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幼儿教育,它们优秀在哪里?

04-27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外的幼儿教育,它们优秀在哪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国外的幼儿教育,它们优秀在哪里?

国外的幼儿教育相对来说发展得比较完善,在流入中国以后很多概念也是大热,像现在的蒙氏和华德福幼儿园都非常

贵。那么,这些幼儿教育到底优秀在什么地方?小编将给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蒙特梭利

强调儿童的智力开发。教师引导儿童学习,并且为儿童提供环境支持,使儿童处于一个乐于学习的环境中。儿童是不按

年龄分组活动,而是混龄活动。

蒙特梭利的秘密武器是一套完整的课程和教具。儿童通过感官操弄这些教具而学习。外行人拿到这些教具,也不知道它

的含义是什么。因为每一个教具,从形状、大小、甚至颜色,都是有其背后的理念来支持,需要通过专业培训的教师来

引导儿童学习。

瑞吉欧

该课程编写是依据儿童对的兴趣和经验。课程是以project形式进行,儿童可以以任何形式来表达和展现他们的学习成

果。

教师需要接受艺术培训,学校有专门的艺术工作室提供给教师和学生。比较典型的瑞吉欧情形是:小朋友早上来到学

校,走到窗前,告诉老师:“老师,今天的太阳好大。”老师说:“不如,我们今天就去外面花园晒太阳吧。”

老师带着小朋友出门,小朋友A和B对草地上的花感兴趣,小朋友C和D对花园的小昆虫感兴趣,然后A和B就问老师:“为

什么这朵花是红色的?”C和D问:“为什么蝴蝶会飞?”然后老师就说:“哇,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吧。”然后小朋友各

自开课题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研究。

资料可以是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对于展示研究成果,小朋友也可以用任何方式,图画、手工制作、表演等等。

华德福

崇尚全人教育:头、心和手,提倡“做中学”。艺术被整合到每一门课程中,会有谜语、民谣和神话的学习来提高想象力和多元文化学习。

主课教师会一直跟随小朋友从幼儿阶段到高中的学习。学习在没有竞争的环境中进行。

进到华德福的学校里面,会看到小朋友有的在画画,有的在种花,有的在做烹饪。

在2010年的时候,参观过成都的华德福学校,就是传说中中国的起源地。当校长在台上介绍华德福如何如何好,家长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跟主流教育和社会发展接轨?校长说,他们是一个体系,培养的儿童具备的各种能力,都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

当时一个家长问校长:你们跟德国华德福组织的关系是不是总部和下属的关系?校长解释他们是用华德福的理念办学。一个家长总结:哦,就像社会主义,苏联中国大家各搞各的。

现在看华德福总部发出的名单,中国的华德福也收归旗下了,对家长来说,有总部对教学进行监督也是一个保障。

PS:参观过一些幼儿园、国际学校,环境设置上来说,最喜欢之前参观过香港的蒙特梭利学校印象很深的是教学楼门口的那棵大树。

教室里面到处是一整套一整套的教具。蒙氏教育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需要很了解小朋友,在观察小朋友玩教具的

同时,能够发现小朋友的问题所在,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小朋友思考,让小朋友通过反思,自己修正自己的问题。个人觉

得是:试误——反思——再试。

其实国外还有很多很好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比如现在国际上最热门的IB课程。如果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这些国外的教

育理念他们的优秀之处就是:赋予儿童自己成长的权利,欣赏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也就是爱他们。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的教育,干涉的度在哪里


孩子,作为一个仍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体,他的每一个行为,每一种活动,我们都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标准划为对与错。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除了对与错,还有很多促进成长、挖掘潜力的成分。那么,对待孩子的教育,什么样的干涉才是合适而有效的呢?

情景再现

妈妈:男孩子3岁零1个月,涂颜色时总是涂的乱糟糟的,我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去涂,估计是训斥他的缘故吧,现在让他涂颜色都不涂了,那是不是孩子在做事情时不要干涉,即使错的也不要管呢?应该怎样再调动他的兴趣?

孩子:我就喜欢乱涂颜色,可妈妈说我涂的很不好,还在一旁提醒我不要那样涂,应该要怎么涂,越听她说,我就越烦,干脆就不涂了!

不明情况的干涉,只会剥夺孩子成为独特自我的机会

早教专家指出,每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对世界、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就像一张白纸。因此,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所有活动,都是在加深并积累自己的生活体验。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经历是极其珍贵的,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从而发挥出内在的潜力。

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吧,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在乱涂乱画,颜色涂的一团糟,可在孩子那里,他或许是被五颜六色的彩笔给吸引住了,正在为彩笔能在纸上涂出颜色而兴奋呢!如果让孩子继续自由地涂下去,他也许就会对颜色有一种很深的认识,慢慢地,色彩感、审美能力都培养起来了。而这些,都是孩子内在的能力,看不见,摸不着,但不可置疑的是,环境的潜移默化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我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或者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做,而这些一般都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的事,孩子会觉得你不信任、不尊重他,他非但不会按着我们说的来做,还会觉得很没意思,慢慢地失去做事的兴趣。反过来,我们又在发愁如何让孩子重新拾回兴趣!

此外,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探索、体验之所以那么重要,原因是因为对于同一样东西,任何人的体验和感受都会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发展高度。比如,小时候,“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相信大家都看过,但却只有牛顿对此提出疑问,并发现了地球引力这一科学现象。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活动

因此,当我们不理解孩子的行为或活动时,我们可以蹲下来,陪着他一起涂画,真正地去理解他,问问他“宝宝,你愿不愿意告诉妈妈,你在涂什么呀?”,而不是一来就告诉他要怎么涂,孩子就会很愿意地跟你交流、互动,但前提是,一定是要在他涂画完之后。

那么,孩子在玩耍时,什么样的情况之下,我们才要去干涉他呢?这也是很多家长都咨询过歪歪兔育儿老师的问题。

一是孩子的行为影响、伤害到了别人时。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阻止孩子,要给他讲道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二是孩子的行为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时,可以读读歪歪兔的安全系列图画书,掌握既养成孩子的安全习惯又保护他的好奇心的方法。三是孩子的行为违反了社会集体中的守则。我们要在生活中给他灌输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奇迹,如何让他迸发出潜力,这就需要家长们把握好干涉孩子活动的尺度,宽而有原则。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重点在哪里?


幼儿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学龄前儿童应该以玩为主,还是要侧重学前的智力开发?怎样让孩子成为会学习的孩子?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中有哪些误区?幼儿学前班该不该把小学一年级课程列入教学内容?这些都是关乎孩子们健康、学习、成长的话题。

幼儿教育“重”在哪里?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现在的家长往往从胎教开始,就小心翼翼、千方百计地要给孩子最好的启蒙。到底幼儿教育的重点在哪里?当日的论坛上,这是幼教专家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世纪先锋学校幼儿园校长秦志红举例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幼儿园的老师曾教育他‘东西从哪里拿的,要放回哪里去’。有一句话,叫习惯成自然,有好习惯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很重要。”

直映教育郑州中心校长李向东则用数字形象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6岁之前,正处于孩子生长发育过程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例如,孩子阅读认字的关键期在5~8岁,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学好。”

那么,家长在孩子教育中该怎样做好启蒙呢?郑州启元国际幼儿园园长吴丹丹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学龄前儿童应以玩为主吗?

启蒙教育很重要,那么,学龄前儿童应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呢?

郑州大学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首席指导师王萍认为,游戏应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通过游戏来发展身体和心理,而学习是一种抽象思维活动,孩子不到年龄时,他的抽象思维就不到发展的时候,硬让孩子“学”,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长”!

帝湖幼儿园杨丽敏园长说:“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哪里?是要让孩子笑到最后,赢到终点。教育孩子应该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教育过程。”

培杰潜能开发中心幼儿园园长郑伟利也说:“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关键是怎么学,学多少。这点上,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定。如果教育不当,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影响。”

河南春苗教育机构校长程冠三也强调说:“教育的目的有两种:第一是适应各种情景的能力;第二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想孩子优秀,就要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学前班该不该讲一年级课程?

针对有些幼儿园将一年级课程纳入学前班教学内容的做法,不少专家认为不可取。

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训练营郑州中心校长郭建霞说:“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列入学前班,这其实是‘提前学’,这对孩子的学习并不好。到了一年级以后,孩子就会缺乏新鲜感,重复学习也是一种浪费。”

她呼吁说,我们不能只看孩子学会了几个生字,而应该去分析孩子们真正的能力,要看到孩子在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这些方面健康协调的发展。

怎样让孩子成为会学习的孩子?

郭建霞园长的观点引起了不少专家的共鸣,大家纷纷强调要按照孩子身心的成长规律,顺势教育。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

真爱亲子教育董事长郭红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每一个机构、学校、老师和家长都不可能替代孩子,一切都要靠孩子自己。”她说,在国际化的教育里面,评价孩子的标准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怎样,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学习。

郭红解释说:“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拿到一个东西会自己找答案,这个智力构建过程,孩子是很有自信、很开心、很愉悦的。孩子的智能得到充分开发,他才会学会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生活,性格方面也会很稳定。”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教好孩子?

除了学校,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们在教育孩子上容易陷入哪些误区?怎样配合学校教好孩子?专家们也有话要说。

“真正的教育专家,是跟孩子一样大!”郑州飞扬家庭教育有限公司校长刘林给家长们建议说,很多时候,一个人人格健全的标准就是自我人格认知和情绪的协调统一,同样的,影响孩子思维的也是他的情绪。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自控能力?有句话说,跟你的孩子一样大,这样你的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接纳、平等。如果家长本身就没有情绪自控能力,对孩子大吵大嚷,也很难培养出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

郑州市启乐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校长祁欣则提出了家长们最为困惑的一个问题:即对正确的教育理念有了认识后,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她认为:“一些机构针对家长推出了一些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训练课程,效果是非常好的。家长与孩子要有一个好的沟通模式,谨记一点,孩子做到三个方面就可以了,吃好、学好、玩好。”

很多家长很关心孩子的教育,但客观现实是很多家长不懂得教育,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家庭教育中光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她建议家长多接受一些专业指导和培训。

国外幼儿的“另类”教育


别类的“玩”

除了秋千、滑梯、转椅等传统的玩具外,世界各地的幼儿园里,给孩子们玩什么呢?有的游戏真是出人意料。

“玩”木工

这里说的木工可不是用类似我们见到的塑料或专用儿童性模拟工具模仿做木工的想像式游戏。在欧美的一些幼儿园,孩子们要真正地做木工活儿,从锯开木料,刨平木板,切割,打磨,装钉成型到油漆完工,孩子们要作出真正的木制生活用品或玩具来。很多读者耳熟能详的关于爱因斯坦幼年时制作小凳子的故事假如属实,那么这个传统也流传了很多年了。据说,有些孩子做出来的东西很是有模有样呢。

至于最令人关心的安全问题,老师们自有解决之道。通常的安全守则包括:工具各安其位,用毕立即放回原处;工具仅能用于指定的用途;不断强调安全要领以及必须由足够的成人监护等。有趣的是,老师们发现,在喜爱木工活方面,女孩和男孩是没有分别的。

“玩”做饭

同样的,这里说的做饭也不是“过家家”用的小盘小碗盛沙子做饭哦。有的幼儿园设有专门的课程,孩子们来到厨房,制作简单的美味食品,然后大家一起吃光,孩子们真是开心啊。小厨师们在这样的厨房里做出来的菜肴主要有:鲜黄瓜片,烤杂菜串、自制柠檬水、花生酱卷面包或果冻饼等。通常在美国国庆日很多幼儿园都会安排孩子们自己做庆祝大餐配着著名的苹果派吃,吃完了还要玩一种“扮演焰火”的游戏:孩子们轮流跳、跳、使劲跳到最高,然后像焰火落下一样倒在地上,孩子们总是玩得非常开心。

“玩”沙子

沙子是西方很多国家最“经典”的玩具之一。孩子们在家里、沙滩上、幼儿园……到处都可以玩沙子,玩法真是千奇百怪。甚至出版了一些专门指导玩沙子的书籍。

“玩”音乐

幼儿园的音乐可不同于成人正式的乐器训练。在很多西方幼儿园,音乐课更像是对儿童的“声音启蒙”教育。孩子们会面对各种材料,如桌面、玻璃条、金属片等等,自己尝试敲击,了解不同材料发出的不同的声音,进而直接到树林里大海边聆听风的声音、水的声音、鸟儿的歌声和动物的鸣叫。孩子们可以自己制作能发出优美声响的乐器,体验音乐的感觉。当然假如有孩子对乐器感兴趣,老师也会鼓励她甚至专门教导她。

孩子学习英语意义在哪里?


我们见到很多家长都让很小的孩子开始学习英语了,我们很敬佩家长们的良苦用心,但我们需要追问的是,孩子学习英语的意义在哪里?有很多学者谈到幼儿学英语的问题,现在幼儿学英语的风气很旺盛,学习英语的幼儿园到处都是,幼儿到底适不适合学英语,决定因素在于家长的态度。如果孩子一回家,妈妈就用很严厉的态度质问:“今天学了什么?你现在会讲什么?”小孩一听了就紧张,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感和挫折感,一听到英语就怕,更别说以后还能快乐地学英语。

如果真要教孩子英语,“自在”的心态很重要。能学多少是多少。如果希望对他日后有帮助,只要增加对英语的熟悉感,让他以后小学、中学再听到英语,没有太陌生的感觉即可。并不见得非得要小小年纪说得很流利,才算是成功。

幼儿学英语还可能产生一个问题:家长太注重英语,反而造成孩子没有把中文学好。孩子学语言的程序是先会听,然后会讲,再来慢慢形成纸上作文的能力。如果忽视幼儿的中文基础,可能会影响孩子作文表达能力的养成,造成孩子在学校的挫折感。

把英语学好其实不急在一时。语言是模仿行为,孩子学得快忘得也快,许多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回国上幼儿园时,一句话也不会说,但不到一学期,中文就说得很流利,一年后,英语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只是提早学英语,而没有持续提供说英语的环境,效果是很有限的。话又说回来,英语只是众多能力之中的一项,今天的世界已经是专业分工,当今政坛也有一些大官英语程度不好,请翻译、找专人准备资料,就可以圆满交差,英语能力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唯一因素。

再者,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学习的机构,它是一个让幼儿在团体生活中,用游戏感受生活、建立快乐人生观和自信的时候,幼儿们该体验的,不是一连串知识的学习,而是没有压的游戏、再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格,这也并不是单纯一项语言的学习,应该取代的教育功能。

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大的动力,而乐趣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果真的要让孩子学英语,营造不苛求、轻松快乐的气氛是很重要的。我见过很棒的英语老师,擅长运用肢体表达爱,让孩子深深感受到说英语是有趣的,譬如一个幼儿园里,有说英语的老师,也有说中文的老师,这位说英语的老师经常满脸笑容,善于用握手、拥抱等肢体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每次见到孩子就很热情地说”Hello!Howareyou!”,慢慢地,孩子从经验中认知到:这个老师是友善的,爱我们的,和这位老师对话要用英语。天真的孩子想亲近这个可爱的老师,便会开始模仿他说的话:”Hello!How are you!”。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学到很多,每次想到英语,就想到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觉得非常开心。还有一个很好的方式,是利用布偶角色扮演,孩子喜欢融入布偶的生活和想法,愿意和布偶说英语。总之,把“说英语”和“快乐”联结在一起,对孩子就是很大的诱因,孩子不再觉得学英语是苦事,是严格的要求,将来就能够快快乐乐、自己主动学英语。这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总而言之,幼儿在人生早期,有许多的成长发展任务,而学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如果真要教英语,在态度上用鼓励和营造欢乐的气氛来加强学习动机,增加他日后待人处事的胆识和自信,以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一生都受用,这岂是孩子在短短几年幼儿的阶段,会说几句英语的成就可以比拟的呢。

幼儿教育刍议


□杨丹

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做到“善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善问则生善思、乐学”,则幼儿能主动参与、乐于学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较好的凸现。

一、趣“问”问题有趣味性。幼儿幼稚天真,对形象事物倍感亲切。所以教师提问应在其认识的事物的中有选择的做形象比喻,或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尽量与幼儿认识的食物有关系。再利用问题情景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思考动手,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有关知识,激起探究的欲望。如在认识了“1~10”的数字教学时,我常利用孩子生活中认识的事物来编造问题情景,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我设计了让孩子数糖果、找皮球等问题情景。既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深深的吸引幼儿,又可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想法,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渐“问”问题有层次性。”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提问常出现过多、过长现象,从而导致孩子无法听清老师的提问重点,影响孩子的回答质量打击孩子的回答积极性。因此,提问要有层次性,首先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然后再以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加深,扩展内容,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过程结构严谨,引导幼儿层层深入探究。

三、思“问”问题有延伸性。幼儿好奇、好问、好想和好表现是幼儿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注意问题的设计,所提的问题应有延伸性,灵活地渗透于整个活动中。如:在学习“认识我身边的动物”时,我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所认识的动物,一位小朋友讲了蚂蚁,我便顺势而问:“你在见到蚂蚁时蚂蚁在干什么?”“蚂蚁身体那么弱小却能搬动毛毛虫靠的是什么呢?”让幼儿扩展想象,讲述但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情景,开阔知识面,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推理、联想,使幼儿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对幼儿进行了团结协作力量大的教育,也增长了知识。

四、拓“问”问题应发散性。每个幼儿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于是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个体差异。因此,老师应先了解每个幼儿发展程度,清楚他们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在认识上有哪些误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所设计的问题才能结合幼儿好想象的特点,让其注意力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物象上,而是在所熟悉的知识空间尽情发挥。

总之,课堂活动中的“巧提问”应旨在激发幼儿对活动内容、过程的主动参与兴趣,巧妙地把幼儿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的兴趣转移,转化为学习思索探究的兴趣,使幼儿在发散性思维的同时集中注意地去实践、探索。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巧提问”,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逐步走向科学的殿堂,让“善问”真正成为一把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

(作者单位:金沙县岩孔镇幼儿园)

德国的幼儿教育


在德国,大部分幼儿园由教会、福利机构以及城市社团来管理,有些幼儿园也由企业和协会负责。幼教人员的中心任务是给孩子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创造一种学习氛围,让他们将来能够发展成为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幼儿园教育应对家庭教育起到辅助补充作用,帮助消除儿童发育缺陷,给他们提供各种广泛的教育、发展和培训的机会。

政府对幼儿教育高投入

在德国,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州立、私人或教会举办等几种类型。所有幼教机构的运作经费绝大部分由国家提供。政府在制定教育收费时,考虑到了不同家庭的收入以及各家庭的幼儿人数情况。家长将个人收入的3%交给区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送孩子入园。

德国法律规定,必须给3~6岁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德国3~6岁的幼儿入园率能够达到90%。德国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对幼儿园的设置予以规划、调控,对幼儿园的规模、招生数及工作人员的数量予以监管。另外,他们还要提供幼儿园的经费预算上交议会,为议会下拨经费时提供依据。

幼儿园的环境

走进德国的幼儿园,给人最强烈的感受是到了一个有一大群孩子的家庭里,安全卫生、舒适温馨而丰富多彩。幼儿在这里干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显得很愉快。德国幼儿园的门面一般都很小,从外看很难发现这是一所幼儿园,但推门进去,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一个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呈现在你面前。

幼儿园一般都是两层楼的建筑,室外有大片的活动场地。幼儿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活动量都很大,胆子也很大,爬高上梯,一点也不含糊。老师只是站在远处观察,不怎么干涉。

活动室内墙上贴的、挂的都是幼儿自己的作品,看上去有些零乱,但对幼儿来讲很亲切。大盆大盆的绿色植物随意放在橱柜上。桌子上,给活动室带来不少绿意和生机。

幼儿园内的混龄编班

在德国,“幼儿园”这个概念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德国幼儿园招收0~10岁的儿童,包括0~3岁的婴幼儿。3~6岁的幼儿和6~10岁的小学生。一个班内,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他们一般将年龄不同的孩子分成不同的组,每组有不同的老师负责。。幼儿园里也招收上了小学的儿童,就像中国的“小饭桌”一样。中午小学生放学后,到幼儿园来用餐,下午放学后,到幼儿园来做作业,做完作业可以在幼儿园玩足球等游戏。通常幼儿园每个班墙上都有一张表格,记录着每位小学生放学时间、所在学校、联系电话等,便于班上老师对他们进行管理。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混龄编班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互相学习以及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认为:大小孩子在一起,大孩子会感到很骄傲,同时知道要去爱护小弟弟、小妹妹,而小孩子也可以向大孩子学到很多东西。

教育活动的组织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

德国幼儿园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可以去娃娃家,可以到户外玩。对于午餐和午睡,老师也很尊重幼儿的意愿。比如,有的幼儿园提供三个午餐时间――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2:00,由幼儿自己决定何时用餐。另外,幼儿园提供专门的地方供幼儿睡觉,每人一块海绵睡垫,老幼儿躺下去20~30分钟仍未睡着,他就可以起来出去玩。

学前班幼儿教育规定

难道德国幼儿园老师就是天天带幼儿玩?一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前班幼儿教育规定的资料显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主要有:

(1)要培养幼儿有自己独立的观点,有主见,不是老师怎么说,别的幼儿怎么说,自己就怎么说。

(2)要培养幼儿敢于说,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个别幼儿的害怕心理。

(3)要帮助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如认识信箱,他可以把要寄的信放进去;认识电话亭,可以用来打电话。

(4)培养幼儿手工劳动的能力,如写字、拿针等,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训练幼儿四肢的技能。

(5)教幼儿认识厚薄,认识颜色,学认l~10的数字,认识具体的国家,认识不同材料制品。

(6)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训练,学唱歌、跳舞、培养节奏感。

(7)培养幼儿熟悉马路上的交通规则,知道如何过马路、看红绿灯。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幼儿独立性似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只不过他们的培养方式是玩,通过玩来教会孩子。

日本的幼儿教育


日本一所幼儿园的体育工作

去年五月,我们去日本考察幼儿教育。日本幼儿园的体育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爱知教育大学附属幼儿园的作一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借鉴。

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该园有一个宽敞的体育活动场地。场上铺着一种特制的红色沙土,松软而富有弹性。孩子每天早晨到园后,就身着汗衫、短裤,有的还赤着脚,在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场地四周设有各种运动器具,如秋千、单杠、平梯、山洞、滑梯、荡绳,此外还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的攀登架,儿童们既可以攀登,滑滑梯,又可以在网绳上爬行。单杠、平梯在我国幼儿园中很少设置,担心悬吊动作会使儿童肩关节发生脱臼和肌肉扭伤。而据日本同行说他们并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体育教授竹内仲也认为这类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臂力。从实际情况看,这类运动很受幼儿喜爱。在运动场的一端有一面积较大的沙坑(约有16平方米),配合玩沙游戏备有木铲、水桶、簸箕等。在这样的沙坑中,教师几乎可以带领全班儿童在沙坑里挖山洞、堆沙丘、开水沟等。

该园的体育设备较多,条件较好,可教师仍注意利用园内的自然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如他们在两棵树的枝杆上架一根较粗的木头,在木头上系着两根粗绳,绳上打着几个结,幼儿坐在钢绳末端的结上,双手拉住绳,前后晃荡,犹如荡秋千,他们还在沙坑两边的树杆上,分别在上下结两根粗绳,让年龄稍大的幼儿双手拉着上面的绳子,双脚踩着下面的绳子,从一端一步步地走向另一端。通过这类活动,可以锻炼、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平衡力和灵活性。

孩子们从8:30入园一直可以活动到10:15(10:30起有一次全班性的集体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每个幼儿都可以充分地活动,体力、脑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日本儿童衣服普遍穿得很少,体质较好。五月初的日本气温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当时我们都穿着毛衣,厚的裙子,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只穿着汗衫、短裤。据老师介绍,在冬天儿童也是穿短裤的。儿童虽穿得很少,可没有见到有一人流鼻涕和老感冒的。这说明经过锻炼后,儿童体质普遍较好,相比之下,我们的儿童衣服穿得过多,保护过多,缺乏锻炼。在一天的活动中,儿童喝的全是凉的自来水(日本自来水消毒过滤较好,可以直接饮用)。午饭是儿童早晨从家中带来的,在五月份的气温下,儿童的盒饭已不蒸热,中午直接吃冷食。据说:这种种做法可以锻炼儿童的肠胃功能和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园的教师很注意儿童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他们经常分析,研究所做的工作,他们曾做过这样一些研究:记录幼儿一周中心率的变化,观察研究幼儿生活节奏和保育的关系;在幼儿体育运动后,及时测量幼儿机体生理活动反应,为掌握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和时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拍摄幼儿体育活动的录像,分析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发育的影响,分析幼儿动作发展情况,研究如何培养儿童正确的动作。

富有营养的午餐

幼儿上午半天的体力、脑力活动量较大,能量消耗较多,因此午餐的主、副食数量和质量在一天膳食中应占较大的比重,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该园的午餐是由家长根据幼儿园提出的要求准备的。这里介绍几名幼儿所带饭盒内的食品:

饭团、蛋卷、肉圆、樱桃、桔子、鸡腿、小红果。

饭团、鹌鹑蛋、肉圆、油炸小饼、苹果、桔子.

饭团、生菜、肉圆、鸡蛋、蕃茄、桔子。

奶油夹糕、鹌鹑蛋、草莓、香肠、胡萝卜、豌豆。

饭团、鸡腿、花生米、樱桃、桔子、果冻。

(饭团一般均放有2-3个,大多数饭团外面都包着紫菜。有的包着豆腐皮。)

从以上几个幼儿饭盒中主副食搭配情况看,幼儿午餐是符合营养要求的,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主副食搭配恰当。主食不多(每人约1.5-2两饭)。但副食品种多,质量较高,一般都有肉、蛋、蔬菜、水果等,从而保证了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注意了食品的色、香、味。午餐食品多种多样,色彩鲜艳,即使食品本色不鲜艳,家长也会配上一个用彩色塑料剪的花、小动物放在饭盒里,所以一个个饭盒犹如一件件工艺品。蔬菜、水果都是生食,这样可较好地保存食品中所含的维生素C,午餐中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可有助于蛋白质的吸收。

教师在安排幼儿进餐时,十分注意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如就餐前要求每个幼儿自己拿取饭盒、水杯、筷子等。幼儿吃完午饭后,要将饭盒收拾好放进自己的小包中。三岁班的幼儿入园一个月后,就开始在幼儿园吃午饭,并学了上述技能。

教师还从教育幼儿出发,向家长提出要求:幼儿每天的午饭,家长必须亲自制作2-3种食品,不允许全部购买熟食品。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实际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整个制作过程,知道每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幼儿可以看到母亲的劳动,增强对母亲的热爱情感,家长通过亲自为幼儿准备午餐,也会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该园的主任说,在日本,一些年轻的母亲常常忽视自己对于女的教育责任,现在通过为孩子准备午餐、为孩子缝制餐巾、小包和为孩子服装上刺绣花纹等工作,教育责任心增强了,也密切了亲子关系。

漂亮、合体的服装

漂亮的服装可以使人显得精神。儿童服装应该轻盈柔软,宽大舒适,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服装的结构还应简单,以便于儿童自己穿脱。该园为幼儿设计了在园活动时统一的园服。服装的式样和布料颜色的选配很适合儿童的特点,儿童穿后美观大方,活泼可爱。

园服,男孩是西服,短裤,西服为大翻领,上面另加一层白色的衬领;女孩为藏青色长袖连衣裙,配上白色大翻领,中间结紫红色领带,色彩鲜明、协调。裙子正反面均有皱折,从而使裙摆宽大,两线条又有变化,显得活泼舒适。衣料是涤纶的,厚实、挺刮。因此这套服装端庄大方,美观,儿童化。幼儿活动时穿的汗衫、短裤设计得也很好,服装式样全园是统一的,但三个年龄班的颜色不同。在汗衫的袖子和裤子的中缝处镶有一道边,这道边上贴着三条不同颜色的横杠,标志该幼儿入园时间的长短,是新生还是老生等,还增加了服装的美感。

园服的衣袖上挂着一黄色园牌,表示这些孩子为学前儿童,不能独立过马路。司机开车时遇到挂黄牌的孩子,必须放慢车速(据说全日本均如此)。衣服的前胸挂有一红色牌子,上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和所在班级,便于全园教师认识和进行教育。这些做法说明其教育工作的细致。

幼儿穿着整齐统一的服装,使人感到精神焕发,朝气勃勃。大家穿着一样的服装,会使幼儿自然地感受到集体的荣誉,热爱所在的集体。日本中、小学也都有统一的校服,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教育界是很重视儿童团体精神的培养。

国外教育的几个教育典范


(一)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

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点评:

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教育典范: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点评:

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并且要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捕捉成才的敏感区

教育典范: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叫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萝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

点评:

发育正常的孩子在五六岁时会对某一方面表现出极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要及时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为孩子的成才打开通道。

(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典范:

在德国,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1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点评:

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经成为国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品质与健全人格的欠缺,已经是我们目前教育再也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

(五)在实践中教育儿童

教育典范:

在瑞典,2岁多的小班学生最初学的单词除了“你好、谢谢”以外,都是森林里的植物及野果的名称。在夏天,每星期中有两天需要老师带着小宝贝们到森林里玩耍或做小试验。例如,在地上挖几个坑,分别将塑料袋、纸、玻璃、香蕉皮等埋入,过了几个星期后再挖出来,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对小孩讲解土地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哪些垃圾。像土地不会吸收玻璃,而且还会伤害到人和动物的脚,太阳光反射聚焦还会引起火灾,所以不可乱扔玻璃垃圾。瑞典的环境建设搞得那么好,这与他们自身从小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点评:

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教育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儿童接受,瑞典这种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接受、对生活及人类的热爱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国外如何教育幼儿


国外如何教育幼儿

宝宝快上幼儿园了,该把他送到怎样的幼儿园呢?为增进宝宝的音乐天赋,挑一个音乐幼儿园;为发展宝宝的语言能力,挑一个双语幼儿园……还是有别的选择呢?

幼儿园是宝宝独自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场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人际关系,对幼小的宝宝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巨大变化。这一步迈得如何,将会影响到他以后怎样做“社会人”。

下面是国外一些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重点、教育方法,虽然各有特色,但让宝宝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将来比较适应地踏上社会打下基础,都是相通的。也许这些资讯会对爸爸妈妈们有参考价值。

美国

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有信任感、责任感、自尊心。

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不断提高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游戏丰富知识、经验,并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

通过培养艺术技能和认知技能,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

培养学习技能,如读、写、算,但不强迫他们学习,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进行学习。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电脑区、图书区、泥塑区、植物区、动物区、积木区、玩沙区、玩水区、烹调区等,让宝宝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

培养宝宝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将玩具、物品等分类摆放,显示清晰,宝宝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觉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为了让宝宝学会友好相处,准备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宝宝都能得到,无须争抢。同时,不同的区域使得每个宝宝都能自由地与几个伙伴在一起活动、交流,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经验。如果宝宝之间发生争执,老师就引导他们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沟通。

为了让宝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他们将宝宝做的各种功课:图画、剪纸等,贴在宝宝平视就能看到的地方。

英国

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创造性。

发展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

注重对兴趣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对能力的全面发展。

注重思维与想象,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培养爱的理念,铸造自信的人格,锻炼社交技能。

上课时,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宝宝的心理特点。比如,在读故事书的时候,让宝宝装扮角色来演绎故事、理解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在解释“浮”和“沉”意义的时候,让宝宝在水盆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用娱乐性软件,让宝宝在电脑上通过游戏认识形状、数量,学习下棋、走迷宫等……充分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在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宝宝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法国

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发展自由探索、独立创造的精神。

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

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跟家长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家长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

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新西兰

身心健康,情绪愉快,保证安全,避免伤害。

适应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判别行为的对与错。

全方位学习,全方位发展。

充分发展个性,并学会与同伴相互学习。

发展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心。

学习思考与推理,认识自然、社会。

幼儿园注重让家长和社区的其他人员一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宝宝在家庭、社区、幼儿园不同的环境里,通过与不同对象的交流,来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论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自己都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日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坚强韧性,不怕困难。

会开动脑筋学习。

有动手能力。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识。

在幼儿园,每个宝宝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橱、收拾餐具、摆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远足是幼儿园的重要科目。他们的运动丰富多彩,有些是我们认为对宝宝不适宜,可能造成脱臼、扭伤的项目,如荡绳、拉单杠、爬网绳、堆沙丘、钻山洞、相扑、走平衡木等。这些运动可以培养宝宝不怕困难的精神、健壮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而且在实践中没有发现宝宝受到损伤。

远足不仅锻炼宝宝的体力,还有采集标本、回来展出的任务,宝宝们往往兴致很高,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识别交通灯、懂得必须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灾或地震等来临时怎么保护自己等等,都是幼儿园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奥地利

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发展动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把音乐作为基本素养,激发对音乐兴趣,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同时发展其他艺术能力。

他们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幼儿园里有专门的手工间,有专供宝宝使用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有专门的厨房,里面的设备也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宝宝在游戏般的劳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还对社会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国”,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规定音乐老师必须会弹奏吉他,同时老师至少还要会其他一种乐器。但重视音乐教育不是强制孩子学习,不为学习音乐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没有“督促”孩子学习音乐(包括乐器)的做法。

他们还将画画与诗歌欣赏相结合,鼓励宝宝为自己的图画、雕塑、木刻作品,创作出三言两语的儿歌来描绘,并朗诵出来。这些似乎是艺术家做的事,可对宝宝说,绝大多数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国外的幼儿教育,它们优秀在哪里?》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在哪里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