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老外如何对孩子性教育?

04-27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看看老外如何对孩子性教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关于性教育,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难以启齿。那么,我们来看看老外是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性教育的?

1.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机会开始谈论的最好办法是通过生活中与性相关事件提起话题,避免单刀直入的开头。

2.尽量简要地回答当你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时,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得精炼。

3.要有耐心你教某些做事的方法不可能通过一次练习就掌握,耐心对待孩子重复地问同一个问题。

4.要很具体在讲解生理知识时,最好找一个人体的模型演示,尽量运用具体场景、图片、视频。

5.每次谈话应该简短当孩子左右张望,精神不再集中在你的谈话中,就说明谈话的时间太久了。

6.感到尴尬是正常的你可以让孩子明白,尴尬的气氛来源于你,不至于让他们归咎于自己或这个问题。

7.让书籍替你谈论最尴尬的话题这样做能让你和你的孩子站在同一条船上,可以一起讨论书上这些尴尬的问题。

8.你不需要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寻找答案。你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父母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父母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一、朱丹选择性教育的方式采取父母分工:

我从书店买了一本《人体奥秘》回来,打算跟孩子讲讲人的构造。6岁的老大望着书中18岁的女孩图画问我,“我们长大了是不是像她那样?”她手指着图上女孩的胸部,“也长出两块东西来?”3岁的老二问得更具体:“是不是长出两个波波呀?”我点点头,翻向下一页。

养育女孩和养育男孩是不同的学问。有了老三小儿子之后,我同太太商量,女孩的事情归她管,男孩的由我来负责。对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责无旁贷,而分工却是十分重要的。

我不知道太太用什么方法同两个女儿进行性教育的,我只是发现大女的书架上多了一本《和妈妈谈悄悄话》,而二女儿常常翻看一本《小女生身体的秘密》。

二、在朱丹看来生活其实就是一大场性教育

生活是孩子性教育最好的素材。从小时候开始我会利用和儿子一起在公共场所游泳、在家里洗澡的机会,让他看到不同年龄的“裸男”,然后适当讲些男性的构造。孩子进了幼儿园,对于异性会有些好奇,诸如为什么男生站着尿尿女生却是蹲着的,为什么男孩女孩隐私部位都有不同叫法,等等,我会叫孩子将疑问记下来,然后我们一齐去科学馆、博物馆找答案。我记得有一年,德国有个神奇人体的科普展览在香港举行,我带着读小学的儿子去参观。科学展览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最好场所,有标本、实物、模型、图像等等展示比起干巴巴的枯燥味说教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三、男孩的性教育也是必须课,要知道男孩也是需要进行性保护的。

跟男孩子讲性教育是对每一个做爸爸的挑战。

有人担心男孩性教育,讲得不好会弄巧成拙;也有人觉得那是学校的责任与我无关;更多的人是不知从何下手,讲些什么?

我的提议:男孩性教育不妨从如何进行男孩的性保护开始。

一听到这,你可能提出非议,孩子性教育只会讲到女孩子的性保护,怎么男孩子也需要性保护?

你先听我讲个故事,今年暑假,小姨子带着两个小男孩从加拿大回来住在我家里。两男孩性格开朗很招人喜欢,尤其是老大,胖乎乎笑眯眯的。可是有一天他忽然哭着向妈妈投诉,小区保安叔叔拍打他的屁股,他妈妈紧张去了解情况。原来那叔叔看这个小胖子颠着屁股跑来跑去的,十分趣致,禁不住用手轻拍了一下。国情不同,对孩子的性教育也有所不同。小姨子告诉我,在加拿大,从幼儿园开始就会分别对男孩女孩进行性知识的分级制教育,其中核心内容是教会孩子们不准其他人接触自己的身体上的隐私部位,男孩子的屁股也属于私隐的区域。以前,我只知道教育孩子“不要同陌生人讲话”,现在还要加多一句,“不要同陌生的男人交谈”。同性,一般人会容易放松警惕。但近年国内外发生多宗男孩受性侵犯的事件,作案者大都是堂堂七尺的大男人。

对于朱丹来说,对孩子的性教育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孩子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身体隐私部位的发育过程,让身体生理健康成长;二是当成长中出现生理和心理问题时,知道如何找答案,懂得向父母讨教;三是教会孩子学会保护自己不受性侵犯。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教育的培养


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教育的培养

良好的个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更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个性是指幼儿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幼儿区别于其他幼儿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幼儿的良好个性具体表现在主动.独立.合作.自信.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大胆表现等方面。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全面发展,创造的前提是独特的个性,有了个性才有思维的发散,才有创造火花的闪耀。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个性品质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有的幼儿自尊水平低下,自信心极差;有的幼儿胆子小,怕做事,缺乏独立性意识;还有的幼儿破坏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极强,使幼儿教育面临“棘手”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就有一个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好性格,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做事有信心,敢于在困难面不怕吃苦苦,坚持到底,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等好品德......做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好孩子。我们很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尤其是很重视从小班幼儿开始抓起。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入园那一天起,就能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与培养下,克服和改掉在家里养成的不利身心发展的消极东西。使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中,学会交往,提高意识,规范行为,逐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而在我们有些幼儿园幼儿教学中则存在着过于强调幼儿的共性.强调整齐划一的弊端,对幼儿个性的漠视,使得创造成为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下的一句空话。如果一个从小就缺乏个性的人,又怎能奢望他去创新呢?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唯一的童年给孩子”,始终关注“童年”的三性,即“童心”“童趣”和“同权”。这其中的个性培养就是尊重“同权”的体现。我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始终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以下是我的一些作法:

1. 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个性的进一步发展,决定着它加入家庭之外的世界的特点,通常溺爱型的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常常是培养利己型孩子的 床。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使孩子难以产生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将来形成互助.互爱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的基础,也是谦让克己美德的源泉,因此必须重视密切与家庭的联系,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家庭中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并尽量消除形成不良个性的因素,以达成良好个性培养的一致性。为了培训家长,我园办起了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来园授课,还让有些家长亲自上台现场说教,让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保证我们教育的延续性,又例如为了增进亲子关系,我们经常在节假日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享有父母充分的爱,也让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不断的成长,在充满爱的阳光中成长的幼儿个性发展是健全的。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卫生专家提出的那样,“爱比维生素还重要”。

2. 通过各种区域活动,培养幼儿个性

在我们幼儿园中,各种区域活动的材料是比较充足的,引用园长的话“只要孩子需要的,我们就要为孩子提供”。在角色游戏中最能体现幼儿的个性倾向,有的幼儿好动,性格开朗;有的则好静沉稳,不苟言笑。我班就有一位男孩子,看上去老老实实,从不多说话,每次自由活动时间,他都最先选择积木区,悄悄地一坐就是半个小时,不动一下,自我欣赏着他的“杰作”,有时还伴着自言自语,这样下去他就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我觉察到这一点,就有心地与他交谈,带他到其它区看其他小朋友游戏去观看其他小朋友游戏,慢慢地在老师引导之下,他渐渐地露出了笑脸,也加入了大家的活动中来。我常常是这样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也通过这种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的个性。

3. 自发交流,鼓励幼儿介绍“我的新方法”

陶行知说过一句名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开发幼儿创造潜能要立足于日常教育。为此我们要从物.人.环境.时间的几方面着手,释放空间.时间,为幼儿创设了开放式的教学坏境,让幼儿在环境中主动联想.积极创造,求异表现,与同伴共享成功的快乐,在活动时候,当幼儿陷入困境时,如果老师不闻不问,幼儿的创意可能就此消失,所以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分析把握幼儿的游戏动向,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提供适合幼儿游戏的材料,排除阻碍游戏发展的干扰因素,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了让孩子敢想,能够大胆表现,在小朋友之间,我会经常鼓励孩子提问题,引导幼儿勤于思考,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也能认真地去了解别人。

4. 注重个别教育,培养孩子的特长

在许多幼儿园中,老师们都不喜欢经常表现出“反抗”的”捣乱”行为的幼儿,对于幼儿的“淘气”行为,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往往采用制止.惩罚等方式加以限制,强迫幼儿听话.顺从。其实教师要求幼儿听话.顺从,只注意到让幼儿适应社会化的一面,没有注意到让幼儿冲破束缚.进行创造的个性化的一面,没有将幼儿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我们的幼儿教育就很有可能把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勇气和初步创造能力扼杀在萌发状态。为了让孩子“反抗”和“捣乱”的能量转化为创造能力的涌动,我们都应从幼儿有追求个性的内在的角度去分析幼儿的“反抗”和“捣乱”行为,并以积极的态度承认它们.引导它们。在幼教老师们的心里是没有坏孩子之说的。

5. 户外活动,个性培养的大“融炉”

每天一次的户外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孩子们的兴奋状态你是不能预测的。户外活动最能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一个特点是各类环境的开放性。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自我中心的特征。它们必须通过实际体验,亲身去看.去听.去摸.去品尝,才能达到对事物真正的了解,才充分发挥想象,去尝试.去创造。并在活动中学会与别人交流.沟通.合作等技巧,在户外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交往.共享的空间,使其人格得以健康的发展,使其更加自信做任何事都敢于表现、会表现,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也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和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的甚至是核心的标准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能力等都进一步发展起来。

总之开放的时代就需要开放式的教育,让我们的幼儿天天生活在愉快的环境中,天天充满智慧与活力!

家长怎样对幼儿进行性教育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你是怎样生我的?”幼儿常常会向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幼儿对两性的差异也充满了好奇。女孩想知道为什么男孩可以站着撒尿,男孩想知道为什么邻家小妹妹身上总比自己少了点什么。细心的父母有时还发现一二岁的幼儿在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些现象都说明幼儿开始了对性的好奇。但是,幼儿的“性问题”往往得不到科学的回答,许多家长感到与幼儿讨论“性”是难以启齿的,或者认为幼儿长大后自然会明白,所以对幼儿的性问题,要么进行哄骗、给予错误的答案,要么将话题岔开,要么斥责、打骂幼儿,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了“耍流氓”。

事实上,幼儿的年纪虽小,但儿童期是幼儿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和探索时期。幼儿对什么都想问个究竟,性问题同样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求证行为。另外,幼儿身上确实存在一些性活动。正如弗洛伊德指出的,幼儿的性功能与生俱来,幼儿也有自己的性活动。婴幼儿时期是人性欲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此时已经开始了对性的探索,甚至还会创造一些“性理论”,是“对”和“错”的混合物。因此,幼儿的性问题,家长要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近年的研究发现,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生理早熟,而信息传播造成了心理早熟,因此我们青少年的性成熟比10年前普遍提前1年时间。但是由于性教育的滞后导致性无知,青少年到了青春期产生了许多性困惑,甚至出现性犯罪的情况。所以,家长有必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

对幼儿进行性教育,家长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掌握好幼儿性教育的时机。

国外的性学家主张从零岁开始进行性教育,指出5岁前是性教育的一个关键期,这与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一致的。5岁前是幼儿进行“性探索”和创造“性理论”的时期。幼儿对任何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所以幼儿自然会注意到男性与女性生理上的差异,并由此开始进行“性探索”。当幼儿偶尔从电视上听到“强奸”一词时,他就会问父母“什么是强奸”,他并不认为这是下流问题,这只是他的求知行为。这时候,父母应该抓住机会,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话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要随时随地解答幼儿提出的性问题。父母应该抓住5岁前的关键期,对幼儿实施事半功倍的教育。

二是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幼儿的性好奇和性活动是自然发生的一种本能,所以家长要正面回答幼儿的性问题。当孩子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时,妈妈一定要给予正确的解释。幼儿的性问题是他们求知问题的一部分,所以,幼儿的性教育应该渗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在幼儿5岁之前,父母可以利用与幼儿一起洗澡的机会,教给幼儿各种性器官的名称,而不要使用让人联想到污秽和不洁的字眼来称呼性器官,并教给幼儿性器官的清洁方法。这样,让幼儿在极其自然的情况下,了解男女两性的生理特征,消除对两性差异的神秘感,家长还可以收集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让幼儿通过照片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采用聊天的方式,自然地解答幼儿的各种性疑惑。此外,家长对幼儿的性教育,应该贯穿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如教会幼儿正确使用手纸、擦屁股、对身体清洁的方法,这些属于性生理教育的内容。

三是培养科学的性态度。

5岁前的幼儿处于性探索时期,他们的“性理论”不是完全正确的,因此需要家长的科学教育。成人对性的态度会影响幼儿对性的看法。如果父母认为性是肮脏、下流的,对幼儿提出的性问题,不但不能正确回答,而且还要加以斥责,幼儿就会认为性是不洁,产生对性的厌恶感和神秘感。父母如果认为性是自然的、美好的,能正面回答幼儿的性问题,并坦诚地与幼儿讨论,幼儿就能科学地了解“性”,并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在科学地了解“性”的基础上,幼儿才能形成健康的性态度。

四是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和性意识。

家长应该注意幼儿的性别角色和性意识的培养。儿童心理专家认为,5岁以前是儿童身份的确立和性角色的培养时期。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幼儿进行符合他自己性别的身份体验。家长给不同性别的幼儿取的名字、穿的衣服、做的打扮、买的玩具、玩的游戏等都会对儿童确立自己的性别角色产生影响。这些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最初的性教育。如果男孩子喜欢女孩的打扮,家长就要着手进行早期干预,纠正幼儿的“性逆转”现象。如果一个幼儿喜欢持续穿戴异性的衣物,经常表现出异性的仪表、声调,这就需要父母采取措施改变幼儿的变态行为。

研究表明,父母错误的性别角色教育有可能会影响幼儿成人后的性意向。例如一些人的同性恋倾向,其根源很可能来自早期经验。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为了确立与生理性别一致的性别角色,父母不能依自己的意愿做与幼儿真实性别相违背的事。例如,不能认为好玩就给男孩子做女孩打扮,也不能把女孩当成男孩教养,这些都不利于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和性意识。

如何对孩子情商教育


-->

一、塑造孩子高情商的6大要诀

1、爸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宝宝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家长自己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有可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爸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 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3、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爸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宝宝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宝宝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宝宝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宝宝的情感流露。

4、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宝宝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爸妈也要适当地带宝宝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方法。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5、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爸妈带宝宝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宝宝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宝宝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6、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宝宝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宝宝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如何开展儿童性教育课程


3-6岁的儿童,他们缺少反抗的能力,也缺少辨别错对的能力。性教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没法说得太明白。资深心理教师徐琳表示,儿童性教育主要把握两点:让孩子知道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不能给人碰,以及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让孩子知道哪些地方不能被碰,属于“隐私部位”?徐琳表示,对于3-6岁的儿童,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给他们做“红绿灯”游戏。用红色和绿色的贴纸,贴上红色贴纸的地方就是“禁止区域”,不能随意让人触碰。

对女孩而言,“红灯区”是胸部、屁股和生殖器官。男孩的“红灯区”是屁股和生殖器官。家长可以给告诉孩子,“红灯区”就是不能被碰的地方,如果有人碰了,就要勇敢地说出来。

很多恶性事件都会发生在“熟人之间”,譬如老师、隔壁邻居甚至是亲属。父母们可能曾告诉过孩子,遇到事情要告诉爸爸妈妈。这话说起来容易,至于孩子是否真的愿意倾诉、告知,考验的则是“亲子关系”。

一般儿童被侵犯后,都会被威胁。孩子在被威胁后,胆子小,自然不敢说。可不说,不代表孩子的表现不会出现异常。家长能否捕捉到异常,也是阻止事件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被电子产品绑架的时代,亲子关系的疏离必定后患无穷。”在徐琳看来,现在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并不健康,直接导致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言语交流变少,近身观察变少。孩子不说,父母心大,一些早该发现的“不对劲”就容易演变成“大事”。

此外,如今的养育环境,也会让孩子“不敢说”。举个例子,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情况。孩子在幼稚园里犯了错,老师打电话告诉家长。这时候,爸妈如果选择训斥、责骂,久而久之,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困难,就未必还敢回家告诉爸妈。孩子虽小,但如果爸妈能够有耐心地和他讲道理,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也会慢慢理解、接受。

爸妈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应该让孩子知道,遇到了任何困难、委屈,都可以告诉爸妈。徐琳直言,坏人到哪儿都有。在发生一些恶性事件之后,网络上的声音太多、太杂。为人父母,不能只顾着谴责,也要反思。

“前两天在马上边,看到一个时髦的妈妈带着孩子过马路。孩子在旁边踩水塘,踩的满脸是泥,妈妈完全无视,继续看手机。如果这时候,孩子冲出马路了怎么办?被车撞了怎么办?”徐琳担忧,这样的“无视”如今太多太多,如果不能有所改变,恶性事件只会愈来愈多。

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著名性教育专家方刚建议,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好的性教育可以在共同沐浴中成长并了解差别。”方刚强烈建议家长和自己异性的孩子共同沐浴,在浴室中赤条条的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身体的差异,小孩子就会很自然地询问一些关于身体差异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教育。按照国际性教育的经验,到有一方觉得不舒服的时候,这就是共同沐浴该结束的时候。方刚在性教育上所倡导的赋权理念并不是不管孩子,而是鼓励孩子成长,并把选择权交给他们。

家庭性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


家庭性教育到底该如何进行

小孩一般都会好奇地问爸爸或妈妈:“我是怎么生出来的?”母亲经常是随便应付:“你是捡来的!你长大就知道了。或者胡乱编造一个谎言。父亲可能会斥责说:“你是不是看了什么坏书了?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小的时候可能都有过类似的遭遇。逐渐觉得这是不应该问的问题,问这样的问题很羞耻,只能自己去猜想或者蒙在鼓里。

受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许多家庭性道德教育内容及方式处于空白。而家庭缺乏性启蒙教育,不能适应孩子青春期身心重大变化,所以,孩子在这个方面的免疫力是很低的。不能抵制社会大量性信息的影响,孩子的行为难免产生偏离、越轨,性犯罪就是其中突出表现。有的家庭即使想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多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反倒强化孩子对性的神秘感、好奇心,易诱发孩子不良行为。在性教育问题上,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替代的。

对于孩子的性教育,可以说从他一出生就开始了。孩子出生后,无论性别如何,在取名、着装、生活用品的选择上都不应混淆。以免孩子从小对自己和他人形成性朦胧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性取向。比如,有些家庭,父母按照所期望的性别。双亲偏爱男孩或女孩,或有意地把女孩扮男装。或将男孩扮女装,这样做都会影响孩子的性自认,导致后来性格和行为上的改变。

面对孩子有关性方面的提问。父母不应回避,根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发育状况和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选择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解决和满足。当孩子能听懂言语时,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洗澡、着装、修整发型及玩具选择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性别区分。还可通过书报、画册、影视、讲故事等去引导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孩子对生殖产生一种自然的认识。从而使他们接受大自然,热爱人类,认识生命本质。使性自认得以完成。

父母自身行为的规范也很重要。如果父母在这个方面不够检点,追求低级趣味的色情读物,或者黄色影碟随处乱放,这都可能对孩子产生非常消极的不可低估的影响。相反。父母之间感情真挚、融洽。道德高尚,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使孩子热爱人生、热爱生活、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有一次,一名叫妞妞的小女孩儿在朗读结束后,孩子们又照例说妞妞这儿读错了,那儿表现得还不够好。小女孩儿不等听完就大声地反驳,后来趴在课桌上哭起来。她奶奶在旁边看了很不高兴,希望老师说说班里的孩子别提意见了。这时老师没有听家长的意见,而是说:“妞妞,你先别哭,你在台下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别人哭过吗?同学们喜欢你,愿意帮助你才给你提意见啊!你听听同学们提的意见对不对?如果再这样老师不喜欢你了。其实你已经非常棒了,如果再听听同学们的意见,提高一点点,那就更棒了。”听到这话,妞妞破涕为笑。

替孩子摆平挫折不可取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惠新说,这是一起典型的挫折教育案例。我们有太多孩子像妞妞一样平时娇生惯养,享受的是“赞美教育”,听不进批评,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难就觉得天塌下来了。如果遇到小挫折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而是替她摆平挫折,等她真正遇到人生大挫折时就会一蹶不振。她说,同学们的意见对妞妞而言就是一次小挫折,这位老师处理得非常好,通过一次小挫折让妞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理解同学们的善意,又用换位法启迪孩子接受同学们的意见,最后又用“威胁”加表扬的方式让妞妞走出挫折。

张惠新说,家长首先要认识到,挫折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全是坏事,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情况下,挫折处理得适当,会成为今后孩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按挫折强度引导孩子

遇到挫折不可怕,关键是孩子遇到挫折我们家长该怎么办。

挫折的大小程度不同,孩子的性格各异,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也要不同。对平时一帆风顺、心高气傲的孩子要让孩子通过挫折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重新审视自己,从失败中总结教训,然后让孩子尝试独立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通过克服挫折,帮助孩子摆脱对大人的依赖感,找到成功感。

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又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时不要埋怨、批评,要以鼓励为主。本来他信心不足,遇到挫折自信心又受到打击,如果这时再采取批评的方式,只会雪上加霜,将孩子逼进死胡同。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与孩子一起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孩子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中找到自信。

挫折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应付挫折,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耐挫力。但挫折强度太大或受挫的频率太高,超过孩子的承受力,则适得其反,会造成孩子的自卑感,畏惧挫折,遇事不敢去做,变得缩手缩脚。有些孩子甚至会由此变得冷漠、忧郁、情绪过度紧张。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孩子的可接受度。

吃苦教育不是挫折教育

张惠新说,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

有很多挫折本来是不应该有的,有时孩子会被家长“创造的挫折”彻底打垮。张惠新每年接触上百起案例,有很多就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只能第一不能第二,甚至将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逼孩子去实现。孩子因为接受能力、年龄等所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认为自己很失败,父母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挫折感就越强,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受不了而发生性格扭曲。这样人为的挫折不会教育好孩子,反而可能伤害孩子。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我记得是0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王小波的书,然后知道了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之后她的博客,以及一些言论引发的争论,我也一直在关注,也是因为这个知道了性是可以公开讨论的,性教育对于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xx宝出生后,我从网上,书上得到不少的育儿信息,新手妈妈大概都如此.其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对我来说很是新鲜的.从小我们没有什么性教育,上初三的时候才有生理卫生课,老师也从来都是让我们自己看书.哪能讲呢,这是太难以启齿的事情.于是,对于孩子,这一课,我拿出正式的态度,从一些书上,网上得到的零星的知识,我都如获至宝。咱是想着边学习,边指导吧.xx宝一岁多点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图片,还打印出来,就是宝宝从哪里来的全过程.现在看来那是太超前啦.

xx宝两岁多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从村图书室看到了黑克林的<<和孩子们谈谈性>>,这一下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用了很多幽默风趣的故事向人们灌输正确的性知识.教导家长怎么样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谈性问题.可惜这本书至今没买到,但是匆匆一瞥,也让我现在能平淡自如地和孩子讲身体的器官,隐私部位叫得跟身体其它部位一样自然.

让我们一起的几个妈妈重视起来是孩子的一个问题,夏天早上,一家三口醒来,三岁的女儿起身,看到了爸爸穿着内裤,晨勃让内裤高高起个大包,孩子一下子伸手上去摸一下,然后问,爸爸这里怎么啦?有个大包?夫妻俩一时语塞,相互瞪眼睛想着怎么是合适的回答,结果孩子下床玩去了.之后,我们开始在网上买孩子看的绘本,关于身体,关于成长的,能让孩子自己直观地了解身体.

也是在xx宝三岁多的时候,我在厕所,xx宝一头闯进来,大呼一声:妈妈来月经啦!卖糕的,整栋楼都能听得见!我还是平静地告诉他是的,不用这么大声.而现在,孩子们对此无动于衷了,不神秘,应该感觉是正常的啦.而且不会冒失地闯进厕所,对于孩子问的问题,基本都能自如做解答.

前段时间,每天睡觉时,xx宝的手有意无意地放在我胸前.我都会轻轻的把他的手拿开,然后再抱着他抚摸一下他的头,背,有时一头扑过来黏乎一会,我都会抱着他拍一下.我又意识到,孩子的性教育得上一个台阶了.性教育不单单是性器官教育这么简单了,对性器官的认识只是第一课.正巧@屋檐下的小雨博客上有送书活动,很顺利地申请到这本书:<<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李银河作的序,让我感觉很权威.李银河认同方刚的这段话,我也很赞同:性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保护青少年,而不是禁止青少年的性行为;应该是给予青少年性的知识,而不是剥夺他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和权利;应该是赋予他们自主决定自己身体和性的权利与能力,而不是剥夺他们这种权利和能力.

这是一本开放的性教育的指导书.书名是学校性教育,但是一样可以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我着重看了第二部分的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的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与评议和第七部分的性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解答,都非常的实用.

我也非常赞同:性教育的内容,决定权应该完全在孩子们的手中,他们想知道什么,就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关键是怎么告诉,这是方法了.

一个孩子,无论他几岁或者十几岁,他所问你的,都是他的智力所及,能够理解的问题.我们只需要以平常的心态告诉他就可以了,既不少告诉他,也不多告诉他,只告诉他所问到的.比如:对于两岁的孩子那个"我从哪里来"的老问题,我们既不需要说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需要详细地讲解由性交到受孕,再到分娩的过程,只需要告诉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便可以了.当孩子到了三四岁,他的问题可能才会延伸到"我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这时你再告诉他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了他.而到了五六岁,孩子的智力才会使他提出"为什么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我"的问题,这时我们回答才可以自然地进一步:"因为爸爸妈妈相爱,相爱的人在一起,就会怀孕,生下你....."再过几年,孩子的问题能会更深入,我们只需要按照他的问题一步步回答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在孩子的性教育过程中,我们真的是客体,孩子才是主体,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索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只要做好配角就好了.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性教育不是性行为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性价值观的教育,还有社会性别教育.还要将性教育与个人人生观,道德修养的教育结合起来.一个人对性的态度是和他整个人生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性教育也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性的内容.

有资料说,7-14岁是孩子迅速产生性意识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这书来的很及时哪.

如何对孩子实施“进餐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了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

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

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期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学习用餐礼仪。

英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用礼仪了。

让孩子帮忙做事。

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重视环保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效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喜欢《看看老外如何对孩子性教育?》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