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 打造特色 树立品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04-29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找准定位 打造特色 树立品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不知不觉担任幼儿园园长已近十个年头,在管理工作中,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有的幼儿园走过近百年,历经许多园长教师,为什么象一颗恒星,越来越亮,而有的幼儿园办园时轰轰烈烈,但时隔不久,就象流星一样瞬间即逝;招生时,为什么有的幼儿园门庭若市,生源济济,而有的幼儿园门口罗雀,人员稀少,老师到孩子家里动员,家长也不选择……现在渐渐明白:是一种力量,品牌的力量。

一、找准定位是树立品牌的基础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质量、是特色、是信誉,是每所幼儿园追求的目标,它是经过长期积淀和持久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公认的品质。找准定位,是树立品牌的基础,每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不足和闪光点,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找准定位能够清楚地知道幼儿园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准确地制定幼儿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三年前的机关三幼,已是省级示范园,有机关强大的后盾,有近十年的办园经历,有较大的班级规模,但特色不明、名声不响、队伍不硬、设施不优,没有可吸引人之处,更谈不上品牌,在西区处于一个较尴尬的地位。特别是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一批各种类型的幼儿园相继崛起,发展较快,我园如果按常规发展速度下去,要成为名园非常困难。因此,我们提出:“找准定位,打造特色,树立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发展思路。首先,我们对幼儿园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请来专家、领导、家长、邻居、群众,通过座谈、问卷、交流,对我园的整体情况进行“会诊”,结论是:幼儿园管理规范,但体制不灵活,大锅饭情况严重,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教师队伍素质优良,但责任心、事业心要加强,服务态度要提高;教科研有基础,但特色不明显、成果不丰富,没有产生影响;硬件设施基础较好,但已经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加之地理位置不好,方圆两公里范围内有近十所幼儿园,最近的仅离不到100米。根据结论:我们商量制定了幼儿园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相结合,创和谐校园;坚持加快改革和加快发展结合;建发展校园;坚持提高质量和教研科研相结合,建内涵校园;坚持拓展延伸与增加服务相结合,建效益校园,使我园成为幼儿喜欢的乐园、领导骄傲的优园、家长放心的家园、社会公认的名园,做到在市区起示范、在省内有位置、在国内有影响的名园,力争在2010年前在市区首批成为省模范园或星级示范园。

二、打造特色是树立品牌的中心

要想成为品牌幼儿园、成为名园,必须有特色。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幼儿园而属于自己特有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并积累而成的,是以幼儿园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作后盾而日益彰显的个性。特色不仅意味着独特,更是意味着超越,是其他同类幼儿园一时难以追及的。南京一幼的国际化特色、扬州明月的游戏特色等,在幼教界享有盛誉。我们清楚地知道,要在西区幼儿园中脱颖而出,要有“绝活”,经过分析和思考,我们认为:我园的教科研起步早,有基础,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果,如果以“生态”特色为突破口,用生态的理念进行生态管理、创设生态环境、创建生态课程、构建生态校园,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出特色,树立品牌。

生态管理是打造生态特色的前提。我们以和谐为宗旨,以思想管理为前提、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人本管理为核心,将管理文化贯穿与幼儿园的管理之中,使管理要求成为教职工自觉的行为。为此我们开展过“我为幼儿园敬一言、献一策”“今天我做园长”“设计园标园徽”活动;和所有教职工共同讨论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及考核细则,让规章制度成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我们改革工资结构,使干好干坏不在一个样;幼儿园有发展目标和规划,每位教职工也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和规划,使幼儿园的管理充满人文精神、实现民主互动、达到自我实现,使幼儿园成为“健康、快乐、幸福、和谐”的大家庭。

创设生态环境是生态特色的保证。我们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三个要求”和“三步走”的思路。“三个要求”除了正常环境创设的美化、绿化、童化、教育化外,做到“精”--精彩、精致、精巧;“新”:新意、新颖、新奇;“特”:有生态特色、有班级特色、有个人特色。“三步走”:即1-2年穿新衣,将原有的外环境做彻底改变;3-4年全面改,将活动室、盥洗室、游戏室全部重新装修;5-6年大变样,将幼儿园合理配置,突出亮点,突出生态。

创建生态课程是生态特色的重点。我们有“九五”研究的基础,到了“十五”中期,提出自己设计园本课程的要求,将前期研究的成果总结、提升,运用生态学的理念,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所有教师参与编写了《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园本课程,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园本课程的出版,大大提升了幼儿园的品位,调动了教师的研究激情,也开创了我市开展园本课程研究之先河,凸显了幼儿园生态特色。

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学习、实践新《纲要》,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整合,将生态特色课程与综合主题课程相结合,使两者共生互补、相得益彰。成尚荣先生说:“有品质的教育应该追求智慧的生成、传统的扬弃,应该追求推陈出新、心灵的滋养”。我们提出提高课程效益、追求特色课程、智慧课程、研究课程的课程要求,不仅研究集体教学还要研究分组及个别教学,什么样的活动适合集体活动,什么样的活动适合个别教学,什么样的活动适合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不仅关注专门性教育活动还要关注渗透性教育活动,孩子的每一个活动都是教育的好时机,教师们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开展教育活动;不仅关注预设的教育内容,还要考虑生成活动的开展,时刻捕捉生成点;不仅关注课程理论还要关注课程实施:课程目标是否是符合幼儿身心特征,是否具有层次性。课程实施过程是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否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合作。课程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否是幼儿喜欢的形式。强调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其独特的体验。

幼儿学习方式是否是自主、合作、探究。课程评价是否发现幼儿潜能,帮助幼儿认识自我表现,建立自信,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是否多元化。

构建生态校园文化是树立品牌的核心。园所文化是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它对全体员工和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对家长及所在社区以及整体社会产生感染作用。走进百年扬中,一股书香气扑面而来,这里有见证学校历史的树人堂,有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优秀学生;进入鼓楼幼儿园,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八十年后依然体现在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个活动、每个环境中。我们也在思考,生态特色校园文化怎样构建,特有的“三风”是校园文化的体现,首先从园风、教风、学风入手。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扬州中学的校训:青春扬中,百年树人;我园的“三风”既要体现生态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精神,还要符合教育要求,我们的园风是平等和谐、自由快乐、合作共进、勤奋自信,教风是启迪智慧、培养思维、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学风:是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敢于表达、乐于创造。透过“三风”,可以了解到我园办园目标和宗旨,领略到教育教学的追求和特色。

三、讲究策略是树立品牌的关键

树立品牌不仅需要思考、需要方法,更需要策略。我们从班园理念、服务行为、特色科研、教师队伍、网络文化、扩大宣传等方面凝聚整合、提升品质、策略推进、树立品牌。

1、用全新的办园理念提升教育品质

办园理念决定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要想成为名园,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办园理念支撑,即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创新型、发展性。我们的理念是:贯彻一个纲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做到二个符合:符合教育事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实现三个结合:国本课程与园本课程相结合、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园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坚持四个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幼儿园的发展为本,以幼教事业的发展为本。

2、用优质的服务行为提升教育品质

幼儿园既是教育单位,又是服务单位,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家长的满意度,关系到幼儿园的美誉度,为了使服务优质、高效,我们要求在工作中做到:以真心服务孩子,以真情服务家长,以真诚服务教师。明确“两个优质”“三个满意”“四个提高”的工作重点,即: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优质的服务质量”,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孩子满意;“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高服务态度,全面提高服务满意度”。提高认识、转变服务观念,变领导要求、家长需要为教职工的自觉服务,变“他要我做什么”为“我能为他还做点什么”,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3、用特色教科研提升教育品质

如果说教育教学是“基”,那么教研科研是幼儿园品位提升之“魂”,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建构、特色班级的创设、特色教师的培养、特色成果的体现都需要教研科研的带动和开展,我们提出“靠科研保证质量,用科研培植名师,以科研打造名园”的思路,创造机会让每位教师都参与教科研,做到人人有课题,个个有研究,人人有特色,个个有绝活。

4、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教育品质

名园要有名园长,陶行知先生说:一个优秀的学校必有一位优秀的校长。园长的教育思想、敬业精神、人文素质及其理论水平与业务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所幼儿园的办学目标、办学风格与办学水平,同样决定着这所幼儿园的教育特色与个性,园长的眼光、胆识、管理才能、教育理念、思想火花等无不决定着幼儿园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大学靠大师支撑,名园靠名师出名,品牌名园总有一批名教师。专业化的教师是成就名师的基础。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思想素质好的教师是提升办园品位,树立品牌的关键。我园以“让教师的成长与快乐同行”为指导思想,为教师搭建公开教学、教学研究、机能展示的平台,感受成功的快乐;为教师创造专业理论学习、多样实践学习、在职学历进修学习的机会,感受成长的快乐;挖掘教师内在教育教学的潜能、教研科研的潜能、园务管理的潜能,感受成就的快乐。她们活跃在教研科研的舞台上,她们的论文、方案获奖、发表在专业杂志上。实现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培养一名市级名师,几名区级名师的目标,为树立品牌园奠定了人力基础。

5、用网络文化提升教育品质

信息化的发展,幼儿园网站的建立,拉近了幼儿园和社会的距离,加深了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我园重视网站的建设,力求使网站新、特、美,让网站成为幼儿园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展示自我形象的平台、幼儿园对外宣传的窗口。

6、用扩大宣传提升教育品质

企业管理中有条法则:产品成本中百分之三十用于产品的宣传,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小朋友喜欢的肯德基等国际化企业,每年都用上亿的资金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企业形象。我园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请各家媒体做宣传报道,让社会了解、让家长了解,不断扩大影响,树立品牌形象。

成就一所名园,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科学、时间和精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是在继承、开拓、创造中经过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形成和造就自己的品牌,并逐渐上升为名牌。同时,品牌形成以后不是一劳永逸、流劳百世。历史上有很多著名品牌,创造不易而垮了极易。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品牌既是质量、是信誉,更是生命和事业,必须珍惜它、爱护它,发展它,不断提升,才能使品牌永葆青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品牌是山峰,标识着教育视野的时代新高;品牌是灯塔,导引着千帆竞发的未来航向;品牌是华表,镌刻着与时俱进的华彩乐章。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争创品牌,共创辉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幼儿园该不该走贵族化之路


视点背景

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一个孩子的教育费用是不是和父母的收入相当?本以为上大学的费用会比较高,但调查发现,同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前教育也是花费惊人,比大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项涉及了杭州、宁波等6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在不考虑物价涨跌的情况下,一个家庭从幼儿园开始,经过小学、中学直至大学,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至少需要12.6万元,其中,因为国家9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不在义务范围内的幼儿园阶段的支出被凸显出来,占到所调查费用的65.4%。

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核心在于人才,而基础在于教育,这是不争的事实。“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早早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学习———布置豪华温馨的教室;国外科学的教育理念、高档设备和教材、甚至师资力量的引入等等原因的存在,使得一些幼儿园的教育费用逐年攀升。幼儿园教育该不该走贵族化之路———难道只让有幸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才可以享受优质教育?

赞同方

存在即合理

教育贵族化出现的原因,多少是对“教育产业化”观念理解的失误。教育产业化是指把教育机构当做产业来办,渐渐地要自负盈亏,鼓励社会办学,引进教育行业竞争,这本身是好事,至少这样能增加入学机会,提高教学质量,可有人认为教育产业化就是将教育当成一种商品来做,幼儿教育成为其中一种典型的商业运作模式。

就太原市来说,如果把公立、民办以及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办园等都算上,现有幼儿园近千家。2003年9月,教育部门、物价部门核定了太原市幼儿园的新收费标准,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三项费用合计,最高规格的五星级幼儿园,其收费标准也控制在285元/月(不足三岁幼儿入园时,收费标准在标准基础上每生每月加收30元);民办幼儿园根椐办学成本,参考公办园自主定价,可上下浮动30%。上幼儿园一年最高3000多元的费用,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还可以承担。但现实情况是,如果家长想开发孩子的英语、珠心算、美术、语言表演等特长,特色首先就成了幼儿园的商品,费用也“特”了进来,少则一年要开销5000多元,中等水平在1万元左右,高可达3万元左右。

针对幼儿园该不该走贵族化之路,幼儿园有自己的解释。太原市已创立5年的某民办幼儿园园长说:“包括我们幼儿园在内的一些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要高于公立幼儿园,除了硬件设施外,幼儿教师一般至少要求大专水平,幼儿园投入了高成本,只有在最好的环境下,孩子们才能相应得到最好的教育。贵族化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最终要看的是教育的成果,过程是什么样并不重要。”一些办学条件好的民办幼儿园,吸引了很多家长送孩子入托。公立幼儿园要想争生源,也只能是逐步提高收费,以此来改善办学条件,不知不觉走上了贵族化之路。

一些家长也对幼儿园贵族化持默认态度。有家长认为幼儿智力开发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需要最好的环境、最好的玩教具以及特长的启蒙,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另外一个观点在于,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收入低的原因就是学历不够高、没本事,所以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

反对方

体现不平等

幼儿园越修越豪华,特长班里总是有品种多样的玩教具,高价打造出来的童趣盎然的室内装潢,最好的师资力量,这一切无疑给普通班孩子自身以及父母造成一种压力,因家庭收入存在差距,极易造成其子女受教育的不同。一位母亲讲述说,她的孩子在太原市一家民办幼儿园上大班,下午她去接孩子时总会发现孩子站在英语特长班门口往里看,然后带着羡慕的口气对她说:“妈妈,那个教室里的玩具真好,

画书真多,地毯真漂亮,我想去。”同时,孩子所在的普通班,为了给特长班腾地儿,两个班的孩子挤在一个房间里午睡,房间里床挨着床,也许因为孩子太多,总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作为母亲,也想让孩子在更好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教育,但特长班一年一万多元的费用,对于在工厂一线工作的她来说,实在承担不起。

幼儿园教育不在于豪华而在于实用,一些幼儿园硬件贵族化了,软件开发并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比如师资。教具永远是一种呆板的东西,关键看老师如何应用。

而现在有些幼儿园特长班的老师只是经过短暂的岗前培训,并不具备儿童早期教育的专业知识,或者说儿童某些潜能方面的开发知识,说白了特长班只是一个市场竞争的手段。一位在太原市某机关工作的父亲,为了让自己4岁半的儿子受到好的教育,花了6000多元将孩子送入了一幼儿园的蒙台梭利班。他去旁听过几节幼儿园的课,每次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老师的课并没有吸引孩子的注意,上课时孩子们自己各忙各的,老师连最基本的和孩子的沟通都做不到。所以,上了一年多,从孩子身上并没有表现出入园时老师所讲的认知、思维、语言表达等各项能力的提高,带着失望,今年3月,幼儿园春季招生时,他把孩子转到了另一所幼儿园。

当教育变成一种奢侈品的时候,对孩子勤俭、自立等品格的塑造遇到了阻力。一些幼儿园是做到了对孩子全方位的服务,但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后连自立都做不到还能做什么?特长班的设备和条件要比普通班好,会助长孩子头脑中歧视他人、金钱至上的心理,泰戈尔曾说:“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天上翱翔”,处理得不好,其结果会造成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造成个性发展偏差。

视点建议

教育平等化

古往今来,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教育家们的共同理想。在西方,柏拉图最早提出要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亚里士多德更提出要用法律来保证教育权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兴办私学的孔子,用简单的四个字———“有教无类”,表达了“人不分贵贱都有平等受教育权”的主张,理想的平等总是被现实的不平等打破。而且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健康、平安、快乐成长才是最大的财富,而不是他学会了几个英语单词或者会不会下国际象棋。教育平等化,需要政府、社会、幼儿园甚至家长各方的努力。

首先应以社会各界向幼儿园投入资源的情况为标准来衡量,包括:每个幼儿的单位成本、幼儿园设备、图书馆及师资素质等。在我国台湾,一张图纸制造所有的学校,也就是说每一所中小学校的占地、投资、师资配置完全是均衡的,不允许有人为的差别。类似这样的经验完全可以拿来借鉴。

其次注重幼儿园内各种无形和抽象的特征。这些抽象因素包括教师的工作精神、教师对幼儿的期望、幼儿学习兴趣的高低。例如日本1998年12月颁布的《幼儿教育要领》中,强调个性化教育,要求一定要面向每个幼儿的实际需要,根据家庭以及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将“适应每个幼儿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幼儿发展的课题”列为幼儿教育的原则。

对于家长自身来说,一定要走出认识误区。不要有攀比心态,不要盲目把孩子放到收费高的幼儿园去接受贵族化的教育。幼儿园收费高低是其经济运作问题,与质量高低无密切联系,不能把收费高低与幼儿园的质量等同起来;不必把幼儿园的特色看成选择幼儿园的第一要义,掌握一技之长,应该是基础教育之后的事,学龄前阶段关键是让儿童全面发展。但一些家长对于孩子少参加几个兴趣班的建议都不愿意接受,总怕孩子比人家少学了点什么。正确的做法应该不要强求幼儿掌握某一特定技能,况且家长也不能完全以自己的立场去替代孩子的选择,惟一的准则就是以天然兴趣为主。

教育是引领社会的力量。作为社会构成个体的每个家庭的生活核心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家长和社会应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平等健康的受教育环境,这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树立新型智能观,促进儿童智能发展


婴幼儿期是智能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对儿童进行科学的智能培养将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早期智力开发的问题受到极大关注。

许多人都承认智能的实质是解决问题、适应生活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因此,要求人们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去适应生活的挑战。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重视传统智力测验所测量的智力,而这主要是以记忆、抽象逻辑推理、语言能力为主。

不少家长、教师热衷于为孩子做智力测验,如果孩子智商(IQ)高则欣喜不已,以为他今后必定有成就;反之则感到沮丧,有的甚至借此来推卸教育责任。如此种种只注重少数几种能力,只注重儿童当前的智能发展水平,却忽视儿童智能的全面培养,忽视儿童潜能的开发,都会对他们智能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那么,如何来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呢?

首先,应当树立新型的智能观,超越智商的局限。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元智能的观点正在取代传统的单一智能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世纪里,高智能不仅包括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等方面,同时也包括实践操作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个方面。同时,大量事实表明,智能尽管受到遗传的影响,但是,环境和教育在智能的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智能是完全可以培养和开发的。在适宜的环境下,不仅正常儿童的智能可以提高,而且先天智力低下儿童的智能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潜能的开发远比评价、判定儿童当前的智能水平更为重要。

其次,成人对儿童智能发展的期望应当是科学的。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表明,积极的期望可以显著地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

当儿童面临困难、疑惑,甚至失败时,如果父母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积极提供必要的帮助,并通过眼神、手势、语言等多种方式把父母的积极期望传递给孩子,孩子就能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产生积极的成就动机和良好的行为,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相反,如果父母不重视孩子从事的活动,或轻易地否定孩子的努力和能力,常常训斥孩子“笨”、“傻”,时间长了,孩子就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降低,并可能产生心理行为问题。当然,积极的期望并不等同于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否则,将成为压力和儿童与成人冲突的根源。

再次,要了解智能的发展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开发儿童智能的主要途径在于多提供机会,使儿童在成人引导下,逐步自主地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在积极思考。不断实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头脑、提高智能。成人应当注意不要事事包办代替,因担心孩子受累、受挫而剥夺了他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成人也要注意避免撒手不管,对孩子遇到的困难置之不理,因而使他可能由于缺少鼓励和支持而丧失努力的信心。分页标题

儿童智能开发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每一个孩子的智能优势、智能活动又各具特点。父母、教师在与儿童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创造性地促进其智能发展。

父母:找准自己的位置


家庭教育一直被视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孩子入学之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究竟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久的,你到八十岁了,还是孩子的父母,所以你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学校却不能;现代家庭基本上是2-6个家庭成员面对一个孩子,而学校教育是2-6个教师面对几十或上百个孩子,差距显而易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当下的学校教育并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特长挖掘更多地要靠家庭教育。其次,孩子学习也不只是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事等等,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体制下,老师基本上教给孩子的是知识,孩子的做人、做事以及孩子人格的培养等等,更多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而个人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于后者。除此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安全感”、“自主感”、“成就感”和“好奇心”等心理营养,也多数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但从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来说,父母却常常不知道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使得家庭教育偏离了它原本的航道。

别占老师的位置

典型场景:孩子回家,刚刚丢下书包,妈妈就问:“宝贝儿,你作业写完了没有啊?赶紧去写作业,然后把功课复习一下哈。”到了晚上9点,孩子的家庭作业终于在妈妈的督促下完成了。爸爸拿起语文书严肃地说:“把今天学习的课文背给我听,然后把明天即将要学的课文先读两遍。”

专家点评:父母肩负教育孩子的重任,但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老师的助手,父母就是父母。有人提出把父母培养成老师的助手,对这种提法,本人不敢苟同。尽管父母有义务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实现“家校共教”,但父母跟老师之间不是从属关系。

助手是什么,词典解释为“协助他人做事的人”,如果父母被定位为老师的助手,那父母理所当然就成了“协助老师做事的人”。果真如此,“父母”哪里去了?倘若老师是老师,父母也是老师,孩子的生活空间中处处都是老师,父母和老师做完全相同的事情,那对孩子来讲,该是多么单调、多么乏味、多么令人窒息的事情。可今天的不少孩子,就处在这种境遇之中。

老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父母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做人。在传授系统文化科学知识方面,老师是经过严格训练的高手,而在教孩子做人方面,父母有自己的优势。父母和老师在教育方面有交集,但不是重叠,了解了这一点,两种教育就可以优势互补。若父母空着自己的位置,挤占老师的位置,那就可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甚至于别人的田没种好,自家的地也荒了。

别抢孩子的位置

典型场景:年轻的妈妈陪儿子参加周六兴趣班,妈妈一边走一边看表,显得很焦虑:“儿子,快走,要不就迟到了。”妈妈说第一遍儿子没反应,说第二遍儿子还没有反应,说第三遍的时候儿子不耐烦了,猛一回头,非常气愤地对妈妈讲:“迟到了关我什么事啊?”儿子的如此反应让年轻妈妈深感委屈。

专家点评:这组镜头如果母子的角色调换一下就对了:儿子一边走一边看表,并不断提醒开服,再不快走就迟到了,说到第三遍时母亲不耐烦了,气愤地对儿子说:“迟到了关我什么事啊?”帮助孩子成长,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事事出手,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康,而且会给孩子成长帮倒忙。可为什么我们日常所见中,第一组镜头多、第二组镜头少呢?道理很简单。孩子从小到大,母亲都自觉充当了孩子时间的管理者:孩子起床母亲叫,孩子吃饭母亲催,孩子上学母亲提醒……孩子已经习惯了这些都是母亲的事,所以才会出现以上反应。

现实生活中,孩子放学回家,80%左右的家长就会立即帮孩子摊开书本、准备纸笔,自己拉过凳子坐孩子旁边督促做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作业反正是父母着急上火,自己有什么理由把作业放在心上?因此,尽管你嘴巴“长”在他身上,可人家依然慢慢腾腾地“磨”作业!孩子“磨”作业,更多地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因为做作业原本是孩子的事情,孩子的事情,父母做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父母越主动,孩子就越被动。

找准自己的位置

典型场景:假设孩子是一辆性能良好的汽车,如果放开了让车子跑,时速160至200公里不成问题。可这辆车是如何运行的呢?在车子前面拴了几条绳,爸爸妈妈在前面拼命地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后面使劲地推,一家人忙得满头大汗,可车子的发动机没有打着。试想一下,这车子能跑得快、跑得远吗?

专家点评:父母别重复老师的事,别抢做孩子的事,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帮孩子明了知识的真正意义,引导孩子自觉主动,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让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孩子才是父母最值得做的事。

隔代教育中父母的定位


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年轻的父母应该怎么办呢?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

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比如: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对于快要去幼儿园的宝宝,可以这样建议抚育的老人:

1、告诉老人宝宝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来自不同的家庭,大家性格不一样,你要让宝宝从现在起就开始适应和不同性格的小朋友相处,等到他上幼儿园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假日里让妈妈请些朋友或同事带着宝宝来串门,你一定要抓住机会,让宝宝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如果出现他在玩的时候对别的小朋友不够友好的事时,你一定要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发现他对别的小朋友不够友好、不拿出玩具来,就要好言相劝,帮助他和小朋友一块儿玩他的玩具,让他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次数多了,他也会改的。

2、和老人谈谈独生子女环境单调,与人交往少的问题,理解宝宝将来还是得走上社会的,不能太保护,要逐渐锻炼宝宝的独立性,让他到集体生活中能尽快地适应。

3、让老人家带他到朋友家去串门,在比较陌生的环境中,锻炼他的社交能力。有时他会受到小朋友的热情接待,会使他回过头来想自己的问题(不借玩具给别人玩),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他就会改了。

4、请老人家给宝宝讲有关合作、分享、同情的故事,对宝宝的社交行为会有好处。这些故事老人可能是有的。如果没有,你可以为他编一些。

父母一定要明确: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积极解决矛盾纠纷,争取隔代教育取得双赢。

喜欢《找准定位 打造特色 树立品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思维发展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