

分析:

从珂珂的这一案例可以看出,珂珂在活动中的一去一回,正是珂珂兴趣的反应和体现。当孩子所处的环境符合他的需要时,他的情绪就会显得高兴、满足,行为显得自在。而当环境和活动内容不再使孩子感到有趣、不合口味时,孩子就会不满足,就像珂珂那样显得不耐烦。此时,“自控力”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个空白的词,行为规范的约束对于处在无意性自发行为的婴幼儿来说好似没有多大的意义。当然,分析孩子的某些行为和表现,应该还存在着多元化、多方位的内容。如不同孩子的心理因素、孩子的性格、外界客观环境等。但是,尊重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规律,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行为,宽容孩子的某些表现是作为家长和早教工作者的首要职责。

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只有当孩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刺激度适应的新环境内容时,他的情绪才会显得那么快乐、满足。显然,环境和孩子的兴趣有着必然的相关联系。婴幼儿时期,适宜的、适度的环境刺激对于孩子的良好情绪的体验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让孩子快乐入园?


“我要妈妈,呜呜呜……”刚上幼儿园时,很多宝宝经常闹着“要妈妈”,搞得老师和家长都非常焦虑,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些家长见不得孩子哭,别扭着走不掉;有些家长扭不过孩子,干脆就此不送孩子去幼儿园了。对此,专家建议家长:要理解宝宝的“入园焦虑”,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宝宝的“入园不适应症”。

接受孩子的分离焦虑

宝宝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从而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但专家表示:“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哭。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面临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据专家介绍,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因此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小的时候,得到长辈们悉心的照料,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可在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要适应幼儿园里的日程,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书籍……这一切,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孩子们来说,初入园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妈妈要抛弃我?”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焦虑心情,家长首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三步骤助宝宝快乐入园

熟悉新环境:专家建议,在入院前,家长要带宝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教室、卧室和活动室等各种场地,在幼儿园停留一两个小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各种新环境,让宝宝有熟悉和亲切感。

做好交往准备:入园前还要做好孩子的交往准备:每天早晚让孩子与社区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地给孩子独处的时间,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此外,家长还要加强与老师的信息联系和感情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

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很多时候,只要成人对孩子稍微“预告”一下下一步要做什么,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对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做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完成“仪式教育”。

他山之石:德国的父母在孩子入园的当天除了为孩子买一只各种文具配套齐全的书包外,还会准备一个惊喜——入园彩袋:圆锥形的纸袋,里面装有各种糖果甜点,以及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赠送的小礼物,像巨大的蛋筒冰淇淋,每个孩子都会抱着它第一次去幼儿园,兴奋地期待着打开彩袋的那一刻。

如何面对新入园的孩子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要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综上所述,新入园孩子的哭闹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让他们尽量缩短哭闹时间,以尽快进行正常活动。目前,问题已经很清楚了,即如何让新入园幼儿不哭闹或者少哭闹。那么,我想只要做好以下四点,问题就简单许多了:

首先,整体环境。当幼儿进入到某一个活动室时,需要有一个非常舒服的视觉冲击,包括室内环境和三位老师的表现以及小朋友们的情绪等。幼儿进入活动室看到比较舒适的环境在心里会放松些,加上老师们热情接待(面带微笑),和蔼的语气,再有小朋友们的开心、放松等表情无疑都会给幼儿带来一些宽松的氛围,为新生入园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每个人心中在每个时期都会有崇拜者和信服者。作为幼儿就更不例外了,甚至他们会出现多个崇拜者。因此,我们要想风调雨顺、一呼百应,必须要成为孩子们的信服者包括:

一,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二,讲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故事或者做一些能够吸引他们的动作等;

三,带领老孩字表演一些律动、英文数来宝等。

再次是从培养幼儿角度出发。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当其在课堂上看到别的幼儿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在生活上各项事宜都不知所措时,无疑会有些自卑。这时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神去发现他们,同时对其加以关注。

最后一点是食品的安抚。“民以食为天”,绝大多数幼儿都是比较喜欢吃的,那么我们教师为什么不能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弱点来改变他们的某些行为呢?

生理提示:切记保证新入园幼儿充足的饮水量。

孩子爱比较,父母要引导


3岁左右的孩子,一般已经开始出现比较的心理,跟身边的小朋友比高比低、比好比坏。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他们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参照体系,确定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也是认识自我的途径之一。

在我们家里,我们的教育观念是以鼓励为主,但是伊伊在上大班的时候,有一天回家,突然无缘无故地问我:“爸爸,为什么我没有蕾蕾长得漂亮呀?”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问,我一时无语,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心里开始犯嘀咕,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儿,脑子里面成天都想些什么呀。我也开始反思:难道我们平时犯了大忌,经常拿她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比较吗?

我认真回顾自己过去的言行,甚至平时家人的举动。仔细回想,也没有发现我们存在什么大问题。

在她的反复纠缠下,于是,我就这样跟伊伊说:“在我们心中,你永远是最漂亮的宝宝。其实每个孩子在爸爸妈妈眼里都是最漂亮的。”然后还告诉她,每个孩子都有最漂亮的地方,比如有的鼻子长得漂亮、有的头发很漂亮,而伊伊的小脸蛋很可爱。

听到我这么斩钉截铁的回答,她也就不再追问,又开始跟我玩游戏。在那天的游戏中,我故意根据游戏内容,问她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伊伊对答如流。在她回答完每一个问题之后,我都会来一句:“伊伊真聪明!”

后来我发现,伊伊在幼儿园里还喜欢观察班上小朋友谁回答问题比较快、比较准,而她有时候不是反应最快、答案最正确的那个人。这时,她就会运用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进行自我判断,会说诸如自己不如别人的话。

这就是孩子成长的特点,他们会通过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从而转化为自己进步的动力。而如果在比较中,经常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又暂时找不到超越别人的办法,那么就很容易对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聪明”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心理。孩子们的情绪是透明而真实的,他们不像大人那样善于掩藏自己的内心。

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在这方面的感知非常敏锐。如果不接纳孩子的这些情绪,不及时引导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这些不良情绪将会在孩子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因势利导,把爱比较的心理转化为孩子的成长动力。爱比较的孩子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往往还容易出现“怕输”的心态。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个心理特征,尽量利用孩子这种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进行竞争,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心态。

如果每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阳光心态和竞争意识,那么孩子就容易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而不是陷入只比较而不行动的自卑情绪中。

其次,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学会欣赏别人。“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都有不及别人的地方;无论多么不显眼,都有别人可学习的长处。作为家长,一定要健康地引导孩子的比较心理。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爱比较时,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并且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并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有不足的。而不要处处都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更不要蔑视别人比自己突出的地方。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把别人做得好的一面吸收过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真正做到扬长避短。

第三,我们不要轻易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进行比较。不排除部分孩子喜欢跟别人比较,就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有些家长,只要自己的孩子稍微不如大人的意,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总会挂在他们的嘴上,不经意间就脱口而出;这样,“别人家的孩子”阴影总是永远刻在孩子的心里,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

“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是那么完美,即便不是那么完美,也总能从他身上找到自己孩子所没有的优点。他总是在自己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适时出现,总是在父母互相攀比炫耀的时候准时现身。

所以,很多小朋友从小就一直有个邻居家的或者是亲戚朋友家的“好孩子”与自己做伴,他们相当优秀和乖巧,并且总是可望而不可即。

在这样的阴影笼罩下,很多小朋友常常自惭形秽,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是很好的,希望能够激励孩子奋起直追,我们还不惜把每个人的优点都提炼出来放在孩子面前,让他们跟自己身上的缺点进行比较,跟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比较。古人说“知耻而后勇”,很多家长大概也是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努力改变,做得更好。

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这往往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我们看到的更多结果是,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或者质疑父母对自己的爱,甚至会反抗父母的一切安排。

我们在比较孩子之前,首先需要认清自己的差距。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却看不到自己和别的家长之间的差距。孩子之间或许差别并不是很大,但家长之间的的确确是有差距的,这些差距往往并不是体现在学历和知识上的,而是体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智慧上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刚入园为啥比较烦》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比较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