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前教育的原则

04-24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外学前教育的原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尽管世界各国关于学前教育的方法、形式繁多,但是其基本的教育原则大体上是一致的。现概括如下。

一、使所有幼儿均能适应的原则

这是学前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因为幼儿能否适应学前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以后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许多国家特别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家庭经济情况、社会地位、父母的职业和文化素养等因素对幼儿的影响,然后根据幼儿不同的经历、素质、独创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自然会提高每个幼儿对教育的适应性。

二、促进思维的原则

学前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方法。要多让幼儿接触实际,观察事物,并加以集中、分类、比较。鼓励幼儿经常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一种奠定思考方法基础的手段。

三、依靠自身发展的原则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强加于人的。学前教育只能在幼儿毫无对抗情绪的情况下进行,促使他们自愿地得到发展。汇集各种知识、印象,在自己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世界,这一活动过程是在成人指导下,靠幼儿自身的努力完成的,任何人都无法取代。因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各种能给幼儿带来新感受的环境,以帮助他们从各种感受中获取新知识。为此,许多国家址分重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广泛持久的兴趣。这是幼儿自我教育的动力。

四、重视能力培养的原则

学前阶段,应该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推动力才具有价值。因而,教师不应该反精力放在毫无意义的知识罗列上,而应该明白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感觉能力、知觉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五、面向未来的原则

今天的学前教育不可能给予幼儿解决未来社会问题的答案。但是,必须考虑怎样才能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思考,发现并鼓励他们的新想法,在创造性方法的运用中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六、追求人格平衡发展的原则

追求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是当前世界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许多国家提出“学前教育应为幼儿未来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础,只有基础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发展。”幼儿的个性是在社会团体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得到发展的。心理学家瓦伦说:“幼儿的‘自我’只有处在与他人的‘自我’相互作用的状态下,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给予幼儿个人活动机会的同时,应给予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并教给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方法。

韩国幼儿园主要招收三到五岁的幼儿,学前教育虽不是义务教育,但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为将来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修养的新一代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的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美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从国内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看国外学前教育


这些年,在大城市上小学变得越来越难,本应该寓教于乐、轻松自在的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家长们也是带着小朋友投身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之中。有专家指出,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讲,要谨慎看待这种"学前教育义务化"。

■ “剥夺想象力”的幼儿园教育

而在美国,40多年前的一起案子则对幼儿园教育影响深远。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母亲给3岁的女儿买回了生日蛋糕,当妈妈取下蛋糕上的樱桃时,女儿指着原来镶嵌樱桃的凹陷处不断喊叫英文字母"o"。事后,这位母亲把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类似的"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而自从幼儿园教她26个字母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能力。这位母亲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听起来可能有些难以置信,但是在美国,最后这位母亲竟然胜诉了。

■ 结构型的知识教育和放养型教育

随着全球的经济市场的竞争,使一贯具有满足感的美国民众开始感受到了压力,于是对上幼儿园孩子的压力也开始增大。许多幼儿园5岁的儿童的生活也就因此开始改变了,原来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自由的童年,开始搀入了基本的数学和识字的内容与有结构性的教育。有的甚至还留家庭作业以及进行考试。30年前美国的幼儿园的孩子当中只有5%的会识字算术,十年间比例上升到30%,近期的统计显示90%的幼儿园的孩子会识字以及做简单的算术。儿童教育部门对5岁的孩子开始接受有结构性的教育,表示是最佳时机,因为根据孩子们的大脑组织的生长和发展,在这个年龄对接受有结构性的知识是最敏感的时期,所以对孩子今后的记忆和逻辑思维有正面的帮助。

但是儿童健康与心理部门则反对,他们认为这个时期培训孩子接受结构型的知识教育限制了孩子从社会当中独立思考和摄取知识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社交能力和做独立决定能力都会造成伤害,从家长的角度也反映不一,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能够在学校中学习成绩优异,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早期教育,于是就为孩子专门选择有教育课程的幼儿园。但是也有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年龄更成熟的时期再开始接受有结构性的教育,于是坚持让孩子到不推进任何教育的幼儿园去,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两种不同的培养机会,就在一个星期之内安排一两天到传统幼儿园,无忧无虑的玩耍,另外一两天再有教育课程的幼儿园去认真的学习。

国内那些试图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早点学小学课程,但是早开花不一定早结果。加拿大早教专家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如果过早认字、写字和计数,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甚至智力发展。

■ 各国早期教育的观点

而韩国的教育学家则主张让孩子慢慢长大,等到孩子想学的时候才让他开始学习,先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到好奇时,在后面轻轻推他一把即可。此外,要多让孩子接触无所不包的大自然。

德国的家长和幼儿园的做法是通过简单的数字类游戏、下棋、走迷宫、搭积木、玩魔方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德国幼儿园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不分班,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这样孩子们可以学会与不同年龄段的人相处,学会不分大小平等对待,网上有人说,德国禁止学前教育,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德国所禁止的实际上是帝国时期的那种收费高昂的贵族学前班。德国幼儿园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不注重技能型的特长教育,而是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尝试和简单的社会规则。

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尤其会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些简单的小玩具、小作品之类的东西,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经常会让他们把自己做的东西带回家送给父母,分享自己的成果和快乐。除此之外,幼儿园也会经常组织一些户外的参观活动,比如说参观巧克力博物馆,让他们知道自己平时吃的巧克力是怎么产生的,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学到了知识。德国幼儿园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脏”,加引号的,平时孩子们非常的规整,比如说玩具玩完之后一定要放回原处,衣服和帽子要挂在指定的位置,但是孩子们在动手的时候,比如说画画,就会把自己抹成一只小花猫,尤其是户外活动,但凡天气允许都会让孩子们在外面玩耍,又是沙子,又是土,一个个又都成了小泥猴,总之德国幼儿教育归纳起来就是顺其自然,秉承天性、合理引导寓教于乐。

中国的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投身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其实,家长累,孩子更累,小小年龄就有了厌学情绪。而澳大利亚的幼儿园主张--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玩好。

澳大利亚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学业压力非常的小,平时主要的任务就是玩,甚至小学低年级同样也被澳大利亚人视为是幼儿园的延续,因此平时回家也没有什么作业,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好很重要,在玩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也会获得一定的知识,但是任何的幼儿园都不会像小学、中学那样为了获取特定的知识而制定教学大纲。

国外幼儿教育原则有哪些?


尽管世界各国关于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繁多,但其基本的教育原则大体上是一致的。现概括如下。

一、教育要适应每一名幼儿的原则

这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因为幼儿能否适应学前阶段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以后的学校教育的成绩。因此,许多国家特别注意研究每个幼儿的特点,然后根据幼儿不同的经历、素质、独创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自然会提高每个幼儿对教育的适应性。

二、促进思维发展的原则

幼儿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帮助幼儿掌握越来越复杂的思维方法。要多让幼儿接触实际,观察事物,在此过程中进行集中、分类、比较等思维技能的练习。鼓励幼儿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

三、自主发展的原则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强加于人的。幼儿教育只能在幼儿毫无对抗情绪的情况下进行,使他们自愿地得到发展。幼儿要自主加工各种知识、经验,在头脑中主动建构自己的世界。这一过程需要成人的指导,但要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成人无法取代。为此,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广泛持久的兴趣。这是幼儿自我教育的动力。

四、重视能力培养的原则

应该让幼儿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周围五彩缤纷的世界,逐渐丰富感性知识。知识只有成为智力活动的内容与基础时才是活的有用的。

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


国外的学前音乐教育

匈牙利是历史上唯一把音乐家与作曲家的号召付诸教育实践的国家。佐丹。孔达利的上述理念对二战后的匈牙利大众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音乐属于所有的人”

“让孩子在每个伟大的艺术中活跃起来”

“我们必须把民众带到音乐环境中来,但器乐永远无法完成普及大众文化的任务。”

“人的心灵中有的地方只有用音乐才可以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应该接受匈牙利最伟大的音乐作品的浩荡”

“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唱出自己的声音,每个孩子的歌声都应当得到他的尊重”

匈牙利是历史上唯一把音乐家与作曲家的号召付诸教育实践的国家。佐丹。孔达利的上述理念对二战后的匈牙利大众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他和同事卡塔琳。弗莱致力于幼儿的早期音乐教育,同时也对幼儿教师进行了系统的音乐教堂培训。

匈牙利的早期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音乐教育法”今天,佐丹。孔达利已去世30年,那场社会变革也已经过去10年,而匈牙利的音乐启蒙教育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平。比较结果显示,匈牙利幼儿园的平均状况并不比德国好,而它的音乐教育仍能达到高超水平真的令人佩服。幼儿园没有天才儿童,但那些只有5岁的孩子们会跳出动作复杂的芭蕾舞,已经能很自信地表达艺术的节奏。他们能唱很多匈牙利民歌,或者用外语唱外国歌曲。从学齡前开始,孩子们已经学会在练习旋律、节奏和舞蹈的同时进行“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心去唱,体会音乐中的休止符,用肢体的语言去表达。在幼儿园里最先得到普及的是回声练习和合唱练习,它始终是一项教育的重点。而且,音乐在幼儿园老师的培训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上海的学前教育


英语教育绝对是超前,一般家长在英语上的投资一年大约在5000~1W之间,EF,夏恩等外资大牌培训中心比比皆是,1节课的收费在100元左右,小班上课(5~6个孩子)。

几乎所有的知识课程在幼儿园都是选修课,例如拼音,识字,思维训练,绘画,算术,琴棋等,需要单独收费。

几乎所有幼儿园都是1餐两点,下午4点放学。一般没有早餐,如有也要另外收费,一个月大约100元左右。晚托班一般到7点,一般无晚餐,有的话还要单独收费,因此晚托班价格一般在120~250之间。虽说晚托到7点,可是常常6点多就没人了,我到家时间在6点40分左右,因此儿子常常一个人和门卫大爷混在一起。在上海如果家里没有老人,最好有保姆,住家保姆价格大约1500~2000左右。

没有学前班,幼儿园大班下学期会开设幼小衔接教育,但作为兴趣班单独收费。

好的幼儿园非常注重电脑教育,打字,绘画,学做PPT。小学一般要求家里配备电脑,打印机,因为作业通常在网上布置。

有条件的父母对于孩子培养非常愿意花钱,我儿子幼儿园班里26个小孩,周末基本可以在琴行及英语中心碰面。

在上海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中国其他城市!

学前教育法国的印象


学前教育法国的印象

2013年初,笔者有幸随《早期教育》编辑部幼教考察团前往法国,参观了巴黎的爱米阿拉户森等几所幼儿园,也与法国同行进行了交流,对法国学前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体制

(一)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

在法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义务教育阶段为6岁~16岁),但却是是初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法国对3岁~6岁幼儿实施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所谓“非强制性”是指家长有权决定是否让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但年满3岁的幼儿家长只要有需要,政府及公立幼儿园就有责任让幼儿接受免费教育。

在法国,年满3岁的幼儿家长可直接向当地政府部门注册登记,由该部门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分配到学区的指定园所,如果家长想选其他公立园,则必须经过政府部门严格的审核,一般来说没有特别充分的理由不能择校。在公立幼儿园,家长只需要承担幼儿的午餐费、校外托管费等非常有限的费用(月均60欧元左右),而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支付校外托管人员工资(法国幼儿在园时间为8:00—16:30,放学后有专人负责看管没有接走的幼儿,这些人具备相应的资质,被称为 “启动活动的人”)及组织幼儿外出时的所需设备费用等。

幼儿入读私立学校则需要家长向学校提交申请,学校有权决定接受与否,通常由校长通过约谈家长以及综合考察再决定是否录取。私立学校的学费每月大约300欧元--600欧元不等,这些费用主要用于维护校舍和宗教教理教育,而所有维持学校运转和教学工作的费用都由国家和市政府或地区行政机构负担。

在法国,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其教育都必须遵照国民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展开,但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手段则由教师决定和自主编制。私立幼儿园的课程内容除了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外,还会增加一些内容。因此,尽管私立学校费用较高,但很多家长还是愿意送幼儿去读私立学校。一方面私立学校办学有特色、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另一方面公立学校教师有时会因参与罢工等社会活动而影响教学。

(二)制度保障下的高入园率

法国幼儿的入园率一直高居世界前列。据有关资料统计,早在1992年,法国4岁~5岁儿童的入园率就达到100%,3岁儿童的入园率也高达98.8%,2 岁儿童的入园率达到34.4%。如此高的入园率与法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有力是分不开的。除了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覆盖率也很高,遍及全国城乡各地。据统计,每2000人的社区中就有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政府不仅积极筹办公立母育学校(幼儿园),也鼓励和扶持私人或私立学校办园。不仅如此,办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因需而设,如幼儿园、幼儿班、托儿所、保育所、流动车等,满足了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其实,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法国是有史可循的,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保护和教育幼儿法令的国家,从1835年政府颁布《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特别视学官的规定》至今,法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如1975年颁布的《哈比改革法案》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1995年颁布的《幼儿学校教学大纲》进一步确定了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在这些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法国的学前教育得以持续稳步地发展。

(三)措施完善的全纳式教育

全纳式教育是法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特色。为了保障残障、智障、贫困等弱势群体儿童受教育的权益,法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法国权利与资助委员会(CDA)规定:应家长的要求,幼儿园有义务接收年满3岁的残疾儿童,并且按照委员会制定的针对性方案,单独或集体对他们辅导和帮助;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儿童,每周有2学时的专门辅导课;对于贫困家庭的儿童,政府则通过“收支对应”的方式减免或免家长的相关费用,如政府将幼儿园伙食费分为不同等级,家长根据自己家庭人均收入缴纳相应等级的伙食费。

(四)公私并举的办园形式

法国的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两类,并且大多附设于学校内,独立园很少。其中,公立幼儿园约占70%,由国家承办;私立幼儿园约占30%,多数为天主教会学校。不论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均由国家承担(其中公立学校教师月工资比私立学校教师仅高出l00欧元左右)。法国的幼儿园之间没有等级划分,其办学质量及声誉完全取决于督学的督查与评估。法国政府明确规定私立学校必须保有足够的生源,否则会被关闭,但如果附近的公立学校因为生源缺乏而停办,则私立学校也随之关闭。此举旨在避免私立学校的垄断办学,保障公益性质的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这也防止一些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进行择校。

(二)制度保障下的高入园率

法国幼儿的入园率一直高居世界前列。据有关资料统计,早在1992年,法国4岁~5岁儿童的入园率就达到100%,3岁儿童的入园率也高达98.8%,2 岁儿童的入园率达到34.4%。如此高的入园率与法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保障有力是分不开的。除了非强制性的免费教育,法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覆盖率也很高,遍及全国城乡各地。据统计,每2000人的社区中就有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政府不仅积极筹办公立母育学校(幼儿园),也鼓励和扶持私人或私立学校办园。不仅如此,办学形式也多种多样因需而设,如幼儿园、幼儿班、托儿所、保育所、流动车等,满足了不同层次家长的需求。其实,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在法国是有史可循的,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保护和教育幼儿法令的国家,从1835年政府颁布《关于在各县设立初等教育特别视学官的规定》至今,法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如1975年颁布的《哈比改革法案》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1995年颁布的《幼儿学校教学大纲》进一步确定了法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在这些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法国的学前教育得以持续稳步地发展。

(三)措施完善的全纳式教育

全纳式教育是法国学前教育的重要特色。为了保障残障、智障、贫困等弱势群体儿童受教育的权益,法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法国权利与资助委员会(CDA)规定:应家长的要求,幼儿园有义务接收年满3岁的残疾儿童,并且按照委员会制定的针对性方案,单独或集体对他们辅导和帮助;对于学业有困难的儿童,每周有2学时的专门辅导课;对于贫困家庭的儿童,政府则通过“收支对应”的方式减免或免家长的相关费用,如政府将幼儿园伙食费分为不同等级,家长根据自己家庭人均收入缴纳相应等级的伙食费。

(四)公私并举的办园形式

法国的幼儿园分公立和私立两类,并且大多附设于学校内,独立园很少。其中,公立幼儿园约占70%,由国家承办;私立幼儿园约占30%,多数为天主教会学校。不论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均由国家承担(其中公立学校教师月工资比私立学校教师仅高出l00欧元左右)。法国的幼儿园之间没有等级划分,其办学质量及声誉完全取决于督学的督查与评估。法国政府明确规定私立学校必须保有足够的生源,否则会被关闭,但如果附近的公立学校因为生源缺乏而停办,则私立学校也随之关闭。此举旨在避免私立学校的垄断办学,保障公益性质的学前教育发展。同时,这也防止一些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就进行择校。

法国是个艺术气息浓郁的国家,各种展馆、博物馆比比皆是,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更是不计其数。首都巴黎更像是一个露天博物馆,卢浮宫、埃菲尔铁塔以及整个塞纳河沿岸,美轮美奂的建筑、雕塑让人目不暇接,如此丰富的艺术资源是法国艺术教育最好的保障。

从托儿所到中小学校,法国在教育的每个阶段均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教育部对艺术教学的定位就是:人文教育的宗旨就是从孩提时期起,给予他们在艺术与文化方面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学会判断、培养品位、积累艺术修养,为每个人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奠定基础,并为其走向开放的世界准备条件。因此,辗转各个展馆便随处可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教师的带领下,或驻足于名画、雕塑前专注地欣赏,或聆听教师的讲解,或边讨论边记录,感受艺术大师们传世之作的熏陶、洗礼。

法国教育部艺术教育大纲明确规定:幼儿园阶段的美术教育重点是引导儿童观察和触摸各种形状物体和材料;鼓励儿童进行视觉和色彩的探索,并适当培养印制、绘制、着色和拼贴能力;通过展示和讲解不同的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从自然的角度,引导儿童学习空气、土地、水、火、树木、房屋等概念。基于此,幼儿园不仅提供丰富的材料以丰富表现形式,增进幼儿对材料的体验,还经常安排幼儿外出参观、走进大自然,拓展视野。走进法国幼儿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氛围,活动室及走廊的墙壁上、空中到处都展示着幼儿的作品。在材料的运用上,各种废旧材料以及自然物应有尽有,如瓶盖、纸筒、石头、树枝、松果、羽毛等;在表现形式上也是不拘一格,平面的、立体的、装饰的、涂鸦的……风格各异,所有幼儿的作品无不彰显着独特的个性与自由的情感表达。

“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一个“含糊其辞的概念”。作者辨析“学前教育”之“学”的内涵,认为其无论是指“学校”还是“学制”,“学前教育”概念都难以成立:如果是指学校,幼儿园已是学校,如何可称学“前”;如果是指学制,很多国家已将幼儿园纳入学制体系之内,其也并非学“前”。因此,该文的结论是:“学前教育”作为学制中的一个阶段、人才培养中的一个专业以及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学科,均名不副实,宜代之以“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的“学”是指“学龄”

实际上,“学前教育”之“学”不是指学校或学制,而是指“学龄”,“学前教育”的本义是“学龄前教育”。

“学龄”和“学龄前”都是历史概念,在近代以前并不存在。欧美国家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社会民众的受教育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的重要规定之一是儿童达到一定年龄即应当进入小学接受学校教育,这就出现了“学龄”概念。至于“学龄”从几岁起,各国规定不一,但通常是在5—7岁之间,而以6岁为多。之后,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过程是一个整体,对人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不应满足于从“学龄”起或在“学龄”中,而应前推至“学龄”前,甚至出生时。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母亲离开家庭外出工作,社会上出现了照管和教育幼小儿童的机构。以往以家庭为主要场所的儿童早期教育,逐渐被社会化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取代,因此逐渐形成了“学龄前”和“学龄前教育”概念和实施规则。

幼儿园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校

杜威认为,学制体系中各个阶段、各种类别的教育机构各有宗旨,如幼儿园的旨趣是“道德的培养”,而小学是“实际的功用”。同时,杜威批评这些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整体性和连接性。但是,这些教育机构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一些功能和目标定位。例如,针对当前我国常见的将小学低年级的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以及计数、算术等)下放至幼儿园实施的状况,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加禁止,以防过早增加幼儿课业负担,妨害其身心健康发展。可见,作为学校教育最初阶段的小学,与幼儿园在教育宗旨方面完全不同,将幼儿园也称作“学校”并不妥当。总之,幼儿园是一种教育机构(严格地说,是保育和教养机构),但并非学校。

幼儿园因是“学”之前阶而被列入学制

既然幼儿园不是学校,为何被列入学制系统?从逻辑上说,写进学制的所有部分,都应当是“学”(学校)。学制是国家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办学规定和依据,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当在学制系统中得以体现。幼儿园进入学制系统,体现了人们对“学龄前教育”作用和意义的充分认识。然而,幼儿园又是个特殊的教育机构,其目标主要是保育,而不是教育。因此,幼儿园向来与大、中、小学校有所区别:幼儿园阶段并未进入义务教育范畴;幼儿园不像大、中、小学那样归属于教育行政部门,而是可以归属于教育局、妇联、民政部门甚至地区街道;幼儿园也从未像中小学校那样划分为年级,学校的年级序列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尤为重要的是,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像中小学校那样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而是通过游戏发展儿童的身体和心智,为之后的教育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之所以被列入学制,并非因为其是“学”,而是因为其是“学”之前阶。

“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不能相互取代

“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内涵存在某些重合,但差异也很明显。“幼儿教育”更多地是从人的自然发展过程对儿童特定发展阶段的教育作出界定,其主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学前教育”更多地是从学校教育的立场对儿童的教育阶段作出界定。“幼儿教育”更为古老,人类早期对幼小儿童所施行的教育影响即为“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在近代出现“学龄”概念后才逐渐产生。“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关注的都是幼小儿童的教育问题(3—6岁甚或0—6岁),但“学前教育”是从当下的幼儿教育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前一阶段、是从有利于幼儿未来接受学校教育的立场考虑幼儿教育。可见,两个概念存在区别,所指有所侧重,无法相互替代。比较而言,“学前教育”内涵更为丰富,蕴涵如下理念——对儿童的教育——“学龄前”与进入学龄后应整体地、有差别地予以考虑。因此,不能用“幼儿教育”概念取代“学前教育”。事实上,二者也无法相互取代。

我们应当严谨、明晰地使用“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这两个概念。笔者曾看到名为《中国学前教育史》的著作,如果该书仅反映中国近代产生幼儿园以来的教育历史,可谓名副其实;如果该书是从中国古代说起,那就是以今铸古,因为“学前”一词始出于近代,而以《中国幼儿教育史》作为书名,不仅更贴切,而且可以涵盖古今。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如“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说法就不妥当,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并没有相应的“高等教育”,而只有“大学”与“小学”之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国外学前教育的原则》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前教育的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