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教育激发最大潜能

04-24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残忍”教育激发最大潜能”,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   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

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   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挫折教育,从身边做起

针对孩子的脆弱、吃不起苦、受不了挫折的情况,一些父母和教育机构纷纷利用“吃苦夏令营”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耐挫折”训练,而恰恰忽视了“近”在身边的锻炼机会。

一个人,可以在假设的艰苦环境中进行耐饥耐寒的训练,但他知道这是“游戏”,人人都会“熬过去”的,因为这有“时间规则”作底线。   而在实际生活中,要培养一个人的耐挫力,则需要在平时面对随时出现的挫折,进行及时应对。

邻居家孩子今年念高二,常听到他的母亲埋怨他“太懒”。前几天,这位邻居高兴地对我说,孩子所在的学校组织学农,是该让他去吃点苦,锻炼锻炼。可是,就在她口口声声表示赞同的同时,又专门上超市为孩子买了好多零食,一个背包都放不下,说是“不能亏待孩子”。还专门借给孩子一个手机,关照他要保持热线联系。孩子学农一周,她放心不下,每天晚上打电话询问,学农结束时,还亲自到学校帮孩子提行李。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熬过来了就好。”这位父母身上所存在的那种既想让孩子接受教育,又怕孩子受苦的“叶公好龙”心态,在不少家庭中较为普遍。

比如,现在的一些孩子很脆弱,吃不起苦,受不了挫折,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感觉到了,担心他们将来适应不了社会,都想治一治。于是,一些父母利用暑假和寒假,宁愿花钱求“远”,将孩子送到家乡农村或自己插队过的地方,进行“封闭式”锻炼。一些教育机构也纷纷组织“吃苦夏令营”和“体验夏令营”之类的活动,把孩子拉到山区,进行“耐挫折”的训练。这本意不错。然而,这种锻炼的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和孩子向来优越的生活习惯而淡薄。“好了几天,就恢复原样了”,许多父母不免有这种感觉。

这种恢复“老样”现象,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一番。事实上,我们现在往往注重人为创造一个“远”的锻炼场所(当然有时也需要),而恰恰忽视了“近”在身边的锻炼机会。说孩子很脆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平时没有正视孩子面对的挫折,习以为常,“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话不绝于耳;“安排到位,周到服务”成了各家规范。孩子外出,父母当“保姆”、“保镖”的也不在少数。更感忧心的是,我们的一些教育观念发生了偏差,一味强调所谓掩饰性的正面教育,弄得父母对孩子说话轻不得重不得,即使孩子犯错,也要学会用思考了不能再思考的“分寸量词”去淡化,用婉转得不能再婉转的“轻声轻气”去迁就,有时候甚至到了“请求”孩子的地步,还美其名曰“保护自尊心”。而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评语,也身不由己用粉饰得不能再粉饰的“中性词”。明明是不足,只能写成“希望”,明明是缺点,却要包容成“今后努力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听不得一句不合心意的话,容不得一个小小的批评,更谈不上承受委曲了,久而久之怎么会有耐挫能力呢?

事实上,让孩子到远处一次性锻炼的主意固然好,但更应关注的是近在眼前的日常客观存在的教育机会。其实,现在的孩子碰到的挫折不比过去少,尤其是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加快后,他们的心理挫折感更为剧烈。 一次测验成绩不理想产生失落感,班干部落选产生无望感,看到人家生活条件优越产生自卑感,乃至升学未果产生无助感等等,这些其实都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内容和时机。只不过我们一些父母和老师求“远”舍“近”,片面抓“大”放“小”而错失了教育的良机。事实上,靠一次“远”距离的“拉练”,并不能一劳永逸;靠一种人为的“强”刺激,并不能一了百了。

挫折,一旦被“炮制”出来,它只能是一种“游戏”,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实际锻炼。一个人,可以在假设的艰苦环境中,进行耐饥耐寒的训练,但他知道这是“游戏”,人人都会“熬过去”的,因为这有“时间规则”作底线。而在实际生活中,要培养一个人的耐挫力,则需要在平时面对随时出现的挫折,进行及时应对。只有在这种高频率的日常自我锤炼中,方能培养出英雄本色。上海市少工委曾组织过“吃苦夏令营”,因报名者众,结果从原来递交小论文改为现场测试进行录取,项目为削土豆和杀鱼,结果孩子都傻了眼,无从入手,因为在家里,父母从不让他们干这个活。显而易见,人为创造的即使是完美无缺的训练经典项目,也抵不上生活中的一次真实遭遇所带来的实际锻炼效果。教育离开受教育者的生存状态而假设,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假设的东西总有先天的缺憾,摆布的教育至多只能偶一为之。

由此,我想到,“挫折教育”可求“远”,但更要求“近”。形式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套用一句老话,那就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平时做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激发小公主的潜能?


在如何对待女宝宝的问题上,我们需好好想一想。因为我们很容易按照世俗陈规引导孩子走入“女性化”的道路。事实上,我们很容易批评那些不太“女性化”的女孩子,说她们太争强好胜,太喧哗吵闹。

但是,儿童心理学家说,我们应当允许小女孩保持她们的本性,允许她们表达出她们的全部情绪,而不是压制那些不太为人们所接受的方面。

如果她们想玩火车,就让她们玩好了,没理由说玩火车就不像个女孩子。

小女孩完全可以玩活跃的游戏

父母们总觉得男孩应该比女孩粗犷一些,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一些限制加在女孩子的身上。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常说,“小心别把衣服弄脏了!”“上攀爬架要小心!”等等。

你得积极地鼓励女孩子去做她们所有想做的事(当然,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她们想把自己弄得乱糟糟的,或者她们想扮成挎着枪的牛仔,就让她们去吧。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奉父母之言为金科玉律,所以,如果我们老是对女儿说,你不能这样,你不该那样,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得胆小怕事,不自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们要记得表扬孩子的成就,不能打击她,使其放弃想做的事。如果她的玩具掉到沙发后面,你不用参与帮她拿,放手让她自己去解决吧。这样,她就会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做很多的事。

激烈的游戏活动是测试女孩们身体的好办法,父母千万不要太过保护这些小小的冒失鬼。攀爬、蹦跳、奔跑可以刺激发展孩子的协调能力。如果她爱玩活跃的游戏,你不妨买给她一个攀爬架。当然,游戏活动中,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如果她想从第五级往下跳,不要跟她说她不能,而要说,第五级有点高,我们先从第三级试试。她需要知道你对她做这些体育活动的能力是有信心的。

不反对她是一个粉粉女孩

当然,你的小姑娘可能喜欢跟洋娃娃玩,喜欢穿粉红色的衣服,是个乖乖女。千万不要轻视女性化的趣味。鼓励她喜欢自己是个小姑娘,做妈妈的和她一起打扮会使她感觉做女性很好。让她知道自己很美,比如可以告诉她,她的头发很漂亮——她会很喜欢这种赞美。小姑娘一直都在学习,妈妈则是她的角色榜样。让她明白,作为一个女人你都能做些什么,等她长大了她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观念。

许多女孩都很喜欢婴儿,喜欢和洋娃娃玩,喜欢照顾新生儿。她是在模仿你,这种模仿可以让她学到宝贵的做妈妈的技巧。

总之,不管她选择做什么,妈妈要做的是鼓励你的女儿享受她所享受的。这样的话,无论是芭蕾还是足球比赛,你都不会走错太远。

6招激发女孩最佳潜能


在如何对待女宝宝的问题上,我们需好好想一想。因为我们很容易按照世俗陈规引导孩子走入“女性化”的道路。事实上,我们很容易批评那些不太“女性化”的女孩子,说她们太争强好胜,太喧哗吵闹。

但是,儿童心理学家说,我们应当允许小女孩保持她们的本性,允许她们表达出她们的全部情绪,而不是压制那些不太为人们所接受的方面。

如果她们想玩火车,就让她们玩好了,没理由说玩火车就不像个女孩子。

小女孩完全可以玩活跃的游戏

父母们总觉得男孩应该比女孩粗犷一些,所以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一些限制加在女孩子的身上。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常说,“小心别把衣服弄脏了!”“上攀爬架要小心!”等等。

你得积极地鼓励女孩子去做她们所有想做的事(当然,一定要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她们想把自己弄得乱糟糟的,或者她们想扮成挎着枪的牛仔,就让她们去吧。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奉父母之言为金科玉律,所以,如果我们老是对女儿说,你不能这样,你不该那样,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得胆小怕事,不自信。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们要记得表扬孩子的成就,不能打击她,使其放弃想做的事。如果她的玩具掉到沙发后面,你不用参与帮她拿,放手让她自己去解决吧。这样,她就会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做很多的事。

激烈的游戏活动是测试女孩们身体的好办法,父母千万不要太过保护这些小小的冒失鬼。攀爬、蹦跳、奔跑可以刺激发展孩子的协调能力。如果她爱玩活跃的游戏,你不妨买给她一个攀爬架。当然,游戏活动中,安全必须是第一位的。如果她想从第五级往下跳,不要跟她说她不能,而要说,第五级有点高,我们先从第三级试试。她需要知道你对她做这些体育活动的能力是有信心的。

不反对她是一个粉粉女孩

当然,你的小姑娘可能喜欢跟洋娃娃玩,喜欢穿粉红色的衣服,是个乖乖女。千万不要轻视女性化的趣味。鼓励她喜欢自己是个小姑娘,做妈妈的和她一起打扮会使她感觉做女性很好。让她知道自己很美,比如可以告诉她,她的头发很漂亮——她会很喜欢这种赞美。小姑娘一直都在学习,妈妈则是她的角色榜样。让她明白,作为一个女人你都能做些什么,等她长大了她就会有一个健康的观念。

许多女孩都很喜欢婴儿,喜欢和洋娃娃玩,喜欢照顾新生儿。她是在模仿你,这种模仿可以让她学到宝贵的做妈妈的技巧。

总之,不管她选择做什么,妈妈要做的是鼓励你的女儿享受她所享受的。这样的话,无论是芭蕾还是足球比赛,你都不会走错太远。

6个方法激发女孩最佳潜质

1.让孩子有许多不同的玩伴,包括男孩和女孩。

2.当你带孩子去游乐场玩时,注意看她挑选哪些玩具来玩。如果她选择的玩具是家中没有的,你可以考虑买给她,以激发她的兴趣。

3.如果她害羞,从体育游戏里逃走,你不要强行推她去参加。你可以尽力去帮助她克服恐惧,比如牵着她的手,鼓励她模仿别的小朋友沿着墙走。

4.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很多的身体接触,确保你的小公主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足够多的亲吻和拥抱。

5.如果她喜欢,陪她一起做女孩气的事。你们可以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做化妆游戏。给她做头发,也让她给你做头发。

6.一般来讲,男孩比女孩更喜欢球类和带轮子的玩具。但是,如果你的小公主喜欢,你可以用在她身边踢球的办法来鼓励她的兴趣,或者给她买一个足球让她来练习。

六个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方法


六个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方法

1、心情法

就是需要通过情感的阳光以及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将孩子潜能的屏蔽捅开,比如贴近自然。总之,要培养孩子的丰富感情世界,从而导入良好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就会自觉地输入积极因素,从而调动潜意识进行工作。

而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天才的秘密就是智力潜能比一般人开发得多一些早一些而已。所有天才的诞生都源于他们的幼年生活有着丰富多彩的环境,并获得了较好的心灵阳光。那么,怎样使用环境法开发孩子的潜能呢?就是为孩子的心灵生活布置充足的阳光,培植健康的情感世界,让孩子始终有个好心情。

2、开窍法

学习法专家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说,西藏有一个高山湖,它的水位比雅鲁藏布江高出数百米,如果能打通一个山洞,把水引出来发电的话,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实际上,该湖所具有的只是潜能,而不是“现实能”。就“现实能”而言,该湖的水与天津塘沽口海拔为0米的水是完全一样的。“窍,孔洞也”,打山洞就是在周围的山上开窍,开了窍以后就可以把潜在的水能转化为“现实能”。人的大脑潜能为高山所阻隔,这里的“高山”包括偏见、自卑、懈怠等消极因素。

3、暗示法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他让校长把三位老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过去三年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我们特别挑选了三班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这批学生的智商比同龄人都要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成绩。”

老师们表现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临出门时校长又叮嘱他们: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者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一年之后,这三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数高出两三成。这时候,校长才告诉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而只是随机抽选出来的普通学生,三位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事情是会这样的,只有归功于自己教得好而已。而校长又告诉他们,其实他们也是随机抽选出来的。

是因为暗示发生了重要作用,这三位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充满了自信与自豪,工作中自然就格外卖力,学生知道自己是个好学生,肯定会努力学好,结果就真的全部优秀起来了。

4、遐想法

爱因斯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除了具有常人没有的洞察力以外,还有杰出的理性思维,他能用数学方法使他的洞察力变成逻辑的符号公式,这就沟通了他的左右脑。

爱因斯坦既是一个思想家,也是一个科学家,同时还是一个脑袋里充满符号和公式的数学家,是个左半球发达的有逻辑思维的人。但是,爱因斯坦的思想首先来自于图像和形象,并把它们翻译成词句和数学符号。当他创立相对论时,不是通过他的理性思维,他没有坐下来用纸和笔一步步算出这个理论,最后得到符合逻辑的结论。理论的诞生是在一个夏天的下午,爱因斯坦躺在长满青草的山坡上,透过微闭的眼睑,凝视着太阳,玩味着通过睫毛而来的光线,当时他想知道沿着光束行进会是什么样子,他就像进入了梦境一样,躺在那里,让他的思想随意遨游,幻想着他自己正沿着光束行进。突然他意识到(顿悟)这正是刚才所探求的问题的答案,这个意识正是相对论的精髓。

5、砥砺法

种子的生命力是巨大的,即使上面盖着一个常人无法搬动的石头,种子也可以将它掀翻。而且石头的重量越大,种子的力量也就越大。因此,开发孩子的潜力,也可以采用砥砺法,即设置合适的困难,人可以通过不断克服困难激发大脑中的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产生征服困难的内在兴奋感。

6、计划法

我们经常从照片上看见以万里晴空为背景的冰山景观,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啊,多美啊!而我们所看到的,也许不过是浮出水面的一部分而已。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冰山之美呢?是那部分隐藏在底下的冰山。堆积在底下的冰山,渐渐地就会将一部分瑰丽呈现在水面上,在这里“呈现”是不可预料也不好控制的,而“堆积”是完全可能通过计划实现的,而事实上,实现了“堆积”,“呈现”就是不速而至的。“堆积”要有计划,包括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有反复、有效率、有节制、有效果。

适当的分离焦虑能激发宝贝潜能


每个宝贝都要经历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看着他们痛苦的小眼神,妈咪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近期瑞典的一项研究表明,适度的分离焦虑反而会激发宝贝身体的各项潜能。

它们包括:

1.承受挫折的能力

宝贝在新环境中无所适从,又不能顺利沟通,内心有很大的挫折感,但大多宝贝都能及时调整自己,并通过各种途径排解心理压力(如哭闹、发脾气……),体现出比家长所料想的更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2.观察思考的能力

分离焦虑所产生的不安全感,让宝贝不再处于放松的状态,他的各项感知器官也更加敏觉和紧张,他会更加注意地查看周围的环境及变化,并积极思考和尝试能摆脱这种不安全状况的办法。比如宝贝会采取哭闹,或紧紧跟随一名相对亲近的老师等。

3.自我表达的能力

情急之下,大多宝贝不得不尝试主动说出心中的感受,比如:“要找妈妈”、“不要”、“快给妈妈打电话”或“我不睡觉”……在没人帮助宝贝表达的情况下,他反而有更好的表现。

4.模仿他人的能力

宝贝会更加关注同龄人并受他们情绪和行动的影响,有更强的模仿力,比如一个宝贝哭闹会引来更多的,一个宝贝上厕所也会引来更多的,一个宝贝玩某种玩具,也会引来更多宝贝对它的青睐。

协助宝贝把严重分离焦虑转变为适当分离焦虑的方法:

1.告诉宝贝真实情况

不要欺骗宝贝说妈咪马上就来,那样宝贝会一直等待而不去尝试转移注意力,要告诉宝贝为什么让他上幼儿园,妈咪下班后会来接他,妈咪不在时希望他怎样做等。

2.让宝贝习惯逐步分离

为减轻宝贝的分离焦虑,可以在宝贝上幼儿园前进行一些特别的训练:第一天,妈咪尝试和宝贝说再见,然后离开宝贝1个小时再回来;第二天,和宝贝说“再见”之后过2小时再出现,依此类推,逐渐延长与宝贝分离的时间。

3.家长保持乐观情绪

宝贝和妈咪的感情是息息相通,如果妈咪看起来很焦虑,宝贝就会更焦虑。因此,每天送宝贝入园时,你要提醒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表情、简短地与宝贝拥抱并说“再见”。

4.给宝贝留下安慰物

如果幼儿园同意,可以让宝贝上幼儿园的时候带上他最喜欢的玩具,这样可以帮助宝贝减轻和妈咪分开时的焦虑情绪。宝贝在和妈咪分开的时候仍然能很快找到情感的依托,是很好的过渡方式。

不同年龄段宝贝分类焦虑有所不同:

0-3个月的宝贝

处于没有差异的依恋发展阶段,只要身体舒服,就不会产生分离焦虑。

3-6个月的宝贝

处于有差别的依恋发展阶段,他可以区分熟人和生人,并对不熟悉的面孔有所拒绝,但对那些似曾相识的熟人他都接受,只要与幼儿园老师熟习几天,他就会很快就把她纳入熟人圈内,爸妈走了也不会产生明显的分离焦虑。

6-24个月的宝贝

处于依恋关系单一化阶段,并在24个月到达高峰,即宝贝在熟人圈里开始寻找跟自己关系最近的人,并对他产生强烈的依恋,此年龄段的宝贝对陌生的幼儿园老师非常排斥,他的分离焦虑最厉害。

24——36个月

宝贝开始有能力把依恋对象伙伴化,能够容忍与妈咪暂时的分离,如果告诉他,他能明白妈咪走了还会回来。但焦虑情绪仍比较严重。

36个月以后

宝贝对分离现象的正确判断和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他们上幼儿园的分离之“痛”要轻一些。

激发2岁宝宝大脑潜能的5大秘诀


每个孩子都会在大约两岁时面临智力的飞速提高,而父母们却往往容易因为孩子幼稚的外在表现,而忽略了对宝宝的智力引导——这可是极大的失误啊!此时,父母们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简单而有效的步骤,尽快激发孩子此时大脑的潜能,让我们的好奇宝宝变得越来越聪明!

1.小脑瓜“转”起来

提高幼儿智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刺激大脑,让大脑“转”起来。

每个孩子都会在大约2岁时面临智力的飞速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性情大变。他变得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极大兴趣,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或者是尝到的。此时父母们应该特别注意,为孩子提供足够多的“新鲜事物”。总之一句话,不能让小家伙闲着。

有些父母此时会开始考虑带孩子上一些正规的课程培训,比如某些乐器的培养等等。应当说,这个阶段做这种正规教育并不是必须的。假日里全家出趟门,看看城市里看不到的景色,呼吸些新鲜空气,这些都能很好地激发小家伙的求知欲望,足以令他们的大脑飞快地转起来。

专家建议:

孩子们表现得越活泼,兴趣越广泛,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能力也就会越强。父母们可以带着孩子读诗词、唱歌谣、听音乐,并且给他们准备各种各样的有趣玩具和拼图,提供充分的空间去展示孩子们的活力。

2.做个小小探险家

幼儿探索周围世界时,需要父母的帮助和鼓励。所以,当他们发现些新东西时,一定要及时给予正面的肯定,告诉他你有多高兴和吃惊。他会非常乐意看到自己的努力换来热情的拥抱。这种正面的引导会让孩子长大以后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

当然,安全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作为父母,需要“探索”得比孩子多一点儿。通常需要考虑的有:使用带塑料套的安全插座;全面检查周围的锐利物,包括替换威胁宝宝安全的门窗/碗橱锁件;在楼梯出入口、开放式阳台、窗台等处设置安全门。

专家建议:

父母们应该先教给孩子如何做,然后才放手让他独自做一遍,如果成功则给予充分表扬和鼓励。

3.最合适的玩具才最有效

现在,是时候给宝宝多准备些玩具了。父母选择的玩具最好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东西,而这则需要父母们平时多做些观察。

一款合适的玩具会让孩子为之疯狂,长时间乐此不疲。如果发现有些玩具孩子一时不太会玩儿,或者是玩儿不好而发脾气时,父母应当立即安抚并且试着鼓励小家伙,不要让他轻易放弃。一旦他掌握了要领,就应当毫不吝惜地表扬。专家认为,想象力(对于孩子而言,就是把一件东西想象成其他什么。比如洋娃娃会让宝宝们联想到自己)的培养在孩子2岁时最为显著和有效,千万不要错过了呀!

专家建议:

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玩具主要是拼图类玩具,而提高想象力的玩具种类则更多,比较常见的是玩具电话、洋娃娃等。另外,每次只允许他玩一样玩具,玩具太多有时反而会让他兴趣缺缺。

4.和宝宝聊聊天

大量研究显示:语言与智力有极强的关联性,其中一方提高了,那么相应的另一方也会有长足的发展。通常,幼儿2岁开始学习说话,等他们快要3岁时,就能分清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了。比如,他们会指给你看哪里是鼻子,哪里是耳朵、眼睛,并且能准确地说出来。这个阶段的幼儿已经慢慢开始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听和说)了,抓紧时间多和他说说话吧,这对他语言能力的提高有莫大的好处。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实际上向他们展示了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和用法,这种交流经验,会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专家建议:

每天都要拿出些时间与小家伙说说话。可以选择任何时候,买东西时、休息时、洗澡时、或者是在喂他吃饭时。

5.和宝宝一起玩游戏

所有的孩子都有好奇心,这是天性使然,所不同的仅仅是在遇到陌生环境或者事物时,是否积极投身其中罢了。一些孩子碰到此类情况时,更愿意站在一旁观察而不是主动获取切身感受,另一些则不然,他们非常愿意投入其中。

你的孩子融入感和参与感越强,他们所获得经验就越快,也就越能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如果发现孩子不愿意玩玩具,或者玩得非常勉强,缺少兴趣,那么你就需要做点什么了。试一试那些交互性的游戏吧,可以从流行歌曲或者诗词入手,选一首他所熟悉的歌曲,在你唱的时候故意把最后两个字漏掉,他就会把它补齐。然后是漏掉一行让他接……总之,应当尽你所能地去做些能够引起他兴趣,并且让宝宝乐于参与其中的事情。

专家建议:

孩子的参与感需要慢慢培养,一开始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分勉强孩子。

激发婴儿潜能的家庭训练法


宝宝潜能启蒙,您是最佳人选

如果您希望带孩子去一些专业的潜能开发机构,那里的学费也许会是经济上一笔不小支出,不是每个家庭都能负荷的开销;再加上孩子天生气质的个别差异,不见得每个孩子都合适于机构的环境,所以,最好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最佳的老师,当然就是爸比妈妈你们自己喽!可别自我看轻喔!虽然既非专业又从没受过特别训练,但是,根据研究显示,2岁以前的宝宝,对大人是最感兴趣的,尤其是照顾他的爸爸妈妈,更是孩子成长时最具影响力的关键人物。所以,由您来担任宝宝的潜能启蒙大师,当然就是最佳的人选喽!

家庭潜能EASY法,GO!

PART1:─准备好您的“心”

该怎么开始呢?

很简单!一切从“心”开始,您的心思、您的心意向着孩子敞开了没?OK!如果您的答案是毋庸置移的,那么,再请问您,您预备好每天给孩子多久的专属时间?20分、40分,还是1小时、2小时?再来,您平常与孩子相处的态度如何?这个项目,是主导家庭潜能开发效果最大的关键!记得刚才提到的研究结果吗?别忘了大人是宝宝最感兴趣的因素,所以您的一举一动、您的态度,将深切影响孩子对人的信任感与对环境的安全感的建立。您也许会疑惑信任感和安全感,跟潜能开发有什么关联呢?其实,关系可大着呢!因为,对0-3岁的宝宝来说,大千世界里的一切都是未经接触与陌生的。如果宝宝一开始就能建立起对人良好的信任感,他才愿意打开心门,跟别人有进一步的互动与关系;当宝宝对环境产生了良好的安全感,他才能放心无虑的主动探索世界、尽情学习!爸比妈妈,您的态度如此左右着孩子对外界的学习探知,实在值得时时观照、自我调整,因为您对孩子美好的心意,需要的是良好的态度来成全,这可比长时间却劣质的陪伴来得更具功效喔!

PART2:从生活中找资源

第一门“心”的功课准备好了,接下来呢?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爸爸妈妈一定也急于知道该准备哪些课程内容或器材,才能让我们的家庭潜能训练动起来,这门功课的窍门很EASY!一切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器材就在您们的家庭生活中。“从生活中找资源”,这是家庭训练不同于学苑训练的过人之处唷!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资源可以应用呢?那可多着喽!您可以从家里每天的食、衣、住、行、育、乐六大方面来取材,以家里常吃的食物、家人身上的衣着配件、空间的规划、不同的交通工具、宝宝喜爱的玩具及简单的游戏等随时可得的资源,在每天的生活过程中随时运用,随时互动!这些看似平常、无奇的资源,如果您能巧妙的运用,不只能刺激孩子的脑细胞快速发育,更能帮孩子在感官、语言、社会人际、认知、生活自理、体能等方面做全面发展的提升,激发无限的生活潜力唷!

建议妙方激发延伸创意

现在,我们要提供给您的是儿童心智科院所所建议的心智成长潜能开发妙方,请您以游戏的精神来跟孩子玩一玩,也随时观察孩子的学习进展,延伸出更多灵活、有趣的活动,成为您启蒙开发的应用技巧。

3月-6月

在这个阶段里,你的宝宝将开始透过五种感官学习。宝宝出生后最强的感官是听觉与嗅觉。他可以辩识出妈妈的声音,很快地也会认得爸爸的声音。他还可以区分各种熟悉的声音,像是爸爸将钥匙插入匙孔、狗吠声,还有门铃声。他借着气味来辨认妈妈,而且通常不会从任何一个闻起来不像妈妈的人手中接过奶瓶!

宝宝的触觉很快就会随之发展。从一出生,他就喜欢被抱着或按摩,而且宝宝的身心会透过拥抱和肢体接触,在各方面迅速获得发展。幸运的是,宝宝对于痛的记忆并不长久,因此如果你不小心用一根别尿布的别针刺到他,他也会很快原谅你。

视觉和味觉是两种发展较慢的感觉。宝宝早期的视力与大人视力的比大约是20:200(即宝宝看到20公尺外物体的样子,相当于成人看到200公尺外物体的样子),但是不用到一岁,他就可以有20:20的视力了。宝宝喜欢注视有趣的事物,而且他喜欢脸孔胜过图案;喜欢婴儿的脸孔胜过大人的。刚出生的时候,假如你把手指举在宝宝面前25公分处,他的眼光会跟着手指移动,到了三个月大的时候,则可以看到更远的事物。

宝宝会把任何东西都放进嘴巴里--但是其中口腔冒险的成分高过品尝味道。他会把东西放人口中,以舌头与嘴唇来品尝,借此进行学习。他只用嘴巴就可以分辨物体的冷热、粗滑、软硬,以及大小。但是到这个阶段的末期才可以开始吃婴儿食品。所以在这段时间,就让宝宝的嘴巴单纯用来学习、喝母乳或婴儿奶粉吧。晚一点再让他食用婴儿食品。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设计了许多发展五种感官的游戏,让和宝宝一起享受游戏的趣味,帮助他快快成长。

6月-9月

当宝宝学会控制他肢体各个细部的动作--从头到脚,从胸部到手指与脚趾的时候,他就会像一股跳动的小旋风:经过不断练习整体肌肉动作之后,宝宝很快就会坐、在地上爬,甚至会站。同时,他抓握东西的动作,也会从用整个手掌变成手指与大拇指的精细动作。宝宝还是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巴里,不过他握、丢或抛掷等动作会做得更好,而且渐渐能流畅地把食物放进嘴巴里。在你开始喂宝宝吃副食品时,多给他机会练习如何握住自己的汤匙和怀子,开始学习自己吃东西。刚开始当然是一团混乱,但是很快宝宝就能够自己进食,而且也不需要大肆清理。

宝宝开始倾听你的话,并且试着更进一步理解话语的意义,他听得懂一些经常听到的话,如:“不!”和“还要喝吗?”;他也知道:“爸爸。”、“妈妈”和“狗狗”。他开始懂得利用肢体语言“说话”,如用手指、靠过去或是挥手再见;也更能控制脸部表情,让别人理解他的需求。

当宝宝放开爸妈的手,开始独立爬行的时候,他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对宝宝而言,这是一段令他惊慌的时间,因为离开爸妈的身边会让宝宝的心理产生不安的感觉,但是他已经准备好在你的监督下,自己去探索环境。

宝宝喜欢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也喜欢和你一起玩,因此你应该提供各种与人互动的机会。他可能会有一点与父母分开的陌生焦虑或恐惧感,你可以和宝宝玩一些游戏,帮他度过这段时光。

建立宝宝的自尊永远不嫌早!在你们玩这个阶段游戏的时候,可以适时的帮一下宝宝,协助宝宝克服新的挑战,获得信心。如果宝宝有足够的能力,可以自己来的话,就不要打断他。

现在,动动你的双手和膝盖吧!快快跟上你那活力充沛智力飞涨的宝宝。

9月-12月

宝宝现在已经能随心所欲的移动了,他能很快的四处爬行巡游、走路、跑步等。当宝宝的技巧逐渐增强的时候,你可以提供各种方法,丰富以及增进他与世界的互动。

当宝宝娴熟身体的动作后,尽量提供宝宝各种训练整体运动肌肉的活动。因为宝宝喜欢爬,喜欢解决东西卡住了的问题。所以在宝宝拿到各样东西之前,最好先锁住所有有毒药品和贵重物品,因为很可能在你发现以前,宝宝就已经会伸手到饼干罐里面了。爬行是宝宝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段过程,所以一定要让宝宝有充分的机会去爬--除非是有紧急状况,你连看顾他几分钟的时候都没有。

宝宝的细部运动肌肉发展也在增强中,所以,尽量提供他用手指玩的东西。他可以握住一枝奇异笔,而且画画--什么地方都能画!他也喜欢捡起小东西,所以给宝宝一些要用指拿来吃的食物。别忘了汤匙和杯子--他逐渐能自己吃饭了。

当宝宝试着解决他的问题,学习事物的运作方式,以及探索世界的时候,宝宝的思考能力也在快速进步。你会在宝宝一岁时听到他说的第一个字,因此这时候,你应该多跟宝宝说话让他学习,玩很多游戏建立他接收讯息的技巧,让他准备好表达语言。

宝宝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知道什么是“我的”。这是一件好事--他并不是自私,只是试着了解他在这个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你可以用宝宝的名字放在很多物体上,把他的作品挂在冰箱上,给他一面镜子看,注意他开始特别喜欢哪一件玩具。宝宝喜爱这个年纪的小朋友,所以替他找一些同龄的玩伴。宝宝的情绪越来越复杂而且多变,他会感到愤怒、悲伤、愉悦,以及羞愧、不好意思和嫉妒。允许宝宝表达他的情感,并且鼓励宝宝表达他的情感。

宝宝不再是不能自由移动的婴儿,而是活力四射的小人儿,他喜欢玩更具挑战性的游戏,而且迫不及待。所以,赶快和宝宝一起玩吧!

教育孩子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问题一:小孩爱玩手机、上网怎么办?

1. 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是自己认可的行为,都是无法获得积极效果的。要改变沉迷手机的现状,必须让孩子认识到“控”手机的危害,并产生想要改变的愿望,这是戒除任何成瘾行为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条件。

家长要通过平和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和孩子达成共识。不要情绪过激,也不要危言耸听,否则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相对于其他成瘾行为,手机成瘾只要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并能得到身边人的帮助和支持,还是比较容易戒除的。

2.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越是枯燥空虚的时候,对手机的依赖性就越大,只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并且将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其中,又能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时候,对手机的需求就会大大降低。

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3.约法三章,坚决执行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无法和成人相比。因此,在戒除手机成瘾的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做好了又有什么奖励,赏罚一定要分明,执行要坚定。

孩子的自制力实在是不行的话,帮孩子换个传说中的“老人手机”也未尝不可。要注意的是,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孩子的改变,需要家长充分的耐心、爱心和鼓励,千万不能着急。

4.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讯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时候,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同时,也可以请孩子的朋友们充当监督员,在孩子违规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提醒,甚至联合孩子的好友与其家长,共同参与到戒除手机成瘾的“活动”中来,当“戒手机”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和潮流,“控”也就不复存在了。

问题二:如何告诉孩子;父母离婚的事情?

有许多年轻的家长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离婚,到孩子上学的年龄依然没有告诉孩子父母之间离婚的事。很多单亲的父母困惑该如何和孩子说这件事呢?

首先,父母离婚前应把如何对待孩子商量清楚。要让孩子知道只是父母之间的关系断开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依然持续。其次夫妻关系不能持续时,要多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对父母有没有其他要求。孩子的悲伤可能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对孩子有更多的陪伴。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偏差,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问题三: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如何处理?

凡事要透过表面去看本质,当家人或朋友无意间做错了某件事时,我们要理智对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而忽略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学会用爱心去包容爱心,家会让你感觉自己的周围,时时洋溢温暖的阳光,这种信任和理解真的很重要。

往往,在和孩子互动过程中,我们关注自己的感受,关注孩子是否改错,关注孩子是否优秀,而我们忽略了关注孩子本身,这些都是打着爱的旗号伤害着孩子,但我们往往认为这就是爱。请牢记,孩子本身最重要!

问题四:孩子知错后;家长如何应对?

当我们说出“我原谅你”这四个字时,这代表我们选择放下生气和其他激烈的情绪,继续向前。

每个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都不同。有些孩子的喜怒哀乐,你一眼就能看清;有的孩子则会把情绪深埋在心底。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当我们向孩子表达原谅时,我们允许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在发现错误之后重新开始。当我们向孩子表达我们的原谅时,我们也以身作则地教育他们要向其他人表达原谅。

那天,儿子听完我的话,和我一起手拉手走下了楼梯。他看到他的姐姐在楼下等他,于是他们说了“对不起”和“我原谅你”,然后拥抱在一起,不介怀地笑了。

说到底,挑战父母的极限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成长为与众不同的人的一个过程。我们经常教孩子说话,但有时候,我们自己都忘记说该说的话。让我们说该说的四个字,向孩子表达原谅,教会他们这样的道理:生活是一条漫长的路,而走错一小步真的不算什么。

问题五:每个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

1、0—3个月

此阶段的孩子,更多是用感官感觉来生活的。我饿了,就需要吃到奶水;我渴了,就需要喝到水;我拉了尿了,不舒服了,其他人就需要帮我整理;我冷了热了,就需要帮我加减衣服和被子。呵呵,我才不管其他人怎么样,他们要以我的需要为己任,全面呵护我的需要。

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营养是:

(1)无条件接纳。

(2)NO.1 in life(生命中至重)。

此阶段的心理营养更多是妈妈给予的。在生养孩子后,妈妈体内就分泌两种物质,一种是荷尔蒙,在奶水中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一种是本体荌,会让妈妈有满足感:怎么看自己的孩子都是最美最伟大的,这种物质三个月后就会消失,这样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可是如果,3个月内,这个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转变,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父亲就要承担起来。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

如果孩子在3个月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了,没办法照顾孩子。那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另外找一个人替代。也就是另外一个重要他人。从这个人身上希望得到没有条件的接纳。希望成为这个人生命里最重要的人。那么这个孩子一生中都会这样去做,直到他找到那个重要他人为止。

到了小学,他会去找小学的老师,到中学,他会去找爱人,会很早谈恋爱。他会希望有人能那样对他,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找不到,他就会带着这个期待长大,带着这个期待结婚。等到结婚,他也会一天到晚一直询问,到底在你生命中我排第几?讲了又讲,问了又问。我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我很任性如果我很坏很糟糕,你还会那样爱我那样对我吗?他会一直不断地去寻找一个答案,这会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碰到很多问题。成为他的缺失。不能够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有那么多困扰。他不能够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自然地他的身体就会去寻找,去找那个重要的他人。

2、4个月—10个月

在生理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慢慢要学会爬行。爬出去爬回来——主动选择离开,需要安全时自己就会爬回来。此时心理营养是妈妈要允许他爬出去爬回来,很自然的离开,很自然的回来。如果妈妈自己没有安全感,她在此时期最恐惧。如果这个阶段的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就会导致孩子有分离焦虑,例如进入幼儿园或者新环境,有异常表现;谈恋爱失恋,情绪反应大甚至自杀。

3、10个月—16个月

孩子在生理上开始会走,父母要支持他去冒险,如果此时得到妈妈支持和照顾,孩子就会获得实际安全感和心理安全感。孩子将来不会怕陌生人,并且愿意去探险、胆子大,但不是不要命的那种!因为他知道哪里安全哪里危险。

4、16个月—2岁

“可怕的两岁”,这个年龄阶段最难教养:一面是非常的依赖,一面又非常的独立,经常说不要。这是锻炼孩子对自己负责任的时候,不要的时候要为自己的决定去承担后果。例如不吃饭,好,就饿你一顿,呵呵,孩子可能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我们该怎么做?心疼孩子就放弃自己当时的决定,这就是溺爱,我们的做法是:温柔的坚持!这个需要力量和决心,所以这个阶段的妈妈会觉得自己特别的累,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

5、2岁—3岁

稳定自我的建立。这个阶段的孩子要形成这种认识:我有时看不到妈妈在,但我知道妈妈的爱在。

玩的游戏是:捉迷藏。这个时期需要一个过渡性的重要他人出现,要求是温暖的,安全的,有毛的,柔软的,比如毛绒玩具、抱枕、小被子、衣服都可以。这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如果一直依赖妈妈,不分床才可怕,孩子永远在心理上长不大!

0岁—3岁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获得了被充分接纳,学会安全,懂得该分开就分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有稳定自我形象的心理营养,他们就很快适应新环境,社会化速度快!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妈妈的照顾支持和帮助。如果缺乏心理营养,一遇到给他心理营养(也许有意也许无意)的人,他会立即被吸引,比如早恋。这和如果三天没喝水,见到水不管脏不脏就喝;如果七天没喝水,见到水不管有毒没毒就喝一样的道理。

安全感的来源:

(1)爸爸妈妈夫妻关系稳定。即便有争吵,有冲突,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自己有能力去解决的。

(2)妈妈的情绪稳定,越稳定越安全。妈妈会处理自己的情绪。有的妈妈会认为孩子是惹你有情绪的人,其实这不是真相,也许是其他原因(夫妻等问题),孩子没有能力和责任帮助妈妈解决情绪问题!

其实人有情绪时一定是找安全的人发的,孩子在承受着社会最底层的情绪垃圾,爸爸在单位,妈妈在单位,甚至夫妻关系问题产生的情绪,如不及时疏导处理,孩子是最终的出气筒!尤其是妈妈的情绪,孩子吸收更多,不忍心不吸收啊。也许妈妈的焦虑成为孩子的焦虑。

6、4岁—5岁

有了“我”的记忆,人一般有四岁以后的记忆,真正的人类出现,新我:我是谁?我有价值吗?我可爱吗?

此时的孩子需要从爸爸身上获取这些心理营养,所以变得跟爸爸亲近,喜欢爸爸。现在的妈妈就很落寞,感觉自己的孩子很陌生,曾经粘成一个人似的,现在陌生了,有的妈妈就骂自己的孩子没良心,可能在心理上不适应很寂寞。此时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鼓励、认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有底气,遇到挫折时有力量去面对,是孩子心理上是守护神!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1)人生价值观,(2)自我概念,(3)性别认同。前两项妈妈也可以代替爸爸做,但需要更多的时间,同时需要一致性表达。性别认同只有爸爸可以做。要对女儿表达: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女儿(女性认同),女儿16岁之前称呼女儿为女儿;要对儿子表达:你是我的好儿子,你真像我啊(男性认同)。同性恋的出现固然有社会因素,但我们的家庭似乎有更大的责任啊。

爸爸对孩子的承诺是:

(1)孩子,需要我时,我就在你的身边,不要怕。

(2)孩子,我允许你犯错!

最伤害人的两个场所: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家庭。让孩子成为一个人,安全感的来源,妈妈很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价值感自信心的来源,爸爸很重要!

孩子如果容易发火、行为偏差,原因大部分来源于夫妻关系恶劣,亲子关系问题包括母子、父子关系!情绪在孩子内心深处难于消化,积累了很多情绪,也可能导致晚上睡眠不好,失眠梦多。

中国的爸爸是爱孩子的,但不一定和孩子亲近。没有时间交流沟通,但一见面就教导!此时关系比教导更加的重要!

孩子如果和爸爸的关系差的话,导致孩子的自我感不强!

如果处理了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的学习力、记忆力、注意力会提升20%。孩子出了问题,也是家庭关系出了问题:也许是夫妻关系疏远,也许是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出了问题,也许都有!如果孩子出了问题,什么是最好的药?——个人时间,父母要有时间去给孩子心理营养。

7、5岁—6岁

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在一起相处,起到家庭模范作用,具体包括:

①如何处理生活上的难题,方法及态度。

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③如何处理情绪。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

8、7岁以后

7岁以后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尊重、信任、自由选择。

9、13—15岁

这个阶段是父母给孩子最后一次补充心理营养的黄金年。因为孩子在12岁之前缺失的心理营养在13—15岁时爆发年,渴求最强烈。

父母的做法是:(1) 接纳他;(2)重视他:花时间和他在一起;(3)模范:让他有时间去模仿父母。这样几个月,孩子就会有变化。

家园共育《“残忍”教育激发最大潜能》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教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